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拥有50多年历史,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经、管、法、文、理、工等六大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劳动关系、法律经济学、安全管理工程、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18个二级学科/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一级学科及企业管理、会计学二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近年来,为树立研究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理想,培养其科学探索和学术创新精神,学校积极推进博士生质量培养体系建设,建立了研究生培养项目资助体系,并制定了配套的激励机制。其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新人计划”,为优秀博士生提供20万元科研资助;“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资助研究生3~6万元赴国外一流大学交流研讨;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研究生进行初期科研探索;此外,科研奖励、学业奖励、创业大赛等评比,为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依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博士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相关专业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个人素质,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2、考生必须具备下列学位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
(3)其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人员(须在资审前获得硕士学位)。
3、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否则报名无效。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体检要求。
5、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不含所报考导师)。
7、本校教师报考须持人事处批准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职工在职攻读学位申请表》,并将原件提交研招办,否则报名无效。
三、招生专业及人数
2014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65名(含硕博连读生和“申请-审核”制选拔的学生),专业方向及导师见附表1(表中数据为我校计划招生数,最终的招生名额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指标为准)。
四、招生类型、修业年限及学费
1、全日制脱产。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一般不超过六年。学费10000元/人/年,学生享受国家规定的补助和学校的奖助政策。学生入学时需将人事档案转至学校,毕业时可就业派遣。
2、在职攻读。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不超过六年。学费为10000元/人/年,不享受国家规定的补助和学校的奖助政策。学生入学时不将人事档案转至学校,毕业时不可以就业派遣。
五、报名办法及注意事项
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一律实行网上报名和考前现场资格审查,所有报名考试相关招生信息均在我校研招网(yz.cueb.edu.cn/yz /),考生随时登录网站查询相关信息。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认真准备网报材料和资格审查材料,并按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和参加考前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经查出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责任自负。未进行考前现场资格审查的考生,不得入场考试。
(一)报名时间及网址
1、网上报名时间: 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考生初次登录“博士在线报名系统”时,请登陆yjszs.cueb.edu.cn/xscx/ 网址,点击“博士报名”注册姓名、身份证号和密码(请务必保存好密码)。
3、考生再次登录“博士在线报名系统”时,请登录yjszs.cueb.edu.cn/xscx/网址(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身份证号,密码为注册时输入的密码。
(二)报名流程
1、网上提交信息
用户注册,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按系统提示如实录入个人报考信息,并网上提交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
2、下载并打印相关表格
考生填报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下载并打印PDF文件,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此表格系存档使用,请务必如实填写)
3、提交材料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务必于2014年1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之前现场或邮寄提交以下材料:
(1)自行下载打印有照片并经本人签字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最后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研究生院的在读证明);
(4)硕士生课程成绩单(需盖章);
(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两份(推荐人要求必须为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正高职称);
(6)本校教职工报考我校博士生,需提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职工在职攻读学位申请表》原件。
(7)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提交“定向就业类别考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注意:按教育部有关要求,不论录取与否,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一律不予退还。
4、 交纳报考费
(1)标准:200元/人。
(2)交费方式:网上缴费
(4)交费截止时间:2013年12月31日
5、准考证打印
网报结束后,考生可登录博士在线报名系统(时间待定)yjszs.cueb.edu.cn/xscx/下载打印博士生准考证。
(三)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将于考试前一天(时间待定)在博纳楼三层进行。届时如发现提供虚假信息者,将取消考试及录取资格;未参加资格审查的考生将取消考试资格。
1、基本材料
(1)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现役军人证件)原件;
(2)准考证;
(3)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
(4)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原件。
2、考生必须确保自己的报名信息真实有效,如因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材料导致资格审查不合格、取消考试资格以及取消录取资格等一切后果,考生责任自负。
3、资格审查确认无误后,我校研招办在准考证上加盖公章,作为考生准考凭证。未加盖研招办公章的准考证一律无效。
六、考试
1、考试方式
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采取笔试形式,复试由专业复试和综合面试组成。专业复试和综合面试时间另定。
(1)初试。初试科目为:外国语、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具体内容见附表1)。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根据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跨专业学科加试随复试一同进行。
2、考试时间
时间待定(请考生随时关注首经贸研招网yz.cueb.edu.cn/yz/的通知,)。
3、考试地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本部(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请在考试前三天登陆我校研招网,查看具体考场安排。
4、考试科目相关说明
