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月的诗句

六月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月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六月的诗句

六月的诗句范文第1篇

原文:

《赋得新月柳》朝代:未知    作者:未知

初月生明夜,婵娟映柳时。

幽晖凝露叶,淡影弄风枝。

写黛将开镜,停梭未理丝。

弦调银指甲,佩曳翠腰肢。

顾兔眠还起,惊乌舞乍欹。

一痕青眼媚,万缕素心知。

濯濯俱盈手,纤纤互斗眉。

攀条悲往事,流彩误佳期。

六月的诗句范文第2篇

历程:肩负光荣与责任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8年,其前身为冀察热辽鲁艺学院和十八分区文工团。建团60多年来,剧团共创作、演出了200多个剧目。其中主要代表剧目有《青松岭》《渠水常流花盛开》《珊瑚岛上的死光》《在无人区》《野百合》《女人》《班禅东行》《懿贵妃》《十三世达赖喇嘛》《这里一片绿色》《圣旅》《长大了,有点儿烦》《醒悟》《帘卷西风》《棋盘岭传》《培尔・金特》《雾蒙山》等,这些剧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

剧团及演职员曾四次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四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十几次荣获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金狮奖”,同时还荣获了“骏马奖”“孔雀奖”“戏剧奖”“中国戏剧奖”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演出、舞台美术金奖等国家级奖项。此外还荣获了历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舞美设计奖等奖项,话剧《棋盘岭传》入选了“2007至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话剧《雾蒙山》入选了2011至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

承德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剧目《青松岭》曾两次搬上银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剧团参与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懿贵妃》在欧洲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引起强烈反响,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承德话剧团演出的舞台艺术片《班禅东行》发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剧团创作的话剧《班禅东行》《懿贵妃》曾赴香港参加了第十六届国际艺术节,2011年话剧《培尔・金特》曾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了中澳文化年的演出,这次演出是我省话剧首次走出国门。

近年来在开拓演出市场方面,承德话剧团始终进行着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话剧《醒悟》是我国首部反映“艾滋病”题材的话剧,该剧曾赴北京、石家庄、广东、深圳、珠海、杭州等城市巡回演出;话剧《培尔・金特》曾赴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广州、深圳等十三个城市巡回演出,并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商演。演出不仅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广泛赞誉,也为剧团创造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步履:不断传承与超越

承德话剧团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剧团,几十年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高峰。

原创性是艺术的生命,坚持原创性是承德话剧团几十年来不断创造经典的法宝。从《青松岭》到《雾蒙山》,几乎每一部戏都是整个剧组人员和剧作家一起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表演的灵感,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演出的剧目不仅为剧团独有,而且形成了剧团的演剧风格,醇厚、朴实,传达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承德话剧团十分重视剧目储备,总是当一个剧目进入排练时,新的剧目就已经在创作之中了,所以他们的剧目有足够的时间精心打磨,这也是承德话剧团新作不断,优秀剧目频出的关键所在。

六月的诗句范文第3篇

漫步在钱塘湖水边,看着满江冰雪融化,小草冒出嫩芽,花儿点点泛红。就想起了白居易写下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莫马蹄”的诗句,当诗人走在这钱塘湖边欣赏着满江春色,一定也在抒发这像我一样的感慨吧。我爱这满江的春色!

走到西湖边,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荷叶堆的满池都是,一根根绿色的茎上长满了粉红色的荷花,看那早晨的露珠还在上面呢,像一颗颗明艳的珍珠在绿叶上滚动,还有那含苞欲放的荷花,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泛红的脸蛋像涂上了粉红的胭脂。她也在不断的生长着,眼看她也快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我这边吟咏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感受着这六月的荷花之美。

走上了林荫小道,欣赏这漫山遍野的枫叶,此时的枫叶已经红的开始张扬了,我看着此情此景,不由的驻足停留了下来,我看着这美丽的枫叶,心想这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看到这里的枫叶,也就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

不知不觉中以是冬天了,站在空旷的田野间,看着漫天飘雪的景象,感受着白雪的纯洁与宁静,看到这白雪皑皑的世界,不由分说的,想到了岑参的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感受着大地的洁白,体会着白雪的情感。我是多么的沉醉啊!

