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对人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对人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对人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形式 尺度 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不同城市模式之间在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从艺术史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但实际上只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思想与户外活动这一论题有关:一种源于文艺复兴,另一种源于现代功能主义运动。经过简化,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这三种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不一样。一般必要性活动(上班、上学、出差等)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自发性活动(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等)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一般来说户外空间的质量对必要性活动没有太多影响,但是对于自发性活动的频率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自发性活动水平的提高,社会性活动的频率也会稳定增长。在斯堪的纳维亚,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非常精辟:“人往人处走”。只要有人存在,无论是建筑物内或者是居住小区或者是娱乐场所还是在城市中心,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在公共场所中可以看到,如果有批人在一起,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更多的人和事就会加入其中,活动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都会增加。范・克林格瑞用一个公式总结了他的城市生活经验:“一加一至少等于三”。人们为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寻找最靠近的位置。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同样情况,在选择座位的时候也可以发现,能够很好观赏周围活动的座椅就比难于看到别人的座椅使用频率高。

从规划的先决条件可以看到仅有建筑设计是不够的,但通过设计创造适宜的条件,就能鼓励交往。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否主要取决于居民之中是否在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有共同兴趣。如果找不到这些因素,就没有相互交往的基础。杨・盖尔先生认为空间形式对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具有促进作用,但这并不否认物质环境以及功能性和社会性的空间处理能够拓展或扼杀发展的机会。因此,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从几个层次上来考察公共空间中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很多情况下物质环境能不同程度的地影响居民的社会状态,要么扼杀,要么促进。在规划设计中还知觉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人文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最重要的知觉以及它们与人际交往和体验外部世界有关的功能:距离型感受器官--眼、耳、鼻--和垂直型感受器官--皮肤和肌肉。这些感受器官又不同程度的分工和不同的工作范围。在各种交往场合中,距离与强度,即密切和热烈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推广到人们对于建筑尺度的感受。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感觉冷漠无情。

城市与小区规划中,在这里所讲的集中和分散式针对人和活动,而不是建筑物。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和建筑密度之类的概念与人的活动是否足够集中并无关系。从广泛的规划角度来考察人和活动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很有必要。在城市及地区规划角度来考察人和活动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很有必要。在城市及地区规划的大尺度、小区规划的中等尺度直到最小尺度上的探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宏观层次上的决策不能为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公共空间创造先决条件,在较小尺度上的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这种关系式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所有的场合下,小的尺度,即周围直接的环境,正是人们相会的地方以及评价各个规划层次的决策的参考点。

在城市和居住区的各种公共空间中,都必须为人们安坐小憩做出适当的安排,这一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只有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人们安坐下来,才可能有较长时间的逗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们就会侧目而过而过。这不仅意味着许多有魅力和价值的户外活动被扼杀掉了。良好的座椅布局与设计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如小吃、阅读、打盹、编织、下棋、晒太阳、看人、交谈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是至为关键的。因此,在评价特定区域中公共环境的质量时,必须把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量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建成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供了充满创造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丰富的激情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气的城市生活,回想现实,很多时候,也许我们是在关注建筑或者景观本身,但是没有人群、人的或动的烘托,其气氛也不尽人意,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构造一条合理的步行街。

参考文献

环境对人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环境变化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对正常人体内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75人进入高原36h及适应60天后ATP酶活性的变化。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中的ATP酶活性。结果 进入高原60天后比进入高原36h的ATP酶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原缺氧环境对人体内的ATP酶活性有影响,并给机体适应高原带来负面效应。

关键词 ATP酶 高原 适应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human body’s ATPase .

【Abstract】 Objective Our aims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noxicplateau environment on ATPase activity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healthy human body.Methods We measured the ATPase activity samples of75healthy persons twice at ainterval of60days.The first measurementwas taken in the first36hours right after the samˉples entered into the anoxic plateau environment,and the second measurement was taken60days later when the samˉples had adapted the anoxic plateau environment.Then we contrasted the variations of ATPase activity which the two measurements revealed.The ATPase activity in erythrocytes was measured with AmmoniumMolybdate method.Results In the first36hours,ATPase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was almost at the same level as those healthy people who live in the plain regionenvironment where there is enough oxygen.But after60days when the samples had adapted the anoxic plateau environment,the level of ATPase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36hours.(P<0.01).Conclusion Theenvironment can influence ATPase activity of human body.Especially,The anoxic plateau environmen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ATPase activity and the adaptabilityof human body.

