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竹林深处

竹林深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竹林深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竹林深处

竹林深处范文第1篇

告别此处翘首凝望的仙子,顺着庙宇门前的一条曲折的小路,向竹林深处走去。小路上铺着灰白色的鹅卵石,虽说不上五彩斑斓,却也有一种奇妙的视觉感受。涓涓细流自两旁石砌房屋脚下流淌出来,慢慢汇集在脚下小路的凹处,浸在清澈溪水中的石块旁,游人的脚踩踏,溅出细碎的水花。

两旁石砌的古屋,均已有些年头,竟不知是何时砌成,颇有些久远的古典意趣,似是精雕细琢的石块堆砌,近看却发觉原是大自然的工艺品,自然天成,不染一丝雕琢和尘色,返璞归真,是那样令人惊奇,惊叹于它的美不胜收。

顺着这条小路,终于来到竹林深处。青翠欲滴的竹在飒飒风中摇曳,抖落一身的凡尘。在这片竹林中,隐约听到几丝悠扬婉转的音乐,似乎在耳边轻声低喃呼唤:“向这里走……”于是,我穿过层层竹林,踏过块块石板,终于来到了乐声飘扬的源头。是一个泛着幽蓝色光芒的音响。深埋在生意盎然的竹丛中,散发着幽静中些许妖娆的蓝色光辉。不知不觉,我看的呆了。乐声依旧,幽蓝不泯,似乎在诉说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久久的,在耳畔、在心头萦绕。

许久,踏上归途,记忆力这片竹林深处的幽蓝挥之不去。它也许依旧在竹林深处散播着美妙的音乐,在人们耳畔诉说着它最迷恋的风景也许依旧在那片竹林里,散发着那抹幽蓝的光晖。每每忆起,不仅感恩大自然,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如此美丽,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我真正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大自然,人类每天都生活在大自然里。但没有多少人真正发现了大自然的美。而发现它的美却不难。

大自然,与人类每天都形影不离的大自然。它的美丽无所不在:在你的心中、在你的视线当中、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中……

追着小鸟,走进密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会飞的花朵,我们走进大自然。

让你的呼唤去叩醒每一块山石,让你的画笔去访问每一片花瓣。高高举起洁白的棉网,网住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秋天。

竹林深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深基坑 基坑开挖 浅基础 损害形式 防范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人们享受到城市生活水平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城市的弊病。城市土地供求关系紧张,城市有限的建设用地大量被城市道路,住宅等消耗,给排水、供电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愈加紧张,地下空间就成了其建设的必选空间。城市中建筑物密集,深基坑开挖会对周边土体产生扰动,容易产生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地表倾斜,增加地基应力,给基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基坑本身的安全,还要重点关注深基坑施工是否会对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1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损害形式

1.1 地表均匀沉降破坏

深基坑开挖扰动周边土体使之产生均匀沉降,土体均匀沉降会使整个建筑物整体下沉。均匀沉降一般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若沉降过大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当下沉量较大且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地表下沉就会造成地面积水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且影响结构强度。

1.2 地表倾斜损害

当原有地层不均匀时,在新建建筑物完成后会导致地层倾斜,从而改变了地面的原始坡度,虽然建筑物本身不会受到损害,但当邻近有其它深基坑开挖时往往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就会导致土体内力重新分配甚至土体滑动。特别是对于基础底面积较小的高耸建筑物,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会使建筑物的重心发生偏移,导致建筑物结构内应力发生变化,沉降过大时会引起结构破坏如出现裂缝甚至倒塌等。

1.3 地表曲率损害

地表曲率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开挖引起的损害形式,与地基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开挖引起的变形形式有关。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地表曲率损害是叠加了邻近建筑物的自重引起的弯曲损害,与因地基不良而发生的建筑物损害相比是不同的。当地表发生弯曲变形时,建筑物将有部分基础产生悬空现象,荷载由其余部分承担,从而使地基应力变大。

2 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破坏风险评估

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地层的移动是引起建筑物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会导致地层在竖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同时移动,可以使用角变量、裂缝宽度等变形参数来描述建筑物损伤程度,进行建筑破坏风险评估。

