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公九卿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统一;地理区域联合;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秦国结束,秦朝开始。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的局面,开启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先河。
所谓“统一”,既是“统”,又是“一”。“统”即联合,就是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联而归“一”,即“统一”。传统观点认为,从历史史实角度而言,“统一”,就是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但笔者认为秦的统一中的“统一”一词除了包含地理区域上的统一之外,还应包括权力上的统一。
一、地理区域上的统一
地理区域上的联合主要分为三步完成:一是秦王扫六合,完成地理区域上的初步统一;二是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完成对秦疆域的北方区域的统一;三是南服百越,将版图扩展至岭南地区直至南海。
(一)秦王扫六合
秦王政扫灭六国只是秦朝完成统一的最后一步,在此之前,共有六代君臣为此前赴后继。具体来说,秦灭六国始于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成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历时141年。秦的统一来之不易,先后经历了4个历史阶段:一是变法图强阶段,即秦孝公时期,通过两次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富兵强的基础,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者之一;二是拓展军力阶段,即秦惠文王时期,制胜邻敌,收复失地,南并巴蜀,夺取汉中,使国力倍增,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首强;三是进军关东阶段,即秦昭王时期,通过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纵横捭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等手段,在伊阙之战、济西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取得4次决定性胜利,造成六国弱、秦国强的局面;四是扫灭六国阶段,即秦王政时期,进一步广纳人才,“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以风扫残云之势而席卷天下,最终完成统一大业。①
公元前221年秦国结束,秦朝开始,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完成了地理区域上的初步统一,继而向北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二)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匈奴骑兵不断南下,占地扰民。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大将军蒙恬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屯兵上郡,“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并从内地移民垦田戍边。为长久防范和抵御匈奴,秦始皇又下令修筑了西起临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的万里长城,长城是秦朝疆域的最北端。稳定了北方之后,秦始皇将目光转向了南方。
(三)南服百越
自春秋战国以来,南越一直对中原地区存在威胁,不时骚扰中原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征服岭南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为转运粮饷,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郭沫若先生评价灵渠时说:“北自长城,南来至,灵渠岸上。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②灵渠在加强中央对南越的有效治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地理区域上的统一之外,秦始皇加强权力也是“统一”的重要表现。
二、权力上的集中
“权力上的集中”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完善。战国时期,商鞅已在部分地区实施县制,将地方权力逐步收回;秦朝建立后,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终确立并加以完善。
(一)皇帝制度
天下初定,秦王嬴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于是下令群臣议名号,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③“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如果说“皇帝”制度是核心,是根本,那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就是核心的支撑,是权力统一的重要基础。
(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并且要有皇帝的虎符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三公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佃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④
三公九卿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皇权为中心构建中央行政机制。“三公九卿”分工紧密,提高了办事效率,但都要围绕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之间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全部由皇帝一人操纵,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三)郡县制
在地方,完成权力统一的重要措施是实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皇帝的手里。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个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⑤
郡县制的特点是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官僚政治正式取代血缘政治,是秦朝成为专制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重要标志,是“皇帝”制度的重要补充,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完成权力的统一。
秦王扫六合,完成地理上的统一是权力集中的基础,是前提条件,反过来,权力集中也保证了地理版图上的稳固不分裂,是地理版图完整的必要条件。
注 释:
①霍印章.秦统一中国的战略谋划.中国军事科学,2006(5):63-67.
②出自郭沫若《满江红》碑刻.
