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生之花非花

重生之花非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重症COPD 生长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呼吸肌易疲劳,免疫功能损害,患者易受感染,住院频率、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升高[2]。营养治疗可促进呼吸肌功能的恢复和免疫功能改善,重组生长激素,可增加脂肪的氧化及利用,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促进蛋白质更新和代谢,有利于COPD营养不良的纠正。为此我们监测了37例重症COPD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并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旨在观察这类患者血浆蛋白和肺功能变化及重组生长激素的作用,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院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COPD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共37例,男性3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9.8岁,平均病程18.2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8例,支气管哮喘9例。COPD诊断符合199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COPD诊治规范规定的标准[1],受试对象的FEV1<70%,FEV1/FVC

1.2方法 人体测量:测体重,肱三头肌皮皱(TSF)和上臂中部周长(AC)。由同一位检测者测量,各测3次取均数。

肺功能测量由同一个人执行,取三次测量的均值。患者给予常规抗炎、平喘、化痰、改善心功能、吸氧等一般基础治疗。受试者用高营养治疗,按患者每日基础能量消耗的150%-170%补充能量。并在此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生长激素4.5单位,疗程4周;所需热量按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分配,通过饮食或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疗程4周。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2统计软件完成检验。

2 结果

2.1本组所有患者体重均降低,平均体重为理想体重的81%,经过治疗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皱,上肢臂肌围逐渐增加,P

2.2血浆蛋白变化 治疗前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值均低于正常,经过治疗,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升高,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他血浆生化如总蛋白、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2.3肺功能变化 MMV,FEV1/FVC值较治疗前增加,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在整个研究期间PaO2,PaCO2,PH值、CO弥散功能没有变化。

2.4受试期间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2.5毒副作用 受试者中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其中有9例患者升高(7.8~12.6mmol/L),经调整胰岛素用量后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停药后血糖逐渐正常;4例用药2周左右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升高,最高达436万,其间PT+APTT正常,无特殊处理。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60%。COPD患者长期低氧血症、反复感染、呼吸衰竭导致高代谢、高分解状态,骨路肌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丢失过多,另外,长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损害胃肠粘膜,从而发生胃肠功能紊乱,摄入不足,最后造成营养不良[2]。长期营养不良对COPD患者产生有害影响。COPD患者体重下降,活动能力降低,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含量降低,因此对COPD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必要的。一些研究表明,COPD患者2周内氮平衡为负性平衡,受试者虽然接受高营养,但在单独给予饮食时仍为负氮平衡,只有生长激素才诱发正氮平衡。本文中,我们应用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COPD患者,收到明显效果。提高COPD患者的热量摄入会导致机体一系列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均未对体重增加和氮平衡方面产生明显影响。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促进蛋白合成、脂肪及糖合理利用、促进呼吸肌等增长,增加收缩力、改善肺功能。生长激素还可促进免疫蛋白合成,增加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清除炎性物质,修复肺组织。本结果也显示,应用生长激素后,蛋白质合成增加、肺功能改善,这与文献报导相一致。

参 考 文 献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2篇

摘 要:劳伦斯的诗歌作品是他一生中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生活经验和创作激情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劳伦斯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的晚期创作,作品中探讨了寻求新生的自我之路——死亡。他在诗中对死亡唱起了颂歌,把死亡视为一个失去了活力的躯体获得新生命的必要途径,视为自我实现之路,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获得了新的生命。

英国20世纪的小说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在小说方面不仅为世界文学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诗坛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本人一直认为诗歌创作是自己整个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创作贯穿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他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诗歌具有一定的自传色彩,表现出了以文学的形式进行 哲学 探索的特点。中期的诗歌着重处理人与 现代 社会的关系,进而揭示 自然 与现代文明的对立关系。而最值得关注的是他晚期的诗作,在这个时期的诗作里,诗人最为关注的是灵魂的重要性,突出了灵魂不灭、死而复生的观点,着重描写寻求新生的自我之路——死亡。

劳伦斯的一生经历了多种坎坷,其作品长时间受到官方的查禁,他的思想和观点在他有生之年一直被看成谬误和下流的东西,他寻求自我实现的途径一直未能成功。晚年疾病的折磨增强了他渴望死亡,摆脱不幸的欲望。但他相信死亡不是一切的终结,而是通向新生的门坎,于是他转向歌颂死亡,企盼在死亡之中获得新生。死亡成了他这个时期大多数诗歌的主题,这些诗歌主要收集在《三色紫罗兰》《荨麻》《三色紫罗兰续编》和《最后的诗》中。

《最后的诗》是劳伦斯晚期最著名的诗集,“歌颂死亡,赞美新生”是其中心主题,展现了劳伦斯从理解到接受死亡的内心挣扎与斗争。在这一时期劳伦斯致力于对生命问题的探讨,把死亡看成是新的自我实现之路,他的思想也达到了深化和升华。他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平衡物,通过毁灭腐朽和消耗殆尽的东西来实现再生的可能。在这部诗集中,《巴伐利亚的龙胆》《灵船》和《不死鸟》等诗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劳伦斯寻找新的自我,歌颂死亡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劳伦斯辉煌的 艺术 成就和思想成就。

一、寄新生于死亡

《巴伐利亚的龙胆》是一首关于珀耳塞福涅神话的诗,珀耳塞福涅是女农神得墨忒耳的女儿,被普路托国王打下地狱,一年中有六个月必须与普路托一起呆在阴间。这首诗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开始部分的描写美丽、阴沉而又使人感到自信。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借助于冥王普路托和冥后珀耳塞福涅的神话故事,描述了一个人的生命灵魂走向阴间拥抱黑暗和死亡的经历。在诗人的笔下,阴间不但不阴森可怖,反而庄严神圣,充满爱情的幸福。诗人把龙胆花这一黑色花的庄严的意象比做火炬,这一联想奇特大胆,龙胆花成了一把指引诗人进入死亡疆域的火把,指引灵魂通向地狱之路:

给我一支龙胆花,给我一支火炬!

让这朵蓝色叉状火炬之花给自己引路

沿着那越来越黑暗的楼梯下去,蓝色越来越暗

……

到那看不见的王国去,那里黑暗醒着,

冥后只是一个声音,或是看不见的黑暗,

她投入冥王普路托的怀抱,他黑色的激情深深地打动她的心,

被浓厚阴影的激情穿透,

在黑暗火炬那璀璨的光华中,

黑色的光芒撒向沉湎于幸福中的新郎和新娘

“黑暗在黑暗中苏醒过来”集声音、思想和意象于一体。诗人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这一黑色意象,让它在神话故事的背景下显得神圣而庄严,指引着灵魂通向黑暗的地狱之路,同时又把它做为通向未来的明灯。全诗到处弥漫着黑暗,并且黑暗逐步加深,直到与普路托的黑暗融为一体。龙胆花从照亮到冥府之路的“黑暗中冒着幽幽蓝光的火炬形花”变成“照耀在沉湎于幸福中的新郎和新娘(普路托和珀尔塞福涅)身上”的婚礼之火炬。珀尔塞福涅手中火炬形的龙胆花,照亮她去普路托的寝室,走向冥王普路托的怀抱。龙胆花成为引入“看不见的王国”的向导。诗人发出一连串的沉思,借助龙胆花和神话道出了诗的深刻意蕴:拥抱死亡不但不阴森可怖,反而庄严而神圣。死亡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结局和命运,但死亡并不可怕,正如凤凰一样,珀尔塞福涅将得到重生,因为她是春季万物复苏的象征,她最终将会把我们引向光明和复活。因此,死亡从一种具有毁坏性的东西转化成具有神秘的毁坏兼具创造力的东西。这种作用通过诗中对看似矛盾的龙胆花的处理得到了加强,它因黑暗而显得明亮:

巴伐利亚的龙胆,又大又黑,唯有黑暗

用普路托忧愁的冒烟的蓝色

染黑火炬般的白昼……

发射出黑暗,蓝色的黑暗,像得墨忒耳的苍白的灯放出光芒

指引我吧,给我引路。

这里的神话典故作为和平死亡的前兆,有着黑暗的神圣感。为了加强它的象征性,劳伦斯运用了重复的技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急于踏上死亡之路这个神圣的旅程。在《鸟·兽·花絮语》中劳伦斯也写道:“啊,冥后普西芬妮,普西芬妮,从冥王哈得斯那儿带给我一个死人的生命吧。”

二、告别旧的自我——躯体,追随新的自我——灵魂

劳伦斯一生都在探索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他创作中的黑暗意识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为对于死亡和死后灵魂的想象和探索。在诗人看来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等义语,而且是生命的再生,是告别旧的自我,追随新的自我的途径,他认为只有在死亡之中才能复生。这种死亡意识也体现在另一首诗歌《灵船》(the ship of death)中。在《灵船》中,两个基本的意象是秋天的果实和小小的灵船。从早期的生活开始,地中海一直是诗人想象力充分驰骋的天地,它的神秘性一直对即将死去的诗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创作激情,诗人搭建《灵船》,乘着灵船在地中海上起航。灵船的意象取自《伊特拉斯坎古墓》中的“小青铜灵船”(the little bronze ship of death),就是这艘灵船把伊特拉斯坎(又名伊特鲁里亚人)带到“另一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死亡只是完整生命的自然延续。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秋天种子重生的意象使劳伦斯想到了完整生命的自然延续,腐朽在他的意识中不含有任何绝望之意。

全诗以秋的意象出现:时值秋天,掉落的水果通向湮灭的漫长的征途。秋天的苹果像大颗的露珠一样掉落,撞破了自己,为自己打开了一个出口。苹果掉到地上以后腐烂,释放出种子来获得新生。灵魂也一样,人死之时,灵魂脱离躯壳,因此,得制作灵船,装上逃离了躯壳的灵魂,告别旧的自我,通往湮灭之乡,乘坐灵船到另一个世界。“向自我道一声告别,从掉落的自我中寻找一个出口”,到达黑暗的湮灭之乡(the dark oblivion)。这小小的灵船使劳伦斯强调死亡的创造力并深化了死亡的概念——死亡是一段生命之旅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段新的生命之旅的开始。他将生命神圣进程中的死亡描述为“灵魂最漫长的旅程” (the longest journey),死亡从而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在这种意义上,死亡则是生命以另一种形态的延续。根据《圣经》,诗中 “ark”(方舟)一词暗示了劫后重生。短语“soundless, ungurgling flood” (无声的、不是汩汩作响的……洪水中)的运用使劳伦斯成功地把对感官的影响和引起感情的象征结合在一起,写作上的这种特色使得整个旅程既有说服力又富于联想。

诗的最后两部分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劳伦斯看来,有黑暗必会有光明,黑暗过后,黎明就会到来,黑暗与光明、生与死在不停地相互转换,灵船在黑暗的死亡之海上没有目标地航行,从永恒中分离出一条线,破除黑暗,迎来黎明,灵船归来了,因此,灵船找到了新的自我,像玫瑰一样萌发,开始新生。“虚弱的灵魂从灵船中走出来,重新以宁静填充心房”,表明了劳伦斯对 自然 界的更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深信不疑。诗人在诗中恳求“把死亡处死吧,处死这漫长痛苦的死亡/摆脱旧的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三、凤凰涅??——新我的实现

除上述两首诗外,“新生”在《死亡的欢乐》(gladness of death)《死亡之歌》(song of death)和《不死鸟》(phoenix)等诗中也受到了褒扬。诗人把死亡看作通往新生的门槛,“经过无比痛苦的死亡体验/便会出现生后的欢乐/巨大冒险中的奇特的愉快”,并且还说“我将像黑色三色紫罗兰那样绽放……很高兴地感觉到在死亡的黑暗阳光下展现自己并带着一种奇怪的甜甜的香水味……在死亡的巨大空间,生后的轻风把我们亲吻成人性的花朵”。《死亡的欢乐》这些诗句反映了诗人在死亡中寻求自我实现——新的自我的愿望。在《死亡之歌》中,他唱道:“没有死亡之歌,生命之歌就会变得愚蠢,没有活力”,诗人把死亡——对生命的冷酷的否定——看作是一种凸现生命意志的反衬。《不死鸟》一诗就集中寄寓了这种思想:

不死鸟要想恢复青春

只有燃烧自己,活活地燃烧,烧成

炽热的毛状的灰烬

然后,巢中有新的小东西微微动弹

带着缕缕柔毛,像漂浮的灰烬

显示出她已恢复自己的青春,如同雄鹰

永生不死的鸟

不死鸟(phoenix)是古埃及传说中的一种火凤凰,它身体巨大,有着漂亮的羽毛和悦耳的歌喉。传说它可以生长500年,在它死时它会用芳草和树枝造巢,然后点燃树枝,把自己烧成灰烬,最后从火中跳出一只新生的凤凰。劳伦斯非常喜欢凤凰的意象,在他自己设计的乌托邦“拉那尼姆”(rananim)中就选用了凤凰作为徽章中的图案,因为他非常清楚此鸟的特殊含义在于死而复生,象征长生不老。劳伦斯想从火凤凰的传说中对死亡进行新的探索。然而,凤凰涅??只是一种传说,只是一种幻想,它不能给人以信服的解答,死神是无情的,它于1930年3月2日夺去了劳伦斯的生命,诗人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灰飞烟灭。然而诗人留下的诗集却是现实,是永恒。在这些诗中船与凤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死而复生美好信念的憧憬和迎接死神来临的泰然自若,诗人的情感、思想显得十分真挚、深沉而感人。

四、结语

由此可见,劳伦斯渴望死亡及强烈的复活和新生的思想已跃然纸上。他的死亡观并不消极,反而蕴含着乐观的精神和深奥的哲理。在他的创作意识中,光明和黑暗是统一的整体,二者对立地存在着,也可以相互转化。黑暗预示着光明,死亡则孕育着新生。他理解死亡、超越死亡,“超越死亡而进入一种新的存在”。死亡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半,生孕育了死,死又孕育了生”。尽管死后的精神复活是一种近乎臆想、多少带有本能求生的精神假定,劳伦斯死后也未能像《不死鸟》中的凤凰一样获得新生的躯体,但诗人正是通过这种看来是唯一现实的途径,来使他此在的世俗生命获得异在的可能,死亡不仅被转化为“一种活的东西”,而且“死亡有真正的尊严和美”,并“和生命一样被承认”。

叔本华说过:“从肉体上看,我们有肉体的生命,不过是一再拖延的死亡,这死亡,便是与生命既对立又统一的死亡。死亡是自然生命的一部分,是毁灭旧的自我开创新的自我的净化器。”劳伦斯用清新的语言、明快的旋律和奇特的意象,歌唱爱情,歌唱死亡,寄希望于灵船,去追随死后复生的新的自我,他的灵魂在他的诗歌中获得了新生,绽放出永恒的 艺术 光芒。

