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科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科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体系; 会计科目

由于现行准则中界定的会计要素不够合理,会计科目体系与会计要素之间缺乏严格的对应,具体会计科目使用不够准确,因此增加了会计初学者掌握会计科目的难度。本文拟从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体系、具体会计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对我国现行会计科目的改进进行探讨。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财政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可以看出,现行会计科目体系存在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不对应;二是会计科目体系构成不合理。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缺乏严格的对应

我国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问题在于利润要素上。会计要素是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结构性内容,是财务报表的构成框架,但是我国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够合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本身既包含了收入减去费用之后的差额,也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利润这一要素本身在设置上就存在问题,既不完全独立于其他要素,又不能完整包含其他要素。

会计科目体系应该是对会计要素在记录行为中的运用。在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上,我国会计准则设置了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类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体系形成了较大差异,其主要是历史遗留的原因与当前复杂经济环境的原因,实务界习惯了将影响利润的会计科目纳入“损益类”这一含混的科目类别中。然而,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的不对应却增加了会计初学者学习的难度,造成其在理解、运用会计科目时不够深入和准确。

(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不仅现行会计科目体系与会计要素之间缺乏严格的对应,会计科目体系设置本身亦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

1.会计科目类别之间存在交叉,不能形成完全独立的会计科目类别。例如,我国“成本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尽管较好地反映了企业内部经济资源的消耗和资产形式的转化,但其归根到底仍为“资产”,只是资金占用形式的变化,一种资产转化为了另外一种资产。将某些项目命名为“××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模糊了会计科目的本质,降低了会计科目的可理解性。实务中,许多会计初学者对“生产成本”会计科目的理解曾经备感困惑。另外,现有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内容亦不全面,如“在建工程”、“材料采购”实际上也属于成本类科目的内容。“共同类”会计科目类别则与资产、负债又形成了交叉。

2.“损益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较为模糊,不利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理解。损益类会计科目将所有影响企业利润的项目纳入其中,简化了科目的分类,但却不利于对利润形成的理解。实务中一些具体损益类科目的设置更是模糊了与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投资收益”等。

二、具体会计科目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现行会计准则亦存在较多问题,如科目设置名称不妥当、科目内容不合理等。现行具体会计科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会计科目上:

(一)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是两个典型的生产性企业成本类会计科目。根据准则指南的规定,“制造费用”会计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在产品生产中所发生的一些间接性的生产费用,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与产品生产有关但又无法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生产成本”则指可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实际上,二者反映的均是一种资产——在产品(或未完工产品)。这两个会计科目虽然突出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耗费,但在名称使用上却降低了对在产品这种资产的理解。

(二)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这一会计科目的设置意在反映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耗费。这一会计科目设置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科目本身的可理解性不够,其余额实际上是一种资产(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二是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存在问题,“费用化支出”是一种费用,却列入了成本类科目中,“资本化支出”是一种资产,却以“支出”的方式列示。

(三)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两个会计科目的设置是为了反映不同类型的留存收益。“本年利润”这一会计科目的设置较为明晰地反映了企业本年度所赚取的利润,而“利润分配”会计科目却对较多会计初学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惑,尤其是其明细科目的设置与明细科目之间的结转问题。在中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中,二者之和又反映为“利润分配”总账科目下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名称。年度资产负债表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来填写报表项目“未分配利润”的数字。这些繁琐规定大大增加了会计初学者理解报表内容和编制报表的难度。

(四)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简化了与投资有关的损益项目记录,但其简化的设置却大大降低了会计报表的可理解性。根据现行准则指南中的规定,所有与投资有关的损益均通过“投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的记录来反映,既包括股息、债券利息等“收入”,也包含处置投资形成的各种利得与损失。这种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使得相关部门(如证监会)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来加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如中国证监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要求中,对于处置投资的披露要求就显示了“投资收益”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合理,也说明我国利润表的披露内容需要改进。

(五)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营业外收支会计科目的设置仍然体现出没有完全脱离历史影响的弊病。尽管在2006年的基本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利得”与“损失”的概念,但与其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却仍然使用了实务界较为熟悉的“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名称。这一名称虽然有助于理解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区别,但却与利润的构成内容表述上形成了差异,不利于会计初学者对利润要素的理解。

