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托管老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老人来说,拖鞋合不合脚,不但关系健康,还与摔跤等意外损伤密切相关。通常老人的拖鞋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鞋不能太宽松。拖鞋一定不能买太大、太宽松的。有的老人脚有点肿胀,习惯穿大号码的拖鞋,但过于宽松的拖鞋不跟脚。走路时脚后跟离开地面,脚趾需要较用力地弯曲抠紧鞋,才能使拖鞋不掉。长期如此易导致小腿肌肉紧张和酸痛。因此老人应当穿合脚的拖鞋,拖鞋的宽松度以脚能将拖鞋塞满为宜;长度以多出脚后跟0.5-1厘米为宜。同样的道理,系带子的拖鞋或人字拖鞋也不适宜老年人穿。老年人适宜穿鞋面为一整块的拖鞋。
二是鞋底不要太薄了。如果鞋底太薄,走路时脚掌必须紧紧用力贴住鞋底,这会使脚部压力增大,导致足跟痛。如地不平或有石子等会硌脚。长期压迫和摩擦,还容易造成皮肤破损,特别是一些患有糖尿病的人,皮肤破损后很难愈合。因此最好选择后跟为2-2.5厘米高的拖鞋。
三是鞋要保暖。人的双脚远离心脏,供血相对较少,受寒时足部循环末梢的感应力降低,适应性和耐受力变差,导致僵硬、麻木,此时突然着地或用力,易引发组织挫伤。老人在家长时间穿拖鞋,若忽视了脚部保暖,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或旧病复发,或损伤阳气,诱发新疾。建议老人选择柔软的、带有绒毛的、鞋底稍厚一点的拖鞋,以隔离寒气。
四是可选择布鞋。泡沫塑料底的鞋容易打滑,而传统的胶底布鞋能更好地防止滑倒。有点跟儿的布鞋还可减轻足弓压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美国,许多老人就非常青睐中国的布鞋,多有两双布鞋,一双室内穿,另一双外出购物、近距离活动时穿。
最后,提醒您一定要注意防滑。有的老年人因穿着拖鞋打滑而摔跤,导致骨折甚至脑血管意外。家中厕所、厨房等地方易积水,要注意及时将地板拖干净。
(张洁)
好习惯让你拥有好牙口
每年的9月20日是“爱牙日”。护牙是人一辈子的事,以下几种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习惯一定要避免,因为它们会对你的牙齿造成潜在的伤害。
晚上吃东西 相对于白天而言,人在夜间分泌的唾液较少,牙齿上的污垢就会得不到及时的“冲刷”。
喝白葡萄酒 与红葡萄酒相比,白葡萄酒对牙齿的伤害更大,而且是持久性的。因为它酸性较高,会腐蚀牙齿的珐琅质,在牙表面造成许多坑洼不平的凹槽,使牙齿更脆弱敏感,且易变黄。
用嘴呼吸 美国得克萨斯州牙根管专业医师萝莉・安妮・迪士表示,鼻子不通气或锻炼时习惯用嘴呼吸的人,会损失更多唾液,增加患龋齿的几率。
常喝瓶装水 和自来水不同的是,大部分瓶装水没有经过氟化处理。氟是构筑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适量的氟可增强珐琅质的抗酸本领,防止龋齿。
咬指甲 这种坏习惯不仅伤指甲,更伤牙。首先它会影响牙齿美观,使上颔牙外突。另据纽约大众牙科协会的研究,咬指甲者患磨牙症的风险也较高。
不用吸管喝饮料 饮料中含有果汁、苏打等酸性物质,长时间和牙齿直接触碰会提高龋齿的风险。大众牙科协会的专家建议,喝饮料时最好用个吸管,直接将饮料送到喉咙部位,使其最大程度地减少和牙齿接触。
[关键词] 冠心病;心律失常;胺碘酮;美托洛尔;室性早搏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b)-0076-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常导致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或坏死,是极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一旦合并心律失常,常常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增加病死率[1]。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是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可抗心肌缺血,使心律复常[2]。为探讨更合适的用药方法,本研究通过合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就诊并治疗的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01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3],入选标准包括心功能≤Ⅲ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61~87岁,平均(71.5±9.3)岁,排除心功能Ⅳ级、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哮喘、病窦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1~83岁,平均(69.3±8.9)岁;其中室性早搏21例,房性早搏17例,交界性早搏12例。治疗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3~87岁,平均(72.4±10.7)岁;其中室性早搏23例,房性早搏16例,交界性早搏11例。两组病例间年龄、性别和心律失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基础治疗,停服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片(商品名可达龙,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 02018)200 mg/次,3次/d,第2周调整为口服200 mg/次,2次/d,第3周调整为2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服药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商品名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169)起始剂量为口服12.5 mg/次,2次/d,根据疗效逐渐减量至目标剂量6.25 mg/次,2次/d。1个疗程为4周,根据病情对药剂用量进行适量调整,用药前后查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情况,记录心率、患者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出现情况,并测定QT间期离散度(QTd),疗程结束后检查心电图并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1.3 QTd测定和疗效评定标准
QTd测定采用入院时心电图和治疗8周后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超低速度50 mm/s,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并取平均值,QTd= QTmax-QTmin。
临床疗效评定根据《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达到Ⅰ级,心率正常,为心率60~80次/min,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律恢复窦性心律,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心电图检查显示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50%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早搏及心动过速减少不足50%。显效+有效均计入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间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明显(Z = 2.05,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 < 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更好。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和QTd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心率和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心率均明显减慢,QTd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QTd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室性早搏数、房性早搏数、交界性早搏数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房性早搏次数和交界性早搏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比起对照组来说,治疗组对患者早搏的改善更明显。