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周刊

互联网周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周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周刊范文第1篇

品牌广告我能行

广告一直是我们商业发展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从最早的以平面媒体为载体,到二战期间开始兴起的视频类广告,随后电视作为载体的影响力迅速增加,可以说广告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商业活动。最近互联网逐渐成长起来,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互联网刚刚兴起十几年,对于我国那上万个广告主来说,如何以互联网媒体进行广告投放仍有许多需要探索以及学习的地方。

业界将互联网广告习惯性划分为品牌广告和效果类广告,而许多广告主对于在互联网上进行效果广告投放更加尽心,至于说品牌广告,则更加信任电视广告或是楼宇广告。

但若说互联网广告不擅于帮助广告主树立品牌形象,唐敏却并不认同:“在过去我们跟许多不同的客户做过不同的实验,也验证了互联网可以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实际上每一个媒体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花的时间越来越长,只要与消费者的接触超过一定的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体平台,至于说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形式跟消费者沟通,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像电视上的广告也有很多种形式,有30秒的广告也有字幕形式的还有标版形式的,如果广告主在电视上使用标版形式的广告也很难起到竖立品牌形象的作用。在互联网上亦是如此,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越来越大,如果广告主在大型门户网站的显眼位置获得位置很大的广告,品牌传播的效果并不会弱于电视媒体标版广告的效果,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关键是你怎么用它。

国外的市场成熟度已经非常高了,在欧美网络广告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电视广告,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情况截然相反,在很多时候,“价格并不等于价值”,因此,对于许多营销预算并不充裕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在互联网进行品牌宣传是一件物美价廉的事,国内网络广告单价成本比传统媒体广告更低。品牌广告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因为缺乏持续投入而导致品牌老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与电视广告相比性价比更高的网络品牌广告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也可以起到节省开销的作用。

两种策略与三个要素

广告在品牌塑造中有四大基础功能: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品牌联想,使消费者对品牌能产生固有的联想,产生差异于其他品牌的认识的认知。

若想进行品牌营销,大致有两种策略,一是单纯的进行品牌广告投放,二是将效果类广告与品牌树立相结合,以品牌带动效果再以效果提升品牌。

若是将着重点放在单纯品牌广告投放上面,则更需注重网络广告公司的创意能力,因为单纯品牌广告的效果除了与覆盖率、频次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广告本身的质量,即创新性与否;若是想要通过效果广告提升品牌知名度,最重要的并非是广告本身的质量,而是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只有将广告投放给真正的目标客户才能保证广告的效果,只有保证了效果才能提升自己品牌的品牌形象。

而除了上面所提的创新以及精准度以外,无论采用单纯品牌投放或是效果广告带动品牌的方法还有一点也决定了品牌营销的效果,就是采用合适的、积极地、互动的营销手段,即完善的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品牌广告和产品广告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共生的关系。唐敏认为:效果广告只能配合品牌广告来做,只做效果,一旦没有了吸引消费者的诱因,停投放广告,则此产品就会从消费者脑海里消失。如果没有打好一定的品牌基础,消费者对你的品牌没有印象,他怎么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同理,当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时,也会记住你的品牌。因此,利用互联网互动的特性,看似是在进行产品营销,但其实在各种互动的过程中,广告主的品牌形象也已在不知不觉间建立起来了。

精准与效果

对于广告主来说,对“精准”的需求从不曾减弱,而互联网正是到目前为止实现广告精准投放的最佳平台。精准营销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节省广告投放成本,并提高广告投资回报。

由于用户在互联网时会不知不觉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些痕迹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获取并加以分析的,如此一来我们就得到了广告目标受众的详细信息。例如,IP地址表明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记录可以分析出用户的行为特征,而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则会代表用户的兴趣和爱好。当把所有这些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广告主的目标用户在哪里,并了解这些人的性别、年龄、地理位置、个性偏好等个性特征,最后将广告主的用户定向投放到真正需要它们的用户那里。

