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职教师进修

在职教师进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职教师进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职教师进修

在职教师进修范文第1篇

本人是名一名中学教师。为综合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我进行了三年的进修生活。毕业之际,我将对三年的学习成果进行一个进修自我鉴定。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中学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和开展教学法创新的能力,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和素质在学校一直处于前列。我还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创新教学探索尝试》等十余篇论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等文章曾参加过XX市教育论文交流,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评价。

业余学习条件虽然艰苦,但它为我们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在学习中,我注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身为一名老师,毕业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去,争取做一名既有思想修养、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在职教师进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职培训;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等多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如何调整教师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而开展教师在职培训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1 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对在职培训认识程度不够

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许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层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在扩大招生、扩大校舍建设等项目上,却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同时,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没有明确的规划,对在职培训也缺乏关注。

1.2 在职培训内容脱节

目前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内容主要反映了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但忽视了高职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涉及到实践操作技能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很少甚至没有,甚至教师本人也逐渐淡漠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培训内容忽视了高职教师的个体化需求,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节。

1.3 在职培训方式落后

高职教师在职培训采用的方法集中于传统的系统讲授和专家学者做报告,其它的培训方式比率都比较低。而在高职教师培训中要注重教师理论知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培训单位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师的特点,用传统的讲授及专家学者做报告的培训方式,枯燥乏味,教师没有机会体会将理论或应用到实践的体验培训,根本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4 在职培训途径有限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途径十分有限,一是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二是到培训基地在职进修;三是到企业工厂业余锻炼。到高等院校或培训基地进修,都是侧重理论知识或者是学历补偿性的培训,教师的学习机械、被动,并且很少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需要。到企业培训可以让教师有参与实践的受训体验,可是很显然各学校组织的很少。

1.5 在职培训师资水平不高

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以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为特点,这就必然要求培训的师资应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由于师资水平不高,比如未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信息匮乏,培训资料不科学,内容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硬件设施薄弱等,造成培训的效果不好,培训质量不高。

1.6 在职培训评估欠缺

开展教师在职培训评价,不仅可以对教师的培训结果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激励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也可以作为培训的效果反馈,从效果中总结培训的不足之处,从而适当的调整培训内容与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2 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对在职培训的认识

在职培训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所必需的。高职院校要确立以师为本的思想,深刻认识教师在职培训的意义,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加大对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力度,加强和改进教师在职培训工作。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要求,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2 制定科学、完善的在职培训计划

在职培训是教师教学保持先进性、生命力、竞争力的必要途径。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的、完善的、能促进教师职业成长的培训计划。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计划应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内容。

2.3 选择恰当的在职培训内容

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根据培训目标决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培训机构应该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要针对受训教师的实际能力状况开设培训课程,选择培训内容。据调查得知,很多高职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却特别差。因此,高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不但要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外语培训等,而且要涉及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2.4 采取灵活多样的在职培训方式

要想培训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第一,长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第二,以师带徒的“导师制”。第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职业技能。第四,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实施科技研发。第五,校本培训。

2.5 选用高水平的在职培训师资

师资质量的高低是教师培训工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培训师是开展培训的授课主体,是受训教师队伍的教练与咨询顾问,其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硬的教学能力和实战经验等均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好的培训师对于高职教师培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师的选择是培训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组织单位要根据每个培训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恰当的培训师。高水平的培训师主要包括本学校的教学能手、业务骨干、专业带头人,同时也可以考虑到校外邀请专家,组建一支高效、精英型培训师资队伍。

2.6 完善在职培训激励机制

缺少合理、有效、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短板。学校应充分依靠教师聘任、年度考核、评比推优等手段,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发教师的培训需求和愿望,调动和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挖掘教师的潜力和动力。推动教师与学校的相互融通和共同发展。

2.7 多渠道筹措在职培训的经费

多渠道筹措在职培训的经费是解决高职教师培训资金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企业和行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三是高职院校的校办工厂也是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资金来源。四是教师自筹。

