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测量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习开始阶段,在廖主任的指导下,我用了大概10天时间熟悉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这本书,并做了一些笔记。通过这个过程我了解了线路设计的一些基本内容,基本程序以及在线路设计中所要面对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接着就用了大概15天时间,熟悉了“吴家”这个工程,并手工算出这个工程中的导线许用应力、比载、临界档距、控制条件、代表档距、模板K值。通过这些计算及K值,用模板曲线来杆塔定位。虽然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软件计算,但通过手工计算我可以熟悉最基本的知识及他们的代表意义。
线路设计,一定要是结合实际。比如塔基状况、线路通道等。做为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也是最缺乏实践经验的。所以去现场是必须的。
在实习阶段,跟着测量人员去了北川新县城4天,熟悉线路路径的选择、转角塔的定位及平断面的测量;跟着去了南江3天,是为了查看南江-通江的已建线路为何总是跳闸的原因;跟着去了安县1次,简单的熟悉了如何选线,去了滨江实际花园1次,了解电缆通道在城市中的走向及其中的一些问题;跟着去了4次江油,1次南坝,期间去了规划处及现场,处理线路走向与城市规划中的一些矛盾、实际基础结构与设计不符合等问题;跟着参加了“水晶到南坝”这个项目,这15天,我了解了山区、林区、高海拔的线路实际设计中遇见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三个月的实习,外业为一个月,内业为二个月。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三个月,对于很多事情只是见识加了解,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本身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实际处理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的定夺,不但要丰富的知识,也要实际的经验。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实习更多的是一种见识,更多的东西将在实习结束后的熟练期去学习、去强化、去总结。实习已经结束,我知道努力的方向。知道了方向,就有了目标。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通过领导、同事的指导和自身的学习,成为一位优秀的输电线路设计人员。:
XX/11/5星期二
今天是测量实习的第一天,天气晴朗,上午老师带着我们领取了测量实习所用的仪器并给我们示范了一下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完之后我们拿着仪器来到了综合楼下,我们这组领的是测距离的水准仪,我们先把仪器架起来,但是这个水准仪真的很复杂,调平弄了半天,虽然老师平时教过快速调平法,到了实际操作确实很困难,熟悉仪器之后,天色渐渐晚了起来,第一天就感觉什么也没做,就熟悉了一下仪器,了解了水准仪上一些按钮,调钮的一些作用。
XX/11/6星期三
今天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测量的场地,似乎大家对于刚开始的测量实习都很新奇,兴致都很高涨。由于昨天对仪器已经进行了练习,选择好点后,我们很快就调好了仪器,开始了测量。我们选的是综合楼前面的一个封闭四边形进行了测量,xx架好仪器后,xx拿着其中一个水准尺走到了第一个点,我们让xxx拿着另一个水准尺以同样的步数走到了四边形的相邻边,对好中丝后,xxx开始了读数,由xxx记录读数,为了防止读数的不准确,我又对其进行了二次的检查,就这样我们来来回回,一天测了四五个点,还算比较满意。在傍晚即将来临的暮色之前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实习,收拾好仪器离开了。
XX/11/7星期四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风特别大,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在风中摇摆着测的那些点,由于测量过程中出现点小问题,我们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扶着水准尺特别累,我也加入了扶水准尺的行列,为了练习水准仪的使用,我们轮流进行的水准仪的调平,每个人在学会之后都感觉好有成就感。
XX/11/8星期五
实习的时间过的真快,不过也发现自己学到不少东西,今天自己调平越来越来快了,有了自己的套路,首先支脚架是就要看好使脚架上平面大致水平,对中,固定仪器后,扭动两个脚支,对中,不用把脚支移动太多,扭动就行,对中之后调平,看圆水准器,气泡在哪个脚支方向,就把那个脚支稍稍降低,气泡居中后,再精对中,看屏幕上的水泡,缓慢微调一下就可精平,屏幕上有水平气泡,和垂直气泡,连转动再调,都可省略,只是转动检验一下罢了。
XX/11/9星期六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在宿舍整理测量好的数据,然后休息一天。当然在休息的同时我们要准备一下下周经纬仪的测量,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
XX/11/10星期日
昨天已经把测量高程的数据统计完,今天准备方位角的测量,早晨起来预习一下测量该如何进行并练习了一下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仔细研究了一下,另外还请教了几位同学。根据安排,一个点共要测两个测回,一个测回分上半测回、下半测回,上、下半测回分别取平均值(两平均值相差不大于40秒),再取这两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这点的方位角,测量顺序为先盘左再盘右。盘左时先对准测测站点的下一点后把视数调为0度附近,再开始对该点进行测量,读数后顺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上一点进行测量;盘右:测量测站点的上一点,读数完毕后再逆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下一点(——完成了第一测回的测量);第二测回方法与第一测回相同,只是把视数调到90度附近。
在选择测量地点以后,我们小组开始了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在实地选点时,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选于便于保存标志的地方;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步;
我们先测的综合楼前的点,这是我们测的第一组数据,也是花了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点,因为大家对仪器都不太熟,第一个测回重测了好几次才勉强完成任务,时间花了比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把扶尺的他们给急坏了,大家便商定轮流测量和扶尺。
XX/11/11星期一
今天早早的来到实习场地,还好没有被占,迅速的架好仪器,经过讨论,我们像第一次水平角的实习一样,每个人测一个测回,通过计算测回差,来看我们的读数是否正确。测站设置,输入站点坐标,再输入后视点坐标,引出两点坐标,靠近今天要放样的地方,因为昨天晚上做了准备,讨论了今天该怎么做,所以一切都很顺利,很快。然后在根据引出的两个点,同样的操作,定向,再输入坐标放样,输入放样坐标,出现水平偏差,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偏差尽量最小。
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那个台阶上的那个点是最难测的,因为那个点在台阶上,不太好架仪器,好一番折腾才把仪器给架好,但最难的倒不是这里,而是接下来的那个点,因为那个点根本无法观测到,只有用铅垂线将点引出,而当时光线又欠佳,后来把那根线给涂上色,另外凭借手机的光作为光源,才顺利的完成任务。
XX/11/12星期二
