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谢师感恩词

谢师感恩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谢师感恩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谢师感恩词

谢师感恩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之心。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就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深入幼儿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幼儿对某些事件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道德情感。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则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那么,幼儿园老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说一句“谢谢”简单吗?你一定会说,很简单呀。教小孩子说,也很简单呀,每一次你提醒他们,他们一定会说。可是,我觉得挺难的。不是难在发音,才短短两个字,谁都学得会。难就难在使用上,让孩子们主动使用“谢谢”,并不是一件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从小班开始,我就将“谢谢”常挂在嘴边,那时,孩子感受了什么时候使用,并且会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到了大班,我更加强调礼仪,提醒孩子坐有坐姿,站有站姿,告诉孩子挖鼻子等个人隐私行为,不应该在公共场所出现。当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产生争执时,我首先问:“你有没有说过好听的话?”由此强化孩子的礼貌交往过程。

午餐时,是练习说“谢谢”的好时机。给孩子们盛汤,是我必做的。大多数孩子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恩。但是菲菲总是会在我给她盛好汤后说句“谢谢”。“不用谢!”我不适时宜地表扬道:“最喜欢给菲菲盛汤啦,她总会说好听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成为我喜欢的孩子。于是,一声“谢谢”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确实不失为我班的一道风景线。

当好的习惯养成后,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处。经常可以听到,我班孩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当“谢谢、不用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请”等好听的话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时,我真的感到由衷的快乐。幼儿天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一)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父亲节”,“重阳节”……都是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中学会“感恩”。如“重阳节”时幼儿园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小朋友一起共庆重阳节,感谢爷爷奶奶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献给晚辈们。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内心被融化了。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和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成人来说,花开花落是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会害怕的。在开展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一段,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很自然地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地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家人送温暖”,于是孩子们有的给爷爷洗脚,有的给奶奶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教师节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拜访父母的老师,老人节全家人一起为爷爷奶奶送温暖,使孩子成为一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充满爱心的人。

(二)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等。

1.在日常生活中开展

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我为××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

2.在教学中开展

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谈谈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一些让自己非常感动的事情。

3.在游戏中开展

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地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三、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并将家庭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那么他能学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

因此,父母要做好感恩的表率。在家中要做到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道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当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及时感谢幼儿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多给孩子讲一些感人的爱的故事,让其受到熏陶、感染,学会同情,知道要关爱身边的人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记住家人的生日、重要纪念日等。让孩子在体会全家人为自己过生日的幸福的同时,也在家人的生日时能画一幅画、做一些感恩卡片等送给家人,或者是唱上一首感恩的歌曲,或者是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家长可以适时“生病”或表示“很累”,请孩子端杯茶,或帮忙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孩子学会关心。还可以在家中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去喂养。如饲养一些比较便于管理的小鸡、小兔子、小金鱼等,请孩子做这些动物的“家长”,时刻关心、呵护这些小动物。教育孩子在获得别人的爱时懂得表达谢意,适当的时候让他亲自回馈爱。教育孩子要播撒爱。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关爱,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爱的传递者。

谢师感恩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色 校园文化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85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要让它永葆青春魅力,必须走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之路。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读书育人特色、科技特色、乒乓特色”的三大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理念,沿着“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安全保校,德育领校”的工作思路奋斗,努力构建“更美、更好、更和谐”的特色文化校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打造优美静雅的特色育人环境,引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校围绕办学特色,营造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引领学生健康发展。首先,开设“班级书柜”“阳光书吧”“国学成果”及展览室、乒乓球馆、科学实验基地、植物种植长廊、科技作品展览室等,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其次,设计楼层主题文化。如墨香楼,一楼层是孝道,百善孝为先;二楼层是感恩,学会感恩,乃为人之本也;三楼层是行为习惯,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四楼层楼是读书、学习,有余力则学文――学好六艺赢天下。再次,结合三大特色活动的开展,开辟丰富的内容。如学校历史文化、国学经典、乒乓特色的各大活动等,这些无声的语言,学生耳濡目染,仿佛置身于快乐的文化旅行,有效地引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孕育独特的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个性符号。学校为了百年的文化世代相传,在具体实践中收到了优越的成果。