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对照组中出现3例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自行恢复;治疗组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l例患者发生耐受性低血压,经快速补液生理盐水后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恶心和食欲不佳,但持续时间较短.数日后便恢复。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肌自律性增高,多因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不稳定,引起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不均匀,同时心肌缺血导致病变和正常组织的复极弥散性增加,造成心脏供血输出量下降、舒张时间减少,症状表现为气短、胸闷、心悸和乏力等,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患者平日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加重原有的基础疾病,严重时甚至引起患者猝死[4-6]。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包括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7]。胺碘酮属于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种非竞争性的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钾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钾通道、钙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间,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功能,从而延缓房室传导并减慢心率,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8-9];此外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较轻,能降低主动脉和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心脏负荷,维持心脏输出量的稳定,不仅具有钠、钙和钾通道阻滞作用,并具有β受体阻滞剂作用[8]。美托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为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室颤),对降低心源性猝死有较明确的疗效[9]。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①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明显缩短动作电位,限制钙内流,调节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张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②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③有效拮抗儿茶酚胺的过度释放,降低窦性和异位兴奋灶的自律性,有效增加心肌电稳定性,从而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及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风险[10]。Hofmann等[11]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优于单一使用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剂。
QTd是严重室颤和心脏性猝死的高敏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的预测有重要意义[12]。本文研究表明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和QTd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的心率较慢,QTd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上述文献的报道相符。此外,胺碘酮与美托洛尔两药联用后降低了美托洛尔的用量,减少了美托洛尔致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风险,同时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复发率和猝死的可能性。
本研究在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和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2%,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佳(χ2=4.52,P < 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房性早搏次数和交界性早搏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治疗组对患者早搏的改善更加明显。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和食欲不振,停药后即逐渐恢复。
本文结果表明,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用具有明显的抗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永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5(11):1070-1072.
[2] 邱清华,张丽洁.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0,8(4):405-406.
[3]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4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585.
[4] Sidorov VY,Uzelac I,Wikswo JP. Regional increase of extrac ellular potassium leads to electrical instability and reentry occurrence through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APD restitu tion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1,301(1):209-220.
[5] Zhang F,Chen Q,Chen C,et al. 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 converts persisten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to regular rhythm [J]. Eur J Anaesthesiol,2009,26(9):766-771.
[6] 和晓玲,张玉贤,秦小静.步长稳心颗粒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1):2563.
[7] Hao PP,Chen YQ,Wang JL,et al. Meta-analysis of the role high-dose statins administered prior to PCI in reducing MA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ery disease [J].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10,37:496-500.
[8] 赫军,李海波,孙锐,等.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67-68.
[9] Redel A,Stumpner J,Tischer-Zeitz T,et al. Comparison of iso flurane-,sevoflurane-,and desflurane-induced pre and post conditioning again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ice in vivo [J]. Exp Biol Med(Maywood),2009,234(10):1186-1191.
[10] 钟东.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33-35.
[11] Hofmann C,Falzone E,Auge M,et al. Long QT Syndrome,Amiodarone Use,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Lidocaine Toxicity [J]. Anesth An alg,2012,115(5):1253-1254.
