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育儿

家庭育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育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育儿

家庭育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日家庭 养育方式 育儿观 差异

引言

近日我国人口管理出台新策,夫妻双方中只要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养二胎,俗称“单独二孩”政策。围绕这一政策,不少媒体就中国将新增多少人口,对经济生活甚至楼市将产生何种影响等展开了讨论。笔者认为,相较于“生”几个,我们更应关注“养”几个的问题,即如何教育好孩子,培养好孩子。中国和日本在家庭观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而在对孩子的养育方式、育儿观方面却大相径庭。

1.父辈托管与保育园托管

以笔者所在部门54名已婚已育教工为例,自己带孩子的同事只有两位,仅占3.7%;这一数据很能反映中国家庭育儿主体的现状。在中国,受传统家庭观的影响,老年人给自己的子女带孩子是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老年人也常说“盼着抱孙子”,甚至还有两亲家抢着带孩子的。在日本,孩子出身10天后,就有可供托管的保育机构。其专业的设施和保育服务,让父母很放心。所以在日本,如果女方不是全职主妇,就会选择将孩子放在保育园。很少有人会请父母照看。老人认为养育照顾孙辈是孩子父母自己的事,与他们无关。

这里固然有中国保育机构不完善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家庭对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的认识不足。我们普遍认为孩子那么小,是不适合离开亲人到陌生环境中的。

2.“圈养”与“放养”

2009年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联合进行过一项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59.18%的家长在养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每周干家务的时间极少,18.72%的孩子根本不做家务劳动,7.8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65.27%的孩子要父母接送上学。从数据明显可以看出我国父母的过度溺爱,“圈养”型养育方式让孩子严重缺乏自主性。

在日本,笔者住所附近的小学生,每天都是自己上下学的,没有一个人要父母接送。只有幼儿园的孩子,才由校车统一接送。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他们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在中国,不少大学生打工只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

相较于中国父母,日本父母“放养”型的养育方式,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从小就独立自主,长大后自然更能适应社会。

3.顺境与逆境

中国父母普遍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避开逆境。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并不太关心,而把孩子生活得平安顺利看做是两代人共同的幸福。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吃苦头,或者少吃苦头的意识贯穿于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全过程。以穿衣为例,我们认为小孩子娇嫩,抗寒能力低,经不起冻,所以小孩总比成人穿得多。而在日本,人们希望孩子能从小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性格,因此从小就对孩子实行耐寒教育,磨炼其意志。笔者看眼所见未满月的孩子就被父母抱出去购物,大冬天小脚也就那么露在外面,冻得红红的也无所谓。

日本父母这种为达到培养孩子顽强意志的目的,而让孩子亲身体验逆境的方式,中国父母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既不忍心又不敢于将孩子置于艰险之中。所以,尽管中国父母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仅仅是象征性的,不可能达到良好效果。坚韧不拔的性格靠说教是培养不出来的。

结语

很显然,中日两国成人在儿童养育方面的观念存在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于两国人对儿童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极为不同的认识所致。中国人认为儿童因不具备成人的肌体和能力而需加倍保护,以免夭折;日本人却认为要使儿童健全地成长则需加强锻炼,以便习惯环境,并具备适应外界的体魄和性格。从提高儿童的生存能力来看,日本人的这种锻炼型养育方式无疑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儿童适应环境,使儿童在发展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这种保护型的养育方式具有消极被动性,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儿童,会使儿童因习惯于依赖外部力量而抑制和减慢自身能力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属于人类本能的生存能力逐渐退化乃至消失。

参考文献:

[1]徐海青等.中日两国3岁儿童的母亲育儿意识之教育观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2).

