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诗短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
2、母亲就是春天,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季节。万物苏醒,无处不是生机一片。母亲就是雨露,是人世间最纯净的水源。默默无闻,滋润着祖国的花朵。母亲就是阳光,是人世间最灿烂的光明。温暖和煦,照亮了世界每一处。母亲就是母亲,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职业。如春天般温暖,似雨露般纯净,同阳光般灿烂。
(来源:文章屋网 )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加上移动手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已经开始从移动通信终端向媒体进行转变,具有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传播特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快捷性、便捷性、综合性、开放性和选择性的特点,移动端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产品,移动端媒体正在悄悄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移动端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1.移动端媒体带来的报业革命。
当广告业越来越多地把业务转移到数字媒体领域,一些报纸经营者悲观地认为报纸已经走到了没落的边缘。但正如广播激活了唱片业,电视推动了电影业,手机媒体的出现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场报业的复兴。手机媒体对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定制服务,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用户总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兴手机媒体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喜好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兴趣”为生,用户甚至可以自己选择订阅的时间和方式,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是一场手机媒体带来的革命,也是传统报业的新方向,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2.移动端媒体成为广播业发展的新桥梁。
上世纪90年代,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捧红了“热线电话”产业,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短信、微信以及手机APP给了传统广播业一次新生,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清晰,这也是交互性在传统广播业中的延生发展。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传统广播业通过手机通信获得听众,同时手机也可以实现从单向到多向的传播,手机媒体和传统广播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3.移动端媒体与电视的联系。
很多人对于短信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的最早印象,应该是春晚了。2002年当短信成功登上春晚的舞台,此后对于短信的应用滔滔不绝。例如《非常6+1节目》,成功地利用短信将观众和节目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互动形式。而2004年夏天的《超级女声》,可以说是手机短信将“超女”捧上了冠军的宝座。
而随着手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呈现在同电视的联姻当中,2009年开始,微博互动就成为了电视节目首选的互动方式,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随着微博的壮大,加上其他技术的产生,互动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例如二维码的应用,加快了电视媒体和手机媒体进行连接的速度,更快捷、更高效。
移动端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1.移动端媒体从“碎片化”向“长”时间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长时间形成起来的产业体系正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融合进行格局上的转变。由于手机媒体的特殊性,用户并不可能在手机媒体中专注太长时间,因此,娱乐化的移动端媒体依然是今后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媒体。
根据《2014年中同手机网民娱乐行为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手机娱乐媒体依然是用户使用手机过程中最主要的功能,占据了手机除短信电话化使用总时间的64.8%。据调查,手机娱乐媒体用户平均每天除短信电话外使用手机189分钟,其中手机娱乐媒体121分钟。从用户使用率上来看,98.9%的手机网民最近半年使用过手机娱乐媒体类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手机娱乐媒体的不断壮大,也成为我国手机网民在使用智能手机时的主流媒体,也带来了用户使用移动端媒体方式的改变。
2.大屏手机和4G网络助推“视频类媒体”网民向移动端转移。
以往由于手机性能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视频网民在非无线网络移动场所收看视频的积极性较低,网民需要更好的播放设备和网络环境来支撑移动视频的播放。大屏手机密集上市,价格进一步平民化。4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4G时代的到来,如果4G网络覆盖范围扩展、资费下调,将进一步促进更多的人在非无线网络的环境下在线收看视频。同时,为了适应硬件和网络技术的提升,视频网站在移动端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出体验更好的视频播放服务。
3语音、二维码扫描成为移动端媒体的搜索入口。
相比2013年.2014年网民在手机端搜索时使用的输入方式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使用二维码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进行搜索的网民比例大幅度上升。加上很多即时通信、微博等APP也都聚集了这些输入功能,带动了网民使用这些新的输入方式,并在搜索信息时使用。
4.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媒体应用发展迅速。
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从具体数字分析,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而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即时通信与手机通信的契合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甚至支付、金融等应用,极大限度的提升了用户黏性。
5.电子商务类媒体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
由于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类媒体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年增长率160.2%,使用率高达28.9%,与2013年相比,用户在手机上查看商品信息的各种方式的使用比例均有所增加,消费者对手机购物的认可程度逐渐加深。手机网络购物未来将成为拉动网络购物增长的重要力量。二维码、条形码、购物比较等功能的发展,契合了手机的界面和应用场景,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移动网络购物。
