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书籍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黑板报的醒目位置,每天写下一条名言警句,让学生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对其含义进行讨论和分析,丰富学生的积累,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每天为全校的师生播放一条名言警句,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励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首先,针对小学生阅读了课外读物,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利用早晨诵读时间,让学生轮流阅读自己的读书笔记,摘抄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语段等,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课外自觉认真阅读,通过朗诵,讲故事比赛,在班级里引发读书的热潮,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根据阅读内容,自编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阅读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分析、表演,以及合作的能力,结合阅读后的感悟观点,开展有趣的辩论赛。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了读书成果,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的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语言发展,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同时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宋词,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感也就逐步生成,这样积累越多,语感不断得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言也就形成了。
二、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着兴趣而毫无目的地阅读,其目的与意义不得而知。有的学生只凭这兴趣,凡是感兴趣的热菥腿缱呗砉刍ǖ囟粒如果不懂得积累、吸取,对于写作来说就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懂得知识的积累运用,我们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类与地球和自然的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的书籍或者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阅读。
(2)精读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来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录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性。
(5)写心得体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这些话无不都是在说,读书对人是大有好处的。看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如果要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首先就得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选择书籍下功夫
1.1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像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
1.2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个性特点。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合。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
1.3 选择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籍。
小学生由于视野还不开阔,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物兴趣还比较淡薄,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以使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为小学生订阅《少年文摘》、《小学生语数英》、《少年智力开发报》等。
2.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通过推荐的书籍,对阅读感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还需我们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
2.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不要说小孩子,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往往经不住故事的诱惑,比如说我虽然已经从教十年了,但是一听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就着迷。学生也是一样,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融,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们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2 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读书,可以在教室里设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时急需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3.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呢?因为孟母充分认识到了孩子学习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
3.1 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可将“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宋代朱熹)“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书”,(英.切斯特斐尔)挂在教室里,过几日更换一次;也可以挂在学生的卧室里,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3.2 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
3.3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可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以利于思维的空间向多角度伸展。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教师一定要同他们一起阅读。这样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他们还没有独立学习、阅读的能力。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二是教师可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总之,这样做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
在给足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让他们把所读内容、所得知识有机会展示出来,目的就是让他们从中品尝到读书的乐趣。具体的做法是:在班上开展一些多种多样的读书比赛活动。比如:儿童故事会、佳作鉴赏会、读书报告会、朗读欣赏会、每学年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小博士、读书“小能人”评选活动等等。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激发和培养,而且还会让他们把读书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既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又奠定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棵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5.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不行的。例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条标准,城市学生尚且难以达到,农村学生自不待言,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家庭藏书少,即使有书,大多也不适合儿童阅读;二是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和自制力较弱,容易把目光投向游戏机、手机、电视、影碟等音像媒体,喜欢课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三是学生中“留守孩”比例高,家中老人无力引领、指导其阅读。
面对如此现状,农村小学教师该如何让学生“有书读”并“爱阅读”,进而了解“怎么读”呢?
