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手册范本

质量手册范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手册范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手册范本

质量手册范本范文第1篇

1、贯彻各项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对违章指挥,违章生产以及由全事故负责,直接向总经理负责;

2、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按时完成各项生产制造任务,对完不成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负责;

3、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变化,制定临时生产作业计划;

4、负责安排生产分工、工序进度、生产工调配;对计划漏项、生产安排不均衡,工时利用率低,生产管理混乱负责;

5、负责领导贯彻生产现场管理,落实5s管理标准(见5s管理手册),实施目视管理,对5s管理不达标负责;

6、负责临时用工(计时)管理,确定临时用工任务和工时;

7、负责工序生产质量管理(见质量手册);

8、负责生产劳动纪律管理,保证准时开工、按时下工,督导员工遵守劳动纪律;

9、承担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火工作,对违章作业、违章生产负责;

质量手册范本范文第2篇

联系电话:

乙方(供方):

联系电话:

丙方(安装):

联系电话:

根据《民法典》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明确各方的权利及义务,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按下列条款签订本合同。

一、供货物品:

二、物品质量要求及乙、丙方对质量负责条件和期限:

1、乙方提供的物品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环保标准以及该产品的出厂标准。

2、乙方提供的物品必须是全新、表面无划伤、无碰撞。

3、因物品的质量问题发生争议,由广州市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质量鉴定;物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鉴定费用由甲方承担;物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鉴定费用由乙方承担。

4、丙方对甲方所购货物根据上表提供免费保修和保养服务,具体包括:整机保修_____年,保修期内如物品非因甲方的人为原因而出现的质量问题,由丙方负责包修、包换,并承担修理、调换的实际费用。

三、交货及验收:

1、交货时间:具体送货安装时间由甲方提前内组织货源及安装人员到位。

2、产品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

3、丙方应将所供物品的用户手册、保修手册、有关资料及配件等交付给甲方。

4、验收时间:于每批货物送达安装天内,甲方必须进行验收,否则视同验收合格。

四、付款方式:

1、签订本合同后,甲方即付捌万元预付款给乙方(此笔款项于最后一批货物中冲减),不得作其它用途。

2、丙方每批货物到达甲方指定地点甲方结付此批货款给乙方。额外安装材料费于验收合格天内,由甲方支付给丙方。

3、丙方接甲方传真通知送货、安装后,即由丙方先代甲方结付该批货物货款给乙方;在乙方收到甲方该批货物款项后再转回给丙方。

4、最终结算金额按实装实结方式,但总金额不得少于合同总金额的90%。

五、违约责任及附加条款

1、乙方未能按合同要求交付货物时,必须向甲方偿付货物总金额的_______%违约金。

2、甲方在没有正当理由拒收货物时,则甲方必须向乙方偿付货物总金额的_______%违约金。

3、丙方在没有正当理由逾期交付物品时,由每逾一日按合同总金额的_______%违约金。

4、如因甲方原因逾期付款,则甲方每逾一日按合同总金额的5‰向乙方偿付违约金。

六、本合同发生争议,由三方协商或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时由合同签订所在地仲裁机构仲裁或向签订合同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仲裁或起诉任选一种)。

七、本合同一式____份,合同各方盖章后生效,均为正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三方各执壹份。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合同签订地: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质量手册范本范文第3篇

年度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对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最新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最新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检测报告的审核及发放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

(3)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具体项目的重复检测:当进行仪器比对时,对2/多台仪器测定的2/多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当2/多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为合格。

(4)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最新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工作计划。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质量管理部归档。

(5)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

(6)定期采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校验。

(7)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

2、运用统计技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值进行判断和处理。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纠正措施,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质量手册范本范文第4篇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操作手册》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作为本书的策划和责任编辑,亲历其出版的整个过程,使我别有一番感受,甚至是很深的感情。因为它的出版是经过编者和作者的一番努力才促成的。我觉得,作为图书编辑,有时要像电影导演那样敢于和善于做“星探”。策划一本书要让市场认可,会有一定的风险,但其前提是要认定它有价值。在此,我特别感谢作者麻蔚冰、于增彪、丁正东等先生肯于把他们饱含心血、经过长期实践并卓有成效的成果奉献出来付梓,使之受益于更多的人。这一方面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是对我国内部控制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的贡献。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操作手册》是一部源于成功实践的内容全面、操作性强、制作精良的大型手册;是为急于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机构提供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范本;是指导企业以低成本来建立经营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法宝。