参考 文献 :

[1] 吴笛选编翻译. 劳伦斯诗选.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2] 段吉福编.劳伦斯随笔集(2).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3] 姚暨荣译. 安宁的现实——劳伦斯哲理散文选[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2.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徐訏 唯美主义

一、为爱牺牲的自虐者:回归时期的阵痛VS漂泊时期的皈依

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在1933年创作的小说《春琴抄》和中国现代作家徐訏在1953年创作的小说《盲恋》分别讲述了两位盲女的爱情故事。《春琴抄》中仆人出身的佐助在所爱慕的盲女琴师春琴遭到毁容后,用针自毁双目,“飞跃进入万劫不变的观念世界”“在二十一年的孤独人生中,于心底塑造出一个与往昔的春琴截然不同的春琴形象,越来越鲜明地看到了她的姿容”,①佐助为爱痴狂的极端行为既渗入了谷崎早期“恶魔主义”的余孽,又有执着于“唯美主义”的谷崎由沉溺官能愉悦到追求更高审美的自我蜕变。而《盲恋》中的男主人公陆梦放同样是个“为爱牺牲的自虐者”,容貌丑陋的梦放因自卑而恐惧盲妻卢微翠的复明,当他将其当作“上帝”对他们的爱情的考验后,他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和双眼:“我的眼睛存在你的生命里,这无形中就使我们的生命合而为一了。使我丑陋的生命,重新有美丽的复活,这正是上帝最大的恩宠。”②虽然梦放自杀未遂,但他主动受难的“施爱”精神是徐訏在漂泊香港时期走向宗教救赎的表现,与佐助“化丑为美”的禅机有相通之处。

谷崎润一郎作为日本唯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创作生涯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即明治43年(1910)至昭和40年(1965),长达55年之久,而日本唯美派却是个短命的流派,明治末年兴起,大正五六年之间便瞬间没落,其原因和诸多作家受西方性解放思潮影响一味追求“主观的热情、摇荡的情绪和强烈的刺激”,③沉溺于颠覆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感官享乐有关。谷崎润一郎在明治末年初登文坛时,同样颠仆在了醉心颓废的唯美主义浪潮中,“艺术就是的发现,艺术的就是生理官能的。因此艺术不是精神上的东西,完全是实感的东西。”④其开创的“恶魔主义”对病态的官能刺激的渲染和女性肉体美的沉迷遭到了批评家的批判:“谷崎润一郎的作风是以空想、幻想为生命,不涉及人生现实……他的空想和幻想只同肉体和感觉紧密结合,没能达到思想的高度。”⑤唯美派的浪潮过后,谷崎开始了对自己艺术生涯的自救,首先便是回归日本传统审美,将对“美”的探索上升到超越感官的精神层面。

诞生于1933年的《春琴抄》是谷崎在“阵痛”转型期的产儿,因此甘愿受春琴百般虐待的佐助一边体味自毁双目的变态“”,一边自觉摆脱了视觉的束缚,“失去的是外界的眼睛,却睁开了内界的眼睛……以前虽然自己与春琴有着肉体关系,但两颗心被阻隔于师徒关系之外,现在才第一次心心相印,两颗心融合在一起,汇成一道热流。”⑥佐助实现了与春琴同享黑暗极乐世界的梦想,他们之前病态的爱情反而因此得以升华,共同在“永劫不变”的观念世界中徜徉相爱,“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变成了极乐净土,好像只有我和师傅两个人活着,而居住在莲台之上。”此时的谷崎在力图超越“渴望某种美丽的女人的肉体,只不过象吃美食穿美衣一样,是官能的快乐而已,而决不是以对象的人格、对象的精神作为爱的目标”⑦的阶段。佐助一生为仆,忍耐春琴刁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甚至因封建等级制度得不到丈夫的名分,他不求回报的纵容和侍奉是对“美”卑微的跪拜,是丧失平等和尊严的畸形之恋,而挽救他们的爱情和谷崎的艺术之路的是“美”的一次毁灭,他的毁目既是“在官能的偷悦中寻求新的好奇,追求肉体恐怖中产生的神秘的幽玄,而逐渐导向自我的陶醉”⑧,又是对理念“美”的重新创造,失明后的佐助和春琴的二次结合融通了灵肉一体的爱情境界,“两人在这个过程中默默地交流着细腻的爱情。仔细想来,失去视觉的男女相爱,只能依靠触觉来寻求欢乐,其间之感觉,恐怕我等难以想像。佐助对春琴献身般地服侍,春琴也怡然自得地期求他的服侍,两人都乐此不疲,这也是不足为怪的。”⑨“美”与“爱”在谷崎转型的阵痛期中以崭新的面貌破蛹而出。

时代和历史的种种因素导致了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中“唯美主义”的流产,再加上“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主导话语是旨在为现实主义张本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文学文本的审美和娱乐价值遭到遮蔽,徐訏这位“孜孜探求个体生命体验,标榜文学审美向度及沟通雅俗分界的作家”长期被文学史忽视和边缘化,使得“我是一个企慕于美,企慕于真,企慕于善的人。在艺术与人生上,我有同样的企慕”“我愿意追求一切艺术上的空想,因为它的美是真实的”这样的“唯美主义”宣言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的落寞。1949年离开大陆后,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为数不多的继续沿着既有思想艺术轨迹从事独立创作的作家”,徐訏在文艺氛围较为宽松的香港继续实践自己的艺术理想,并最终在宗教中完成了超越个体的诗性皈依。《盲恋》中相貌丑陋的陆梦放欲为所爱的女子献出自己的眼睛,“使丑陋的生命,重新有美丽的复活,这正是上帝最大的恩宠。”虽然自杀未遂,“上帝”未能给予他们爱情重生的机会,但梦放不求回报的“施爱”同样是对“美”和“爱”的救赎。

“自1949年以后,大陆易手,撤退到台湾。香港夹在两个政权之间,形成了另一种政治上的边缘:在两岸言论控制之下,大陆和台湾不准谈的,香港可以淡;换言之,香港反而形成一种可以在报章杂志上论政的‘公共空间’。”⑩香港的文学环境成全了徐訏的“新个性主义”:“新个性主义必须在文艺绝对自由中提倡,要作家看重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人格尊重有觉醒而不愿为任何力量做奴隶的意识中生长。”{11}《盲恋》和《春琴抄》一样,是与意识形态无涉的纯粹探索“美”和人性的作品,梦放的自我牺牲同样达到“化丑为美”的境界。