家庭育儿范文第2篇

李伟宏今年27岁,是一名贸易公司的普通职员,妻子孙丹是房产公司的一名出纳。两年前两人结婚,如今有一个出生3个月的孩子。

收支平衡 资产总额有限

虽然金融危机对公司的经营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工资方面李伟宏并没有减少,每月的工资仍维持在5600元。和过去几年相比,唯一的区别是工资没有上涨。近阶段,公司的经营情况大为好转,估计年终奖不会低于去年4000元的水平。

妻子孙丹的月工资为3000元,年终奖为2000元。由于去年孙丹生孩子,年终奖受到了一些影响,今年应该比去年多,估计可以到4000元左右。夫妻双方都有社保和医保,但没有住房公积金,也从未购买过任何商业保险。

李伟宏一家的家庭生活日常支出约2000元,娱乐应酬支出500元,孩子每月花费1500元,另外,每年过节费用支出2000元。孙丹父母家在深圳,小两口住在岳父母家,节省了一笔房租。但岳父母家70平方米的两房,在孩子出生后显得更格外拥挤。

经过几年打拼,小夫妻目前持有定期存款10万元。此外,还有部分资金投资了股市,目前市值为3万元股票。这也就是他们的全部资产了。

购房育儿 预期开支大增

目前,李伟宏夫妇最希望解决的是住房问题,但根据他们现有的资金实力,要在深圳购房还不太现实。为此,他们需要获得双方父母的支持。好在父母们对刚刚起步的小两口比较支持,愿意为他们资助20万元,让他们可以在孩子读幼儿园之前,买套小三房,也方便双方父母探亲和帮着带孩子。

李伟宏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开支不小,既有小孩的养育费用,又要准备购房,因此,李伟宏想请教理财师一些问题:

首先,父母资助款和自有存款如何规划购买房屋,首付款支付多少,月供多少比较适宜?

其次,孩子的养育费用会支出多少,怎样筹备教育费用?

最后,小家庭需要购买保险产品吗?

李伟宏希望理财师能帮助做份家庭理财方案,如何通过工作收支结余、资金的增值来实现购房、养育子女支出等目标,使小康之家奔向经济宽松,并最终达到财务自由。

家庭财务分析与具体理财建议

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李伟宏家庭属于年轻的小夫妻家庭,孩子刚刚出生,收入中等,而支出的费用呈增长趋势,面临买房、养育孩子的大额费用支出,双方父母经济状况较好,能在经济上资助年轻的白领小夫妻。

收入支出基本平衡 目前家庭收入相对稳定,每月尚有结余。但是随着宝宝的养育费用的增加,以及日后购房,家庭的开支会增加很多,如今家庭收支基本平衡的状态可能被打破。

资产配置较为单一 李伟宏家庭的资产主要为存款和股票,显得较为单一,而且,投资的收益占总资产的比率也偏低,盈利能力较弱。

风险保障较为薄弱 虽然李伟宏夫妇年收入并不高,但是孩子养育和即将购买房屋等一系列的费用,都需要作为家庭支柱的夫妻来赚钱支付,一旦发生不测,将使家庭面临窘境。夫妻要为自己尽快筹划好风险保障。

理财建议

做好职业规划 作为一个成长型的家庭,面临的资金压力是比较大的,单靠金融投资不能应付生活中的资金缺口。从李伟宏家庭的具体情况看,现有的资产主要是10万元定期、3万元股票和基金,以及父母赞助的20万元购房款。如果买房,付完首付,估计就剩不下多少了。买房后还要装修,还缺不少的资金。而他们目前尽快要做的是做好职业规划,尽快提高自己的工薪收入。经过几年职场的打拼,小两口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无论是跳槽还是在公司内部争取晋升机会,都是可以考虑的选择。特别是太太孙丹,更应该好好筹划一下。做一名出纳月收入3000元已经不错了,要想获得更高的收入,不能一直干出纳。我们建议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一些有关会计的专业知识,争取考出国家注册会计师证书。

向会计岗位转型,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加大投资力度 根据李伟宏夫妻提供的情况可知,每月的生活结余可达4600元,从表面看似乎不错,但因为家庭资产积累较少,未来有购买自住房的需求,且孩子刚刚出生,未来在育儿方面的开支可能会有不少,因此,离财务自由还有不小的距离,应该抓紧机会使现金资产增值。建议李伟宏夫妻在留出6个月的生活开支大约2.4万元作为应急准备金之后,其余的资金可以加大投资的力度,并构建一个投资组合。