三、改进现行会计科目的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从会计科目体系重构与具体会计科目改进两个角度提出针对我国现行会计科目的改进建议:

会计科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新增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于2013年1月1日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实施范围中的小企业实施。笔者通过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的66个会计科目中有不少是变化了的会计科目。这些变化的会计科目,有些是新增会计科目,有些是合并会计科目,有些是调整核算内容的会计科目。在此,本人不揣浅陋,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变化会计科目谈一点粗浅之见,以期会计专家批评指正。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现金)、原材料(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长期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缴税费(应交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文章所述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括号中的会计科目为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

尽管上述会计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但这些会计科目的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没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一目了然,一见如故。在实施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作为一般性掌握即可。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16个会计科目。

(一)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

上述16个会计科目中,属于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是: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实际上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分拆形成的。它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转化成“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两个会计科目,其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一致。

“预付账款”会计科目则是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账款”会计科目拆出来的。小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不再按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而通过“预付账款”会计科目核算。

(二)新增存货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存货会计科目主要有两个: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因为小企业不一定按实际成本核算存货,也可能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小企业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显而易见的,自不必多说。

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用来核算小型农、林、牧、渔类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其借方登记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以及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等;贷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和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的账面余额,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农、林、牧、渔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三)新增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

余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是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它们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始价值和损耗价值,二者共同核算农、林、牧、渔类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属于无形资产备抵科目。因为“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其原始成本,则“累计摊销”科目与“无形资产”科目共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小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也包括采购物资在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或尚待查明的损耗。它实际上是小企业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的批准处理前后的缓冲会计科目。所以,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处理完毕,不能留有余额。

(四)新增负债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等三个会计科目。其中,“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是销货业务适用的会计科目。它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科目基础上分解而来的。这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预收账款就不用在“应付账款”会计科目中核算了,而单独作为一项负债进行核算。“应付利息”会计科目则不然,它是在取消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该科目主要用来核算借款等业务发生的年度内产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

“递延收益”会计科目则是因为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这些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项目。由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故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摊销收益金额。

会计科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科目;辅助核算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标志。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作为整个会计信息系统核心的账务处理系统,以资金流为核心反映企业全面管理活动,可无缝链接其他业务子系统,具备基本核算和辅助核算功能。其基本核算功能主要是通过凭证的录入、审核、汇总、记账、结账等操作自动生成总账、明细账,最终由报表系统生成会计报表;辅助核算功能突破了传统的总账和明细账的核算方式,提供了灵活多变的辅助账及相应的查询统计等多种功能,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更详尽有用的核算信息。因此,如何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设置规范合理的会计科目,是值得广大财会人员探讨的问题。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必要性

会计科目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具体单位的具体业务联系的纽带。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将企业会计核算中所使用的会计科目逐一地按系统要求描述给系统。

第一,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分类反映企业不同的经济业务,将各种复杂经济业务转变为有规律、易识别的会计核算信息,是设置账户、进行账务处理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第二,会计科目设置是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必要前提,是进行财务管理、会计分析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活动侧重点的反映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果。第三,会计科目设置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反映整个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体系结构,它是账务系统所有初始设置中工作量最大、最重要的设置之一。科目设置是否规范合理,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用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分类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由于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不同,在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因此设置会计科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满足会计制度的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宏观管理的需要,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制度中相应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名称,并对每一科目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一些主要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应保证与制度相一致。

(二)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计科目设置要根据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以全面核算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为目的,使全部经济业务在所设的科目体系中都能得到反映。由于账务系统只有末级科目才允许有发生额,才能接收各业务子系统转入的数据,因此要将各子系统中的核算科目设置为末级科目。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重要信息之一,报表中各项数据应能方便地从机内账中自动生成。因此,凡是报表所用数据,需从账务系统取数的,都必须设立相应科目。

会计工作是一种经济管理的活动,设置会计科目既然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就必须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因此,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使科目设置能充分、及时地提供经济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为考核、分析单位的经营状况,实施控制,做出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在具体工作时,既要防止科目过于繁琐,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又要防止科目过于简单,造成经济管理困难。

