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生社团;竞争力;高职

当前,随着大学生扩招进程的加快,大学的精英式教育逐渐被平民化的教育所取代,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也是如此,甚至就业压力更大。在高职院校,日益活跃的社团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把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本质上是对大学几年学习成果总的检验,是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体现。如果学生通过努力把握住就业机会,赢得考官的认可,就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也可以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可以战胜竞争对手,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专业社团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学校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释放,直接或简接的增强了就业能力。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得来,高于实践,但理论的发展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离不开社会实践。

2、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只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才能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顺利的完成他人交办的工作。对事务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对自己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完成工作上的开拓进取。在高职院校中,社团众多,每个社团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对活动的筹备,活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回顾都需要集体讨论确定,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真诚沟通,通力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只会学习,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的状况,迫使他们对自己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

3、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很多是在高考中没有很好的发挥,理论知识相对不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有接收能力,创新思维强,发展潜力大。而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他们激发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社团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家在一起“共事”,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进行碰撞,让大家都扩大了知识面,浓厚了学习氛围。有些发展比较好的社团,已经走出校内的活动范围,与市内的其他高校开展合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面,开阔了视野,进而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4、拓展教育空间,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

近年来,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发展、交往能力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高职院校要做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展教育空间,培养出家长放心、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引导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在大学生社团中,贯彻民主的思想,使得社团成员对其他同事理念的认同,学习他们对事物的价值的理解,行为模式,也能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树立自己在社团中的良好形象,逐渐的形成自我认知,设定职业理想,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建设科学规范、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更新管理机制,引导社团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社团是群众性组织,从设立到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管理和运行监督一般由院团委负责,主管学生组织是社团联合会。目前,由于定位单一,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社团之间发展情况区别很大,有的社团发展规范,运转良好,组织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甚至走出校园,参加全市范围内的社团活动。而有一些社团因为主要负责人对社团的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规范,加上社团的中层部长经常变动,对社团发展的波动很大,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要实现社团活动的正规化,就必须加强管理,明确社团定位,加以引导,从而让社团组织健康成长。

2、把大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到高校整个规范的育人流程中,结合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来建设社团,把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深化和拓展专业学习的重要平台、学生科研的重要阵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总之,通过对高校社团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使其成为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推进剂。

3、加强大学生社团导师队伍建设。为了推动社团上水平、上层次,学校应专门聘请威信高、有专长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和顾问。社团导师不仅要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还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生活、修养、成长、求职等方面给予指导。作为社团成员全方位的导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求这些教师在学术上有造诣、在人格上有魅力、在教育上有敬业精神。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社团的层次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社团中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4、建议在高校社团中引入“社团教学模式”。将学分制引入社团中,并根据高校各社团的特点、国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情况和学生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引导课程,形成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社团教学模式,使社团摆脱传统建设模式下的无序性和松散性,通过一定教学制度、教学规范和教学成果评价机制规范社团引导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实现社团建设的科学性、学术性、文化品位性、科研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科学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深入研究,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对学生的发展、对高校文化建设、对国家素质教育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社团活动作为继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活动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透过它可以真实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高校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社团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学生在社团里会担当某个角色,负责某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要组织协调各部门,各人员相互配合,最终使活动顺利圆满进行,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大提升。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因为多数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的,因此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够体验乐趣,缓解压力,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减轻心理压力,疏导心理障碍。除此之外,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认识新同学,扩大视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帮助。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完成社会化,为就业打基础。高校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为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一直有参与,因此就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阐述几点高校社团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对社团有浓厚兴趣,但参加社团的盲目性大,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加入社团有浓厚的兴趣,据调查,有83.24%的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其中58.41%的学生参加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社团,大学生参加社团已经相当普遍,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加社团的经历[1]。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参加的社团缺乏了解。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参加的社团要做些什么,看自己的同学参加了就跟随着加入;有些学生是被动员参加的,显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社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参加的学生社团越多越好,今年参加这个,明年参加那个。这种现象体现出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非常大,他们不能够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二)社团活动质量良莠不齐,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有高有低。[2]发展好的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而发展较差的社团情况各不相同,但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

(三)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新颖,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有些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创意、没有吸引力,加上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他们自然不愿参与其中。有些社团开展活动缺乏持续性,不能常年坚持,甚至有部分社团有名无实,社团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加入了社团,但对社团活动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不参与的现象。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业、考研的压力越来越逼近,也导致学生投入到社团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