佐助的心魔是自己卑微的身份,而梦放的心魔则是自己丑陋的容貌,当他历经万难战胜自卑与微翠相爱后,却不得不再次面临爱情的考验,“上苍不叫你有视觉,也许因为你太美了,不要你看见自己的美丽,所以叫我侍奉你……我只有在爱你后,才发现我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在被你爱了后才发觉视觉在我丑陋生命中是有价值与意义的。”{12}微翠一旦复明,梦放的丑极有可能毁灭他们的爱情,梦放的自卑再次爆发,紧要关头他皈依了“上帝的旨意”:“我虽然不再在这个世上存在,但是我的眼睛存在你的生命里,这无形中就使我们的生命合而为一了。在你爱者的想象中,我一定是美丽的,而且将永远美丽地活在你的心中,只有我活在你的心中,你的爱情将永远是我的……倘若我活在你的眼前,我就无法再活在你的心中了……这也许正是上帝的意志,要我给你一个毫无滞泥的纯净的生命,而同时在我死了以后也获到了复活。”{13}佐助牺牲视觉将春琴的“美”永远留在了观念世界,梦放牺牲视觉是为了重塑完整微翠的“美”,是无私献身的大爱:“爱情是叫我们重生,不是叫我们死亡,但我的消逝正是我们的重生;爱情叫我们结合,不是叫我们分离,而我的奉献正是我们更深的结合。因此,当我溶化在你的生命中以后,你必须更愉快更积极的求生命的扩张与延续,你会爱世上的一切,爱整个的人群……”{14}虽然梦放的献身成为幻灭的泡影,微翠没能经受住视觉对爱情的考验,但陆梦放和佐助的痴心不改永远打动着谷崎和徐訏的读者。

二、为“美”痴狂的艺术家:“恶之花”的涅槃VS“美之神”的自赎

“女性”作为信奉“艺术至上”的谷崎润一郎和徐訏共同的审美和表现对象,在各自的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味。《春琴抄》和《盲恋》的女主人公虽然都是貌美如花的盲女,但一个是“美”与“恶”的化身,一个是“美”与“善”的结合;一个是骄傲的“恶之花”,一个是自卑的“美之神”。“毁容事件”是对乖戾蛮横的春琴的惩罚,也隐喻了处于转型期的谷崎对唯美主义的艺术反思,微翠复明后的自杀则同样有着反讽的意味,是“神性”对脆弱人性的救赎。“女性跪拜”的纵容和“女神崇拜”的虔诚成全了她们的涅槃和自赎。

和佐助的形象一样,春琴这一形象也是谷崎由迷恋感官享乐的“恶魔主义”向探索精神审美转变过程中的产物,烙上了“恶”与“美”的双重印记。这位出身高贵,集美貌与任性、自私、嫉妒、贪婪、嗜虐等恶性为一身的盲女犹如一件华丽精致而又冰冷易碎的瓷器,是佐助(谷崎)所跪拜的“美”的符号。谷崎极力铺陈春琴生活的奢华靡费,为追求肉体和物质上的享乐不惜恶毒地刁难和折磨佐助。春琴非但不以盲目为憾,反而“对自己的丽容姿色十分自信,对衣服、发饰的搭配等都颇费心思……春琴记性好,大概九岁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容貌牢记于心,而且世人的赞美以及人们的奉承又一直不绝于耳,所以她心里非常明白自己美貌出众。”{15}这种虚荣的自负直接影响到了她和佐助之间扭曲的爱情,佐助越是将她的盲目当作恩宠,她越是“不肯抛弃矜持骄傲的个性,决不会把世世代代为奴仆血统的佐助放在眼里,其藐视的程度恐怕超过人们的想像。”且不谈她在教授琴艺中对佐助的打骂,残忍的“揣腮帮”事件,最极端的是当两人有了实质的肉体关系后,春琴不但拒绝承认佐助的名分,还狠心抛弃了两人的子女,佐助的“愚忠”也许正是谷崎对艺术的“愚忠”,春琴对衣食住行的百般挑剔,宠溺名贵黄莺不管人的死活,琴艺高超目空一切,都具有“美”的实体的隐喻性质,“对女性官能美的表现,以及通过女性崇拜而获得男性的最终完成的主题贯穿他(谷崎)一生的创作。”(春琴)“美”的涅槃依然是靠艺术家(佐助)的自我反思和创造。

春琴遭毁容后依然固守着自己的虚荣:“换药和换绷带的时候,她把所有的人都赶出病房。春琴说道:‘这伤很快就要好了,绷带也必然要解下来。医生到时也不会来了。这样的话,别的人可以不管,可是你,不得不让你看我的这张脸啊。’一向好强的春琴,大概因为意志的挫折,说完后竟然流下了眼泪。”{16}这时的谷崎显露出了悲天悯人的胸怀:“仅就春琴的技艺而言,难道不也是遭受不幸成为一个转机从而得以显著进步吗?不论她具有什么样的音乐天才,没有尝受过人生的辛酸苦辣,就很难彻悟艺术的真谛。她自幼就一直娇生惯养,严于待人,自己却从来没有经受过任何辛苦屈辱,没有人对她的傲慢给予过教训。然而,上天让她经受了酷烈的考验,使她徘徊于生死关头,粉碎了她的狂妄骄横。说起来,从某种意义上看,毁容的灾难对于她无异于一剂良药,无论是在恋爱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使她到达先前做梦也未曾想过的最高妙境。”{17}当这朵“恶之花”凋零后,美的崇拜者选择了自我救赎,佐助自残双目洗却春琴身上的毒素,爱情和艺术之花同时得以含泪的绽放,

与谷崎的“女性跪拜”对应的是徐訏的“女神崇拜”情结,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无不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高贵灵魂、超脱世俗烟火气的轻灵之美和充满神圣光辉的善。在具神性光辉的女性面前,男主人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不断地反省与净化自己的感情,保持着有距离的欣赏。”{18}徐訏对“女神”的塑造和歌颂往往上升到形而上的宗教层面,寻求对世俗爱情和人生境遇的超越。《盲恋》中的卢微翠既是典型“徐訏式”的“神人一体”的女主人公,同时又间接成为了徐訏在灵与肉的冲突中探索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载体。微翠作为“美”的象征虽然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但作家对“美”的渴慕永无止尽。

与骄傲自负的春琴截然相反,微翠更像是一头未开化的盲眼的小兽,“她没有见过世界,她的世界只是她的感觉与想象;但她是绝顶聪敏而且绝顶美丽的,因为聪敏,她就感到痛苦,没有人不夸赞她的美丽,但是她自己无从看到,也无法相信,她认为别人对她的夸赞只是为可怜她而给她的安慰与鼓励。”{19}潜伏在其良善心灵中的自卑成为梦放爱情侵入的缺口,因容貌丑陋而自卑的梦放同因身份低贱而自贱的佐助一样将所爱女子的盲目看作天赐的恩宠,这两对不依赖视觉相爱的情侣不约而同地以音乐作为沟通心灵的桥梁,佐助三更半夜偷练三弦琴,渴望与春琴心心相印,“在没有灯光的漆黑一片的地方用手摸索着弹奏……他一想到小姐也是在这样的黑暗中弹奏三弦琴,就觉得自己也同样能够身处黑暗的世界,是一种无上的快乐。”{20}而梦放则是通过“音乐课”唤起了微翠对视觉、对“美”的渴望,“你给我一切我视觉所不及的世界……你给我太多,我给你就太少了,在爱你的世界中,我缺少一个视觉,如果我有视觉,我一定可以更多的爱你了。”{21}当微翠对自己复明后能不能接受丑陋的梦放没有把握时,徐訏再次设计了“上帝的考验”,“我爱你,我知道在我的眼里,你决不会丑陋的。上帝叫我盲目来爱你,等我爱了你再叫我有视觉,就是要我因为爱而觉得你永远是美丽的……上帝先试你是否肯为爱而牺牲自己,如今是在试我怎么用视觉来创造爱情了。”{22}而微翠的“创造”失败亦是徐訏对“唯美至上”的一种无奈的反讽,微翠的复明和春琴的被毁容都是现实考验艺术的隐喻。

