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赏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月下独酌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赏析范文第1篇

—— 《沧海一声笑》歌词赏析

“苍天笑,滔滔两岸潮”做看云起,静观潮落。这是何等的淡然心境。任云起云涌,心依旧,少年任自游。刀光剑影随清风远去,江湖恩怨,由波浪浮沉。

“苍海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天知晓”此句更是尽显大气豪迈。金戈铁马,热血男儿,征战江湖,指点江山,但终究是随浪波淘尽。

“江山笑,烟雨摇,涛浪涛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有过少年心事,热血豪情,死生契阔,知己良朋,但江湖毕竟是江湖,一切远去,终不过是筝弦里的一曲潇湘夜雨。

月下独酌赏析范文第2篇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前言】

《折桂令·中秋》是元代诗人张养浩所创作的散曲。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注释】

①飞镜:比喻中秋之月。

②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泠泠,清凉之貌也。

③银汉:天河。

④恹恹:无精打采的样子。

【赏析】

月下独酌赏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路;导入;;提问;反思

从教七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所谓教学相长,好的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坚守的阵地,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就必须关注几个着力点。

一、在课堂教学之前,想好教学思路

教材内容多,一节课时间有限,如果老师没有理清教学思路,对整节课没有整体的把握,学生会觉得混乱而无所获。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善于选取一个突破口或聚焦点,由此入手、带动其他,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先说寻找突破口。比如,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语文课中的难点篇目,诗歌篇幅长,内容多,内涵丰富。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有可能会觉得枯燥。通过对艾青作品的研读和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紫色的灵魂”作为切入口,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二、做好做精每一课的课堂导入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譬如,在讲解《一剪梅》时,采用“以情导入”的模式。我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李烁婉转优美的声音瞬时就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凄美的世界。一种静,一种美,默默地荡漾在同学心间。通过这一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就进入教师精心营造的感情氛围之中。

三、精心设计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课堂教学应如同河流一般,有跌宕起伏,有平流,有急湍。一节课如果没有,那这节课可以说是失败的。学生与教师的思想是相通的。

的设计首先讲究内容的选择。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思维点、兴奋点,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这些点展开讨论,感情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立体地、血肉丰满地感知人物形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教授《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巴金的忏悔之情,而这也将生成本节课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就有意

识地设计相关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情绪引导到这一问

题上。

的设计其次讲究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过早,也要排除太晚,一般要安排在课的中间。的设计还要注意方法的处理。我们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议论阐述、引入例证、发散想象、角色朗读等方法。

四、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

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而且前面问题的解决要成为理解下面问题的铺垫。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按照合理的程序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地理清课文。就其效果而言,这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

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文章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题:从刚才的反复诵读中,我们感觉到,他们在整个相聚宴饮的过程中,整个气氛是怎样的?这篇文章的基调是欢乐的,写的是乐事,那么具体点说写了哪些事?这些事是怎样显出乐的?请按“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乐的是……”这样的句式,来说出你的发现。第二题:刚才,我们历数夜宴之乐事,但文中还出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样的说法,这与乐事协调吗?第三题:如果我们设想,李白是一个人在月光下喝酒,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他会非常孤独、非常苦闷吗?欣赏一下李白的《月下独酌》。

通过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层次的内容赏析到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学生一步步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同时也对如何赏析诗歌有了具体的

方向。

五、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日积月累,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后记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教学的反思。什么是教学反思?我认为是具体地对某一课文、某一教学环节甚至某一个讨论回合展开“回头式”思考。对一节课的反思,我觉得实际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你要勇敢地面对课堂的不足之处,在脑海中一遍遍重演那不足,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这是必须的,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冷静地、条分缕析地、客观地进行评判。

月下独酌赏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诵读;想象;欣赏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做好诵读工作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对于诗歌的学习,这经验尤为重要。只有诵读熟练了,你才能真的和作者的思想走到一块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思维的跃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如何做好诵读呢?

