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是寻常梦

最是寻常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是寻常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最是寻常梦范文第1篇

南京有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池,城池的这个“池”字很形象,它最好地诠释了南京像一片水域,似乎从历史长河中截出了那么一段。

南京的楼房参参差差,就如同水中的地形高高低低。那些摩天大楼,是水中新长出的岛屿,上面不乏成功的冒险家;而那些低矮的民房与有名的故居、祠宇,便是淹没在水中的沉船,其中藏着太多的历史秘密。那些随处可见的梧桐、雪松、水杉,生长在城市的空气中,如同缠绵的水草飘荡在透着阳光的清水中。那些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如同水下错综复杂的沟谷;而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来往奔走的人儿,便是在水中游动的鱼儿――鱼儿是喜欢在水底的沟谷中游弋的。

第一眼瞥见南京的街道,是在孩提时期看过的一则报道:六月天里,骄阳似火,可阳光照不透街道上空梧桐叶织成的绿阴,一队队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兴奋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背景是灰暗的店铺、破败的老楼――如同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条条破船。那是三十多年前,我正在江南乡村的一座祠堂里上学。当我少年的灵性被理想与现实的双重负重压得难以喘息时,南京对于我来说只是遥远的梦境里一个模糊而温馨的镜头:一列火车从夜晚的长江大桥上高速驶过,那一方方明亮而温馨的车窗,互相追赶着从江上凌空游过,如一条巨大无比的鱼,直游进这座灰暗破旧的城市――这片有着许多历史沉船的水域。这个现代和古老怪异地组合在一起的镜头,就像一道神谕,呼唤着我从遥远的乡村向南京一步步地走来。

终于来到了南京,颇有几分得意和幸福,倒不是因为南京给了我一个体面的工作和一份不菲的薪水,而是从此可以随意徜徉在心仪已久的南京的街巷里,一如鱼儿找到了冷暖自宜的水域。在南京落脚后的第一个午后,我把行李一放,就性急地骑上一辆从朋友那里借得的自行车,在那些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大街小巷里悠游起来。我首先来到了中山路,那里的人流和车流永远都是那么络绎不绝、浩浩荡荡,我从上面驶过,遵守着规则,顺应着方向。这让我想起先行者的那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并对其获得了一种最切身的感性体验。我又来到了鼓楼市民广场,那里号称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果然,那里充满了阳光,更充满了温馨和闲适,一切全没有别的都市中那种快的节奏和强的竞争。人们在花间闲逛,在树下闲聊,尽情享受着阳光,也享受着各自的一份闲适,如同鱼儿在水中嬉戏。

在南京一天天住下,我发现我最爱钻的还是那些古老的巷子,每一条寻常巷陌,历史的沉淀竟是那么丰富:随处可见古旧的雕花窗格、粗朴的石刻辟邪、漆黑的滴水瓦当,以及立着瓦菲的门头、爬满青苔的石桌、探出院墙的红杏。它们让我走在深巷中有一种与生活水融的感觉,于是院子里棋子落棋盘的声响一起一息,雕窗里婴儿动听的啼哭声高声低,小学生背诵唐诗的语调平平仄仄,听起来是那么煽情。有一天,我无意间走进了城南的一条寻常小巷。那里的门牌告诉我这条巷子名叫“评事街”,我一时竟怀疑自己闯进了民国时的一张报纸的版面――这三个方块的汉字不正是当年名著一时的那个时事副刊的名称吗?哦,那些泛黄的报纸原来都沉到了历史的水下,成了眼前的这一片低矮的民居。你看,它们黑压压,密匝匝正如报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还有一次,我从一条林荫大道上低头前行,一抬头,两个大字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午门”――让我似乎听到了一声喝令:“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然而,眼前午门尚在,深宫已没,没入了历史的长河中,没入了南京这一片保守着太多历史秘密的水域中。