Key words ATPase Plateau Adapt

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的第一要素就是缺氧,机体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存,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供需及细胞呼吸都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尤其是进入这种环境的初期 [1,2] ,实验研究还发现急进高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3] 。为进一步研究、了解这种高原环境条件对人体红细胞中的几种ATP酶(ATPase)的影响,实验选择75例健康成人,在他们进入高原及一段时间后采集同一批人的血液标本,来研究进入这种环境初期的一段时间内人体RBC中ATPase活性的变化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与处理 选择江苏、河南两省健康体检合格,18~22周岁的男性应征入伍青年75人,在他们进入高原环境(海拔2300m)36h内采集一次血液标本,等他们在该地区生活工作60天后,再次采集同一批人员的血液标本进行实验研究,以观察体内RBC中ATPase的变化情况。

1.2 检测项目与方法 测定RBC中钠-钾-ATP酶(Na + -K + -ATPase),钙-ATP酶(Ca 2+ -ATPase),钙-镁-ATP酶(Ca 2+ -Mg 2+ -ATPase)和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前3个酶测定选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酶的单位定义:每小时每10 7 个红细胞中的ATPase分解ATP产生1.0μmol无机磷的酶为1个ATPase活力单位,即μmol Pi・10 7 RBC -1 ・h -1 ),CK选用北京柏定生物工程公司的试剂盒(速率法),实验测定过程中,均按说明书要求操作测定,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ˉx±s)。

1.3 仪器设备 雷杜RT-1904C型生化仪,Symxe F-800血细胞分析仪。

2 结果

对75人进入高原36h,生活适应60天后的4项测定结果显示,环境条件的改变和高原缺氧对这4种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见表1。

3 讨论

ATPase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细胞膜上的酶,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及渗透压平衡、跨膜电化学和细胞的能量代谢。由于该酶耗能产热量占细胞总热能的50%,故ATPase活性的降低,将会导致细胞内能量代谢、离子转运和信号转导障碍,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有资料表明生物体内ATPase活性还随年龄变化酶活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ATPase属于细胞膜酶,因此,生物细胞膜及细胞器膜脂的性状,会直接影响膜脂双层中磷脂分子的运动状态、膜蛋白功能和膜蛋白分子的运动。随膜脂分子运动性状的改变,膜上的ATPase水解活性会降低。膜的性状还与膜上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体内抗氧

表175人进入高原不同时段4种酶活性变化

注: ˇ μmol Pi・10 7 RBC -1 ・h -1化作用有关,因为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能使膜上的磷脂发生交联,使膜脂质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及分子运动发生改变,引发膜的流动性下降,同时质膜中的ATPase活性受到影响,最终造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失衡,细胞的正常功能受损,能量代谢失调而引发疾病及组织损伤。Na + -K + -ATPase是多种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酶中的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其生物活性在不同的组织细胞有较大差异。如具有兴奋性和分泌功能组织细胞中的Na + -K + -ATPase活性就很强,在一般非兴奋性和非分泌性细胞中的Na + -K + -ATPase活性就会弱一些。Na + -K + -ATPase利用水解一个分子ATP的能量,可将3个Na + 排出到细胞外,同时从胞外将2个K + 泵入细胞内,所以Na + -K + -ATPase的数质量是转运并维持细胞跨膜Na+ 、K + 浓度的基础。在体内各种ATPase发挥泵功能时,都是靠ATPase分子的构型在胞膜的两侧具有不同的构型变化来完成离子转运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ATP提供能量,所以ATPase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用于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及膜电位平衡。如实验测得75人进入高原36h与60天后的Na + -K + -ATPase活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人体在缺氧情况下生存。对ATPase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结果与我们以前的其它实验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1,2] 。RBC虽不具有兴奋性及分泌功能,但在胞膜上同时具有Na + -K + -ATPase、Ca 2+ -ATPase和Ca 2+ -Mg 2+ -ATPase,它们主要是维持RBC内外的钾、钠、钙、镁等的平衡。当然RBC膜上的Ca 2+ -ATPase、Ca 2+ -Mg 2+ -ATPase的功能活性还受钙调素(CaM)的调节。人体中的RBC是悬浮于血液中的无核成熟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及肌质网等细胞器,在RBC膜上也没有Na + -Ca 2+ 交换系统(模式),主要靠Ca 2+ -Mg 2+ -ATPase来完成RBC内外的Ca 2+ 平衡,它在RBC中主要起稳定细胞膜及细胞形态的作用。邱仞之等在研究环境高温时发现,RBC内的CaM与Ca 2+ -Mg 2+ -ATPase在热应激时活性都有有明显下降,长期从事高温作业人员血中口形RBC、靶形RBC增多 [4] 。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60天后的3种ATPase活性比刚进入36h都有明显降低(P<0.05),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测定的CK活性显示,进入60天后比刚进入36h有明显增加,表明缺氧对人体的骨骼肌、心肌等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原因,主要还是缺氧致机体内的有氧氧化不足,无氧酵解增加及ATPase活性下降等许多综合因素造成肌肉组织的能量供应及代谢障碍造成CK活性升高。同时,从测定的RBC中的3种ATPase活性的改变情况分析,肌肉组织及其它脏器组织中的一些细胞膜上的ATPase活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给人体适应高原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改变在适应的前期会更明显一些,只有经过更长时间的适应、调节和再平衡后才能基本适应这种环境。但可能有少数人员,从他一进入高原到终身都不能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他进入的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及病理生理改变而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或高原疾病。我们在另一项实验研究中发现,成人在进入高原2个月后,体内RBC的平均体积比36h有增加 [5] ,通过ATPase的测定分析,证明RBC体积的变化与ATPase活性下降、胞膜内外离子浓度改变有关。RBC膜内外的正常离子平衡被打破,经过2个月的适应需要新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但RBC内外其它的相关离子浓度增加而引细胞膜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同时缺氧造成ATP供应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兵柱,张成友,谭家勋,等.高原适应初期对人体部分代谢的影响.高原医学杂志,2002,12(3):12-14.