第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培育师生良好品格。我校以“读书育人特色”为核心,以国学教育为主旋律,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开展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举行“诗配画展览”“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评比”……这些展示活动,让学生达到 “以读书启迪智慧,用智慧滋养心灵”的境界。

第二,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培育懂礼有孝人才。中国是礼仪之邦,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我校通过开展活动,培育学生尊师敬长、孝敬父母的品质。第一,在校园内外践行“三礼”活动,让学生懂得见到长辈行鞠躬礼,见到同辈行微笑礼,见到教师行少先队礼。第二,充分利用好开笔礼和拜师礼:一是每年秋季期第一周,隆重举行一年级的新生开笔礼,邀请一年级的家长参与,通过正衣冠,让学生懂得“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的道理,并鞠躬行礼――行拜师礼和感恩礼,教师授开笔字“人”,让学生懂得做人当如“人”字,堂堂正正,同时诵读《弟子规》,感受启蒙第一课――学会做人;二是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行拜师礼――一鞠躬、拜师,即二鞠躬――学艺、三鞠躬――感恩。教师还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这些为人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奉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理。

第三,开展学会尊重他人教育活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俗话说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通过集体“快、静、齐”的训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如每当在他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每当他人结束演讲之时,要报以热烈的掌声等。

第四,开展“班级文化风采展演”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我校每周一的班级文化风采展演活动,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增强了班级团队凝聚力。

第五,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熏陶学生高尚人格。首先,每周星期一让全校师生在《感恩的心》的乐曲声中,共跳手语舞熏陶人格。其次,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一是让学生真心地向同学、父母、教师说一声“感恩你”“感恩你的养育”“感恩你的培育”……学生在“声声的道谢,句句的感恩”中学会做人;二是记住父母的生日,做到在父母生日的当天向父母行感恩礼、唱感恩歌、做一件让父母开怀的事……再次,教师引领学生每天诵读和践行《弟子规》,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习惯。如每天回到家,学生首先开心地向父母报告“爸爸、妈妈,我回来啦”,然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主人意识,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同时,我校坚持每周每班都开展一节国学课,通过国学经典名句诵读比赛、讲中国名人读书故事等形式,引领学生体味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夯实文化底蕴。

第六,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让学生在科普读物、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中体会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谢师感恩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这是子女对父母恩情的感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借得大江千斛氺,研为翰墨颂师恩”——这是学子对师恩的感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世人对受人恩情后的感言;

……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动物尚且知道感恩,何况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灵魂上的健康。中国是一个善于感恩的国家。这种感恩的情怀与习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但是现在,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缺失,一些学生只知道索取与拥有,不懂珍爱与回报,不易被感动或感动不深,对别人的付出与恩惠纵情享受,不思回报。这样极易形成冷漠、自私、任性、傲慢的畸形心理与人格。

青少年学生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的精神世界一部分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自主、能动的生成、建构的,而另一部分是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所以,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文明素质,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就十分必要而迫切的。要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以真情回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感恩是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人之常情。只有人人拥有感恩之心,才能创建和谐社会。

二、当前教学中感恩教育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近两三年,尤其是在我们伟大祖国接连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难之后,上级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表面看数量、形式颇多,但各校开展情况反响不一。效果之所以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恩之人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是“感恩”意识的缺失。究其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感恩教育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冲击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身子女,在家倍受宠爱,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营造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子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对他们不求什么回报,本来应该是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却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前段时间网络上有句话:中国的90后、00后以后都是“富二代”,此话耐人寻味,殊不知他们都是精神上的“负二代”……