应急准备金可以存放于银行的活期账户中,或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另外,办理1~2张信用卡,购物消费便利,还可应急时使用。剩余的7.6万元再加上双方父母资助的20万元,可以构建一个进取型的投资组合。其中70%应为股票型基金,30%为债券基金或银行存款。由于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小两口的购房时间应该根据投资获利的情况来定。

合理制定购房计划 现阶段深圳的房价较高,购买一套房花费不菲,可在房产市场回调,房价稍低的阶段购买一套70~90平方米的小三房或2+1户型房,总价应控制在80万~90万元。首付款35万~40万元,贷款50万元内,月供控制在3000元左右。一般家庭的月供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而李伟宏家庭孩子刚出生,教育费用亦是刚性需求,孩子的教育费用也需积攒,因此,月供负担不宜过重。考虑到购房后还需要10万元的装修款,建议李伟宏夫妻要根据资金的投资情况、房价的波动情况、收入的增长情况和收支的结余情况,综合考虑购房的时机。

如果要改善现有的居住情况,还可以考虑租房,等到收入增加了,投资收益不错了,再量力而行购房。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购房,不仅要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还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品质,这并不是理财的完美结果。

做好育儿计划

筹集孩子教育资金的方式有一次性投资与定期定额两种。一次性投资的好处在于未雨绸缪,尽早为未来的财务目标做准备,同等收益率情况下本金投入更少,并且投资时间长,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投资回报,但与其他中短期理财目标在现金流方面可能会有冲突。定期定额方法的好处在于有规律地从收支结余中划出一笔钱,专款专用,减少各项理财目标在现金流方面的冲突,在市场波动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达至理想目标。

根据李伟宏家庭的状况,不宜采用一笔投的方式积攒,方案只采用定期定额投资组合。理财方案如下表所示:

从现在开始在教育计划中投入资金,李伟宏夫妻可作好职业规划,不断提高工作收入,再适当增加教育账户资金的投入,这样可以增加教育规划的灵活性,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由于教育规划期较长,可以适当投资于中高风险资产,因此我们建议将教育储蓄资金投资于股票型、配置型基金等,而不应该投资于银行存款等产品。然而,为了保证教育资金的安全,我们建议将部分教育资金投资于保险、债券型基金等产品,在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控制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建议每月按下表构建定期定额投资组合:

按该产品投资收益预期达到8%,投资18年,可累积47万元用于孩子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支出。如孩子幼儿园到高中阶段需支付大笔的学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费用,也可从此教育投资账户中领取。三款产品都具有灵活领取的特点。

保险建议

保险是理财规划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保险,可以起到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作用。虽然李伟宏夫妻单位都有基本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但为了防止意外变故影响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建议购买一些意外险和定期寿险。此外,再购买一些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减少未来重大疾病等医疗费用支出。

李伟宏夫妻年轻、孩子年幼,短期内买房后,家庭会有高额的负债。尚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的小夫妻,收入不高,而家庭支出会逐步增多,购买保险产品的保费支出不宜太高,因此,在现阶段宜购买消费型的意外险、寿险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保障如发生不测时,能支付房贷款、未来孩子的养育费及家庭的正常生活支出,保障生活品质。简单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的寿险额度需求=个人年收入×5+个人部分的负债金额+家庭所需紧急备用金+丧葬费用+个人部分的孩子教育费用-家庭的流动性资产

“个人部分”是指夫妻双方中的一方收入占比中需负担的部分。

家庭育儿范文第3篇

北京望京的一个住宅小区里,有个干净美丽的大花园。几个月龄差不多大的小宝宝经常在这儿“约会”。他们只管躺在小车里晒太阳,他们的妈妈们却策划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育儿”好戏。

珍馐美味大锅饭

口述人:顾晶晶,女儿菲儿,3岁6个月

故事

女儿10个月时,对辅食的要求早就不再是蛋黄+喝粥了。我却只会包小饺子。总不能顿顿吃饺子吧?!而且辅食做多了浪费,做少了不够吃,真头疼!女儿的胃口似乎随着天热变得越来越不好。我每天都“望锅兴叹”,不知道做点儿什么好。