2 范兰芳,张成友,刘兵柱,等.急进高原对血脂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中华临床荟萃杂志,2002,13(8):1218-1219.

3 张成友,刘兵柱,刘瑞雪,等.急进高原人群sIL-2R及体液免疫的变化.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20(2):96-97.

环境对人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医学;环境重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人对疾病的认识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应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泗塘新村占地面积2.44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的户籍人口数为53250人,流动人口1.7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3.9%。因此,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的“老龄化社区”,也是上海癌症和心血管高发地区,恶性肿瘤的患病率为3%;此外,据2006年底统计显示本社区精神病患者就多达424人,失业、吸毒和犯罪率均在上海高居前列。2005年初,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街道利用有限的空间分别将两块废用已久的空地改建成虎林园和泗塘篮球公园两个免费开放的大型主题公园。针对泗塘社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现状,课题组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查研究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种种环境问题,以及与其他同类社区比较本社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比较环境整改前后,尤其是绿化区域及活动场所的增加前后人群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变化;并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调查研究环境整改前后居民的健康状况的改变。研究表明,项目在降低环境问题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率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其特殊和重大的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泗塘社区虎林和八村居委会每周坚持三次以上晨炼,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60岁及以上200名老人为研究对象,这两个居委的总人口数为5590,此为总体数。样本数约占总体数的3.58%。

1.2调查方法

设计前测与后测调查问卷,目标人群为本社区泗塘社区虎林和八村居委会200名每周晨练3次以上的60岁及以上老人。前测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生活垃圾收集、邻里安静程度、住区绿化状况、街头绿化、周围地区绿化、空气质量、社区交往空间、街景美化环境、以及上述条件对生理、心理健康(包括精神和情绪等方面)以及交往能力的影响,由课题组成员经过培训后现场调查。后测调查问卷由原课题组成员根据地址和电话进行上门及电话随访,内容则在前测问卷的基础上增加包括居民对环境重构的知晓率以及对生活垃圾收集、邻里安静程度、住区绿化状况、街头绿化、周围地区绿化、空气质量、社区交往空间、街景美化环境在环境重构以后的满意度和环境重构对生理、心理健康(包括精神和情绪等方面)以及交往能力的影响。前后测问卷间隔一年半时间,数据录入电脑,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1.1人口构成

本次调查男性87人(43.5%),女性113人(56.5%)。

2.1.2年龄构成

200名60岁~69岁的老人88人(44%),70岁~79岁的老人71人(35.5%),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人41(20.5%)。

2.1.3文化程度

文盲49人(24.5%),小学53人(26.5%),初中67人(33.5%),高中或中专24人(12%),大学或以上7人(3.5%),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2.1.4居民年平均收入