在网络广告在国内刚刚兴起之时,我国的大技术还只能实现地域定向,但现在广告主早已不满足单纯的定于定向,行为定向、心理层面的定向等各种定向技术已越来越被广告主所重视。再加上分布式云计算井喷式发展带来的强大驱力,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层面实现对人群的划分,再加上各个网站的用户体验不断优化,使得通过精准定向广告投放效果广告,从而提升品牌形象的做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所接受。如果是一个新产品想要在网络上推广,那么在广告投放策略上就需要重点关注覆盖面和频次,力求形成铺天盖地的效果,让你的广告无处不在,唐敏认为:“一个很新产品的平均频次7-8次不为过”。

创新与品牌

如果只是单纯投放品牌广告的话,广告本身的创新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广告主需要通过广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至于说广告主留给用户的是何种印象就靠这支广告的创新性了。

因为单纯的品牌广告毕竟和通过产品广告带动品牌不同。产品是具体的,用户可以看见、听见或者感觉到,是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物理的商品,而品牌是抽象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比如一般人对麦当劳的感受是小孩子天堂,这就是麦当劳作为一个品牌带给人们的印象。每个品牌之后都一定有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真正树立起品牌。如果这个产品无法与消费者建立起强烈而紧密的联系,它就不能成为品牌。无数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手机品牌从未建立起真正的品牌,仅仅是一款款手机产品而已,所以它们经受不住时间的洗礼,而苹果带给用户的并不仅仅是iPhone这个手机产品,而是苹果充满艺术感的品牌,所以苹果有iPhone3、iPhone4,现在有iPhone4S,相信以后也会有iPhone5,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了。

但在挑选这些富有创意的广告公司时,广告主需要注意,在亚洲,当然包括中国,存在着许多“假广告”,所谓“假广告”是创意人为了得奖而制作的广告,这些广告的目的只是获奖以换取广告公司或个人的荣耀,对于商品销售却无任何帮助。

互动的营销手段

创意帮你做了一个好广告,而“策略”才是在帮你“做对事情”,各种营销手段对于品牌树立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各种营销手段中,互动的特性可以说是网络广告区别于其他广告的优势所在。所有的广告主都应该认识到互联网的特性,擅用沟通的过程,增加互动,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兴趣从而最大化的影响消费者对品牌以及产品的印象以及好感度。

互联网广告有着一个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马上与目标人群产生互动”,可以立刻产生购买行为。而电视广告或是报纸广告都无法做到,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产品广告时,即使我们对其产生了购买欲望,也无法当时立即购买,需要跑到本地的商店才能购买,无形当中避免了许多冲动消费。

通过这种互动性,互联网广告的营销手段比传统广告更为有效。在《创造激情品牌》一书中描述了品牌认知的三个区域:斡旋区域、发现区域和亲密区域。在亲密区域中用户和品牌进行互动,会对某个商品的品牌认知和形象产生强烈的体验。

毫无疑问,利用社交媒体是最简单的互动营销方式,要说到利用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就不得不提Facebook。如Facebook最近推出了一种名为“Sponsored Stories(受赞助的内容)”的广告形式。广告主们可以用这种广告形式将自己的一些促销活动变成只有你的朋友能看到的主页上的广告。这些活动不仅包括“赞”还有位置签到,以及内容共享等功能,完美的利用了SNS的交互特性,将广告变成了“活动”。

实际上,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与美国不尽相同,最明显的是中国并没有一家像Facebook一样一统天下的社交媒体,归结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即时通讯软件比美国发展的要好,腾讯早早的就以占据了IM软件统治地位,也间接导致没有了“中国的Facebook”出现。虽然我们与美国的情况不尽相同,但Facebook的做法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没有一家垄断的社交媒体,就可以使用多个接触点,如易传媒为摩托罗拉进行的整合数字营销不仅包括门户、垂直、社交媒体、SEM、SEO等各类接触点,还在国内主流的LBS媒体上同步引发签到活动,增加与用户的互动。

永恒的营销法则

毕竟是只在诞生了十几年,现在许多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仍存在一些误区。

“互联网上80%的点击来源于20%的人”,广告主对于网络品牌广告最为普遍性的误区就是以点击作为标准,唐敏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宝马的广告同样投放在在网吧上面以及财经类媒体上面,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网吧点击高,但是在网吧上网的人绝对不是宝马的目标人群。”如果只以点击作为标准的话,实际上是抹杀了许多广告的效果(电视也没有点击),当你以品牌宣传为目的时,要求点击,就会错误引导了整个投放的策略。