今天还是在用经纬仪,组内产生了一些分歧,是用这个先弄地形图测绘,还是弄一个闭合导线出来,究竟在哪个范围弄,这几天也确实有点累了,感觉进度也有点慢,一些组员就在这边放坐标,另一些组员在另一边看别的组怎么做,发现一些误差,对误差容忍程度不一样,也产生分歧,今天因为一些分歧,争论,导致今天只得到6个坐标,检验好像不是很精确,感觉合作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XX/11/13星期三
今天天气很晴朗,心情也很不错,早晨我们吃完饭后,拿着仪器来到了测量地点。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换进行配置。
在今天的实习中,我感觉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通过一天的体验,我更明白了理论的实际意义。明天接着实习,接着学习。
每天工作不同,开始着手都可能生疏出错,当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XX/11/14星期四
经过一早上的休息。我们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实习任务的。今天下午,我们需 首先选定了图书馆前的点作为补测点。早上我负责立标尺。就几天以来的经验,对于立尺这个看似单纯需要体力的工作,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必须协助选点人员找出最合适的点。同时在选定点的地方,要尽量减少观测人员的误差。比如尺一定要立直,然后就是在观测的过程中避免尺子的摇晃,否则就会使观测人员的读数有较大误差。碰到类似于花圃一样的地方,要测四个拐角点时,将尺子放在哪个地方也是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
1前言
“地籍测量学”主要是通过图、数、表的形式来表示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目前,各个国家对地籍测量系统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在这个系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针对《地籍测量学》课程,结合测绘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测绘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调整
2.1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传统地籍测量学课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为满足现代地籍测量实务的需要,笔者认为该课程应涵盖以下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数据统计、分析;房产调查与测量。
2.2新的土地调查规程对地籍测量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新的地籍测量学虽然也包括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但与传统的地籍测量学在具体内容上有诸多不同之处:①目前的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要遵行新的法律法规和新的技术规程;②传统的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但就目前土地调查实践而言,这种内容上的划分已不符合土地调查的实际情况。
2.3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对地籍测量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传统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地籍图测制和面积量算等内容,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在内容上已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与地籍测量相关的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GPS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GPS技术用于控制测量已成为当今主流,GPSRTK技术可用于低等级的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测量;全站仪技术广泛应用于当今的地籍界址测量,亦可采用“一步测量法”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测量;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的GPS/PDA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已有一定应用。
2.4数据管理对地籍测量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代地籍测量数据的处理已发展到自动化,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已成为发展趋势,地籍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规定,土地调查后期要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笔者认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设计、外业成果的入库,这些内容和以前的课程有明显不同,应该在课程教学中给予重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设计依据主要有国家相关部门的最新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等。这些标准、规范和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例如,数据入库前要检查采集数据的质量,合格数据方可入库;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接边精度和完整性检查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土地调查的实际情况,给予全面的讲授。
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3.1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地籍测量课程具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大量的描述性内容,加上新的测绘技术的应用,在有限的理论课中,应充分整合地籍测量的系统理论体系,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性、叙述性、学科间的交叉比较等内容,如概念、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GPS定位原理、地籍图和地形图的差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进行推理,分析和计算的内容,如总面积计算和分配,土地面积的测量和调整,土方量计算方法等,可以用来解释主要的写作教学方法。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教师教授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只有利用教学手段才能取得进步,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开设课程前,以地籍测量的形式提出的问题和就业方向和总结,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适当思考的时间和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方式将使教学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3.3理论教学与地籍测量实务相结合
