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分组学习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24
数学与科学紧密相连,看似神秘,实则与生活息息相关,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每天滴答滴答在行走的钟表、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房屋建造时的各种精密数据等等,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所以,我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开展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应对将来的高考,更多的是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最基本的数学素养以及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数学属于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历年来很多的学生都反映数学难学,找不到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度想放弃对于数学的学习。在这里我想说,学习虽然主要是靠天赋与自身后天的努力,但与数学老师的引导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并且在教学方法上很有一套的老教师,那么恭喜你,你一定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方法在数学的教学上尤为重要,下面我将着重讲述一下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的趣味课堂的建立。
一、趣味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及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被快速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军事、医疗、教育等等,并在其相关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并逐步加大了对教育的资金投入,逐渐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现在教育上来,尤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取得了不可估量的积极效应。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以前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板书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则在讲台下低头快速做笔记,边听边做笔记,时而还要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经常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干什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往往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厌倦课堂的恶劣后果。而如今,我们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将课堂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给学生,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同时多媒体还具有音频、视频、图片辅助教学的功能,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播放小视频或歌曲等等,有利于趣味课堂的建立。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上的作用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上显得尤为突出,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奠定数学基础的阶段,特别是五年级数学,处于小学的后期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素养,正处于不断加强数学能力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建立趣味课堂,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加入一些与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等,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建立小学五年级数学趣味课堂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在充分熟悉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把握本节课本章节的重难点,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有条理的展示出来。其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讲课之前要熟悉多媒体课件,在课下多操作几次,以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多媒体课件要尽量做的有趣,符合趣味课堂的教学理念。
二、分组学习,师生互动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团结合作等团队精神的培养上也格外重视,而小学五年级数学的趣味课堂的建立也少不了团结合作。如今,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上,小组学习似乎已成了一种教学必用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自由愉快的讨论学习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在交流学习意见的同时,也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间接的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小组学习已成为学生与老师都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趣味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成员分配合理
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一定要把握全局,并尽量照顾到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每个组内都要有一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带动整个组的学习,并且每个组里选出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平时小组的管理、收发作业等等。并且小组长有义务为组内其他成绩较差的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如果小组长也不会,那么就去问老师,对于理解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统一的讲解。
(二)通过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问题交给各个小组来讨论解决,并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来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不论是哪个同学为小组赢得了荣誉,这个荣誉都是小组的荣誉,是靠大家的努力一起赢得的,如此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讨论学习时要积极热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组内每个同学都应该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由一名同学总结并代表小组发言,代表的同学可轮流着来,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
(三)必要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的指导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21个题。答案详见教材和教师用书。
1.
简单机械有哪些?
答:
2.我们祖先生产和狩猎的工具有哪些?
答:
3.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
答:
4.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及螺旋?
答:
5.
生活中有哪些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
答:
6.
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答:
7.
身边有哪些建筑物是支架结构?
答:
8.
哪些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答:
9.
哪些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答:
10.
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答:
11.
岩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答:
12.
你知道哪些矿物?
答:
13.
铅和石膏哪些用途?
答:
14.
地球上哪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地球上哪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答:
15.
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答:
16.
大脑哪些功能?
答:
17.
我们的左脑有什么功能?我们的右脑有什么功能?
答:
18.
我们怎样保护大脑?
答:
19.
人体有哪些重要的感觉器官?
答:
20.
人们通常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
答:
21.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秋冬季的生物》教学中,由于要求学生观察秋天和冬天的动植物,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动植物的种类太少,再加上课堂时间的局限,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借助网络,整合有效资源,制作一个秋冬季生物的专题网站后,相关问题迎刃而解。这强有力地证明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自2010年5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省级电教课题立项以来,我校课题组就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整合进行了两年多的系统研究。研究中,我们有了体会和收获,但也发现了问题和不足。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整合误区不时出现。
1.整合目标不明确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毋庸置疑,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追求的应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而不应是技术方面的目标。但在实践操作中,很多教师会把整合的着力点放在技术手段的推陈出新上。笔者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把热情过多地放在具体技术手段上,好像用得少了就不是整合,用不出新招数就不够档次。我校课题组一位教师在上《雨的形成》一课时,多媒体课件制作得相当精美,在课件中大篇幅地渲染下雨的情景,而对雨的形成过程却相对弱化。课后,这位教师在说课时介绍,为了实现模拟下雨的效果,甚至调用外部函数来编写程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知道,下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很多生活体验和认知,我们在课内无需借用信息技术,大费周折地渲染,本课更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雨是如何形成的,而不是认知下雨的情景。我们认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但绝不主张“技术目的论”或“信息技术惟上论”,也就是说,我们绝不能陷入“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好课,不用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信息技术用得多的课比信息技术用得少的课好”等误区。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要以科学课程目标为本,按照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从一节课的“整合”扩大至一个学习单元乃至一门课程的“整合”。当然,如何恰如其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套用。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教学实效性差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我们需要的不是表面上的热闹场面,不能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奢华和时髦。一位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垃圾的处理》一课时,大部分时间坐在讲台前操作电脑,学生不是打字,就是看屏幕上的电子文档。这位教师为了充分彰显信息技术特色,在与学生交流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时都用耳机、麦克风,形式好像很新颖,但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堂中,明明可以实现师生“零距离”面对面地交流,却改成利用BBS来交流,殊不知,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可以传递机器所无法传递的情感因素。所以说,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
我们要坚持以课程实效为取向的信息技术整合观,并以此来衡量整合的效果和效率。课程整合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信息技术在教学、学习及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换句话说,我们在评价一节或一系列整合课是否优秀时,绝不取决于采用信息技术的多寡,也不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或精美与否,而应主要考查其实效如何。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效整合时,教师要多思考其课堂上要不要用、如何用等问题。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并反复加以推敲,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优化效果。
3.教师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传统观念的革新。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课也显常态化,但从中折射出来的教师整合能力却不容乐观。
一位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一课时,仅是把书上的图片、挂图翻拍后,以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认为课堂教学整合了信息技术。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时,课件(由信息技术教师代做)做得非常精美、巧妙,但在上课过程中,操作失误频频,切换信息设备时手忙脚乱。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整合能力。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其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课程整合能力系统中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等。
要提升教师的整合能力,应加强师资培训,学习――实践――反思是必由之路。对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观念、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最近发展趋势等的培训,可以较快地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培训过程中,既需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参与,也需要教育培训机构、学校及社会的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同时,教师要积级主动地参与到平时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来,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注重积累,加强交流,才能探索出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整合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想在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间将两者整合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喜的是,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已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常态。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通过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王照亮.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