一、创造条件,降低阅读成本
1.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应尽可能建立图书馆、阅览室。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带进校园,与同学相互交换阅读。一个学生有一本书,就等于全班同学每人都有这本书。
3.教师购买部分优秀的、适合儿童的书籍,供学生传阅。
4.组织学生集中购书。批发总比零售便宜,集中购书可以以较低的单价成交。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故事激趣。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经典童话故事。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农村孩子来说,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述,往往能让他们浮想联翩。讲到精彩处,教师可以戛然而止,让他们猜想剩余情节。利用学生迫切想知道故事结局的心理,教师可以拿出书告诉他们,结局就在这本书里,这样就能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2.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教师常给学生讲一些农家子弟读书成才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排除身为农家子弟的自卑感。当然,老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自己要先读;每天学生集体阅读时,教师放下别的事,手捧一卷书跟他们一起沉浸在书海中——这样学生就乐意跟教师交流读书的感受,从而喜欢上阅读。
3.环境激趣。适宜的环境布置,可以刺激人的阅读愿望,如在校园文化栏、教室内外墙张贴读书名言、读书谚语等。安静的教室及静谧的树林,都是绝佳的读书场所.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起别的同学好学。”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大的书店和大型图书馆,让学生感受书海之浩瀚,也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4.奖励激趣。以笔者带的班为例,笔者在班里设立了很多奖项,如“小小书迷”“读书之星”“进步之星”“小博士”“故事大王”等。获得这些荣誉的学生,有机会从老师手里得到最新图书的阅读权,读书自然更积极;其他学生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暗下决心多读书。由此,全班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
5.沟通激趣。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每月举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经验、阅读方法,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三、推荐读物,保持阅读兴趣
依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读物有以下思路:
1.帮助学生深化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动手试一试》等课文之前,可指导学生读有关书籍,使他们对张衡、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名人有初步的了解;教学《恐龙的灭绝》《太空生活趣事多》之前,可向学生推荐介绍恐龙和太空知识的书籍;教学完《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以后,可指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动物童话》;教学完《阿德的梦》,可向他们推荐阅读连环画。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然而,初中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
教师把语文课当作阅读课,将课内的课文作为范例和引子,并积极的进行“诱导”阅读――对比拓展阅读。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帮孩子开启通往课外阅读的大门。
例如,讲到的《沁园春・雪》时,让孩子们了解的人生经历及其自信、豪迈、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文学、政治、军事上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引用其大量的诗句、名言,列举多篇著作,让学生深刻体会的人格魅力,引起孩子对的仰慕和崇敬之意,激发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我在讲《孔乙己》课文时,让学生阅读了《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还让学生对比分析了《范进中举》,拓展学生的思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还争论不休。
长期的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好地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尽量丰富语文课堂语言,掌握教学艺术,上活语文课。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与推荐阅读书目相结合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但是,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在阅读课上,学生都会拿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看。有名著,也有天下趣闻类的杂志,还有一些比较流行的穿越小说。我不会明确的告诉学生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但是我会积极引导,让他们发现在众多的书籍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最有价值的书籍。这样,既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实现了阅读指导的教学任务,学生都乐于接受。有时候还积极地让学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在对比中受到启发。
例如:北师大于丹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她积极的人生态度,渊博的学识,温暖如春的话语,一时间引来众多人的崇拜和敬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积极地向学生介绍于丹老师,介绍她《论语心得》,并积极推荐于丹作品,班级一时间出现了“于丹热”:谈论她的为人处世,探讨她的书籍……在这样的带动下,同学们也通过《百家讲坛》,走近了纪连海、易中天、余秋雨等老师。现在,余秋雨老师的《山居秋暝》《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已经读过。
阅读成了我班学生的最爱。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样的书籍:
(1)课标要求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2)课文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或课文作者的作品。例如学习《孤独之旅》时我向同学们推荐课文作者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3)与课文体裁或主题相关的作品。例如:学习了戏剧,我向学生推荐贺敬之的《白毛女》,的《雷雨》等。
(4)流行作家的作品。例如:我在不同的时期向学生推荐过韩寒、郭敬明、罗琳、莫言等人的作品。
(5)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作家作品。如余秋雨、毕淑敏、莫言、等人的作品。
(6)学生们平时很少涉猎的作品。例如:有时给同学推荐司汤达的小说,拜伦的诗集等。
我向学生推荐书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趣味性与深刻性相结合
(3)时尚和经典相结合
