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范文第1篇

绿色是生命的源泉,绿色是生命的希望。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和我们相遇,再次焕发了我们心中的朝气。植树节是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一个方式,这个活动有益于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提供给我们爱护环境的措施。让我们携起手来绿化环境,绿化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天空下,清新的环境中。

2、活动意义

增强全校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提高低碳生活常识,共同创建美好的福林。

3、活动目的

⑴通过亲身体会本次活动,使全体学生对低碳生活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难,环保离我们并不远。

⑵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绿化意识。

⑶培养全体学生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好地认识到绿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身日常行为,从而减少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主题:拥抱春天播种绿色放飞希望

时间:3月12日

1、____年3月12日晨会时间在学校大操场举行启动仪式。

由5年级2班学生代表发出倡议。

2、播种绿色活动

每班学生自带花盆3个,自备花种或者是小花苗、喷壶、小铲子,报纸,每班派六名学生代表现场种完。

3、各班建立“绿色小氧吧”

各班补充完善绿色小氧吧,成立护绿小组并填写好“观察日志”,每周一次。

4、各班板报内容设立“绿色角”,增加绿色环保知识内容。

5、进行研究性学习

各班根据所种植物,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手抄报,每班上交5份。

上交时间:3月16日

我们衷心祝愿福林小学的的学生们,能够象这些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种子一样茁壮成长,都将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

青岛福林小学

____.3.8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1.发一份倡议书

少先队发一份倡议书,各班班主任利用3月12日晨会课时间,向学生进行有关“植树节”知识的宣传,发出号召:“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护一棵小树苗

发动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和中队委员每人在校园内认领一棵树,利用课余时间,为其除虫、施肥、浇水、四周除草等。

3.植一抹清新绿

一二年级学生利用周末,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在自家门前附近,亲自动手实践,种植一棵小树。今天我与小树比一比,三年过后我与小树比身高。

三四年级各班班主任联合科学老师发动学生把好的花苗,带到班级,进行观察、培育,班级成立“植物角”,美化班级。

4、出一张绿色小报

五六年级各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要结合环境保护教育,A4纸张大小,然后评选出2——3件作品上送少先队大队部严老师,少先队大队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并进行优秀作品展览。

5、栽一棵希望之树

少先队大队部奖在去年的“护绿小天使”中,选出5名学生,于3月10日上午8点20分,前往苏州信息学校,参加吴江市组织的植树节种树活动,亲身感受植树过程和劳动的快乐。

6、评一名护绿天使

在植树节系列活动中,各班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产生一名“护绿小天使”,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

3月12日 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学校大队部大队委员就着手准备,发动组织了植树节系列活动。

1.了解树的知识。

2.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保护责任感。

4.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20__.3.11---20__.3.14

1.成立领导小组:全体领导、班主任

2.开展系列活动

(1) 围绕爱树,进行树类知识讲座。(班主任,讲课稿2份)

(2)学生们在学校和社区进行种植小树苗,为花坛除草等一系列活动。

(3)制作绿化心愿卡

(4).大队部提出一项建议、倡议书(

建议书、倡议书各一份)(四)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少先队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认养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1.活动宣传: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护绿行动:

(1)“校园环保小卫士”选拔赛

班级评选方式:各班利用班会通过投票评选5名“班 级环保小卫士”,并颁发奖状。

评选时间:3月15日(周二之前)填写好“中队环保小卫士”评选表(见附表一)

评选条件:

在学校做好清洁大扫除和每周的值日工作,确保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讲究个人卫生,在每周的个人卫生检查中获得优等(没有减分)。

在校内外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

不踩踏校内绿地,不在草丛中玩耍。

在学校能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家里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保证家庭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选拔方式:各班级推荐1名“班级环保小卫士”参加校级评选,学校从中评选出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各班级填写好班级推荐表(见附表二)

评选时间:3月16日(周三之前)

评选的要求:每人准备一份演讲稿,主题是“保护绿化,我有妙招”,时间3分钟以内。根据成绩评定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

(2)“我和树木零距离”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并为认养的植物命名,并进行开展拣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负责自己班级卫生区内植物的认养。本活动于3月18日进行评选。

3.开展“感恩自然”绘画、手抄报评比活动,本周六、周日(3.12-3.13日)一、二年级每人画一幅我爱大自然的画,三、四、五年级每人出一期关于爱树的手抄报。周一各班收齐后统一交到少先大队。绘画、手抄报各评出一二三等奖。

