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实践的经验

社会实践的经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实践的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实践的经验

社会实践的经验范文第1篇

一、实践目的: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二、实践内容与经历 (文章出自:kt250.com)

在XX年6月20日,我来到了广东佛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在负责招聘的陈小姐的安排下,我大概了解到自己的宿舍、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等等。21日。我和同学分别被领到不同的车间,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班中。这一天也是我下车间的第一天,面对那各色各样的生产机器,我东张西望,心中充满好奇。我的工作岗位是三包车间人工验瓶,这是一项相对比较简单和轻松的工作。每位新来的员工都有自己的带教师傅,工作上的问题都有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人工验瓶岗位的主要工作就是检出不合格瓶子,并将不合格瓶子分类处理,此外,还要保持岗位卫生,确保微生物合格。人工验瓶这岗位的工作虽然简单,每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工作环境不是什么人都承受的了的。车间的一般温度在四五十度左右,湿度高达98%,而且车间是密闭的环境。那时候我真的想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能坚持么,我的带教师傅告诉我“打工是苦是累的,还是学校轻松啊!你们有机会不要步入打工行列。不过来吃吃苦对你还是有利的……”。师傅说了好多,我也认真的听着她的劝戒,虽然都是已经烂熟于胸的道理,但是现在却别有一番深层含义。除了岗位上的工作外,我们还要定时参加一些培训,例如:安全培训、5s卫生培训、设备检修培训等等。遗憾的是我们实践的岗位与我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完全不沾边。“人工验瓶”这岗位虽说也属于“检验类”,但是和我学习的“食品营养与检验”这专业的检验是完全两码事。人工验瓶是属于物理检验,但靠检验员的眼睛就可以检验出来了,而“食品营养与检测”则是化学检验,必须借助一些仪器,化学药品等才能检验出来。

三、实践感想与体会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两个月的实践期,回首这两个月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这两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1、挣钱的辛苦

在燕京啤酒厂的包装车间做一名普通的检验工,每天都要工作十二小时,还要日夜倒班。在实习的这两个月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在燕京啤酒厂,只有上下班之分,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别的。白班是:早上7:00—晚上7:00,夜班是:晚上7:00---早上7:00。吃饭都是在车间吃的,每顿饭规定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我的工作是人工验瓶,岗位职责是检验出不合格的空啤酒瓶,每天大概会有四十万个瓶子在我眼前流过。在刚刚开始工作的第一个星期,是最辛苦的,不适应工作环境,不适应工作内容,看着那些空啤酒瓶在眼前流过,我感觉是在晕车似的,有要晕倒呕吐的感觉,那感觉真的很辛苦。每天在车间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时间一长了,真的好无聊啊!然而,工作时间那么长,所的到的收入却不多,在这两个月我终于体会到父母的挣钱的艰辛。在以后我一定要在生活上节约用钱,好好的珍惜在学校念书的最后不多的日子。

2、学会吃苦

在实习的这两个月,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吃苦。首先,在车间工作的环境很辛苦。密闭的车间温度高达四五十度,湿度也高达98%。一进车间,汗就不停的流,衣服很快就会湿透的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一天十二小时下来,整个人都会虚脱了。其次,就是工作强度大。在没出来实习前,我在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但是在燕京实习,我就跟男孩子一样,每天都要搬搬抬抬的。每天除了在验瓶,我还要处理那些不合格的瓶子。一箱箱的不合格瓶子要搬上车,又要一车车的拉到指定的地方。在这里实习,真的很辛苦,有些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很想要放弃。和我一起来实习的同学,有些已经坚持不下去,离开燕京了。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不再坚持下去了。很庆幸我没有像他们一样半途就离开了,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在这两个月里, 日子虽然很苦,但是我坚持到现在了,在苦中寻找乐趣,我更懂得了,苦,是一剂催化剂。催化着我的心灵愈加坚实,催化着我积极奋斗的信心,催化着我人生的步伐更加稳健!学会吃苦,便是我面对考验继续坚持与努力的保证。