③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④出自《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因为秦朝是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
秦朝结束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
(来源:文章屋网 )
1. 西周分封制与汉初封国制
两者都是通过分封诸侯国,诸侯可以世袭祖上的爵位,享受封地和俸禄,在各自的分封国内拥有统治权。但西周分封制除了分封同姓王族之外,还分封了异姓的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汉初封国制则有所不同,汉代建立以后刘邦为了巩固汉朝政权的稳固,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大量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权利也有所削弱,要采用中央统一的法律和货币,而周代诸侯国各自的度量衡和货币都不统一,且在封国之外,还有郡县与封国犬牙交错。
2.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二者同属于中央官制,都有助于巩固统治,加强专制集权。但是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宰相位高权重,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御史大夫和太尉主管监察、军事等;九卿分掌各项行政事务,实际并不止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际上把秦代的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各部门分工明确,效率提高。
3. 宰相与内阁首辅
宰相和内阁首辅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但地位不同。宰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皇帝常向宰相咨询,宰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因此宰相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内阁是明朝在废除宰相之后,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而设立的,作为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首辅的职权大小和任免去留完全取决于皇帝,因此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不大。
4. 察举制与科举制
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但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察举制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最后由皇帝策问,应举者对策,从而选拔出人才的制度。察举制盛行于汉代,但由于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等现象,以至于演变成后来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创始于隋,废除于清末,绵延1300年。这是一种通过平等竞争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但后期也出现了八股取士等僵化的考试模式。
5.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是一个大概念,泛指封建社会所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其中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指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用以剥削农民(或农奴)的土地私有制度,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另外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还有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如我国封建社会的均田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等。
6.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
7. 民间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由私人经营的以手工劳动及其协作为基础的各种手工业。民间手工业包括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与市场紧密联系,因而具有商品生产性质。明中叶以后,在纺织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超过官营手工业,并产生了新型生产经营方式。民间手工业还包括以纺织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因而其内涵和外延均大于民营手工业。
8. “海禁”与“闭关锁国”
两者都是明清时期推行的限制中国对外交往的政策,都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海禁”政策是指政府禁止中国民间的私人海外贸易,但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是欢迎外国与明政府进行“朝贡”贸易,目的是将海外贸易控制在官府手里,实质上是官府垄断海外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是指闭关自守,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同时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两者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海禁”只是一种措施,“闭关锁国”则是一种有指向性的政策,闭关锁国比海禁的外延更大。
9. 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中心,“仁爱”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兼爱”不分亲疏贵贱,不分人我彼此,而“仁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他人之父与己之父,他人之兄与己之兄都是有差别的,有亲疏之分的,“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兼爱”远比“仁爱”宽泛,“仁爱”则比”兼爱”具体。”兼爱”忽视了人的内在天性,孔子的“仁爱”,主张从自身做起,层层外推,虽说高远,但并不空疏,亦不艰深,较易转化为实际。
10. 宋明理学与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即两宋至明代形成的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一种思辨化、哲学化的儒学。程朱理学,仅仅是宋明理学的一流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以便与陆王“心学”相对。但其实“心学”亦属于宋明“理学”的一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但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即“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陆王心学提出“明本心”以求“理”。
11. 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都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其中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以进行印刷的技术,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至宋代形成了彩色套印技术,留下了一些精美的宋刻本。活字印刷术最早起源于11世纪北宋庆历间的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其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这样印刷效率较之雕版印刷大为提高。
12. 元杂剧与元散曲
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hlorothalonil 60%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was studied, the suitable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such as drying temperature 50℃, drying time 3h, particle size 1mm, content of active component 60%, water addition 9-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pecifications of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preparated a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under the conditions.
关键词: 百菌清;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Key words: chlorothalonil;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preparation technology;research