4.各班开展“植物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进行交流活动。交流相关您所知道的树木的资料,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等,在班会上交流、宣传。

1.爱护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踏草地。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范文第2篇

/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贝类 宝贝计划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从2001年新课改启动到2005年全面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中遭受到不少质疑和考验。从全国各地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各校开课情况很不均衡,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开、假开、虚开的现象,有的学校甚至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用于中考、高考考试科目的教学,严重违背国家教育教学法规。现今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教师感受到的“校内支持”、“校外支持”和教师的“关心事项”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若能结合国内、国际实情热点,紧紧围绕中学生物教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习所具有的地区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性。下面以利用海洋贝类资源开展的“宝贝计划”为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

1 “宝贝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

当今社会,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海域资源、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越来越关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海域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所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我国东海、南海等海洋权益争取问题此起彼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认识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软体动物、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以及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活动建议中均有提及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我校做为一所滨海学校,靠山面海,校门口500 m处即是汕尾海域,地理位置相当独特,有着丰富的贝类资源。

因此,笔者结合目前的国内、国际时局,围绕关于“软体动物”及“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校门口这片得天独厚的海域资源,依托我校的生物学社,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宝贝计划”,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融入自然、切身感受海洋生态环境和调查海域资源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丰富中学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们提供接触自然、锻炼能力、探索创新的平台。

2 “宝贝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2.1 活动一:学习贝类的基础知识、解剖观察及标本制作

(1) 活动目的:

① 学习贝类的基础知识。

② 进行贝类解剖和观察的实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③ 掌握贝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为后续活动打好基础。

(2) 活动设计:

① 了解贝类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学习软体动物的简介及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为贝类解剖打好理论基础。

③ 动手实践,进行软体动物的解剖和观察。笔者要求学生根据理论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实验材料(沙白贝,又称为沙白、白贝,是中国文蛤的一种)进行解剖,结合所发资料上的图片,观察软体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结构,指导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④ 师生合作,共同制作贝类浸制标本。

(3) 活动成果及反思:

① 首先介绍了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贝类,把课堂的氛围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② 作为“宝贝计划”的第一次活动,加入了实验解剖这个环节,第一次接触解剖实验,学生们异常兴奋,积极性很高,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学生们乐在其中,特别是初、高中学生进行合理穿插分组,恰逢初二学生刚刚学习完软体动物等相关知识,实现了彼此的优势互补。

③在实验材料这一块,因为采用的是提前买回来放在冰箱里冷藏的,因此个别沙白贝有些异味,给解剖实验带来一些困难和干扰。如果条件允许,可尽量买新鲜的、活的产品回来开展解剖实验。

此外,解剖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最好买个大的贝类来解剖,比如一些较大的扇贝,效果可能会更好。

2.2 活动二:调查贝类的应用,集体创作大型手抄报

(1) 活动目的:

① 掌握科学调查的方法,学会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② 调查贝类在食用、生活、药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③ 集体创作大型手抄报,加强贝类应用的了解和宣传。

(2) 活动设计:

① 提前布置活动任务,每个小组长给组员至少分配一个方面的调查任务,通过各种方法,或网上查阅资料,或去药店、菜市场进行实物拍摄,用两周的时间收集素材。

② 由社团干部精选学生查找或拍摄的照片,统一冲印,以备手抄报之用。

③在社团活动课上,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利用图片、彩色卡纸、彩笔、双面胶、剪刀等工具,分四大板块“食用”、“生活”、“药用”、“生产”,创作一幅高2 m、长6 m的大型手抄报,完成后在学校宣传栏进行集中展示。

(3) 活动成果及反思:

① 本次手抄报共展示了50多种贝类的具体应用,部分学生拍摄了很多实物照片,非常贴近生活。

② 每个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成果,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共同完成作品,体现出合作和创新精神。

③ 在校园进行展示,受到师生的大力关注,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3 活动三:“汕尾海洋贝类生态环境调查――海岸线徒步10 km”实践活动

(1) 活动目的:

① 调查校门口汕尾海域海岸线附近的生态环境,关注人类生产、生活等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

② 采集贝类,利用所学的生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为今后制作贝类工艺品收集原材料;部分活体贝类带回学校制作标本。

