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提高教育质量,主要在课堂上。优秀的教师,首先是课上得好,能够把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又好又快地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经流行过前苏联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按照巴班斯基的解释,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在我国近几年来没有人再提了,但是我认为,这个理论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在当今我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这种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师就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优化教学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的整体结构,教师和学生均遵守卫生学规定的用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使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现在教学中有一个误区:不是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而是向课外作业要质量。这叫做本末倒置,或者叫做缘木求鱼。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每天上课五六个小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听懂,学会,课外作业只是起到辅助巩固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学会了,作业负担就不会太重了,课外就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从事他所喜爱的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整体提高了。

过去曾经提倡过“精讲多练”的原则。这是指课堂上的精讲多练,并非指在课外多练。提倡精讲是要求教师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多练也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减少在家庭的作业负担。

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就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一堂课上得很顺畅,但只调动了少数几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堂课也算不上是一堂好课。教师上课时要特别照顾不太活跃的学生,研究他们的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兴趣是在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和对学生的鼓励中培养起来的。

教师要研究教材,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研究教材不只是研究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要研究如何使这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每个学生都掌握。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授技能、锻炼身体、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主要阵地。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也是教育政策的体现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工作。一堂体育课时间并不长,活动范围不大,虽然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局限,但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增强。如何在这个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学得更好,达到高质、高效的要求,应该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最终目标和教学向往。因此,着眼现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体育备课质量

体育课堂不再让教师一人“垄断”,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是学生展现活力的场所。教师不能总是让学生一言一行听命令,以往机械式的教案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教师“一案在手,事事无愁”的日子已经告一段落。首先要改革传统教案,培育特色教案。传统教案的模式主要侧重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在教师如何教学生上下工夫。教学内容上,增设了许多技术性很强的内容;教学环节上,严格控制学生的练习时间,甚至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计算。它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特色,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教学效率低,学生很难获得学习乐趣。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少不了特色教案的牵引,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多种形式的教案,在省时高效的前提下,实现体育备课呈现方式多元化,由目标统领教材,备课简洁明了,蕴涵特色。

二、立足新课改,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倾注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了“健身第一”的体育思想,人文与科学融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体育课教些什么,如何教?这里就涉及观念问题,要改变教学观念,首先就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学习者和应用者,二者密不可分,缺少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教学行为的完整实施就无法完成。新课改要求教师深刻认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之一,教材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最终还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学习教材的活动,新课改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教师应由主宰者的角色身份转变为辅导辅助者。

三、应用低耗时、高收效“人文式教学”课堂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在学生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平等,阻碍了学生主动的发展。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一言决定一切”,浪费了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完成任务”式执行命令。学生总想自己的动作形式是否得到教师的满意,不满意会不会受到“惩罚”,很少发挥想象,怎样使动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完全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动作难度和学生掌握技能的差异展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可以学、步步学、多能学。例如,在投篮教学中,有的学生不敢投,尤其是女同学,可以降低要求,投篮击中篮板即可。若投中篮筐或是将球投进,则教师给予必要的赞赏和表扬,学生更有自信,同时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这时只是击中篮板的同学群体也会受到感染,尽量将球投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投篮技能,而且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增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灵活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保持定型状态,教学需要灵活。在深刻认识教材的基础上,面临学生差异或其他出入点时,前提是确保师生感情融洽,才能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1.巧用语言

语言是最能表达教师意图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最能打动学生具体行为的有效方式,一句话或一段不恰当的言语完全可以让一个学生失去行动潜力,相反可以让学生动力增强。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恰当使用赞美语言,赞美语言需要提取精华,当然适当的批评也不可或缺,以批评让学生体会到表扬和激发上进的含义,例如,教师本应说的“你对了”不妨换成“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和我做的一模一样。”“大家再看边上这位同学经过一指导,马上就很不错了嘛!”“大家让我真是大开眼界呀”等语言进行表扬激励。这样不仅可融洽师生关系,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形象使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表达含义比口头表述更深刻,能让学生感觉到与教师的距离更近一步。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的形态动作,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从微笑过渡到鼓掌、从鼓掌变成竖大拇指,学生肯定了自己的进步,达到了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除此以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下课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完成”,更要灵活指导与关注利用课外活动。