微翠的形象和春琴一样具有“美”的象征意味,“没有人可以相信一个尘世里的成人可以保有这样纯洁天真无邪的容姿的,她像是一直封在皮里的水菱或者是刚刚从蓓蕾中开放的花朵,似乎从来没有接触过人间的烟火尘埃与罪恶真实,素洁,甜美,良善,活像十七世纪荷兰画派所画的圣母,尤其是她的没有被口红染污过的嘴唇,像是刚刚迎着朝阳而启露的百合,它从未说过谎话而也不知道什么是谎话的。”{23}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神”重新拥有视觉后,面对丈夫丑陋的容貌却发出了“原始的畜禽自卫的声音”,而英俊的第三者世发的出现更使两人唯美的爱情在人性本能的下摇摇欲坠,微翠的自杀“传达着人性病疾与心理缺陷对命运的钳制的无奈情绪”,{24}更是走向宗教皈依之路的徐訏对“美”和艺术的自赎,“原来那里面三个人竟是你自己一个人,写你自己艺术上的追求(美)在你理智的信仰(真)与你良心的直觉(善)间彷徨苦闷而至于绝望。”“你原来在写铁幕里的作家,因良心的发现(复明)看到善与信仰的真的矛盾而停止了艺术的生命(自杀)”。{25}无论是“恶之花”春琴的涅槃还是“美之神”微翠的自赎,都体现了谷崎润一郎和徐訏对艺术的痴狂和操守。

三、挣脱视觉的羁绊:“阴翳美学”VS“距离美学”

《春琴抄》和《盲恋》讲述的都是美丽的盲女和痴情男子的爱情故事,在“唯美”爱情的华丽包装之下潜藏的“深层结构”涉及的是有关视觉利害和审美距离的哲学命题。佐助舍弃视觉由光明投向黑暗,超越了与春琴的“盲”之隔,在“阴翳”中实现“美”与“爱”的永劫不变的重生;而原本在“盲目”制造的审美距离中相爱的梦放和微翠,却因为微翠视觉的恢复无法继续相爱,没有抵挡住视觉这一“罪恶的源泉”的诱惑的微翠选择自杀这一极端的方式重返黑暗,其陷入的道德困境是实践康德“审美无功利论”和布洛“审美心理距离”学说的徐訏内心理想与现实世界相冲突的表现。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移居日本传统气息浓郁的关西地区的谷崎润一郎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审美转型,在大正末年(1926)到昭和十年(1936)间,回归日本传统文艺的谷崎在《饶舌录》、《谈艺》等随笔中进行了超越感官层面的美学探索,而《阴翳礼赞》就是谷崎“阴翳美学”思想的一大总结,《春琴抄》作为其“阴翳美学”审美理念下的产物,亦影射了谷崎转向“内界”的新生。

在《阴翳礼赞》中,谷崎从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阐述日本人“利用幽暗微弱的光线制造阴翳,使事物变得朦胧虚幻”的视觉效果所形成的美感。“我们天才的祖先,将虚无的空间遮蔽起来,自然形成一个阴翳的世界,使之具备幽玄之味……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26}谷崎所云的“阴翳”也可以理解为距离组织的空间,“阴翳之美”即利用这种空间“造成现实事物的朦胧化,遮断视觉等感性认识,将现实世界升华为永恒不变的观念世界,使之成为一种审美境界。”{27}为应和这种审美,佐助狂热地迷恋上了阻绝视觉的黑暗,“尽管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也想经受春琴那样的苦难,尽量体验盲人那种不便的生活状态,为此有时甚至仿佛很羡慕盲人。”{28}以致于到了自毁双目的那一刻,依然沉迷陶醉在以“隔”破“隔”的“阴翳之美”的创造中,“盲人的视野是一种模糊的微明,并非漆黑一团。佐助明白,他如今失去的是外界的眼睛,却睁开了内界的眼睛……他衰竭的视力已经无法看清房间的景物以及春琴的模样,惟有被绷带裹缠的那张脸依然微白地依稀映照在他的视网膜里。他觉得那不是绷带,而是两个月之前师傅那丰润白皙、妙不可言的脸蛋,如同接引佛一般浮现在柔和的光环中。”{29}佐助的视觉不仅是他和春琴超越肉体之恋的阻隔,也是使春琴这一“美”的具象跃入永劫不变的观念世界的阻碍,佐助破穿视觉将自己“隔”入黑暗的过程也折射出谷崎在艺术上“内转”的决心,春琴和佐助徜徉的那个极乐世界也许正是谷崎一生苦苦寻求的唯美之境。

虽然徐訏的“唯美主义实践”从未得到文学史的承认,但其三十年代后的创作受到周作人、朱光潜等人的超功利美学观的影响是有据可证。朱光潜吸取了英国哲学家布洛的“审美距离”说,即“在日常的经验之中,事物总是向我们显示其实用的方面,我们也不能弃绝自身的欲望,以纯然不计利害的眼光来静观事物的客观特性……在审美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客观现象无从与现实的自我发生钩搭,因而能使它充分显示其本色。”{30}提出了审美距离理论,直接影响到了徐訏的美学观点,在《照相的美与真》一文中,徐訏也阐释了自己的一套“距离美学”:“所谓美的距离,就是说任何美的东西必须保持一个距离,否则太近了就破坏了美;海浪极美,但太近了就会发生怕感,于是就无所谓美,画幅用镜框,雕像用座台都是为了与实世界保持一个距离的缘故。”{31}《盲恋》中微翠的复明就是对“审美距离”的破坏,微翠再也不能“弃绝自身的欲望,以纯然不计利害的眼光”与丑陋的梦放相爱,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的作家只有以微翠的自杀完成超越自我的艺术救赎。

梦放因自己容貌的丑陋一直视“视觉”为自己和微翠爱情的天敌,他将视觉看作罪恶的源泉,骄傲、自私、愚蠢和庸俗的来源,并一再在微翠面前宣扬视觉这一感官对人心灵的“戕害”:“假如有视觉,你对于你赋的美丽会骄傲,你看到我的丑陋会轻视与厌憎;你会听凭视觉欺骗你自己的智慧,你会爱好表面漂亮,内容空虚的东西,你会被一切物质所诱惑,而无法了解你心灵对美善的倾向……”{32}微翠的盲目是一道阻碍现实丑恶入侵的屏障,也是两人之间实现“灵肉交融”的恋爱的条件,“在我长期孤独的生命中,我总觉得有一个超自然的存在在支配我在让我依靠。自从我爱了微翠以后,这个超自然的感觉就寄托在微翠身上,她成了我的神与我的信仰,因为她是可以不依赖视觉来爱我的人……”{33}然而微翠却早已萌生破除“距离”的念头:“你给我太多,我给你就太少了,在爱你的世界中,我缺少一个视觉,如果我有视觉,我一定可以更多的爱你了。”矛盾在微翠复明之前就已经爆发,梦放处于自卑的私心对微翠的提醒其实也是徐訏对自己艺术的忠告:“一个可以看到自己的人,他可以看到自己的青春也会看到自己的衰老……你要看到美丽也必须看到丑陋,你可以看到灿烂的春天,也必须看到凄凉的秋景,你可以看到光明但也必须看到黑暗。”{34}然而微翠“用视觉创造爱情”的试验失败了,“一切外界的庸俗与污秽从你眼睛侵入你的心灵,你高贵的灵魂也会变成鄙俗,你的意念不能再保持无邪,你的笑容也不能再保持天真,而你将整天惶急不安,有羡慕有妒嫉有仇恨,你的心地会变成偏狭浅窄,你无法保持平静自然的风度,你的生命不再能淡泊宁静,你马上会从仙子变成了凡人……”{35}“一张眼以后,这侵入她心灵的世界是永远无法从心灵上揩去的了。”{36}由此看来,徐訏对“审美距离”的把持并不是自信的,梦放和微翠都没有战胜自己的心魔,他们过分依赖“审美距离”以致于拒绝面对真实的世界,当两人同时在镜子中看见对方容貌的一刻,“美”与“真”没有碰撞出火花四溅的激情,而是相互拆穿各自虚伪的皮相,随着爱情的毁灭同归于尽。