现在很多企业把“吃苦耐劳”明确的写进招聘要求,有点甚至还放在了第一条。我学会了吃苦,对我以后的应聘与就业都有很大的优势。我可以很骄傲的对企业说,我能吃苦耐劳,在燕京那么苦的环境我都能承受,坚持到最后了,相比一些“瓷娃娃”的大学生,我更有能力去做的更好。

3、我学会了沉淀自己

在车间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耐性的地方,每天面对的人和事都一样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到乏味。刚到车间的时候,我的心很燥,做事和做人都不能够令人满意。但是现在我慢慢学会淡定了,在很多时候遇到问题都会很平静,都会先思考了再去决定怎样做。很开心,我能在车间里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沉淀自己!!“心态放平点,姿态放低点”,我想用这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状态。

4、人际关系的处理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还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我们不能改变他人,只有改变自己。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虽然是个大学生,但是身边的每一个同事都有可能是你的老师,我们要把姿态放低一点,虚心请教他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人心态一定要放平。

5、管理的哲学

在任何的企业都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不想被管理,就要有能力去管理。但是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在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里,有一套很好的管理方法,叫“绩效飞轮”。在没来实习前,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词。“绩效飞轮” 是一套简单实用的绩效管理工具,企业达成绩效就象飞轮,要启动、推动、检修、加油、循环往复,直至自动运转,飞速前进;刚开始会不容易,一旦转动起来绩效飞轮将势不可挡。我觉得这套管理方法很适合目前企业。在以后我有机会做管理者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把企业和员工管理的更好。

6、团队精神

广燕是一个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的企业,在这里,我能感受的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在这里的团队很多,分小组,班组,生产线组,车间等等。每个人在这里的角色都不是个人,而是集体的一份子,都是先集体后个人的。集体的荣辱关系到个人的荣辱。在进车间的第一个月,车间的领导就组织我们观看《冲锋陷阵》这部电影,教会我们要有团队精神,让我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社会实践的经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地方实践

目前,各地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不断夯实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充分归纳和提炼这些创新实践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有助于从战略性、全局性的角度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从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向纵深发展,同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和创新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地方实践探索

1.以人为本。各地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工作的全过程,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提高了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比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各地积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着眼于方便社区群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各种爱心服务工作,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山东淄博的淄川区般阳路街道推行“三维数字社会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将街道辖区内的居民楼、企事业单位、商铺等搬上网络,形成一个真实的三维实景立体街区,实施人口信息动态化管理,开通“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完善“三位一体视频监控网络”,创建五件制办件系统,通过这些措施构筑起了数字化基层政务服务新体系,促进街道社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社会协同。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管理主体的协同作用,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近年来,各地积极改革并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北京市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联合型组织,主要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发挥引领聚合作用;在日常服务管理上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本领域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要集中于养老服务、慈善救助、社区青少年和外来人员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了“项目制”、“招标制”等多种运作形式,并且逐渐趋于成熟。

3.社区管理。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特色就是各地对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社区网格化即是其中之一。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把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分别建立功能齐全、相对独立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有专职人员在网格范围内对社区实施24小时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承担网格内的居民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环境卫生、治安维护等各项事务,努力实现“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如浙江舟山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全市划分为2360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一个党小组,以乡镇(街道)、社区(村)干部、辖区民警中的党员组成,同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等参与,组成一支6至8人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2360支网格团队织起了一张基层“公共管理服务网”,这样及时掌握了解每个网格内发生的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民计和社会稳定的大小事件,并及时反馈与妥善处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变宏观管理为精细服务。

4.风险评估。近年来,因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众上访和多样多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行业和领域,各地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实施或出台之前,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前期化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不和谐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经验思考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管理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统筹兼顾,理顺各种关系,发挥多种力量,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以增强地区活力和凝聚力,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不是单向的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而是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和共治。长期以来,“全能型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挤压了社会发展的空间,造成了社会自治能力薄弱,无论是社会组织的发展,还是公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社会管理创新既要坚持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是适应新时期社会管理形势的战略部署。这个新格局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结构,更加注重社会各主体的协同作用,是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治理首先可以适应多元的社会现实,为公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公共服务。其次,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第三,有助于缓解政府压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将精力和资源集中用于宏观调控领域。