内部控制历来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它是一个单位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管理实践还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各单位逐步建立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管理体系,其基础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他们迫切需要权威、科学、详尽、理论与实践并重、宜于操作、与国际接轨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指南。然而,现实是这方面的资料十分缺乏,这表现在缺乏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权威诠释;缺乏对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介绍,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和案例的总结,偶尔有之,又往往可操作性差;缺乏对国际惯例全面、系统的介绍,特别是有关内部控制的各种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南的介绍。鉴于此,集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操作于一身的《现代内部控制丛书》,被赋予推动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以及制度建设的更多期待。《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操作手册》就是本丛书的“重头戏”之一。

一个企业或组织适用的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何理解、设计和执行这套内控制度?如何评价这套内控制度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执行情况?又如何根据评价结果矫正内控制度执行的偏差而最终使这套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资产完整无损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政策得以贯彻?麻蔚冰、于增彪、丁正东等著的《企业内部控制度管理操作手册》(简称《手册》)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提供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手册》具备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将严谨的理论与具体的内控制度实务相互贯通起来。《手册》针对COSO报告概念上和思路上的缺陷,将内控制度界定为“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的作业标准或作业方式”,“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提出“三维立体结构”、“动态循环结构”和“灰色结构”三条设计内控制度的总体思路;提出在流程基础上从部门或项目设计单项内控制度的思路等等。不仅表现了作者的理论气魄,而且颇具创造性,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采纳和进一步研讨。或许,最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手册》以这些观点为指导,设计出十六大类八十七个内控项目,除质量控制由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代替之外,几乎覆盖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最终使理论与实务达到完美的统一。

第二,“鱼”与“渔”兼备,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手册》的主要读者群首先是企业和其他盈利组织(特别是上市公司)中的高层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其次是注册会计师;第三是各级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的首席长官和财务负责人;第四是咨询公司的咨询专家;最后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生。《手册》十六类八十七个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基本上包括目的、要求、职责图、流程图、文件与记录、参考资料等几个部分组成,应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比着可以做的”程度。但是,勿庸讳言,这八十七个项目是针对一个特定制造业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状况而设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状况总在发生变化,而且一个制造业企业同另一个制造业企业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因而变通、调整甚至另外立项编写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如果将这套内控制度移植到非制造业、移植到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时,这种变通、调整和另外立项编写不仅必要,而且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问题是如何变通和调整现有内控制度、如何编写新的内控制度?这实际上是所谓“渔”的问题――如果八十七个项目可以称为“鱼”的话。《手册》第一部分为此提供了答案。

第三,它是校企合作或者说产学结合的产物。作者麻蔚冰和丁正东二位先生系亚洲战略投资公司(亚新科)集团内控部经理。该公司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是一家合资企业,也是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有17家子公司。他们在该公司和其他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为《手册》的实用性提供了保障。作者于增彪先生系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包括内控制度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咨询。他带领由他的学生组成的课题组,对《手册》初稿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修订、补充和测试,为《手册》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提供了保障。正是由于这样三位作者的合作,《手册》才达到理论与实务统一、“鱼”与“渔”兼备,才可读、可信和可用。校企合作或产学结合应该成为我国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质量手册范本范文第5篇

核心指标摸底ICT家庭数据

《手册》中关于ICT家庭数据的统计内容直接来自于《清单》中的“家庭和个人接入并使用ICT”板块,在2010年出版的《清单》第二版中此板块的统计指标共计12项,如下表所示:

需注意的是,“ICT接入”和“ICT使用”两个概念有着明显区别。ICT接入指ICT在家庭内部的可用性;ICT使用则指家庭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在家中或其他地方使用ICT的情况。因此,前者对应的是ICT设施对居民的覆盖程度和便利程度(即客观条件),而后者对应的则是居民自主使用ICT意识的高低程度(即主观意愿)。结合指标清单来说,指标HH1至HH4、HH6和HH11指家庭对ICT设备和服务的接入,其他指标则表示家庭和个人对ICT的使用情况。实际调查时,ICT接入指标涉及的各项设备(电话、互联网等)需处于工作或可工作状态。

家庭核心指标清单是收集有关ICT家庭数据的基础,但许多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多的信息,这是核心指标清单无法满足的,因此本手册还介绍了一些可参考的其他衡量内容,包括家庭使用电子商务、家庭和个人的电子安全环境、家庭和个人接入并使用ICT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影响ICT接入或使用的障碍等。

多种调查海捞ICT家庭信息

考虑到ICT家庭统计指标和调查对象的特性,其数据多来源于各类调查而非行政数据。收集有关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信息调查多种多样,它们都可以帮助采集家庭和个人ICT接入和使用数据。主要涉及的家庭调查包括以下几种。

多用途家庭调查,通过一次家庭调查收集多项数据,使用的调查手段可涵盖多项议题(经常互不相关)。此类调查经济高效,数据经过收集和计算机处理后,不同主题团队可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并制成表格;独立的家庭调查,涉及一个主题(如ICT接入和使用),这种调查比起其他调查手段可收集更详尽的数据;家庭支出(预算)调查,旨在衡量家庭支出,很多国家利用此调查来确定家庭对ICT设备和服务的接入状况;人口普查,可利用其收集家庭和个人ICT接入和使用数据,但这种做法通常代价高昂,所产生的ICT信息数量有限(尽管非常翔实)。

在调查的具体形式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个人面对面访问、个人电话访问、受访者自填问卷以及基于互联网的调查这四大类,各种方法都有其利弊。个人面访是家庭调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回答率高,同时还可以使访问员了解受访者的技术状况,但其时间和费用成本均较高;电话访问的优势在于更加经济,在分配最合适的访问员上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如挑选具有某种语言技能的员工来应对只讲该语言的受访者,但其拒绝率高,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电话覆盖率不高,实际调查时就无法覆盖到没有电话的家庭,造成调查误差大;自填问卷调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成本低廉,但其劣势也非常明显——回答率偏低、误答率高;互联网辅助收集是一项新兴事物,它同样具有成本优势,其新鲜感和便利性有利于提高受访者的回答率,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法只能作为收集数据的辅助手段。

顶层设计调查问卷和数据

因多数家庭调查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访问来实现的,所以在调查工作初期关于调查问卷的内容结构与逻辑顺序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手册》列出了收集ICT家庭数据样本问卷的结构和逻辑。问卷可分为两大板块,分别调查针对家庭的ICT数据和针对个人的ICT数据。在每个板块下又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受访者\家庭的特点信息,如受访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或家庭成员数量等情况;第二部分则根据ICT核心指标清单中给出的,涉及家庭和个人ICT接入使用情况的指标分别提问。 除了对问卷结构和逻辑做出具体指导外,《手册》还对ICT家庭数据的调查范围和覆盖面给出了建议。调查范围为按家庭类型或所在地域划分的部分家庭,以及这些家庭内部的某一部分成员,且适合受访的个人其年龄应不小于15岁。覆盖面的最理想结果是覆盖到所有家庭和居民,但考虑到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特有的语言局限和地域问题,调查往往存在空白区域。

《手册》最后对数据处理和给出了一些参考意见。数据处理方面,针对每一项指标,《手册》都列出了在“小规模编辑和调查”及“大规模编辑”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数据方面,给出了适合传播ICT家庭数据(包括个人数据)的表格范本,以便不同国家按标准填写数据,进行国家层面的对比。另外,《手册》特别强调了元数据的重要性,推荐各国将相关调查和数据项的元数据纳入公布的数据结果,同时需公布的还有数据的误差情况,便于用户估计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