1.配乐诵读。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形式,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形式。笔者在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朗读过程中配以《春江花月夜》的琵琶独奏,学生在动悦耳听的音乐声中渐渐沉浸到诗歌所创设的优美意境里,并不断的提升自己感悟,有了这个底蕴,再学习诗歌的其他方面内容时,也就轻松多了,容易多了,可谓事半功倍。

2.听专家诵读,摩其声调,想其形态,由浅入深领悟诗文深意。在讲课过程中,我借助《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录音带及课本配备磁带中专家的诵读,让学生聆听了李白的《月下独酌》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等录音,在反复听诵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摩其声调,学其形态,师生一起在一遍遍的研究实践之后,既掌握了诵读要领,又理解了李白的苦闷与洒脱以及艾青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和他对光明的渴望之情。一举两得,不妨一试。

当然在教学过程之中还可以通过齐诵、个别诵、交叉诵等形式展开诗歌教学,只要工作扎实,假以时日,必有成效。因此,诵读是诗歌学习的必经之路,务必引起足够重视,这样我们才会在诗歌教学中少走弯路。

二、让想象飞起来

诗歌因其语言的高度浓缩,所以思维的跳跃也相当大,那么怎样才能填补这些空白,让读者的思维连续起来呢?笔者认为,在做好了作者、背景等介绍后,应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诗歌的教学才更容易进行,才会收到好的成效。

1.想象成一幅画。几乎所有的诗歌,不管是具体、形象,还是抽象、深邃,作者在写出来之前,必须要有所见、有所感、有所悟然后才会形成文字。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诗歌的孕育过程。了解了这一过程,在学习时,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调动学生感知能力,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对诗歌所表现内容进行透彻理解。学习现代诗歌《春野》时,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诗歌的内容,调动对春天的感知,每个人都描绘出自己脑海中的那幅画面,然后,相互交流。当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诗歌的内容全在学生眼前活动起来,那蝴蝶,那溪水,那春色,无须讲解,自然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感受,诗歌理解的难题就不攻自破了。

2.联想成一个故事。这对于叙事诗相对更容易操作,叙事诗中一般都有一些人物和人物活动,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物活动连贯有序,这样就可以以叙事的形式展现其活动场面。叙事是学生接触最早、最易理解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联想,就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古诗《石壕吏》已有人在叙事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形成了话剧。相信通过观看话剧中惟妙惟肖的人物动作、对话,学生对诗歌表现的内容一定会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深刻的理解。而《陌上桑》这幕喜剧,通过表演,学生更准确地领悟了罗敷的不为威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形象。

驱遣我们的想象,并不局限于这几个方面,只要我们去钻研、去探索,让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它一定会和“海燕”一起飞翔,和“长河”一起奔流,和“落日”齐辉,在想象中我们能体会到诗的意象,能填补那些跳跃的空白、领悟其中的奥妙,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三、多读书,学会欣赏

诗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因此,多读多练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怎么读才能收到效果呢?这就要和训练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结合起来。

1.多读书,做好摘录,加强情感的培养。一个只局限于课本的学生,是难有良好的语文素养的,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很难对诗歌有一个精到的理解。为此,要加大阅读量,并有适量的摘录、感悟,日积月累,相信定会厚积薄发,达到理想的效果。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欣赏是无止境的,单靠课本的内容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适当补充一些与课文联系紧密的诗歌,笔者曾作过这样一次实践,在学完《有的人》之后,让学生课下查找臧克家的其他诗歌,并进行简单赏析,一周以后上交交流,并在交流完毕之后,择优张贴在教室内,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方面的熏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臧克家本人及他的诗风有了较深的感知,进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因此适当地拓展、巧妙地点拨,循序渐进,一定会引导学生快速走上诗歌赏析之路。

月下独酌赏析范文第5篇

古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这门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顺应小教专业的特点和小学教育变革的需要,有待深入探究改革。