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因此,在管理定位上,政府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管理者,而是把满足群众的公共需求作为主要职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管理体制上,各级政府不断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管理理念上,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的转变;在管理方式手段上,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向多种方式协调发展,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3.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组织体系,是稳定社会的“铁三角”。政府组织是公共组织,是非营利性的,是“以行政求公益的组织”;企业是营利性的,是“以志愿求私益的组织”;光有这两个范围是不够的,二者无法覆盖其他大量的公益和互益服务范围,因此就必须要有“以志愿求公益”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力量还相对薄弱,不仅数量少,实力较强、影响广泛的社会组织也不多,难以承担起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管理的任务。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因此,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徐亚奥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通过公开竞标,让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来承担。

4.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独特便利,群众的利益诉求,基层能最先捕捉到。因此,一定意义上讲,基层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社会管理的整体绩效。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多样多发,而这些矛盾纠纷大多发生在基层特别是城乡社区。随着 “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但同时,由于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区管理服务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在社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解决。因此,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社区。十报告提出,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基层活力和凝聚力。

参 考 文 献

[1]龚维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3)

社会实践的经验范文第3篇

现今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环境卫生方面,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农村房前屋后的垃圾。由于缺乏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使农村与城市的最大差别就是环境卫生[1]。“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新农村建设重要部分,它不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而且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项活动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环保卫生意识。本文将以柳州市柳江县为例,探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动广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们团队以柳江县成团镇的盘石村和三都镇白见村的板朝屯为研究重点,并走访了其周围村镇,采用了实地调查、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柳江县的农村环境

近年,柳江县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有序的宜居环境,在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方面有很好的发展,成为成绩突出和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但是据我们团队在柳江县的走访调查,发现柳江县的部分乡村还存在着“垃圾围村”的现象,农村的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房前、屋后、村道、河流和田野上,村民转移处理垃圾的方式较为普遍,一般是将其倒放在一个集中场地,然后由镇政府处理。但是由于垃圾堆放过久,产生了恶心刺鼻的怪味,所以村民将其倒放入河流,造成了当地河流的污染。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分布面广,所以处理难度较大,加之村民经常将堆积的垃圾进行焚烧,造成了二次污染。柳江县每天清运和处理垃圾的数量不及垃圾总量的一半,有些村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和农村垃圾的违例堆放,机动车难以进入和及时处理,处理垃圾难度加大。

二、广西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整体上,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投入滞后。上级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乡村财政无能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为缺乏物质保障而成为一纸空谈。广西大部分农村还存在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家庭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的现象,污水随意乱放、垃圾随便乱倒、类土肆意乱堆、畜禽四处乱跑。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

三、广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得不到有效处理的原因

(一)财政投入不足

广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能力支出有限,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自从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政府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专项投入资金,例如在各个乡村分发垃圾桶,聘请保洁员定时打扫村里的卫生,也在一些地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仍不容乐观。柳州市柳江县现在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乡村财政疲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保治理措施缺位。绝大多数市(县)农村环保机构匮乏且力量薄弱,拥有污水处理或粪便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很低,导致绝大多数废弃物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大多数环境管理机构基本上只设到县级,很少有设立在乡镇的环保监管部门,即使设置了乡镇环保站,其人员、环保监测设备和经费也相当不足,而且还因法律法规缺失而导致其监管职责不明。

(二)村民环保责任感薄弱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主要依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村民受农村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习惯影响,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较为薄弱,难以继续开展工作。广西农村常住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占到87%,教育的落后导致农民思想观念停滞。农村废弃物有分布广、收集难、可就地处理等特点,很多农民为了图省事,直接就地处理垃圾,加剧了农村“脏、乱、差”的情况。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农户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是难上加难。

