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信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DSRC 通信机制 专用短程通信 智能交通

中图分类号:TN91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037-02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安全、舒适、高效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诞生了。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通信协议之一。研究该通信协议对于ITS的普及应用有着关键的意义。国际上已经形成以欧洲CEN/TC278、美国ASTM/IEEE和日本ISO/TC204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2007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系列国家标准(GB/T20851-2007),推动了DSRC在国内的研究和开发。

本文对专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的体系结构以及通信原理进行了分析,为实现ITS中最重要的高速车辆间通信提供了重要参考。

2 DSRC体系结构概述

参照开放系统互联(OSI)体系结构的7层模型,现有的DSRC可划分为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应用层(L3)。在此基础上DSRS协议结构如图1所示[1]。

B-KE—广播核心单元

I-KE—初始化核心单元

T-KE—传输核心单元

2.1 DSRC体系结构组成分析

2.1.1 物理层

该层位于体系的最底层,规范了传输媒体及其上下行链路的物理特性参数。该层提供同步、定时功能,同时控制信道的激活、保持、切换和释放,并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借口参数,其中包括:载波频段、通信速率、调制方式、通信系统、误码率等。

2.1.2 数据链路层

该层位于体系的中间层,定义了帧的具体结构,提供可靠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该层可氛围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2]。

LLC:该层主要是进行PDU(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化,解释收到的命令PDU并生成相应的相应PDU,以及执行数据流的控制和差错控制、校正。

MAC:该层主要进行帧控制,对LPDU的分段和重组,PDU的收、发却仍,CRC校验等。帧结构是MAC层甚至是整个协议的关键性内容,对比国外标准可知,DSRC协议最主要的差异是帧结构的不同,即帧中包含的各个时隙的时间长度是否一致。而我国采用的标准和欧洲一致,即采用变长结构。

2.1.3 应用层

该层为DSRC协议的最高层,主要是讨论应用程序用于同网络通信所需要的各种技术。

该层是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特定的应用服务,如实现通信初始化和释放程序、广播服务支持、远程应用相关操作等。

2.2 DSRC系统的组成分析

专用短程通信设备基于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规范,主要包含路侧设备(Road Side Unit,简称RSU)和车载设备(On Board Unit,简称OBU)两部分,通过路侧设备和车载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路网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DSRC是一种小范围无线通信系统,它作为车-路的通信平台,通过信息的双向传输将车辆、道路有机地连接起来[3]。如图所示2。

RSU是OBU的读写控制器,由加密电路、编解码器电路和微波通讯控制器等组成,以DSRC通讯协议的数据交换方式和微波无线传递手段,实现移动车载设备与路侧设备之间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目的。

OBU是一种具有微波通信功能和信息存储功能的移动识别设备。OBU本身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载体成为单片式电子标签,也可以通过附加一个智能卡读写接口,实现扩展的数据存储、处理、访问控制功能,而成为双片式电子标签。智能卡的引入,不仅使电子标签的扩展存储空间大大增加,可以容纳更多的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电子钱包形式的金融储值卡使用,大大降低了系统营运的风险[4]。

3 DSRC协议的通信原理分析

结合实际的需求特点,可以将DSRC协议的通信流程分为建立连接、信息交换、连接释放3个基本流程[5]。

首先,建立连接。对比TCP/IP协议中的3次握手过程,路侧单元利用物理层下行不断地发送帧控制信息,当车载OBU驶入有效发射区域时接收到该信息,回复相应的请求。路侧单元收到请求后做出响应,然后发送给OBU。之后OBU进行确认,路侧单元收到确认后进行信息核实,连接建立成功。

第二,信息交互。利用前面建立好的连接,针对应用服务类型进行数据交换。此过程最重要的是差错控制。可以通过重传计数器,控制重传等待时间等方法解决。

最后,连接释放。RUS向OBU发送释放连接信息,OBU接收信息,确认要释放连接,设定连接释放计数器,由连接释放计数器释放连接。整个数据流如图3。

4 DSRC技术关键问题研究

虽然DSRC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还存在如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4.1 RSU发射功率及其分布

对于不停车收费系统,只需要在特定的位置安装一个或者几个RSU单元即可。但是对于某些系统,需要安置多个RSU单元,这样RSU单元之间的距离,抗相互干扰等成为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今后的研究要着重于如何设计RSU的发射功率和分布。

4.2 布网问题

DSRC技术不可能做为首要的通信技术,所以载体平台不会投入太多,这样就导致有限的资金投入如何最大化建设基础设施。所以DSCR技术是否能利用目前的公网设施实现通信也是待解决的问题。

4.3 应用层程序设计问题

DSRC技术能用于哪些层面,需要设计者在应用层程序上进行不断的开发,对比Wifi等相关技术,真正区别其能否广泛应用,在于未来应用程序是否能和DSRC标准相连接。

参考文献

[1]陈凌旭.DSRC协议数据链路层的研究及部分实现.西南交通大学,2005-04-01.