地籍测量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技术行为,其结果在被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该课程必须纳入最新的土地、财产等法律法规,并纳入最新的地籍测量技术规范。除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外,还应根据地籍测量和实践的特点,掌握地籍测量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我们要转变实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对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结语
地籍测量学是一门现势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要想把这门课上好,老师除了要具备综合的测量知识,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我们独立院校培养出的测量学生才能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邓华梅,王瑞.独立学院测绘专业“地籍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12,31(5):149~151.
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shortage in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eam puts forward some items of reform measures and makes an experiment in students of school, which is an useful exploring for positioning the school-running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It not only consolidates and deepens students' understands and master of theory knowledg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fires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creative in learning.
关键词: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实验改革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s;curriculum reform;experiment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45-02
0 引言
《工程测量学》是土木类专业必修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实践与理论结合严密的学科,因此要求其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商丘师范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现有专业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两个专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由于建院时间较短,在《工程测量学》的教学上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最初由于设备有限,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教学较少,后有所改善,但实践教学方面不足之处仍较多。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后实验和课后实习,随着测绘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校园教学设施更新速度远不及行业进步,因此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脱节,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实现。
1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材内容一成不变,如水准仪和经纬仪构造部分,仍以微倾式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为主,而在行业中,这两种设备已经尽乎淘汰。本校所用的水准仪也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经纬仪。这就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不知所云。
1.2 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基地建设不足 实验学时少,课后实践环节仅停留在仪器的基本使用上,并且由于没有完善的实验场地,学生仅会进行仪器操作,却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1.3 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学时少 由于建院时间较短,教学设备十分短缺。正常情况4-5人一组使用一台设备,而由于我院学生较多,设备严重不足,实际的实践环节甚至达到10人一组,又因实验课时较少,很多学生甚至还没轮到其操作就已经下课。两周的测量实习,由于学生多,不得不分批次进行,一学年中第一学期的实习时间,排到后面的学生不得不推到寒冬腊月,而第二学期的实习时间则推到酷暑,这两个时间均不利于测量工作的进行。
1.4 实习内容落后,与行业脱节 测量实习还停留在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在行业中多采用数字测图,且在建筑行业中,从事施工放样的人的比例远高于测绘地形图,因此实习环节与行业应用脱节。
2 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我院往年在上述实践环节中的不足,本教研团队就如何做好实验和实习,如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应用。
2.1 从思想上重视实践环节 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也是反映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好坏的一面镜子。教师不能把实践教学仅仅当作一个教学程序,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放任自流,而应结合实际,思考理论和技能的应用问题,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同时应重视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观念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增强探索改革的意识。[1]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测量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教学设备革新、实训基地建立 学校非常重视测量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为解决以往测量设备少,学生多的问题,学校大量采购先进的测量仪器,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激光投线仪等一批土建施工中常用先进仪器被购进,一方面解决设备数与学生量不成比例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接触工地常用仪器,提高上手速度。测量仪器除学生上课时可以使用外,只要有空闲,学生可随时借用。每种仪器都配有内容详尽的功能介绍和操作说明,配有专门的仪器管理老师,即使专业课老师不在,仪器老师也可进行指导。