③ 每隔一段距离调查海岸沙滩的贝类多样性。

④ 冬季开展徒步十公里的活动,能够锻炼身体,同时能够扩大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 活动设计:

① 注重社团文化建设,发动学生设计好统一的社服和社旗。

② 加大前期的宣传力度,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保护海洋环境,关注海洋资源,守卫海域疆土”的现场签名活动,在校园内营造积极的氛围。

③ 统一乘车前往活动的起点――白鹤寺,集结队伍,点名确认后出发,沿途采集贝类标本,观察海岸线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拍摄,按计划开展“探究海岸沙滩的贝类多样性样方调查”实验。

④完成徒步10 km的活动,返校后对采集的贝类进行处理(贝壳的清洗及活体标本的制作),为后续的活动作准备。

⑤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建议书。

(3) 活动成果及反思:

① 作为本校第一次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的活动,反响强烈,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② 徒步10 km的活动是个较大的挑战,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地完成任务,收集到较多的贝类标本,为后续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③ 沿途发现黑黢黢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大海,学生对此进行了统计和拍摄,为制作调查报告收集了真实的宝贵资料。

④ 在高二学生的主导下,各个小组完成了“探究海岸沙滩的贝类多样性样方调查”实验,记录了详细而真实的数据,将生物教学的实验平台置于真实的大自然情境下,学生收获了不一样的经验。

⑤ 从学生的实践报告和活动反思来看,本次实践活动非常成功,学生的内心体验受到极大的感染,也争取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实践调查报告,希望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水直入大海的控制。

2.4 活动四:软体动物的分类及命名

(1)活动目的:

①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② 学习贝类的分类。

③ 利用参考书,尝试对采集的贝类标本进行分类和命名。

(2) 活动设计:

① 指导老师结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等内容进行理论教学,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以及软体动物的分类。

②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参考书《中国海洋贝类图鉴》和《中国南海经济贝类原色图鉴》对实践活动中所采集的贝类标本进行分类和命名。

③ 展示分类和命名的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 活动成果及反思:

① 践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操作,本次活动共鉴定了大约40种软体动物,为组建学校的“宝贝馆”收集了第一份资源。

② 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问题,激发了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2.5 活动五:贝类海鲜的食用及安全问题

(1)活动目的:

① 了解中国菜系。

② 了解贝类的烹饪方法。

③ 了解有毒贝类及常见的中毒案例及对策,熟记吃海鲜的禁忌等生活常规。

(2)活动设计:

① 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四大菜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 了解贝类常见的烹饪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家庭贝类的烹饪方法。

③ 向学生介绍有毒贝类的种类、有毒成分、中毒的原因、症状、诊断、急救处理和预防措施,了解我国的“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等法律法规。

④ 识记吃海鲜3禁忌:不能与大量维生素C同食;不能与寒凉食物同食;不能与啤酒、红葡萄酒同食。

(3) 活动成果及反思:学生们了解国家在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了实用的应急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健康问题。这些项目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们收获了课堂教学里所不能学到的东西。

3 “宝贝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因此,“宝贝计划”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决定了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前设计并准备好每次活动的评价表。如“海岸线徒步10 km”活动中设计的评价表包括的具体项目有:① 各小组采集到的贝类标本情况;② 活动参与情况自评;③ 组内成员互评(生生互评);④ 教师评价(师生互评);⑤ 个人的活动反思及小组提交的活动报告。总的要求是既注重个人评价,也注重小组评价,力求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范文第3篇

20xx世界地球日活动策划1为了更好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拟定于20xx年4月19日、20日以“节能减排宣传日”为契机,以“节能减排全民参与”为主题,在中央大街举办地球日宣传活动。

一、指导思想

节能减排是我市20xx年环保重点工作,在世界地球日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让节能减排意识深入社区、家庭、企业,形成人人了解节能减排,人人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哈尔滨市妇女儿童联合会,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

三、活动内容

在中央大街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分大会会场、宣传活动区、成果展示区等三个区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展示和助推。

四、活动地点

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北环至大安街。

五、活动安排

19日,以“节能减排、企业责任”为主题的企业环境责任展示、企业节能减排成果展开幕;

20日,举行纪念大会,开展宣传活动。

(一)主会场

上午9点在防洪纪念塔广场召开世界地球日纪念大会;领导发表纪念讲话,表彰市政府环保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绿色创建单位、绿色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先进教师,颁发节能减排之星奖项;启动环保布袋进绿色社区活动。