移动端媒体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1.移动端媒体的传播方式缺少理论支撑。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手机媒体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体需要在大众传播层面上构建自己的媒体理念,并建立运作管理体系,拥有自己的取向和传播观点。移动端媒体的特殊性既对传统的传播理论产生了颠覆式影响,同时也延缓了相关理论的出炉。
2手机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传输速率低、待机时间短、终端屏幕小、资费高等是手机媒体面临的技术方面的棘手问题。还有短信平台建设技术不完善的制约,短信发送还会出现网络阻塞、信号不好、信息丢失等情况,常常引起诸多用户抱怨。上述技术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移动端媒体的普及和推广。
3.手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手机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自由。然而,手机媒体的繁荣景象,必然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借手机媒体的独特传播渠道,虚假信息,大肆招摇撞骗,误导公众,直接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手机用户的海量性、跨地区传播等问题都是相关部门的监管造成难度。法律法规对手机媒体各方面涉及到的具体问题都没有很完善的规定,造成了法律的空白。
解决移动端媒体发展问题的方法
1.建设移动端媒体队伍。
手机作为一个新兴媒体,虽然有着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受众基础,要想在传媒领域长期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独有的行业规范。而目前由于手机媒体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缺乏这种综合型和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竞争力。
2.改善手机技术。
解决手机上网面临的技术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比如运行不稳定、速度慢、显示效果差、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手机运营商应采取种种安全措施,比如设置安全警戒线,启用监测系统,利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堵截有害信息的准入。而4G时代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些技术方面的障碍。4G时代的到来加快手机媒体化的进程,手机电视、位置服务、搜索服务等业务是4G手机的核心应用,这些业务与服务内容不但将技术障碍消除殆尽,而且在使用方式上带来了很大的创新。
3.完善手机管理制度。
手机媒体必须有政府的行政监督,才能在一个平稳健康的范围内运作,离开了法律的规范,政府的监管,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一盘散沙。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法律手段来进行规范和监督。目前国内可以用来控制手机短信内容的法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对手机媒体各方面涉及到的具体问题都没有很完善的规定,操作性也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的空白。
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诚然,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所谓的价值选择,而使用手机也是公民的一种私权利,但如果这种私权利的行使给社会群体的利益造成威胁和伤害,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把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程度。相信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端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逐渐改善手机媒体的发展环境,并使得手机媒体向着更加优质的方向进行发展,逐步建立有效制度,引导我国移动端媒体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1月
[2]郭小平:《论视听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影响),《中国电视》2009年第3期
[3]匡文波、王权:《试论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势》,《传媒》2010年第6期
[4]钟博:《小议手机媒体对现代传媒业的影响》,《商情》2009年第52期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从内在要求、发展条件看,在推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该着力解决影响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农机化大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大量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精播机械、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富裕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进厂务工、进城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老人农业”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他们的体能很难承担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如果没有农业机械替代,耕、整、收、脱等农事环节的操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农业生产力就会出现萎缩。这几年,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数量减少、耕牛大量淘汰的情况下,农产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机械化作用功不可没。
二是分散经营需要农业机械支撑。一家“三、四口,四、五亩”仍然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在小农生产的情况下,购买农业机械很不合算,普遍寄希望于社会农机专业户或农机合作社承担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以此种田保口粮、保承包耕地不荒弃。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和促进了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几年全省已出现了很多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他们活跃在农村各地,专司各家各户的农机服务,既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村劳力的分工分业。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在多数地方,“一事一议”议不了,事难办,这是造成农业机泵生锈、机耕路不通、渠道堵塞、塘堰淤积、农田水利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农村现有的“3861部队”是不可能担当此任的。解决这一矛盾,仍然靠农业机械。试想,如果一个行政村有一台挖土机常年作业,何愁农田水利失修、老化!何愁并村腾地新村建设的艰难!