广告主毫无疑问最关心的是广告效果,但所谓的效果其实是包含很多方面的,包括品牌的知名度是否有提升,品牌的好感度是否有加深,购买的倾向有没有增加等,点击一定不是唯一的标准。

另外,部分广告主似乎喜欢将网络“神化”,“玄幻化”,觉得网络无所不能,因此,对于网络广告的效果显然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难怪唐敏不无抱怨地说:“电视广告不要求效果,但是网络就一定有效果要求,为什么只对网络有这个要求呢?”

广告主若想借助互联网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还需与广告公司一起努力,既坚信互联网对于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作用,又要了解我国的市场毕竟还没有欧美市场成熟,需要双方一起探索,就像唐敏所说:“我们有这么多的投放,这么多的客户,让我们累积了非常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作为我们跟客户分享的很重要的一环。”

除了创意、精准以及互动性的营销手段外,广告主的公关能力、客户服务以及与网络品牌广告相配合的电视广告、楼宇广告等都是建立品牌形象的因素,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所以有专家表示:“消费者还是消费者,虽然他的媒体习惯在改变,但是他对产品的理解、需求以及认知的过程没有改变,这是永恒的法则。”

互联网周刊范文第2篇

上海

继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以来,在业界产生热烈反响、区域互联网经济发展获得社会广泛关注。5月19日第二届长江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上海举行,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其传统产业的集群优势为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经济提供了成长的土壤,长三角互联网产业已然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源头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已占据主流地位,纵观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脉落,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呈现出特有的特点:依托传统产业的集群优势行业网站迅猛发展其次是与本地生活相关的新型网站在网民中的知名度迅速上升。阿里巴巴策动了中国电子商务全球化;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风光上市;以盛大网络、第九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国际资本上倍受追棒;贝壳网、卡当、搜捕新型等WEB2.0网站层出不穷……,这一切表明互联网应用正推动着当地经济的高速增长。

恰逢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到场观众在大会开场前全体肃立,首先对512四川地震的遇难同胞沉痛悼念。随后,论坛正式开始。在主题为“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的创新和生态”环节中,各界精英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广州

首届珠江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于5月29日在广州举行,在广州炎热的天气里,思维的碰撞、火花可以给参会人员带来很多收获。纵观珠三角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形态,以广东、深圳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中,区域门户网站、服务类网站以及社区类网站占有较大的份额。

以网易、搜房网、世界之窗、深圳热线、深圳新闻网、广州视窗、深圳之窗、奥一网、IT世界网为代表的区域门户不仅在当地,在全国都做得颇具规模。网络服务的厂商就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名噪全国的迅雷公司,在积累了庞大的下载用户的基础上,全面进军网络营销领域。以芒果网为代表的新生代旅游资讯类网站,其发展趋势直逼携程、亿龙。嫁我网主打专业婚恋交友网站,成为婚恋交友类网站的一匹黑马崛起华南。八戒网以在线城市指南的黄页导航类网站为全国各地的网友提供信息量最全、覆盖面最广的生活服务信息。而以39健康网为代表的垂直行业门户网站更是具有显着的专业性特色。就连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也将全力进军互联网领域,即将亮相的万科会网站将成为万科旗下的第一个房产社区类网站。信息与应用的区域化特征决定了互联网内容与定位的区域化,同时,区域化推广战略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重重阻力。《互联网周刊》全面展现了珠三角地区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远景,集合全国互联网、传媒业类精英,深入探讨区域互联网发展,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全国相关客户、投资商、同行,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助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艾瑞咨询集团的吴畏说“今年是《互联网周刊》十周年的生日,我自己也是《互联网周刊》众多读者之一,我深深感觉我从《互联网周刊》上学习到很多知识和观点,在我互联网的从业经历中,《互联网周刊》一直陪伴我成长和学习。”

成都

如何更快地应用互联网的信息新技术,更扎实的立足于商业运用、更切实地关注互联网络推动整个传统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举办会议的真正目的。