【参考文献】

在职教师进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管理;英美教育;师资培养

一、教师资格制度与聘任制度

美国中小学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由各州的教育厅或者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及实施具体的教师资格标准。各州教师资格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品德与专业、学历、美国公民身份、年龄等几个部分。美国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条件一般包括:有4年本科学习的经验(可以是非教育类学科)并且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再在教育学院(经州教育厅认可)进行1年到1年半的师范教育专业的学习,经初步实习和全面实习之后,获得教育学学士或硕士学位。认定程序一般为:申请者必须首先具备参加州认定的基本条件,通过资格认定考试之后提出申请,参加州认定,通过州认定以后,才能够颁发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教师资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一直实行的是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1985年以后,一些州开始通过立法进行改革,美国的教师证书终身制被废除。

英国的中小学“合格教师”者,需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①必须要有学士学位;②必须要有教育职业训练的经验,并且获得教育学士学位和教育证书。这就是英国的教师证书制度,只有持有这种证书的人,才有可能在中小学任教,如果没有证书,不管专业水平如何,都不能担任教师;③必须要有英语和数学的充足知识,即必须通过英语和数学的考试;④必须有为期一年的试用,并且通过试用考核。

英美实行的是“非定向型”或“开放型”的师资培养制度,即主要通过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独立的师范学院已基本消失。这种毕业选拔是较严格的,要求获得教师证书或学位。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是通过高等教育系统的教育学院招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由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的教育系招大学毕业生,再学习一年教育理论课程。毕业时,经学校考核合格获教育证书和教育学士学位。而后在中小学试用一年,通过者成为合格教师,上报教育和科学部备案,以供录用。美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机构是文理学院、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招收大学二年级学生,学制2~3年。如果这些师资培养机构通过州的鉴定、认可,便有权直接授予毕业生以教师资格证书。两国的教师资格证书颁发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样对师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从英美教师资格认证管理的经验来看,中国实行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机制。这种情况忽视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我国教师认证标准模糊,教师资格的鉴定缺乏严格性和科学性,教师资格考试是否能全面衡量教师候选人从事教学与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仍然没有肯定的答案。

中国是以教师资格证为聘任前提的,而美国的公立中小学教师聘任则以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决策为依据;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教师聘任拥有比较规范的程序,而且签订内容详尽、条款具体的聘任合同。而我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聘任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公立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分类比较模糊、笼统;聘任程序不够规范;聘任双方的地位不对等,且关于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解聘程序没有相应的法律保证。因此,我国应该依法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的各个方面,注重在农村学校推广教师聘任制。英国的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由于实行教师招聘制,雇用单位有权对“工作成绩不良”的教师予以解雇,这种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个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教师的考核

美国非常注重对教师的考评,尤其注重对刚刚从教三年的教师的考评。取得初任教师资格三年后,必须通过学校、学区的考评,判定其能否取得长聘教师的资格。美国的教师聘约上大多规定了教师必须接受州法所规定的考评,并且以考评的成绩作为其续聘、调动或调整工资的依据,教师不得以其他理由拒绝参加考评。关于各州对教师的考评标准,有的以法律规定,有的则以行政命令加以规范,因此不是一致的。此外,各州一般要给考评表现不利的教师提供改进机会。

英国中小学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后,要在中小学经历一年的见习期或候补期。在此期间,由校长为其安排导师,负责培养和指导。见习期满,地方教育当局要进行考核,通过鉴定者才能成为合格教师。不合格者再延期一年,如再不合格,则不予录用。英国的教师评价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①培训。在地方教育行政官员和校长的领导下,由主评者和被评者共同参加的培训会议被视为最经济可行的培训方式。在此期间,如果被评者不接受校方所安排的主评人选,校方要积极调整,直到被评者接受为止。②在首次会晤上由评价双方一起确定评价目的,讨论教师职务范围和评价范围,商定评价日程表等。③自评。教师对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自我评价,找出个人的强项和弱项,分析自己的成败,介绍对自己最满意的方面和最不满意的方面以及今后需要何种支持才能提高等。自评包括被评者在教学、与家长合作、在职进修、对小组和团队的贡献、辅导工作、课外活动、教研活动和参加全校会议等方面的情况。英国教师评价体系还是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一个通过中介(外部评价员)实施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它既结合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又照顾了具体组织及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标准与非标准相结合的方法。

