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竹林深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告别此处翘首凝望的仙子,顺着庙宇门前的一条曲折的小路,向竹林深处走去。小路上铺着灰白色的鹅卵石,虽说不上五彩斑斓,却也有一种奇妙的视觉感受。涓涓细流自两旁石砌房屋脚下流淌出来,慢慢汇集在脚下小路的凹处,浸在清澈溪水中的石块旁,游人的脚踩踏,溅出细碎的水花。
两旁石砌的古屋,均已有些年头,竟不知是何时砌成,颇有些久远的古典意趣,似是精雕细琢的石块堆砌,近看却发觉原是大自然的工艺品,自然天成,不染一丝雕琢和尘色,返璞归真,是那样令人惊奇,惊叹于它的美不胜收。
顺着这条小路,终于来到竹林深处。青翠欲滴的竹在飒飒风中摇曳,抖落一身的凡尘。在这片竹林中,隐约听到几丝悠扬婉转的音乐,似乎在耳边轻声低喃呼唤:“向这里走……”于是,我穿过层层竹林,踏过块块石板,终于来到了乐声飘扬的源头。是一个泛着幽蓝色光芒的音响。深埋在生意盎然的竹丛中,散发着幽静中些许妖娆的蓝色光辉。不知不觉,我看的呆了。乐声依旧,幽蓝不泯,似乎在诉说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久久的,在耳畔、在心头萦绕。
许久,踏上归途,记忆力这片竹林深处的幽蓝挥之不去。它也许依旧在竹林深处散播着美妙的音乐,在人们耳畔诉说着它最迷恋的风景也许依旧在那片竹林里,散发着那抹幽蓝的光晖。每每忆起,不仅感恩大自然,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如此美丽,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我真正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大自然,人类每天都生活在大自然里。但没有多少人真正发现了大自然的美。而发现它的美却不难。
大自然,与人类每天都形影不离的大自然。它的美丽无所不在:在你的心中、在你的视线当中、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中……
追着小鸟,走进密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会飞的花朵,我们走进大自然。
让你的呼唤去叩醒每一块山石,让你的画笔去访问每一片花瓣。高高举起洁白的棉网,网住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秋天。
【关键词】深基坑 基坑开挖 浅基础 损害形式 防范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人们享受到城市生活水平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城市的弊病。城市土地供求关系紧张,城市有限的建设用地大量被城市道路,住宅等消耗,给排水、供电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愈加紧张,地下空间就成了其建设的必选空间。城市中建筑物密集,深基坑开挖会对周边土体产生扰动,容易产生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地表倾斜,增加地基应力,给基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基坑本身的安全,还要重点关注深基坑施工是否会对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1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损害形式
1.1 地表均匀沉降破坏
深基坑开挖扰动周边土体使之产生均匀沉降,土体均匀沉降会使整个建筑物整体下沉。均匀沉降一般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若沉降过大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当下沉量较大且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地表下沉就会造成地面积水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且影响结构强度。
1.2 地表倾斜损害
当原有地层不均匀时,在新建建筑物完成后会导致地层倾斜,从而改变了地面的原始坡度,虽然建筑物本身不会受到损害,但当邻近有其它深基坑开挖时往往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就会导致土体内力重新分配甚至土体滑动。特别是对于基础底面积较小的高耸建筑物,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会使建筑物的重心发生偏移,导致建筑物结构内应力发生变化,沉降过大时会引起结构破坏如出现裂缝甚至倒塌等。
1.3 地表曲率损害
地表曲率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开挖引起的损害形式,与地基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开挖引起的变形形式有关。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地表曲率损害是叠加了邻近建筑物的自重引起的弯曲损害,与因地基不良而发生的建筑物损害相比是不同的。当地表发生弯曲变形时,建筑物将有部分基础产生悬空现象,荷载由其余部分承担,从而使地基应力变大。
2 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破坏风险评估
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地层的移动是引起建筑物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会导致地层在竖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同时移动,可以使用角变量、裂缝宽度等变形参数来描述建筑物损伤程度,进行建筑破坏风险评估。
2.1 建筑结构角变量与水平应变的关系
建筑物垂直方向的容许沉降量受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侧向变形影响。从研究得出建筑结构角变量与水平应变的关系为:建筑物的角变量大水平应变不大时,建筑物损坏程度并不一定大;相反,当角变量较小而水平应变较大时,建筑物的损坏也有可能会大。
2.2 建筑结构裂缝与临界应变的关系
裂缝是建筑物中常见的破坏形式,也最能直观的体现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因此,用建筑物产生的裂缝宽度来评价建筑物破坏等级更直观易懂。可以把建筑物产生的应变与临界应变做比较,来确定建筑物的损坏程度。不同结构形式的临界应变值砖混结构为0.02%,框架结构为0.05%。
3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的防范措施
3.1 从基坑开挖过程本身采取措施减小基坑变形