6月12日,首届西南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于下午在成都举行,西南地区企业信息化的从无到有,到现在迅速发展,紧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成为中小企业获得新发展、实现新飞跃的助推器。四川电信作为四川的主体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十年来,四川的互联网产业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网络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四川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宽带娱乐的发展,如视频、网游等,给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互联网娱乐享受。西南地区的互联网经济正在崛起,为区域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企业家提供了全新议题。

互联网周刊范文第3篇

唐骏:因为私服和外挂等的影响,一些正版游戏厂商每天的损失都在十万元以上。此外,因为这些违法行为的不负责任,导致的社会问题被转嫁到合法运营商头上,也直接加大了合法运营商的社会压力。可以说,“私服”、“外挂”的出现和恶性循环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游戏产业的正常发展。

《互联网周刊》:目前网络游戏产业面临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唐骏:除了私服、外挂以外,国外上游研发厂商不尊重知识产权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盛大引进的《传奇》发生过类似的问题,现在的《魔兽世界》也是类似。国外的厂商通过所谓寻找同一款游戏新版本的,挑起国内厂商的恶性竞争,从而打压民族企业,把更多的利润攫取到国外。事实上,这不仅对游戏企业不利,对玩家利益的不负责任,也对产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互联网周刊》:面对如此严峻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形势,我们的互联网企业该如何应对?

唐骏: 我们认为,国家就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设立相关法规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家深受其害的企业,我们也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保护民族企业发展的措施,规范引进游戏的知识产权市场。我们也希望和业内的企业组成知识产权联盟,共同维护行业的利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向不重视知识产权的行为宣战。

《互联网周刊》:你认为政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途径么?

唐骏:我们看到有很多网络游戏运营公司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公开做了表态。如果能出现一个统一的组织,将极大促进网络游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当然,仅仅靠互联网公司自发组织和能力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我们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参与引导,起到规范行业和激励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互联网周刊范文第4篇

互联网周刊:在手机搜索领域,用户最关心哪些问题?

韩松:根据每天收到的用户发出的大量搜索关键词记录来统计分析:按频道分类,搜索量最大的依次是图片、游戏、软件、主题、歌曲、视频、小说等一而浏览的页面数,依次则是小说、图片、游戏、软件、歌曲等。

互联网周刊:目前手机搜索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邓裕强:基于手机的无线搜索服务通过自然语句搜索用户关注的信息与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搜索用户的规模。庞大的手机用户成为无线搜索的潜在用户,该类用户区别于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对搜索技术的功能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

汪溪:移动将面临的挑战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用户手机上网习惯的培养,目前经常手机上网的用户还不够多,上网资费还有些高。二是手机网站内容的丰富性还需极大提高,目前专门建立手机网站的企业还较少,三是互联网搜索厂商的竞争,在技术发展上需要更高的准确性。

互联网周刊:国内外手机用户的移动搜索有何异同?

汪丛青:明复在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是Medio,主要是利用IM和手机互联网来进行搜索服务的提供。美国用户和中国用户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用户大部分是从互联网搜索过渡到手机搜索的,而中国用户使用搜索服务很多是从手机开始的,所以搜索服务提供的方式、搜索的内容都会有差异。相同之处在于,用户搜索内容大部分都集中在与手机特性相关的方面,例如新闻、图片、铃声等。

互联网周刊:您如何看待中国手机搜索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邓裕强:无线搜索市场具有巨大前景。无线搜索的出现,真正打破了地域、网络和硬件的局限性,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的搜索服务需求。由于手机用户使用WAP服务需要向电信运营商支付流量费,所以对于搜索效率的需求要明显高于使用互联网搜索的用户,垂直搜索模式在无线搜索市场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用户强烈的效率需求,各家搜索厂商纷纷主动投入到无线垂直搜索领域。

汪溪:移动搜索会逐步成为搜索的主要方式,甚至超越PC的搜索量。移动搜索与PC搜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或互补性,移动搜索更适合搜索即时信息、常用信息、交易信息、手机娱乐信息以及与区域相关的信息。而PC搜索更适合做学术研究和日常办公。更多的人群会将移动搜索作为首选的搜索途径,因为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韩松:从全国整体人群来看,对手机上网目前很多人还是在随意浏览的初级上网阶段,还没有培养起积极搜索的习惯,但有手机而不能电脑上网的人群的数量有4亿,远远大于电脑上网的2亿,所以手机搜索的用户规模非常大,这个庞大的人群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心理、生活娱乐习惯和消费购买力,市场前景非常大。

互联网周刊:未来手机搜索的商业模式将从哪些方面探索?

