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新技术 管理层持股 公司绩效 对策
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新技术密集、高投入与高产出、高风险和高发展速度的特点。相应地,这些以知识和技术为主导要素的新型公司和以实物资本为主导要素的传统公司在公司治理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基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探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正是本文的研究动机。
一、文献回顾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在公司的委托关系中,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他们须支付大部分背离价值最大化的成本,管理者和外部股东双方的利益将会趋同。Weston(1979)进一步指出,管理者有动力通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业绩来换取个人财富的增加。地位防御假说则认为两者负相关,Demsetz(1983)研究得出,公司管理者一旦拥有对企业的绝对表决权时,“经济人”的思想会促使他们采取一系列手段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也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于东智(2001)分析表明,高管人员持有一定份额的公司股票,可以使公司管理层的短期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公司绩效。骆铭民(2005)指出内部人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白俊等(2008)指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比例偏低,经营者股权的治理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经营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不显著。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
结合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方式,本文选择电子信息业、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为总样本。经过筛选,最后用于实证研究的公司样本总量为167家。研究年度为2009、2010、2011年,样本总容量为501个观测值。
(二)变量设计
本文研究的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三大类。被解释变量,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效果,选用总资产净利润率(ROA)代表公司盈利能力,用市净率(MBR)代表公司价值的市场表现;解释变量即公司管理层持股变量,选取年报公布的管理层所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为了控制公司的其他特征可能对绩效造成的影响,引入以下几个控制变量:(1)财务杠杆DAR,以资产负债率来表示;(2)成长机会GROW,以净利润增长率表示;(3)公司规模SIZE,以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构造如下的模型:
ROA(MAR)=β0+β1MSR+β2DAR+β3GROW+
β4SIZE+μ
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两个绩效指标的回归结果存在较大区别:当以ROA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时,仅有SIZE指标系数的t参量通过了在1%置信水平上的检验;当采用MAR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时,DAR、GROW和SIZE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SIZE和GROW与两个绩效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DAR与ROA和MSR指标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考察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MSR对MAR有正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十分微弱,MSR对ROA甚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水平之间缺乏相关性,甚至对公司盈利能力是有负面影响。管理层持股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激励高管人员的重要方式,但在我国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偏低、持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及股票市场缺乏效率等几个方面。因而,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的制度进行创新,进一步加强管理层的股权激励。
在高新技术公司里,作为人的企业管理者和经营人员往往是知识的真正拥有者。为了加强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心,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股票期权以期权的形式让企业经营者获得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将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地捆在一起,这样经营者能够和所有者共同分享工作带来的财富增加,这是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最大的肯定。同时,作为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期权收益,其必须关注公司盈利能力或市场表现,这就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一致。如此,不仅减少了监督成本也避免了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一旦经营者个人收益成为公司长期利润增长的函数,经营者就不仅要关心公司的现在经营状况目标,而且更要关心公司的未来经营成长目标。
参考文献
[1]Alans.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on Corporate Operating perform anc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7(03):1771-1794.