三、社团的科学管理

(一)健全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任何团体都应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健康的发展和壮大。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新的实践阵地,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除了一些常规制度外,在这里本文着重针对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盲目加入社团,不能把握自己的发展,并严重影响了社团的正常运行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必须制定严格的“入团机制”,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做好宣传社团的工作,吸纳社团成员前必须召开宣讲会。对于那些对该社团有兴趣参加的学生通过宣讲会的形式进行介绍,把该社团过去主要搞了哪些活动,社团成员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一介绍给同学们,使他们心中有数,了解加入该社团后会参与什么工作,是否对自己有益,或者是否对此有兴趣。学生在对所要加入的社团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再决定是否加入,这样一方面尽可能的避免了学生盲目加入社团,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盲目入团后不参与社团活动那些学生给社团带来的不便。第二,对于想加入社团的学生,社团也要有规范的入团标准来筛选新成员。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殊性,这也要求社团成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入团前,社团按照标准来筛选成员,使适合自己社团发展的学生能够加入社团,这对社团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也是秉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的筛选,这样做既有利于社团发展,又不会因为不适合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一些娱乐性社团或公益性社团,比如体育社团、志愿者社团等等,就不需要入团标准来进行筛选了。

实行“入团机制”能够较有效的避免学生盲目入团,也能使学生更清楚的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还能使社团获得精英。

(二)加强社团干部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针对目前社团发展水平高低不一这一现象,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同时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社团发展的好坏,无非是看社团活动的质量高低,这就需要社团成员从活动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有能力过硬的干部来领导,使这一系列工作能够高效进行。那么如何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呢?本文认为干部交流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个学校有许多社团,各社团之间可以经常交换一两名社团干部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如何更好的管理各自的社团,相互取长补短,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各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对于一些有能力的社团成员,社团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既提升了社团的组织管理能力,使社团能够长期持久的发展下去,也避免了社团创立者在毕业后,该社团就随之销声匿迹。

(三)创新社团活动形式,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果得不到创新和丰富,每次活动都重复从前的老路子,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些学生认为不去参加活动都知道活动内容是什么,这样的社团怎么可能长期发展下去。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要求社团成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增长见识,充实新思想,新思路,这样才有可能策划出吸引学生们的社团活动。除此之外,社团还应利用社团以外的一切有利资源。比如向全校有奖征集最有创意活动策划,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好点子,还能够从众多的策划中受到启发,产生创意灵感,策划出更好的社团活动;或随机对学校学生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偏好,进而开发出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已成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展示自我的平台。社团发展的好坏与社团管理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有关高校社团管理的研究还需要深入细致的进行,进而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高校教育看重,而艺术教育作为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社团成为开展艺术教育的平台,被学校越来越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艺术社团对高校艺术教育所起到的作用,然后浅谈一下如何才能建立比较有效的大学生艺术社团。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社团作用;社团建设

大学生艺术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同时还能通过学生对社团的管理提升大学生本身的社团管理水平,让学生可以从自己艺术社团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组织有效的社团活动。本文通过对高校社团的现状的分析,对建立有效的大学生艺术社团以及对社团进行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大学生艺术社团的作用

(一)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

现在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都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些艺术社团,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还能多与人交流,把想法相互碰撞,结识到不同的朋友。社团是一个群体性非常强的群体,由于社团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之间的了解,提前让他们感受到进入社会的氛围,同时也能加强专业基础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增强自身素质的表现,满足成长的需求。

(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学生所有的社团中的成员基本上都会有相近的兴趣爱好以及艺术特长,建立起的这种艺术性群体可以组织灵活的活动形式,同时还能保证社团成员的活动积极性,在学生之间有非常强的影响力。所以,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整个社团活动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巩固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他们坚持的精神,有助于精神世界的培养。

(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大学生艺术社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社团的存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不仅能够在校内组织一些文化活动,还可以与校外的一些地方合作,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种形式越来越被学生看好、认可,逐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被学生接受,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二、对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社团的物资投入

