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念家乡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4、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关键词:实施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工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现实中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从未成年人自身角度看,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师生隋感出现隔阂、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意识和物质水平失衡等不良倾向;从教育环境角度看,存在“重智轻德”的认识误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存在着不相协调的现象,“5+2=0”的问题普遍存在。为此,中小学校就应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方面下工夫,力争在队伍建设、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保障机制上寻求新突破,实施“四个四”工程,切实加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打造四支队伍,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人力基础
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学校德育工作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从“育人先育师”着手,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一是精心打造班主任工作队伍。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年富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完善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和激励制度,加强班主任的学习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二是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根据教师专业结构及其爱好特长,选拔一批学有所长、教有特色、富有经验、敬业奉献的教师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问题学生导师制、”家校联系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心理咨询信箱为载体,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强化学科教师德育意识。围绕新课改学科培训、好课标准研讨等研训活动,督促指导教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落实有机的融人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当中,加大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力度。四是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开放日、推行家访制度、发放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密切家校联系,提升家教水平,为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营造“第一环境”。
二、突出四个重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实效
针对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不良倾向,中小学校要围绕四个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坚定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扎实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三、搭建四个平台,拓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是以课程教学为平台,深化德育课堂渗透,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内容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培育和发展青少年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二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开放学生活动的空间,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和社团组织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怡情益志,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三是以团队工作为平台,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政治优势,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活动范畴,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团队活动,定期组织团员、少先队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四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优化校园环境,不断夯实物质文化、健全制度文化、丰富精神文化,营造内涵丰富、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必要性途径
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指把青少年教育放到社会发展与社会教育大背景中去进行,并研究青少年社会发展、社会志趣、社会价值、社会规范以及社会倾向等问题。它注重各种社团组织与青少年接触,让青少年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民俗、乡情、历史、地理、人物、法制等,造就“乡土建设者”,“社区建设者”,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青少年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使青少年文明社区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作一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创建,民政部于1986年开始引进“社区”概念,在各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开始营造社区,并在区、街道和居委会等不同层次建立起社区服务中心。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社区已成为中国基层民主的三大支柱。广大城市居民(当然也包括大量青少年)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了解了社区,逐步接受了社区。
社区已经来到中国,人们生活在社区中,正在逐步熟悉社区。社区是社会生活的最基层组织。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是青少年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
具体说来,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具有以下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服务都市青少年,实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迫切需要。
社会转型的标志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由“单位人”、“新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不同状况,不同领域的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在社区汇集,社区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主要场所,他们希望在“单位体制”之外通过社区获得更多的生活、学习、工作、就业、娱乐以及交友等机会。与此同时,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成长和成才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尽早成为一个品德优良,对社会有贡献也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回报的“社会人”,即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人们常说: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就是从家庭抓起,从社区抓起。社区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品质、是修养。如江西省南昌市1997年曾提出过市民“十不”规范,广大市民的修养是否就因此提高了呢?没有良好的养成,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十不”规范首先在各社区中起步、普及了,出了社区,守“十不”的自觉性也就有了保证。社区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第一着防线”。如果绝大多数青少年能够对良好的社区环境接受了,适应了,第一道防线就抵建立起来了,各类社会病就难传染给青少年。所以,一定要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坚强的阵地。通过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创建,既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要,在创造社区财富,树立社区形象,传播社区文化,弘扬社区精神等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实现自我教育。
