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尚的故事

高尚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尚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尚的故事

高尚的故事范文第1篇

青岛市立医院急诊外科,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 目的 分析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的特点及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0例交通事故及80例高处坠伤,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骨盆骨折的各部位发生率以及合并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 交通事故组患者的骨折脱位较多发生于左侧,而高处坠落伤组患者的骨折脱位两侧的发生概率相近;而交通事故组患者的髂骨、髋臼骨折和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较高处坠落组发生率更高,骶尾骨、坐骨骨折的发生率则是高处坠落组更高,但在耻骨上下支、 骶髂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两组较为相近。从合并伤来看,两组患者在颅脑损伤的合并伤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颌面创伤、血气胸、胸内脏器伤、腹内脏器伤以及泌尿系统损伤等方面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发生比例看高处坠落患者的损伤程度比交通事故更为严重。结论 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所致骨盆骨折的发生情况与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充分掌握其致伤规律,对于临床诊断与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交通事故;高出坠落;骨盆骨折;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090-02

[作者简介] 宋春雷(1974.2-),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创伤。

随着近年来交通行业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由于骨盆结构坚固且盆内包含脏器、神经以及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因此虽在急性创伤后发生骨盆骨折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1-2]。而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致骨盆骨折的最常见原因,掌握其致伤规律及相关特点有助于准确评估伤情,对临床抢救及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300例因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骨盆骨折的各部位发生率以及合并伤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00例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5~88岁,平均年龄(45.32±3.29)岁。所有患者均于伤后8h内到医院就诊,根据致伤原因将其分为交通事故组(220例)和高处坠落组(80例)。其中交通事故组男180例,女40例,年龄5~86岁,平均年龄(45.18±3.18)岁;高处坠落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7~88岁,平均年龄(45.67±3.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并用手对向挤压或者向后外分离骨盆,可引起骨折处疼痛。采用Excel表进行统计两组患者的骨盆骨折各部位发生率以及合并伤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并通过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盆骨折脱位各部位发生率比较

交通事故组患者的骨折脱位较多发生于左侧,而高处坠落伤组患者的骨折脱位两侧的发生概率相近;而交通事故组患者的髂骨、髋臼骨折和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较高处坠落组发生率更高,骶尾骨、坐骨骨折的发生率则是高处坠落组更高,但在耻骨上下支、 骶髂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两组较为相近。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合并伤情况

两组患者在颅脑损伤的合并伤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颌面创伤、血气胸、胸内脏器伤、腹内脏器伤以及泌尿系统损伤等方面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发生比例看高处坠落患者的损伤程度比交通事故更为严重。见表2。

3 讨论

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是导致骨盆骨折的两大重要原因,其还通常会合并气压部位内脏损伤,因此伤情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3-4]。因此综合分析,这两种损伤存在一定的共性:①两者的损伤程度与致伤速度相关(车速及下坠速度);②两者均是高能量撞击伤,损伤严重且多发伤的发生率高;③两者的伤情还受到物体质量的影响(车辆的类型、大小及坠落者的体重),,然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伤与高处坠落伤在骨折类型、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交通事故伤通常与车辆类型、车速、撞击方式等因素有关,而高空坠落伤则与坠落高度、着地姿势、地面性质以及坠落者年龄、体重等因素有关[7]。不同的坠落高度所导致的骨损伤是有规律的,若于3 m以下的高度坠落,是以四肢骨折较为多见,骨盆骨折通常是发生在于3 m以上高度坠落者,若于8 m以上坠落,则常伴有胸腹部内脏器损伤,而从着地姿势看,最先着地的部位较容易发生损伤[6]。准确掌握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的特点有利于尽快制定抢救方案,从而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一定作用。

