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的改革和时代的进步,让事业单位也逐渐进行了改革,无论在行政体制方面还是在人事管理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其中的档案管理也突破了以往的管理方式,归档和流向以及收集等等工作都进行了的创新。本文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创新思路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创新,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有较大的促进性作用,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
要想保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有序的工作秩序就需要建立起相对民主、科学和有效的系统管理制度,不断的创新,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有目的的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更有秩序性,更加高效和协调稳定,以下对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性
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进行了明文的规定,已经出台了《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这些法律条款需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和贯彻,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对此法律进行重视,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理解也不够,执行和贯彻的力度不足,由此就引发了档案管理对实际工作没有发挥作用的事实,长期如此,非常容易产生档案管理工作混乱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尽管一些单位已经建立了档案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落实,很多档案在管理中不是非常规范,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档案进行归档管理,因此比较容易出现严重的组卷混乱情况。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对档案鉴定和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很多工作都没有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归档管理,由此引发多种工作上的问题。
(三)档案管理设施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前管理中并没有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且档案管理设施也比较落后,基本应用的时间都非常长,处于障碍状态下。例如,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室,空气非常浑浊,房屋也非常简陋,一些档案室中还存放了依然以爆炸物品,办公室非常简单,并没有做到开放性的管理,这些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创新有严重的阻碍性影响。以下对档案管理的创新和问题的改变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
要想让档案管理制度更加明确,让管理更既有创新性,需要建立起相对合理和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自己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的建立,使其更具有操作性,使用简单、明了。可以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加实际性的作用,保障制度在约束地位上是平等的,这对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的约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事业单位都要按照严格的制度进行,提升执行力,建立起工作的奖惩制度,严肃管理,对于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要严格的制止,以此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发挥。
(二)实施分卷立册的档案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从干部档案管理模式发展过来的,将档案管理的相关材料进行划分,主要有六个部分,分别是登记材料的设立、登记材料的变更、登记材料的注销还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年检以及媒体材料的等等,这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可以按照目录打印成册,按照单位的性质以及不同的使用用途进行副本的装订。这样的档案管理才不至于过于混乱,单位不匹配的现象也减少了很多,让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走入正常的轨道上,避免混乱性问题的出现。
(三)强化资金投入,提升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创新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强化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让档案的创新管理有资金方面的保障,对更新办公设备,整治办公环境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对此,强化资金的投入,可以向政府的部门进行申请,找到资金的支持途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金的有效投入,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除了要保障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还需要建立起责任体制,各司其职,关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关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强化。在对档案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使用多种宣传方式,例如,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等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以此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的有效性和经验值。
(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我国已经进入到现代化信息社会,那么档案管理也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发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中,关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进行相关的软件开发,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使用声像技术和光盘技术对档案进行存储,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强化此过程中的档案资源使用力度。广大职工不断的学习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知识,为以后的管理升级以及自我技能的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提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了不同路径的分析找出创新档案管理的对策。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要不断的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强化对档案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和改进工作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支持。
作者:李晗 单位:四平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馆
参考文献:
[1]粟盛民.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
[2]尤丽.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J].山西档案,2014,(06).
关键词:档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思路
现代社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来说,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所谓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就是按照规范化的质量和效率,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协作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的需要,并便于监督和评价。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现状
1.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平衡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视很不平衡,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还不够,档案意识薄弱,监督力度不强,未能对档案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和档案整理归档时间给予充分的保证,虽然各部门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也有专人负责抓落实,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部门工作有效机制来抓等方面还存在缺陷。
2.档案室保管条件还比较差
多数单位还达不到档案管理要求,与整齐、规范统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少数单位综合档案室变成了杂物室,设施设备老化,有的综合档案室设施设备不齐全,档案柜也五花八门不统一,比较零乱。个别单位档案室设防意识不强,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到位,使部分档案受到损害。
3.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还相对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人员因业务不精,导致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准确,档案不按时立卷归档和未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责任性认识还不够,存在随意应付了事思想,对各科室必须要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整理归档监督指导力度不够,思想上存在着为难情绪。
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制度建设的原则
首先,规范与灵活相统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的制定要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这有助于制度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化。但这并不是说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制度都是一成不变的,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规模不同,更有工作特点的差异,其管理方式与制度规范自然不能强求一律。档案部门应依靠自身特点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总结,建立一套内容全面、结构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体系。
其次,职责与权益兼顾。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把“职责”这一部分调整到岗位标准中,明确职责范围及权限。例如,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的分管领导可主要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对归档档案的检查和指导等。在明确责任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工作人员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必将影响到整个事业的发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必须把明确职责与保护权益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再次,制定与执行并重。制度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单位档案部门的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系统、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然而要想适合于单位的发展、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有效执行。单位领导在管理单位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制度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最后,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制度一经形成,便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事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但是,制度并不是永不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当然也要随之改变。特别是我国各项事业逐步和世界接轨,行政事业单位也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对档案部门而言,应当积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档案工作制度。