六月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一、倒学而导,突破古诗的教学模式

发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我们用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教学,大胆尝试。一去传统自上而下的“逐句教学”和“逐环教学”的模式,采用“赏景――悟情――活用”的教学思路,从诗末到诗题,倒学而导,拾级而上,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力求将一首简单的古诗,变得既生动鲜活又有血有肉,诗情画意。

二、注重对比,突破古诗的解读模式

1.同一作者描写同一景物――“荷”诗的对比读。在引导学生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叶荷花色彩美的遣词之妙,我通过和旧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拓展对比,让学生从读中自主发现旧知是抓动态写出形态美,新知是抓住荷塘的静态写出色彩美。这样的教学,比呆板地向学生介绍色彩美的特点多了一份灵动。

2.同一景点,不同时节――西湖风光的对比读。诗人杨万里从诗一开始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六月的西湖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我链接了其他季节的西湖风光,目的就在于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引领学生切己体察,欣赏思考:虽然西湖的四季风光可以说是美不胜收,但诗人之所以爱六月的西湖风光,是因为有那接天的莲叶,别样红的荷花。接着教师创设不同的语境:“此时六月的西湖,不同于春天的杨柳依依,不同于秋天的诗情画意,也不同于冬天的银装素裹”,引导学生反复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一唱三叹。

3.不同诗人,抒发同一情感――送别诗的对比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始于疑。小疑问催生小感悟,大疑问催生大感悟。在解读完全诗后,教师巧妙地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质疑:(1)诗学到这里,你还有疑问吗?(2)请你把目光聚焦到课题上,你读懂了什么?(3)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日才能再次相见,所以很多人把这种情感寄托在诗歌中。你知道哪些送别名句?(4)再看看我们这首诗的内容,你还有疑问吗?学生质疑:“题目告诉我们是送别诗,可诗中没有一个字提到送别,却描写夏天的荷塘,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让学生主动质疑,就能溅起一圈圈思考的涟漪,学生就能在思维的碰撞中感悟到,原来诗人是在“借景抒情”。古诗的写作“借景抒情”特色就能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古诗的文化魅力,爱上这神奇的古诗文也就成为了一种可能。

三、拓展情读,突破古诗的感悟模式

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莲叶”“荷花”这一意象,先让学生从诵读中想象整首诗的意境,再在品味推敲词句时体验意境后诵读,最后巧设悬疑喷感后诵读。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意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洒而出,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诗情从意境中走来。

1.诗中有画想象读。在初读古诗中,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方式,如师生对读、聆听名家吟诵等等,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反反复复,浅吟低唱,不仅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而且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头脑中绘制了这样一幅图画――挨挨挤挤的莲叶上开着千姿百态的荷花。在想象“意象”的画面后进而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品味、感悟并读好“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这些词和诗句,从而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

2.画中有诗赞叹读。让学生在品味“无穷碧”“别样红”后,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冲击,“莲叶、荷花”这如画的“意象”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赞叹后,教师激情导入:“你觉得怎样读,怎样的节奏,怎样的表情才能读出这莲叶、荷花的美,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相信课堂上学生就能入境入情地去读古诗。

