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首先,语文老师要做好读书工作,读出课文特有的语文味。这样的好处是:能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悟;能够更好地用感情感染孩子;能让孩子更精妙地学语文。

我初读《夕阳真美》,一是发现课文线索明了,是按“去看日落一日落过程—赞美日落”来写的;二是课文语言简洁准确。但是,我却不能从简洁明了的语言中读出浓浓的语文味来。于是再读时,我把《夕阳真美》和《火烧云》放在一起品读,去寻找《夕阳真美》的语文味。《火烧云》中云彩颜色的变化丰富,而《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为什么写得简洁易懂准确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在疑问中一次次品读,我发现了《夕阳真美》的妙处:文章简洁易懂准确,适合给二年级学生学习;文章结构清晰,是很好的写景的范文,文章简洁明了处很适合进行补白训练。补白可以达到和《火烧云》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且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丰富的补白,会比《火烧云》的形象描写更加丰富。就这样,《夕阳真美》浓浓的语文味就在一次次品读中诞生了{为高效课堂做好了准备。

第二,教师要有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能力。平时教师就要肯钻研大纲,肯钻研所有的语文教材,研读各年级段的教学任务。

我上《夕阳真美》一课,实施备课方案时,发现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备课方案中有这样—个设计:我设想让孩子欣赏“夕阳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看一幅图,说一幅图,目的是:不仅会欣赏美,还会表达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是试教后发现这介教学的设计,超出了低年级段学生的能力,学生根本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一幅幅画面,使教学效果犬打折扣。自己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就是自己对教学大纲年级段的要求,解读还不够到位。后来我把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为:学生赏析美景。教师用一句句精炼准确活泼的句子做解说,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接触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句子,从而激发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三,设计能促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流畅,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实施更加严谨和科学。无论你使用何种教学模式,设置什么样的教学环节,都要看是否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地凸显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适应教育教学的核心与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在《夕阳真美》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一是巧妙过渡,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复习的词语用先写……再写……最后写……句式说话,感知课文是按照太阳西斜—下沉一落山的顺序来描写落日的。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又引出了新课)。二是细读欣赏,感受美景。(分别精读二一四自然带,配合课件,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在读电感受夕阳的美)三是整体品读,培养情趣(在美妙的音乐中,听老师范读,回味夕阳下壮丽的西山、五彩的云朵和灿烂的霞光,然后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品读)。四是情景交融,升华主题(教师引出最后一段,体悟满面红光,体悟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但是他们带着小孙子去看日落,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啊)。这种总分总的教学设计不但结构简活,富有美感,而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来创设情景,例如:在教学《甜甜的梦》时,课件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融入到小朋友甜甜的梦中和齐天大圣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看着熟悉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变来变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孩子们直观的认识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通过手势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表示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枯燥无味的数学练习题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厌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而且可以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如在教学《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时,我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开火车、摘蘑菇、射击、帮小动物找家、火炬传递等数学游戏题目,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标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很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下课后,不少学生兴奋地说:“我也当了一次火炬手。”虽然练习量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这种练习的设计,每个学生操作自己的计算机,在老师制作的魔灯作业上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内容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呢?有的老师也认为内容多了,但我觉得一点也不多。因为课文的第一、三自然段一共才五句话,涵盖的知识点不多,又已经学过第一课时了。本堂课的难点与重点就是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本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出本段的中心句:“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再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找出关键词句,写出简短的批注。接着让学生就最难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探讨;最后全班交流。

其次反思学生的差异

1、课文大体内容及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甲班学生百分之九十五能正确听写:弥漫、笼罩 、淹没、水汽、雾气 、凝结。乙班默写全对的只有四五人而已,能较完整说出课文内容的也是寥寥无几。从这可以看出两班学生的基础有所不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有差异。

2、自学及小组合作情况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根据学生的问题,我梳理出以下山歌问题: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中2——8句,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关键词句处作批注:①雾气从哪儿来?用笔圈出来。②当气温下降时,雾气会有什么变化?用横线标出描写雾气变化的语句,并用标出雾气变化的动词。③雾气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用波浪线标出,并用标出体现雾气凝结特点的词语。此学习要求一出示,甲班学生暗自发喜,埋头就边读边写或画起来了。几分钟后,发现学生都能自己用笔圈出雾气是从哪儿来,用横线标出描写雾气变化的语句,并用标出雾气变化的大部分动词。用波浪线标出,并用标出体现雾气凝结特点的部分词语。而此学习要求让乙班学生感觉茫然,似乎不知从何下手。老师不得不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的“读书要做记号”,然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下勉强标出语句。小组讨论时,甲班能就较难的②③小题展开探讨,所有问题获得比较完满的解答;而乙班小组长不知自己该干啥,组员也不知如何探讨。小组探讨流于形式,能解决②③小题的只是少数的优秀学生,而他们似乎也不想与身边人分享成果。甲班的交流酣畅淋漓:学生积极踊跃,朗读声情并茂;乙班的交流则成了老师与优等生的对话,朗读时常出现卡壳。由此可见两班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平时学习方法也不同。