因此为了分析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的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该院展开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交通事故组患者的骨折脱位较多发生于左侧,而高处坠落伤组患者的骨折脱位两侧的发生概率相近;而交通事故组患者的髂骨、髋臼骨折和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较高处坠落组发生率更高,骶尾骨、坐骨骨折的发生率则是高处坠落组更高,但在耻骨上下支、 骶髂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两组较为相近。从合并伤来看,两组患者在颅脑损伤的合并伤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颌面创伤、血气胸、胸内脏器伤、腹内脏器伤以及泌尿系统损伤等方面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发生比例看高处坠落患者的损伤程度比交通事故更为严重。由此可见,高处坠落伤中发生骨盆骨折的概率相对较大,其与交通事故伤对比,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各异。高处坠落伤由于受力的变化,所受的力相对分散,容易出现多发性骨折,交通事故伤则由于多为直接碰撞,因此通常以3个以下部位的骨折为主[7]。另外,交通事故的骨折在身体左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这是由于行人左侧一般向着车来的方向,且右侧肢体更为灵活。而从合并伤的发生来看,高处坠落以多发性骨折为主,且通常会伴有颅脑损伤、胸腹腔脏器损伤等,这点在该次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因此总的来说高处坠落伤所会引起的机体损伤或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概率更大[8]。两组患者的合并伤,经过积极有效的抢救后大部分患者获得了较好的预后,交通事故组有6例患者颅脑损伤严重抢救无效死亡,高处坠落组有2例患者胸腹内脏器损伤严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患者术后出现偏瘫。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所致骨盆骨折的发生情况与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充分掌握其致伤规律,对于临床诊断与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祝华强,罗东梅,邱剑,等.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的特点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12-13.

[2] 谭宗奎,王庆,陈庄洪,等.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特点的比较研究[J].伤残医学杂志,2003,11(4):13-15.

[3] 谭宗奎,陈庄洪,蔡贤华,等.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致骨伤特点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4,6(2):97-99.

[4] 朱东波,龚辉,王建,等.交通事故致多发伤729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853-854.

[5] 刘成.91例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下旬刊):109.

[6] 张华,杨新,赖伟文,等.严重交通事故创伤309例TRISS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083-3084.

[7] 谭宗奎,刘曦明,徐峰,等.儿童交通事故伤特点分析[J].伤残医学杂志,2004,12(4):38-39.

高尚的故事范文第2篇

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古诗词的语言。走进作者的心灵就是让学生对远离现实的“古人”多一份人文关怀,关注其文字背后鲜活的内心世界,产生同情、喜爱、崇敬、共鸣等形式的心灵沟通。走进诗词的语言就是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内心对诗词语言进行充分的体验,产生丰富的内在语言,“悟”得古诗词语言要表达的“真意”,使诗词内容成为自己的“内在生命”。

一、让学生走进古诗词作者的心灵

(一)引导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

其实古人写诗写词和今天学生写QQ签名、写日志等有相同之处。是心灵和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是“自由文学”,不拿稿费,不求利禄。同时,中国古诗的最大特点是“蕴藉”,就是含蓄而不显露,这也和QQ签名、日志等有相同之处。它是一种情的艺术,需要用心去读,需要走进诗人心里,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

笔者在课堂上这样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会进入谁的空间看日志?应该是你的朋友,或你在意、感兴趣的人。为什么?因为你想知道他在想什么,关心他的心情,在意他的感受,想知道他最近的想法。不过一个人的QQ签名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因为可能是委婉的、深沉的、迂回的、多层的、正话反说的、指桑骂槐的、言简意赅的、一语双关的,但你懂,你懂得他(她)那些“神经病话”的真正意思。因为你走进了朋友的心灵,你用一种人文关怀的眼光去看他的文字。或许里面有你费解的地方,但你在试图去懂他,努力去推测他的意思,尤其是结合他平时的想法,他的处境来推测他表达的意思。”学生关心身边朋友却不关心古代诗人,不关心他们的荣辱得失,不去试图想他们的感情、境遇,对他们看似“无厘头”的诗句缺少人文宽容和关怀。所以常常觉得自己看不懂古诗词。