[关键词] 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老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070-02
高血压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本研究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就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2±2.6)岁,血压水平为200~146/142~97mmHg;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9±3.0)岁,血压水平为200~150/143~98mmH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地高辛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12.5 mg,2次/d,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1次/d,如能耐受,美托洛尔可渐增至50 mg,2次/d,若血压达不到目标值则非洛地平缓释片增至2次/d,1个疗程8周,每日检测晨起血压。
1.3 疗效标准
血压严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方法进行测定[1]。降压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下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以上,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
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压(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6.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为26.0%,均较轻微,未影响观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且靶器官并发症多,因此药物治疗应特别注意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因老年人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故应尽可能选用降压效果好、24 h平稳控制血压、副作用小的药物,并且从较小剂量开始服用,根据血压情况再调整剂量[1-2]。
非洛地平为一种血管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动脉血压、由于对小动脉平滑肌的高度选择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对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无直接作用,又因对静脉平滑肌和肾上腺素能血管张力调节无影响,故不引起性低血压,本品有轻微的排钠利尿作用,所以不引起体液潴留。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尤其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洛地平的血浆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会升高,因此建议起始剂量用2.5 mg,1次/d。这些患者在调整剂量时应注意监测血压[3]。
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之一,其作用在于保护心肌免受儿茶酚胺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降低室壁厚度,逆转心室重塑,降低心率,减少氧耗,增加心肌能量储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4]。两药联用,从不同的环节上使外周阻力下降,协同降压,后者还可对抗前者降压过程中引起的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本文应用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压(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降压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Ⅱ抗高血压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7-91.
[2]李恩福,李运德.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其对代谢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4,5(6):15-16.
[3]杨万勇,高鸿山,蒋静静.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0,1(6):27.
室性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疾病,目前临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仍以服用西药为主,但长时间服用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仍存在加重心律失常的风险。笔者近年来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常规西药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3例。男68例,女45例,年龄72-85岁,平均75.3±3.2岁。患者入院均伴心悸、胸闷、气短、头晕表现,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阵发性室性早搏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59例,室上性早搏并心动过速患者54例。排除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混合型早搏及长期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患者。113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A组58例(室性早搏32例,室上早搏26例),B组55例(室性早搏27例,室上性早搏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1.2 用药方法。A组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用药方案,4周为1疗程。具体为:参松养心胶囊(0.4g/粒)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美托洛尔(25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B组患者予参松养心胶囊+胺碘酮方案。具体为:胺碘酮(20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参松养心胶囊剂量及用药疗程同A组。
1.3 观察指标。心律失常改善标准[1]:①显效:室性或室上性前收缩消失90%以上;②有效:室性或室上性前期收缩消失50%-90%;③无效:室性或室上性期前收缩减少小于50%或无变化。
临床症状改善标准:①显效: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②有效:症状有所改善或缓解;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疗效比较采用Wilcoxon-W检验,选用Z统计量,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不满足条件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所有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改善情况。不同组别患者服药四周后室性、室上性早搏改善构成情况与总体有效率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缺血、缺氧等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离子泵功能异常而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由此导致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发生改变,轻者只表现出胸闷、心悸等症状,伴室速患者可危及生命。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与胺碘酮分属Ⅱ、Ⅲ类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前者能降低交感神经激活对离子通道的作用,减少钙、钠离子内流与钾离子外流,减慢房室结传导,提高致颤域值,防止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不均一性,但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致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通过轻度阻滞钠、钾、钙离子通道,可纠正快、慢两种心律失常,同时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但长期大量用药,可带来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等并发症[2]。
参松养心胶囊主要有人参、甘松、山茱萸、酸枣仁、桑寄生、丹参、黄连、龙骨等配伍而成。现代医学证明,参松养心胶囊是通过影响心脏的电生理功能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方中缬草酮、黄连素、人参二醇甙等药物学组分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中的特异蛋白相结合,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并可轻度抑制钠通道,降低心肌细胞的除极幅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打断折返激动,从而使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的改变得到纠正[3]。有学者证明该药可明显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4]。
本研究表明,中西两种药物小剂量联合使用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一来能达到抗失常目的,二来减少了常规药物的潜在损害。因此,两种方案均不失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2):405-412
[2] 何华.援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血管病学进展,2007,28(6):849-852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61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6-0462-03