(二)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两个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区在广大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一方面,社区既是人们完成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基本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展及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都以社区为日常的滋生与聚集地。社区是政府的助手、桥梁和缓冲地带。领导与被领导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十分突出的方面。社区应该成为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带头执行政府的政策,政府的政策就会在社区转化成物质力量。没有了社区,如果在政府与人民之间有了矛盾,政府就会处于第一的位置,有了社区,社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化解矛盾,变大矛盾为小矛盾,变对抗性矛盾为非对抗性矛盾,变矛盾为和谐。因此,不断加强社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职责。社区青少年工作既是开展内容广泛的群众性文明活动,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大青少年参与党和政府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目标,就在于既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此外,青少年作为社区成员中最具活力及变革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较早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广大青年在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号召下,从自发到自觉,成为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以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为己任的团组织,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的理念之中,就是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党的工作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会治安好转的重要环节。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窗口,是“第一道防线”。社会治安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的治安情况。社区聚集了各类青少年,由于成员构成复杂,青少年社会问题在社区日益增多,如青少年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受社会转型的负效应影响,社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的侵袭,部分青少年也难免受其祸害,致使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成为影响社区稳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此,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迫切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用法律手段、道德手段来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学法用法来保护自已的正当合法权益,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研究表明,在违法犯罪问题上,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一大差别,就是团伙性。他们一般都活跃于有一定“人气”,有潜在作案机会,交通较为便利,尤其是外来经商和打工人员的聚居区及城郊结合地带,因为这些地区的社会控制力往往相对薄弱。如果能将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早期发现和整治工作,作为社区综合治理的“前沿”,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堵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空间。
二、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逐步建立多样化的社区活动阵地。
这是开展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大致可以包括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大力加强共青团组织独立创办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力度。此项活动经费由共青团组织自筹,场地自选、设备自置、管理自主、责权自负,如“手拉手辅导中心”、“青少年法律援助处”、“青少年维权岗”等。二是共青团组织与其他部门联合创办青少年活动阵地,有钱出钱,有场地出场地,有设备出设备,由共青团组织出面进行管理,联办单位共同组织人员开展功能活动,实现“大家建、团管理、共同利用、共同受益”。近年建设的区、街、居委会青少年社区服务中心(站)已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初步尝试。三是充分利用驻区、驻街所在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场地、设备、资金方面的优势,把原来企业的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建成青少年活动的阵地,打破企业集团对外封闭现状,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二)逐步建立地域化的组织网络。
这是开展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前提。从理论上说,成熟的社区中应该建有比较完善的社区工作整体领导机构,青年组织可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当前大多数城市街区还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地域化的组织网络,大体包含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一是创建社区青少年工作指导委员会,可以由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的领导成员组成,以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完善街道共青团工作委员会,包括街道团组织、驻街单位团组织,以整合社区工作资源;三是加强居民区团支部建设,把闲散的青年团员组成起来,从而加强社区的组织力量。
(三)逐步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这是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根本所在。因为谁赢得青年,谁就能赢得未来。同样,谁服务青年,青年就会服务谁。按照青少年所思所想所需的原则和思路,突出青少年特点,开展符合青少年思想要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可以帮助青少年在社区这一环境完成成长成才的过程。比如,社区维权、社区帮教、帮困助学、社区咨询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就能够非常好地体现广大青少年的需求。
(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经费筹集渠道。
这是开展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保障。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将共青团社区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专项拨款;二是积极争取社会资助;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活动,如民政部、公安部等;四是利用青少年社区服务阵地,开展有偿服务。
(五)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青少年的队伍。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引导;人文情怀;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志曾经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各类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也相应的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广大青少年思想品格的整体状况有其积极健康的一面:崇尚奋斗、追求平等、思维活跃、协作互助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然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制约社会的进步。因此,思考并实施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
青少年崇尚“自我”,即以自我中心,是对自我独特性和能力的夸大感知现象。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容易产生自我贬损和自我服务性的认知偏差,缺乏“同感能力”,即不懂得推己及人、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缺乏与人协调、沟通、合作的能力。有调查发现,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的排在第一位,“脚踏实地,讲究实际”排在第二位,“能有个好工作”排在第三位,“能为国家做贡献”排在了最后。可见,大部分青少年把实现个人理想当成人生的目标,而把为国家做贡献排在后面,明显表现出自我情绪。这使得许多青少年信仰缺失,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来面对周围的一切,成为引发青少年社会问题的重要源头。这是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虚荣心强,享乐思想严重
在新形势下,受社会、家庭以及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青少年不清楚品德、人格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不清楚优秀品质和知识的重要性,而是把消费档次的高低当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于是不少青少年以通过夸耀自己家庭的富有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平衡。他们崇尚穿戴名牌,一味追求享乐,甚至攀比消费水平,进行奢侈消费。他们讲排场,好逸恶劳,对学业、工作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结交一些酒肉朋友,经常吃喝玩乐,以至于思想品德水平低下,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一些青少年的毕业留言中,“愿你将来做大官,发大财”、“愿你腰缠万贯,泡小蜜,包二奶”之类的不健康留言处处可见,其享乐思想由此可见一斑。更有甚者,因为作为青少年经济尚未独立,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日益膨胀的享乐需求与有限的经济条件之间产生矛盾,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时,一些人就会不顾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变得冲动而贪婪,从而采用不正当的、非法的途径来满足自身的欲望,以至于跌入犯罪的深渊,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缺乏人文教育,精神生活贫乏
人文情怀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支柱,一个缺少人文情怀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是贫乏的。在当今以应试为指挥棒的教育中,青少年所受到的人文教育是相对缺失的。有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购买图书的情况,“不经常买书”和“根本不买书”的人数占了近三成,可见青少年的读书情况不容乐观,他们的文化生活单一。由于精神生活贫乏,一些青少年生活在梦幻般的空想世界里,往往会为了一个自己也搞不明白的“目标”而挣扎、苦恼,盲目崇拜影视偶像,追逐前卫时尚,视粗俗为潇洒,视浅薄为时尚,视自我为个性。缺少回报意识、担当意识,造成责任感缺失;缺少同情心、同理心、宽容心淡漠等,造成情感缺失;缺少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世界和追求,缺少健康丰富的生活情趣:直接表现为上网成瘾,甚至吸毒成瘾等。