3、对待作业的差异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措施

小学阶段正处于写作教学的初期,是今后写作能力重要基础的奠定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水平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加强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升学考试成绩,同时还对加强学生对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当加强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为今后的写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现状

写作对于小学语文阶段的课程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相比以往的写作能力来说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前的小学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依旧在文字组织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同时在日常写作过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文章构思,写作结构与形式存在问题,同时还不具备生动的叙事与表达能力。面对以上的现状与问题,大多数小学生都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写作训练存在懈怠,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相应措施

(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订

要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制定。首先,教师要对班级的整体写作水平以及班级内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活动的设计或者写作训练的方式,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永远的童年》的写作训练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的童年趣事写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就各自的童年趣事进行班级交流,在这种口头作文表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水平。之后,就可以就班级整体写作水平以及个人写作能力进行相关教学方案的制订。

(二)加强教学设计,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全面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同内容,将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练习进行结合,在进行课文教学以及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以及阅读文章中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结构与形式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于写作方法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写景文章,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对文章的写作结构以及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在进行科技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填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写作兴趣,教师首先提出“未来的机器人可以做饭。”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未来机器人的功能与作用。并让学生进行《未来机器人》的写作训练,在短小的作文写作后进行小组内文章分享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评价与修改

要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上升,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写作问题并积极进行改正的能力,让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写作还能实现写作水平的上升。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叙事文《我的好朋友》的写作训练中,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进行分组,并选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评改工作的组织。将小组内的作文练习交换评改,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错别句式以及错误结构,并填写相应的改正建议以及总体文章评价。并且各个学生还应当在小组内就自身写作经验进行交流,提出自身不足以及改正措施,并就《我的好朋友》这篇习作陈述自身的写作技巧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组内交流与学习。在不断强化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小组内成员写作能力的共同进步。

要加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关教师应当不断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计划。教师要在加强学生的课内作文训练要求与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写作能力强化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多种方式训练提高以及学生写作评价能力等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加强,为今后的写作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摘要:儿童诗《太阳船》一课教学,从学生最惯常的想象活动——比喻入手,让学生在本体、喻体之间真正搭建起思维的桥梁,从而深化他们的审美体验。其间,并不是单单让学生了解比喻知识,赏析作者将太阳比作船的奇特,而是把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学习引向纵深,也就使得初中关于联想和想象的学习比小学略高了一层。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调整。

关键词:儿童诗 《太阳船》 比喻 情感

一、教学实录及反思

师 同学们好!先请大家写个比喻句,描绘太阳。

(学生动笔写。教师观察,请几名同学将比喻句抄写在黑板上。)

师 先看第一个比喻句:“红彤彤的太阳像苹果一样,满怀着希望。”为什么要把太阳比作苹果呢?

生 太阳是红的,苹果也是红的。苹果还代表收获,让人看到了希望。

师 作比喻,大家都会寻找事物间的相似点,而且最先想到的通常都是颜色。另外,你从苹果想到了收获和希望,这个联想特别好。再来看个比喻句:“太阳是个火炉,每当清晨来临,它就会愈发地红。”你把它比作火炉,是怎么想的呢?

生 火是红色的,而且温度还很高。

师 你也想到颜色,不谋而合。你还说太阳像火炉一样,很热,这不仅是颜色像,而且什么方面也相像呢?

生 温度。

师 可是,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生 清晨。

师 清晨的太阳像火炉吗?不太恰当吧?比喻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而联想和想象也要合情合理。我们再看这样一个比喻——太阳船。猜猜看,“太阳船”可能是太阳呢,还是船?

生 小船一般是“弯弯两头尖”,所以不可能是太阳。

师 是啊,我们通常把月亮比作船。那么,船跟太阳又有什么关联呢?就让一首小诗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底吧!大家把书翻到第127页,我们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及齐读。)

师 回到刚才的那个疑问——它到底是太阳,还是船呢?有答案了吗?哦,有人认为它是船?那就请这位同学说说,小诗哪里让你感觉是在逼真地描写船呢?

生 开头有“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师 哪个词语跟船有关联?

生 航线。

师 还有吗?

生 “划来”。

师 这位同学不但能够看到“航线”这样与船紧密联系的事物,还能够发现船的——

生 动作。

师 嗯,动态。还有描写船动态的词语吗?

生 驶过,穿越,停靠,卸下……

师 “卸下”特别逼真,是不是?