(1)外国语为英语或日语,其中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仅限英语;
(2)跨专业考生需加考两门专业课。经济类专业报考我校管理类专业或管理类专业报考我校经济类专业不属于跨学科报考;工学类专业报考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属于跨学科报考。
(3)各专业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参考用书及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详见附表2。
六、其他事项
1、凡不能脱离原工作岗位、不能将档案转至我校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就业博士生;对于脱离原工作岗位并将档案转至我校的考生,录取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生,如录取后,档案不能迁入我校,录取类别须转为定向就业,并按相关规定执行。
2、考生与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及工作单位之间的各类责任关系,由考生本人与之协商处理,与招生单位无关。
3、录取考生于2014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应届硕士研究生考取我校博士研究生若未能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则取消录取资格。
4、有关报名、资格审查、初试、复试及录取的相关事项将随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我校不再向考生寄发书面通知,请考生及时登陆网站查询。
5、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70
注意:由于一些快递不能保证考生材料送至研招办,为防止材料丢失,请考生一律使用顺丰快递或者EMS邮寄材料。
七、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和发改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我校在2014年博士招生中面向优秀应届毕业生试行“申请-审核”制选拔办法,欢迎符合条件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具体选拔方式按照《2014年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工作程序》执行。
八、联系方式
校本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
联系电话:010-8395175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VS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某些地方,两个词可以替换,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则绝对不能这样随意。比如在校名里,“北京师范大学”要是改成“首都师范大学”,那就是另一所高校了。有些人不了解情况,甚至以为“首师大”只是“北师大”的一个别称。
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百年学府。其前身是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而首师大创建于1954年,是由原北京师范学院改名而来,现在是北京市重点投资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虽然都是师范院校,但两所大学还是有所不同的,要想搞学术,必然是北师大,不管从学术还是从渊源,北师大的学术都是国字号的。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的2013年一级学科评估中,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等五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等三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五。首师大则胜在人脉体系,分配时多在北京,因此毕业生出路也很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情况也颇为相似,只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名字中没有写明“北京”字样,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坐落在北京的一所财经类院校。
校友会2019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前10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形成与确立过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1981年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其前身之一北京财贸学院),适逢改革开放恢复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局,急需专业人才。受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委托,北京财贸学院创办了全国首家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并开始招生。由此作出的历史贡献和确立的历史地位,成为后来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与特色的滥觞。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以经济主体及其经营活动为管理对象,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的经济监督管理活动,“经济行政”寓于其中。1981年国务院有关批示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综合性的国家经济行政管理机关”②的定位直接证实这一点。1998年全国专业调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存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拓展为行政管理专业。在论证、确立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中,提出了“经济行政”的定位设想。在2003年教育部教学评估中,第一次对外提出“经济行政”的特色定位。后来,结合专业建设和有关项目申报、评估等工作’不断深化研究,逐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经济行政”的理论解说和支撑体系。
(二)专业特色的支撑体系
专业赌不仅需要觥上的解说,艘有系的雄。1.经济行政特色在培养方案上的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特色直接而集中的体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行政学合理配置的模块结构。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7~词时厂充分体现径、厚基础、应用铟的人才培养理念。2.经济行政特色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的体现师资队伍是培养方案贯彻的保障。为此,从组织依托上,合理利用学校各教学单位(院、系、所)的师资资源,有力规划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板块儿以及课程担负单位,形成跨院系的教学团队。同时,结合校外名师聘任计划项目和实践平台,配以校外名师和实践教师。由于行政管理系有经济行政(工商行政)的传统,加之所在学院是由区域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两大学科组成,使教师队伍的“经济行政”特色有传统性和现实性保障。教师结构的复合型特点突出,表现为学术理论与实战经验的复合,经济、行政、管理、法律的复合,国内外各类不同院校师资来源的复合等。3.经济行政特色在社会基础上的体现专业建设30年来,行政管理专业培养了上万名多层次的社会经济建设管理人才。毕业生分布于北京和全国各地,大部分从事管理、经济、法律事务。一批骨干和精英成为母校行政管理专业及其经济行政特色的印证和社会资源。以专业和毕业生为纽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领域的互动,使行政管理专业及其经济行政特色有了广泛深人的社会基础。4.经济行政特色在教学科研成果上的体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经济行政特色教材建设上始终保持创新性和领先性。30年来,编写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工商行政管理教材,全国第一套高等学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了具有创新性的学科研究成果《市场经济秩序丛书》、《经济行政研究丛书之一:工商行政与市场监管论集》。“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研究”获批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承担并完成了有关市场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持续承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政府委托项目。特色专业与特色科研成果形成良性循环,营造了特色人才培养氛围。5.经济行政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体现经济行政特色的培养模式是以前述的与经济行政特色相关联的培养目标为价值主导,以相应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研成果为培养要素,以教学、科研和实践资源为平台,以互动式、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继承传统,依托环境,以行政管理为基础,以经济行政为特色,以开放、应用为保障的系统性特色培养模式。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一、引言