缘起肉末冬瓜粥

一天下午,一个妈妈带着她最拿手的排骨汤炖的肉末冬瓜粥到小花园喂儿子吃。粥剩了不少,那个妈妈就请其他小宝宝分享。几个宝宝瞬间把粥瓜分一空,个个吃得意犹未尽。大家备受启发,开始商量着干脆每家轮着给孩子做自己拿手的饭,然后集合在花园统一喂。

精心准备、珍惜机会

参加的人多,一家一个星期只要费心做一次饭就行了,所以每个妈妈都是绞尽脑汁,很珍惜这个机会。比如我包的饺子就不再是普通的饺子,光皮就分三种颜色:红的、绿的、土黄的(胡萝卜汁、菠菜汁、香菇汁和面)。至于馅就更丰富了:粉丝,豆腐,鲜虾仁,鸡蛋、肉泥……每个包成半个拇指大小的袖珍模样,孩子们看见了总会兴奋地尖叫。妈妈们都会买最好的蔬菜,把肉汤炖上大半天,有时连配餐的玉米饼都是用新鲜玉米磨出来后做的。

均衡营养、口味多变

大家会根据每天别人家做的饭调整自己的制作计划。比如前一天要是吃了牛棒骨汤熬菜粥,下一家就会做清淡可口的小馄饨,再下一家就增加点儿粗粮。营养非常均衡。几家人里,有南方的,有北方的,还有西式的,做出的饭自然口味丰富。

美妙之处

那时候,孩子们在外面一起吃晚饭简直成了我们小区里的一景。到了冬天,我们的“大锅饭”也没“停火”,妈妈们会把做好的饭端到楼门口,其他妈妈拿着饭盒打回家喂宝宝。

说说孩子

壮得像小牛

最初,盛“大锅饭”的工具是个小盆,最后,我不得不去买最大号的蒸锅。孩子们的胃口越来越好,个个壮壮实实。其中一个小家伙吃“大锅饭”前很瘦,等“大锅饭”结束时,他已经变成一个“小胖墩”了。

从不挑食

吃惯了一种口味的孩子难免上幼儿园后会挑食。而一起吃“大锅饭”的孩子什么口味都习惯了,上幼儿园后饭吃得特香。菲儿每天早上都会做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我很想你。但是我也想幼儿园的饭。”

说说妈妈

都成了美食专家

每个妈妈都学会了好几道拿手好菜,“大锅饭”的花样也足够编写一本婴儿菜谱了。我们还相互传授一些又简单又实用的辅食制作方法,比如怎么榨果汁、怎么做菜泥,我们的孩子从来没吃过罐头食品。

组成育儿阵线联盟

大家迅速地成了好朋友。除了分享做饭的经验,还更多地交流起育儿经验来。所以,我们都知道孩子得幼儿急诊时会发烧、出牙时爱吃手等等,都没那么焦虑。

流动“家庭托儿所”

口述人:夏伟,儿子吉儿,3岁7个月

故事

冬天来了,孩子们出去的时间少了,想在一起玩就得挨冻。不出门吧,孩子就开始互相念叨:“妈妈,咱们去找菲儿吧?”“我想找小洋洋玩。大洋洋我也想。”

轮流“坐庄”

我跟其他妈妈商量,找一天下午把孩子都带到我家来,让他们玩个够。其他妈妈说,就一天聚在一起,他们就更想得厉害,还是轮流“坐庄”吧(一天换一家)。于是,“家庭托儿所”开张了。

家教登场

光傻玩也不行啊,孩子们有时还是觉得枯燥。我就联系了一个幼儿园的小老师,请她每天下午来带孩子们玩。老师有办法,能让大家玩得既高兴,又学到不少东西。小家伙们会追着小老师,一边叫她的英文名字,一边要求:“Banana!”“Apple!”特别有意思。

