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体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问题
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人们缺乏计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领导不够重视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把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尚未将档案工作纳入计生的考核体系中,在人员配备上兼职多,专职的少,缺乏资金投入,疏于用制度管档,从而影响了计生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档案人员素质偏低。基层大部分单位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加之档案人员变动频,也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散失。
3、档案管理不到位。基层计生办(站)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用的档案室,文件分散存放、分散管理,材料不全,许多文件没有归档,甚至随意销毁等不良现象;有档案室的也设施简陋,无保护措施,不符合档案存放条件,基层计生单位普遍存在不能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去操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村级计生档案受村干部更迭频繁等因素影响,更是管理混乱、残缺不全。
4、档案管理没有形成制度。许多乡镇的档案管理就是领导的一句话,用的时候就有了,不用的时候就闲置到一边,缺乏有效的管理,更别说形成制度,用一句话说,就是可有可无。这样的工作就别说系统管理,就连说长效机制都不是,实在是日常积累的最大的浪费。
二、加强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对策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尤其是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以便管理档案。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敢于开拓创新,科学地保管好档案。
2、建立有效机制,规范管理制度。基层计生档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要建立健全适合基层计生档案管理特点的管理制度,让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基层计生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与计划生育工作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建立起计生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一个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促进基层计生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适应形势需要,创新管理模式。计生档案管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维对待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树立起大档案思想,建立计生档案室,配齐人员,实现计生档案统一管理。要严格要求,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其业务工作的开展,使档案管理与计生业务良性互动,收到实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保管条件。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把计生档案管理经费作为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以便改善基层计生档案室的保管条件,档案室窗户要挂窗帘,室内应安装瓦数适宜的白炽灯泡,以便有利于保护好档案资料。有防潮措施,安装排风扇,购买温湿度计,有条件的最好安装空调、去湿机等,还要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5、强化服务观念,拓宽服务渠道。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靠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得理解和支持,求得发展的空间。要对计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注意材料积累,及时收集材料归档,建立完整准确的计生档案,善于利用档案材料为各项工作服务,为计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还要重视计生档案的证据作用,通过档案材料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规律指导实践。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进行排队,将那些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提高计生档案的利用率,计划生育工作的深人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作出贡献。
办法说了不少,但最总来讲,基层面对的问题也较多,比如人员不足、经费有限、没有专门的保管途径和场地等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个人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要从以下几方面重视起来:
1、领导重视,落到实处。计生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要把它放在全局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将其列入全年工作要点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档案工作,定期监督、检查与指导档案业务。并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建立综合档案室,实现全部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切实强化档案意识,有效避免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要大力开展人事劳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计生工作,自觉支持计生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2、明确人员,提高素质。计生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计生工作档案管理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来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要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要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计生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关键词:林业技术;基层林业站;队伍建设;劳动力培训
一、引言
作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单位,基层林业站本身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其自身的工作开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林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伴随我国在各项领域内的不断完善发展,经济建设逐渐加快的大前提下,我国在森林方面有关资源的使用情况也逐渐增多,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在相关领域每年的总产量已成为世界供应排名第一,其领域资源开采已带来超过五千八百亿的总产值,同时在有关木质产品的制造与出口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而伴随着森林开采产业链的不断调整发展,约有五千万的国内人员获得了工作岗位的机会,为社会的进步,劳动力的使用解决了相当巨大的问题,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群体,通过我国在林业方面的开采发展,而获得了收入,解决了生存问题。在这些惊喜数字的背后,实际上我国在相关领域当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不足,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我国基层林业部门应该积极推进林业技术的推广,为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和支持。
