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管理案例

教学管理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管理案例

教学管理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案例教学法;案例库建设

引言

高等教育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在传统授课模式中采用的“传授-接受”型教学方法所存在的缺点逐渐凸现。最近几年,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将案例以事例等形式引入,进而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特定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日益得到关注。案例教学法已在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在其他学科领域崭露头角。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采用了一种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讨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此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为了特定教学目的,以真实事件为素材对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1]。值得一提的是,案例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将案例作为重点,它是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案例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相对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它涉及了案例的编写、案例中各个角色的扮演、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后的复盘与总结等多个环节。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在课前自行查阅与案例相关的背景知识,思考案例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甚至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我国高等工科类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仍不够普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工科的学科门类过于繁杂,且学科之间差异性较大,难于开发一套适用性强且应用范围广泛的案例库[2]。特别是对于与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紧密相关专业而言,由于其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授课所用的教材和技术往往与最新前沿技术严重脱节或滞后。此外,工科项目的实际案例开发设计周期较长,其涉及的技术也较为复杂,将其提炼成具体案例以供教学使用的难度也比较大[3]。因此,有必要针对工科类专业的案例教学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类专业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阐述案例库建设基本原则和具体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为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合理组织课程内容

工科类专业课程大多由应用技能知识及其依托的基础理论共同构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工科类专业课程普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应用技能知识在课程内容结构所占的比重往往会高于基础理论。教师需要设计的特点,能够为上述问题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在传统的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先讲授相关技术的基础理论,再逐步延伸至具体的应用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原理部分的讲解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学时,而且很容易由于其较为抽象且缺乏应用背景铺垫,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并对后续的课程内容失去学习兴趣。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所学习到的大多是分布在各个章节且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相对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以应用案例为背景引出各基础理论的应用方法和表现方式。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实际案例,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清晰且直观的阐述。更进一步地,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讲解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构建,切实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弥补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

(二)有利于弥补实践授课环节的不足

实践性强是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课程教学不仅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与方法的正确性,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强化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虽然很多工科类专业课程都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授课环节。但是,传统的实践授课方式大多仅强调单一的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教师通常采用分章讲授的方式,指导学生逐步学习课程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知识表达形式的误区,从而在知识点讲解中偏重于原理讲解而不是实际应用技能。因此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之后,仍无法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真实案例引入教学环境,通过对具体业务说明和分析,以指导学生获得近似真实的实践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教师可将若干个案例作为实践教学对象,通过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学习和研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生动地再现分析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开发经验,而且能够突出具体问题的典型性,促使学生深化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了解相关知识运用的实际背景。

(三)有利于改进专业课程教学

相对于其他专业,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侧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一份针对我国36所设立研究生的高校研究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高达46.7%的学生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课程内容太偏重理论与实践联系太少,仅有26.8%的学生表示不太同意或很不同意此观点。同时,高达43%的学生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相联系,仅有12.4%的学生不太同意或很不同意此观点。通过这一数据可看出,专业课程需要在课程内容和教学中进一步地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特定场景和数据,完整还原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项目的完整开发流程和软件生命周期,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授课过于偏重知识灌输和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3]。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案例教学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因此特别适合类似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专业。它不仅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还能为学生提供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6]。

二、案例库建设基本原则

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案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案例库建设除了必须遵循为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服务之外,还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案例需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能够有效地服务于高校和专业的整体教学规划。2.案例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高校自身软硬件条件进行量身打造,使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3.案例应切合现实情境,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所构建的高质量案例可以使得教学从枯燥的单向知识灌输转变为生动的案例研讨活动。这不仅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讲解与讨论,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与实际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个人成长和就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案例教学过程

尽管案例的开发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但案例教学过程通常都包含了案例陈述、案例分析、协作讨论、问题解决和案例评析等具体步骤。

(一)案例陈述

教师针对案例中某个领域的具体问题加以描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聚焦并获取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案例相关的数据、报告和视频等材料,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加直观和感性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由于工科类专业中各种技术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每个案例通常会涉及多种技术。因此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技术储备与文献查阅工作。在此期间,教师除了应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还可根据案例难度或具体工作安排等因素,决定是否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用于解决问题的线索。

(三)协作讨论

教师根据案例难度或工作量等因素,选择不同案例教学活动的形式。由于工科类专业使用的案例往往比较复杂,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参与案例的讨论,以确保学生此过程中对案例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完整的理解。因此交流是此环节中最核心的任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

(四)问题解决

解决方案质量是判断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决定性指标,解决方案的优劣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标杆。教师需要对学生最终提出的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以帮助学生了解解决方案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迁移与内化。