3.诗中有情入境读。这是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中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在学生质疑问难后,我补充了自己游赏西湖的经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四月底也去了西湖,从净慈寺到荷塘步行不到半个小时。即使走出西湖也不过一个小时左右。诗人和林子方也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吗?那他们用了多长的时间啊?你从诗中的哪些词看出他们走了很久?”西湖之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景,更让我掌握了一手重要的资料――原来净慈寺到荷塘的距离并不远。一直困扰在我心里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从诗句里体会诗人杨万里和友人林子方的深情,突然间迎刃而解――原来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意就隐藏在“晓出”和“映日”当中。短短的路程,他们却从“晓出”――清晨很早的时候,走到“映日”――太阳光照射很强烈的时候。这两个词不仅向我们透露出诗人送别花的时间长,还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一路上他们有多少的浓情,有多少的不舍啊?“生活即语文”,有时生活的经历就能帮助我们捕捉到文本当中不易被察觉的字眼。此外,我还拓展了诗人和友人的资料:林子方为官清廉,深受南宋百姓的赞赏。淳熙十四年(1187)间,林子方担任直阁秘书。当时任秘书少监的爱国诗人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和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家大事,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二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之后,林子方升官要去福州赴任,好友杨万里当即作了五首诗文相送,以诗祝友。正因为这些资料的搜集,还原了情景,学生才得以真正走近诗人,才会茅塞顿开――原来诗人是借“莲叶、荷花”这意象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恋恋不舍、深切祝福和殷切期盼之情。因为是朋友,才会有不舍之情;因为是升官,才会有祝福之意;因为是上下级,才会有期盼之心。于是也就有了“别样红”多元而深层的理解――“别样红”还指林子方的前程更美好,两人的友情更加深厚。

六月的诗句范文第5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3.感受六月西湖荷花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并能想象画面,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理解诗题

1.揭示课题。

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可以看出。

生:送别的地点是在净慈寺外。

生:送别的人是杨万里的朋友林子方。

2.师: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杨万里的一位朋友。以往学过的送别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生: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3.师: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设计理念:温故知新,为体验这首诗独特的送别情感做好铺垫。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感知

1.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配乐诗朗诵,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景象。

2.这么美的诗,想读吗?(自由读诗,读正确、流利。)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

4.再读诗。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对诗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词句。重点理解“四时”“无穷碧”“别样”等词句。

5.根据对诗的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读出诗句的节奏韵律。

设计理念:“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见自得”。读书要求层层递进,由读准音、读顺句到读出节奏,要求逐步提高。

三、述――感受画面,生动描述

1.同学们,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三、四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 碧叶 映日 荷花。

3.同学们,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师:满池的叶,满眼的绿,远远伸向远方,与蓝天相接。

4.引导学生说说荷花在六月阳光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5.师:看啊,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吗?

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着力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机会,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用大胆的想象去填补诗歌意象的空白,用语言去再现优美的画面。

四、品――体味语言,感悟诗情

1.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细细揣摩,可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2.学生读诗,教师相机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3.生交流。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然,但读者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领略到了西湖美景。

生: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与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既写出莲叶的无边,又渲染了天地的壮阔。

生:映日又与荷花相衬,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

4.师:在诗人的笔下,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夏意浓浓的西湖像一位热情的姑娘对我们嫣然微笑。诗题写送别友人,可诗中没有叙写友谊,没有抒发离愁,而是描写了西湖的如画美景。现在同学们再吟诵这首诗,想象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感情。(生自由朗读,品味)

5.生交流。

生:高兴的心情。友人前程似锦,诗人送别自然高兴。

生:明朗的心境。朋友的离去,不等于友谊的失去,所以诗人眼中是美景,诗中是美景。

生:诗人以美景送别,想让美好的回忆成为永久的珍藏。

6.师小结:我们同学从这首送别诗中不仅读出了荷花的别样红,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

7.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情感吧。(学生背诵,诵读)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品味语言、欣赏语言,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反复诵读,细细揣摩,大胆猜想,各抒己见。

五、拓――拓展欣赏,丰富积累

1.媒体出示杨万里另一首描写荷花的诗《小池》,让学生结合生字注音自读。

2.让学生结合投影插图和注释,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3.比较学习。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根据要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4.引导归纳。冰清玉洁的荷花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对于美的事物,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钟情于她。

设计理念:教师用活教材:既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度的拓展阅读,使教学内容丰满充实。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以荷花为吟咏对象的古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有关诗作读一读,品一品,并挑选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抄下来,并附上阅读赏析,准备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