三、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2.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议事日程,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其次要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起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可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等级升降来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应参考国家档案建设的有关标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档案各项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从而推进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3.开展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服务于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要使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档案寿命的目的。首先,各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准确、及时地传输信息;其次,要对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其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保密工作
首先,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兴建,并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
其次,做好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档案工作为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的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要创造性地开展,推进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工作维护好、保管好、服务好主要职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J].北京档案,2005(1)
[2]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24)
1、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企业财务工作相比,有些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较简单,没必要进行过多的监督和管理,因为经费是财政供给,只要能正常开展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用计算机管理。但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与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得到和企业会计工作一样的看待,不应该有偏见,应充分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会计人员对凭证摘要填写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输入凭证过程中,由于摘要的填写依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可直接使用,这也致使不同经济业务的各行摘要相同;而在调整帐务时,对凭证摘要仅填写调账、更正等简单文字,也使得凭证很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调整时,经常随意调整,甚至有时对个别账务调整之后又调回原样。其次,往来款项错账现象较多。填制凭证时,由于会计人员在选择往来明细科目代码时经常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往来明细账与实际不符。第三,有些会计人员对账簿的打印也不规范。少数会计人员为了省事,往往直接将往来账发生额打印装订,并未依据末级科目打印往来明细账。同时,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也未能及时填制会计凭证,修改系统日期,存在集中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电算化管理的感觉也很陌生,只习惯于以往的手工记账管理,尤其是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认识存在严重的空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费是财政供给,政府财政较紧张,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资金对需要更新、升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升级,只有坚持维持现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节约开支,对电脑采购的数量也有限,通常是数人共用会计电算化电脑,这极易遭受病毒侵袭,从而也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数据备份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清楚,缺乏管理经验,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没有及时制定,造成会计人员没能及时将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存储归档,即使已经归档,内容也不完整,从而使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甚至造成了单位会计信息的泄密。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能力无法胜任对数据备份的工作,只能依赖电脑公司的后续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电脑公司不可能对每一家客户都能及时备份数据,这也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数据的及时备份;部分单位即使备份了,也经常无法做到双备份。因此,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领导要对会计电算化提起高度重视。首先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会计工作的深远意义,只有领导有了“认识”,其下属才能真正“认识”。因此,单位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支持,更要从人力、资金、财物上大力支持。其次,会计电算化人员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帐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和创新,使会计人员从原来的记帐、算帐、报帐等繁杂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因而进一步深化了会计职能,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定要刻苦深入的钻研业务,真正达到精通财务软件。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实行会计电算化,就需要高素质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他不仅要具备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因此,财会人员要经常性的进行培训学习及交流。而财务人员的后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更需要更新电算化及电脑知识。只有通过财务人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学习,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财务软件及数据处理的认识,才能够使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达到独立、及时备份数据,并实现数据双备份能力。财会人员,为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3、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一个单位要实现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否则,就是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也是不能长久实施的,甚至还会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各部门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强化规章制度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统一要求、并定期检查,以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范可遵守,有示范可模仿。审计部门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提出整改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调整与整改工作,防止问题一直存在并扩大,带来更大的隐患。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三、总结
关键词:交通部门 财务管理 模式创新
2006年,交通部组织制定了《交通财务“十一五”重点工作规划纲要》,提出交通财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财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形成规范的、有行业特色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塑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行业财会队伍,达到管理模式规范化、财会方法科学化、财会队伍知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使交通财会工作在效率、质量和水平方面有较大提高;努力实现交通行业整体资源配置最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为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资金保障和财会服务。
一、建立会计管理中心的必要性
全面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一次大变革,也是会计管理体制彻底转换、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不少弊端,首先,会计人员隶属于单位,代表单位的利益,因此,很难真正起到监控的作用,反而在实质上起到了单位“保险锁”的作用,难以发挥会计工作的实效性。其次,现在各基层单位都设有会计、出纳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浪费,特别是有一些非专业人员在会计岗位上工作,阻碍了会计工作的专业化开展,局限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
交通部门作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之一,建立会计管理中心是大势所趋。交通部门的会计管理中心要紧紧围绕交通工作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管理透明度,在筹资理财、开源节流、发挥财务监管职能、保障资金合理有效运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绩效。会计管理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精兵简政,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会计信息的有效性,避免了做假账现象的发生,有利于理顺交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二、会计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责
交通财务部门会计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会计法规、准则、政策和制度,具体负责办理各级交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管理,集中办理国库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事务等工作。
1.资金结算、会计结算。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确保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专户”;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的要求,组织会计人员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掌握资金的流向,分清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准确及时地办理各单位的报账业务;负责会计管理中心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联系,协调内外关系,化解工作矛盾,确保会计管理中心中心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运行;监督实施会计管理中心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会计管理中心应将各级交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使交通部门对各级单位的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这有利于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对加强财政监督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清理内容包括现金、存款、债权债务、财产物资、收入支出和票据等。在财务清理的基础上,各单位要对清理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疏理。对确实收不回或不需支付的呆帐及时处理,财产物资有盈亏的要进行转帐,通过财务清理、清产核资工作,真正达到帐帐、帐物、帐款相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实现财政资金集中管理,符合财政改革的方向,为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