(三)会计科目设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便于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指标的分析和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科目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更。如会计科目在年度中不能被删除;如果已经使用,不能增设下级明细科目。但是,强调科目稳定,并非要求科目绝对不能变更,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科目也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四)会计科目设置要简明易懂

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向各方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他们的判断、决策需要。会计科目作为会计核算的分类标识,科目名称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开设和运用账户;科目设置既要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又要考虑会计信息的成本,要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要合并或删减,还要考虑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每一个科目要加设固定的科目编码以方便计算机操作。

三、设置会计科目的方法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设置会计科目有两种方式:直接采用原有科目,将已整理好的科目直接录入计算机;根据信息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原有科目进行调整。前者容易造成科目体系庞大,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给系统的实施和维护带来困难;后者主要通过设置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可以简化科目体系和进行纵向横向的信息查询分析,符合会计信息化环境的特点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

(一)设置单位往来科目

单位往来是指本单位和其他单位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包括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会计科目中有专门用于核算单位与本单位外部进行资金往来业务的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这些科目核算的业务涉及单位的债权债务,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对此类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账务系统中设置这类科目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在总账科目下直接设立多个二级科目甚至三级科目,每个二级科目或三级科目对应一个往来单位名称,但对最低级科目的账类不能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

1122 应收账款

112201销售货款

11220101长春电机厂

112202 其他款项

11220201 广州机械厂

第二,在总账科目下设立划分业务类型或往来单位类型的二级科目,并将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建立各个往来单位的档案资料,并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122应收账款

112201 销售货款 客户核算

112202 其他款项 客户核算

第三,仅设立总账科目,并将其账类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同样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122 应收账款 客户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规模较大,往来业务频繁时,将科目设置为单位往来辅助核算,作为账务系统中的往来单位进行管理,或选用应收、应付系统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往来业务的受控系统是账务系统,只进行总分类核算,后者的受控系统是应收(应付)系统。对于实现了账务报表等财务子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大中型企业,采用应收(应付)受控系统的上述第三种方法设置科目更理想。

(二)设置个人往来科目

个人往来是指单位与单位内部职工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如出差借款、私人借款等。会计科目中有专门用于核算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之间资金往来业务的科目,如其他应收款等。为了清楚核算管理这类资金往来业务,在账务系统中设置这类科目可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在总账科目下直接设立多个二级科目,每个二级科目对应一个职工名称,通过这些二级科目核算每个职工的资金往来,或者通过二级科目划分业务类型,再通过三级科目对应一个职工名称,但对最低级科目的账类不能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

1221 其他应收款

122101 刘明

122102 李丰

第二,在总账科目下设立划分业务类型的二级科目,并将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建立各个与单位有资金往来业务的职员档案资料,并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221其他应收款

122101 出差借款 个人核算

122102 私人借款 个人核算

第三,仅设立总账科目,并将其账类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同样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221 其他应收款 个人核算

(三)设置部门核算科目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单位都实行了部门核算。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部门信息时,可以使用部门核算。下面通过对管理费用科目的设置介绍部门核算科目的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同样可按手工方式建立管理费用的一、二级科目,且对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部门核算,再通过系统部门管理功能建立单位各个部门的档案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核算某一会计期间的管理费用总额和各个具体的费用项目总额,而且还可核算某一会计期间内各部门的管理费用总额,以及各部门各项管理费用的总额和各项管理费用在各个部门的总额。某企业管理费用科目设置如下:

6602管理费用

660201 办公费 部门核算

660202 差旅费 部门核算

660203 折旧费 部门核算

(四)设置项目核算科目

所谓项目,一般被认为是专门的经营对象和核算对象。实际会计核算时,经常要求将围绕一种产品、一项工程、一个科研等项目所发生的所有收支,按费用或收入类别设立专门的明细账,以便更好地完成对每个项目投入产出及费用情况的核算。如企业的产品成本、在建工程、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等均可被设置为项目核算。某企业生产成本科目设置如下:

5001生产成本

500101 直接材料 项目核算

500102 直接人工 项目核算

500103 制造费用 项目核算

500104 其他 项目核算

(五)设置日记账和银行账科目

日记账核算用于设置需生成日记账式账簿的会计科目。一般单位必须设置日记账核算的科目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而银行辅助账科目一般为银行存款类科目,银行存款类科目有特殊的核算要求,需要定期将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银行出具的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以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通过日记账与银行账辅助核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和管理。

1001 库存现金 日记账

1002 银行存款 日记账、银行账

(六)设置外币和数量账科目

在账务系统中,一般设置外币辅助账的科目有银行存款等,设置数量辅助账的科目主要有原材料、库存商品、产品销售收入等。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外币或数量信息时,可以使用外币或数量核算。

1002银行存款 日记账、银行账

100201 工行存款 日记账、银行账

100202 中行港币 日记账、银行账、外币核算(港币)

1405库存商品

140501 甲产品 数量核算(件)

只要企业有核算需求,任何科目都可以设置为相应的辅助核算。在利用辅助核算功能时,应该广开门路,看重核算与管理要求的本质,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需要,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核算。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应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汇总及再处理的优势,设置会计科目不仅按业务内容和资金性质,而且按业务管理、会计统计和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来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管理的需要和财务软件本身具有的功能特点,还要选择适合本单位需要的会计科目设置方法,使用辅助账强化会计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为企业的预测、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晖.略谈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科目设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1).

2、康志烈.浅议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原则[J].交通财会,2008(1).

会计科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会计科目 科学 设置 披露

1 会计科目的设置

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首要要求是规范性。《企业会计制度》公布了85个一级科目名称,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那么,如何科学操作呢?

1.1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科目之间性质是对等的,可以减少或合并科目。比如说,包装物数量不大的企业,可以不设置“包装物”,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科目内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工业企业,可以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也可以不设置该科目,在“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核算。“自制半成品”可作为“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核算等等。

1.2增设会计科目

企业根据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增设会计科目。如集团型企业为核算与子公司内部往来业务,可以增设“子公司往来”科目,子公司相对应可设置“集团往来”科目;如果企业有售后租回业务,可增设“递延收益”,以核算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1.3注意表外科目的设置

目前从我国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财务报告看,表外信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俨然有喧宾夺主之势。因此,我们要明确界定表外科目,表外科目是用以反映或有事项,即债权债务或权利责任已经形成,但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的会计事项以及保管财产物资等需要在表外进行控制的事项。如设置“租入固定资产”等保管其他企业财产物资的表外会计科目。

2 会计科目的信息披露

设置会计科目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会计报表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科目分类汇总的账簿,会计科目往往又成为会计报表中的项目。因此,会计科目的所提供的最终信息披露主要是作为报表项目予以列示,这种信息披露大部分是很直观的,那就是外送会计报表大部分项目的名称沿用会计科目的名称。但是,相当一部分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中不能一目了然,以至于容易使人误解这部分会计科目当初的设置是否必要,或者说这些会计科目是否有必要进行信息披露。我们估且以《企业会计制度》公布的85个一级科目为例,先找出不直接作为会计报表项目的一级科目:

(1)资产类

待处理财产损溢、未确认融资费用、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负债类代销商品款、待转资产价值。

(3)所有者权益类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4)成本类生产成。

(5)损益类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些会计科目一经设置和使用,肯定是要信息披露的,那么,如何进行信息披露呢?信息披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务报告所传递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信息披露。就是说,这些会计科目可在会计报表内表述,也可以在表外披露信息。信息披露的形式有:

2.1在会计报表内表述

2.1.1在表内相关项目中列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填列;“待转资产价值”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中填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调整事项调整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的本年实际数或上年实际数。

2.1.2转销入表内项目“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余额在结帐前无论经批准否,均转销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劳务成本”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

2.1.3在表内项目中合并列示

如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是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2.1.4转销入其他会计科目,再按上述方法在表内表述“制造费用”期末余额结转入“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期末余额结转入“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期末余额结转入“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等。

2.2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表外科目的信息披露,一般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第十三项一有助于理解和分析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中说明;“未确认融资费用”等资产科目期末余额较大的,也可以在该项中说明;“受托代销商品”等存货类科目可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第九项一报表重要项目中说明。

会计科目范文第5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二、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