罗悦(199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学生,会计学硕士,湘潭大学商学院。
摘 要:利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3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定向增发前后10天的股票超额收益。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日前3天即开始显现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信息被提前泄露。公告日后,累积超额收益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价效应
一、引言
随着2006年5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对定向发行股票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等做出明确规范,我国定向增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定向增发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究其原因在于发行成本低,门槛低。而自2005年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和税收政策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和调控,作为高投资行业,房地产公司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而定向增发无疑为其提供了最好的融资途径,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定向增发市场的第三大行业。现有研究大多把全部行业作为一个整体,鲜有针对某一行业。考虑到投资者对不同行业的态度不同,股价效应可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房地产行业定向增发会引起资本市场的什么反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定向增发最早进行了实证研究。(Wruck,1989;Hertzel and Smith,1993)对美国公司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上市公司在私募发行前后,投资者都会获得正的累计超额收益。大部分学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私募发行进行实证研究后,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虽然我国定向增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章卫东(2007)以2005年5月1日到2007年3月31日宣告定向增发预案公告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其定向增发及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宣告效应,研究发现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比公开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好,同时上市公司通过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向其它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这一结论从市场反应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公司为什么偏好定向增发进行融资。随后,章卫东(2008)将定向增发对象分类为全部向控股股东及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一部分向控股股东及关联股东定向增发,另一部分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以及全部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三种类型,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类型的顶向增发,定向增发都具有正的宣告效应。贾钢、李婉丽(2009)研究了控股股东利用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一市的短期市场效应,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具有显著为正的财富效应,并且控股股东认购的股份越多,所持股份比例在增发前后变化越大,这种财富效应越强。
三、研究设计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来研究某一事件的发生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本文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对其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定向增发的流程一般先是公司内部讨论,通过董事会预案公告,预案上报股东大会批准后,股东大会公告,然后申请证监会核准通过后,审核通过公告,最后发行上市公告。普通投资者首次获取定向增发信息的日期是董事会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告日。本文以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告日为事件日(t=0),若事件日休市,以下一交易日为事件日。窗口期设定为预案公告日前后各10个交易日,即(-10,10)。
个股日收益率计算公式为Ri,t=(Pi,t-Pi,t-1)/Pi,t-1,其中Pi,t为个股i在t日的收盘价,并经过分红与再投资调整。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综合指数。指数日收益率计算公式为Rm,t=(Pm,t-Pm,t-1)/Pm,t-1,其中Pm为沪深300指数在t日的收盘价。
ARi,t=Ri,t-E(Ri,t),t=(-10.-9…,10),其中ARi,t为个股i在t日的超额回报率,E(Ri,t)为个股在t日的预期收益率。估计预期收益率的模型通常有市场调整模型,常量均值模型,单因素模型,二因素模型及三因素模型。现有研究已表明,各个模型计算的预期收益率结果相差不大,本文采用市场调整模型来估计个股的日收益率,即E(Ri,t)=Rm,t。
计算出个股超额收益率,所有样本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与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便可确定。由于AAR与CAR都假设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若AAR与CAR通过了T检验,就表明,定向增发公告对股价产生了影响。
选取2013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剔除窗口期停牌样本,(-20.20)期间公告其他重大事项样本,数据缺失样本,最终得到13个样本。个股及指数收益率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预案公告来自于相关财经网站。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上图可知,AAR值从-10日到-4日正负交错,-10日为正值,-9日开始步入负值,-8日继续减小,-7日重新为正,-6日转为负值,-5日又转为正值,-4日重新下降到0值以下,统计结果显示(-10,-4)期间AAR的T值为-0.811,双侧Sig等于0.448,未通过假设检验。表明,(-10,-4)期间股价波动正常。从-3日开始,AAR猛然增加到1.94%,增幅达246%,-2日又忽然降低,但为正值,-1日增加后,到达0.198%的最高点,经过小幅回落后,0日变为1.57%。(-3,0)期间AAR值T检验结果为3.332,双侧Sig值为0.045,在5%水平下显著,通过了假设检验。表明,定向增发公告前三天存在显著的正股价效应,即定向增发信息在宣告日之前已提前被泄露。1日大幅下降到-1.75%的最低点,2日到10日趋于稳定,表明定向增发公告日后,市场开始消化这一事件,中和宣告前的超额收益,促使股价趋于正常。同时,在(-3,8)窗口期内,定向增发获得了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且在公告日当天达到顶峰,之后慢慢回落,CAR的T检验值为2.921,双侧Sig等于0.012,在5%水平下显著。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证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日前3天开始具有显著的正股价效应,表明定向增发信息被提前泄露,公告日后,超额收益呈下降趋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及监管部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Wruck,K.Equity.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3(1):03-28.