学校应该提升对艺术社团的资金投入,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待遇,可以设立专门的艺术社团发展经费,成为单独的预算投入,并且还要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投入,保证艺术社团活动可以正常、有序的开展,把优秀的社团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找到更多的、更加有效的社会赞助以及社团活动机会,也可以让社团参加一些有偿的社会服务来筹集到更多的活动基金。

(二)加强教师在艺术社团中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社团中的想法以及能够组织的社团活动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教师可以发挥自己在社团中的指导作用,对活动内容的建设以及社团的投入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活动方向,为以后的社团活动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在教师参与社团活动中,可以把社团的业绩与教师的指导工作相挂钩,这样还能提升教师社团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通过有效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的创造性,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之下,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热心工作、业务纯熟、积极性高的社团队伍。

(三)加强对社团的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在社团活动中,需要加强对社团的有效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鼓励、引导社团的健康发展以及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在社团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督促、指导社团制定相关的活动和管理章程,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健康的艺术实践活动,丰富社团的艺术活动内容,并且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团管理与发展运行机制,同时,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与考核标准,让社团活动更好的开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点

社团活动的的主要负责人对整个社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保证社团健康的发展,需要对社团的负责人进行选拔,并且还要找到后续的人选,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性,对艺术社团负责。社团的负责人不仅要有较强的艺术造诣,同时还要有很好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同时,还能对每位社员的成长做好规划,保证社团的成长。在社团负责人的选拔过程中,可以从候选人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着重把握素质与思想这一块,需要有过硬的水平和能力,对合格的候选人进行考核和指导培训,最后再把优秀的人才留在社团负责人的位置上。

(五)鼓励社团与社会接轨

学校中的艺术社团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社团活动,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经验。所以,学校的艺术社团可以与其他高校的优秀艺术社团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和探讨其他社团中比较好的经验与做法,改变自己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交流一下社团之间的活动,更好的利用自己的社团优势为学生提供服务。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社团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经验与舞台资源,让学生通过社会活动更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总之,对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社团的建立也开始变得正规起来,大学生的艺术社团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以上是本人在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中总结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引起共鸣,让大家共同努力,为高校建立起一个个更加有效的艺术成长平台。

作者:屠辰飞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成长成才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由一群具有共同爱好、共同志趣、共同目标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高校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同时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又是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方面的学习实现。然而,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的是职业能力。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上的不足,如文学社举办的“校园文化节”“寝室文化节”“教室文化节”评选活动、“续写雷锋日记征文活动”等社团活动,培养了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能力。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又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例如:常年活动于留守儿童之家和居民社区的针推保健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了能为社区的居民送去具有专业特色的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服务项目,给老人们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突况的急救处理,为给留守儿童普及常见的医疗小常识等知识,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在活动前,需要做精心准备。一方面组织、策划、联系、沟通,另一方面要将课堂所学以及书本知识转化成熟练操作,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词语。学生在开展自愿者服务活动中,既可开阔自己的眼界,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能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让所学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活动后,要写出总结、简报、新闻稿,提供活动中的图片等资料,整个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发展新平台,开拓发展新空间

社团活动这个平台,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成熟的组织策划和科学管理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协作能力。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组织,它的各项原则、规章制度和活动的内容都是其成员共同制订和实施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管理组织活动里,社团的决策、事务、财务等也都是通过集体讨论制订的,这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成员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每个参与者的组织策划和科学管理能力。具体到社团的日常活动中,一项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解决策划、宣传、经费、场地等诸多问题。为此,社团成员在校内要与院系、团委、学生处、后勤等诸多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学生社团打破院系、专业、年级的限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融为一体,走出校园,与企业、社区进行多层面的沟通交流,自主筹集经费,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成熟的组织策划和科学管理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协作能力。

三、大学生社团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团活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塑造社会形象铺设了一座桥梁。许多学生都是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一步步走向社会,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进而深入地提前了解社会,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并对社会有所奉献。有学生说,进入学生社团后就进入“成长快车道”,通过参与、策划、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学会统筹与树立大局意识,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有学生在“社团活动体会”中写道:“在参加社团活动中,除了各项荣誉证书的获得之外,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择业和自身未来的发展中,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这个平台,为其以后的求职面试增色不少。

大学生社团是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大学生社团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经验,在学生的社团构建、管理上,活动过程中予以指导;在精神、情感上予以支持;面对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在经费上为社团争取、扶持,让大学生社团充分发挥社团建设的载体作用,努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发展新平台,开拓发展新空间。