有一年时间,我每天上下班都要从两座小山脚下经过,并看见山上的两座宝塔,查书后才知道,那两座山,一座叫覆舟山,一座叫鸡笼山。那两座宝塔,一座塔下曾珍藏过玄奘大师顶骨舍利,而另一座下面,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台城。那么,那口胭脂井也在那里了?我想。南京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历史的暗符,而每一个暗符,似乎都有一个难言的故事。“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是无情的哪是那台城的柳树呵,分明是那看不见的但永远起起落落的历史的潮水。

我曾多次在三十层楼的办公室里向四方眺望自己每日生活的这座城市,不止一次地俯瞰着那些匍匐在摩天大楼脚下的密密匝匝、参参差差的古旧房舍,心想,沉没在水下的历史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我每天清晨和黄昏都要在南京的街巷里走过,上班,下班,我成了这个城市上班族中的普通一员。这是我在许多年前曾梦寐以求的。但随着我对这座城市的熟悉,我更加觉得,我走在南京的街巷里,如同一尾鱼游弋在水流中,游弋在历史中,而且渐渐觉得这是做一个南京人的奢侈和幸福。

最是寻常梦范文第2篇

我微笑着挥一挥手,轻轻拜别天上的流云,我不带走一小片儿。

大地的广袤,淹没了所有的回声。痛苦也罢,欢喜也罢,都属于曾经。

别了,康桥,我记得你所有的美好。

感谢那些曾经,温暖了年华。就在这一刻,我轻轻的,去往远方。也许回来,也许不再回来。

----写给康桥遗梦

措手不及,总是纠缠一段老时光。一段光阴的故事,红尘深处,谁是谁的劫?烙痕深深,无处可逃。午夜的梦里,兜兜转转,远远近近。指间狂欢,无关季节,菩提树下静坐,且听风吟。

不再感慨岁月弄人,不再叹息红尘无情。岁岁朝朝,一如既往。可否,让爱,简简单单?

如果,遇见。如果,这一刻,我松开你的手,还能遇见吗

些人,些事,些情,恰如此时。站在原地,还是被流光所伤。静静地无言无语,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这一刻的心碎。感谢曾经的曾经,温暖了年华。轻轻走过,不言别离,不言心殇。

一抹京华微云,徒留一段怅悯,牵绊着生命。光阴小影里,淹没了多少悲欢?来来往往的风景,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定数。不是所有的遇见,都能流转在岁月里,都能成就一段传奇。遇见,或许,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漫步季节的葱茏,漫步季节的荒芜。尘世间的心碎,四季轮回里的一串串泪滴,汩汩流过经年。或许,我能做的就是守着这心,守着这无涯的光阴。

临水照花,心里早已千回百转。一弯琥珀,望断隔世阑珊。遇见,终究没有错过,可不可以简单爱,让爱穿越时空,重逢于这漫漫长夜?

一些转身,给世界留下了绝美的背影。始终相信,所有的相遇,都不是为了别离。每个人都想走远,无奈尘世的牵绊。转身,没有对错,又何须计较?一个人,一场梦。那些律动的心弦,如此真实的纠缠了四季轮回。光阴不断重复着沧桑的故事,几人欢喜,几人忧愁?

徘徊记忆的边缘,看一段人间,捡拾撕碎的流年。走过的岁月,渐已模糊。多少风情,来不及细细回味。

有些感情,不知不觉走到了终点。不去挽留,若爱,总会找到旧时的路。一念一悲凉,冷漠最是无情。情感,谁又能说清楚?若尘缘未了,会不会某年某月某天某一刻,会在来时的路上重新遇见?始终相信,岁月的琐碎,分不开两颗相知的灵魂。

染尽孤寂,日日夜夜,文字中拼凑着似水流年。菩提树下苦苦徘徊。季节的墙壁,刻满寂寂。心事纷纷坠地,萦绕台。多少岁月的深情,淹没在如水的流年?一个等字,风干了多少年华?沧桑了多少欢颜?