[2]范庆彬.DSRC技术及其通信机制的研究.研究与开发,2010-06-10.

[3]杜水荣.电子不停车收费应用中的DSRC技术比较.企业技术开发,2009.

通信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光纤;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系统;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TN929.11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的快速发展历史只有二十多年,已经历三代:短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多模光纤和长波长单模光纤。进入21 世纪后,由于因特网业务的迅速发展和音频、视频、数据、多媒体应用的增长,对大容量(超高速和超长距离) 光波传输系统和网络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光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因此用光作为载波进行通信容量极大,是过去通信方式的千百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光通信是人们早就追求的目标,也是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

2 通信原理

2.1 光纤的优点

光纤是由中心的纤芯和的包层同轴组成的圆柱形细丝。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从原理上看,构成光纤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光纤除了按制造工艺、材料组成以及光学特性进行分类外,在应用中,光纤常按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通信用光纤和传感用光纤。传输介质光纤又分为通用与专用两种,而功能器件光纤则指用于完成光波的放大、整形、分频、倍频、调制以及光振荡等功能的光纤,并常以某种功能器件的形式出现。光纤通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原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1) 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THz,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

2) 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

3) 绝缘、抗电磁干扰性能强,传输质量佳;

4) 光纤线径细、重量轻,原料为石英,节省有色金属铜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5) 具有抗腐蚀能力强、抗辐射能力强、可绕性好、无电火花、泄露小、保密性强等优点;

6) 无辐射,难于窃听,因为光纤传输的光波不能跑出光纤以外;

7) 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2.2 光纤通信的原理

所谓光纤通信,就是在发送端首先要把传送的信息(如话音) 变成电信号,然后调制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幅度(频率) 变化而变化,并通过光纤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然而,由于目前技术水平所限,对光波进行频率调制与相位调制等仍局限在实验室内,尚未达到实用化水平,因此目前大都采用强度调制与直接检波方式(IM- DD)。又因为目前的光源器件与光接收器件的非线性比较严重,所以对光器件的线性度要求比较低的数字光纤通信在光纤通信中占据主要位置。

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是由数据源、光发送端、光学信道和光接收机组成。数据是数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号的数字化。光发送机和调制器则负责将信号转变成适合于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先后用过的光波窗口有0.85、1.31 和1.55。光学信道包括最基本的光纤,还有中继放大器EDFA等;而光学接收机则接收光信号,并从中提取信息,然后转变成电信号,最后得到对应的话音、图像、数据等信息。

2.3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如图2- 1

图2-1 光纤通信系统

2.3.1 PCM电端机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code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

2.3.2 光发信机

光发信机是实现电/ 光转换的光端机。它由光源、驱动器和调制器组成。其功能是将来自于PCM 电端机的电信号对光源发出的光波进行调制,成为已调光波,然后再将已调的光信号耦合到光纤或光缆去传输。电端机就是常规的电子通信设备。

2.3.3 光中继器

光中继器由光检测器、光源和判决再生电路组成。它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受到的衰减;另一个是对波形失真的脉冲进行整形。

2.3.4 光收信机

光收信机是实现光/电转换的光端机。它由光检测器和光放大器组成。其功能是将光纤或光缆传输来的光信号,经光检测器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再将这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到足够的电平,送到接收端的电端机去。

2.3.5 光纤连接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

由于光纤或光缆的长度受光纤拉制工艺和光缆施工条件的限制,且光纤的拉制长度也是有限度的。因此一条光纤线路可能存在多根光纤相连接的问题。于是,光纤间的连接、光纤与光端机的连接及耦合,对光纤连接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2.4 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

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很广泛,主要用于通信中继网和用户接入网。光纤通信的优点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逐步取代电缆,得到广泛应用。长途干线通信过去主要靠电缆、微波、卫星通信,现已全面使用光纤通信,并形成了占全球优势的比特传输方法。光纤通信还可用于全球通信网、各国的公共电信网(如我国的国家一级干线、各省二级干线和县以下的支线)、高质量彩色电视传输、工业生产现场监视和调度、交通监视控制指挥、城镇有线电视网、共用天线(CATV) 系统等。