二、基层林业站中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人才队伍方面的问题。对于林业技术推广来说,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现阶段,基层林业站中,整体推广人才队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的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的数量有限,面临繁重的推广任务中,难以有效地进行推进和落实。部分林业站机构内部,岗位的设置没有结合人才的特长和专业技术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没有实现人尽其才,存在一定的人才浪费和流失的情况。与此同时,在日益发展的新技术形势下,林业人才本身应对于各类新技术进行与时俱进地学习和研究,但是目前队伍本身的培训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队伍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这也不利于对各类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推广活动的开展不够科学。虽然目前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是整体推广工作开展中依然具有较强的“行政性”特点,推广工作的开展没有结合实际林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推广工作缺乏足够的“本土化”变革,实效性相对有限。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林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进而导致了推广工作的开展落实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体的有效配合,这也是导致推广工作停滞不前,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3.推广环境方面的问题。当前,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逐渐走入城市,农村地区目前留守群体大多以老弱病残幼为主,这也为林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了很大的困难。留守群体本身的文化素质有限,缺乏对新技术的有效认知,并且很多农民对新事物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很多技术方面的创新都很难得到落实。部分技术的实施也缺乏一个良好的支持和配合。
4.推广经费方面的问题。当前的林业推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整体资金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林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方面的拨款投入,很多技术指导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和保证。当前的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这就造成了基层林业站的推广工作开展较为被动。
三、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开展思路
1.加强队伍建设。对于林业技术推广来说,一直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当前推广队伍平均年龄较大,综合素质不强的问题,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并且科学合理地调整队伍结构,让整个队伍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的选拔上,应该做好把关,聘用具备较强专业知识能力的优秀人才。在人员培养上,要给予队伍一个良好的成长发展平台,积极有效地做好培训和再学习活动,让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作战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林业技术推广的新需求。
2.创新推广方式。基层林业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合法、合理地对于当前的经营结构进行调整,引入市场和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与地方高校企业进行联合,让服务模式得到改进和丰富,以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满足当前林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在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对于推广方式进行调整,积极有效地提升技术推广工作的可行性。做好对推广方式的创新,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技g推广的实际效果,降低推广成本,提升推广效率。
3.做好农村劳动力群体的有效培训。对于当前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中,农村劳动力群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培训,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丰富培训形式,可以结合开讲座、做技术介绍指导,新项目的讲解等等,通过强化培训,让农村劳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做好新技术推广的协作,另外,还要通过有效方式吸纳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参与到技术推广中,鉴于农民对经济利益的关注,应该采取资助、贷款等方式吸引年轻的劳动力,使他们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长远的就业道路。
4.做好技术推广的保障工作。林业技术推广对于经费方面的需求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争取更多的外界支持。针对这方面情况,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就成为了必须考虑的一方内容。在实际推广中,也要融入更多的创新意识,重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和实现,将公益性与农民的利益结合起来论证项目推广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将林业技术推广的长远意义宣传到位,使农民认识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由此提升农民参与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对林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基层林业站本身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基层林业站可以被视为重要的技术传播推动器,在技术推广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目前我国在基层林业站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管理把控方面还应当着重进行一定的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这也是能否实现我国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条件,因此应当受到有关业内人士的重视,积极实现更好的林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武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2).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社区化服务;探讨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形式,具有很多的优势,如:有专门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体育教师等。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完善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对体育场馆进行有偿性对外开放,不但可以解决教职工的福利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体育场馆自身的维护费用。当今,国家把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了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学校的体育场馆条件不断改善,如果这些规范的场馆、良好的设备仅仅用于体育教学,那么它们的利用率就太低,是对资源的浪费,优良的体育设施应服务于全体民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一、国内外关于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研究
(一)国外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研究
日本三好乔教授编著的《现代社区体育论》一书对社区体育的定义、构成要素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社区体育是指:居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了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和作用,产生和巩固社区感情而利用那里的生活环境和设施进行的体育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为了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率,为市民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便利条件,日本政府要求,公立学校的体育设施在晚上和节假日向公众开放。美国的家长普遍关心体育,每到节假日经常自愿到体育中心当义务工。日本在1976年颁布了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法令,现有97.7%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很好地解决了社会体育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法国在《体育法》中明文规定“所有学校体育设施,应充分利用,向各类使用者开放。”在英国,1973年兴建的巴克州美地安娜中学不仅将餐厅、运动场向大众开放,甚至将大量教室开放,形成数理、科学、戏剧、语言等若干中心,方便附近居民学习。英国政府1982年制定的“社区使用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开放教育机构的体育设施,要求在学生放假或放学回家后,必须向社区开放,最大限度地使用体育设施。美国1927年就有32个州通过法律规定“社区可使用学校的建筑作为社区中心”。为了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政府与校方联合制定了计划,使学校设施尽可能多地向社区居民开放。