四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农业机械支撑。“老人农业”分散小户经营的特征是粗放经营,把农业当家庭副业,只求收个“口粮”,农机上去了,就能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精细农业,就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抢住农时季节,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三、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具有农机技能的新型农民参与农机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的深层次开发,鼓励农村中的各类农机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地的龙头带动和农机专业户示范窗口的作用,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党致力于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推广使用农机科技成果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支撑。保证农民(农机人员)能够真正运用农机科技成果,必须通过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及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整合其技术力量来实现转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
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农机推广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作用。将直接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将对农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加速作用。促使大量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推动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三是教育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实质是一个教育过程。一方面,通过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科技成果的作用,增强科技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机工作者和农村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技能知识和增强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和较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技术;四是适应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机具的不断改良,先进适用机具的不断增加,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掌握和运用,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机化技术,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也越来越适应于现代农业生产。
五、促进农业机机械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1、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一项重要措施。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1)向领导宣传汇报,引起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争取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向农民和机手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违章现象的发生,杜绝隐患,实现安全生产。(3)向社会各界宣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到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现代高层;消防工程;施工管理
Modern high-rise construction phase Fire Management Guidelines Analysis
Liu Zheng-guo
(Beijing Public Building Decoration Co., Ltd., as set out in German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fi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Modern high-rise;Fire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management
1. 施工准备阶段
1.1 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施工单位拿到施工图纸后,要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进行消化和审查。要积极参加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监理、消防等部门参加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吃透图纸、提出疑异,解决问题,尽量减少施工中的设计修改和工程返工。
1.2 协助设计部门做好二次深化设计。根据多年消防工程施工经验,目前设计部门设计的消防工程图纸大多都要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究其原因,主要是按照国家规定,现在的消防工程设备及安装都要进行公开招标,而消防产品目前还不是通用的定型产品(特别是火灾报警和气体灭火产品),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依据某一厂家的消防产品做基本选型和设计配置,而该产品在公开招标时又不一定中标。所以作为有设计能力的施工企业要给予设计部门积极配合和支持,尽量减少因二次深化设计不当给业主造成的损失。
1.3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企业中标后,对投标时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现场情况和业主的要求进行补充完整。特别是对项目经理的委派、管理班子的选配、施工组织、劳动力的安排、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检验以及隐蔽工程的联检制度、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工程总进度的安排、施工机具的状况及到位、不同专业、工种交叉作业的配合措施、现场的总平面布置、设备和材料进场时间、采取的文明施工措施等内容都要符合工程和现场的实际情况,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适时监控、确保工程优质按期完成。
2. 工程施工阶段
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企业主要是抓进度、安全、质量,在保证安全施工的情况下,应该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并以优良质量来保证工程的进度。总体上讲要严格按照消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一是对设备、材料要把关,到达现场的设备材料不仅要有合格证、检验报告,而且还应附带说明书、操作手册等软件资料。二是各工序的施工要严格把关,要做到自检、互检、共检,尤其是隐蔽工程和工序间衔接要有具体的质量保证手段。三是施工中要做好设计修改、原始记录、检验记录、调试数据等软件资料工作,并保证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现就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施工若干要求分述如下: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照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全面保护式,即除卫生间外,其他部分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报警及联动主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楼层显示器、手动报警按钮等组成。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中要注意:
(1)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型号(包括回路)、安装位置、配线的编号及接线端子的根数;主电源的列入方式、电源容量试验、自检功能、消音复位、数据存储、火灾优先、报警记忆功能,消防电源与控制器电源切换等内容都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应牢固、平稳、无倾斜,若安装在轻质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柜内配线应清晰、整齐、美观,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
(2)感温(烟)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的导线质量、颜色、标志、安装间距及牢固程度、倾斜角、报警指示等项都要符合规范要求。探测器底座应安装牢固,不得松动,探测器周围0.5m 内不应有遮挡物。
(3)综合布线要有标记,专用接地线、保护管要安装牢固,布线整齐等要符合设计要求。敷设于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管路,其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4)消防广播和通讯系统要能正常工作,火灾事故广播与公共广播系统合用时应能切换自如,与消防控制中心的联系要通畅便捷,语言清晰。消防控制应设置与当地消防部门联系的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5)消防控制设备的型号、柜内布线和端子标志、功能标志、信号显示、安装接地等方面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要牢固平稳,柜内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消防控制设备要设立保护措施。
2.2 消防水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水灭火系统)。
消防水灭火系统因其方便快捷、价格便宜、安装可靠、无污染、水源足等特点,在高层建筑采用消防水灭火系统是较为普遍的。施工中其注意要点有:
(1)消防水箱安装及水池的施工应考虑水位指示器、进出水管、排汽阀、控制阀等部件的质量,溢流管和泄水管是否与生产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统直接相连。防水套管和柔性接头的设置要符合规范要求。
(2)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气压罐容积、气压、水位及压力安装位置、进出水管方向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气压罐上的安全阀、压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气压罐安装时其四周应有不小于0.7m 的检修通道,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应大于1.0m。
(3)消防泵的规格型号、流量、扬程、功率、减震措施、外观质量、连接管的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还应对泵、压力表、阀门等部件作启动试验。稳压泵的现场启动、信号显示、试验压力、自动开泵、停泵等内容均要符合规范要求。
(4)水泵接合器的外观质量、连接顺序、安装,其与消防水池或室外消火栓的距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止回阀安装方向应正确,闸阀应处于常开状态。水泵接合器要标明所属系统,并有明显标志。
(5)消火栓与消火栓箱的外观质量、组件质量、油漆、玻璃、五金、设置间距、手动按钮、栓的出水方向、水枪和水带的规格及承受压力等要符合规范要求。
(6) 管网安装的管道DN
(7)喷头的规格、型号、材质、间距及其与栓或端墙的距离、安装位置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喷头的安装应整齐、牢固,喷头严禁附着涂层。
(8)报警阀组的规格、型号、外观质量、延迟器、水力警铃、压力开关、过滤器、报警阀控制喷头数量、开启装置、排水系统、标志、安装质量等内容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报警阀应安装在明显且便于操作的地点,其地面应有相应的排水措施。
2.3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计算机房、油料库、档案室、资料库、配电房、电讯中心等重要场所的消防保护,均可采用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包括二氧化碳、七氟丙烷、三氟甲烷、六氟丙烷、IG541 混合气体等。其系统一般由驱动装置、灭火剂贮存容器、选择阀、压力开关、安全泄压阀、集流管、管网、喷嘴等组成。
(1)驱动装置的规格、容量、外观质量、启动管路的连接、气体充装压力、充装量等内容均要满足设计要求。安装气体驱动装置应将气瓶的框架或箱体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驱动气瓶正面应有介质名称和防护区编号。
(2)灭火剂贮存容器的规格、充装压力、充装量、容器阀的材质、密封效果、框架安装、油漆、金属软管的质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贮存容器的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m,其灭火剂的充装与增压宜在生产车间完成。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应倾向操作面,安装高度和方向应一致。安装贮存容器的框架,应固定牢靠,并做防腐处理。贮存容器的正面应标明灭火剂名称和编号。
(3)集流管的规格、外观质量、材质、安装固定、油漆防腐等项均要符合设计要求。组合分配系统中的集流管一般应采用焊接方法制作,采用钢管制作的集流管焊接后应进行内外镀锌处理。集流管要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集流管装有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4)选择阀的材质、规格型号、外观质量与管道连接、安装位置等应符合要求。选择阀的操作手柄应布置在操作面一侧,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头连接。每个选择阀上均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标志牌,以防误操作。
(5)灭火剂输送管道的材质、规格、内外镀锌质量、螺纹连接丝扣、卡箍式连接沟槽、管件安装、管道的吹扫、试验、油漆等项均要符合规范要求。镀锌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镀锌层另做防腐处理。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不燃材料填塞密封。安装管道时应用支、吊架将其牢固固定在建筑构件上。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
(6)喷嘴安装前必须按设计要求核对数量、型式和标志。喷嘴主要采用三通或外丝与管道连接,采用外丝连接时应防止密封胶或带挤入喷嘴和连接件内。喷嘴处于易遭受机械损坏或多尘环境时,应设喷嘴防护罩。喷嘴安装后应逐个核对其孔口尺寸、型号、规格、喷孔方向和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系统调试阶段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调试主要是对所有系统进行非破坏性的动作试验,检查系统的质量和产品的可靠性。系统调试的记录、数据和结论是作为消防工程开通和交付使用的重要依据。
3.1 消防水灭火系统。
(1)在管网安装完成后,未装喷头之前,应对整个系统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当系统试压完成并经确认无泄漏后,则进行管网冲洗,管网冲洗宜分段进行。
(2)冲洗前应对系统的仪表采取保护措施。止回阀和报警阀等应拆除,冲洗结束后应及时复位。
(3)环境温度低于5℃试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4)管网冲洗的水流速度不宜小于3m/s。冲洗结束后,应将管网内的积水排除干净。
(5)当启动消防水泵时,其必须在5min 内投入正常运行;稳压泵达到设计启动条件时,应立即开启;当达到设计压力时,应自动停止运行。
(6)在联动试验时,当以0.94 ~ 1.5L/s 的流量从末端试水处放水,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水力警铃和消防水泵都应及时动作并发出相应信号。
3.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对探测器、报警控制器和消防控制设备等进行系统联动调试。
(1)调试前应先分别对探测器、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通电检查并达到正常。
(2)对报警控制器的火灾报警自检、消音、复位、故障报警、火灾优先、报警记忆、电源自动转换、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欠压和过压报警等功能进行检测。
(3)运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反应灵敏、准确无误。
(4)给主备电源分别通电,检查报警控制系统与消防电梯、广播通讯、防排烟、防火卷帘、消防泵等消防设备的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3.3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1)气体灭火系统的调试,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和备用瓶组切换操作试验。