参考文献: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培训;创业竞赛;创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1?0085?02

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1]。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大学生社团的松散性、创造性、企业化运作等特点与高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要求相契合,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与平台。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 2012年11月依托大学生创业协会对芜湖地区高职院校的大一、大二各个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6份,有效问卷930份。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总体良好,主要体现如下。

1. 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

87%的同学有创业打算,7%的学生已经在创业,只有4%的同学从来没有想过创业。但对于创业前景的预测中36%的学生表示迷茫,12%的学生表示有压力。

2. 对学校提供创业帮助的愿望强烈

调查表明,37%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活动加训练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55%的同学希望能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所期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重点教育方面,53%的学生希望加强实践能力的教育,其他依次是加强创新教育、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教育。

3. 社团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大

问卷显示大部分高校基本都有创业及相关社团,如“大学生创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大学生潜能开发协会”“创业就业促进会”,有的学院各个系均有自己的创业社团,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计划大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创业兴趣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影响。

二、大学生社团对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社团活动的松散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学生组织,一般是跨专业、跨年级组成的,社团一般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管理、独立运作,受限制小而又能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出思想火花,加之社团活动所要求的形式多样,只有创新才能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大学生加入社团。为了办好社团,社团成员需要集思广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二)社团的多元化构成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社团成员分布广泛,来自不同学院,专业背景不同、文理交叉,这些特点对于社团活动中,拓宽大学生知识面,使大学生的创业知

识结构趋于合理有很重要的价值。同时,利用社团组织的创业知识培训,比如KAB、SYB系统培养同学们的经营管理知识,包括创办企业、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社团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社团和企业活动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具有相对独立性[2],社团活动的计划制定、社团的组织结构设计与人员配备、活动经费的筹措与管理,与企业的运作具有很多相似性。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学习如何筹措资金、配置资源;如何做好成员管理;如何筹办活动、如何评估成效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四)社团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社团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而自发组成的群体,受学校权力机关限制较小,社团活动从策划、筹备到组织、总结,每个工作环节需要团队成员自主独立,活动的开展需要成员间的密切配合,这种独立工作与团队合作的工作要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敢为性、合作性及团队精神。这些都是未来开展创业活动的心理品质要求。活动的开展可能会随时出现困难,也会让社团成员随时出现放弃的念头,要开展好一项活动、经营好一个社团需要创新意识外还要组织者具备顽强的耐挫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三、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

鉴于社团在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当前,很多高校都依托社团,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依托社团开展创业知识的培训

创业知识培训是提高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的基本方式。培养创业能力,首先就要进行创业知识教育,高职院校要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知识不足的情况,面向学生开设创业理论和创业案例等内容的教学课程,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在创业知识培训的的实践中一般是创业导师授课,但是课程的报名、考勤及组织都是创业社团完成的。除此之外,创业讲座和创业交流会也成为创业社团传播创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工作专业教师将相关项目任务分解到有实力的学生社团来实施,从而使学生逐渐通过项目研究增强创新能力。

(二)依托社团组织参加各类创业竞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技能培养的一个传统经验做法,通过参加创业大赛,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也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业策划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经营大赛等比赛让学生通过创业策划书、模拟经营、现场答辩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善的创业策划书可以帮助学生将项目方案考虑得更加全面。通过比赛和答辩能够让创业者或者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找准方向、寻找机会。调查也证明,在大学里参加各类创业创新大赛的同学在走出校门时选择创业的概率和成功的概率均高于未参加大赛的同学。

(三)依托社团进行创业实践[3]

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好的社团、好的项目可以通过相应的评估进入创业中心,其中大学生创业社团、电子商务协会等社团已经成为闻名全校的创业社团,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外,也有“真枪实剑”的实践。电子商务协会的淘宝创业有声有色,其中2011届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近30人以淘宝为平台进行创业,在芜湖市乃至安徽省也做出了名气,成为高职大学生创业的一个亮点。正是他们创建了电子商务协会,通过社团的传承、榜样作用和传递力量,有效调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珊珊,于钟凌.加强高校技能型社团建设 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8-41.

[2] 李安英.学生社团: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96-98.

[3] 张玉红.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2):95-97.

[收稿日期] 2013-11-18;[修回日期] 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