(五)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是案例教学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案例学习过程所使用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完善,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也能通过案例评析总结经验,借此对案例做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教学管理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案例教学; 学生素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无法在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院校都作了积极的努力,探索出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管理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师;作用

通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掌握有关筹资、投资、营运、和资金分配等理财方法和技巧,掌握财务报表的分析,使学生具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的能力。该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的课程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管理类课程中应用普遍。案例教学法的成果能够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管理者,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结合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了解一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概括总结、编写分析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下面我们依次按照四个环节来分析一下教师的作用。

一、案例引入环节

在引入环节,教师需要为每一个教学案例制定出详细的组织计划,具体包括案例的类型、案例的来源、案例素发放给学生的时间、与学生案例讨论的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案例引入环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最佳案例的选取工作,这对后续的讨论和分析环节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以下几个作用:

1、选取有启发性的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能够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案例中要蕴含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选取“接地气”的财务管理案例

所谓“接地气”是指案例要尽量来自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讲授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时,可以使用买房贷款的案例。让学生根据复利或年金的知识来计算购房者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的现值,进而比较分期付款和全额付款的差异,同时教会学生比较不同还款方案的优劣,以及提前还款的必要性等。

3、选取最“新鲜”的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受客观环境影响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因此教师应当选取能够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的财务管理案例,相信“新鲜”的“水果”会更合学生们的口味。

4、选取层次分明的财务管理案例

针对同一理论知识,教师应选取适合学生的层次分明的案例。案例教学的开始先选取相对简单易懂的小案例,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也可以针对同一案例,设置难度分明的问题来考查学生。

5、引导学生自主选取合适的案例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案例。在每次案例教学的开始环节,教会学生查找案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寻找案例,整理案例和分析案例。

二、案例讨论环节

案例教学当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的身份更像是“导演”。一次案例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这个“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下面来看一下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

1、控制好讨论的进度

案例引入后,教师要把讨论的舞台交给学生。由各个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主要负责监督和引导学生。例如,如果学生们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他们解答;如果学生们讨论的观点存在错误或不恰当,教师要及时的纠正他们;如果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偏离了课程主题,教师要灵活的引导回正轨;学生们讨论过于激烈时,教师要适当讲解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

2、丰富案例讨论的方式

一案例教学中,教师采取怎样“讲故事”的手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讨论变得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在案例讨论环节如何“讲故事”比较好呢?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们才是案例教学的主角,通过前面有效的案例引入后,学生们自己能查阅资料,联系相关的理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能恰当的表达出来,然后学生们相互进行讨论。在自主讨论环节,教师要尽量保持沉默,让学生们通过讨论,自己判断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理解的层次不同,因此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查缺补漏,进而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收获和进步。其次,教师要制造融洽的“辩论”氛围。知识有碰撞才有花火,如果可以制造一个“辩论”的氛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唇枪舌战来捍卫自己的观点,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有效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案例讨论时,针对正反方的观点,强化各自的优势,加深双方的“矛盾”,激发他们捍卫自己观点的动力,进而让学生绞尽脑汁分析自己观点的优势,通过这种激烈的唇枪舌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通过这种激烈的讨论的过程,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消化和吸收新观点,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新观点,进而取得进步。总而言之,案例讨论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讨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补,讨论形式的丰富多彩可充分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3、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讨论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需要全员的参与,这与案例教学设计的初衷是相吻合的。案例教学一般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个组员选择不同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形成本组的观点,这种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采取下面两种途径,首先,每次案例教学时每组的成员任务的分配不能重复,让每个组员都能担当所有职务。其次,采取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总之,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应尽量让每位组员都能够参与进来,都有语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讨论,使得每个组员都能够是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和主人。

4、鼓励学生们思维创新

案例的相关资料要早点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每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选择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不要过多评价学生的方案的优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新颖的思路。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进行唇枪舌剑的讨论,进而迸发出新鲜的观点。

三、案例总结环节

前面的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总结。针对于案例,教师最好先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做一个小组总结,然后教师根据他们的结论,查缺补漏,提出案例的最终观点。但是需要注意,可以提供几个解决档案,要留给学生们继续思考的空间。针对于学生的讨论表现,表扬学生们表现出彩的地方,对讨论中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出建议和解决档案,尤其要重点表扬学生们讨论中比较出彩的观点,鼓励学生们后面的案例讨论继续努力。

四、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环节

案例教学课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课程的考核机制可以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这部分成绩可以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获得;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报告得分,每组学生都要最终提交一个案例分析报告;第三部分为学生们的平时成绩,这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以及案例分析表现得分。这三部分的比重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但是应该侧重于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可以突出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榕.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财会月刊,2007(01):88-89

[2]程鸣,马敏芝.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2013(05):53-54

教学管理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案例教学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34-02