学生在教材上学的许多古诗词不是通过自己的感悟去理解其意思的,大多是老师讲学生记下来,不是真懂。即使当时觉得懂了,长大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也会有新的想法。比如王安石写的《梅花》,小的时候觉得也不过就是写梅花迎着雪开了,梅花很坚强。生活阅历增加了再想想“凌寒”、“暗香”等,就会想出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暗示其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进而想到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文学是一种情学、人学,学生往往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只想急功近利地从中找答案。所以才会出现2011年安徽高考题中,一看到注释中有“被贬”字样,很多考生就连诗也不看了,直接思维定势地去写表现了被贬的苦闷,甚至还扯出什么渴望朝廷重新任用自己之类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

所以说,看不懂古诗词首先是因为缺少对古诗中“人”的关怀,缺少一种像对待自己朋友一样的人文关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这是学生理解鉴赏古诗词的前提。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了解文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中国古代文人有其特殊的成功观,不把自己诗词创作的成就当作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他们渴望出仕济世,建功立业。正如他们的作品一样,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方式不是直接的,而是含蓄的、迂回的。所以他们穷酸与清高并存、可怜与可爱一体、自恋与自卑交替。往往呈现出这样的状况:没官的想有官,有官的想居高位,居高位多不胜其职,被贬则满腹牢骚。于是说自己如何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如何报国无门,如何有才能不遇贤主,如何粪土王侯,如何发誓隐居……

李白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但离开长安以后,仍难以避免“昔日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炫耀的俗气;孟浩然用“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来表达求人推荐的愿望,在求官不得后也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抱怨;杜甫有“碧海真难涉,青云不可梯”的无助,也有“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不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要把作者看成一个“平面纸人”,要立体地、多角度地看待他们。他们写“马”、写“剑”、写“松”、写“石”,都是在写自己。说甘心时正是不甘心时,说不在意时正是在意时,强调自己非常开心时正是欲流泪之时,强调自己完全忘记世俗完全清心寡欲正是烦躁不安愤愤不平之时……关注了诗人文字背后的思绪,关注了他们文字背后复杂的灵魂,才不会单一地、机械地、不得要领地去理解一首诗。

二、走进诗词的语言

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了一个“泡茶”的理论。茶叶有打卷、瘦小、颜色暗等特点,想看出茶叶的真面目,那就只能放到一杯白开水里泡,泡开了才能看到茶叶舒展绿色的全貌。然后才能对这个茶叶进行品鉴、分析,写评语。中国的古诗词就像茶叶,有含蓄、蕴藉、讲究形式等特点,是打着卷的,需要读者用自己的一杯白开水来把它“泡开”。学生普遍缺少一杯白开水,更严重的情况是在长期的考试教育下他们也不觉得要有一杯白开水的必要,上了高三仍停留在小学背答案的阶段。一看见写景的诗中有山有水,就说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一看到送别就是表现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一看到诗人被贬就说是报国无门的愤慨。认为诗根本不需要怎么看、怎么品味。

笔者觉得学生的这杯“白开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知道诗中有一个“新世界”

文学里有一个全新的世界,有时是非现实的,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很多意象遵循文学的约定俗成原则,但并不一定合乎生活逻辑。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词里,东南西北风都是被约定好的,“东风”指春天,“南风”指夏天,“西风”指秋天,“北风”指冬天,我们读古诗时,看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就知道是在春天放风筝,但在实际生活中,春天可能刮的是南风或西风。再比如合肥的梅花多在春天开放,但诗词里的梅花永远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时“凌寒独自开”。所以不能用现实生活的理性思维来想诗词的内容,应当有文学思维。当诗人不能回家时,周围的一切都是能“配合”好的:抬头见月,低头红花,长亭有归鸦,西楼柳发芽,雨点一阵阵,笛声催白发,鸿雁不传书,长安有雪花,水边有横舟,驿站无车马,西风浮云遮望眼,泪水和梦哗啦啦……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在读一首诗或词时就不会那么“认死理儿”了。