生 是的,船是运输工具,需要载货、卸货。

生 “驰向另一个港湾”的“驰”字。

师 “驰”字跟刚才讲到的哪个词语很像?

生 和“驶”字像,速度更快。还有“沉没”。

师 “沉没”也是船只独特的动态表现。感谢你,为大家找到“划来”这个好词,启发我们看诗人如何描绘船的动态。你刚才还找到像“航线”这样的事物,那么,还有哪些事物跟船的形象密切关联呢?

生 帆,海岸,白银……

师 白银是写什么的?

生 海浪滔滔的样子。

师 说到船,我们就会想到“帆”“海岸”“浪涛”“航线”……像这样,从一个事物想到与它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就叫作“联想”。除了能够联想到与船密切相关的事物,同学们还找到了与船航行的动态相关的动词。这位同学说“太阳船”是一艘船,好像更多的同学认为它是“太阳”。即使它真的是一艘船,我想它肯定不是一艘普通的船,大家一定不可能见过这样的船,因为这是作者——

生想象出来的。

师 有趣的是,诗人是怎样把“太阳”与“船”通过想象联系到一起的呢?我们看到诗人笔下的船,能不能想象出太阳的身影呢?哦,我们首先要寻找两者之间的相似点。谁来找一下呢?

生 船和太阳都是按照一个规定的线路移动的。

师 哪个词语紧紧扣住了船和太阳共同的规律?

生 航线。

师 船的“航线”就对应了太阳的“运动轨迹”。太阳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

生 东升,西落,中午到“子午线”——太阳的最高点。

师 其实每一个与船密切相关的景物,我们都能在它身上发现太阳的影子。大家就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寻找,还有没有景物是与船、与太阳紧密联系的呢?

生 “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黑暗”就是快要黑夜了,“大火”就是黄昏时候的火烧云。

师 傍晚的晚霞就像焚起的大火,你能想象出那个画面,特别好。

生 “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太阳差不多已经落下,天边只有淡淡的灰色,等它彻底下去了,“银星”也就慢慢地出现了。

师 提醒同学们,“银星”前面,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 “溅”。

师 “溅”字会让你有什么联想呢?

生 船沉没,溅起了水花。

师 这里到底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大家读懂了吗?

生 溅起的水花就像银星,而这个银星就是太阳落山之后满天的繁星。

师 “溅起”“银星”四个字一下子就把太阳与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生 因为太阳有时候会被云遮挡住,就像船停靠在海岸,我们就看不到船了一样。云就像是太阳的“海岸”。

师 对,也可以是它的“港湾”。还有一个景物——帆,与船联系更是紧密。“帆”和太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先找到与之相关的诗句——

生(齐读)“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生 船把帆扯下了,说明船停止前进了,停在了子午线——天空的最高处。

师 帆落下了,一点儿遮挡也没有,你会觉得怎样呢?

生 非常明亮,就像正午时候的太阳最耀眼。

师 有了这一系列相关的联想和想象,诗人所写的虽然是太阳,但闭上眼睛,气派非凡的巨船便出现在

我们脑海。见识了诗人的想象力,再回头看当初我们作的比喻,比较一下,诗人的比喻和你的比喻,有哪些不同呢?

生 我们的比喻比较直白,而诗人的比喻需要细细品味。

生 我们只抓住事物的一个特点进行比喻,而诗人则从温度、颜色、形状等多角度进行比喻,把太阳的很多特点都展现出来了。

生 诗人写太阳的时候,进行了动态的描写,而我们只有静态的描写。

师 我们感觉诗人的想象力好丰富啊!进一步思考:他的想象好在哪里呢?总结一下发现:诗人进行比喻的角度很多,而且是对事物进行动态的描摹。除此之外,老师还想补充一点:联想和想象中总会蕴含着某种情思。精彩的联想和想象,其中一定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比如说:“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学生齐读《春》里的选段。)

师 读了这样的句子,你是否能够感受到作者的那份情感呢?

生 作者特别期待桃树、杏树、梨树结出果实。

师 这份期待之情,就是通过作者的想象、联想表现出来的。在《太阳船》的想象中,你能否隐隐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思呢?咱们再读小诗,边读边体会。

(学生齐读小诗。)

师 这艘行驶的巨轮在你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生 非常宏伟,镀了金的那种。

师 把太阳描绘得如此大气磅礴,诗人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 敬佩,赞美,敬畏。

师 对大自然神力的赞叹和敬畏——周而复始地坚持自己的航线,这是怎样一股神奇的力量推动着太阳呢?提醒注意小诗的第一句,大家来齐读一下——

生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师 大家会对哪个词感兴趣呢?