(4)中外作家相结合
(5)阅读和影视相结合
3.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结合同学们的阅读,班级会定期开展以某一人物或某一作品为主题的讲演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活动,例如:学课文《杨修之死》同学们掀起读三国的热潮,及时开展“三国人物我评说”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孟子、老子、墨子的作品,结合原来学习的孔子的作品,开展“诸子百家讲坛”演讲会。同学们精彩的演讲和点评,勾起更多同学们阅读的渴望,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也是对学生阅读内容作了指导。
4.树立榜样,用榜样带动全体
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平平,但思想却非常成熟,作文语言功底更是班内很多同学无法企及的。在和学生的聊天中,发现了这个学生嗜好――读书。每次作文评讲课念他的范文时,我总是把他语言的灵活、幽默,构思的精巧,思想的深刻和他平时热爱阅读结合起来表扬,并且让他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以此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作文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我们班在他的影响下读课外书的同学渐渐地多了起来,并且,作文由原来入班时只能挑出一两本范文,到后来一学期下来,能跳出来十多篇范文来。看到他们阅读的热情高涨,写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心里感到很欣慰。
另外,我经常还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事例,以此激发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的热情。我向同学们介绍读《资治通鉴》的故事,欧阳修马上、厕上、床上――“三上”读书的故事……同学们听后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阅读。
二、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方法和科学安排阅读时间
很多同学甚至语文教师会抱怨,课业作业那么多,哪有什么时间去课外阅读。最初我也有这个困惑,课标要求的十大名著要看完都不可能,更不用说看各类书籍了。后来我发现只要有科学方法,并巧妙安排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的要求。
1.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不同的阅读书籍,不同的阅读方法
书籍繁多,即便是推荐书目,让学生有效阅读也得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指导就必不可少。
初中课本上介绍了很多种阅读方法,都只是作为课后自读内容,老师一定要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案例式指导,让学生懂得何种书籍需要精读,何种书籍需要快读。还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测试,在短时间内让大部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为以后大量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找准阅读突破口
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体例安排,这就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尽快抓住阅读核心。例如《西游记》小说的阅读就要告诉同学们要从回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对主要人物事件的点评等方面去阅读。阅读诗歌要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等方面阅读,还要告诉同学们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等。读不同的体裁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体裁的文章或书籍,学生自己就能把握阅读的角度了。
(3)不动笔墨不看书
必须掌握四种动笔墨的方式:摘抄式、批注式、心得式、索引式。
摘抄式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原始内容以备后用。我要求学生必须有摘抄记录,在早读的时候背诵一些优美诗词和语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写作水平。
批注式主要是对自己的书籍或者剪辑收集到的资料做批注,以备自己查阅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心得式是一种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的一种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可以从文章赏析角度,也可以从内心感悟角度,这样不但是学生对阅读有更深的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索引式是快速做阅读笔记的方式。这类一般适用于较长的阅读材料。如果还做摘抄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时,就可以对阅读材料做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概述出来,在自己需要此类材料的时候能够及时查阅。
对此,我要求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本。我也会及时检查,学生使用哪种方式我都会及时予以肯定,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
2.巧妙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课和假期是学生阅读时间。科学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么安排的:
阅读课,提前定下阅读主题,让学生提前准备阅读书籍。因为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阅读收效较大的时间。阅读主题我常常安排阅读与课内学习有关联的阅读内容,或者是学过课文的拓展,或者是新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这样既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课文,也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阅读能力,实现了课业学习和课外阅读双丰收。
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小说单元,我会以名著中的人物为阅读主题,既实现了名著阅读,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再如,我们学习九年级下册现代诗歌的之前的周末,安排学生阅读有关舒婷的生平介绍并阅读《致橡树》等诗歌,阅读有关戴望舒的生平并阅读《雨巷》等诗歌,阅读了解朦胧诗和象征诗歌的特点等。待讲到这些诗歌的时候,由于同学们在周末都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性特别高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相当的到位。
我们一年内有很多假期,有周末、五一小长假,还有寒暑假。利用小长假读200页以内的书或根据需要推荐名著的某些章节。寒暑两个假期,给学生们布置课本上推荐的名著,
例如九年级上学期课文有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根据需要,我们分章节读《水浒传》的前20回,要了解的重要的人物基本都在阅读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智取生辰纲》,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解读,对人物性格有全面的分析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