四、广西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对策

(一)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相结合

政府引导当地农民发展农村当地的优势产业,以资源条件为依托,以特色为纽带,联结农居和“乡村游”的经济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带领人们走上富强的道路,从而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柳江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县城,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农民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例如柳江县成团镇,政府在致力壮大工业的同时,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近年来,广西接待全国各地的“乡村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对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交流起到重要作用[2]。将城郊高效特色农业和乡村农田休闲旅游结合,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进而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

(二)培养新型农民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相关部门需要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进行技术传授或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农村生态建设。新型农民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积极将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应用环保农业技术。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促成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激励约束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大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搞好环保法律意识的日常宣传,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内容的宣传教育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要推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参与建设清洁乡村[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各类农村环境生态建设和保护项目审批与监察,保证项目实施及时到位,按时按量完成。

(四)进行垃圾分类

具体处理方式上,农民可以将生活垃圾简单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类型,然后放到村里的垃圾桶,环卫员将可回收垃圾拿到垃圾回收站进行变卖,不可回收垃圾则送往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人禽粪便,可做沼气投料,或经化粪池处理。在处理层次上,农村住户将生活垃圾分类,组(队)环卫员收集送至村垃圾池,村转运车辆将各组(队)不可回收垃圾再收集并转运至镇(乡)垃圾场,镇(乡)运送不可回收垃圾至县(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4]。

(五)教育引导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宣传环保知识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生态意识。在各级学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教育,从小做起,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其次,学生应带动家长参加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通过道德约束与规范制度相结合,督促村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一是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保知识,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社会实践的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模拟实验

一、引言

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施行,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其突出特征就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主旨就是国际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如下创新:一是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二是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避免企业短期行为;三是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四是着眼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的原则(王军,2007)。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校外实习,二是校内模拟实习。校外实习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现,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就成为解决实践环节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进行了实践锻炼,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又为学校节约了资金,还便于学校对学生的集中管理,提高教学的规模收益。那么,新准则环境下如何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建设呢?笔者认为,会计模拟实验建设的目标,一是让会计专业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二是让会计实训具有仿真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三是紧跟会计法规与实践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实习资料;四是挑选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和操作能力强的师资作为实训指导老师。下面,笔者在分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实验建设的现状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以会计模拟实验建设目标为依据,探讨新准则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验建设。

二、当前会计模拟实验现状

(一)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滞后

首先,教材陈旧过时。很多模拟实验没有针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及时修订教材。我们知道,会计变化很快,每年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教材都有一些变化,可是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及时将新变化的内容加入实习教材,这导致学生在课堂所学和自身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与会计实验实习教材有关内容不符,给会计模拟的仿真性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过时的教材必将导致会计模拟实验与实践严重脱离,这样的会计模拟实验是失败的。其次,教材涉及范围不全。现在大部分的会计实习教材仅仅只提供简单的账务处理资料,很多成本会计的计算、管理会计的销售预测等都省略了,更有甚者,为了减少麻烦,很多实验室没有提供编制会计报表的相关资料。再次,教材设计业务时轻审核重核算。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核算的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审核的重要性及严肃性,以使学生走向岗位后增强必要的职业谨慎性。但这些却在实习资料设计时被忽略了。仅看重核算这一职能而忽视会计的监督过程,使得会计实习过程片面化。

(二)会计模拟实习岗位设置不完整

在企业中负责会计工作的应该不只一个人,而是由几个人分工合作进行才能完成的。在这些过程中,每个人根据个人负责的业务性质,分别设有相应的部门,并对该部门的会计业务负责处理。当然,这个过程涉及到核算与监督问题。但有的会计模拟实验甚至让一个学生从头到尾地将模拟实习资料做完,根本不存在岗位设置、内部牵制制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职业的严肃性,达不到实际的锻炼目的。