居民年平均收入情况见表1。若以2005年上海市居民年平均收入18645元①为均线,则大多数人均在均线以下,可见,经济状况并不理想。

2.2居住情况

被调查人群200人中竟有71人住在一室户中,住房空间相对狭小,人均面积小于10m2亦达10%左右。

2.3重构前后环境调查

调查显示,重构环境前后人们对周边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环境重构前比较,*p

2.4环境重构前后社区交往空间的变化

原先交流很少的有145人,这些人在有了象绿地这样的交往空间以后情况有了明显改善,认为自己比以前开朗和交朋友很多的有113人。表11表明通过环境的重建,交流的平台增加了。

经卡方检验X2=252.61, P

2.5环境重构对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交流平台的增加对健康的影响也很大,200人中85人身体状况较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癌症、骨关节疾病等多种慢性病,而且高血压和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相当之高。在环境重构以后,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并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经过在绿化带的活动以后原先85名被多种疾病困扰的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有明显好转的39人,较前有好转的39人,有8人无明显改善,但他们仍坚持在锻炼身体。

2.6环境重构对精神状况以及情绪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精神心理的影响也很大,有67人因为经济拮据或疾病造成心理压力大或精神差,有了绿地后,他们感觉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下表所示:

经卡方检验X2=154.24, P

2.7环境重构的知晓率

2.7.1环境重构知晓率

对于两处的绿地区域和活动场所的改建,社区居民的知晓率高达99.5%,这项调查结果比较令人满意的。

2.7.2绿化区域活动锻炼频度

经过调查发现,仅有8人从不外出锻炼身体,163人几乎每天都到绿化区域进行活动锻炼,结果也在项目组的意料之中。

3讨论

环境改造后对人们社会交往空间的影响巨大,对健康和精神心理的影响也很大。

调查显示,环境对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促进作用,从而间接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环境的重新构建与医疗费用的支出有着反比关系。

目前国内外密切相关的文献[2][3][4][5]与本课题的不同之处在于:调查研究在人口密集和老龄化程度相当高的社区中利用有限的空地进行公园化绿地改造后,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印证社区空间结构改变的重要性。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在其他与本社区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特点相类似的社区推广这种通过外部环境结构的重建增加社区居民的交流平台,达到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并创建一个温馨美好的适用于“老龄化”社区的家园的最终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 许凤莲.我国生活居室的空气污染.《环境与健康杂志》.1991.2(2).

[3] 杨芸等.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重庆环境科学》.1999.10.

环境对人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与环境;室内设计;影响;感知效应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1-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就是环境的一份子,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了室内环境的设计要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工作和需求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他们身处环境中时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所以室内设计思想要突出以人为本,尽量为人们创造一个美观舒适的环境。

对于室内的墙面、地面、窗子和天花板等环境因素的设计,都充分体现着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不一样室内空间的环境因素要采用不同的设计要求。了解室内每一块空间的功能并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考虑进去是成功进行设计的基础,也是整个设计的思路。

1.人对环境的感知效应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刺激和效应。刺激是环境带给人们的影响,而效应是人们感知刺激所做的反应。当刺激到达一定程度时,人们会自动做出调节。若刺激量太大,人们会通过改变环境或者创造新环境来满足自己对环境的要求。

良好的室内环境要能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很多需求,应具备美观、舒服、设施齐全和合适的湿度与温度等特点,并且能够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噪声、辐射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们的效应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个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室内设计师才能把室内环境和人的关系处理好。他们在设计时要充分研究人们的心理环境和情感因素,这样在创造时才能使空间的设计具有灵性,使人们在精神上能够与空间进行交流。由于湿热、光和声等物理环境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刺激,使人们出现皮肤、听觉和视觉等不同的生理反应,所以对室内的不同空间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

2.人与环境间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人与环境间关系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风格,下面笔者将对其做具体分析。

2.1人和湿热环境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顾名思义,湿热环境是指室内的空调或暖气设施、室外的太阳照射和人们自身的穿衣指数与活动量所导致的室内湿环境和热环境。虽然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差都比较大,但是人体体温基本上是固定的,它是使各个器官都能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所以正常的室内温度要远低于这个温度,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舒适。

人和湿热环境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对窗子的设计,因为窗子是室内接收阳光的地方,所以室内设计师在对窗子进行设计时,要设计的科学、合理,朝南的窗子相对较大一些,以便接收较多的阳光,然后要挂有窗帘或者百叶窗,抵挡夏季的酷暑天气。朝北的窗子要设计的小些,可以设计成双层的玻璃窗来抵挡冬季的严寒,达到保暖的效果。