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诗歌意象的形成有一个文化认同过程,很多是长期形成的,比如柳代表离别,王维要送元二了,一出门就能看见“客舍青青柳色新”,再如玫瑰花、鸽子,难道古时没有吗?有。但前者不能代表爱情,后者真的有送信的信鸽却不能像鸿雁那样在诗中浪漫地“传书”,就是因为未能得到认同。比如看到《胡杨女人》这样的电视剧名字,你就不会产生长得像胡杨一样的女人或是种胡杨树的女人或是站在胡杨树底下的女人等一类的感觉。其中必然得有神似,意思是像胡杨那样坚强的女人,这也是长期形成的文化认同。

(二)要讲点古代文化常识

学生对古诗的陌生主要是对古代文化知识的陌生。这也难怪,在当今的教育状况下,除了考试卷上的,学生整个的语文学习历程才见过多少诗呀?比如驿站、登高、冬至、黄花、浮云、白头、渺然、醴泉、洛阳、长安等蕴含什么意思,学生不全明白。有一次上课讲到李清照的词《点绛唇》时,学生觉得理解不了,甚至问“老师,你怎么知道来的人是个帅哥”?显然学生对“却把青梅嗅”中“青梅”的意象蕴含不熟悉。如果他知道“青梅”在古诗词中是指少女情怀的话就好理解了。再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为什么就能写出采莲女子的漂亮?他如果知道古人“写人不及肉”的文化知识就懂了,用现代的理性思维来看待诗歌,自然觉得“匪夷所思”。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由于古诗是非常讲究蕴藉的,几乎每一句都是微型蒙太奇,所以中间必然得有读者的想象力来搭桥。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举几个例子来说一下。“枯藤老树昏鸦”总不能是三者独立的吧,枯藤缠在老树上,乌鸦站在光秃秃的枝丫上或者站在树下的坟头上才是诗,“胡琴琵琶与羌笛”总不能指挂在营帐里的三种乐器吧,你得用自己的想象“听”到各种乐器鸣奏的送别场面的伤感和凄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诗句不仅写出了送别的场面,还要引导学生从中看到诗人的形象,当朋友走远了,他还在那里伫立着,看着那涌入天际的江水、那延伸到无尽远方的马蹄印,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看出那江水那马蹄不正是诗人的愁绪在翻滚、被拉长吗?

高尚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商务英语专业 故事教学法

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是一线教师的重要职责所在。高职院校有其独特的育人理念,同时从某种角度说,学生也异于本科生,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现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讲故事”(故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何谓“讲故事”

一般来讲,故事教学法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恰当地选择与所授某知识点相关的简短故事,辅助讲解知识点,力求将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利于理解和记忆。通过“讲故事”,让抽象的名词解释、概念术语、未经实践的工作过程等变得更清晰、易懂,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解。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轻松地改善教学效果。

二、故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课堂的具体运用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属于语言文化大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能力及商务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故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现笔者就以下几个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英语语音课堂上讲解snake和snack两个单词中元音的发音时,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强调准确发音的重要性:有一个人和一位朋友很开心地在讨论食物,他们说到了各自最喜欢的食物,朋友突然说:“I really like to eat snakes.(我特别喜欢吃蛇。)”一开始他并没有想到朋友有什么其他意思,因为蛇的确是可以吃的。但是随着谈话的深入,他才意识到朋友不是想说喜欢吃蛇,而是:“I really like to eat snacks.(我特别喜欢吃零食。)”看来发音不准,还真是个问题。

2.在商务英语课堂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我们可能发现,纯粹地模拟商务情景并不太容易调动时下这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地铺垫,比如“讲故事”,用自己或是身边朋友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与本课实践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作为课程导入,将所讲故事的情境或话题加以延伸或者改编,这样就可以使虚拟的活动情境半虚拟化。如果这种方式运用得当,则有利于课堂教学。

3.如商务英语信函格式这个知识点,同样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在讲解抄送(Carbon Copy)的时候,学生可能不太理解书本上的文字介绍,或者因为不感兴趣而记忆不深刻。这种情况下可以围绕需要抄送信函给上司、律师、会计师、公司备案部门等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讲解,使其形象化,便于记忆。