2.学校教育变形为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多年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很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在片面地关注升学率,教学业绩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单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学校德育变得地位薄弱,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学校德育更多的是只有在学生动刀动枪捅了大窟窿之后才会被人质问是如何抓的······?为时已晚,令人无法回答。

三、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我认为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身边曾经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包含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等。具体分析实施途径:

1.设法为学生营造充满爱心的世界

长期以来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盲点,即缺少对学生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面对面的对话。许多学校师生关系并不平等,是一种“管理与服从”、“主宰与追随”、“权威与听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告诫”、“训示”,甚至是“塑造”。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学生的心灵是压抑、封闭的,不可能内心阳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所阻断,并不流畅,自然而然,学生感恩之心就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使精神层面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环境基础。

2.让学生有“感恩”的意识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并发现自我价值。感恩是人性中善良的自然反映,是文明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要使学生有感恩的意识,首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和踏入社会后即将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其次,通过对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长历程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让他们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他们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3.感恩应从“形式”做起

作为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教育自己的学生从年少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对父母感恩,对曾帮助过你的一切人感恩。从最基本的:“你好、谢谢、不用谢、再见······”等做起,要以“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感激同学帮助之恩”“感激社会关爱之恩”等方面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要具体化、尽量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容易接受,并通过宣传阵地、班会活动、升旗仪式、演讲等形式为载体,抓好教育活动,同时,要引导学生设计好感恩计划。

结语: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感恩是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我们应感恩父母、老师及我们的朋友,感激他们对我们的帮助与支持。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

谢师感恩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孝道文化 “五四”模式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明确告诉我们“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得以施行的根源。在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小学课堂之中,美术课堂教学以它特有的教育直观性、形象性、情感性、潜移默化性的学科教育特点和优势,辅以创新的孝道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渗透孝道文化教育,对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行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艺术是文人墨客表情达意的有效载体,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无疑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可选择的丰富资源。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选择赋予孝德的优秀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美好艺术形象,立足美术小课堂,遵循渗透五步(感知、进入、渐进、入境、提升)规律,运用孝道“五四”模式(五大内容、四种模式)的课堂策略,建构孝道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和行孝激情,寓孝道教育于美育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一、欣赏・评述。推己及人爱父母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方式。美术课上选取父爱、母爱为核心的作品,适当运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创新“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中的孝道感受,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多角度欣赏作品,通过推己及人的感悟,使孝道文化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心中,懂得感恩,学会尊敬和体贴关心父母长辈,并树立努力学习为父母争光的信心。

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国当代画家佟金峰《母亲》的木刻版画美术活动的创设情境环节,教师可以在出示欣赏作品后,播放歌曲背景音乐,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不限制他们的思索,旨在创设人性化的、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二、造型・表现。循循善诱敬师长

“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教学中,利用教师节的契机,抓住尊师这个重点,可以进行良好的孝道教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将美术知识的学习和尊师教育相渗透,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尊师因素并进行引导。在教学环节设置上,要找准尊师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有序推进。如《老师和同学》一课,最后让学生创作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或同学的绘画作品,要突出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相貌特点和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观察,捕捉老师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激发尊师情意,进行创意表现。通过人物肖像的大胆表现,在提高美术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培养高尚的尊师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三、设计・应用。创意缅怀学先烈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信息,美化生活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充分利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特点和目标优势,结合四月份清明节,确定以缅怀先烈为重点,以孝道教育为核心,以创意制作为手段,组织学生思念、缅怀古今中外的能人贤士、革命前辈,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图强,成长为有用人才。此领域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由“目标确定――搜集信息――欣赏筛选――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六个环节组成。

模式中“目标确定和搜集信息”这前两项,是课前要做的准备,它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保证。在了解学生情况、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在把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搜集信息,师生齐心协力,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缅怀先烈》小报制作活动中,首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到图书馆、网络查阅先烈英雄们的资料。其次,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分享,并做好阶段性小结。第三,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内容并对材料进行检视和评议:如资料是否丰富,归类是否清晰、合理;是否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态度是否认真;能否做好相应的记录;能否与别人良好地交流和是否做作好阶段性小结等,让学生在材料搜集中饮水思源,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四、综合・探索。润物无声谢他人