佐助的毁目是谷崎朝向“内界”的新探索,微翠的自尽则是徐訏“向上”的攀升,《盲恋》之后的《彼岸》、《江湖行》、《时与光》等作品愈加超脱个人情爱,走向更执着的宗教忏悔,在文学的审美和功利性之间披荆斩棘,相对于大陆同时代附庸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控制的主流文学,徐訏在“心理矛盾的苦恼和纠葛中向历史发出逆向性的叩问,以强烈的生命追寻意识探索人类的精神历程,构成了丰富的心理内涵和深刻的精神向度。”{37}在香港坚守自由主义阵地的徐訏虽然挣脱了“视觉”的羁绊,却终身未能挣脱“美”的羁绊:“像真与美术已经而且愈将趋于大家不能碰头的极端,像真只要精确,不要美术,美术也就不要像真,可好似因此难为了人像,又要像真还要美术!这是使人这个可怜的动物又陷于这矛盾的境界中了。”{38}

“说恋爱是盲目的,毋宁说盲目才配有真正的恋爱。”陆梦放的自白坦露了《春琴抄》和《盲恋》共同的主题,两部小说中都有为爱牺牲的自虐者和被赋予象征意义的盲女形象,极端化的情爱故事都有对“审美距离”的隐喻和作家在“唯美主义”的艺术道路上转向、探索、升华的矛盾重重的探索。谷崎润一郎和徐訏这两位“痴人”对各自的文学事业都有一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使命感。“艺术是离开地球的、高尚而宝贵的事业。对我来说,第一是艺术,第二是生活。起初我尽可能使生活与艺术一致,或努力使其服从于艺术……后来我感到生活与艺术之间难以忽视的差距,便谋求使生活至少对艺术来说是有益的消耗。我觉得我生活的大部分,应是为完善我的艺术的努力。”{39}产生于艺术转型阵痛期的《春琴抄》便是“完善”的开端,而《盲恋》中的忏悔和救赎使我们看到徐訏悲天悯人的胸怀:“对于相互的谐和欣赏,对于个别的残缺同感,对于特殊的痛苦同情,这就是艺术家的境界。”

徐訏的研究者陈旋波先生这样激赏徐訏对“唯美主义”的超越:“徐訏文学经验的历史价值,并不在于其所谓超功利的‘唯美主义’的倾向,而是其在历史与审美之间适度的‘距离把持’……徐訏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是他明白文学是怎么回事,绝不偏枯地执其两端,既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能沉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并娴熟地弥合了雅俗之间的鸿沟,为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成功的美学范例。”{40}而中村真一郎评价永井荷风的一段话对谷崎和徐訏体现在《春琴抄》和《盲恋》中的艺术反思和自省同样适合:“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作家,始终以旁观者的态度冷眼对待社会的作家,是不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歌手或描绘者的……(作品)尽管都达到了高度的完美,但不可否认,它们又让问感到这是自我限定得近乎不自然的产物。而且,它们甚至会反过来,成为讽刺性的美。这种在可能与现实之间有着如此距离的不幸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个了。”{41}

事实上这样的“不幸”作家有很多,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义无反顾,“为美而生,为爱而死”。比如谷崎润一郎,比如徐訏。

注释:

①谷崎润一郎.郑民钦,译.春琴抄.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8.

②徐訏.徐訏奇情小说集(上).子通选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79.

③唐月梅.美的创造与幻灭——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载《外国文学评论》,1991,1:67.

④转引自齐珮.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5.

⑤同上:136.

⑥谷崎润一郎.春琴抄.郑民钦,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3.

⑦谷崎润一郎.金色之死.转引自唐月梅.美的创造与幻灭——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载《外国文学评论》,1991,1:63.

⑧同上:66.

⑨谷崎润一郎.郑民钦,译.春琴抄.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5.

⑩[美]李欧梵.狐狸洞呓语.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60.转引自陈旋波:《时与光——20世纪中国文学史格局中的徐訏》.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230.

{11}徐訏.新个性主义与大众文艺.现代中国文学过眼录:274.转引自陈旋波:《时与光——20世纪中国文学史格局中的徐訏》.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301.

{12}徐訏.徐訏奇情小说集(上).子通选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61.

{13}同上:79.

{14}同上:80.

{15}谷崎润一郎.郑民钦,译.春琴抄.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5.

{16}谷崎润一郎.郑民钦,译春琴抄.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1.

{17}同上:47.

{18}仲璨.论徐訏小说的女性人物塑造.载《淮阴师范学报》,2009,1:105.

{19}徐訏.徐訏奇情小说集(上).子通选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25.

{20}谷崎润一郎.郑民钦,译.春琴抄.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3.

{21}徐訏.徐訏奇情小说集(上).子通选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61.

{22}同上:103.

{23}同上:30—31.

{24}任文妍.华容道的另一种走法——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和徐訏的〈盲恋〉之比较.载《日本文学研究》,2005(3).

{25}徐訏.从写实主义谈起.载《徐訏文集》第九卷.上海三联书店,2008:153.

{26}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竺家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24.

{27}齐珮:《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68.

{28}谷崎润一郎:《春琴抄》,郑民钦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3.

{29}同上:43.

{30}李旭玫.“审美距离”说视角下的灵肉交融——试析徐訏的小说〈盲恋〉.载《现代语文》,2008(2):47.

{31}徐訏文集(第九卷)上海三联书店,2008:275-276.

{32}徐訏.徐訏奇情小说集(上).子通选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31.

{33}同上:69.

{34}同上:60.

{35}同上:61-62.

{36}同上:100.

{37}陈旋波.时与光——20世纪中国文学史格局中的徐訏.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298.

{38}徐訏文集(第九卷).上海三联书店:275-276.

{39}转引自徐京安等主编.外国文学流派研究资料丛书唯美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95.

{40}陈旋波.时与光——20世纪中国文学史格局中的徐訏.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309.

{41}转引自徐京安,等主编.外国文学流派研究资料丛书唯美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02.

参考文献:

[1]陈旋波.时与光——20世纪中国文学史格局中的徐訏[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2]李婷.美的距离产生爱——徐訏《盲恋》中微翠自杀之谜浅探[J].文教资料,2007,11.

[3]李旭玫.“审美距离”说视角下的灵肉交融——试析徐訏的小说《盲恋》[J].现代语文,2008(2).

[4]林少华.谷崎笔下的女性[J].暨南学报,1989,4.

[5]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6]齐珮.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唐戈云.距离把持中的浪漫超越——论徐訏小说中的距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6.

[8]唐月梅.美的创造与幻灭——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J].外国文学评论,1991,1.