五、结语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体现,教师通过增强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和快速适应新课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准确定位自己、开拓进取、扩展思路、依据实际、放眼长远,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具备特色、灵活收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测量》以后应该牢固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工科土木类各专业对测绘成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土方量的计算、城市规划与建设、园林规划、路线设计、施工放样等需要数字化的测绘成果。所以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并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时、师资和仪器投入方面加以重视。但由于需要讲述的测量内容较多且不详细,加上工程种类的多样性等原因,使得很多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没有牢固掌握测量基本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独立完成工程上的测量工作,这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本文结合自己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经验,在充分考虑当前测绘新技术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测量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谈几点体会。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

1、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

第一,选择教学内容首先定位要准确,要求要合理。应该以教育部颁发的课程基本要求为准。在加强测绘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应注重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第二,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度要适度。根据教学对象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度。例如本校结合建筑工程类各专业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和选用了不同的教材。

第三,注意基本点、重点、难点和方法。一定要有重点,重点要简明扼要、易于掌握。过时的内容减掉。要做到这些,必须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精心地加以选择。而且,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本上的内容绝对不应该是一样的。不能书上怎么写的就怎么讲,而且一字不拉。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来,再讲授给学生。

第四,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现在高校的教学内容有些确实跟不上工程实践的步伐。有些课程内容陈旧,却还在那儿讲,而有些新的内容,却又没有加以介绍。所以课堂上应让学生抛开对教材的束缚,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的许多内容都被重新定义,所谓的“测、绘、算”都有了新的解释和实现过程。通过讲测绘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实现了课堂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2、内容表述应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讲授最重要的是要引进学生思维,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善于提出问题。讲清楚“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着重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也可以从过去讲过的那些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讲授内容的衔接。结合工程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例如讲到导线测量的外野工作时,讲的再详细,也不能使缺乏工程实践的学生理解的很明白,我在上课时就抛开书本的条条框框,给学生假设一个工程场景,现在我们进入到这个场景,具体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边讲解外野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做的工作,边讲解外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一些具体工况,叫大家思考。一堂课在有“句号”的同时,还要有“问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也就是怎样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种本事。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本事,而且是学生将来从事解决工程实际的本事。化解难点的过程,也是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

3、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的听课率,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也就是要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这与教师的投入够不够,问题提得好不好,分析过程是不是简明扼要等等都有关系。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不会集中。《建筑工程测量》教材中部分内容较陈旧,但是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是不变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以课本为基础,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应穿插一些测量的前沿知识、测量的新仪器,如全站仪、GPS接收机、陀螺经纬仪、三位激光扫描仪等。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会对测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讲解地形图的应用时,主要讲解在AutoCad2006中的实现过程,很多学生自然对此很感兴趣,自然认真听讲。

4、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互动

实现教学互动,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教师讲得好,也是被动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被动的效果变成主动的效果,才是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缺乏互动,学生听着被动,很难想象有很好的讲课氛围。所以,为了实现教学互动,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当中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一堂课,需要在什么地方提问,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提不同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阶段,讲一段以后,就问学生,下面该怎么办?讲例题的时候,也可以讲一点,同时让学生做一点,还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讲一讲。

5、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多媒体技术使用

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乃至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失去了实践的支持是学不好测量这门课的。《建筑工程测量》很多实践课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仪器演示外,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各类仪器模拟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演示多种工况中测量的实现过程,为以后的集中实践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需要注意视频和动画技术的合理使用,不仅体现教学过程,而且体现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教师的“投入、积累和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创新

长期从事相关学科和工程课题的科学研究,使学术视野不断开阔。科研的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而且还能用以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实验。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相结合,还可以对课程的某些经典内容加以创新,使之富有新意。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测绘学科是受新技术影响最大的传统学科之一。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测量的最新技术,在备课中认真组织素材,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工程的多样性,决定测量技术的多样性,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增强学术敏锐性,就有必要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程上的一些重要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教学学科团队建设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都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一个学校好的教学传统,包括学科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往往需要几代人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才能形成和不断完善。我们提倡继承,也提倡个人的积累与创新,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团结协作、互相启发,才是持续创新的有效机制。以老带新,加强教研室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测绘3S技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建筑高程测量》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地将先进的测绘理论、仪器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本文提出的几点看法,要做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水平,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注:本课题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2011ZCJG168。

参考文献:

[1]胡伍生.土木工程测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周秋生.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云江.建筑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有效性

教学对策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适合教学特点,贴近教学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对策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注意激发学生直接的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农村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可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会叙述完整,而且多处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描写,有情可抒,他们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去体会,多观察,用心去写,就会化难为易。

二、导语精妙,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的氛围。

在设计导语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原则。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新高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作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启迪学生思维。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应组织学生阅读各类报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等,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等时事性较强的电视节目,并作好摘记;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灵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三、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质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2.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3.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可以采用“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