(二)宣传活动区

设置环保布袋签字墙,群众在墙上签字后,可发放1个布袋作为纪念品。发完为止。

中央商城前小舞台进行市妇联组织的知识竞赛;

中小学生、大学生、群众表演健美操、街舞、秧歌等现场文艺节目。

节能减排妙招板:公布征集到的妙招。

手工艺品现场制作区:现场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和传授活动。

我给地球涂颜色活动:设置地球墙,由到场儿童现场涂色。

环保志愿者咨询台:设置专门的环保志愿者义务服务台,并招募环保志愿者。

(三)成果展示区

举行企业环境责任展示、企业节能减排成果展等活动。

六、活动分工

市节能减排办公室、市发改委负责活动的指导、协调工作,组织媒体提供版面配合本次大型活动,开展宣传报道;

市环保局负责活动策划协调工作,组织组织布袋发放工作、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组织地球涂颜色等群众性互动活动,并组织开展环保志愿者咨询服务活动;

市妇联负责手工艺品展览和手工艺品现场制作、知识竞赛。

七、实施步骤

3月上旬,活动预热阶段。主办方和相关部门实现对接,整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3月中旬到4月上旬,活动调整阶段。到现场调研,安排场地;

4月中旬,最后整理阶段。和各方面进行协调和确定。相关活动资料制作完毕。4月18日,活动入场。

4月20日,活动开展阶段。在中央大街全面推出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做到节能减排宣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渗透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20xx世界地球日活动策划2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今年的4月22日为第3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爱护地球,就从关注我们生活做起。为了将环境意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经校团委、学生会研究决定,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校团委将开展“善待地球·我爱我家”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现将初步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善待地球·我爱我家”为主题,倡导每一位师生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少制造垃圾、合理处理废弃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维护绿色家园。

二、活动组织:

成立“善待地球·我爱我家”世界地球日活动组织小组:

组长:周文荣

副组长:李坚、蒋卓敏、葛艳兵

组员:黄伟、顾秋华、朱丽萍、吴琛燕、

学生会全体成员、各班环保委员

三、参加对象:

常州市新桥中学全体师生;

四、活动安排:

1、第七周(3月31—4月4日)

(1)校团委委员会议,商讨明确活动方案、流程;(2)各班团支部书记、环保委员会议,向全校师生公布各项活动细则。

2、第八周(4月7日—4月11日)

(1)征集新一批环保志愿者;(2)开展“善待地球手抄报大赛”。

3、第九周(4月14日—4月18日)

(1)进行“善待地球征文”预赛(各班完成决赛人员推选工作);(2)征文比赛现场决赛。

4、第十周(4月21—4月25日)

(1)开展“绿色卫士·植物认养”活动(2)公布各项比赛获奖名单、评选“优秀组织奖”;(3)校团委委员会议,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

地球,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需要用真心去呵护,活动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形式,大家在参与过程中更要去感悟其内在的实质。同时,也希望活动组织小组成员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活动开展过程中,全校师生能积极参与,以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共青团常州市新桥中学委员会

20xx年4月3日

20xx世界地球日活动策划3一、活动背景

今年我国“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今年“世界地球日”宣传的重点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善待地球人人有责,节约资源可以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工作做起的全民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校创建“绿色校园”的办学宗旨,要求全校师生员工,人人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成为一名环境保护者、促进者、共同努力,为环保事业多做贡献民,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二、活动目的

本次举办的围绕“地球日”这一主题的为期十天的系列活动,结合我校特点,让同学们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学习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三、活动主题

做地球妈妈的好儿女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8日――20xx年4月27日

五、活动内容

设计一张手抄报、办一期黑板报、举行一次班队或班团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活动

18日-22日手抄报大赛(了解环境现状)

23日-24日优秀手抄报展(激发环保意识)

25日-26日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环保)

27日班队或班团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六、部分活动详细计划

(一)设计一张手抄报

活动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全球环境不断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对地球妈妈的认识有多深,对环保知识了解有多少,又应具有什么样的环保意识呢?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活动名称:

“了解地球妈妈”手抄报大赛

活动目的:

收集地球现状材料,了解“地球日”的由来,了解环保知识,激发环保意识。

活动时间:20xx年4月18日-20xx年4月24日

活动对象:1――9年级所有学生

人员安排:评审人员6人,展区负责2人,展区秩序维护4人。

活动流程:

1、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2、自由设计,组合办报。

3、评出一、二、三等奖。

4、为获奖者颁奖。

5、展出优秀小报。

(二)办一期黑板报

活动名称:

“地球只有一个”主题黑板报

活动介绍: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时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们知道地球不能克隆,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利用黑板报这一班队(团)活动的阵地,进行宣传,无疑会促进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的形成。

活动流程:

1、收集、整理资料,设计宣传语。

2、办黑板报。

3、相互参观。

(三)举办一次班队(团)活动

活动背景:

科技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存在的环境问题却不是一件小事,作为地球未来的主人,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赶紧行动起来,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做地球妈妈的好儿女吧!

活动名称:

“做地球妈妈的好儿女”班队(团)活动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7日班队(团)活动时间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范文第4篇

一、精心设计作业,呈现层次化

小班化教学摒弃了“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模式,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了一套适合他们的作业体系。一般来说,我们要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基础练习,拔高练习、拓展练习。基础练习要求人人都会做,后两层练习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如《蝙蝠和雷达》一课,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的: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完成:(1)认读书写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弄清科学家是如何做试验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并填好表格;(3)搜集人类受到大自然的启示进行的发明创造,办一期手抄报(4)仔细观察生活,启发想象写出自己的发明创造。这一组作业包括“读、画、编、写”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学生准备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为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的同学提供了习作的机会,也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双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所有学生整体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自我编选作业,呈现个性化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把选择作业、编写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满足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需求。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让学生也做一回“设计作业的工程师”,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自编自选作业题。

如在教学课文《小英雄雨来》一文时,我抓住“年仅十二岁的雨来为什么被称作小英雄?”这个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作业。学生都饶有兴趣地设计,而且设计的作业内容要比教师布置的丰富得多。如:(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部分来有感情地读;(2)根据故事内容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3)根据这个故事搜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4)搜集雨来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动手做一份歌颂英雄的手抄报。最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作业进行练习,喜欢读的读,喜欢画的画,喜欢唱的唱,喜欢设计的设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开放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求索,勇于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内容形式多样,呈现趣味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根据学生喜欢攀比、乐意竞争的特点,开展了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情感上喜欢语文。如学生在背诵课外古诗时,我班开展了“古诗诵读大王”竞赛活动,师生先共同制定好背诵古诗的规则:提前背诵过一首古诗得到三颗星,老师讲解古诗时背过得到两颗星,讲解古诗以后背过只得到一颗星。目的是鼓励学生提前背诵,积极背诵,在比赛中积累更多的唐诗宋词,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作业联系生活,呈现新颖化

小班化教学的作业设计打破了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作业设计摆脱了课本的束缚,把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范文第5篇

一、完善生命教育理念,树立良好身教典范

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认识与堆积。良好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条件。生命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信念。因此,地理教师应强调对生命本体存在价值的珍视,要致力于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要注重对生命家园的建构,对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强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在认知、情意与技能方面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充实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命观。教师不但应具有正确的、健康的及自然的态度,同时更应该是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及关爱生命的教师,而且应本着赤子之心,甘愿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喜悦。另一方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要关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些都会对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它的教育功效有时甚至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再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因素。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情境。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在课堂上即时捕捉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同时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才是地理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深挖教材,构建富有“生命气息”的地理课堂

生命教育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追求。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会欣赏人类文化。地理学科的特有性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进行生命教育的机会,教师充分关注和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素材,努力构建富有“生命气息”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教会学生如何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进而培养其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1.创设情境,启迪心灵,在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懂得珍爱生命。

有人说,生命教育就是“从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开启希望之光”。地理学科中强调对生物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实际上就是要引发学生内心中对绿色、阳光、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认识世界,尤其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增进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感情,培养学生的生态情感,使他们欣赏并感激自然,让他们感受到自然之美,才能逐步养成主动的、带情绪色彩的生态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声音、图片的再现和鲜活的生命展现,使学生入境、生情、思考、感悟,体会生命的价值,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