天天都有新玩具

家里的玩具早就玩腻了,这也是孩子觉得在家没意思的原因。所以我们每次上课,都会给孩子带个玩具,让他们到“托儿所”换着玩。每个小家伙都玩得心满意足。

美妙之处

温暖的冬天过去了,孩子们长大了一岁。我们发现,这个冬天他们的本事长得特别快。

说说孩子

能力一起提高

孩子总会有差异。像菲儿特别擅长识别颜色、形状,吉儿的英语说得好,还有的孩子表达清晰……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冬天,他们相互模仿,把人家的长处都学来了。说话清楚的孩子带着大家都说话清楚了,认识颜色准确的孩子把大家都“教”会认颜色了。

减少分离焦虑

去年,他们进了不同的幼儿园。最糟糕的小家伙也只哭了一天就不哭了。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集体生活、集体教学,所以适应非常快。在“家庭托儿所”时,我们基本是把孩子往大屋子里一搁,有事的办事去,没事的在其他房间聊天。孩子们都知道:等他和小朋友玩够了,妈妈就会来接他的。

说说妈妈

轻松一刻

全职妈妈一点不比上班的妈妈轻松,整整一天神经都是紧绷着的。尤其到了晚上,又要给孩子洗澡,又要哄他睡觉,经常是疲惫不堪,有时难免就没耐心了。把孩子送进“家庭托儿所”的一两个小时终于让我们松了口气,把自己的状态也调整了一下,以备晚上再战。

找到省钱妙法

“家庭托儿所”使我们都省了许多玩具钱;一起请老师,每次课每家才花几块钱,要是送孩子上个早教班什么的,费时费力不说,钱也得花得像打水漂。

“多子女”浩荡出游

口述人:马艳,女儿姣姣,3岁9个月

故事

娇娇走得稳了以后,开始不满足在小花园里玩了。可是我一想起带她去远处就头疼,得准备多少东西啊?!

分工合作

一起做“大锅饭”的妈妈们想到,如果“集体”出游,不就人多力量大了吗?!于是,我们“谋划”了第一次出远门的行动。我们列了一个详细的单子,分配了任务:谁负责带吃的,谁负责带小毯子,谁负责带零食和备用药……后来的每次出游都是按这个分工的。这样每个人都不用想太多,只把自己负责的东西准备好就行了。

自备伙食

我们基本没带孩子去饭馆吃过饭,不卫生也不健康。我们还是按照做大锅饭的思路,有人专门准备粥,有人准备凉菜,有人准备主食……每次孩子们都吃得很高兴。娇娇1岁半的时候,我们4家一起去了北戴河,因为不止一顿饭,就带上了电饭锅、大米、小米、蔬菜、炖好的肉……东西很多,但是每个妈妈一分就没多少了。

置办队服

我们的大集体中总会有妈妈看到漂亮的衣服就给每个小朋友都买一件,所以我们的队服特别多。有个妈妈去加拿大生活了一段时间,还千里迢迢地带回来几套队服。每次出去玩,总有人羡慕地问:“你们是什么幼儿园啊?!老师这么多,伙食这么好。”如果孩子不多,就会有人猜测:“他们是四胞胎。”“不对,有一个不太像,可能是三胞胎。”我们心里都很得意。

美妙收获

我们一起去过天安门、植物园、朝阳公园、北戴河、青岛……每次都在公园里搭起一长串的帐篷,大人在一起聊天,孩子们手拉手玩游戏,真是美好极了。

说说孩子

学会交往和分享

几个小家伙原来就很熟悉了,出去玩的时候就更知道互相照顾。自己的玩具被小团队里的任何小朋友抢走都没关系,但是会互相看护着不让不认识的小朋友拿走。有的孩子也出现过所谓的“敏感期”,不想分享,打、咬别的小朋友,但是他很快会知道这样做不受欢迎,过渡很快。

开放式的性别学习

小家伙们还一起度过了“性别角色认同”的阶段。开始,小女孩会好奇地看小男孩尿尿,小男孩会问小女孩:“你的小怎么还没长出来?”后来,他们就能区分他们之间的不同了。现在基本是小男孩们一起冲啊杀啊,小女孩嘀嘀咕咕、玩过家家。

说说妈妈

获得珍贵的友情

全职妈妈特别容易脱离社会,幸好我加入了“集体育儿”的队伍,找到了更珍贵的友情。那种感情更像亲情。比如,有时不想做饭,一家老小就跑到爱做饭的妈妈家蹭饭去;孩子病了,老公没在家,第一个念头就是向有车的妈妈求助。