(二)国内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研究
1 国内社区体育的发展及研究
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经历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管理和发展性研究三个阶段。第一,社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阶段(1990―1995)。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为代表的学术团体。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中科院的社会学研究所为首的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社区体育作为城市文化与战略措施成为研究对象,从而揭开了社会体育研究的序幕,但真正独立地对社区体育开展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0年我国学者编著的第一本《体育社会学》专著问世。1991年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部分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其主要内容是对社区体育概念做讨论。1993年11月举办首届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征集了7篇有关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此后社区体育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994年6月中国社会学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福州正式成立。1995年《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对社区体育性质、功能的研究有所加强。1996年底的首届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将社区体育作为发展和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动了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发展。1997年体育社会学开始纳入国家社科专项研究,是体育界众多学术组织中的第1个。1998年,卢元镇的《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吕树庭等人的《体育社会测量方法》出版。2000年12月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上群众体育专题报告会上,有关社区体育的论文占50%,从而形成社区体育的研究热潮。第二,应用性研究阶段。主要包括社区体育管理,居民需求研究等。此外,研究多结合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为社区体育政策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与体育管理学、体育哲学、体育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更是十分频繁,尤其与体育经济学相结合来讨论中国体育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另外一些原来从事其他领域研究的学者转而研究体育社会学,还常常带有原来学科的痕迹,跨学科研究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第三,管理和发展性研究阶段。随着我国社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成熟及在社区体育中的应用,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增长促进了社区的管理问题的研究。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的制约,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与人民日益高涨的健身热情的矛盾,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社区体育设施的最佳的发展方向。
2 国内学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体育场馆设施分布情况如下;体育系统的场地占有量仅为全部场地的2.34%,而学校系统的占有量为67.17%,工矿、铁路、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占有量为16.5%,而中国有70.76%的城乡居民还是在自家庭院、公路、街道、住宅空地、场院等非正规体育场所锻炼身体。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身体的迫切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能合理地开发学校资源,特别是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将会有利缓解这一供需矛盾,更加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这些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之外,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即使是平时上课期间,有些学校的场地设施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白耀东在《体育预测学》中指出,我国未来体育将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相互交融互为依存。当终身体育成为现实时,学校、家庭、社会,体育融为一体互为开放,为人们创造更为有利的体育条件,社会体育将依靠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来发展,学校体育设施全天向人们开放,形成与社会体育设施共有、共用、相互开放,相百补充的局面。
二、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现实状况
(一)社区体育的现实状况
尽管我国基层社区体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管理系统尚未形成一个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协调有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推动整个系统运转的运行机制。随着各类基层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标志着社区体育管理自主化程度的提高和组织基础的初步形成。虽然旧的“单位制”基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已打破,而新型的体制尚未得以确立,
使得各类基层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权限不甚明确,管理职能难以协调,管理手段不甚合理,特别是缺乏横向联系与合作,尚不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我发展的无序性。致使其在场地、经费、管理人员、指导者和较大规模活动的组织上,不得不依赖于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帮助与支持。在调查中发现社区的管理者基本就没有和学校领导者进行过接触,缺乏沟通联系,导致彼此之间的独立发展。
(二)学校体育的现实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拥有体育馆的数量比例很少,拥有的场馆设施的数量比较多。特别是在调查中发现每个学校都有田径场和篮球场,而且大多数的学校的田径场地又多是塑胶为主。而位居城市居民体育活动之首的是散步、跑步,这为学校场地的开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资源,是社区体育开展活动、培训、辅导最为理想的依托。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养护资金的来源,大多数都是国家拨款而且数量有限,根本不足以维持设施养护的最低支出。有些场馆由于年久失修,许多功能已基本丧失,国有资产被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又必须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道路。合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对社会有偿开放,并把收入款项再投入体育场馆设施养护中,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也会有效缓解资金来源困难的局面。
三、结语
(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具备补充周边社区体育的有利条件
(1)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学校具有非常优越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其场馆设施可以满足学校的平时正常教学秩序,平常晚上放学后和节假日时间学校场地处于闲置状态。(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日常的体育锻炼,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与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锻炼热情,社区体育需要学校体育场馆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最大限度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