掌心绵延着记忆,那些曾经,一缕微澜,不时泛起涟漪。一痕子秋,雅致了时光深处的清芬。小园,幽径,仿佛聚散两依依的微凉。等待,一如既往。或许,留得青山,便可临幸几度夕阳红。

一些措手不及,难免让人心碎。或许,不怕不爱,更怕淡漠与疏离。

颠沛流离的流年,一起沉沉浮浮。牢牢相牵的手,片刻不曾松开。转角的光阴,再多的精致,亦如隔世烟云。静守一隅,听岁月的筝声流转。这一场陌路相逢,辗转一个又一个流年,温柔了多少光阴。尘埃落定的重逢,守一段岁月静好,任半亩花田荒芜。眼眸的欢愉,湮灭了流年的繁芜。那些盛开的寂寞在岁月里摇曳,一缕尘缘,静静放逐岁月。

残荷,听雨,别有韵味。寻一方避风塘,安然守望轮回。能繁花似锦,亦能坚守如一。末世荒年,守在花溪渡口,一直,一直地等你,今生,来世。

即便这是一条不归路,也毫无顾忌。

韶华无语,暗渡陈仓。墨舞倾心,镂刻经年的画卷。

暮风悠悠来过,惟余云水禅心。旧年,抹不去的印痕。曾经的欢笑,仿佛还在昨日的庭院里窃窃私语。一晃,仿佛都很遥远,搁浅河西走廊深处。

一个人的时候,孤寂在狂欢,不会伪装自己。还记得旧时的邀约,昙花一现,不愿醒来。伸出手,冰冷的指尖抓住的只有深夜无眠的思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似乎剩下的只有这些风雨交加的心情了。故人何处?

或许,不该心碎。一曲高山流水,依然熏暖了时光。一场纷纷扬扬的花事,终是指间情暖,温柔了如水的光阴。风尘仆仆,途经无数次寂寞的轮回。或远或近,或浓或淡,那个人,依然在灯火阑珊处守望。干干净净的寂寞,奢华也罢,寻常也罢,咀嚼过往的记忆,却是如此美好。

一个人,一段情,妥贴了光阴,妥贴了生命。频频回首,终是难忘,终是为你覆了天下。

经年的一缕风岚,错落了两岸,又是谁的错?

时光过处,心痕依然。彼时花开,记忆里流连,一缕风岚,浮华了多少光阴?回顾旧年旧事,百感交集。经年高高的山冈上,刻着我的青春,那些流年的花蕊曾经毫无顾忌的绽放。一晃,年华,渐远。在生命这条波折的河流上,起起伏伏。再回首,枉然,如梦。

记忆的梗上,弥漫阒无尽的寂寞,曾经的娉婷凋零。千载沧桑,不敢回顾。刹那,碎了余生。断裂的感觉,如影随行。在尘世的烟火里沉浮,迷离的追逐,悲欢离合,谁没有过?

一个掉牙之约,依然让人温暖。我相信你懂,懂我不可救药的沉溺。我们一起慢慢变老,这会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吗?我愿在这个梦里,沉睡。直到下一个世纪,破茧成蝶,重新入梦。

最是寻常梦范文第3篇

牋 婉转悠扬的歌曲在角落里流淌,而我的心也随着这首古老的歌曲而荡漾,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久久散之不去。女人花唱出了多少女人的心声,催下了多少动情的泪水。

每一个女子都是堕入凡间的天使,去掉了羽毛和光环的修饰,依然纯净美丽,如山涧清泉,如冬晨迷雾。世间女子各不相同,却各有各的美丽,或可爱清醇,或睿智成熟,或性感撩人,或宁静内敛......