关键词:定向增发新股 股票价格 影响
s定向增发由于其门槛低、融资手续简单、相关费用少等优势已成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定向增发的使用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漏洞,所以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国内研究大多得出市场对定向增发有预期效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定向增发公告日及正式实施前后总的短期股价效应,还按发行对象分组讨论了其事件日前后的股价效应;并研究定向增发后12个月的中长期股价走势,同时对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采集样本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共90个交易日、定向增发正式实施后1个月内及一年内的股票交易价格、相关行业指数和样本公司财务指标等数据。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网、和讯网及新浪财经网。
(二)收益率的确定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来进行证明,所选择的股票数据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并选用上证A股指数作为可比基准。对于研究第i只股票样本,其市场调整后的第j日的超额收益率ARij为:ARij=Rij-Rmj=■-■,其中Rij为第i只股票第j日的收益率,Rmj为第j日的市场收益率;pij和pij-1分别表示第i只股票第j日和第j-1日的收盘价;Imj和Imj-1分别表示第j日和第j-1日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盘指数;j=1,2,3,…,n。同时本文定义配股融资样本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指标为AARj=■■ARij,累积超额收益率指标为CARi(j1,j2)=■ARij,同理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指标为CAAR(j1,j2)=■■CARi(j1,j2),其中n为样本数。
(三)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本文使用的回归模型如下:CAAR=
?茁0+?茁1all+?茁2part+?茁3Discount+?茁4Buyrate+?茁5Rise+?茁6Tobin-Q+?茁7Debtratio+?着。相关变量定义见表(1)。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的发行特征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见,定向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8%,中位数为59%,说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并不高,侧面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再融资偏好的事实;折扣率均值为65%,中位数为68%,折扣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未参与定向增发的股东的利益;定向增发中大股东认购比例(Buyrate)均值为44.97%,大股东认购比例比较高,说明定向增发比较受大股东的欢迎,对此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
(二)单变量检验
本文从以下方面检验定向增发新股收益。
(1)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及正式实施后30天内短期股价效应。从表(3)可见,在[-60,-1]时间段内定向增发新股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大多数为正值,其中在时间段[-60,- 1]正项共为38个,这较好地显示了定向增发公告的正效应,而在[0,30]时间段内定向增发新股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负值较多,公告日当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为-0.17%,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AR)为8.25%。由图(1)可以看出在公告日以前平均超额收益率(AAR)在0点以上的占多数且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AR)在公告日之前呈上升趋势,在第-1天累计超额收益率达到最大值(即CAAR为8.42%),但在公告日以后累积平均超额收益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公告日当天AAR为负值,至期末CAAR为4.14%。整个定向增发事件在各个时间窗口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都显著大于零如表(4),在[-30,-1]时间段内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AR)达到最大值为6.5125%(t值34.20968)。而累积平均超额收益率在[0,30]时间段下降为5.8981%,说明在公告日前有显著的市场预期反映,投资者普遍看好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并认为此事件为利好事件,所以对定向增发给予了较高的期望。公告日后AAR出现诸多负值导致CAAR曲线有所回落但都在0线以上振荡,原因可能有3点: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由于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和对定向增发事件过高的市场预期抬高了股价,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热情程度有所下降且定向增发后投资者在短期内不能随意减持,所以出现以上结果;在公告前有些投资者提前得到信息,大量购进股票造成股价大幅上升;公告以后,股价走势虽有回落,但[0,30]时间段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一方面说明投资者认为定向增发融资方式对公司业绩有正面影响,另一方面说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证券监管部门改进相关的监管措施,使我国证券市场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由图(2)可看出平均超额收益率AAR曲线在0点附近上下波动且在时间段[0,30]内AAR大多为正数,CAAR曲线在[0,16]时间段内在0点附近小幅振荡,但从相对日第17天开始直线走高,说明定向增发实施后短期内产生正的市场效应。