(四)缺乏理想,思想行为功利化
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在青少年思想引导方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使青少年是非善恶观念模糊,思想行为趋向功利化。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青少年都十分现实,以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工作舒适成度的作为衡量标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其思想行为功利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理想与信念,人生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爱国精神、对中国革命及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的了解,民族团结精神淡薄;缺乏尊老爱幼的观念,缺乏感恩意识,懒惰任性,自私自利,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二、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探析
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式、等密切相关。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度地溺爱、迁就子女,使其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同时,由于一些家长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其在思想引导方法上或简单粗暴,或自以为是,与孩子缺乏正确的沟通,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影响,致使这些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妨碍或误导着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形成及思想道德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得力
在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的学校,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同样显得乏力。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较少顾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导致思想教育在广大青少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导致青少年心目中只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做衡量“好学生”、“坏学生”的唯一标准,最终只是为学习而学习。这样长期下来,就会造成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教育等思想品德方面所受到的引导和教育严重缺失。
(三)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
首先,受市场经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增长速度的负面影响,青少年难以在经济大潮中把握自己,失去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其次,科技高度发达,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首当其冲地被深深影响和改变着。第三,成年社会价值标准的混乱、成年人行为的偏离、成年人评价标准的自相矛盾或是自身行为的表现不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第四,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元,使得青少年被社会发展的洪流簇拥着、催促着向前,在来不及成长、来不及回味、来不及体验的过程中长大,注定要失去自己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路径及载体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青少年萌芽思想的引导者,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形成的最初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在青少年思想引导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长无时无刻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影响,家长的举止言行、人生观点、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都像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青少年对是与非,善与恶的最初判断,直接受制于父母。所以,父母时刻要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把握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善于与孩子和谐沟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与分辨是非的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举止。
(二)强化学校的思想引导作用
1.重视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文化素质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未来。而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确立文化素质的重要地位,使教育得到优秀文化的不断烘托,使青少年不断受到优秀文化的滋养,将文化素质教育和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紧密相连,并且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青少年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教育不能忽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性,如: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特征、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青少年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能力。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专门机构,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3.开展阅读活动以塑造优秀品格
文学经典作品,大多都思考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和人类的生存与意识等问题,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品格和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以民族责任感为核心,坚持个人思想的探索性、反省性,思考未来,呼唤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爱国主义意识,同时浓重的人情味、情感性又成为文学作品一道独特而亮丽的审美风景……凡此种种,皆可对青少年优秀品格的的塑造产生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向善向上意识和崇高感,建构青少年真善美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最终“把人对生命的追思与探寻引向深处,孕育人透彻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他者的同情,拓宽人的生命情怀,丰富人的生命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为学校和社会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读好书”的活动,营造一个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阅读氛围,以此丰富和升华学生的精神层面。
(三)充分运用新闻舆论对青少年的思想的引导
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信息丰富,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也有消极颓废的。新闻舆论监督要引导青少年追求光明美好积极的主流,又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黑暗、丑陋、消极、虚假等现象。要紧紧围绕当代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考虑当前青少年的行为动态和心理特点,开设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特色主题讲坛,让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评论、讨论和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最后达到分析问题,澄清某些错误的思想和认识,端正态度,设法改正,提高觉悟。当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中出现某一方面的危机和风险的萌芽时,新闻舆论要及时发出警报,以便于社会快速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所在,果断采取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危机和风险爆发之前。另一方面,要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抓准问题,增强社会效果,善于掌握舆论监督的适度、密度、温度和力度,防止过热过冷。