牋 女人如花,花开明媚,女人如水,温柔婉约,女人如诗,旖旎秀丽,女人如画,墨香芬芳。岁月催人老,最是红颜殇。岁月飞逝,不会去眷顾天使般美丽的女子。每个女人,都会由养尊处优的女儿,步入婚姻的殿堂,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

时光无情的偷走了她们的容颜,或轻或浅的皱纹偷偷的爬上了她们的眼角,转眼间,她们渐渐的苍老,一朵芬芳明媚的花儿就这样渐渐的凋零,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娇艳。

牋 繁花易落,容颜易老。女人难做,这是千百年来女人的感叹。白天在工作中忙碌,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等待女人的依然是忙不完的家务,处理不完的琐事,而女人们却是无怨无悔,只愿做男人背后默默奉献的那个人。

牋 深夜里的那一盏不灭的灯火,温馨里散发着深深的牵挂,无数次窗前的凝眸眺望,是男人深夜归家的方向。男人们,你们是否能听到妻子的牵挂和呼唤?

女人对孩子的爱是博大的、无私的、也是无穷的,再柔弱的女人在做了母亲之后也变得坚强、无畏。为了孩子,女人瘦弱的肩膀扛得起所有的艰难,就是天塌地陷也敢去承当。

牋 女人在困难面前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当家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女人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擦去眼泪,安慰家人,冷静、沉着地面对困难。女人的爱,绵绵延延,女人只要一踏进婚姻的门槛,就会用一生的努力来维系。

牋 男人一天天的成长,像时光的陈酿,愈久愈醇。而女人却是把最美丽璀璨的青春都付与了家庭,日渐凋零,日趋苍茫。在付出自己所有的同时,却把自己给遗忘,忘了自己也需要哭,也需要笑,也需要关怀,也需要怜爱。

记得有句话:女人是看不衰的风景,四季的着装是风景,风度气质是风景,谈吐性格无一不是风景。岁月匆匆,人生短暂,女人在流光里失去了如花的容颜,风景不在,旖旎不在,想想这是多么的悲凉!

最是寻常梦范文第4篇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文学创作几乎是男性一统天下,文苑与诗坛,是他们耀文或耀武之场,很少有女性敢于擅闯,来此间一显身手。南朝梁朝钟嵘《诗品》品评从汉至梁的诗人一百余人,女诗人只有寥寥四位。《全唐诗》九百卷,女性作品九卷;《宋诗纪事》一百卷。女性作品一卷:百分比均为百分之一。总之,人数既少,地位亦低。然而,石破天惊,也有人敢于说“不”。并且巾帼不让须眉:岂止是不让而已。甚至令许多舞文弄墨的七尺男儿瞠乎其后。只能遥望她的背影。她,就是南宋词史也是中国诗史上的杰出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早在《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就发出过如此慨叹。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一起被称为“后四学士”,代表作是有名的《洛阳名园记》。其母王氏也擅文章。李清照生长于诗书官宦之家,自小就受到诗香熏染、文化熏陶,诗名很早就流播于闺房之外,为名诗人晁补之所赏识。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善词。也会写散文和骈文,书法与绘画也独具风格,与她的曾作名著《金石录》的丈夫赵明诚一样,对金石也颇有研究。赵明诚在她45岁那年去世,《金石录》就是由她整理完成并流传于世的。李清照在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却才华秀发,写作与学术双管齐下。按今天的说法,实在是难能可贵而且名副其实的学者型作家。

李清照的诗写得很好。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如“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题八咏楼》)。就是气概豪雄寄托深远之作。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听到大诗人艾青在家中反复吟咏后一首诗,并且连声赞美“这个女人真了不起”。李清照更是一位天才的词人,清诗人王士稹称其与辛弃疾(幼安)为“济南二安”,清代词论家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故有“词家二李”之称。李清照的词后人辑为《漱玉词》,流传至今的可靠的只有四十首左右,但却像李后主之作一样天才俊逸,无词不佳。她虽是南宋婉约派的大家,但其词大致以建炎元年(1127)宋室南渡为分界线,分为中原时期(即北宋时期)和江南时期(即南宋时期)。后期的作品多写失偶之伤。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国亡之痛,以个人的遭逢感受反映了那个天崩地坼的时代。前期的作品则多讴歌自然风光,抒写离情别绪,表现少女情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其中的一首。而且应该是最早的一首。