我国教师考核与评价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重理论研究,重评价的鉴定和选拔功能,忽视激励、改进功能,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多元的价值和自我评价的价值。尽管国情不同,但英美的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给我国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改革以很大的启示。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标准与非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利于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又符合地方及个人发展特点。另外,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我国教师考核制度应逐步正规化、科学化的保证。很明显,一个完美的、毫无缺点的教师评价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去探索、去改革,那么我们就将离完美的教师评价制度更近一步,这样才会使得广大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三、教师的进修

在职教师的培训与进修是当代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随着科技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与进修,并已成为各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过去师范教育被视为一种终结性的职前教育,而现在职前教育仅仅是教师职业的入门阶段。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已成为终身的教育,每个教师都需要把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视为应尽的义务。美国已逐渐取消永久教师证书,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教师必须在有效期满之前通过培训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换新证书。同时,培训与晋升、提薪相结合。美国还实行教师资格鉴定和考核制度,有20多个州定期举办“教师能力测验”,有些州还实施了“教师升级计划”,以此促进教师的在职培训。美国在职培训与进修的途径主要有:①大学研究生院;②暑假学校;③教师中心;④推广讲座;⑤研习会;⑥电视教学。在职培训的内容,大学一般开设五类主要课程,即专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课程、特殊教育课程、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学术课程。总之,美国在职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途径机构具有多样性;培训内容具有广泛性;培训制度具有终身性。

在职教师进修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特点;启示

一、国外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

(一)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制度化

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类型、周期和培训要求等,确保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开展。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教师在职培训立法的国家。1972年,法国教育部和全国初等教育教师工会共同发表了《关于初等教育教师终身教育基本方针的宣言》,将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纳入教师教育体系。其《继续教育立法》规定:每个中小学教师每年都享受学习进修假两周,一生有累计两年的带薪学习进修假。

德国十分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以及执教能力的培养。根据德国各联邦州的法律规定,继续教育是每一个在职教师的责任,中小学教师必须定期参加教师进修活动,包括在职进修和留职带薪进修两种。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2004年,德国文化教育部颁发教师教育新标准,提出了教师职业培养的原则要求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具体职能。

英国政府于1972发表《教育:扩张的框架》白皮书,提出了在职教师进修的具体方案,正式把教师在职教育纳入政府宏观控制体系。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布《教师:迎接变革的挑战》绿皮书,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四个阶段都与教师在职培训有关,确立了在职培训在整个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01年开始实施在职教师早期专业化发展计划,其后又颁布了《英国教育法》(2002年)、《教师专业发展计划》(2004年)和《教师专业标准》(2007年)。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与贯彻。1958年,美国政府颁布《政府职员培训法》,规定由教师委员会规划各层次教师的培训事宜。1986年,开始兴起教师教育及教学专业化的改革运动,要求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先接受4年的大学教育,在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再接受1—2年的教育专业训练。此后,又实施了优秀教师全国性认定制度,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二)教师培训模式多样化

为提高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1.高校本位模式。该模式也称课程本位模式,是以高校为主,以教师进修高一级学位课程为主要目的,脱产进修学历的培训。美国很多综合大学与教育学院都开设了教师在职进修的课程。英国的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为在职教师提供各种进修课程。该模式作为一种传统的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优势。

2.学校本位模式。该模式以中小学为基地,培训机构送教上门,两者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前,机构要对中小学校及其教师进行实际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学校本位培训从学校及教师的实际出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强,也更有利于问题的研究解决。

3.教师中心模式。该模式是指通过设立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教育模式。基地包括教师培训中心、民间非营利性教师委员会、协会以及各种教师专业团体等。该模式一般由政策委员会管理,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需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教师群体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

4.远程培训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师生间由于诸多因素无法集中一起进行课堂教学而利用各种通信媒体进行培训。许多国家尤其重视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大力发展电视教学、电话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远程培训模式具有时空自由、手段多样、资源共享以及系统开放等特点。

(三)培训目标多元化

在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国外教师继续教育侧重于教师质量的全面提升,追求教师专业发展与个性完善,使知识、技能提高与个性发展相协调,教师继续教育阶段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美国继续教育的目标既包括教师的个性品质、社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包括对儿童的接受与了解、对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等。