影响老人的观念

我们家里一般都有老人帮忙看孩子,两代人一起养育孩子难免矛盾重重。“集体养育”还有另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使老人的很多观念改变了。比如孩子们在一起玩,难免打架,我们都不会管,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老人就总想管。后来看到妈妈们的态度都那么一致,而且这么做的确对孩子成长更有利,也就不管了。

人为地制造一个“多子女大家庭”,会弥补“独生子女”的很多缺憾,同时,也让妈妈的育儿生活更充实。

家庭育儿范文第4篇

国际育儿专家谢宏与郑州父母“面对面”畅聊育儿经

“该怎样培养孩子呢? ”6月19日父亲节当天,在郑州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郑州市青少年快乐大讲堂“谢宏与你面对面”大型公益讲座上,贝因美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国际育儿专家和亲子顾问谢宏与郑州市数以千计的家长齐聚一堂,热烈探讨了大家迫切关注的育儿话题。面对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谢宏以其原创的“成功生养教”体系为理论基础,紧贴现实、深入浅出地向在场家长答疑解惑。“胜读十年书。”“精辟透彻又实用!”会后很多家长纷纷感慨道。

重视亲子关系,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关系自然会和谐,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父母之爱也才能得以被孩子感知,让孩子获得身心的滋养。

亲子教育不容忽视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儿童教育的理解程度。然而这也恰恰是被国人长期忽视的。

亲子教育的缺失,一方面由于当下人们将社会生存和财务自由的追求做为主要目标,将教育的责任推卸给教师和社会,或者任由孩子在环境中自然发展。

在讲座上,谢宏呼吁国人重视亲子关系,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关系自然会和谐,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父母之爱也才能得以被孩子感知,让孩子获得身心的滋养。谢宏还希望自己的亲子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实践和实现和睦的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在育儿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成长。

在与主持人对话的环节中,谢宏深入浅出地向在场观众解答了育儿中常见的疑惑和困扰,例如:二胎如何教养、怎么看待隔代教育、亲子沟通怎么进行等。在随后的“ 现场家长提问”环节,他认真细致地为现场父母提出的育儿问题答疑解惑。

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罐贝因美奶粉都有这样的唯一身份证,扫码后就可以查到清晰的奶粉品质报告。这么做,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买得更放心,让孩子吃得更安心。

为孩子选靠谱的好奶粉

谢宏讲座后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对于大家关心的假冒奶粉事件,谢宏表示:如今很多父母都喜欢网购或海淘奶粉,但事实上这并不安全。很多号称海外直邮的洋奶粉其实都是来源不明的假冒奶粉和贴牌奶粉,部分不良代购商销售存在大量质量隐患的奶粉给消费者就是利用消费者对洋品牌盲目崇拜的心理。因此父母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被代购一面之词和几张照片所轻易蒙蔽。

家庭育儿范文第5篇

1.家庭经济条件流动儿童家长外出务工,经济收入基本令人满意,有半数家庭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但百户家庭中也有47%的属于经济“困难型”,月收入千元以内的6人,1000-2000元的17人,2000-3000元的24人。家庭住房条件相对拥挤,29%的家庭孩子没有独立的房间,家庭成员多人一起居住的达15%。另外,他们中有一半以上家庭育有两个孩子,13%的家庭有三个及以上孩子。

2.家庭教育情况

(1)家长育儿观念相对落后。从孩子入学看,超过6周岁入小学的共34人,其中5人9周岁以上才入学。从学生转学看“,随亲就读”是流动儿童的就读的主要形式,32%的学生有过两次及以上的转学经历,就读学校成为孩子一次一次被动适应的“托儿所”。

(2)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97%的家长认为孩子必须要上学,96%的家长认为在人生的成功中学历起很大作用,希望孩子获得大专或大学以上学历,有42%的家长还期望孩子上到研究生及以上,这与自身学历实际形成鲜明对比。另外,83%家长把孩子带在身边,而且60%的家长能抽时间关注甚至辅导孩子的作业。