邓裕强:移动搜索商业模式在目前阶段更加近似于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比如关键字广告、关键字排名等。但由于手机本身随身、移动的特性,未来会有更多独特的商业模式延伸出来,如位置服务、娱乐的加入等等。

互联网周刊范文第5篇

维基的声名也许还更多地存在于百科一类的公益领域,但已有公司在维基的企业应用方面捕捉到了商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ocialtext。

作为新协同的代表,采用了维基技术的Socialtext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在线用户评选为“Best of the Web”中的一员。这一善于捕捉新技术及商业趋势的杂志这样评价:“这种新的、实时的协同软件正在逐步取代E-mail。”

Socialtext是最早将维基技术商业化的公司之一。目前,全球共有二百多家企业和组织正在使用其产品Wikis。而在加速项目周期运转、帮助组间沟通方面,Socialtext被证明是一种比电子邮件更有效的技术。

成立刚满三年的Socialtext所倡导的是一种“商业开源”的思想。目前,该公司已实现了赢利,并于今年4月获得了310万美元的首轮风投。与倡导服务的Salesforce一样,Socialtext也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SAP已对其进行了投资,双方正在紧密接触中。近日,《互联网周刊》特约记者在美国采访了Socialtext创始人兼CEO Ross Mayfield。

互联网周刊:你是怎样想到把维基用于企业应用的?

Ross Mayfield:我的合伙人Adina Levin首先发现了用户的自下而上的需求模式。事实上对于这种模式,我们在个人电脑、电子制表、局域网、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以及现在流行的博客和维基等这些技术中都可以发现。简单地说,这种模式就是,企业员工不必等待管理层来告诉他们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项新技术,恰恰相反,是员工们自己创造性地发现其所能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新使用方式。它们在员工中自下而上地传播,最后管理层采纳和收编这些方式,并将其正式推广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而我的另一个合伙人、公司的技术总裁Peter Kaminski,对维基技术的前景特别看好。他认为维基技术在为企业提供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一个真正有用的工具。于是我们一起发现了这一商机,成立了这个公司,决定把维基技术全面推广到企业中去。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方法来利用维基技术为企业创造财富,并同时保持其技术本色和开源根基。

互联网周刊:Socialtext的特色在哪里?与传统的协同软件有什么不同?

Ross Mayfield:“人”。我知道这个回答出自一个技术服务商之口有点奇怪。但的确如此。Socialtext最宝贵的价值就是靠它的使用者们来提供(内容)。举个公共领域的例子,维基百科全书。它没有机制来拒绝或删除垃圾内容。因为这么做会导致误检测,从而误删有价值的内容,降低维基百科的增长速度。它提供了一些网络工具来监控网站活动和历史追踪(比如,对同一文章保留不同的修改版本)。这就能够让维基百科的使用者去监督并删除垃圾内容。由于维基百科的使用者们能够共享对资源的控制,他们最终会产生对彼此的信任。维基百科的成功证明,群众的智慧一向胜过那些既定的专家,而通过维基百科的使用者去监督并删除垃圾内容则证明,大众的判断能力是能带来价值的。

互联网周刊:你认为维基技术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Ross Mayfield:一句名言说得好,“市场即是对话”。当今美国5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交易成本,25%来源于搜索成本。新的生产模式往往是在人们使用互联网创立社会网络架构时发现的。也就是说,社会总的趋势导向是,用公众为基础的、依靠开源的个人生产方式,来冲击以市场和公司为基础的传统生产模式。总的来说,这种新的模式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交易变得更透明,而且在整个交易系统中,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分享风险和收益建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