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雨中节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长跑节奏训练 比赛节奏 战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4-01
中长跑比赛过程中,持良好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可以确保运动员体力的合理分配。通过节奏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控制力,即人体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心理活动,经神经中枢系统协调,对生理机制进行支配,从而准确完成符合节奏律动的肢体动作。
1 中长跑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中长跑运动中的节奏,即保持预定跑速的一种跑法,其中包括时间感、空间感以及距离感。节奏训练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距离,调节跑速,然后采用一定的跑步节奏,完成预定的跑步距离。中长距离节奏跑过程中,所设置的跑步距离,应当比实际比赛过程中所设计的距离要短一些。比如,800米径赛项目训练过程中,可选600米距离作为训练场地;1500米径赛项目训练过程中,以1200米距离为宜;5000米竞赛项目以3000米距离为宜,以此类推。其次,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跑速、节奏的确定应当根据制定的竞赛目标所需时间确定跑速和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用比目标稍快节奏跑、还是选择稍有余地跑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为了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把握好距离,中距离通常200米小段记时,以便于能够找出其中的微细节奏。实践中可以看到,训练过程中的重复次数非常重要,不仅要求象中距离那样进行小段记时,而且还要找出平均数、计算几个大段落时间,找出他们的差距,然后通过训练找到适宜的节奏。其中,重复次数应当以训练目的、时间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增减;准备阶段可增加重复次数,慢慢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感;临近比赛需检查运动员的节奏感时,快跑应减少重复次数,使身体能够习惯竞赛节奏,以免打乱自己原来已经掌握的节奏感。
中长跑节奏训练与其它项目的训练一样,并非孤立存在的,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可适当地结合改进跑技术、强化跑步战术的应用。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应当因人而异,速度感较好的运动员可不做为重点,反之亦然。一般而言,每周都要安排两次节奏训练计划。对于运动员的速度感而异,实际上是长期训练、比赛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在训练安排时应当加强重视。准备完成后,应当每隔两三周的时间,进行检查跑练习。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其跑速主要是根据比赛目标时间、节奏性而定的。比如,巴西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克鲁斯,在23届奥运会上以1分43秒的优异成绩勇夺男子800米冠军,其教练总结训练计划时说道,在没有比赛的日常训练中,一周要安排4次节奏训练计划,在比赛季一周安排3次节奏训练计划;正是在这种训练方案下,克鲁斯每次比赛时都有非常强的节奏感,能够在赛场上轻松超越对手。再如,5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莫尔克罗夫特,其在个人训练过程中,冬季每周安排两次节奏训练,夏季每周安排3次训练,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1982年挪威首都陆斯比什列特体育场打破5000米世界纪录,以1分零秒42的成绩获得冠军。有人描写他比赛时的场面,“他从一开始就不像罗诺,他就与对手并驾齐驱毫不相让,以出众的奔跑能力超越对手一路领先,越跑越快,以惊人的速度跑完了最后1000米,毫不逊色地体现了前慢后快的长跑节奏。”
2 中长跑比赛节奏和战术应用
在中长跑比赛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关注对手的,而是应当严格按照自己平时训练过程中较为熟悉的节奏跑,这是正常发挥和取得好成绩的关健所在。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过程中,节奏把握和战术应用非常重要,这是中长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点。
2.1 领先跑,甩开对手
在中长跑比赛中,采取领先跑战术,要求运动员在起跑以后就要加速,在最短的时间内甩开对手,在身位上占优;然后再按预定计划分配体力和速度,主动控制速度和节奏,最终将领先优势保持到最后。比如,1985年摩洛哥运动员奥伊塔,全程领跑并创造5000米世界纪录;有东方神鹿之称的王军霞,也采用了领先跑的战术,最终打破世界纪录。从应用效果上来看,领先跑战术的应用可以从心理上给自己以自信,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比赛开始时就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破坏对手的心态,使对手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2.2 跟随跑,紧跟对手
