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4]林众,冯瑞琴.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89.
校园网是校园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一个先进实用的信息网络环境。在校园网环境下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学效果,又能优化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推动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建立支持网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平台是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基础。当前宽带校园网的建设为建立校园网上多媒体教学平台创造了的条件,基于3层C/S结构的Web数据库技术和交互式动态页面技术的发展成熟为校园网上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契机。因此,建立基于Web技术的校园网上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既成为可能也将走向必然,是校园网应用系统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总体结构
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应用Web的开放式技术,以最经济的投入,建立校园网上的多媒体教学支撑平台的基本目标就是为院校的网上教学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交互、开放、易用的全新环境和丰富、高效的技术手段及开发工具,以达到共享教学资源,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应用平台的开发设计必须突出坚持教学内容与技术手段相结合以内容为主的主体性要求;既要立足当今先进技术,又要考虑未来技术发展的前瞻性要求;适应于各种软硬件环境,兼顾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适用于不同水平用户群的通用性要求;以尽可能低廉的投入而获得尽可能高效的教学效益的经济性要求。
目前校园网上开发建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一般由院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在校园网上建立Web教学站点,教学内容以Web页面的课件形式出现在站点中。用户通过访问站点中的课件页面来实现网上教学。在总体结构上是趋于采用3层C/S或B/S结构,各类教学资源在服务器一端,采取中心数据库MSSQLServer统一存放和组织,学生在客户机一端,无须任何配置工作,只须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请求,服务通过中间件与数据库链接,把请求服务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形式通过浏览器反馈给学生。其总体结构及工作机制如图1所示。
--------------------------------------------------------------------------------
三、实现功能
校园网环境下多媒体教学平台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应用系统:
1.教学管理系统:主要为网上教学管理维护提供支持。⑴课程管理:提供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的整体框架、内容要求及考试方法等;推荐课程学习进度表和指导性建议;教师授课要点,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组成框架及使用提示、教案提纲和补充材料索引等。⑵教师管理:提供教师介绍,包括本院校各学科优秀教师和聘请的全国全军知名专家教授情况介绍;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职称学历、学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等。⑶考试管理:具有审核入考资格,提供电子注册功能;提供分级测试标准,授权题库系统随机生成试卷;为学生网上答题、“提交”答卷提供便捷界面,并具有将成绩自动登入成绩档案库等功能。⑷信息:提供类似BBS讨论区、Email自动回复等功能,具有接受来自各方面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期望等,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处理和对外功能。
2.网上授课系统:主要为教师在网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支持。⑴课件教学:为教师提供一个利用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服务。通过建立导航查询等,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快速可靠地在线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并与相应课件数据库服务器链接,达到灵活地组织教学资源,高效地实施教学控制。⑵作业处理:提供网上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学生获取作业题目、提交作业、取回批改后作业的界面。⑶辅导答疑:通过电子白板,学生可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定期在网页上公布典型解答,使传统意义上的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⑷网上讨论:通过电子邮件、公告牌等,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多向异步在线交流,给学生充分自和发言权,如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见解等。在网上尽管可能是部分人之间的讨论,但各自独立的学生可以在线看到围绕课程展开了哪些讨论,使大多数人从中获得启发和受益。⑸教师工作室:主要为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提供不间断的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在工作室中利用提供的各类软件工具和友好的操作界面,对授课要点、网上教材、教学信息、学习进度和课外讨论区等进行更新维护。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误区;考虑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46-02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能够十分逼真地构造一个学习外语的小环境,最大限度地去除母语环境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但是,在应用多媒体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常见误区
1.过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变成娱乐短片,影响学生对应学知识的掌握。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所创造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给英语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目前,一部分老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过分地注重课件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大量使用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制作的课件中充斥着大量的图像和音响元素,这样的教学短片在教学播放过程中,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分地被色彩、动画和情景所吸引,而忽略了课堂应学习的知识,结果导致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短片在课堂中的作用只能用“喧宾夺主”这个词来形容,其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几乎为零。
2.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示,淡化教师的作用。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实践交流,在正常的母语环境中,学生很少有时间、有机会用外语实践交流。利用课堂时间,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对双方来说都是难得的实践机会。而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目前还不具备人机对话、交流功能,其表现形式仅局限于图像、声音的播放,学生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课件内容,其角色只能是一个观众而已,无法与课件内容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成了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尴尬情形,教师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与其这样,还不如没有多媒体。
3.课件内容重复雷同、缺少新意。近年来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广大教师制作PowerPoint课件带来了极大便利。时下只要随便打开一个搜索网站,输入所要搜索的课件内容,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的目标课件,供搜索者参考借鉴使用,如果合理有效地使用这种现代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大大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但是目前有些老师在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时,对搜索到的资源不加甄别、原封不动地进行复制、粘贴,结果使大量雷同、相似的内容出现在不同教师制作的课件当中。殊不知,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一个教师独有的教学特色的展示,这种“拿来主义”的结果使一批教师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员,更有甚者对好几届学生都播放着同一课件,毫无新意可言。