(四)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首先,规范网络语言,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语言。从立法上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通过编纂辞书来促进网络语言规范化,制定网络语言使用的道德规范。第二,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促进自我教育。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认识,通过教育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信息素养,提高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限制网络不道德行为。第三,家长以身作则,文明上网,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加强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促进青少年绿色上网。第四,加强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第五,政府加强网站管理,敦促网站自律,提升对网络语言的监控技术,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第六,政府加快网络立法,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青年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小学,年轻教师已然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担负着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这个年轻的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充满朝气而又富有活力,正处在干事创业的高峰时期。
实践证明,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代沟”小,他们的素质和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关乎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他们培养成“德能勤绩廉”过硬的教育者,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对青年教师思想状况的分析
1.忽略自身修养, 师德形象不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青年教师思想活跃,但由于阅历浅,思想不成熟,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虽然很多青年教师保持着“忧国忧民”的传统思想,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我中心意识严重,又惰于政治理论学习,所以对有些社会问题认识片面,表现最为严重的是为了蝇头小利进行有偿家教,有的青年教师热衷“网购”“微商”,热衷于社会上兼课赚钱,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他们只顾业务,没有政治敏感度,甚至把自身的一些偏激的观点不自觉地传播给了学生,造成了教育的“缺憾”。
2.缺少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不强。
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原则的负面影响下,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态势,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倾斜。有些刚入职的教师,把小学校园作为“跳板”,本来业务水平很强,却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找人托路离开“教育口”;还有些青年教师,特别是非班主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外,几乎从来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他们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一支粉笔,一本教参,“满堂灌”。工作中,对新生事物置若罔闻,什么“电子白板”“录播教室”“微课”“教学沙龙”均与之无关,造成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忽视师生沟通,育人意识不强。
师生的有效沟通,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最有效教育。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的年龄和学生相近,其示范性更强,所以加强师生的密切沟通,是教书育人的最优途径之一。经常听说“谁的学生像谁”,这说明了教师人格素养的影响。一个书写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大部分字体工整;一个朗读标准的教师身边,肯定有一群“小播音员”存在;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会引领一群孩子“悦读”。但是,有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教书不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矛盾的沟通,错失了最佳教育机会。
二、青年教师思想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些学校重视“教书育人”,把教育的切入点放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而忽视了教师的个性成长。特别是新入职的教师,由于受聘时被看重的是学历,凡是“说课”“答辩”优秀的就被录取,此时无法考察其“思想品德”。有些青年教师把能够入职于教育系统,当作“跳过龙门”,进校后,就认为捧起了“铁饭碗”,疏于学习,我行我素,学校教育又不能及时跟上,所以导致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走下坡路的现状。
2.没有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
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剂良药”。我们看到,教师在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参加学术组织、评定科研成果等方面,虽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和做法,但就大环境而言,由于受人事制度的限制,使得一些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都差的不称职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干得好与干得不好没有多少实质性差别,特别是有些教师职称晋升后,往往不思进取。由于晋升比例的限制,很多优秀的教师无法晋升职称;已经晋级的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拿着高职称的工资,干着“低职”的工作,这种状况挫伤了部分在工作上认真负责、追求上进的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本身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他们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客观约束,思想道德意识受到社会大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青年教师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比较稳定的观点,容易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个性在形成过程中具有较大可塑性和易变性,很容易为流行时尚所左右,其人格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显得较为薄弱,加之学校没有量化的师德评价,很容易导致青年教师思想“开小差”。
三、改进青年教师思想状况的“招数”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
抓好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可以结合新的形势,采取不同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即结合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进行的系统化的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这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有很大帮助。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学、辅导讲座、专题讨论,以及影音、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以加强青年教师对形势的全面认识和对政策的全面理解,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同时,还要加强青年教师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育人、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念,珍惜自己的光荣职业,提高和发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奋严谨、献身真理的治学态度和耐得住寂寞、安贫乐教的精神。
2.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
“人的动力源泉是需要”。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需要的“切入点”,要关心和了解教师的愿望和要求,教育他们正确处理精神与物质的需求关系。为使青年教师的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学校就应给每一位青年教师施展才能的机会与空间。
首先,学校应从制定政策入手,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为青年教师取得成就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氛围,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为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可以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用一定的标准对青年教师的行为活动、能力水平、工作业绩等进行检查,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要把青年教师的思想情况、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等情况与干部使用、职称评聘、外出考察进修、确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以及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结合起来,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解决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重业务、轻思想的倾向。
其次,要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不思进取和不安心工作的教师解聘、不聘,对不能履行高级职务的教师实行“高职低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晋升制度,要实行评聘分开制度,不仅评审时要经过严格考评,聘任时也要继续进行量化考评。
3.抓典型,树形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作用。
我们深知: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要有逐步发展的战略思想。青年教师从走出大学校门到成为优秀教师,要经历一个“破茧”的过程,即基础性培养阶段―发展性培养阶段―成就性培养阶段。要培养更多的思想成熟、业务精良的骨干力量,必须加强“高学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感染更多的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