[9]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0]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4篇

1、做学生的“风信子”

风信子的花期过后,若要再开花,需要剪掉之前奄奄一息的花朵。所以风信子也代表着重生的爱。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绵延不绝的,但是随着学生带给我们一次次崭新的认识,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也会随之一次次升华。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这是教师们的共鸣。个性突出、我行我素是现在很多学生的通病,但更让教师们苦恼的是:“优等生”很可能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我班的阿洋成绩优异、冰雪聪明,是一名漂漂亮亮、人见人爱的好学生,但就是这样一名品学兼优又深得老师们信任的“好学生”却做出了惊人之举:阿洋窃取了年级主任100多元钱!更让人震惊的是,当时她仅仅6岁,却已经会提前筹划、分步实施去“盗窃”教师的财物了。在与其父母进行深入的交流后,我得知阿洋的家境并不贫困,她时常有自己的零花钱,父母也一直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正因为阿洋拥有一笔自己的零花钱,她可以买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以此意识到金钱的好处,就不管对错与否,一次次伸手“作案”。

此时,听到风声的学生们已经公开在班级里喊阿洋为“小偷”,阿洋在班里的威信也一落千丈,看到她胆怯的眼神,以及那满脸因紧张而沁出的汗水,我最主要的想法并不是训斥她、惩罚她,而是如何在教育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保护这样一颗幼小、尚且不谙人事的心灵。于是,我制止了其他同学对阿洋的歧视言行,没有撤掉阿洋的班干部职务,对阿洋的态度也和从前差不多,似乎这些不愉快的事从未发生过,我也从来没揭过她的伤疤。

一段时间过去了,我特意在办公室明显的地方放了些钱,依旧经常找阿洋去帮我到办公室取东西,钱再也没丢过。而阿洋相较之前更热心地为同学们服务,为老师分担解忧。劳动时,数她最卖力;帮助同学学习时,数她最认真;教师的桌椅,她每天主动擦拭;各科的学习任务,她也总是最先完成。看着孩子茁壮、健康地成长,我深深地庆幸自己当初对那件震惊全校的盗窃案件的冷处理。看来,做学生的“风信子”,过滤掉、遗忘掉学生的毛病与不足,师生之情会比之前更真诚、更深厚。

2、做学生的“解语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灵世界,这个小小的心灵世界时而如溪水般清澈灵动,时而却可以蔓延成大海般深不可测。做一朵学生的“解语花”,才可以感受到溪水的灵动和大海的奇幻。

在我刚刚执教的时候,会有一些老教师传授我班级管理的办法:比如说,少跟学生聊天,平时对学生多严厉点等等,一方面是维持“师严道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怕你,学生怕了你才能听你的。

的确如此,在那些老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纪律特别好,课堂效率尤其高,检测成绩也一流,我一直到现在都特别羡慕,想跟他们学习这些治班方法。但是后来我慢慢发现,科任老师讲全校公开课的时候,更多还是选择到我带的这样一个纪律不怎么好,考试成绩也一般的二流班级。(班主任 banzhuren.cn)当我带着疑问和科任老师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班最大的特点就是——“活”!课堂上,不管来了多少教师听课,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思考、回答问题,思路开阔,声音响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

由于我是新班主任,很多班级管理的工作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时我会选择听取学生的想法,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培养学生个人发散思维的同时,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每当看到他们学习太累而疲倦的样子,我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让他们看会动画片休息。于是,海绵宝宝、喜羊羊成为我们之间经常交流的话题,学生家里有什么新鲜事或者自己的小烦恼也乐意向我倾诉。我和班里这群孩子更像是朋友的关系,有的学生甚至在不经意间喊我“大姐姐”……

久而久之,班里的每个孩子无论是在学习时还是在生活中,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求同,说实话,敢发表意见,所以,我们班一直比较受科任老师们的青睐。

所以说,一个好的班主任更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为班级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压抑学生的个性,不按照标准模板去塑造所谓的“好学生”,而是做学生的“解语花”,用眼、用心、用情去感知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和情感倾向,从而真正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鼓励他沿着自己优势的方面发展,相信学生在幼年时期受到的这种自由开放式的教育会使他成长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勇敢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3、做学生的“灯笼花”

灯笼花是感恩之花,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经常说“身正为师”,但我们要扪心自问,是否经常感恩于学生给我们的无私馈赠呢?

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但身为班主任的我们是不是经常对学生向我们表达出的敬爱之情、之举熟视无睹呢?曾经我也经常让学生帮我抱作业本、拿学具、打扫卫生,每次学生们都特别踊跃地争抢任务,没有任何一名学生有任何一句埋怨。在学生心目中,帮老师干活甚至已经成为老师对自己的一种认可与青睐,“有幸”帮老师干活的学生脸上也往往会流露出骄傲的神采。渐渐地,我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候甚至想,学生怎么一个个都这么“傻乎乎”的啊,吃苦受累完了还特别高兴。那时的我,不仅没有为学生的热心肠而感动,甚至还为能够这么便捷地“利用”学生以降低自己的工作量而沾沾自喜。

春天到了,学生们的手碰过水后经常会皴裂,学校里一般也没有针对学生的护理用品。于是,我特意买了瓶宝宝护肤霜放在教室的窗台上,并告诉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好多名学生异口同声喊道:“谢谢老师!”我的心不由得震了一下,放眼整个教室,学生们一个个认真地看着我,纯真的目光里满是对我的感激之情。可此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羞愧与内疚,教师关爱学生,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既然我身为他们的班主任,就有责任与义务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但我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会换来世间最不掺杂虚伪成分的赞扬。

相对照而言,学生们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在我看来那是理所当然。每次学生帮完我,我没有任何表示,长久以来,学生对我的付出一直没有收到回报,但这从未打击过他们的积极性。每当我遇到困难,总有一张张热情的笑脸鼓励着我,一双双热忱的小手毫不犹豫地伸出支援。如此想来,班主任是多么幸福的事业啊!世上还有哪种岗位像班主任一样能得到这么多无私的帮助与奉献呢?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5篇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我们要珍爱生命,不让生命白白地流逝,让它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珍惜生命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珍惜生命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1

当不法商家的假冒伪劣奶粉充斥于市场,当无良政府的豆腐渣工程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当麻木无情的路人冷眼旁观“小悦悦”生命之花的逐渐凋零,我不禁要追问在这个所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的社会,轻视、漠然、冷酷、残忍已成为了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吗?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又到哪儿去了?

10月13日,在广东省,有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至,碾过“小悦悦”瘦小的身躯后,却不做任保停留扬长而去,有那么18位中人,亲眼目睹“小悦悦”在血泊中苦苦挣扎,耳闻“小悦悦”微弱的呼喊,却无动于衷继续前行;有一位拾荒阿婆陈贤妹,在18位路人面对“小悦悦”惨剧视若无睹后,却毅然决然地拨打了120将“小悦悦”送进了医院。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人类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我坚信那18位路人并不是什么大恶之人,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他们选择了沉默。可是若他们能够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他们一定会像陈贤妹一样救起“小悦悦”,救起自己的良知,救起中国人日渐弯曲的民族脊梁。

虽然,那18位路人的麻木无情刺痛了国人的心,但陈贤妹的行为无疑像一支敬畏生命的蜡烛,照亮我们内心未曾泯灭的良知,照亮尘世那一个阴暗的角落,照亮那些在微漠的悲哀和淡红的血色中正在醒觉的幸存者。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用鲜活生命留给我们关于对待生命的态度的反思仍在继续。

敬畏生命,是驻足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是漫步欣赏每一棵草破土而出的力量;更是当他人身处困境时,你怀着一种对生命的热忱,伸出援助之手。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学者崔卫平如是说,在小悦悦事件后,重新审视这句话,我尤其感慨——只要你有良知,中国就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就不会糟糕,你敬畏生命,中国的脊梁就不会弯曲!