“综合・探索”领域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感恩他人为重点,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加以综合运用。以制作贺卡为例,可以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五步进行,加强学习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通过活动懂得感恩周围的人和事,培养感恩心,立志回报社会。

谢师感恩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感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已经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多年,时至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感恩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如今,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们包办。有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菜让孩子一人独吃;家里来了小客人,孩子竟然不容许父母把食品送给客人分享;一放学,家长就把孩子的书包接过来背着……而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只注重智力开发而忽视品德教育,从来没有想过或想要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照顾是理所当然的,自然就不会想去关心父母,感激父母了。试想一个不懂得体谅父母,不知道关心父母,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今后怎么与人交往,怎么能融入社会。

真实镜头:

曾经有媒体报道甘肃一歌迷痴恋华仔12年,父亲卖肾筹款帮女赴港追星。华仔十分震惊,他通过媒体批评该歌迷“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他绝不理会,并声明自己最憎恨不孝的人。该歌迷得知华仔训斥后,掩面而泣,并表示华仔的批评让她幡然醒悟,承诺今后一定会好好善待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应当承认,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当今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90后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原因,感恩意识普遍淡薄,诸如对父母的感恩,对长辈的感恩,对他人帮助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等。那么如何唤醒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学会感恩呢?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一、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1.让孩子知恩

如今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经常吃鱼头鱼尾,还以为他们喜欢吃这些,于是,当妈妈煎了鱼后,他(她)就毫不客气地夹走了鱼身,只给爸妈留下鱼头鱼尾。妈妈烧几碗好吃的菜,不管多少,孩子一上桌子就只顾自己。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并不介意;可孩子大了,仍然如此,作为父母,不由得感到寒心,于是抱怨孩子没良心,不孝顺,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去反思。因为接受爱、享受爱和付出爱、奉献爱并不是一回事。父母在付出爱时缺少了对孩子的爱心培养,正是父母这种无私的爱宠坏了、溺爱了孩子,养成了孩子自私、贪婪和对别人的冷漠。所以家长平时要注意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

2.父母做好表率

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是和家长朝夕相处的。家长首先要感恩。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与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一位父亲在看到儿子吃巧克力的时候,要求儿子分一点给他吃。儿子先是不同意,这位父亲就跟孩子讲道理。但是,儿子还是不同意,这位父亲就假装生气,看到父亲生气了,儿子只好分了一块给父亲。事后,这位父亲是这样解释的:“我并不是真的想吃儿子的巧克力,我只是想让儿子从小学会感谢父母、回报父母。”

父母把他们养大是很不容易的,孩子必须用自己的一生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知道父母的辛劳,才能有孝心,才能好好学习。只有先懂得感谢父母,回报父母,才能给予社会、给予他人最大的回报。

3.让孩子体味生活的艰辛

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人们。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

二、让感恩付诸实践

1.鼓励孩子参加感恩的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身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可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刊登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可以设计“感恩”的广告,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可以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

2.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

(1)学校可以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国际“三八”节、父亲节、母亲节,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5月的母亲节,我教育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给学生布置了任务――为妈妈做一件事,并让家长写了反馈。真没想到这个活动受到所有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生的精心准备,家长的感动,当我当着全班同学面读着家长的反馈时,我注意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也知道她们的内心无不在自豪,而我则充满着感动。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他们长大了,学会关心父母和同学,和家长的沟通也多了起来,家长也反映儿女较之前多了爱心和关心。

(2)让学生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

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知道,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去帮助他人,才不会万事以“我”为中心,才不会做出忘恩忘义之事。相信通过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以及孩子的亲身参与体验,一定可以将“感恩意识”植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相关期刊更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师范大学

东方藏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新课程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