生神秘。

师 大自然神秘莫测,自然界的很多规律更让人觉得神奇。太阳每天坚持同一条“航线”,东升西落,然而它每天会不会遇到

乌云,会遇到几朵乌云,又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每天轨迹相同,但是每天都会有未知发生,所以我们会有——

生期待,好奇……

师 太阳船启发了大家的联想和想象。我们也尝试进行一个小创作:用几个相关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云朵或水花的动态和变化。如果能表达出独特的情思,那就更棒了!

(教师投影写作要求,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 我会选择写“水花”,把它比作喜怒无常的小孩。

生 我会从云朵联想到飞机。

……

师 提醒大家,我们想象的画面是动态变化的。比如把“水花”想象成“花”,“花”的绽放过程是怎样的呢?再由此联想到水花迸溅的过程。再如云朵,除了形状的变化,还可以有颜色的变化,从这个角度,大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希望通过这节课告诉大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双翅膀可以带着我们在语文世界里遨游,这双翅膀就是——

生 (齐)联想和想象。

师 下课。

第一次读吴望尧的小诗《太阳船》,感觉就是四个字:天马行空。诗人的想象突破了常规维度,将时间和空间压缩于一幅动态的画面中,瑰丽神奇,富有视觉冲击力。而恰因如此,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可能会有障碍:或无法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画面,或将意象的理解流于“贴标签”。毕竟,联想和想象这个教学点,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于是,从学生最惯常的想象活动——比喻入手,让学生在本体、喻体之间真正搭建起思维的桥梁,从而深化他们的审美体验。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自拟的比喻虽然简单、平面甚至套路化,但以此为起点,学生还是能比较顺利而自然地建立起“太阳”与“船”两个事物之间的诸多联系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突破了诗意理解上的诸多难点,体会到诗人想象的张力,并能反观自拟的比喻,得到启发,有意识提升自己联想和想象的品质。

整个教学流程完成之后,一个缺憾和一个困惑,摆在了面前。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动笔创作,要求学生选择云朵或者水花作为描写对象,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它们的动态变化。实际来看,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反思这一教学设计,觉得自己还是忽视了基本的教学规律,指望能用40分钟的时间就改善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在是过于理想化了,在短短七八分钟之内,就要求学生由太阳的想象立刻跳跃到对云朵或者水花的想象,另起炉灶,有所生发,这显然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其实,大可不必急于拓展,还是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小诗本身,让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太阳船生发开去,可以假设学生就在这艘太阳船上,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写一写自己在船上所见到的绮丽景致。这样的设计,应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情感的把握应该是读诗的必要一环,诗人的联想和想象中总会蕴含着某种情思——课本课前“预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然而,这首小诗有其特别之处,全诗没有一处直接抒情议论的语句,通篇是描述性的语言,所以想要引导学生完全从字里行间去体味作者情思,实在是个难点。试图让学生抓住“神秘”这个词来品读情感,实际上学生的理解是很勉强的,最终还是由教师之口道出了个人的理解。教学已经结束,反观教学设计,再读文本,仍然寻找不到突破口。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人联想和想象中的情思呢?实在是个困惑,期待大家指点。

二、教学评析

日升日落,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往往引发时不我待的感伤,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吴望尧先生不然,他笔下的太阳是壮丽的,是充满生机的。如果太阳可以比作一种交通工具,那么比作车的显然更多,比如:“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马致远《双调·夜行船》)吴望尧先生又不然,他将太阳比作船,而且是一艘“镀金的巨船”。他为什么会这样比呢?我想,因为这是首儿童诗吧。儿童的世界是敞亮的,所以不该有消沉;儿童的世界又是烂漫的,船比车似乎更引人遐思:所以他写下了这首《太阳船》。这首小诗不仅描绘了“金轮”在茫茫天海航行的奇观,还说明了地球视角所观得的日行现象;不仅富有文学性,还带点科学味;既能激起学生的审美愉悦感,又能普及简单的科学知识。诗虽短小,内蕴颇丰。

那么,诗人是怎么想到把太阳比作船的呢?太阳船又有哪些神奇之处呢?诗人当然是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构建这个奇妙的比喻的。而让这个比喻充满神奇色彩的,是将太阳由内而外的“船”化。太阳的躯体是一艘“巨轮”,能扬“帆”远航;它的行为也是船的行为,一系列动词“划”“驶”“扯”“停靠”“卸”“沉没”“溅”,都是形容船的动态的;它周围的事物也应该是与船有关的,“航线”“海岸”“港湾”“浪涛”,都是围绕“太阳船”的比喻。有了这样的比喻,这幅独特而瑰丽的图画变得立体了,这首小诗也就“站”起来了。

相关期刊更多

新科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榆林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教育厅

群文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