2.1 建筑结构角变量与水平应变的关系

建筑物垂直方向的容许沉降量受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侧向变形影响。从研究得出建筑结构角变量与水平应变的关系为:建筑物的角变量大水平应变不大时,建筑物损坏程度并不一定大;相反,当角变量较小而水平应变较大时,建筑物的损坏也有可能会大。

2.2 建筑结构裂缝与临界应变的关系

裂缝是建筑物中常见的破坏形式,也最能直观的体现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因此,用建筑物产生的裂缝宽度来评价建筑物破坏等级更直观易懂。可以把建筑物产生的应变与临界应变做比较,来确定建筑物的损坏程度。不同结构形式的临界应变值砖混结构为0.02%,框架结构为0.05%。

3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的防范措施

3.1 从基坑开挖过程本身采取措施减小基坑变形

竹林深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临近建筑;地面裂缝;原因对策

地铁工程建设成为各个城市进行市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问题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开挖地铁深基坑的过程当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临近建筑地面常常会出现开裂,从而对相应建筑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 相应建筑物的坍塌,从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而相应的施工方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措施进行解决。

一、简单介绍某城市地铁工程状况

该市地铁线的某站的主体结构施工采取的是明挖顺作的方法,基坑的全长为278.7米,利用排桩及内撑支护方法。车站的结构形式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的标准路段的宽度为18.7米,深度为16.65米,东部扩大端的宽度是18.7――24.4米,深度为17.15米。车站的底板埋深为17米,顶板的覆土厚度为2米。总建筑面积为13021.41平方米。车站的基坑围护结构利用的是Ф1000毫米――1400毫米的人工挖孔桩,桩间利用Ф800毫米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在基坑内从上到下共设置3道钢支撑。

二、相应裂缝状况分析

某酒店处于地铁站基坑某段右侧基坑的南侧,距离地铁基坑6米左右,受基坑开挖影响非常大。这个酒店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近基坑的地上部分,共9层框架,地下为1层,相应结构的基础是整版基础,第二部分远离基坑,是一个2层的框架结构,其基础是独立基础,第三部分位于西部,其基础是独立基础,深埋5――6米,相邻的基础间设置了一定的变形缝。在地铁线基坑开挖的时候,该酒店的内部地面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缝,成垂直及平行于基坑分布,部分地砖翘起。经过相应的专业检测工作人员检测,确定是由地铁基坑开挖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开挖地铁基坑的过程当中没有及时的架设钢支撑,导致基坑的暴露时间比较长,造成坑外的土体产生侧向上的位移,主动土压力造成两侧的围护桩受到相应的压力产生变形,最终使酒店地基沉降。

2、因为该酒店的基础位于场地的粘土层,而作为中等膨胀土的粘土有着遇水膨胀、失水干裂的特点,所以进行基坑开挖的时候,雨水及污水因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抽排渗入到地下,土体遭到浸泡,大大降低了粘土层的承受能力,致使酒店基础发生下沉。

3、该酒店本身的基础结构为独立基础和整版基础相结合的混合型基础,因为酒店的不同部分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不均匀下降,造成了裂缝,而裂缝恰恰就在不同基础结合部。

三、治理地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临近建筑地面裂缝的有效措施

(一)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

发生裂缝事故以后,相应的施工单位采取了妥善的应急措施。马上停止深基坑的开挖,封闭相应的开挖面,此外把开挖面附近的钢支撑的间距缩小0.5米,加密相应的钢支撑,把相应钢支撑与压力提高10%,将第一道支撑增加150kN,第二道支撑增加250kN,从而有效控制了相应维护结构向基坑以内发生变形,降低对周边环境及维护结构产生的影响。

强化对基坑本体及该酒店的建筑物检测,检测的频率要保证每天两次,同时在相应的酒店建筑物以内增多监测点,随时观察建筑物结构具体的沉降状况,保证及时、准确的掌握变形情况,从而为之后的建筑物地面裂缝处理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后期的控制措施