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SF-MPQ评分;BI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5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20~40岁的青壮年患病较多,是下腰痛和腰腿痛患者的常见病因,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心情抑郁等,给自身及家人均造成负担。其发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因为神经根因腰椎间盘纤维环变性破裂或者髓核突出而受到刺激和压迫[1]。大多数患者可经过规范的保守治疗获得缓解甚至痊愈,但也有10%~20%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解除压迫[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医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中医骨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55岁,平均(40.4±4.6)岁;病程3~6 a,平均(3.6±2.1)a。试验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0~60岁,平均(44.5±3.8)岁;病程3~7 a,平均(3.5±2.6)a。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基线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2] (1)出现下列症状之一:局部腰痛或者腰痛伴随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放射痛;双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异常;腰椎主动活动受限。(2)出现下列体征之一:①患者立位时见腰椎畸形,腰椎生理前凸消失或者呈侧突,甚至后凸;腰椎脊旁压痛阳性。②仰卧位时发现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累及的下肢神经根范围出现异常皮肤感觉和深浅反射障碍。③俯卧位时腰椎脊旁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3)辅助检查:腰椎CT或MRI检查明确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硬膜囊受压。
同时出现上述症状、体征的异常,并且腰椎CT或MRI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方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中医骨科常规临床治疗+身痛逐瘀汤内服,药物组成:牛膝9 g,地龙5 g,秦艽5 g,川芎6 g,甘草5 g,羌活5 g,红花9 g,桃仁6 g,当归10 g,五灵脂6 g,没药5 g,香附4 g,黄芪15 g,苍术6 g,黄柏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仪由南京鼎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药物仍为身痛逐瘀汤,取穴大肠腧、气海腧、关元腧、秩边、环跳、腰眼、委中、委阳、承山、昆仑等穴位。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治愈:腰腿痛完全消失,腰部可正常活动,直腿抬高试验可达70°以上;显效:腰腿痛仅在劳累后出现,休息后能自行好转;好转:腰腿痛较治疗前好转,腰部活动亦有所改善;无效:腰腿痛的症状和相关体征持续存在,无改善。
1.5 观察指标 (1)根据上述疗效标准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观察临床疗效改善情况。(2)简易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各评价1次,指标包括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疼痛情绪评分(PRI-S)和疼痛感觉评分(PRI-A)。(3)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各评价1次,比较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单位以(x±s)表示,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简易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比较 见表2。
2.3 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常发生在L4/5、L5/S1,轻者腰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重者腰痛可放射至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及脚外侧,转动、咳嗽、喷嚏时均加剧,甚至出现腰椎侧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保守治疗多以对症止痛、局部封闭药物为主,虽然能适当缓解疼痛,但是长期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越发突显出来,譬如毒副作用、依赖性等[4]。而中医保守治疗多以中药配合中医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更值得肯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的“痹证”、“腰痛”等范畴,患者平素气血亏虚,若遇外力刺激,筋骨损伤,气血运行受阻,瘀血阻滞;或感受风寒湿邪,壅滞经络,不通则通[5]。身痛逐瘀汤起源于清代的《医林改错》,具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且临床报道效果较好[6],故本课题选用身痛逐瘀汤作为对照组。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通过利用机器通电后产生中频电流电场,从而产生一种定向推动力,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快速、定向地经皮肤进入到人体肌肉组织中,使药物直达患处;同时,电流电场产生的强大推动力还能松解病灶粘连,减轻无菌炎症,缓解肌紧张,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是最近比较热门的新兴外治法,临床上及患者的认可度均高[7-8]。
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身痛逐瘀汤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PRI-A、PRI-S、VAS评分,升高患者的BI评分,与单独身痛逐瘀汤内服相比,效果更加显著,说明了身痛逐瘀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福音,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淑芳,李佳霖,周媛.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8):334-338.
[2]中国骨科相关专家小组.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J].安徽医学,2016(01):1-7.
[3]卫生部.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张黎恒,廖黎颖.针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劳损性腰痛的临床研究与治验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2):1457-1458.
[5]卢雄才.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505-3508.
[6]喻秋萍,唐萌芽,王峥峰,等.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J].中医正骨,2016,28(6):24-27.
[7]付蔷,李超,崔清国.针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2):192-194.