建立实训基地。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三个方面。[2]为了提高实习质量,我们在校园内建立了一片独立的校内实习场地。并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连测,建立了可长期使用的标准固定点。实习场地模拟土建工地实际情况建立,使学生在必做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实验项目上完全与工地接轨。学校与多家建筑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学生计划,校外实习与建筑施工相结合,让学生能切身参与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3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实践课都是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的创新意识。因此需要减少验证性实验,探索开设设计性实验,注重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实践课中,教师根据实际土木工程中所用到的测量知识,提出一个测量任务,如一个建筑物的基础放样,某栋新建筑物的变形测量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测量计划并进行实施,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启发式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打破了实验依附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3]另外,根据对用人单位调研后得出的结果,可以适当减少地形图测绘方面的实验课,多增加施工放样、变形观测、竣工观测等工地应用较多的内容。
2.4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多媒体课件多应用于理论教学环节,在测量实验环节,借助多媒体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测量仪器的构造、测量的原理与过程,从而缩短了实验课教师的讲解时间,也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学生更易接受,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可向学生展示新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引导学生将测量课程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4]另外,将平时上课情况拍成教学视频,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学习。
3 结语
以上改革内容在我校11级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上交的实习成果规范、数据可靠。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良好,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地实习发现,学生对仪器操作熟练度,解决工地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往届。另外,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廷波,王京,李恺,刘洪光.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23(6):107-108.
[2]卢成江,卢书楠.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227.
关键词:控制测量学;教学改革;测绘工程;大地测量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36-02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当今的就业和升学竞争激烈,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各高校不得不开设更多的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以致本课程的教学课时不得不压缩。如何使课时量的减少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影响减至最小成为测绘专业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者从教学材料的选取、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环节的质量把握等方面提出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材料选取
根据现行教学大纲,学习完本课程应达到的要求有:①了解国家控制网建立的一般情况;②掌握工程控制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技能,能完成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③掌握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平差计算的基本技能、能完成内业计算。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后,我们就可以按本课程的理论建立测量控制网,从而确定地面点的坐标了。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方法有两种:传统大地测量控制网和GPS控制网。为此,我们应该学习的内容有:国家控制网的建立原理和方法、工程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的基本测量技术与方法、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原理与应用、常用大地测量坐标系及其变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内业处理等。
对照市面上的教材,我们认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的《控制测量学》(孔祥元、郭际明主编),能最好地覆盖上述内容,然而由于教学学时的原因,我们在有限的60个左右的学时内难以完整地学习这些内容。因而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从教材中选取其他相关课程中涉及较少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重点讲述,使教材内容实用。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习过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原理,这部分内容与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部分有重叠;学生之前学习的测量平差基础部分与该教材中工程控制网的条件和间接平差部分也有一些重叠;所以在进行本课程教学时,只须将该两部分与之前学习内容不同的地方加以讲解即可。按教学大纲,本课程之后后续课程有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完全不讲授GPS原理与应用的相关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除了这里说到的删减一些教材的内容外,我们还有必要增加一些布网和计算的实例,从而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思考的空间,被动接受,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是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通过教材给出的内容难以形成直观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我建议从如下两个方面加强。