跟随跑战术即影子战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紧跟某个运动员、或一直保持在非领先位置上,紧紧咬住前面的运动员,给他造成一定的压迫感,然后选择适当时机冲刺。采用跟随跑战术,不适合每一个运动员,而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为跟随跑战术,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可能会适得其反,被对方打乱节奏,影响自己的成绩。对于适合的运动员而言,通常应当现以较快速度抢占有利跑道位置,紧跟其后,在剩下最后两圈、或者不足500米时,利用速度优势,通过最后的冲刺快速超越领跑者。比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10000米比赛过程中,中国运动员王军霞便在最后150米时被葡萄牙运动员里贝罗反超,无缘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同样是女子10000米中长跑比赛中,冠军获得者邢慧娜便采用的这一战术,紧跟前面的3名埃塞俄比亚运动员、荷兰运动员基普拉加特,最后2000米时,仍在第五位;但是其表情非常的自信和轻松,然在最后不足100米时,突然加速,超过了千米的四个对手,获得那一届的奥运会冠军。
2.3 均速跑,创造佳绩
中长跑比赛中的匀速跑,即在比赛时将体力均匀分配到每个段落,该战术要求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有较强的速度感和节奏感,有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采用匀速跑战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成绩,先以较快速度起跑,在占据有利位置以后再按自己既定配速跑步,无论场上情况如何,都要保持节奏;保持稳定的速度,依靠速度感和节奏感综合控制身体。均速跑是中长跑比赛过程中创造佳绩的最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最省力的一种战术,可使运动员身体系统保持平衡,感觉轻松、能量消耗少,肌肉工作的效率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长跑节奏训练非常重要,因此养的对专项节奏感、比赛战术意识和战术应用能力加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重音 节奏 发音原则 音节
一、引言
汉语是音节计时语言,音节是基本的节奏单位,音节的数目是韵律的基础。英语则是重音计时语言,重音是基本的节奏单位,重音也是节奏和语调的基础。在英语中,重音分为词汇重音(也叫单词重音)和音调重音(也叫句子重音)两种。
二、词汇和短语重音规则
在单音节单词中,对于名词,往往重读第一个音节,对于动词,重读第二个音节.对于大部分双音节的动词,重读最后一个音节,以前缀a-和be-开头的单词,以及法语后缀结尾的单词也是如此。
而在短语中,重音也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从类型上看,“短语”主要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短语”等 5 类。从重音规则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实义词项重读规则:“名词、实义动词、形容词、副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感叹词、不定代词”等实义词类重读;“助动词、介词、反身代词、人称代词、程度副词、连接词”等功能词类弱读。
核心重音规则:名词 +名词构成的复合名词,重音在第一个名词上;形容词 +名词的名词短语,重音在名词上。
新信息重音规则:新信息(第一次出现的信息)重读;已知信息(至少第二次出现、或可以从上下文推测出的信息) 弱读。
三、句子重音规则
英语中,词重音和句重音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词重音在句子条件下转化为句重音,是句重音的基础,句重音也是词重音研究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说话人为了加深接受方对所接收的主要信息的印象、感受或者是语义的理解,将主要信息加大音量,通过重读,以示注意。
英语句子重音分布规则,目前主要的有四种:实词重读虚词不重读;重音居后;内论元优先重读及新信息优先重读。
传统句子重音研究认为实词重读虚词不重读。实词指英语中的开放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及语义与形容词或名词相当的部分副词等;而虚词则指英语中的封闭词类,如代词、助词、介词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这条原则。
重音居后的原则是由 Chomsky 根据生成语法在 Newman 的基础上所做的提炼和升华。Newman 曾提出,当没有表义性重音干扰时,一个强重音序列的最后一个强重音是取得核心强重音的语调单位。而之后Chomsky 提出了以下两种规则:合成词重音规则和核心重音规则。合成词重音规则是指在合成词中重音应指派给最左边的可重读元音,核心重读规则是指在句法层次上,重音应指派给最左边的可重读元音。
内论元优先的原则是当说话者想要强调一个述宾结构时,动词不一定重读而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却必须重读,这样内论元可以先于动词得到重读。也即由论元谓词构成的焦点范域里,重音应该指派给论元。
新信息优先重读这一原则似乎更为简单易行,它是指把说话者给出的新信息定义为重读的对象。
尽管还有其它的原则,但以上所提的四种主要原则对句子重音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解释力。而这四大原则的优先等级则是按照此种顺序进行的,新信息优先重读,实词重读虚词不重读,内论元优先重读及重音居后。
四、节奏和弱读
在英语语流中,有些功能词如助动词,介词,冠词以及人称代词的元音读音常发生弱化现象,成为词的弱读形式;而由于在语流中音节的读音总是强弱交替出现,就如同音乐的节拍一样,由此形成了英语的节奏。
在弱读方面,在词汇的弱读形式中,元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向央元音/?/靠近,发成/?/、/?/或者/? /,有些弱读情况也可以省略。其中“of, at, the, as, and, or, a, his, an, but, been, for, her, we, be, shall, was, them”等词在语流中弱读频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时要注意弱读现象。一般情况下/u:/弱化成/?/,/ i: /弱读成/i/,二者进一步弱读为/ ? /,其它元音一般弱读为/ ? /。
