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幻城的读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忠诚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道德规范,忠就是尽心为忠、诚心尽力的内在品德,诚就是无所隐伏、言行一致的行为。对于我们来讲,忠诚是指对组织或个人真实无欺、遵守约定的品德及行为,是我们烟草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品行和素质,是切实维护对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最好表述。
忠诚的态度是敬业的土壤、是对企业负责的动力,这种对事业深厚的情感会给人无穷无尽的财富。只有对企业忠诚,才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感情、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工作;只有对企业忠诚,才能对工作产生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逆境中奋力拼搏、不为利诱所动;只有对企业忠诚,才能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才能把身心融入企业,尽职尽责、处处为企业着想。对于我们来说忠诚于企业、忠诚于消费者、忠诚于国家,也就是忠诚于自己。因为忠诚与成功是融为一体的,它鼓舞我们前进的信念、激发我们奋斗的动力、赐予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开掘我们无穷的智慧、增强我们实现目标的能力,当这些都实现的时候,企业、消费者和国家都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
一个人要为企业做贡献,仅有忠诚的品行、对工作的热情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公司的战略意图和领导的工作部署,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贯彻落实”的能力。局(公司)党组已经制定了工作目标并明确了重点工作,目标能否实现、工作能否完成,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4-012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the cognitiv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he prognosi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60 case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ercise intervention, body position intervention, dietary intervention, medication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cognitive function level quality of life, th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3 months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time directional force, disorientation, immediate memory, attention and calculation, delayed memory, language, visuospatial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97±0.59), (8.39±1.14), (2.93±0.82), (4.45±0.64), (2.26±0.14), (8.83±1.26), (2.62±0.3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gnition; Quality of lif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多次住院、病情不断恶化、死亡率高等特点,预后较差[1]。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降低,出现记忆功能损害、学习能力下降等临床症状,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其认知功能损害加重[2]。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心理干预,从而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通过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从而促进病情稳定, 减少复发率和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符合国际心脏学会及WHO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9~82岁,平均(68.1±10.2)岁。心功能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为Ⅰ~Ⅳ级,其中Ⅰ级34例,Ⅱ级18 例,Ⅲ级 6 例,Ⅳ级2 例;纳入标准: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恶性肿瘤者及排除精神病史或神经病史者、伴肢体运动障碍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中男16例,女1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等临床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常规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定期消毒,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室内安静。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采用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不适症状,鼓励患者进行负性情感的充分表达、宣泄,采用认知疗法、支持疗法、放松疗法等行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运动干预: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采用步行方式,以50~100 m距离开始,20~30 min,速率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速度为准。运动频率从每周3次开始。当日运动后患者无不适症状、体征时,下次运动时增加50~100 m。第2周开始可根据情况每周增加1次,最多不超过5次。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在床上轮流作单肢体的运动训练,运动时如出现疲劳或心慌、气促,即降低运动量或停止运动[4]。④干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行卧位或者半卧位,双足可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定期予以翻身,避免发生压疮。⑤用药干预:耐心指导患者了解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不要随便更改医嘱所给药物剂量,且不能自我更换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⑥饮食干预:向家属说明饮食干预的重要性,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在饮食方面给予指导。指导患者在饮食方面以高蛋白及易消化饮食为主,最主要的是注意摄入盐的量。⑦健康干预:利用宣传栏宣传、组织专题讲座和小组学习等方法向患者家属介绍心力衰竭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该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告知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1.3 评价指标
1.3.1 认知功能评价[5] 采用MMSE量表,即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包括以下7个方面: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共30项题目,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对患者和家属所有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由经培训后的护士进行调查及患者或家属独立完成问卷。
1.3.2 生活质量评价[6] 应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几方面,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0]。SF-36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QOL量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效度和反映度。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并对两组的预后(包括死亡、心衰恶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诊就诊)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各项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各项评分分别为(8.97±0.59)、(8.39±1.14)、(2.93±0.82)、(4.45±0.64)、(2.26±0.14)、(8.83±1.26)、(2.62±0.34),对照组患者的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各项评分分别为(7.86±0.75)、(7.07±1.23)、(1.82±0.73)、(3.13±0.48)、(1.72±0.34)、(7.13±1.12)、(1.82±0.13),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为(95.37±3.62)、(91.40±3.97)、(89.42±4.13)、(81.33±4.64)、(59.01±3.92)、(89.47±4.18),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为(88.44±2.86)、(86.81±4.38)、(80.69±4.20)、(77.52±4.38)、(48.73±3.86)、(79.83±3.91),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随访其预后比较
出院后随访6个月,其中对照组2例死亡,干预组心衰恶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诊就诊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6%~10%,占老年患者的80%以上[7]。近年来研究显示,老年CH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且CHF可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且同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相对无认知障碍心力衰竭患者高、预后差。且CHF 的发病过程中,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要遭遇许多困扰,身体活动受限、睡眠紊乱,对心衰诊断的困惑感、角色改变、社会生活受限、担心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其他医疗技术设施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8,9]。因而如何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预后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减轻心力衰竭的程度,降低病情的复发率,从而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等起良好效果[10-1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到:初中学生必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并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巩固教师引导作用
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阅读为主,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线索和主旨,同时通过体验文章所创造的情境,品味语言的描写方法,并实现对文章的评价和赏析。这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对经典文章的研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作者情感和文学之美,从而积累提高阅读能力所必需的语言材料;其次是利用速读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线索,提取必要的信息;再次是运用精读的方法研究语句的使用特色,衍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而实现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升华。
2.指导学生制订计划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须多于269万字,并且还需要对名著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积累。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实现文学的积累。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开设阅读课,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学校或当地的图书馆、互联 网进行文学作品的收集和阅读。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阅读作为起点,让学生首先实现个人的独立研读、理解和文章的自我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并以笔记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另外,学生还可以对阅读的内容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并以此获得多元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指导,自己也应当投入到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思维的多向性和多元化进行文章的全新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将文章的具体内容或文章形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个人情感进行有机联系,同时利用类比、演绎和联想的方式,总结归纳出全新的理解思维,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述。
二、学生自行培养阅读习惯的措施
1.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其中就包括了培养他们阅读图书、浏览报纸杂志的习惯。针对这一点,教师无需限定学生的阅读范围、题材和内容,只要不是低俗或有损于身心健康的内容,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或方面的图书报刊等来阅读,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阅读的积累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
2.通过阅读实现积累
如果学生只是阅读,却不积累,那么阅读得再多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转瞬即逝。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的习惯。笔者一般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阅读到的好词句、精妙用法、新颖观点都进行记录。这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实现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面,进而提升阅读的效果。
另外,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创作,最开始时可以仅仅是几句话的批注或心得体会,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积累,并以此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3.实现课外拓展阅读
即便教科书中的文章和诗词再经典,学生也不可能仅凭这些内容实现文学能力质的飞跃。因此学生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这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课文阅读中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多元化的文学样式,并在无限的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最爱,从而得到阅读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除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推荐阅读资料。比如针对课文的内容推荐《彷徨》《雷雨》,或者按照当代社会的小说潮流推荐《幻城》《三重门》,再或者根据社会或影视剧热点推荐《我们仨》《平凡的世界》等。
总的来说,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非朝夕之功,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谨遵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胆创新,充分挖掘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做出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孛建杰.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一代月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