4.过分应用多媒体设备,忽略传统教学手段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有益影响。古语道:“师者,传道授业释惑也。”这其中的“传道”两字主要是指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很大的影响。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生最基本观点的培养形成过程时期,一个人将来是否能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十分巨大。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往往体现在教师的日常行为当中,尤其是在课堂的一言一行当中,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个高素质的教育者,往往会通过其优秀的板书、丰富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行为举止来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长期地熏陶和潜移默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以至于在学生的生长过程中打上牢牢的印记。而如果大量、单纯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会使老师失去展现其人格魅力的机会,这样的老师只能“释疑”而不能“传道”。
二、使用英语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讲求实效,努力制作好课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牢记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利用它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无论制作什么样的课件,它只能是教师思想的展现,而不是随便将别人的东西拿来据为己有。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认真地进行备课,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的了解分析,并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制作的课件要长短适宜、清新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并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切忌花里胡哨,喧宾夺主。
2.运用课件要把握时机、掌握频度。制作一个好的课件是前提,而运用好课件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运用好课件主要是要掌握好课件应用的时机和应用的频度。好的时机和频度受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的决定,如果某一课的知识利用视屏技术和音频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更易于实现教学目的,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否则就尽量不用。笔者不提倡简单、机械式地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率,决不能为了应用多媒体设备而开展多媒体授课方式。
3.注重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传统的教学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并不等于说:多媒体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手段完全排斥多媒体教学手段。譬如: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的传授、词汇的应用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尽量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而不要一味地追赶潮流,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传授。对于学生听力训练、英语语言情境设置、英语背景知识了解等适合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的内容,就要大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且不要应循守旧,死抱住传统教学手段不放。只有综合使用,取长补短,合理使用多媒体与传统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合理、慎重,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中职美术 多媒体教学
中职美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 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象的内容微观化, 有助于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实现互融, 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实现中职美术的多媒体教学呢?
一、多媒体在中职美术教学的作用
1、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与学和学习的效果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这方面作用尤其突出。
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各种感官产生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多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获取教学信息、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主体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技术把电视、录像、光盘光碟等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设计题目,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即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应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加强实践性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因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往往是个弱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生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美术课中的工艺设计课,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电脑中可以实现虚拟实验,用绘图软件把图形、图像等形式模拟各种实验的全过程。
4、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因为美术是视觉艺术,那么课堂上大部分理论都得转化为用图形来表示、讲解,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人工进行画范画,画图必花掉很多时间,即使是在单色表现的前提下;如果必须用色彩来表现,那么一节课下来可能最多只能画二幅图,既耗时又耗力,大大地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声、光、形、色的优势,可以浓缩操作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职美术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首先应具备“以为人本,创新为主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应牢固树立学生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的现代创造观,把着眼学生今后的发展,开发其潜在创造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宗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开发学生的潜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其次,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能发展是每个学生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应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实施全员参与合作策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2、改变作业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美术课的作业形式似乎无可置疑,那就是在纸上作画和剪纸、泥塑、扎染等等,水彩笔、铅笔、颜料、毛笔墨汁是主要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各行业的普遍运用和不断普及,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也都在提高,多媒体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打破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优劣只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二是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里,不少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有限的、被动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投入的不够。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应该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在学习中进行指导,培养学习能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学习,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是实现上述现代教育理论的很好手段。美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课堂上使用,使课堂教学多元化:
(1)以教师讲解为主,多媒体作辅助演示型。