(三)会计模拟实习效果缺乏有效评价

目前会计模拟实习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以对学生的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而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来了也不进行模拟实习,抄抄其他学生的模拟实习结果和实习报告了事,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很多会计模拟实训忽略了对实训老师的考核,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四)会计模拟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实验室缺乏仿真的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薄以及会计报表。很多实验室没有配备好的电脑和网络,无法在完成手工实习后利用手工实习资料马上进行电算化会计实习;实验室电脑没有安装符合最新会计准则规范的软件,使得电算化操作难以准确进行;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空间和空调设施保证岗位设置与良好的实习环境。

(五)缺乏“双师”型师资

由于受学校考评体系的影响,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往往容易评上职称,待遇也就容易改善,而科研能力差的老师则主要注重教学;由于会计培训较火暴,这种讲课能力强的老师也不愿意承担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所以,目前很多实验室里急需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操作能力的“双师”型师资。

三、新准则环境下的实验建设措施

针对上述现状,结合最新颁布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笔者认为,目前会计实验建设要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新准则的要求编写新的会计实训教材

会计模拟实习要求具有真实性、先进性、可操作性,所用资料应具有业务普遍性、行业代表性并与时俱进,而会计准则变更频繁,若模拟实习资料不及时更新,会计模拟实验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新会计准则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会计计量基础从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会计确认基础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这不仅仅是会计科目和相关账务处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会计价值理念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适度”原则,对于存在活跃市场,能够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和负债均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数额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过程就涉及到大量会计估计与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在执行新准则时要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而这又建立在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修养上。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应该学好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提高自己判断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笔者建议在根据新准则进行新的实训教材编写时,对相关账务处理,给出的数值应增加需要学生判断选择的数值,既让学生体会到新准则执行过程中的真实过程,也敦促会计专业学生积极拓展相关知识,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应多元化,包括专业会计课程模拟实习资料和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应以财务会计课程资料为基础,涉及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法、经济法等课程资料,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学习和实践会计专业知识的机会。所编教材既要独立成体系,又要相互融合具有系统性,如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税收、审计之间的部分业务资料可相互重合,双方所做账务是一笔业务的两个侧面。通过处理系统的实习资料,使学生不仅能学到账务处理基本操作技能,还能与银行、税收、审计部门发生经济往来,使模拟实习更加真实化,资料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几笔,让学生具备如何与外界打交道的意识即可。对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在购买按照新准则编码的会计软件后,所用资料仍可使用企业则务会计手工模拟资料,将计算机账务处理与手工模拟实习的结果进行核对,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对会计有更深刻的认知。解决轻审核重核算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实习资料中加入虚假的业务,如假发票、假合同、凭证不全的业务等,让学生在做业务时练习审核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规范化,从而使学生对会计两大基本职能、对会计规范化操作有更深更充分的理解。

(二)根据新准则的要求设置会计模拟实习岗位

新准则强化了会计专业判断,这对会计岗位设置也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应该专门设立一个新岗位“专业判断会计”。该岗位负责公允价值的确定、资产减值测试、实际利率测算等涉及估计与判断的事项。该岗位可以增强会计实训的趣味性。具体实施由会计主管来领导,并听取该组会计成员的意见,从而通过交流提高对会计判断的理解与把握,并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企业财务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专业课程模拟实习要同时进行。手工模拟实习设立出纳、做账会计、物资部门会计、明细账登账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以及适应新准则而设立的“专业判断会计”,将实习班级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各占一个岗位,采取每五天互换岗位的做法,达到让每个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实习一遍。设立往来银行部门、税收部门、审计部门,分别采用相应的实习资料,其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会计的工作过程,知道企业中的会计是如何运作的及如何与企业外相关部门发生业务往来的。这在新准则环境下尤为必要。因为新准则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如何向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解释相关公允价值的确认是可靠的,这对会计人员来说要提供必要的证据,要和这些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得工作运转顺利。