在节奏方面,总体看来,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节奏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汉语与英语截然不同的节奏类型所导致的学习过程中的负向迁移――他们往往将汉语的节奏模式应用于英语发音。总的来说,英语节奏有以下特点:重读音节和弱读音节交替出现。重读音节之间所占的时间基本相同。相邻两个重读音节间的弱读音节数量不固定,可以没有(这种情况不常见),也可以有一个到数个不等。起始音节既可以是重读音节也可以是弱读音节,在口语中多数英语句子以弱读音节开始。
五、结语
节奏和重音是良好发音的重要因素。对母语为音节计时节奏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英语的节奏和重音是一个难点,也是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要建立起一套新的节奏和重音的模式,首先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节奏和重音的特征和差异,提高节奏和重音意识,了解相应规则,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使用高效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辅以多样手段,多听,多练。
参考文献:
[1]韦恩.奥尼尔.英语转换语法[M].张韵斐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美)库克.美语发音秘诀[M].吕明等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3.
关键词:多模态;手势;英语语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304-03
在交际中除了语言外,还使用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言语与其伴随手势一起构成了常见的一种多模态话语。在自然话语之中,由于说话者常使用言语及手势一起来表达意义,听者也经常利用听觉和视觉等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因此,言语与其伴随手势构成的多模态话语值得研究。表达模态包括手势、眼神、发音等。主要研究言语与手势模态各自的功能及其组合时的相互作用。对一节英语语音语调节奏课的自然言语及其伴随手势进行多模态性研究。
在国外,手势与言语的多模态研究已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代表人物有Kendon(1994),McNeill(1992:1),说“手势和口语是同一个心理过程的不同面。手势与语言是同一个系统。” 国内,胥国红(2010)、杨晓琼(2010)分别探讨了手势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手势的定义及种类
研究手势与交际的四个原因:第一,孩子在学会讲话前就开始用手势。第二,孩子在学会讲话后还继续用手势,一直到成人。第三,语言习得中手势在交际发展中很重要。第四,有种说法是语言来自手势引起好奇。
Ernest(2006)符号系统的定义:(1)有一套系统,都能说、写、画、或解码等。(2)符号产生有一套法则,既能产生单一或复合符号产生。(3)符号与其中指代的意义有一套关系(Ernest 2006:69)。
Kendon(1994)在和言语互补的手势,独立存在的手势及(聋哑人等)的手势语之间做了区分。和言语相连的手势语是所有和言语同时发生的手势。这些手势一起存在,一起表达意义,有和言语一起起作用的功能。独立存在的手势本身就有一个意义(如OK 手势,V表胜利手势)或代表物体的手的描绘及排除言语存在的行动(如哑剧),及聋哑人等的手势语。McNeil(1992:23)确认了以下原则来强调言语和手势之间的关系:其次,手势的习得顺序反映思维的发展。
将手势分解成四阶段,即手势开始部分、显示手势清晰形状的部分、后伸出阶段部分、最终回到原位的恢复阶段部分。手势在本文中指伴随话语而出现的手和上肢的动作,不包括微笑、点头等非言语动作等。话语的转写和手势的转写示例如下:Du Bois(1993)及Young&Lee(2004),其中“/ ”表示一个言语节,“[]”表示与手势同步的话语,“G1、G2、G3”表示手势编码。
在McNeill(1998) 对手势进行的四种分类:指示性手势、图式手势、隐喻手势和节拍性手势。一类是指示性手势(pointing gesture),即用手或手指指向物体、地方、屏幕或学生的手势。第二类是图式手势( iconic gesture),即手型或手或胳膊的运动象征某种物体、行为、概念或关系。第三类是节拍性手势( beating gesture),即手指或手掌上下点击的手势。第四类是隐喻手势。小孩在上学前可能用图式手势,而隐喻手势、节拍手势可能出现得晚点,如在读书早期。第一阶段:指示手势(Deictic gestures)是最常用的手势语之一。从婴期到4岁左右。第二阶段:出现特点化手势、指示化手势、象征化手势、代表化手势。符号化手势当小学会语言后开始消失。
从身势语的角度看,手势可分为单一手势、合成手势。此外,还有不同分法,如固定手势(Conventional gestures,指在某一文化体中,使用的手势,如挥手作为打招呼)、特点化手势、指示化手势、象征化手势、代表化手势、符号化手势。
二、手势与言语两者关系
在手势与言语结合中,重点考察:(1)它们是如何在言语中解码路径与方式。(2)在与之相伴随的手势中是如何解码信息。(3)手势是否与言语相共同表达,或手势表达另外信息。
手势与言语二者关系:(1)确立言语对象与话语的指称意义。(2)重复与补充话语,手势指代的元素在语义或相辅助的关系。Kendon(1994)及Allen(1995)等学者的研究表明说者的手势有助于听者对语言的理解。因为手势不仅能对言语进行补充和加强,也有可能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意义。手势同时具有叙事(如符号手势)和作底(grounding)功能(如指示手势)。交际在手势和话语中实现。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说三年高中英语教学是“千里之行”,那么它的“足下”就是高一的初、高中衔接。许多学生刚入高一时雄心壮志,没过多久,入学时的新鲜感全无,斗志锐减。一部分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经历一段高一的学习生活后,成绩急速下滑,从曾经的“优秀学生”转为“后进生”,以致自暴自弃。于是,这部分学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并继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有时甚至对其他学科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一、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一)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变化。