这首小令,南宋黄异《花庵词选》题为“酒兴”,是写李清照少女时代一次历久不忘的溪亭之游。“溪亭”,可泛指溪水边的亭阁,但宋代济南西城确有“溪亭’其地,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徐正权为北宋名医,是著名学者石介的女婿,苏辙在济南时曾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一诗。“常记”,长久记忆,一本作“尝记”,为曾经记得之意,亦可作“总是记得”解。张先《少年游》有“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之句。全词以“常记”领起,四叙游历往事,可见记忆之深与记忆之殷。而非过眼即忘的逝水流云。然后展开对畅游情境的描绘: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抒情主人公的情态是“沉醉”而且“不知归路”。这是一次心旷神怡的胜游,不然不会竟然游到了日落西山晚霞飞的时分:这是一次心醉神迷的快游,不然不会游得竟然迷失了返程的道路。从此词一题“酒兴”和词中情境看来,“沉醉”固然指心理状态,也应指生理状态。五代张泌《满宫花》说:“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晏几道《阮郎归》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李清照和游伴们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身经如此赏心乐事,焉有不飞觞劝酒把盏言欢之理?都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沉醉就不是微醺而是酩酊大醉了。待到天色已晚兴致将尽而急于回舟时,可能是地理不明,更可能是酒精发生作用,竟然将船划进了荷花深处。“争渡”之“争”,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解为“怎么”,可见游者七嘴八舌迷茫惶惑之状,而且“争”可通“怎”,柳永《八声甘州》词有句云“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解为“奋力划行”,急于在众荷丛中找到归路。二解均可通,我个人偏向前解。人声、桨声以及水声三声并作,“惊起一滩”行将栖息的“鸥鹭”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没有画蛇添足地去说明归路究竟如何,他们“一路平安”与否,给读者留下的是思之不尽的余地。

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小令以寻常语言度入音律,全用白描,词中有画。事件、景物、情感三者水融,创造了如同早春时节般优美的意境。是美的礼赞,青春的乐曲,难忘最是少年游的回忆之歌。

最是寻常梦范文第5篇

如周邦彦,他亦多写闺情、羁旅、咏物之作,然而却格律谨严,语言清丽雅致,词风浑厚典雅、缜密细腻。这一点我们从他的《少年游》便可看出: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刀闪亮,盐晶莹。开篇即以“刀如水”、“盐胜雪”引入场景,纤纤素手破开一枚新橙。闪亮的刀光,手如柔黄,轻轻地剥开黄色的鲜橙,两个人的爱意与温情,就在果品打开后,满室盈香。“锦幄初温”,烟香不断,意蕴撩人,且有红颜知己对坐吹笙,环境之温馨动情,羡煞旁人,不言自明。

上阕如同桂花烹茶,酿足了依偎与爱恋,久久不散的浓情如化不开的巧克力,孕育出下文“低声问”的妩媚,也有了不愿破坏雅兴的娇弱:城上三更,霜浓路滑,不如不要回去了吧!一副女子的娇羞,欲言又止,想留住情郎却不肯开口,遂含蓄地表达外面冰天雪地一派寒冷,大有“天留人”之意。缠绵依偎之姿态,柔情似水之温暖,与外面的天寒地冻,实在是冰火两重天的对比,任是铁打的筋骨也一样化为绕指柔肠。

其情思之幽微、细腻,袅袅婷婷,往往令人不禁想到那句著名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而词中的女子柔情似水,当真是一朵温柔的解语花,爱恋极深却无半点俗态,情意缠绵却恰到好处,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所以有人赞其为“本色佳作”。

当然,这首词能够流传下来,一是因为语意工新,对情致拿捏得很有分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说中它牵扯着一个关于宋徽宗、李师师和周邦彦的“三角恋”的故事。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风流皇帝宋徽宗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置六宫佳丽于不顾,也来凑热闹。一次,周邦彦正和李师师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忽然有人来报,说徽宗莅临,请师师马上接驾。闻听此言,师师非常惶恐,不知如何是好,没办法,只好赶紧让周公子委屈一番,藏于床下。