(三)完善新准则会计模拟实习评价体系建设

会计模拟实习若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都将无法调动,模拟实习就没有成效,就值得怀疑。因此,新准则环境下会计模拟实习评价应对学生与老师予以分别评价。其中,对学生的评价由实训老师进行,而对老师的评价由系主任主持学生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予以评价。新准则的一个特点就是会计处理与会计思维发生了重大变化,坚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予以评价,既可以看出学生与老师之间对实习效果的满意度,又可以敦促他们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准则的会计处理。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的方法是:对专业会计模拟实习中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实习报告分别进行评价计分;对会计专业课程模拟实习中的业务发生结果进行核对评价计分;最后进行模拟实习答辩,由实习指导教师从实习资料中抽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每个学生对实习资料内容及过程的熟练掌握程度。采用实习答辩制,目的是有效避免学生实习期间相互抄袭,督促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整个实习过程。

(四)加快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多数院校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综合高效利用。使得相关设备由于没有配套设施无法发挥正常效应。新准则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基础设施包括会计手工操作台、装订机、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幻灯机、印章、资料栏、复印纸等,对基础设施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责任制。在实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幻灯机等多媒体课件反复放映会计实务操作,使学生在感觉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亲自动手操作时才有较高的准确度,尤其重要的是要针对新准则的变化及时购买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从而使得手工与电算化会计模拟有序进行,节省老师和学生成本,提高实训效果。

(五)配备职业道德好、“双师型”的会计模拟实验指导老师

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会计工作,能为人师表,对学生具有耐心和热心,能始终如一对待学生,指导学生完成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在会计业务上要既懂会计理论,又懂会计实务,而且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即具备“双师型”。新准则环境下强化了会计专业判断要求,这就要求“双师型”老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准确把握准则精神的基础上,通过示范专业判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专业判断,而不应教导学生如何利用“专业判断”这一工具进行利润操纵。“双师型”老师应该从这次新准则变迁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会计专业判断不断增多的原因,让学生能够对会计专业判断有一个宏观的理解,这对于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恰当运用专业判断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金人庆.贯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农业会计,2007,(3):1.

[2]王军.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的若干问题.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北京:人民出版社,6-8.

社会实践的经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戒毒教育;心瘾;复吸。

目前我国戒毒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2000年公布的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 万人。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力。我国的禁毒形势同样严峻,据统计,2010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33.5万人,未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可能远远多于这个数字。泛滥不仅给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导致性病、艾滋病等恶性传染疾病的传播,更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并诱发一系列的社会犯罪和治安问题。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戒毒教育尚存很多不足:从戒毒理念上来看,对吸毒人员的道德批判,甚至将吸毒当做是犯罪行为的认识需要纠正。重管理,轻教育,重约束,轻疏导的做法也应该在心瘾研究的基础上得以改进。戒毒教育缺乏开放性,不能将戒毒当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从而导致戒毒方法片面单一。戒毒效果评估方法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专业培训的缺失和经费保障的不足,导致戒毒者的职业生存技能不能有效建立,戒毒人员回归和融入社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戒毒教育对策。

1.更新观念,理清戒毒教育的思路。

加强预防教育工作,将戒毒管理由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是戒毒教育的关键。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在禁毒工作中,我们现在主要强调如何有效打击生产和运输,如何强制吸毒者戒掉毒瘾等方面,这些做法其实都停留在事后管理环节,没有做到事后管理和事前防范的有机结合。因此,使禁毒和防毒的意识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建立起来,并构建起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禁毒和防毒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堵毒源,截毒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过街,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要求做好戒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加强对社区的综合治理。

从对待戒毒者的态度上来看,以往在对戒毒人员的管理中,更多地强调了他们的责任、义务以及法规、纪律等,而忽视他们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在戒毒教育中得到贯彻落实。要使戒毒教育取得实效,我们还必须考虑不同戒毒群体的特殊情况,提高戒毒教育的针对性。如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群体。充分理解他们的特殊心理状态,认识到他们在戒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特殊困难,从而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2.建立以提高戒毒人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大文化”教育机制。

(1)法制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法制和道德教育要求使戒毒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明事理,知荣辱,完成从法盲到合格公民角色的转换,从伦理沦丧到模范公民的转换。通过对强戒人员进行《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对人的生存价值、理想追求、健全人格和情操陶冶的关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做人的美德,对提高戒毒者的修养,进行社会道德的重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强制戒毒机构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2)学会学习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