该关系还影响着对墙面、地面的设计。墙面对人的刺激主要体现在视觉和触觉上,对于不同空间的墙面设计也要采用不同的材料来装点。例如客厅和卧室等人们停留的时间较长且空气相对干燥的地方,我们可以张贴一些纤维质地的墙纸,它既能保温还能软化墙面,而且在触摸到时也不会有冰冷的感觉,充分考虑了住户的心理;而对于厨房、厕所等相对水汽较重的位置,选用防水防滑的材料较为适宜。地面是人和室内环境接触最直接的,所以它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卧室最好采用木质地面,它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而且会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而厕所、厨房等地应使用防滑耐磨的陶瓷地面,而且在装修时要涂抹防水材料,以免有水渗入地面影响到楼下的住户。

2.2人和气、光、声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气、光和声这三个物理环境也是带给我们最直观感觉的因素。气主要是指室内的空气环境,其中包含我们能嗅到的味道,如花的香气,煤气等,也包含嗅不到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一些微生物等。光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人们通过光的照射来获得外界信息的概率最高,这也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声音来说,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噪声的控制,噪声主要指室外的交通噪声和喧哗的噪声。

窗子是用来采光和换气的地方,由于当今社会噪声污染的日益加重,它又要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为了便于空气的流通,南北窗子设计的位置要有重叠的部分,一旦有污浊的空气出现能够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散发出去。而且应尽量使用双层玻璃,有利于更有效的阻挡户外的噪声和有害气体,玻璃的颜色也最好是透明的,保证能将光很好的过滤,不影响人们对色彩的辨别。

对于客厅墙面的设计,我们一般贴一些浅颜色的壁纸或者不做装点,这样即使没有自然光照射到客厅里也可以通过墙面的反射获得光照;卧室的墙面主要做暖色处理,这样有助于放松和休息;厨房和卫生间由于湿气较重采用瓷砖比较合适。

地面也是人们的感知效应最为明显的地方。充分考虑气、光、声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客厅地面,我们主要采用深颜色的材质,使得在夜晚开灯时不会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卧室主要使用木质地板,木头有一定的吸声效果,能够降低脚步声,不影响家人睡眠。

当今时代,室内设计中对于天花板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既是自己家的屋顶也是楼上住户的地面,所以设计好天花板也是装修当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考虑到楼上住户所带来的脚步声或物品掉到地面发出的噪声,应使用微孔材料或者微孔石棉板材,因为它能够吸收噪声,还有透气吸湿的功能,能够自动调节室内的环境。

3.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室内设计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上面的分析和阐述充分的说明了人与环境间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创造人性化的设计,妥善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和使命。这就需要室内设计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创造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舒服、美观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博,陈出云.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2,(10)

环境对人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童绘画;艺术性;成人;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7-02

一、对儿童绘画的理解

儿童绘画是什么?有人说是简笔画,有人说是卡通画,也有人说那是鬼画桃符,答案各异。可惜的是都笼罩上了成人的影子,比如简笔画,本来就不是儿童所画,只是成人用极简的方法来表达视觉形象,而且具有明显的标准化特征,算是帮助儿童理解的方法吧;卡通画也是成人为儿童所绘(虽然儿童也会模仿画卡通或用自己的理解画卡通);至于鬼画桃符明显的是以成人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操作能力为参照来误解孩子们的用心,这些都与儿童绘画的个性魅力相去甚远。

现实中的儿童绘画到底如何认识呢?首先它是与儿童从小到大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关联的;其次,它没有离开美术的基本要素。另外,儿童美术在实际生活中严重受到成人的影响,成人由于不了解,常常要把儿童绘画强行推向成人绘画,而且是最易懂、最接近照片的成人绘画,这是儿童绘画所处的现状。

二、儿童画的特点

在2~4岁的儿童中,你给他手握一支油画棒,只要你不让他吃到嘴里,他就会自然的把色彩弄到地板上、墙上,当然也会是画纸上,他会发现色彩,他会发现线条(痕迹),会发现点(有时会敲打纸面),而且会有满足感,这算不算是儿童绘画呢?在成人眼里或许什么都看不到。

当你多次提供这样的机会之后,你会发现他可能很热衷于这样的涂抹,他会尝试其他的涂抹方式,如转圈、交叉,这种如游的活动不正是所讲的艺术起源吗?他的作品不正是一种绘画吗?