(2)在调试过程中要避免灭火剂的误喷和保证人员安全。
(3)除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模拟喷。
气试验外,其它气体灭火系统宜采用氮气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自动控制。
关键词: 试题库 机辅语言测试 机辅语言阅卷评分
1.语言测试简述
本文主要从机辅语言测试的试题库建设、测试过程、阅卷及评分等方面描述机辅语言测试的全过程。实现语言测试的现代化,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对整个语言教学将会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人们对计算机化考试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化考试就是纸笔考试的计算机化(应用新技术考查旧内容);简化考务工作等方面[1]。
2.计算机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
计算机语言测试备受教育领域和考试领域的广泛关注,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题库建设(item banking),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testing),以及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computer adaptive language testing)等方面[2]。
2.1题库建设
题库由许多适用于不同目的和任务需要,且具有必要参数的大量优质题目组成,是进行测试的基础。题库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数量众多的试题存储在计算机中,它涉及教育测量理论、统计及认知心理等多方面理论。计算机技术在题库建设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例如,它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对试题的储存、修改,可以按要求自动生成试卷等。但是,在题库建设这一环节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控制入库试题的质量,控制入库题目的结构比例,保证内容的广泛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2.2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率先将计算机用于教育测量,并称其为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Assisted Testing),即计算机按预定的测试目标发送测试题目,学生接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反应;计算机将学生的反应与设定目标作对比,进一步向测试者传送反馈信息、教学内容等,从而使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达到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目的,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级、判断和评价。机辅测试系统有一个比较强大的题库,它与传统测试构成是一样的,但整个过程得到了相当大的简化和改进。机辅测试具有生成试卷、阅卷、分析试卷、管理成绩等功能,并且计算机阅卷快速、准确,能够及时有效地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试题的缺陷,并帮助改正,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2.3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
随着计算机在测试领域的应用及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兴起,以此为基础的计算机化自适应考试(Computer Adaptive Test)备受关注,这种测试能根据被试者的特点自动生成适应被试者具体情况的试卷。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是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潜力。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考试项目根据单个考生的情况而定;(2)当考生的能力水平得到确定时考试结束;(3)考试项目较一般纸笔考试更少,而且时间更短。
在传统测试中,对于每个考生而言,无论水平如何,全部都要接受同一批题目的测试,但是,测试题目中只有一部分是代表自己真实能力的,其余题目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难。计算机自适应测试是对每个考生提供难易度适中的测试内容的一种测试方法,其基本过程是考生首先回答一个中等难度的测试题目,如果考生正确回答了这一项目,那么下一个测试项目的难度就要相对增加;反之亦然。考试全程以计算机为媒介,考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作答,作答后计算机立即反馈答题信息。根据项目反应理论原理,考生每回答一个测验项目,计算机就给出一个相应的能力估计值。这个能力估计值会成为选择下一个测验题目的依据,直到准确测出考生水平为止。计算机自适应测试比传统测试效率更高,它可以用比传统测试更少的试题而取得与之相比更佳的测试效果。有实验表明,在同等测量精确度的条件下,自适应测试可将测试时间缩短为原来的40%~60%[3]。
2.4机辅语言测试的阅卷评分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能完成的工作有局限性,目前机辅测试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虽具有客观性,信度较高,但客观题的大量使用使测试的表面效度大大降低。利用问答式题目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测试现阶段还难以实现。用计算机分析学生对输出型题目的回答,目前还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使用计算机硬件识别、处理文字的能力是一种新技术,且价格相对昂贵;二是应用计算机进行语言的分析还不够成熟,并不能全面处理此种题型,所能进行的分析成果还未能达到实用阶段。
3.计算机在语言测试中应用的优势
3.1利用计算机构成的题库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可大大提高命题效率,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它避免了一张试卷、多处统考的弊端,为现代化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3.2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的题库试题可以与施测样本无关,即使在不同时间内进行考试,其测量结果也是可以比较的。题库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绩,有利于教师出题考试及判断教学效果。
4.结语
计算机在考试中的应用已从最初的考务管理、监考等工作延伸到计算机化测试和计算机评卷等方面。机辅语言测试采用考生直接输入答案的形式,与人工阅卷相比,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计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计算机超凡的记忆力和准确率使阅卷记分等误差降到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测试的公正性、客观性。基于机辅测试的上述优越性,其越来越“横行”于语言测试领域。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由于题量灵活,时间可长可短,测试后能即时记分并报告成绩,实效性和经济性强,其无可厚非地成了今后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的发明,不久,我们将能够实现计算机与考生直接交互、识别和判断书面甚至口头语言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实现语言测试的现代化,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是我们今后改革外语测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当然计算机语言测试作为一种新兴测试方法,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必须遵循其特点和规律,开发出符合考试发展和需要的计算机化语言测试。
参考文献:
[1]张权.计算机化的语言测试:现状与发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5.
[2]何克抗.建立题库的理论[A].全国CBE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