2.会计监督。监督交通部门各级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监督各级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监督各级单位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把各级交通行政事业单位都纳入到会计管理中心管理。负责所属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工作;负责各项资金的请领、缴拨、清算等管理工作;负责全部会计核算工作;负责编报部门决算及其他各项财务决算的审核、报批及批复工作;负责厅属单位、驻外机构的会计基础工作,指导交通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各级交通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监督管理,并使其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会计管理中心应是各级交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经营状况的分析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国库关系的协调者,即融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3. 会计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4. 会计事务。宣传贯彻、监督执行以《会计法》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组织制定具体会计管理制度和办法;组织和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搞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考评和组织实施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负责实施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管理工作;指导和管理中介机构的记账工作。此外,会计管理中心要全面实现网络预算型会计管理,严格预算控制将成为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管理中心要构建多维的预算体系。
三、结 语
综上所述,交通财务部门建立会计管理中心是大势所趋,会计管理中心要通过认真抓好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切实把有效推进交通事业发展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创新、注重管理,建立健全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长效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全面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S].2005.3.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近年来,中央围绕财政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不断出台政策、办法,下大力气落实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特别是对于在国家财政体系中发挥引导作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政部先后颁发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指导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向更规范、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以新的制度为准绳,不断规范会计工作,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但在改革和完善进程中,会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管理、会计制度都有新变化,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财务管理理念相对僵化,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长期缺乏革新变化,和外部环境要求相比显得落后,尤其是和现代财经法规和新兴会计制度不能顺畅衔接,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致使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够理想。
1.2 原始凭证不规范。主要是外来原始凭证导致的问题。因为财务理念和管理思想上的原因,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来原始凭证票据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严格审核,导致支款单和报销单使用混乱,借款、报销、转账等业务没有建立起规范健全的审核、审批制度,许多报销单据没有按规定附上消费明细,存在虚假报销的隐患。
1.3 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失控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单纯重视资产的购置,满足单位需求,而对购置好的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严,不仅导致资产的利益效率偏低,还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1.4 预算管理缺乏力度。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实行“二上二下”方式,各项收支均在预算中予以反映,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预算批复后应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一般不作调整。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按项目内容、项目进度执行,有的甚至自行调整项目用途,预算执行不到位。
1.5 会计档案不全。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规范、严格的会计档案制度。当前部分单位会计档案制度不健全,借阅手续不规范,许多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合同协议等没有纳入会计档案管理范畴之内,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因需进行有关事项审计时,无法查找原始依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6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应建立内部控制架构,由财务、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牵头并组织实施。但真正能实施的单位几乎没有,内控制度的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1.7 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科学性有待提高。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岗位上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甚至有的的单位会计和出纳两个职务,或者存款印章等重要物品都交由一人负责,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存在安全漏洞。有的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甚至由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财务人员,致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1.8 会计审核监督工作把关不严。审核监督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要安全保障措施。目前许多单位内部没有设置审核机构,缺乏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有的单位虽然有内审机构,但没能发挥应有效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财务管理制度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失去原有意义。
1.9 财产管理账、卡、物“三不符”。财产管理按要求是实行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三级”共同监管,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部门,资产管理松懈,特别是在易耗品方面,没有相应约束机制,造成单位资金、资产相当程度的浪费。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单位管理者缺乏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单纯将会计基础工作等同于账务处理,导致单位会计基础工程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管理体系没有建立或尚未健全,致使会计基础工作效率不高,会计弓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下降。
2.2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高低不均,制约会计工作水平提高
仍有部分单位会计人员没受系统会计理论知识培训,平时又不注重自我学习,对科目、账簿、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缺乏深入的理解;部分会计人员原本业务水平尚可,但由于不注重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以致于对新公布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甚了解,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当前很多财务工作,比如申请款项、审批业务、拨付经费、财政集中支付等业务都需利用专业软件在网上进行处理,部分财务工作人员使用网络开展工作的水平较差,制约了会计工作向高水平发展。
2.3 单位内部缺乏对财务会计工作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上级部门仅专注于业务指导工作,对下级部门的财务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造成下属单位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不严,督促不够,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长期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3.1 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3.1.1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领导班子对某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单位整体对于该项工作的态度。要从根本上改善会计基础工作状态,单位领导对已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最根本的前提要件。根据我国《会计法》相关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学习财务、财政有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
3.1.2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营造规范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氛围。科学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政策方针的宣传、贯彻力度,做好财务制度落实工作,健全财务档案。加大对财务人员严格履行工作制度的支持力度,要通过经济手段对成绩出色的财务人员予以奖励。
3.2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建设
3.2.1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单位财务、会计岗位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和有选择地开展会计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对于重要岗位要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加强财务管理力量。
3.2.2 做好财务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建立单位内部的人才培育机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通过专家授课、委托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会计人员及时了解国内财务法律、制度的变化,保障单位财务工作与外部环境的良好衔接。
3.3 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3.3.1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权限。工作办法和业务流程要符合单位工作实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确保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3.2 设立专门的内部财务审核监督机构,由专职人员负责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审查工作。要定期开展审查工作,根据国家和单位相关财务规定,严格履行审查职能,规范单位财务工作活动,确保单位资产利用效率和安全保障。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