在这些活动中,他能从动作中得到,有的也许会从视觉中得到(有证据表明1~2岁的小孩对形式美感能做出自主评议),当然,在上面的例子中,画画过程的意义可能大于作品本身。

三、成人的态度对儿童画的影响

作为成人(包括父母、亲属、邻居),在这一例子中,如果小视、讥笑或抱怨其作品,那么成人的可靠性会在小朋友的心里涂上阴影,就像一个保姆不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而一味训斥孩子一样失败,这个失败可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快乐,当然还有画画的兴趣。

在4~7岁的小朋友里,有一种现象就是对于遮盖关系独特处理,比如画房子,如果要让里面有人的话,一定要将人完完整整地画出来,这样在成人看来就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可能会让他很伤脑筋,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已经努力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他能把他所知道的东西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画面更深刻、更复杂了,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会有很多问题。而美术是他们忠实的伙伴和倾诉对象。

作为成人,如果一定要把遮盖关系画给他看,他或许会很有委屈,并觉得很有压力感,容易导致他对遮盖关系的生硬记忆,从而影响他的想象和思维的发展。其实,作为成人在理解遮盖关系的基础上,选择用儿童或成人的方法去表现,还是用儿童的方法更轻松。

四、成人对儿童绘画稳定性的影响

在儿童绘画中还有一个问题,我称其为稳定性或重复性,其实这个现象在成人绘画中是很正常地存在着,可能是成人对儿童本身就觉得不当一回事的原因,把它当做一种让自己厌烦的重复和对材料的浪费。

比如,2~4岁的小朋友,无休止的涂抹似乎没有什么进步,其实这个意义从两方面来看:①每次涂抹的心境、愉悦可能会有不同,材料上也会有选择,这是在宽泛度上的进步。②手的灵活性,脸、脑的协调性都会增强,直到他发现涂抹已知的形象,这是从纵深度上的进步。

再比如符号画特征,也会伴随儿童绘画很长一段时间,成人所积累的关于花的表象多姿多彩,作为儿童绘画却几乎如同一种画,简直没有一点点创造力的显现。

此时,符号的获得是其理解力的重要进步,他的努力从结构上理解对象,另外,分类思想开始形成,这种忽略细节的方法,使其在表现故事时得心应手,这种忽略在成人世界同样存在,比如看国外影片时常常会将几个人混肴,因为,我们更愿意将他们看成一类人。

五、儿童画需要成人提供一种可能性和宽松的环境

那么,这个稳定的符号画特征下的变化和进步体现在哪里呢?比如大人和小孩,他肯定会做出不同的表达,男孩和女孩也是,比如花的色彩,此时装饰性特点也开始显现,如重复构成。

另外是关于符号的拓展,如用类似的方法表现其他事物(拟人或拟物),最常见的是将太阳画成人脸,一个无法和没有时间与小孩充分沟通的成人,可能很难体会到这些,但至少请你不要轻易否定他的价值,最好有一定鼓励的眼光。

还有一个图示的问题,也会让成人大为恼火,他不光老画那些东西,还老是那样摆那几样东西,看着就来气,比如总把自己画在画面的正中间,或总是把东西从最底下往上画,其实这种平面上的安排(图示)与人的心理及认识也是密切相关,甚至心理学家可以从图示中看出小孩的心理冲突。先说从底下往上画的图示特征,他是小孩对地平线的初级理解,他已经意识到大多数东西都是拨地而起,而一张纸的底边正好暗示这个大地,而屋顶的上方才能画飞鸟,也是同样原因,否则就会撞到屋顶,正是这样,成人渴望的真正的地平线没法出现,即使你帮助他画出真正的地平线,他还是无法理解。另一个图示问题大概和自我中心、理解上的图示相对应,比如房子画在画面中心,树在房子两旁,房子一般是孩子心灵的一种投射,常代表自己,两旁的树或来自表象,或加入了树的附属性的认识的图示,那些大大咧咧的孩子在处理云的图示时,总是两三大片云懒懒散散铺在那里,而严谨的同学却喜欢摆得很齐整。这种与性格相对应的图示特征会很稳定,除非作为成年人后要特意打破它。要知道作为成年人的艺术家,也会有自己稳定的图示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绘画的内核,预是很痛苦的事。这个图示的变化同样依靠表象的积累和孩子们心理、认识、性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晓明.激活儿童缪斯本性的艺术教育[J].幼儿教育,2005,(Z2).

[2]张金梅.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