徽宗满面笑容地进来,带来了一枚新鲜的橙子,于是和李师师开始温言软语地调笑。想那周郎趴在床下,心中必定五味杂陈,醋意横生。

后来宋徽宗碍于皇帝的面子终于走了,周邦彦爬起来写下了这首《少年游》,记下了这酸酸甜甜的少年心事。

《少年游》的问世,充分见证了周邦彦的文学才能。虽为恋情词,却并无牵衣扯袖;发展了柳永的慢词,典雅浑厚的词风对南宋姜夔、张炎等人影响深远,所以他被人尊为“婉约派集大成者”,也有人称之为“格律派的创始人”。

赏周邦彦的词,古今之人同赞的大抵有两处:一是感情沉着,引句式起伏变化,有抑扬顿挫之感;二是时空交错,回望前尘,需细细追寻。著名的《夜飞鹊》便是其中一例: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欷酹酒,极望天西。

上阕由桥边、月夜、送别写起,铜盘烛泪,一份依依不舍之情,荡胸升起。薄露沾衣,已近天明,分别在即,马解人意,挥鞭时不忍离去。下阕写到“重经前地”,才知前面是作者深深的回忆。

“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似有“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感慨。总之物是人非,夕阳晚照,徘徊旧地,悲不自已。其中“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更被梁启超誉为送别词中的双绝(另一绝为柳永之“杨柳岸、晓风残月”)。词怀旧的伤感虽隐忍不发,却于良月夜、斜晖处蔓延,哀怨而浑雅。

世人常把周邦彦和柳永放在一起对比,认为柳永市井气息偏浓,而周邦彦却词风含蓄秀丽,韵律和谐。但实际上,柳永虽无周邦彦的齐整、缜密,却于格律之外任意挥洒,自有一份无法束缚的超脱。

周邦彦少年时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神宗时献上《汴京赋》,仕途坦荡,因精通音律,后屡被提拔,为朝廷作乐。故浪子气息较少,宫廷感受颇浓,有很强的帮闲意味;虽比柳永工密典丽,却没有柳永的世俗潇洒。生活有时候像一枚双面硬币,你选择了仕途坦荡,为官而歌,也就必须同时放弃世俗的支持和“井水皆可歌”的影响力。这恐怕也是上天的公平。

历史也总是绵延有趣,词在宋代最为发达,而词学理论的建构却在清代才渐趋完善。所以,也有人把周邦彦和清代纳兰性德进行比较,因为纳兰实在也是集婉约派大成的另一人。词中较量,犹如酒中乾坤,未必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点到即止,分出不同,选定坐标便可。

而纳兰词和周词的不同也似乎显而易见:周词以形式胜,而纳兰词以内容胜。读周邦彦的词,会很容易发现周兄擅于移步换景,到处都是他雕琢出的琉璃美景,犹如一座装修豪华的宫殿。而读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则随处充满了对人生况味的感慨。换句话说,周邦彦以景胜,而纳兰以情长,这当然也与他们各自的身世相关。

纳兰生活在康熙年间,盛世繁华,一派歌舞升平,慷慨悲歌也是人生常态,贵族家世令其襟怀磊磊,情趣悠游;故而词中常见繁华落尽、真淳满地之感。而周邦彦所处的宋徽宗时期,一国之君居然溜出宫跑去烟花柳巷之地玩,可见国运如何堪忧。周兄食人俸禄,所作词曲必定要为朝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日子恐怕不好过,青楼自然成了他缓释精神压力的“桃花源”。

周邦彦卒于1121年,几年之后,北宋就灭亡了。

银笺别梦当时句

周邦彦:

应天长

条风布暖,霏雾弄睛,池台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官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浪淘沙慢

晓阴重,霜调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樽未蝎,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纳兰性德: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苏幕遮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柳永:

看花回

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好,携手同归。

西江月

相关期刊更多

金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局

新疆人文地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中国报道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