1、利用袖阀管注浆控制。此种方法的目的就是在受害建筑物的周边进行注浆加固,从而有效提高相应建筑物的基础的稳定性,降低相应建筑物的沉降,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2、对污水和雨水采用截流和引流进行控制。相应的工作人员积极处理从地铁基坑旁边流出来的污水及雨水河流管道。相应的施工方利用明沟把流进建筑物基础的污水成功引入到市政府的排污管道,并有效手机相应的地表水,从而控制雨水及污水深入到地铁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地基及土体,有效减少建筑物的沉降。

3、利用开挖土方进行控制。进行基坑开挖的后期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严格遵循“时空效应”这一理论,按照相应的“纵向分区分段、竖向分层、先支后挖”这种施工原则实行分层、分段的均衡式开挖,从而对地表沉降和基坑本体变形进行有效控制。

在对某酒店产生影响的基坑范围区域以内,对钢支撑和相应的预加轴力都在相应设计值的基础上增加了10%,另外严格执行“先撑后挖”的施工工序,对相应的坑壁进行及时的网喷,降低坑壁发生变形。提高地铁基坑的开挖速度及主体的施工进度,最短时间内通过相应的影响范围,从而有效缩短基坑的暴露时间。

4、强化工程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地面发生裂缝以后,为了尽快准确的了解相应建筑物的变形趋势,相应的监测人员在该酒店内部假设了沉降监测点,对酒店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此外还提高了对周围环境和地铁基坑本体监测的频率,从而有效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建筑物及基坑本体的变形状况。

结论:

交通路线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决定了市民出行方便与否,更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地铁线路能够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是各个城市积极建设的工程项目,但是在地铁深基坑开挖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临近建筑地面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及使用寿命,因而一旦施工方发现问题,必须马上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然后制定科学的后期治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地铁工程建设质量,又保证周围建筑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霍小妹.旋挖钻机成孔开放式后注浆灌注桩施工工艺[J].施工技术2012(7):22

[2]张素英.全套管钻机成孔复合型桩基降水施工新技术[J].施工技术2012(7):13

[3]郑昌晶.于振辉.赵锡山.张恒. 大连沿海地区某基坑工程支护及阻水技术[J].施工技术2012(7):25

竹林深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山莨菪碱 多发性脑出血 临床观察

多发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临床报告比较少见。本文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多发性脑出血30例的临床疗效经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多发性脑出血30例病人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9.9岁 。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者22例,基底节区出血者2例,蛛网膜出血者3例,脑血管畸形者1例,脑干出血者1例,血小板减少者1例。出血量最多者18ml,最少者10ml。单例瘫痪10例,完全瘫痪7例,继发性脑疝者4例,死亡2例。

方法:将30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取丹参注射液每支2ml(含生产药3g)16ml静脉注射,发病24小时后开始,每天1次,用药4天后,剂量改用20ml静滴28天。山莨菪碱(每支1ml、含10ml)20mg静滴,每天1次,用药4天后,剂量改用50mg静滴28天。对照组用氨甲苯酸(每支10ml,含0.1g)每天1次,就诊开始后用2周,同时用胞二磷胆碱0.75静滴,每天1次,用28天。同时给予20%甘露醇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治疗。

结 果

两组病例在出血后4周内血肿吸收以CT值降至正常以下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为准。治疗组:13例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例中等残疾,死亡1例,占86.7% 。对照组:,8例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6例中等残疾、死亡1例,占53.3%。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讨 论