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制约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往往是教学任务繁重,知识容量加大,难度增大,知识之间的综合性、系统性显著增强,能力要求提高。结果,往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气氛沉闷,使得习惯于初中活跃的课堂气氛、直观的教学模式、变化多样的讲练形式的高一新生无所适从,从而出现了高中英语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的困窘局面。
(二)初高中教学方式的变化。
进入高一后,由于知识容量大,教学时间有限,老师课堂的教学内容多,很容易开快车、抓进度。再加上难度增大,需要把教材深化延伸,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很多知识不可能讲得面面俱到,强调学生要有自主学习、自我消化的能力。
(三)初高中学习方式的变化。
进入高一,相当一部分学生继续沿用初中的老套学习方法,只在乎课堂45分钟,不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没有意识到高中英语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不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出相应调整,过于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四)初高中学习心理的变化。
“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考大学是三年后的事。”于是一些学生极易萌发这样的念头,产生放松心理,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浑浑噩噩地过完了高一才发现悔之晚矣。
二、英语衔接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促进初高中教学学段的交流与沟通。
新课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初、高中英语教材编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这为高一年级的教学衔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中教师关键是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这样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脉络,矫正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要做到上述几点,高中教师就要有“向下”的意识,多听初中教师的课,多与初中教师沟通交流,多了解自己教育对象已有的知识储备。
(二)注重初高中学生心理的转变。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有独立与创新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因此,高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既不能让学生有升入高中了就可以放松一下的想法,又不能让学生有进入高中英语特难的畏惧心理,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思想顾虑,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大部分初中生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几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知识死板,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的学习方法仍然停滞在比较简单的重复上。因此。教师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共性,分层教学,兼顾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会高效率学习、自主性学习、钻研性和创造性学习,不仅是为学生以后发展着想,而且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像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
1.做好每节课的导入。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曲定调一样,它可以决定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导入的精彩,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学英语的良好氛围,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2.透析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每一单元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各单元的特点,勤于思考,用心设计,尽力使各课的教学方法各异,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3.突出课堂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精讲多练,调动其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因此,所谓最佳的教学契机就应该是教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知识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得到的,那么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4.