一.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小教专业特点,与小学语文缺乏联系

就本学科来看,古代文学课程教材几乎都是中文系的专业教材,知识体系系统完备,但不适用于小教专业,实效性、专业性体现不明显。人教版的小教教材也有不完善之处,因篇幅限制,有些经典作品不入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不需要“专业化”,要相对宽厚一些。教材选材不广泛,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量势必受影响。新课标指出,语文的性质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指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代文学作品读得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素养难以养成,这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是相当不利的。另外,教材与小学语文古诗文缺乏必要的链接,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加强本学科与小学古诗文的联系。笔者对近三年小教毕业生古代文学学习作了调查,300份有效问卷显示,经常诵读小学古诗词与课外必背诗词的不到50%,全会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不足五分之一。这样是很难胜任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将“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小教专业要培养的是小学教师,他们首先得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具备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师往往花相当一部分时间讲文学史,因受课时限制(小教专业古代文学一般只有短短一学期),讲析作品、品读作品的时间就相对缩短。课程教学不重视作品的理解、鉴赏,这是跟不上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走向的。

(二)教学方法不利于作品赏析,不利于培养综合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课时的限制,古代文学课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套路,以讲授法居多,进行系统的知识灌输。学生对文学知识只能死记硬背,难以消化。即使讲析作品还是以教师主讲。这样授课信息量有限,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他们就不会很好地赏析作品。参加毕业实习上语文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解读文本。实习上课,只能照搬教参的观点,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富有个性的理解。同样由于只接触老师选讲的有限作品,毕业后学生也就没有多少文学底蕴,对很多作品的理解难以有深切的体验,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在问卷调查中,62.41%的毕业生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不知如何赏析作品。究其原因,与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得疲,学生听得累,兴趣索然。据调查学生最不喜欢教师一讲到底。缺乏探讨、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就不能积极参与,不能主动学习。讲授法显然不利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评价机制缺乏多元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课程考核虽然增加了平时成绩的考核,但主要还是一张卷纸模式,试卷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古代文学教学中现行的考核方式,还往往局限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初步的理解能力,并没有注意到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进行考核”。确实,期末考试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试卷往往局限于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很少看文学作品,但临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好成绩。因此一张试卷并不能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的真实水平。

对学生评价方法的一元化,注重结果,轻视过程,只看试卷,忽视情感、态度的发展,考试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知识的整合,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学生的调查问卷恰恰反映了这一点。只有5.67%的学生认为期末卷面考试能促进古代文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而赞成课外文学阅读报告、课堂讨论发言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的占了更高的比例,分别是60.99%、61.70%。显然学生更喜欢多样的评价方式,更喜欢反映综合素养、知识整合方面的考核。

综上分析,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制约,阅读作品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高,使课程教学不能突出小教专业特点,不能面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因此,探索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规范作品阅读,加强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材料和依据。针对小教古代文学教材不够完善的现状,教师要对现有的教材作必要的增、删、移、换。选取、增加、重组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以“突出作品阅读,与小学教学实际的联系”为出发点。

1、制订作品“导读”纲要

“导读”纲要是整体谋划、总体要求,对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导读”纲要中不仅要规定精读、略读、诵读、背诵等篇目,还要写出阅读作品的最佳切入点以及与小学语文相关的链接。如在唐五代词这一章中,讲授以反映江南为题材的词可确定:精读篇目为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略读篇目为温庭筠的《望江南》,冯延巳的《菩萨蛮? 沉沉朱户横金锁》。其中,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作为背诵篇目,其他则为诵读篇目。精读作品的最佳切入点为描写江南青山秀水,抒发词人的情感。作品与小学语文相关的链接确定为:品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写祖国山水的作品;赏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江南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等与江南有关的诗歌。

转贴于

有了“导读”纲要,对于作品阅读的要求以及作品与小学教材的关联,学生心中就有数了。

2、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及经典作品

针对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堪忧的现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但名著浩如烟海,教师要对作品进行梳理,开出必读书目,这要以少而精为原则,要求学生细细品读。另外,列出选读书目,供学生泛泛而读以改变阅读量不足。当然,教师还可推荐知名网站让学生课外浏览,如国学网中经史子集方面的经典之作能大大开拓学生视野。针对有些经典作品不入选教材的现状,特别是与小学古诗文联系较密切的,任课教师可以选编一些作品印发给学生。如战国策中的寓言“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王维的山水诗《鹿柴》《竹里馆》《辛夷坞》,李白具有童真般情趣的诗《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教师精心筛选书目、作品,可使学生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3、补充讲授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