关键词:电针;身痛逐瘀汤;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稍有不慎即可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属于中医腰腿痛、腰痛范畴,单纯的打针、输液,效果均不理想[1-2]。文章采用身痛逐瘀汤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3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26~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23例,男15例,女8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史、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制定的诊断标准,经腰椎CT检查确诊,排除腰椎结核及肿瘤。
1.3 方法
1.3.2 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取穴及疗程同治疗组。
1.4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腿部疼痛、麻木消失,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进行身体活动时无任何不适;显效:腰腿部疼痛、麻木遗留轻微症状,较入院时明显减轻,有轻微阳性体征,进行身体活动时有轻微不适;有效:治疗结束后有较明显症状及体征,但较入院时好转,进行身体活动时有明显不适;无效:治疗结束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23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0例,临床治愈0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3
2
18
3
100
对照组
20
15
2
3
8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腰腿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寒湿、感受湿热、气滞血瘀、肾亏体虚所致,临床治疗以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化湿、补肾壮骨为主。
针刺腰夹脊、腰阳关、命门、环跳、委中、肾俞等穴,并加以电针,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其中委中为治腰腿疼痛之要穴,腰阳关助阳散寒化湿,环跳治腰胯及下肢疼痛,命门、肾俞及腰夹脊治腰肌强直。身痛逐瘀汤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动效,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没药、五灵脂止痛并增强祛瘀之功效,香附行气以活血,牛膝引淤血下行并能强壮腰膝,地龙起通络祛瘀作用,秦艽、羌活可蠲痹除湿。若寒湿较重,加茯苓、猪苓、附子、肉桂以温经散寒行湿,湿热证加黄连、黄柏、茯苓以清热利湿,肾亏体虚加山药、独活、山茱萸以补益肾气。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清热利湿、补肾壮骨之功。
综上所述,身痛逐瘀汤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组,适当配合功能锻炼以加强腰背力量,劳逸结合,定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
4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神经营养药 骶管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复合神经营养药制成复合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35~65岁,平均50岁。病程1周~2年。9例有腰部扭伤史。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已排除结核、肿瘤。病变部位:L4~L5突出者31例,L5~S1突出者25例。临床表现为腰椎棘旁压痛,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伴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弱。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髋部垫一厚枕,以抬高骨盆暴露骶部,穿刺点为骶裂孔中心。定好穿刺点后,用7号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针尖触及骶尾韧带时有强韧感觉,稍进针即有阻力消失感。此时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呈30°~45°角,顺利推进2cm达骶管腔,注入2ml生理盐水无阻力,无皮下积气征象,回抽无血和脑积液,将复合液注入骶管腔。注药后平卧2h。
1.2.2 镇痛液的配制
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曲安奈德50-80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100mg,维生素B120.5~1mg,2%利多卡因4ml,ATP40u配成25~30ml复合液。
1.2.3 疗程与随访时间
根据病人情况,7天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2周。注射1个疗程者37例,2个疗程者19例。随访6个月~1年。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邵宣[1]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并结合本组病例的病情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做出判断。优:疼痛消失,活动自如,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原工作;良: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可,直腿抬高试验60°~70°,能坚持原工作;差:疼痛减轻,活动轻度障碍,直腿抬高试验>40°,坚持原工作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结果
经随访,治疗效果优43例,占76.78%;良11例,占19.64%;差2例,占3.57%,优良率92.85%,有效率100%。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程永安[2]报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91.8%。手术治疗的缺点是易出现并发症如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形成血肿等,甚至硬膜外腔大量瘢痕的形成可导致二次医源性狭窄和腰椎失稳倾向[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解剖位置的改变,局部供血障碍造成神经、机械压迫和化学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神经根的损害。
本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复合神经营养药配成复合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其优良率为92.85%,总有效率100%,优良率高于手术疗法。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适合于门诊病人的治疗。1.复方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镇静、止痛之作用。2.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磷酸酶A2的活性发挥强大抗炎作用,能有效地消除由于髓核破裂后释放的多种蛋白和类组织胺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减轻充血,使神经根水肿减轻,从而阻断了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本组采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作用迅速,但作用时间短;曲安奈德,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相似,但起效缓慢,约在用药数小时后起效,但作用持续2-3周,故两药配伍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之特点。3.维生素c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对抗氧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髓鞘,能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12与神经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和营养。因此,维生素C,B12能促进神经组织的恢复,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5.利多卡因能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组织对氧的利用和对缺氧的耐受性。同时由于局部麻醉作用,使腰部肌肉松弛,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的恶性循环。6.ATP能供给细胞能量修复受损细胞.复合液注入骶管腔后这些药理作用可消除髓核水肿,使得髓核回缩,髓核与椎间孔的位置发生相应改变,从而解除神经受压症状减轻神经根水肿达到临床治愈。
其他反应:5例在注药过程中由于快速推注出现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减慢注药速度后上述症状消失。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方面的改变。有关复合液对硬脊膜、神经根在病理生理及对机体其他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邵宣,许竟斌.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