1.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提升学习效果。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过程中,有许多规范需要遵守,如在精密水准测量的过程中(以二等水准为例),教材中列出的作业一般规定有11项,其中有些项教材给出了这种做法的好处,有的则没有。教学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预先布置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思考讨论,下次课让学生上台将所考虑结果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做补充,最后教师做总结。例如,精密水准测量中要求“一个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教材中对于该项要求的原因没有做详细的解释,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其考虑结果跟别的同学交流,最好老师做总结。当然具体这项要求,是因为大气密度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而大气密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折光的变化。上午地面吸热,地面上的大气层离地面越高温度越低;午后,地面逐渐散热,地面温度开始低于大气温度。所以,大气折光的影响在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一个测段的往返测分别在上下午的话,其观测高差的平均值可以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同时,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延伸,让学生讨论不宜进行水准测量的时段和原因。这样的讨论,能很好的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引入计算软件,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直观印象。本课程有许多改化公式,也就是在直接量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改正数。遇到这种问题时,教材中经常会说某个量比较小可以略去,某个量比较小但不能略去。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经常会困惑到底哪个小的量能略去,哪个不能略去?对于这样的问题,作者建议教学过程适当用一些数据举例。例中数据的计算可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以椭球面上距离改化到平面上需要加入的改正数为例,在不同等级的控制网中采用的公式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学生难以通过教材给出的内容形成直观的印象,从而影响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
教材上提到一等三角网的距离改正公式为:
ΔS=D-S=S・(1+■+■+■)-S=S・(■+■+■)①
二等三角网的距离改正公式为:
ΔS=D-S=S・(1+■+■)-S=S・(■+■)
②
为什么在二等三角网的距离改化计算时可以少取一项呢,我们以武汉市某点附近一段距离为例加以计算进行说明。该点经纬度为北纬29度58分20秒,东经113度53分29秒,采用1975国家推荐椭球,假设一段长度为50KM。按正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出该点附近的Ym=279117.006m,该点的平均曲率半径为Rm=6.367393842723078e+006,将S代入,可得两式计算的结果差为0.007692315735459m,相对误差为1.538463147091861e-007。可见这样小的相对误差,当然可以省去。MATLAB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些微小量有直观的印象,当然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由于MATLAB在测绘专业中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增加学生学习MATLAB的兴趣。
三、实践环节质量控制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按照教学计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有一个集中实习。实习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实习环节质量直接关系着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实习质量呢?
首先,需要使学生清楚实习的重要性。其重要性的体现可以通过告知学生实习目的以实现,控制测量实习的目的有:①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②掌握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③掌握测量成果的平差处理方法;④提高学生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其实,需要精心组织实习内容。实习内容要符合教学计划,并能加深学生对控制测量整体概念的理解。实习内容包括:①精密边角测量,含精密测距仪和经纬仪检验及外业观测和成果处理;②精密水准测量,含精密水准仪检验及二等水准观测和数据处理;③导线测量,主要是导线网的观测与平差计算。通常实习是模拟实际,由学生完成一个假定控制网设计和测设。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将实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如果实际情况不允许,也应尽量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实际生产项目。最后,成绩评定阶段,老师需综合客观地给出学生的实习成绩。成绩评定时,可首先按每个小组打分。具体的做法是将实习项目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值,然后对于每个子项目按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果情况打分,该两项各50%的权重,再计算该子项目的得分,最后加权平均形成小组得分。在小组得分基础上,按个人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出勤等,给出一个调整系数,取系数范围0.8~1.2(这个系数的取得可由小组组长建议)。最后老师根据实习报告以及班干部、课代表等的建议,对系数再进行微调,将最终系数乘以小组成绩,得到个人实习成绩。
四、结论
作为测绘专业的主干课程,《控制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对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该课程的教学材料选取、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环节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经过改革,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动手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教学改革无止境,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以培养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测绘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田林亚,潘松庆.测绘专业《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勘察科学技术,2003,(6):27-30.
[3]徐卓揆.控制测量课程设计教学中的软件应用方法[J].测绘通报,2012,(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