小学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学知识和素养,古代文学老师有必要补充讲授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小学必背古诗词来介绍有关作家,分析解读作品,可以尝试着把中华蒙学中的精华收入教学中来。另外,教师可联系小学课本出现较多的作家作品,讲一些整合性较强的文学专题课,如送别诗中的意象,辛弃疾、陆游诗词的爱国情怀,并适当引进前沿性争鸣成果。但“原则是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意义与实用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专业的需要”。

(二)注重作品教学,采用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不能准确解读文本,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重新定位,注重作品赏析。新课标提到“小学生应具有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使古代文学教学有效地与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衔接,该课程教学可采用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学习型课堂教学,就是以团队学习、互动对话、共同探究为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具体的操作分以下四步:

(1)通过问题预设,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问题预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兴趣不高,阅读量有限的现状,教师可将讨论的作品按小组分配下去,并提供思考的问题以及参考书目。如在作品“垓下之围”这一节中,要求思考讨论:①联系有关情节分析项羽鲜明的个性特征。②谈谈你对“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身亡”的看法。“垓下之围”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教师可布置学生阅读《项羽本纪》全文,同时提供《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史记》等参考书。

开课前,教师要求每小组对阅读作品做充分的准备,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围绕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完成作品的分析和探讨。

(2)阐述质疑,彼此激发,加强听说训练

在课堂上,各组代表要对讨论的切入点、讨论的要点进行阐述说明。其他组学生可向汇报小组质疑和发问并作评价。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聆听学生的发言,加以点拨或者揭示学生未能发现的问题,提高全班同学的问题参与意识。如在学生阐述完“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身亡”这一议题后,教师可出示杜牧诗歌《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和王安石诗歌《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让学生评价两位诗人对项羽身亡的不同看法并说说哪种看法更符合项羽的性格。

“本质上文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是作家和读者心灵对话的媒介”,文学作品一旦离开了学生的接受,文学作品的实在意义就难以在课堂上存在,一个有效的、成功的文学课堂就难以生成。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只有在问题互动过程中,彼此激发,才能促使问题探讨的深度和层面不断升级。

(3)分析典范作品,传递思路和方法。

文学史教材已经比较完备,观点阐述也是清晰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看明白,无须教师再来复述一遍。需要教师讲授的是对典范作品的分析。通过分析文本,传递分析思路和方法。分析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传记、小说,教师可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对于诗词曲赋,教师可着重讲析艺术手法和独特韵味。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分析相关作品,学生更能接受思路和方法,对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能更有效地提高。

(4)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提高写作能力

在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课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书面作业方式实际操作,运用自学和课堂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或把点滴的感想和思考记录下来;或选取相关作品,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问题;或布置写作小论文,独抒己见。为进一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可布置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写读书报告,让学生自评、互评,并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学习型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病。这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转贴于

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乔依斯说:“由于没有一个模式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我们的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古代文学教师不能按单一的模式来授课,必须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大胆探索,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三)改革评价方式,加大作品阅读考核

目前的评价主要是一张卷纸模式,评价缺乏对综合能力、知识整合方面的考核。因此,对小教专业学生学习的评价在内容上要加大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考核,鼓励创新与个性的见解,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在方法上可试行期末和平时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改革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是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突出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

一张卷纸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应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科研活动等。在综合能力中,口语表达尤其重要。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考虑小教专业的特点,在书面考试、考察之外可增设一定次数的口头测试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置疑、辩论、诵读古诗文、读书报告会、课程小论文汇报等教学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能力。

二是在期末考试中加大作品阅读的考评,突出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

相关期刊更多

时代英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民间文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