多数老年患者机能退化,往往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加之受周围环境、疾病带来疼痛影响及外科手术本身如拔管等刺激,会出现应激反应[1],使机体功能代谢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心血管事件,不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因此采取相应措施,稳定其血流动力学,减少或消除应激反应,对于患者手术的安全以及其术后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及抗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该药无明显呼吸抑制,并可显著减少吸入性用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镇静和辅助临床麻醉[2],本研究拟评价全身麻醉中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为其在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经急诊收入行全麻腹腔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8例,男48例,女40例,年龄65~76岁,平均(69.37±9.52)岁,按照手术类型进行分类,行胆囊切除术患者3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21例,部分肠切除术患者13例,腹腔肿物切除术患者22例。排除术中出血超过800ml者、插管困难者、患严重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包括:64例高血压;32例心肌供血不足(包括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70例心律不齐(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4):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年龄、体重、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疾病种类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全部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常规术前准备,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输注复方乳酸钠注射液6ml/(kg・h)。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异丙酚1mg/kg和维库溴铵0.12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A组麻醉诱导后15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批号:12071034,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0μg/kg,随后0.6μg/(kg・h)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B组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30μg/(kg・h)和异丙酚4mg/(kg・h)维持麻醉,间断输注维库溴铵0.03mg/kg维持肌松,控制麻醉深度,维持BIS值45~60,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术毕待患者能呼之睁眼、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恢复,SpO2>90%,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均恢复,即拔出气管导管,监测生命体征待平稳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在T1(入室基础值)、T2(用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前)、T3(停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时)、T4(停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后5min)、T5(拔管时)、T6(拔管后5min)、T7(拔管后15min)时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并在T1、T5以及术后6h和12h抽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记录术中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总入液量、出血量、尿量。拔管后15min内持续监测每例患者呛咳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如氧合不足、低血压、心动过缓、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发生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两组患者在拔管时MAP和HR都显著增高,A组在T5、T6、T7时MAP均低于B组(t=2.27、3.17、2.52,均P
2.2 两组患者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及出入液体量比较:A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t=3.82、4.07,均P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术后拔管15min内观察,A组有4例(9.09%)发生呛咳,B组发生呛咳13例(2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
2.4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E、NE及ET-1水平比较:A组术后12h、24h的NE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t=2.45~4.25,均P
3 讨论
外科手术中保持良好镇静深度对于顺利完成全麻下腹腔手术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尽量减轻强烈应激因素对老年患者所造成的损伤。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术后切口疼痛、麻醉苏醒和气管插管等刺激高度相关,因此密切观察该时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可准确地反映上述应激因素导致的影响,同时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如何保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也是临床麻醉工作者所考虑和关心的问题。
纳入本次研究的老年患者均合并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加之所受创伤及手术损伤,而且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和切口疼痛等刺激诱发一连串严重应激反应和心血管事件[3],因此必须保证其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力争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以减轻应激因素所致二次损伤。
右美托咪定通过激活神经节突触前膜上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经负反馈机制抑制节后交感神经释放NE,降低交感神经活性[4],同时还有稳定血流动力学效应[5],而对呼吸抑制作用弱。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期MAP及HR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
已有研究表明手术本身或术后疼痛等刺激能引起患者应激反应,使血浆E、NE和ET-1水平增加[7],引发胞内Ca2+超载,并促进全身炎症高反应[8],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检测各组E、NE和ET-1水平,发现A组患者术后2h、4h、12h和24h的E、NE和ET-1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P
综上所述,全麻中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注可明显减轻应激反应,提高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恢复,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徐伟民,刘国庆.盐酸右美托咪定超前镇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09-312.
[2]Gupta P, Whiteside W, Sabati A,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longed dexmedetomidine use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ith heart disease[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12,13(6):660-666.
[3]Subramaniam B, Panzica PJ, Novack V, et al. Continuous perioperative insulin infusion decreases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vascular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 Anesthesiology,2009,110(5):970-977.
[4]Chrysostomou C, Schmitt CG. 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analgesia and beyond[J]. 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2008,4(5):619-627.
[5]华震,于文刚,宋建防,等.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23):42-44.
[6]Ibraheim OA, Abdulmonem A, Baaj J, et al. Esmolol versus dexmedetomidine in scoliosis surgery: study o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hemodynamic changes[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2013,22(1):27-33.
[7]Liang X, Zhou M, Feng JJ, et al.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on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Int J Clin Exp Med,2015,8(8):12113-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