关爱学生,融入情感教学,使他们智商与情商并举。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积极的情感因素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以情感为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全过程,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达到情智并举的目标,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总之,在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心理,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是衔接教学的基础,选择教学策略和指导学习策略是衔接教学的要害,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才是衔接教学的目的。诚然,要实现初高中的有效衔接,既要学生的主观能动与积极配合,又要教师认真探索和适时引导,但只要我们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承诺,用智慧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用自己的爱心抚慰学生纯洁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把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做好,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从而迎来教与学双赢的喜人局面。
参考文献:
[1]胡桃香.浅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N].中国教师报,2006.
[2]武继屏.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2009,(8).
参与嘉宾:
瓦莱里奥·巴洛塔 意大利MAGI’900博物馆运营总监
周小伟 意大利MAGI’900博物馆中国区负责人
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馆长
萧春源 澳门资深藏家、澳门书法篆刻协会会长
楼钢 香港新华环球艺术汇执行总监
皮力 香港西九龙文化NM+博物馆高级策划人
包铭山 永源企业董事长、新疆广汇美术馆馆长
私营美术馆vs国营美术馆优势互补
主持人:请问巴洛塔先生,意大利MAGI’900博物馆是既是博物馆,又像是画廊。它颠覆了我们对传
统博物馆的看法,究竟它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瓦莱里奥·巴洛塔:MAGI’900博物馆位于博洛尼亚省一个古老的城市:皮耶维·迪琴托市,是意大利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民营博物馆。HAGI’900博物馆创始人朱利奥,巴尔吉利尼是一名成功的意大利企业家,他从小就喜爱收藏艺术。HAGI’900博物馆在1933年还是一个储存粮食的仓库,在朱利奥先生的资助下经过十余年的重建和修复工作,2000年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面世。博物馆的收藏是建立在朱利奥先生个人购买的艺术品的基础上,目前馆藏已经超过1 0000件来自超过1100名艺术家的作品。
HAGI’900博物馆既是公共服务机构也是私人企业,不管是艺术品收藏新手还是艺术品专家,在购买、使用和销售适合的艺术品选择上都能获得相应的帮助。这样就能资助艺术家、维持博物馆的运营、投资收藏品和推广展览和活动。
主持人:那么MAGI’900博物馆和意大利公营博物馆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瓦莱里奥·巴洛塔:有很大的区别,国家博物馆是由国家提供资金进行运营的,而私人博物馆是属于自己投资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特别是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危机下,私人博物馆的重要性格外体现出来。比如他可以自动地寻找、培养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收藏他们的作品。
主持人罗一平馆长,广东美术馆是公营艺术机构,而MAGI’900博物馆是私营艺术机构,您觉得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是官办的非盈利公共美术馆,主要承担这个地区的文化形象、文化品牌、以及文化发言人的角色。广东美术馆的定位首先必须是广东的,所以广东美术馆在它的收藏对象、展览中关注到广东元素。同时广东美术馆也是国际的。而这种国际性是从广东的本土实际出发,放眼全球。所以广东美术馆成立15周年以来,举办过众多的国际美术展览,比如说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广州双年展。我觉得这是广东美术馆作为公营艺术机构,和私营艺术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承载着更多的国家形象。
主持人:我们发现无论是包铭山先生,还是巴洛塔先生都提到,私营美术馆参与市场的程度较高。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罗一平:应该说广东美术馆面对市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进入市场,一个是间接的进入市场。如今国家逐年增加对博物馆、美术馆的收藏经费,这笔经费使我们关注到画廊、艺术家以及拍卖行,我们的藏品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从这些渠道进行购买,这是我们直接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
另外,一个美术馆具有展示这个地区或者是这个国家新生力量、新兴艺术创作群体的职责。因此当它推出展览时,无疑是在培育着这个被市场关注的艺术家。所以美术馆在这个方面在间接参与这个市场,甚至是在培育着这个市场。
主持人:包铭山先生,我们看到巴洛塔先生代表的第一家意大利私人博物馆,您自己也在经营民营美术馆,您认为私营美术馆和国营美术馆有着怎样的关系?