同时由表(2)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实施后一个月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为0.7329且显著正相关(t=4.39),与公告日前后时间阶段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相比低了很多,但是总体为正,说明投资者对定向增发后公司成长业绩还是报有很高的期望,短期内市场认可度较高。
(2)发行对象分组公告日前后及正式实施后30天内短期股价效应。由图(3)可以看出大股东组的CAAR曲线高于混合投资组的CAAR曲线,混合投资组的CAAR曲线除时间段[11,20]和相对日第30天外都高于机构投资者组的CAAR曲线。在公告日前大股东组CAAR曲线首先上扬且上扬幅度比另外两条CAAR线大,但是公告日后又相对另外两条CAAR线出现大幅下降现象,说明市场对定向增发有强烈的预期反映,大股东有可能提前获得信息推高股价并从中获利,而机构投资者组曲线在公告日后有显著上升的趋势,由表(5)可以看出在[-60,-31]、[-30,-1]和[0,30]这三个阶段大股东组和混合投资者组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先上升后下降,而机构投资者组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却从-0.84%先升至2.08%,最后升至2.801%,这意味着市场更加认可对机构投资者实施的定向增发。因此得出结论:全部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向混合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向混合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全部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的宣告效应;信息不对称现象,大股东有可能提前获得信息操纵股价并从中获利;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融资方式在公告日后更被市场看好。图(4)是发行对象分组定向增发正式实施后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曲线图。由图(4)可以看出大股东组、混合组和机构投资者组这三条CAAR曲线都呈上升趋势,且机构投资者组最高,由表(5)可以看出投资者组在定向增发实施后0-30天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为1.91%大于其他两组,说明定向增发后短期市场还是比较认可的且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更受投资者青睐。
(3)定向增发后12个月的中长期股价效应。由表(6)可以看出前四个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都为正,其中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的AAR值分别为0.052%和0.0576%,但从第3个月开始下滑,五月份的平均超额收益率降为-0.034%,五月份以后一直在0线以下振荡,从图(5)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后的前4个月CAAR曲线还处于上升趋势,之后却直线下降,到第12个月降到最低值,这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4)定向增发按发行对象分组后12个月的中长期股价效应。从图(6)可以看出虽然定向增发分组后三条CAAR曲线仍呈先短暂上升后长期下降趋势,但是机构投资者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说明机构投资者扮演“公平、公正者”的角色,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同时能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控股股东的决策,同时能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加准确的信息。同时此图也说明有大股东参与认购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长期股价表现低于混合投资者参与认购的长期股价效应,混合投资者参与认购的定向增发长期股价表现低于机构投资者认购的长期股价效应,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对小股东利益剥削的行为,而机构投资者却是小股东利益的保护者,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使发行过程更加合理。
(三)多元回归分析
表(7)给出了加入虚拟变量、折扣率、大股东认购比例、发行规模、Tobin-Q值等控制变量后的影响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由表可见,在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60,30]内,虚拟变量all和part都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充分说明全部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好于向混合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向混合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好于全部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的宣告效应;而折扣率却在1%水平下与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折扣率每增加1%,累计超额收益率减少3.7%,该回归结果进一步说明折扣率越高,累积超额收益率越低;大股东认购比例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关系由表可以看出,大股东认购比例与累积超额收益率在0.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大股东持股比例每增加1%,累积超额收益率增加2.2%,进一步证明了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短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率越高。