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的顶端,在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推进社会政治民主进程、引领人们文化生活传承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就要探究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据此培养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整体发展。
二、数据分析
本研究将青年教师界定为年龄范围在35岁以内的,在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在编的专门技术人员,不包括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口工作人员。调研选取了北京市属四所高校开展,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问卷131份,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达到98%。研究对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问卷共设计了九道题目,基本覆盖了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各项内外部因素,通过调查,我们得出教师在这9方面的平均得分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得分最低的两项是企业实践和咨询经验,以及校外授课经验,其余项目都在3分以上,即中等以上水平。得分最高的三项是所在的院系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教学工作的兴趣以及所投入精力,这三项充分反映了我校青年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主观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所在院系对教学工作较高的重视程度。之后,我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9项影响因素对教学能力水平的影响程度,路径图如图1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得分最低的两项是企业实践和咨询经验,以及校外授课经验,其余项目都在3分以上,即中等以上水平。得分最高的三项是所在的院系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教学工作的兴趣以及对教学工作所投入的精力。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看到,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排在第一项的是所在院系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外部环境非常重要。院系要为教师提供一个重视教学的良好气氛,对青年教师中教学优秀者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并且完善教学督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外推力,帮助青年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学能力。
排在第二第三的两项都是主观因素,即对工作的兴趣和对工作的精力投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工作是一项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进的工作,主观的重视和努力对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影响十分关键,无论是投入还是兴趣,都是来自教师自身的内部动力,只要有各方主体的投入,教学能力水平就会有相应的提升,只有内部拥有强大的内驱力,才能促进教师有目的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另外,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丰富的企业实践和咨询经验以及校外授课经验可能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调查结果的显示却是这两项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没有充分厘清能力的内涵,实际上能力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的获得和发展速度比较慢,相较于外部的偶然事件,内部改造是获取某种能力更为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校外授课经验并不意味着教学能力的迅速改变,这中间存在一个转换机制,就是教师主观上将已获得的经验转化于和应用于所授的校内课程当中,才会有自身能力的提升,而通常我们感受到的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受到的学生认可较多,从根本上说也并非因为实践经验,而是将实践经验进行消化、吸收、转化和应用的行为。
三、对策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论,结合高校青年教师实际情况,提出“四力”推进方案。
1、外推力。首先要在青年教师中形成重视教学的氛围,使教师能够自主性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在时间分配和精力分配上平衡好教学和科研。第二要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学能力。
2、内驱力。构建教师内在的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提升改善的自我要求,内驱力的完善似乎很难用制度来实现,但却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其他所有外在手段的采取都需要转换为教师内在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视、热爱或责任,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能力的提升。这里我们仅提出两点,第一要向青年教师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第二可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3、牵引力。提升学校其他主体如其他教师、学生等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牵引作用。首先可以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应该包括岗前教学培训和在职教学培训。其次可以进行观摩教学与讨论交流。第三,建立助教制度,形成长期的导师-助教关系。第四,增加青年教师校外实践项目。最后课堂即时反馈制度,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学生对这门课授课的评价。
4、保障力。第一,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对教学效果突出的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并树立典范;第二,继续加强和扩大对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对好的建议和方案进行表扬或奖励;第三、建立教学技能培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Fullan, M.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M]. New York &London: 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1.
[2]刘芳,姚之彦.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专题调查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76-79.
[3]周萍,纪志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2):81-83.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改进策略的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项目。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