包铭山:我觉得两者处于互补的关系。如今各个省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公营美术馆。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经济得到大发展,一些企业家想通过开设私营美术馆这样的方式回馈社会,像我们的新疆广汇美术馆。公营美术馆有着私营美术馆无可替代的支持条件,譬如是资金还有政策。私营美术馆运营的关键在于馆藏主题选取和可持续性的把控。比如说我们这个馆在新疆,可以做区域和专题以及规模上的互补。
藏家是私人美术馆的灵魂
主持人:我想请问萧春源先生,作为一位藏家,您如何看待藏家与美术馆之间的关系?
萧春源:其实在我个人来说,藏家肯定要靠博物馆提升自己的艺术眼光与品味。我自己在收藏的时候,第一是要读书,第二是要知道这个藏品的好坏,一定要到博物馆去看,累积经验。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私人博物馆也多了,其中的素质会良莠不齐。我相信将来包先生的新疆广汇美术馆会是一个优秀的私人博物馆,因为许多一流的藏品都在他那里。
对于藏家来说是私人美术馆的兴起是好事,因为私人博物馆的灵活性比较大,藏家去看的时候过瘾一些,互动性也更大,对我们的作用是正面的。公营的博物馆太正规了,刚才包先生也说了,国家的博物馆好的藏品可能都放在仓库里。幸亏如今每年故宫都与澳门艺术博物馆合作办展,展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吸引了很多藏家以及大众前来参观学习。
主持人:楼钢先生,中国说最害怕玩东西玩成了职业,但是在座有不少的藏家都是因为从小喜欢艺术收藏,后来有些更成为了馆长。您是怎样看待从藏家转身成为馆长?
楼钢:收藏,对于中国人来,是一种骨子里的情节,那些好作品在历经千年的岁月后更加熠熠生辉,而国内藏家不仅仅对于它们短暂的拥有,更是给予后代的财富和传承的使命。因此当藏家建立私人美术馆,他们固有的藏品可能会得以向公众展示而不用在仓库里沉睡,而且藏家对艺术的热忱可以使美术馆的资金得到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可以帮助美术馆建立更加完备的学术与典藏体系。所以我觉得私人博物馆或美术馆的出现,最重要是创办人,他是这个私人美术馆的灵魂。
因此我非常赞同包先生说的话,我们要做一个私人博物馆,首先想到我要做一个怎样的博物馆。像包先生的新疆广汇美术馆是珍藏以及展出过去100年中最具有代表性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那么这个博物馆不但是对现代人有贡献,也是对后来人的贡献,这就是文化传承。像意大利HAGI’900博物馆巴洛塔先生介绍他们馆长也是这样的想法,并且付诸行动,最重要是他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这样的博物馆才是成功的博物馆。否则的话一切都只是短线的投机行为。现在以各种名义出现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如果没有这样的立意或想法,博物馆的发展应该是不会长久的。
公众需要一个怎样的美术馆?
主持人:请问皮力先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或者是美术馆呢?