(四)培训内容针对性强

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由以大学的课程为主,转向以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需求为主。法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除了教育教学知识,还包括学校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知识。英国按教师水平的差异,在教师培训中把培训内容分为五种不同程度的课程,注重教师职业技能和教育胜任能力的提升。各国教师培训内容既有一般的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又有师范专业课程的训练;既有单项科目、课程和专题研究,又有多学科的系统学习、提高学历的进修课程。培训内容的结构、体系更趋合理,也更有针对性。

(五)培训形式信息化

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已走上网络科技时代,充分利用现代化远程教育进行教师培训。日本在1998年建立和完善卫星通信的教育情报通信网络系统,与大学的网络连接,充分利用网上开设的视频进行培训。英国学校之间形成一张教学资源、专家共享的网络,在“全国学校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的“虚拟教师中心”成为教师跨地区交流的平台。

(六)重视对培训的监督与评价

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评价,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评价体系能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督促培训工作有效进行。英国提出绩效与薪金相结合的PRP教师评估方式,对教师在职教育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学者提出多元教师培训评价理念。

二、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立法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之所以发展得好,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都通过一套稳定的制度和法制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进行,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法。目前,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定》等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条文对教师继续教育只做了较笼统的规定。我国应在完善现有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教师培训法规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把教师带薪学习、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培训机构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挂钩等明确列入法律条款,并且细化相关政策法规,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机制

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存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分离,优势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机制,即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建立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网络,以使已有的各种培训机构与培训内容互相衔接、相互融通,最终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教师教育网络与体系。在这个机制里,高师院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拥有先进教育理论和专业师资,可承担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指导参训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中小学校作为实践基地,应着力强化教育实践。鼓励和支持各种公共教育文化机构,面向社会开放继续教育资源。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1.增强培训目标的实效性和内容的针对性。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学历或学时达标为目标,只提供教师眼前实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没能从教师职业长期发展出发,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今后,应做好参训教师的需求调研,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有实效性的培训目标,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

2.增加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是“培训机构本位”模式,培训形式与课程设置主要从培训机构出发,很难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应呈现多样化和层次性,培训模式以校本培训为主,加强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以远程培训为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在职教师进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本培训 实施策略

课 题:本文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4-S-XZ-03。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职教师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概念

校本培训从字面上看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的校内培训。对校本培训的概念一直有不同的说法,直到1989年,欧洲教育教师协会才给校本培训以明确的界定:指由于学校课程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以学校为基地,对在职教师进行个人自身专业水平、技能和学习工作需要的培训活动。

二、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高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导致教师整体素质下降。专业化水平的下降,不仅是由于教师队伍的迅速壮大,还在于缺少专业高职教师。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来自普通高校,或者是新教师,缺乏稳定、专业的师资来源。高等院校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师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普通高校更偏重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更偏向实际应用。这些都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下降的因素。

2.对师资培训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是机械地进行在职教师培训,而没有积极研究和讨论教师培训的可行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去上级院校进修,但是这种进修只能培训小部分、精英教师,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需求。二是去国家职业培训基地进修,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广大教师的需求,但是这种培训是单方面的,不能从教师的自身实际出发,不能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些都阻碍了教师的培训热情,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校本培训的特点

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对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其主要特点如下。

1.差异性

每个高职院校都是独立的主体,它们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校本培训的方式不同,校本培训面对的教师的水平也不同,这些都是校本培训的差异性。

2.针对性

因为每所高职院校面对的问题各不相同,所以各个院校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3.灵活性

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各自的校内培训,使得校本培训不拘于一种模式,在组织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

4.以教师为本

校本培训主要是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而且要通过教师来实践学校的理念。所以一定要从教师出发,以教师为主体。

四、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1.建立完善体制和机构

要想保证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性,就必须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学校应尽快出台校本培训的管理章程,建立有依据和保障的管理机构,让校本培训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管理机构的建立是校本培训的基础,评估机构的建立是校本培训的保障。评估机构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保障校本培训的有效性,避免教师在培训中态度消极。

2.转变观念

教师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理念,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培训,立足于本校的教学实际,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3.创新校本培训模式

单一的培训模式可能会导致培训的僵化,学校要坚持培训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例如,依托学校网络建立网络校本培训模式,建立课堂式校本培训模式等。保持校本培训的活力,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动力源泉。

五、小结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校本培训体系也将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实施既满足了教师的发展需求,也满足了学校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云捷,张瑞雪.浅谈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途径[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陈相伟,田猛.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