中图分类号:S4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310-02
0 引言
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简称WG),国际农药工业联合会(GIFAP)将其定义为在水中崩解和分散后使用的颗粒剂,具有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优点,又克服它们大部分缺点,是当今农药制剂中综合性能最全面、最完善的品种之一,在欧、美、日等国广泛应用,它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农药新剂型的研究热点[1-3]。
百菌清是一种非内吸性、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很高的广谱杀菌剂[4]。目前某农药厂有年产1000t的百菌清原药生产装置,其剂型比较单一。为满足市场需要,需开发新剂型。据此研制了60%百菌清水分散粒剂,提高了杀菌效果并改善了对作物的安全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实验采用干法进行研制、挤压捏合的方法造粒。即往得到的超细粉剂中加一定量含粘结剂的水溶液进行捏合,然后进行造粒、干燥、筛分。研究中发现,其制备工艺对产品的物性有很大影响,要想得到高质量的水分散粒剂,有必要再进行这些条件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试剂:百菌清原药、十二烷基硫酸钠、SOPA、NNO、CMS-Na、聚乙二醇、硫酸铵主要仪器设备:QS-100气流粉碎机(上海化工机械三厂),JZL挤压造粒机(重庆强立挤压造粒机设备厂),TD-1102电子天平(余姚市金诺天平仪器有限公司),BSA224S-CW分析天平(sartorius),GC-2014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DHG-9023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 试验方法
2.1 制备工艺流程
2.2 制备工艺选择
2.2.1 加水量与造粒的关系 挤压造粒时先加入一定量水,捏合均匀后再进行造粒。水的用量不仅影响造粒过程,而且直接影响水分散粒剂崩解性。颗粒在水中的崩解、分散是水渗入到颗粒孔穴和裂缝,进入到载体粒子微孔,载体晶层与晶层之间吸附大量水分子,迅速膨胀,崩解分裂成极细的粒子。颗粒裂缝和孔穴的多少与制粒过程中加水多少有关,加水比例大,颗粒孔穴和裂缝多。但加水量超过一定比例,不仅难以制粒,而且增加所制颗粒磨损率[5],另外所得颗粒强度大,崩解性相对较差。水量太少,则粉体不易成粒,即使成粒,颗粒强度也不够,虽崩解性好,但易碎。因此应控制水量在适宜范围。按照选定的配方加入不同含量的粘结剂水溶液,进行造粒,比较得到的颗粒情况,进而找出合适的加水量。
2.2.2 颗粒大小影响 按照选定的配方及相同的方法进行造粒,造出几种不同粒径的颗粒,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合适的粒径。
2.2.3 有效成分含量影响 对同一配方进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换,测其悬浮率,比较它们对剂型理化性质影响,主要指悬浮率影响。
2.2.4 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影响 制粒过程中,需加一些水作为粘结剂,制粒后还要通过干燥的方法将水分除掉,而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理化性质有相当大的影响。对同一批样品在相同时间下进行不同温度的干燥,及在相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干燥,之后比较它们对剂型理化性质影响,找出合适的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
3 结果与分析
3.1 加水量与造粒的关系 挤压造粒过程中,物料进入挤压造粒机前必须加水(或带有粘结剂的水溶液)进行捏合。实验中发现捏合过程中加水量和生产能力以及造粒的颗粒外观、成粒率有重要关系。
由图2可知,I区域是水量不足时,处理能力低。挤出颗粒多数不是圆柱形,颗粒很短,表面不圆,往往呈半割状态被挤出,且比较松散。II区域表示水量适宜时,处理能力大,造粒制品的形状整齐硬度适宜或一段一段的圆柱形颗粒。III区域及以上是水量偏高,处理能力虽很大,但从孔板挤出的颗粒发粘,易相互粘着,特别不利干燥,干燥后往往颗粒还是粘接在一块、筛分、整粒相当困难[6][7]。加水量为配方量的9-11%。
3.2 颗粒大小影响
结果如表1。
从实验及测得数据发现,颗粒粒径大了,造粒机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制剂崩解性降低了。因此,并不是颗粒越大越好。颗粒大,生产能力提高,但粒剂崩解性能同时降低,粒径小的制剂崩解性能更好。因此在考虑颗粒大小时,要综合考虑生产能力及造粒后制剂理化性质。结合实验确定颗粒粒径为1mm左右。
3.3 有效成分含量影响 对同一配方进行有效成分含量变换,测其悬浮率,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同一助剂配方,主含量越低,悬浮性越好。在满足悬浮性的要求下,选择有效成分含量为60%。
3.4 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影响 对同一批样品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下进行干燥,进行相关性能测定,结果
如表3。
由表3可知,同一干燥温度下干燥时间越长,同一干燥时间下干燥温度越高产品悬浮率越低。在满足水分、崩解性及成本前提下,合适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3h。
4 结论
通过筛选,合适的加工工艺条件为造粒后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3h;颗粒粒径大小约为1mm左右;有效成分含量为60%。另外,由于本试验采用的是挤压造粒,结果加水量直接影响造粒后粒剂干燥、筛分等后续工艺及制剂崩解性、分散性等理化性质。经过试验,合适加水量为9-1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水分散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为高含量的百菌清水分散粒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Nishi, Shugo(Minoo,JP), Iuch, et al.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P].US:6620421,2003-09-16.
[2]Arata Katayama, Tohru Mori, Shozo Kumatsuka. Abiotic dissipation of chlorothalonil in soil accelerated by amendment with high applications of farmyard manure [J].Soil Biol. Biolchem,1995, 27(2):147-151.
[3]高忠文,马洪艳,李万凯等.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研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1):32-34.
[4]R.M. Sherrard, C.L. Murray-Gulde, J.H. Rodgers Jr, et al. comparative toxicity of chlorothalonil: ceriodaphnia dubia and pimephales promelas[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3(56):327-333.
[5]吕红,陈英.呋喃丹水分散粒剂的配制试验研究[J].湖北化工,2000(4):17-19.
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荣幸能为大家介绍兵马俑。今天我领大家参观号称“世界第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的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的一个陪葬坑。
2、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秦始皇。秦始皇姓赢名政,他“奋六世之余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并且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世袭,所以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统一国家的法律、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在统一全国之后,对内发展农业,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金”,秦始皇虽然勤于政务,但是为了统一思想,他“焚书坑儒”,为了享乐,曾募集70万刑徒修建“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公元前210年,在出巡途中,秦始皇暴病死于河北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3、1974年3月,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杨志发在距离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陶人碎片,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米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0780平方米。这一发现震惊中外,为了妥善保护这些罕见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在遗址上修建了秦兵马俑博物馆。1978年9月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留言:“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这段话广为流传,现在“世界第奇迹”已成为秦俑的代名词,这里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