皮力:这个问题可能是没有答案的,我想在座每一位嘉宾都以自己的行动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M+来说,我们和罗馆长的想法比较一致,因为我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M+的监管体制很严格。尽管我们已经有较多的藏品了,但是我们只有17亿港币可供购买藏品。所以H+的管理团队只能决定购买低于50万港元的藏品,藏品价值超过50万港元就需要上报H+博物馆的收藏委员会进行审核,藏品价值超过200万港元的,需要上报西九文化区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
说到美术馆应该如何为公众服务?或许我们可以问,为什么英国老百姓到美术馆参观可以不用购买门票呢?是因为美术馆买藏品、盖房子,用的全部是纳税人的钱,所以为什么还需要观众付门票呢?所以美术馆应该免费开放。公众和美术馆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公众的趣味塑造了博物馆的形态,而博物馆的活动也会重新塑造了公众的趣味。
罗一平:其实如今我们所在的这个空间(广州大剧院),也是广东美术馆的展览厅之一。在这里我们举办了五六次大型的展览。一个国家的美术馆首先必须是公共美术馆,这一点是它的基本要义。如今国家要求各地方的公营美术馆不征收门票,也是说你的展览、你的服务必须是为公共的。正是因为这样,广东美术馆位于二沙岛,交通可能不大便利,因此我们想让我们的展览走到公众中,所以广东美术馆跟广州大剧院合作成立“广州大剧院当代馆”,在这里展出国内外艺术名家的众多作品,务求让更多观众能欣赏到美的艺术。除此之外,我们的展览还走进商场中。比如说第四届双年展其中一个分会场就是位于广州的正佳广场内。一个好的美术馆是要为公众服务,这是我的认识。而且根据我的了解,其实很多中国的国家美术馆也正在这样的工作。
主持人:巴洛塔先生,我们想知道MAGI’900博物馆作为一个私营美术馆是怎么服务公众的?
瓦莱里奥·巴洛塔:MAGI’900博物馆共有两栋4层建筑,总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它独特的设计使它能向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除了长期展览所需的展厅外,还有教学实验室、儿童娱乐室、礼堂以及会议、展示、音乐会、表演专用厅,另外还有带阅览室的图书馆,在这里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在这里进行艺术学习和研究。
另外MAGI’900还跟不同地区的画廊、博物馆合作,进行巡回展览,希望能让更多不同国家的人欣赏我们的藏品。我热爱中国,很喜欢中国文化,因此我希望中国观众能前来MAGI’900博物馆欣赏我们的藏品,同时我也希望通过MAGI’900的平台将中国的藏品推向欧洲,让更多的欧洲人能够欣赏到中国的艺术作品。但是这项活动操作起来确实是很艰难,需要很多人员和机构一起帮忙。
美术馆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
主持人:我们能够看到,巴洛塔先生所代表的MAGI’900博物馆希望将中意之间的交流持续地进行下去。今天在座有广东美术馆的罗一平馆长,有香港M+博物馆的皮力先生,还有新疆广汇美术馆的包铭山馆长,以及新华环球艺术汇执行总监楼教授,也许您的未来合作伙伴就在这里。
瓦莱里奥·巴洛塔:过去的一年,我两次来到中国,与中国的艺术家接触,也参观过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同时我们的合作伙伴香港新华环球艺术汇也不断地向我们提供许多中国艺术家的资源。这次论坛,不仅是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艺术交流活动,把我们博物馆的艺术品介绍中国的观众,同时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向中国的艺术家学习。
如今我们博物馆的创办人朱利奥先生正在MAGI’900博物馆旁边,专门为中国艺术家设计、扩建一座有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展馆。同时我们也在探讨并策划日后定期在意大利举办中国艺术周活动。当然,假如我们需要引进中国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到欧洲,绝对离不开在座各位嘉宾的帮助。
主持人:今天的论坛讨论到此,我希望请楼钢先生做一个总结。MAGI’900博物馆希望进入中国。而我们国内的博物馆也希望走向世界,如何看待他们国际化交流的问题?
楼钢: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从2006年至今我们一直在谈论艺术品国际化问题,包括国际的艺术品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艺术又该如何向世界推荐。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沟通渠道是相对狭窄,而且充满门槛的。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们推动“环球艺术汇”这个概念,并在今年的9月份正式作为项目启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