“讲故事”不仅要紧密联系知识点,还要适当考虑趣味性,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学生记忆。故事的选择是需要扎实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思维方式相结合以共同实现的,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阅历。

三、故事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无论什么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不可能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联系实际,依据具体的课程、知识点,灵活运用,才有可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因此,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很好地把握。

1.“讲故事”要恰当,切合实际,避免起反作用。如何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些是必须仔细考虑的,否则不仅无益于课堂教学,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故事教学法看似简单,实际上要花费大量时间积累,在一点一滴的教学过程中领悟,既要读懂知识,又要读懂学生。

2.“讲故事”要有度。根据知识点或是训练目标,把握好故事的内容,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教学步骤的实施,无法按时完成教学安排,但过短又可能令人费解,不能很好地紧扣知识点,不能起到引导理解、记忆的作用。同时在一节课当中,不宜过多运用,应该充分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合理安排。

3.“讲故事”要有原则,不能跑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故事教学法。值得一提的是,与学生话家常不是故事教学法,那只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一种方式,要加以区分;课堂上批评教育,要求学生如何努力学习,这也不是故事教学法。两者虽说都是教育,却并不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是不值得提倡的。故事教学法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次,故事要真实、有依据,不能胡编乱造,这样,真实案例才适合用来指导实践,才可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知识点。

总之,在诸多教学法当中,“讲故事”是可以用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是要懂得如何有效运用。一线教师要敢于实践,乐于思考,惯于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探求适合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将故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方法系统结合,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高尚的故事范文第4篇

摘 要: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拉分点。很多学生对此类题不知该如何作答。从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等方面进行方法指导,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歌;鉴赏能力;任务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高考中,古诗词赏析是必考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通过平时的教学,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做题时感到鉴赏诗歌很困难,往往是读不懂诗,看不透题,答不对点,知识储备不足,那么,诗歌鉴赏自然就成了高考中的一个拉分点。那么,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看题目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而且在题目中一般交作的缘起、对象、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别等信息,从题目入手既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又能感知作者的情感。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就可以看出:大庾岭:交代地点。驿:驿站。说明诗人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跟羁旅情怀有关。

二、看作者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盛唐时期的作品多表现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而晚唐时期的作品多表现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而且,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诗风。例如,李白:身处盛唐,豪放飘逸;杜甫:遭逢乱世,沉郁顿挫;陆游、辛弃疾:家国多难,激荡强烈的爱国情怀。而且,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可以说以南渡为界,南渡之前,生活优裕,所以她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但是,南渡之后,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死去等一系列打击之后,生活孤苦,孤独无依,所以,她后期的作品充满了愁绪。所以,欣赏诗歌,一定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手法看作者。

三、看注释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看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形象。

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品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的《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诗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孤独凄苦的主观精神。而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六、品用典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七、抓修辞

在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的《咏柳》,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见到诗歌,不是恐惧,而是用美的眼光去欣赏它,那学生的水平就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高尚的故事范文第5篇

2、用料:硬质慕斯围边,或者其他食品级、有一定硬度的透明塑料片适量。

3、热熔枪和热熔胶:一套

4、厨房剪刀:一把

5、装饰人偶:随意

6、除了人偶装饰,准备好热熔枪、热熔胶和硬质蛋糕围边。热熔枪和热熔胶有不同尺寸,配套的才能使用。平时使用的话选择小功率的就足够了。硬质慕斯围边就是透明塑料薄片,用其他类似的、有一定硬度的材料都可以,前提是食品级别的,可以直接放在蛋糕上。

7、根据人偶大小裁剪围边,保证能够让人偶放置稳固。围边四个角剪圆,避免扎到手。接通热熔枪电源,过一阵里面的固体胶融化就可以挤在围边上。

8、将人偶粘在围边上。将人偶放在蛋糕上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人偶站得更稳(其实由于奶油与胶片之间的吸附作用,已经能站稳)。比如,将其他装饰物压在胶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