例如八年级《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如果单纯地只通过书本内容是很难带动起学生的思维共鸣的,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引入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浪漫的诗歌,还有自己旅游时的照片,此外我还选取了科教频道近来播放的纪录片《美丽中国》的片段,抒情的文字、优美的歌声、震撼的图像,通过大尺度、多角度的空间展示,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尽展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带动起了他们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进而引发了他们珍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共鸣。又如我在讲授《台湾》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绘制台湾地形图,用这些资料来装扮教室,烘托氛围,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灿烂的文化、富饶的物产、台湾繁华富丽的都市、多元的现代享受、鲜美的水果、闻名于世的阿里山、日月潭……充分激起了学生对台湾的向往,课上一曲《阿里山的姑娘》彻底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2.合作探究、启发思考,在了解人地协调的同时,懂得尊重和敬畏生命。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尊重生命,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又要尊重自然界所有的生命。大自然总是用一只无形的手巧妙地平衡着各种关系,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和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规律,敬畏自然中的生命。中学地理教材是以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协调理论为依据来编写内容的,其中蕴含着大量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案例。教师应运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进而渗透生命教育。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积极倡导新课程理念所提出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生命意识,这是地理教育回归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最终目的和体现。

如,我在讲到关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时采用了合作讨论的方式,课上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提出了很多点子,集思广益,开拓了思维,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太实际的方法,但毕竟是一种创意,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然后我又以“低碳生活,有你有我”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班会活动,通过绘制手抄报、编排小品、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点滴中注重环保,为低碳生活献计献策。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如我在讲到有关“保护文化遗产”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由于答案具有开放性,有一定的思维和探究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热烈参与,并且各组的回答也不一致,最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从而得出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再如我在讲授《北京》这节课时,课后活动中有一个关于老北京规划,四合院和胡同的去与留问题,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来进行辩论的合作学习形式。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转变思维方式,真正从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采取行动。对于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这个问题,学生往往存在懂得其中道理,但又与实际联系不上的情况,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可以全面认识这个问题的。每一组学生从一个角度、一个目的进行问题的诠释,每种角色对于文化遗产的作用认识不同,拯救文化遗产的方式和措施各有不同,通过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全体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增长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更有切身感受。

3.开展研究性学习,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生命教育的价值。

地理学科内容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使得地理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作为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其目标之一是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直接感受;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中,懂得多方面地去获取地理信息,并用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因此,很多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来进行深化,在活动中提升生命教育的价值。例如:“室内环境污染与改善建议”“小区绿化与居住环境的改善”等,这些课题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懂得保护大自然就是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又如我在讲授人口问题时,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调查活动: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周围的人口、环境、资源状况,理解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理,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再如我在讲授天津地理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资料,或是出去采风,进而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乡土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由此上升到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我在讲授《中国的自然资源》这部分时,结合学校倡导的“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活动,搞了一次“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爱护环境的实践活动,通过给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介绍和指导,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目前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演讲和手抄报、宣传海报的制作活动,在班级内部开展节能减排的各种创意活动,进而把各项活动推广到学校和家庭,深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情感,让他们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三、关注时事,联系热点,服务现实,提升生存技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打开教材,我们会看到关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叙述占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涉及到各种人为灾害,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滥砍滥伐、酸雨、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教材要求学生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从“生存教育”的大视野来看,教材还特别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强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关爱生命”“生命至尊”的精神。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台的《地理课程标准》,把“关爱生命”提上了日程,发挥了纲领作用。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再如“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等。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理应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逃生的技巧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地震、海啸、洪水、飓风等知识时,让学生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自然界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可能使生命受到伤害。联系现实,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是其中一种,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毁灭性极大。5.12汶川大地震,震颤着整个中华大地,短短几秒钟就夺去了十几万人宝贵的生命,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创伤。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和躲避灾难,但我们能从现在做起,把学生培养成知危险、懂安全、能自救的最强生命力,这也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我们可以利用地理课堂教学,讲授防震减灾知识,同时我们还应切实有效地进行一些地震应急对策训练,要求学生经过训练后,能表现出良好的防震意识和应急素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生存技能知识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选修课的时间,开设一系列关于逃生技能方法的校本课程,更多更细致地为学生讲解生命危难关头的自救方法,要充分联系现实,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像洪水、冰雪天气、冻害、浓雾天气、沙尘天气、雷电天气等,要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到的知识与自己是息息相关,非常有用的。事实证明,地理学科的“生存”教育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长期的积淀,具有系统的载体,具有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