强制戒毒人员由于长久与社会隔离,加之吸毒造成的与社会互动方式的异常,使他们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而这些基本的社会技能只靠戒毒机构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会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初步戒毒进入社会后,戒毒者会面临很多歧视,绝大多数人了解到其吸毒经历后,都会对戒毒者敬而远之,这往往成为复吸的重要诱因。我们应认识到戒毒人员虽然是违法者,但又是社会的弱势人群,也需要强烈的人文关怀。

(3)职业技能教育。戒毒康复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为戒毒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产劳动条件。把劳动教育与社区就业联系起来,帮助戒毒人员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在当地社区能够用得上、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社会需求较大的劳动技能。戒毒机构在培训中要与当地的一些用人机构紧密结合,争取将用人机构的部分生产工序转移到戒毒机构内进行,这样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习得的技能,一进入社会,立即便可以用到工作岗位上。

(4)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为戒毒人员设立心理档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针对因出现突发事件、环境适应不良、家庭婚姻危机等情形而产生心理危机的戒毒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戒毒机构还应该与高校专业人员和社会相关机构合作,开展戒毒人员心理教育问题的专项研究。

3.构建社会化帮教网络,提高再社会化能力。

帮助戒毒学员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是戒毒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注重社会环境的塑造而仅仅强调戒毒学员意志力的戒毒思路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职业、家庭、人际等方面的问题等都需要戒毒学员重新适应,这需要社会提供应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否则戒毒者在回归社会后戒毒状态不可能持久,因此社会功能的恢复也是戒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复吸率的高低。政府、街道社区、社区民警、戒毒机构、志愿者等应该实现工作的无缝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把社会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使戒毒教育不至出现空白区以延续强制戒毒效果。

4.加强“心瘾”戒断科学研究,降低复吸率。

要促使强戒人员完全戒毒必须戒除其“心瘾”,也就必须要紧紧抓住心理康复这个中心,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必须将心瘾研究纳入心理学分析个体心理的框架中进行。根据相关研究,“心瘾”包含诸多的认知成分,如心瘾的知觉属性、注意属性、记忆属性以及思维属性等,行为上的习惯属性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细致认识“心瘾”的这些认知和行为属性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解决心瘾问题的关键。

5.加强专职化戒毒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要加强专职工作人员,如公安司法干警、社区帮教人员、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教育人员的职业素养,首要任务就是观念上的更新。同时工作人员也应该在观念上树立一种专家意识,致力于了解戒毒者的心理特点,系统掌握影响戒毒效果的各种因素,掌握各种对戒毒者进行干预的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及教学技能的培训等。

6.完善戒毒教育效果评估体系。

完善戒毒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应以回归主流社会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发挥评估体系对教育过程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戒毒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应从生理评估、心理评估、行为评估、社会功能的评估等方面入手,注重评估的可操作性,注重全面评估的同时突出重点。

7.疾病防控健康教育。

大部分吸毒人员由于的摧残,加之对身体的自暴自弃,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对戒毒者中的“HIV感染者”,戒毒机构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上报,让他们充分享受国家在疾病治疗上的优惠政策。在戒毒人员中要积极开展疾病防控教育,让每个强戒人员都能掌握基本的疾病预防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疾病治疗和保养方法。除此之外,戒毒机构还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最简单的跳绳等活动开始,逐步加大运动量,增强戒毒人员的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8.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改善戒毒条件。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项经费基点低,满足不了戒毒工作需要,有些甚至发生正常拨付困难。我们应该在保证原有拨款渠道畅通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并积极寻求其他途径的经费来源,例如企业赞助、基金组织、社会团体或慈善机构资助、政策许可下的创收项目等,增强戒毒教育的资金来源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璐。 关于降低戒毒复吸率的几点思考[J].当今中国论坛,2013(4):118-119.

[2]杜新忠。对我国现行戒毒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5):392-398.

[3]闫伟刚,王晓木。对我国现行戒毒模式的评析及未来改革方向的思考[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