三、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投资者对定向增发短期市场认可度比较高,但是定向增发后的12个月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定向增发按发行对象分组后发现,全部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向混合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向混合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全部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的宣告效应且大股东有可能提前获得信息推高股价并从中获利,而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融资方式在公告日后更被市场看好;定向增发折扣率越高,累积超额收益率越低,说明低折扣率的定向增发更受到市场认可;同时大股东认购比例越与累积超额收益率正相关,说明短期内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认购的比例越大,股价走势越好。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上市公司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度不同而引发的限售股流通上市给股价带来的影响,所以有可能研究结果的偏差;同时对于2010年至今有些公司定向增发还不满1年,不足以完全说明定向增发的长期股价效应。
参考文献:
[1]何丽梅、蔡宁:《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11期。
12月4日,首批新股中最后一只进行网上申购的股票――中科创达申购情况公告,作为一只拟登陆创业板的小盘股,其网上中签率仅0.24%。这并不是最低的,与其同批发行的润欣科技的中签率排在末位,仅有0.147%。同批发行的其他新股的中签率也普遍偏低,在0.15%-0.32%的区间内,10只新股平均中签率仅为0.22%。
无论与上半年还是此前几年的水平相比,这一批新股的平均中签率都创下新低。
《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半年两市发行新股近200只,平均中签率为0.53%。
从最近五年的新股发行状况看,今年的新股中签率是最低的。《财经》统计发现,2010年以来,每年新股的平均中签率几乎都在1%以上。尤其在2011年,新股平均中签率达2.3%,这相当于本轮IPO重启后首批新股平均中签率的10倍。2011年发行的双星新材中签率曾高达65.52%,创下历史新高。
与超低的中签率相对应的是超高的新股冻结资金规模。《财经》根据首批新股的公告统计,其累计冻结资金近2.5万亿元,远超机构此前预期。本次IPO重启前,华泰证券曾测算,首批新股将冻结资金9600亿元左右;兴业证券估算约有1万亿元。最终结果比机构预计的高出一倍多。
高额认购难掩新股黯淡的业绩。近期首批新股补充2015年前三季度财报,其中仅邦宝益智和中科创达2家公司业绩实现正增长,其余8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枯燥的数据背后凸显的是机构和投资者高涨的打新热情。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点,一是当前二级市场行情低迷,赚钱效应偏低;二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的高额收益。
今年夏季股灾令股市元气大伤。本轮IPO重启前夕,沪指还上演了单日大跌近200点的惨剧,令投资者持股信心受挫。低迷的股市令部分资金开始瞄准收益更稳健的打新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2014年4月监管层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令新股上市后收益率倍增。2014年4月,证监会在新一轮IPO重启前《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有关发行市盈率的“25%规则”。
意见规定,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盈利预测的,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追究发行人高管的责任。此后,新股发行市盈率一直维持在23倍以下。据投行内部人士称,23倍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已成为业内不成文的规定。近期发行的10只新股,其发行市盈率也均在23倍以下。
在新规限定下,新股发行迎来发行价和市盈率双低格局,这令资本市场上炒新成风。暴风科技自今年3月上市后连拉30多个涨停板,股价从发行之初的7.14元最高上涨至300多元,期间最高涨幅达45倍。
根据汇添富基金最新统计,今年以来打新基金已平均获得16.11%的年化收益率,与债券型基金相比,打新基金风险没有明显扩大,但收益显著提高。
新股的高额收益令机构打新积极性高涨。据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此前一周新成立的1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至少一半是打新基金,共募集资金102亿元,平均每天都有2只到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成立。且新成立的打新基金募集时间都非常短,一般不超过五天,机构申购踊跃。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已成一种“常态”,上市前业绩高速增长,上市后露出“狐狸尾巴”的比比皆是。但对于IPO重启后挂牌的几十只新股而言,投资者对其业绩状况应该是抱有“信心”的。毕竟,这些新股都经历了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然而,所谓的“信心”,经不起现实的轻轻一击。上市不久业绩即“变脸”,这类现象在今年1月份挂牌的部分新股中再次上演。