(2)在讲演的基础上,增加较多的参与,让学生自行探索去获取新知识的探索型。
(3)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软件,学生互相边学习边讨论的互助型。
笔者认为,应用化学多媒体教学除注意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处理,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外,还应突出“六性”。
1 针对性
课件是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主体,课件的制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全面、概括地向学生展现化学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也要有侧重性地突出不同知识点的重要性。多媒体化学课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具体学科任务以及具体章节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制作,以更贴近于学生个性特征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创新综合能力,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平等流与长辈性指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优化教学系统的组合,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
例如: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可以在实验室中由教师操作,全程录像,然后通过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观看;有些化学实验,化学反应过程缓慢,课堂上耗费时间较多,也可以在实验室操作,然后全程录像,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投影快放,节省时间;某些课堂化学实验中,实验装置很小,后排学生观测困难,也可以利用同步录像、同步投影的方法。
2 技术性
利用多媒体优化化学课程系统,发展教学理念,对化学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筛选和精选,以创新的观点改变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教育,还可以让学生间接接受先进技术、科学技术思想教育,人文观念、道德品质、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理性与个性的发展。
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时,从课件到操作过程,都要求课程要保持良好的技术效果,要求图像清晰,声音清楚,色彩逼真,声画同步,保证严谨的科学性。显然要达到化学课堂的多媒体技术标准,就要求化学教师理解现代化学教育的内涵,熟知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操作。完美科学的化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会无形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进而养成自主、规范、严谨的科学探索习惯。
3 艺术性
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要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产生屡看不厌的教学效果。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做到画面构图要均匀,变换连贯、流畅、合理;在光线和色彩上要明暗适度,调配恰当,使观者感到舒适;在音乐和语言上,要避免噪音,音乐、景物与动作相配合,语言抑扬有致,使听者愉快,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艺术性必须做到与科学性、直观性相结合,刨除科学性与直观性,一味地追求艺术性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结果。
4 主体性
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无疑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缺乏自主性,很少有学生有能力提出与教师相悖的意见观点,即使有想法也很少提出来。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质量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化学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种畅所欲言、活泼积极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畅言,营造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课堂氛围。换个角度来讲,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化学教育方式就是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气氛,变相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二者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不仅重视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化学定理的结论与应用,还重视化学现象、化学定理与规律的发现、推导、总结、实验验证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质量高,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感官刺激方式并举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作为桥梁与纽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模式。
5 沟通性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恰当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质疑,给学生充足的质疑与思考的时间。应主动启发学生阐述不同的见解,并且及时评价与表扬,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因此,在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中,要突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实际日常生活以及常识性生产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精心设计化学场景,让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化学的多媒体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一样,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边讲边练,师生有机配合。切忌教师只顾媒体演示,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这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6 适量性
在现代化学多媒体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传递以及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化承载。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化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多媒体这方面的优势和便捷,却忽略了化学教学最根本的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一些化学教师只是简单地陈列了化学课程中富含大信息量的化学内容,没有侧重点,忽略了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扩展,机械性地散乱陈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显而易见,这种多而杂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深化基础教学改革,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向性、逆向性、求异性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提高现代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讲授无机化学中有机物的组成和应用时,不能将整个有机物的组成成份呈现给学生。应该有选择地呈现,并结合应用进行说明,不仅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消化与思考时间,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创造思维活动。
7 结束语
化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主要要素分为两个:动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静态要素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要素的质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系统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教学设计的智能化,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对整个化学教学系统的组合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只是讨论了多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新技术影响下化学教学系统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优化,相互作用规律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一兵.计算机辅助教学给化学教学理论提出的新问题[J].抚州师专学报,2001(3):85-87.
[2]胡秀玲.浅谈多媒体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3(1).
[3]张洪凤.浅谈化学教学中“爱学”氛围的营造[J].天津教育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