在新形势下,加强德育课实践教育环节,使之更加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既是学校德育教学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理论课的教育方向。近年来案例教学的实践从加强中职德育课堂管理环节这一视角,使中职德育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作为道德实践的实施者,不应单纯对受教育者进行简单的规范灌输和行为约束,而应让他们在追求道德需要的实践活动中以一个探索者、创造者的姿态去认识世界,对进一步深入推进案例教学加强课堂管理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案例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德育课是一门理论课,许多学生拿到课本时,都认为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习兴趣。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内容就具体形象,特别是教师利用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告诉学生道德就在我们身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避免误入犯罪歧途――懂得犯罪后果”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设问:如果你开车撞了人,是选择逃逸还是留下?学生会非常踊跃地发言、讨论,并且有不同的答案。这时我会告诉学生,选择逃逸或留下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逃逸,就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而如果你选择留下,积极配合交警处理事故,其处罚轻很多。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明白学不学习法律后果是完全不相同。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在讨论中教师都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也会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积极参与进来。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是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他们自己有对案例做出透彻分析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听从教师的指令;他们必须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他们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对教师讲的内容和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很好的现象。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往往比较机械,甚至形成了一种惰性的思维定势,认为只要是书本知识,只要是教师讲过的,不管自己是否明白,是否理解,都是对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听教师辅导,看书划重点,然后背重点,强记硬背,缺乏创造性。结果,知识增长没有带来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提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而案例教学是将真实发生的案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学习道德基础知识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规范,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道德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认真钻研教师布置的案例选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一起就案例进行讨论,这样就要求学生不仅了解道德内容,同时还要有与道德相关的知识,并且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口才,又增强了各方面的才干。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还开拓思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二、运用案例教学加强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简单控制,手段单一;教师拥有绝对权力,课堂成了教师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这使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质疑,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如何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闪烁;课堂中如何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根据不同的内容决定案例教学的形式,增强课堂管理的实效性

德育课应推广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消化所学的道德理论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升华为自觉的行动,形成较稳定的道德与思想素质,使教学真正达到知行的统一。

对此,本人在具体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

1.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结合多媒体方式辅助教学。幻灯片将案情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发生的案例与道德条文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就在身边。

2.学生参与讨论案例。首先,教师要选择好具有道德意义、现实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案例。在讨论前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本组讨论意见集中起来并代表小组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在讨论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最后,在小组交流意见基础上,教师综合分析学生对案例所作的判断,并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正确意见,否定错误观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地思考,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注意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加以引导。

3.利用视听资料观看案例。搜集各种视听、录像资料,放映给学生观看,不仅增加了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义工活动。

(二)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案例教学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引起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案例要典型适当。选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关键问题进行。

2.要尽量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参与。

教学管理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类课程;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黎建新(1966-),男,湖南华容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瞿民华(1972-),男,湖南桃江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研究”、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创新与特色案例开发”、2008年湖南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62-02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是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以培育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一般认为,商学领域的案例教学肇始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到上世纪的中叶,案例教学已经在欧美大学的商科教育中普及开来。但在国内,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才进入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课堂。整体判断,由于推广和应用的时间还不太长,我国商学领域案例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还不太高。

案例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生动、复杂的管理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这已被欧美国家的教学实践所证实。为了具体了解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推动我国案例教学的发展,笔者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调查。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2010年和2011年期间参加中国管理学年会和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年会的高校教师。调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通过大会组委会提供的含电子邮箱的代表名册,笔者向参会者发送附带问卷的电子邮件。以这种方式发出电子邮件120封,回收67封。二是深度访问,在会议期间,通过大会组委会提供的代表房间号,随机抽取了10位代表开展深度访问。两种调查方式共涉及全国41所本科院校的教师。受访者所在的高校包括教学型(9所)、教学研究型(24所)和研究型(8所)三种类型的大学;调研对象都是在这些大学从事研究生和本科生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所主讲的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销售管理和旅游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

以下笔者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改善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建议。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笔者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深度访问的内容,归纳了当前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重要性尚未体现

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案例教学是管理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哈佛商学院的成功,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得到体现。据调查统计,有71.7%的人认为案例教学很重要,26.1%的人认为比较重要,2.2%的人认为不太重要;认为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与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的人有10.2%,认为部分得以体现的占23.7%,认为还没有得以体现的却占了66.1%。

