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鲍之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是,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些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个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2、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 ;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张元伯、范巨卿 ;
5、舍命之交:羊角哀、左伯桃 ;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
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
由于鲍叔牙政治嗅觉之敏锐,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从而使得本为阶下囚的管仲一飞冲天,不但当了齐相,还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投桃报李,对鲍叔牙及其后人也颇为知恩图报。史载:“天下人不称道管仲的贤能,而称道鲍叔牙的明眼识人和举贤荐能。”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来源:文章屋网 )
1、知识与技能: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活动过程: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其含意大致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观点虽历数千年而不衰,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原则被我们所接纳并广泛应用于自己的交往活动和实践之中。
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内涵
【流行起外号】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自己不喜欢的是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你喜欢,不等于别人也喜欢,还是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想,否则真有可能好心做坏事。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掌上明珠”】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小乔对他人漠不关心。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应当对他人也多多关照。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实质所在。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管鲍之交”】
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如果我们都能够时时处处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我们就能够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赢得真挚的友谊。
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小蓉与母亲的比较】
与失主调换角色,体验失主的焦急情。
与父母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子女的关爱。
与老师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学生的期待。
与失学的同龄人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求知的渴望。
与危难中的求生者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生命的留念。
小蓉与母亲二人做法不同,是因为母亲进行了换位思考,而小蓉却没有。为什么“饱汉不知饿汉饥”,就在于别的肚皮填不饱,一般说来自己的肚皮是不会觉得饿的。自己没有丢过钱包,所以体会不到丢钱包人的心情。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欣赏别人】
让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交流所获得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结拜的兄弟、姐妹为“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顾名思义,就是和朋友有过“八拜”的友谊。那么到底哪8种友谊称得上是“八拜之交”呢?
1.知音之交――伯牙 子期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是,他总因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而感到孤独寂寞,苦恼无比。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是一位站在岸边的樵夫,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伯牙悉知后,在子期的坟前抚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2.刎颈之交――廉颇 相如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就想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被迫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非常不满,蔺相如就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3.胶膝之交――陈重 雷义
年轻时,陈重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两人都是乐善好施之人,处处帮助乡邻并举荐提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不久,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一同还乡。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乡里都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胶和漆自认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世人赞曰:“胶漆虽然坚,不如陈与雷。”
4.鸡黍之交――元伯 巨卿
山阳人范式,字巨卿。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结为兄弟,朝暮相随了半年。由于范式思乡欲归,相约一年后的重阳节,范式到张家相聚。一年很快过去,重阳节这一天,张劭一早便洒扫草堂,催促母亲兄弟杀鸡设宴,自己整顿衣冠,在庄门处张望。然而一天眼看过去了,仍不见范式。母亲和兄弟再三劝张劭回去,但他执意不肯,说“范兄不至,吾誓不归”。到了深夜,家人都歇息了。忽然,张劭隐隐约约看见黑暗中一人随风而至。他一看,正是范式,不禁大喜曰:“小弟自早等候至今,知兄非爽信也。”
然而,这已经是人鬼之间的交流了。
原来范张一别后,范式因溺身商贾,一时把约期忘了。直到邻居送上茱萸酒,才突然想起鸡黍之约。但山阳、汝南相隔千里,非一日可到,这时范式忽然想起古人有云:“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能日行千里。”于是自刎而死,魂驾阴风,来赴鸡黍之约。
张劭于是把母亲托付给弟弟侍奉,赴山阳为范式送葬,并作出惊人之举:在请求范妻将自己葬于范式坟旁一侧后,竟掣刀自刎而死。
5.舍命之交――角哀 伯桃
战国时,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风雪,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6.生死之交――刘 关 张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问其姓名。其人曰:“姓张,名飞,字翼德。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之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入店坐下,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问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云长,因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次日,于张飞桃园中,结义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三国志》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7.管鲍之交――管仲 鲍叔牙
齐国有一对儿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每次都会多分些钱给管仲。后来,两人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是贪生怕死之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说他是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了,管仲就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也带另一王子小白逃出了齐国。不久之后,大王子被人杀死,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推荐管仲当宰相。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友谊深厚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