多发性脑出血后,脑内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及脑内动脉硬化等病变的基础上,易发生内膜下纤维样物质节段性变化,从而破坏了动脉壁的结构,在外力、激动等因素的作用下,血管一时性痉挛,血压骤升,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病变的微小动脉破裂,产生局部血肿。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其缺血、缺氧后引发一系列的有害反应,致使细胞外谷氨酸浓度过高地作用其受体,细胞膜通透性升高,钠水大量向细胞内流,细胞内水肿,腺体功能障碍,钙泵功能抑制,加重了细胞内钙的超载,造成神经元的凋亡及坏死。脑组织水肿、软化、淀粉样变性等,进一步加速了脑功能的损害。这一病理过程随缺血、缺氧占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恶性循环,导致血肿吸收延迟,临床症状加重,易产生后遗症及并发症等不良后果。运用丹参注射液及山莨菪碱治疗脑出血便是基于防治这种缺血进展的目的。丹参注射液成分以丹参素为主,具有钙拮抗和抗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作用,能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痉挛的血管平滑肌松弛;能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纠正脑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元代谢紊乱,明显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山莨菪碱能缓解小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加速血流速度、减少红细胞核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大剂量山莨菪碱对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它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生存和释放,抑制一氧化碳的过量生成,调节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减少细胞内钙超载、抑制大量钙离子对锥体细胞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状况。丹参注射液与山莨菪碱合用治疗多发性脑出血较单一应用疗效明显加强,病残率明显下降,血肿吸收率高,病程治疗期短等优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宇峰.脑出血与脑血管淀粉样变性.中级医刊,1997,12(12):715

竹林深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神经营养药 骶管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复合神经营养药制成复合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35~65岁,平均50岁。病程1周~2年。9例有腰部扭伤史。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已排除结核、肿瘤。病变部位:L4~L5突出者31例,L5~S1突出者25例。临床表现为腰椎棘旁压痛,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伴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弱。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髋部垫一厚枕,以抬高骨盆暴露骶部,穿刺点为骶裂孔中心。定好穿刺点后,用7号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针尖触及骶尾韧带时有强韧感觉,稍进针即有阻力消失感。此时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呈30°~45°角,顺利推进2cm达骶管腔,注入2ml生理盐水无阻力,无皮下积气征象,回抽无血和脑积液,将复合液注入骶管腔。注药后平卧2h。

1.2.2 镇痛液的配制

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曲安奈德50-80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100mg,维生素B120.5~1mg,2%利多卡因4ml,ATP40u配成25~30ml复合液。

1.2.3 疗程与随访时间

根据病人情况,7天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2周。注射1个疗程者37例,2个疗程者19例。随访6个月~1年。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邵宣[1]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并结合本组病例的病情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做出判断。优:疼痛消失,活动自如,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原工作;良: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可,直腿抬高试验60°~70°,能坚持原工作;差:疼痛减轻,活动轻度障碍,直腿抬高试验>40°,坚持原工作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结果

经随访,治疗效果优43例,占76.78%;良11例,占19.64%;差2例,占3.57%,优良率92.85%,有效率100%。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程永安[2]报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91.8%。手术治疗的缺点是易出现并发症如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形成血肿等,甚至硬膜外腔大量瘢痕的形成可导致二次医源性狭窄和腰椎失稳倾向[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解剖位置的改变,局部供血障碍造成神经、机械压迫和化学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神经根的损害。

本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复合神经营养药配成复合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其优良率为92.85%,总有效率100%,优良率高于手术疗法。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适合于门诊病人的治疗。1.复方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镇静、止痛之作用。2.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磷酸酶A2的活性发挥强大抗炎作用,能有效地消除由于髓核破裂后释放的多种蛋白和类组织胺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减轻充血,使神经根水肿减轻,从而阻断了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本组采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作用迅速,但作用时间短;曲安奈德,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相似,但起效缓慢,约在用药数小时后起效,但作用持续2-3周,故两药配伍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之特点。3.维生素c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对抗氧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髓鞘,能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12与神经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和营养。因此,维生素C,B12能促进神经组织的恢复,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5.利多卡因能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组织对氧的利用和对缺氧的耐受性。同时由于局部麻醉作用,使腰部肌肉松弛,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的恶性循环。6.ATP能供给细胞能量修复受损细胞.复合液注入骶管腔后这些药理作用可消除髓核水肿,使得髓核回缩,髓核与椎间孔的位置发生相应改变,从而解除神经受压症状减轻神经根水肿达到临床治愈。

其他反应:5例在注药过程中由于快速推注出现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减慢注药速度后上述症状消失。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方面的改变。有关复合液对硬脊膜、神经根在病理生理及对机体其他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邵宣,许竟斌.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408.

相关期刊更多

寻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省科技厅

世界竹藤通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