3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过去有人对光纤通信的发展情景,有些困惑。其一,在2000 年IT行业的泡沫,使光纤通信的生产规模投入过大,生产过剩,IT行业中许多小公司倒闭。特别是光纤,国外对中国倾销。其二,有人认为光纤通信的传输能力已经达到10Tbps,几乎用不完,而且现在大干线已经建设得差不多,埋地的剩余光纤还很多,光纤通信技术不需要更多的发展。

3.1 光纤到家庭(FTTH) 的发展

FTTH可向用户提供极丰富的带宽,所以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接入方式,对于实现信息社会有重要作用,还需要大规模推广和建设。FTTH所需要的光纤可能是现有已敷光纤的2~3 倍。过去由于FTTH 成本高,缺少宽带视频业务和宽带内容等原因,使FTTH还未能提到日程上来,只有少量的试验。近来,由于光电子器件的进步,光收发模块和光纤的价格大大降低;加上宽带内容有所缓解,都加速了FTTH的实用化进程。

近来,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可用作WLAN 的IEEE802.11g协议,传输带宽可达54Mbps,覆盖范围达100 米以上,目前已可商用。如果采用无线接入WLAN作用户的数据传输,包括上下行数据和点播电视VOD的上行数据,对于一般用户其上行不大,IEEES02.11g是可以满足的。而采用光纤的FTTH主要是解决HDTV宽带视频的下行传输,当然在需要时也可包含一些下行数据。这就形成“光纤到家庭+ 无线接入”(FTTH+ 无线接入) 的家庭网络。这种家庭网络成本大大降低,维护简单。接入网采用无线是趋势,但无线接入网仍需要密布于用户临近的光纤网来支撑,与FTTH相差无几。FTTH+ 无线接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光纤通信的市场

FTTH毕竟是信息社会的需求,光纤通信的市场一定有美好的情景。目前,我国大量建设FTTH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尚未具备,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过也有些大城市的所谓中心商业区CBD,有比较强的经济力量,现在已经采用光纤到住地PTTP 来建设。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的FTTH处于起步试点阶段。试点的作用,一方面是摸索技术和建设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起竞争抢占用户的作用。所以,现在电信运行商,地方业主都积极对FTTH试点,以便发展宽带业务。因此,广播运行商受到巨大的挑战,广播商应加快发展数字电视的进程,并且要充实节目内容和采取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如果广播商要发展VOD点播电视,还需要对电缆电视网双向改造,如果采用光纤网,可更充分地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国鸿.浅谈光纤设备通信原理及其布线技术[J].港口科技.通信与导航,2007.

通信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03-02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从上世纪末的以书信和固定电话为主转变为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学习和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技术也成为信息社会每一位成员,尤其是未来的通信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作为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通信人才的理论基础甚至未来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从多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创新与改革。

一、改革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及信道、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CM终端技术、最佳接收的概念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和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实验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和仿真较大规模通信系统,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这门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原理性较强,抽象概念多,除了用到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特别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并且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知识体系繁杂,对于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繁琐的理论推导简单化,尽量进行理解性、简单化讲解,总体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思路,而不是陷入繁琐的数学推导中却把握不住方向。考虑到近年来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要侧重于数字通信基础理论方面的讲解,并且要联系当前热门的3G和4G等移动通信系统。同时理论的讲解要结合必要的能够充分说明问题的例题,理论是抽象的,而例题是接近实际问题的,因此例题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强化学习的效果。此外,在选择和设计例题时,要多联系前后知识点,既能够回顾过去的知识点,解释当天课程内容的应用方法,又能够引出后面章节的知识内容。最后给同学们一定的练习题并适时的进行习题讲解说明,通过多个方面的结合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改革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通信原理》课程通常会有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采用的相关技术等,建立通信系统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在分析和理解通信系统方面建立统一的理论和感性认识。实验往往是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来进行,一般包括PCM编译码、AMI/HDB3编译码、FSK调制解调过程以及帧结构及其传输等实验内容,来了解通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整个流程。比如通过模拟电话的抽样、量化和编码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的时候再进行模拟信号的还原,并可通过示波器来观测传输过程中各部分信号的变化,能够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基本通信系统的整个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实验箱上的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而且过于基本,学生仍然不能够了解每个部分内部的实现方法,也不能够了解目前通信系统实现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因此可以添加Matlab或者Simulink等方面的实验内容,着重对一些常用的数字基带调制解调方式,如QPSK和QAM等进行编程仿真,绘制误比特率曲线,更进一步可以将实现过程定点化,使学生更能够学习到实际实现时的种种细节,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体系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数学公式较多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是按部就班的讲解会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黑板板书为辅,在教学方法上面注重与现实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结合现代通信发展的现状,穿插讲授各种基础技术理论的发展演变和现实当中的应用,做到让学生学得有目的、有感受,而不是孤立的学习理论知识。比如说目前与我们生活密切结合的WIFI技术和蜂窝通信系统,在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上都可以跟这些系统的某些部分联系起来,并辅以Matlab或者Simulink的仿真演示,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这些知识点的应用带来的优势,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等,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质量