2020珍惜生命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2

生命固然可贵,但不是人人都能真正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

生命,何为生命?生即是活着,命是宝贵的,没有生命就没有实际活动的存在,就没有丰富的生活,“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人生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生命之可贵,人人需把握。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能后悔,就像每天初升的太阳一样总是暂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不应该是只有吸进的气,而没有呼出的气,呼者多一份空间,吸者多一份时间。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今天的我们是为了更好明天的生活做准备,我们是明天继承者,也是今天的完美主义者,我们相信每天会更好,正如热爱生命中“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如果上天给了我二次重生,我一定将我的以前所做错和走错的路重新弥补,希望我的人生能更加完美,因为我是完美主义者。假如

上天给了我二次重生,我将时间充分利用,将1s用作2s使用,恨不得时间能停留于这一刻。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

但我们不应该期待,而应该去争取和获得,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请珍惜生命的存在,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当激荡起美丽的浪花,人生才更加精彩。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雷锋说;“只有当有限的生命用作无限的价值时,一个人才真正有价值。”一个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懂得生命的价值。

当一个人遭遇心灵创伤的时候,通过建立融洽关系的治疗,要比药物治疗更有效,良好的价值创造完美人生,完美人生引导正确的价值方向。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

只有真正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那你就一生无怨无悔了。

2020珍惜生命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3

星期五,我看完了《珍惜生命,预防溺水》这个节目。让更加感觉到那生命之花是多么宝贵,多么脆弱不堪。

《珍惜生命,预防溺水》描述着这样一个故事:有的孩子由于淘气,到非泳池的地方游泳,而且身旁没有家长监护,孩子们,自己在河道,小溪中游到一半,由于体力不支,在水池大喊:“救命!救命!”有的孩子想过去救他,可小河中的水草,海藻们偏不让他过去,不料还有些孩子被水草缠住,如果这是真的,将失去多少条生命。

《珍惜生命,预防溺水》,以动画片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了那一幕幕令人不寒而栗的惨剧!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如此宝贵,又有多少人就这样和她擦肩而过,留给家人的是心痛,留给自己的却是永远不能弥补的缺憾。世界上没有人能让时间倒流,只有自己去珍惜。

如果真的发生惨剧,看一看朝夕相处的父母,日日相伴的伙伴,天天相见的老师,对他们来说,失去你心里有多少说不出的痛。父母失去了孩子的笑声,他们的怀抱留给谁来撒娇,他们对你的爱向谁倾诉;同伴们失去了你的劝慰,他们的双手留给谁来牵拉,他们对你的关心向谁舒展;老师失去了聆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希望寄托在谁身上,他们对你的教育又刻对谁实施;有那么多爱你的人,你忍心自己一走了之,留下一切痛苦让他们来承受吗?

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但也是易逝得,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生命,留给父母,伙伴,老师,一个完美,欣慰的结局,这样才不能他们疼我们,对吗?请记住一句话;“生命如花,绽放出生命的活力;生命如歌,唱响无尽的生命的意义。水虽然是生命之源,但他也是一个冷血的杀手。”再告诉你们一个警告:

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

私自游泳危险多,不去深水级重要。

我防溺水有高招,游前热身第二招。

伸手踢腿弯弯腰,预备动作不可少。

我防溺水有高招,解除抽筋第三招。

赶紧上岸很重要,喝补糖水解疲劳。

防溺措施要知道,不可逞能不骄傲。

安全二字记心中,远离危险身体好。

大家一定要时时刻刻做到两个字;“安全”。

2020珍惜生命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4

泉眼中流出的涓涓细流,如果没有其它泉水与之汇合,就会被轻而易举地蒸发。生命也是一样,如果得不到他人的重视,就很容易逝去。所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视他人的生命。

我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一对老年夫妇不慎闯了红灯。此时,双向行驶的绿灯已亮起,两条异常拥挤的车流如同开了闸一般向他们冲过来。眼见老夫妇就要被卷入车流当中。突然,时间好像停止了一样,两条车流像是接受到统一刹车的指令瞬间停住了。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点混乱,两边的车辆井然有序地停在斑马线两边,像两对夹道欢迎的仪仗队。那意思分明就是让老夫妇优先通过。老夫妇刚刚还是懵懵懂懂,现在才明白自己误闯了红灯,再看两边为了自己而排得整整齐齐的车辆,实在是不好意思,慌张地打算退回去。这时,距离他们最近的一辆车的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朝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继续过马路。终于,这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横过了马路。而此时,两边的车辆又好像接到了命令一般,恢复了运作。

由于大家的尊重与配合,才使这对陷入危险的老夫妇化险为夷。可要是某些不讲理的人,定会失声鸣笛吓唬并破口大骂:“你……活够啦”“想死呀……”。更可怕的是遇上了“撞了白撞”的人,那可就把命都搭上了。对于误打误撞陷入危险的生命,我们不应火上浇油,而应与其好好配合使其脱险。即使会有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但这比起鲜活的生命哪个更重要?

锋利的刀子握在手里,只有不莽撞冲动,才能不使它沾上血迹。对待任何生命,都要懂得尊重和珍惜,才能使它们安然无恙。

2020珍惜生命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5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

善待生命,我们就要让生命有意义。一个人的存在应该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而不应让别人意识到他仅仅是活着而已。当你立下汗马功劳时,人们会敬仰你,渴望拥有你一样的生命。你的生命是伟大的,因为你在用行动维护它的尊严。而你靠发不义之财想得到别人的艳羡,只能遭人唾弃。名和利的紫罂粟小巧美丽却身带剧毒,想让它与你一生为伍吗?抑或不为名不为利,像陆羽一样品着清茶洗涤自己的生命,感染身边的人们?不为名,本身生命便是精彩的,它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更高;不为利,那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比金银更贵重。生命的高贵不体现在有权势上,而体现在能够善待生命上。钱财不会改变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有人想用钱财弥盖生命的缺憾,殊不知,这真是欲盖弥彰,像葛朗台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贪污受贿者如此,勾心斗角者亦如此。纵使拥有百万家产,显赫身份,也换不回完整而精彩的生命。只有淡薄名利,修身奉献,才能得到完整而精彩的一生。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谁都知道,但谁都知道的真理却并非谁都重视。拿生命当儿戏,将安全问题弃之不顾者大有人在。报纸、电视上播出的各种安全事故今天难道还少了吗?人们总是把安全问题挂在嘴边,可又往往在大难临头之际还在庆幸自己幸运无比,自己是绝对的安全。一旦祸从天降,只有一个悔恨的份儿的,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哼哟”一声,恐怕已命丧黄泉了。生命就这样随风而逝。逝去了生命,又怎么可能去言说爱情的美好,自由的可贵呢?没有了生命,一切愿望将成为梦中的幻影。没有了生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就更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让一生过得有意义。善待生命,要珍惜生命。

相关期刊更多

企业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

大众硬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科学出版社

中老年保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