(3)家长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的达92%,而当孩子学习成绩退步,能和老师、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孩子,增强其自信心的达72%,能与学校老师经常联系或偶尔联系的占84%,27%的家长也经常和孩子一起活动。

(4)亲子关系一般较为和谐。每天和孩子交流的达到57%,几天一次的也有21%,孩子对家长管教能积极听取,心服口服的达56%,85%的家长认为自家类型属于民主型和随意型,能在双休日带孩子去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的达74%;孩子能主动与家长说心里话或当遇到烦恼时,最喜欢找父母诉说的占54%。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归因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1.家长家教知识贫乏。从流动儿童家长的学历与职业看,他们在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上都存在不足。百户家庭中,有45%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家教知识一般水平,33%的家长觉得自己家教知识贫乏,另外,有44%的家长觉得“不知道教育方法”是教育孩子方面最大的烦恼。

2.家庭教育时间不足。调查中发现,有17%的流动儿童不和父母住一起,有31%的家长感觉“没时间教育孩子”,日常几乎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的占14%,从不会在双休日带孩子去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的占26%。

3.家庭教育品次不高。

(1)少部分家长的一些“陋习”对孩子影响是消极的。例如:有26%的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64%的家长很少、有时、甚至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吸烟、喝酒、打牌,而面对孩子学习成绩退步,有4%的家长会选择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

(2)少部分孩子在家里属于“散养式”。家作辅导靠爷爷、奶奶、家教班老师或无人辅导的占39%,而晚上大部分时间是自娱自乐的,包括看电视、与同伴玩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占33%。

(3)一部分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确实比较贫困,再加“儿多女多”,因而对孩子的成长环境的优化也就“顾不许多”了。

4.教育子女依赖性强有些家长思想上存在“学校依赖症”,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过于依赖老师,认为“家长只要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就行,教育则是老师的事”,有15%的家长“从不”主动与学校老师交流沟通,他们期待学校给予其“顺向”的引导帮助和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归因

1.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是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根本制约因素。流动儿童家庭月收入大多低于本地居住户的平均水平,改善家庭经济现状成为广大家长迫切而现实的目标,因而,他们在快节奏的城镇生活中“没时间陪孩子学习、没时间找孩子谈心、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就可以理解了。

2.家长个人素质。流动儿童家长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首先,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品次不高,有时甚至是消极的。其次,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教育孩子的知识,因而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简单化、机械化,有时是“粗糙”甚至是“粗鲁”。

3.儿童自身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地区教育质量的悬殊,新旧生活环境的对比,让大多数流动儿童感到自信心不足、交往有压力,时常会表现出“担心别人看不起”,遇有烦恼“不告诉任何人”。另外,流动儿童家庭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大多都比较“野”,性格倔强、不听话。对家长管教“置之不理“”一时管用“”怀有敌意或对立情绪”有近一半的孩子。

4.学校老师责任。面对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而此时老师却不太理解家长的“苦衷”,总认为家长管教孩子“不配合”,显得无力又无能,因而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帮助引导也就“怠慢”了。

三、解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1.成立“家长学校”为加强家校联系,我校建立了“流动儿童家长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和校内的德育名师组成“讲师团”,利用双休日召开家长会,有针对性地为流动家长和儿童上课。内容有“家长言传身教“”学生习惯养成“”亲子交流沟通“”儿童适应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向流动儿童家长推介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读物,下发由我校课题组编撰的《家庭教育读本》。

2.举办“家教沙龙”家教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师及专家备咨询。家长们的“共同语言”很多,经验也好,困惑也罢,这些都是鲜活的教育资源。而和专家、老师的“对话”更能让家长们找到成功教育的理论支点。

3.开设“亲子课堂”为解决流动儿童家庭中一些“沟通难”的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些亲子活动。流动儿童家长应邀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在新环境里的精神状态、心理负担和学习情况,感受新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体验孩子在学习与交往中的喜悦与失落。我们还创设一定的“互动情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共同想方设法,携手解决问题。亲子课堂拉近了亲子距离,增进了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