“坑人”公司依旧遍地
根据WIND数据整理统计,截至8月15日,68只次新股中,整体业绩并无惊艳之处。其中19只出现业绩预降或亏损,其中4家亏损。业绩“变脸”公司接近三成,而在业绩表现较差的19家公司中,除陕西煤业和今世缘之外,有7家中小板和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接近90%。
值得一提的是,国信证券担任保荐人和主承销商的次新股有3家出现业绩变脸,其中东方通首亏,龙大肉食和天赐材料业绩略减。上半年亏损最严重的次新股牧原股份和净利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公司金一文化的承销商相同,均是招商证券。
19家业绩“变脸”次新股的业绩公告,大部分上市公司解释称,业绩下滑中主要是由于行业低迷和收入的季节性波动。一位券商研究所人士表示,“今年上市的这批次新股中报业绩平平也在意料之中,其实有些新股上市之前业绩就很一般。监管层关注的重点是这些上市公司有没有粉饰报表、业绩造假、包装上市以及信息披露是否完备。”
以安控科技、东方通和绿盟科技为例,三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都提示了公司业绩的季节性波动风险,而且此前年度的业绩也显示出具有季节波动性的特征。
与业绩频频“变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股价异常疯狂。
截至8月5日,在已业绩预告的62只次新股中,有超过一半的次新股复权后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100%。涨幅超过200%的包括众信旅游、金轮股份、飞天诚信、雪浪环境、莎普爱思和易事特。飞天诚信股价更是一度冲高上摸145.5元的高点,超越贵州茅台夺下A股市场当日“第一高价股”宝座。
史上最严发行审核受质疑
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中国股市20多年来,投资者对业绩“变脸”已是见怪不怪了。但是,新股业绩“变脸”如此快速、如此大面积,这在A股的历史上仍是较为少见。某种意义上,这些新股的业绩“变脸”也是甩给财务核查的一记响亮耳光。
在今年年初的IPO重启过程中,财务审查格外引人注意,由于财务核查历时时间长,核查内容多,被称为“史上最严IPO财务大核查”。
龙大肉食还未上市,公司业绩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变脸”。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尽管公司一季度7.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近两成,但3926.22万元的净利润却比去年同期下滑18.24%,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801.90万元。
不仅如此,龙大肉食存货占比也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11年末、2012年末及2013年末公司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2.73%、27.95%和34.49%。龙大肉食称,截至2013年末,公司存货中55.95%为冷冻肉,一旦生猪和猪肉价格较大幅度或较快下跌时,将需要计提较高存货跌价准备,或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不止龙大肉食,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前就披露了业绩下滑的报告。
牧原股份,2012年、2013年的净利润已分别下降7.41%、7.99%,2014年上半年同比继续下滑206.49%;金轮股份,2012年、2013年的盈利各下滑12.22%、6.56%,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9.21%;登云股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的盈利分别下滑9.17%、14.21%和33.16%;康跃科技,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下滑4.46%、1.46%和6.04%;贵人鸟,2013年、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下降19.79%、5.77%。
“目前,监管层的监管思路是往注册制转变,强化信披,强化公司治理,淡化业绩,监管层的监管不是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做背书,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由市场决定。”一位券商高层表示。该券商人士进一步表示,监管层淡化上市公司业绩指标,一方面,监管层没有义务更没有能力保证公司上市之后的业绩,另一方面,监管层强化发行人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让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展现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
在这样的思路下,刚上市的数十家次新股中,预亏和业绩预减的数量将近30%也就不难理解。
然而,即便如此,这类公司的信息披露就真的做到了真实透明吗?为何总是上市前业绩成长性十足,一旦上市后就出现业绩“变脸”?
在今年上市的68家新股公司中,绿盟科技、麦趣尔、溢多利、金一文化、众信旅游、楚天科技这6家公司公告停牌重组,停牌时间均已超过两个月。这6家公司有4家中期业绩遭遇“大变脸”,仅众信旅游和楚天科技实现中期净利润正增长,但即便以众信旅游增幅为15.5%、楚天科技预增0~10%,与其近3年年报业绩增长数据相比,仍是差距甚大。
退市从何谈起
在号称史上最严的发行审核下,新股的如此“变脸”让投资者情何以堪?最让投资者不平的是,A股绩差股的退市政策正在全面制定中,不久将推行,而A股乱象丛生中,风险最后都得投资者一肩扛下,这是否合理?
8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新闻会上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后,证监会共收到反馈意见136条。征求意见稿丰富了退市制度的内涵,文件出台将为股市营造正能量。下一步,证监会将对反馈意见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意见,尽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