考核是对学习的结果做出评估,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手段。而课程开设能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考核方式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特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试卷笔试和实验编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出题的时候要注意将概念性的知识应用化,不单纯考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情况,而是考核学生对概念是否理解,能否在实际当中应用的能力。实验编程可以根据平时实验课上的学习内容稍加变动,考核同学们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两个方面可以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考核,并且可以引导学生从考试前突击进行死记硬背的思维中走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的过程,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如何能够将通信中的概念和原理讲解的深入浅出;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气氛的调动能力;如何提高基础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兼顾吸收较快的同学有新的学习点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加强与同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青,于秀兰.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通信原理范文第4篇

上课的时候,如果仅仅向学生灌输课程内容,学生之前没有预备将要学的知识,是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很多时候当你讲到下一小节,学生仍旧停留在理解上一小节的某个知识点中。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外作业),即围绕课程中某个主题,依循一定的步骤开展探索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搜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3]。

突出主线路,注重基本概念通信原理每个章节,每个小节都要很多公式及推导,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大量运用非本小节的知识点和已推导的公式。如何做到让学生完全理解知识点同时不产生混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学生学习是需要动力的,这个动力来自自信心与成就感,如果当他们通过仔细思索但还是没有弄懂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很容易会产生疲惫感,觉得不如在课下自己看书来得快。

突出主线路,就是授课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是从哪个知识点讲起的,经常要给学生强调这一点。但并不是说不要发散思维,具体方法可以从一个知识点为原点以树状展开,但注意不要展开太多。基本概念和知识框架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感觉,也就是一个大局观,知道老师在此刻,以及下一段时间所讲的都是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不会同以前所学的知识点发生混淆[4]。

多媒体授课通过制作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使用电子教鞭、教室的投影仪,结合板书能够取得比单纯的板书更好的效果。一方面,多媒体课件能够嵌入像音频,视频之类的媒体资料,这些给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特别是视频动画,某些情况下动态的画面远比静止的黑板字更容易说明一些问题,例如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制作一段操作指南的动画,既节省时间,也更为清楚。

另外,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教师书写大段文字时间,在短短的90分钟内讲述更多的内容。但板书也是需要的,一些关键的公式推导结果,结论我还是会写在黑板上,这样同课件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通信原理范文第5篇

    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多数教师都是高学历人才,具有雄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同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讲课技巧,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引导学生方面有所欠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目前我院既鼓励教师继续深造,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开展校企联合,鼓励教师到相关专业的企业单位锻炼自己,丰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对理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本门课不仅是专业基础课,而且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的必考科目,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多样化地组织教学,多种方法与手段并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高效自主地进行学习。修订教学大纲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时间短,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标准同其他老牌学校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应该使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型向应用型的培养模式转变,制定一个适合我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摆脱固有的管理方法,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把原来单一的专业理论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成不同专业方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增加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其次抛弃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在组织教学中将课内知识讲授和课外实习相互结合起来,丰富学科内容。通过教师指导,结合校企联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到企业中去,多听、多看、多思考,把平时所学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改革创新精神,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改进教学手段通信原理课程基本原理多、公式推导复杂、流程图原理分析图也很多,使用传统的板书讲授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多复杂公式的推导、原理分析都很慢,不够清晰明了,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节省了时间,两种方法还可以优势互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讲课内容,并用板书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使讲述内容更连贯,同时给学生空出相当多的一部分时间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增加师生互动性,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备课,讲一些简单的章节,既督促他们课下预习,又能在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把讲课也融入到实践当中。

    以上是笔者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改革。通信技术在迅猛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要随之不断改进,引入新知识,采用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完成本学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