在分析案例教学重要性没有得以体现的原因时,有63.2%的人认为是教师不重视;认为学生不重视的占36.7%;认为学校不重视的占79.6%。基于此,并结合深访发现,笔者认为,导致当前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水平不高、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是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不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准备、去实践案例教学;而根本原因,是高校在教学管理层面缺乏明确的、针对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较理论教学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激励、没有扶持,教师的工作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其积极性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就会避实就虚、避难趋易,并由此导致案例教学开展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将“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两者混为一谈,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据本次调查统计,63%的教师认为二者有差别,37%的教师认为是两回事;但同时,有高达59.1%的教师承认在具体教学中没有将两者区别对待,22.8%的教师试图努力将两者区别对待,18.9%的教师已经将两者区别对待。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师精力有限,而要真正把案例教学上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二是高校现行教学管理机制和政策对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缺乏激励和扶持。

3.案例缺乏时效性、代表性和本土性,课堂缺乏互动性

对目前的案例教学,有54%的老师认为比较满意,有40%的老师认为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案例。调查发现,现有的教学案例往往不具有时效性、代表性,很多案例是几年前甚至一、二十年前的。另外,案例的内容往往还停留在传统产业上,缺乏对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新型业态的关注与研究。这种案例自然不对学生的胃口,所以很多学生对案例教学常将自身置于案例讨论之外,不关心、不配合、不思考、不发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情感上、智力上、思维上、认知上”的互动,[2]所以案例展不开,难以深入,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境地。

4.课程设置欠科学、不合理

现在的高校,无论是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还是研究型的,都重视基础教学,强调教研教改,因而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都建设得越来越科学合理。但在体系内的课程排列与设置上还存在一些欠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被安排在低年级(大一、大二)开设,如“管理学原理”,低年级还没有接触太多的管理理论,还缺乏运用专业理论综合分析管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课时安排不太合理,一门管理类专业课程一般安排32-48个课时,仅够理论讲授,教师已没有时间去组织案例教学;三是在课程设计时没有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独立分离,而是混为一体由教师随机掌控,这容易导致把案例教学变成理论教学的课堂举例。

5.高校教学软件、硬件欠缺,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所谓教学软件,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前文中已提及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政策;二是指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管理学科与企业、市场联系紧密,强调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校从事管理类教学的教师,大多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在企业、市场历练的经历,缺乏管理实战经验与能力,同时又没有接受专门的案例教学培训,对案例教学的主持与课堂控制能力相对不足。

在案例教学中,容易被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是教学场地及其配套设施等物质硬件的配置。理论教学大班合堂的场地、“秧田式”的桌椅排列不适合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和互动。投影仪、麦克风、幻灯机、互联网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案例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三、提升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水平的建议

1.明确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的关系

这里要指出,“案例教学”与“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课堂例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复杂的实际问题。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使案例教学的参与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进人角色,设身处地地设想可能遇到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它综合了多门学科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实质上是一种模拟实践训练,能够提升学生搜集资料、市场调查、决策判断以及经营反思等多项综合能力。[1]而后者是指在理论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一原理和概念的了解,编写或引用与之相关的例子。它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案例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有机地将两者穿插,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开展案例教学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在教学管理制度层面没有相应的、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制度上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且将其教学效果纳入评优评先的评比标准中。

3.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编写或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编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服从于课程目标,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新颖,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南辕北辙,自然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案例的选编上要坚持本土性、代表性和时效性原则,宜“中”不宜“外”,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旧”。必须立足国内、甚至本地,广开案例来源,及时总结国内企业、本地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案例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这样的案例展开分析,使学生领悟管理的实质,掌握企业运营中的种种管理技能。

4.加强课堂管理,完善案例教学流程

完整的案例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案例考试或考查三个环节,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流程。[1]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两方面。在课前,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案例选择原则筛选案例;二是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教师的分析抓住了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入深处;三是设计案例讨论过程,包括讨论形式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准备,是指学生在课前熟悉、分析案例内容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还要督促学生做好案例教学准备。

课堂组织,是指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运用提示、反问、追问、鼓励、表扬等多种方法,组织、引导、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使讨论能够继续深入,并及时作出总结的过程。案例考试,是指对案例分析讨论情况进行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论证观点的论据充分性、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结论推理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

5.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必要的案例教学硬件水平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唱主角,教师为主导是配角却要充当多个角色。教师首先是案例教学课堂的主持人;其次,是案例分析讨论进程的控制者;同时,教师还是案例讨论方向与深度的引导者和案例教学结果的总结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角色转换是否得心应手,都有技巧和学问。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必需定期对从事案例教学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如组织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案例教学的示范课,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深造,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进行观摩和总结推广等等。

另一方面,适合案例教学的场地与设施等硬件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应该配置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教室,座椅的排列可以是“圆桌形”、“矩形”或“六边形”,配备了互联网、投影仪、麦克风、活动挂布等辅助设施,还可以创建网络案例教学教室。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教室相比,基于网络空间的案例教学教室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时间缩短的矛盾,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灵活性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等优势,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延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与利用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