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德修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我们必须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度,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家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应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遵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遇学生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底。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遵严放在第一位。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三、我们需诚待家长和同事。
关键词:师德修养;关爱学生;爱心教育
国培中黄老师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让我再次真正地理解并体会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其实在2008年7月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讲的爱心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那以后我时时约束自己去爱学生。采用爱心教育以后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很多,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1.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它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的热情和无限希望。爱心教育真的是成功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成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也会爱老师,会表现得更好,乐意与老师交流,当然也更喜欢上他所喜爱的老师的课,这不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了吗!
2.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不仅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于是在教学中我管学生叫“乖乖”或“孩子”,他们听了后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神情,而且变得很乖,如果再给予他某些表现好的方面以表扬的话,他们会做得更好,希望能得到再一次的表扬。但这种表扬要适时,不能过于频繁。
二、在尊重中走入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要耐心听他们述说,以诚相待,做他们的朋友。特别是遇到问题时要耐心地听他们讲后才下结论,千万不能盲目地给予批评教育。
三、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在校父母,不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要向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学生。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做到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在5.12地震中不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教师故事,他们不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骄傲吗!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四、要特别关爱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下的儿童
如果说人生有境界的话,我想师德亦有境界。我认为师德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脚踏实地,甘于淡泊;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也只有把师德修养到一定境界,才能真正地为人师表。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毕生所追求的。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他的师德境界堪称典范。在魏老师眼里,为人师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他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教学在课堂上融会贯通为一种艺术,达到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艺术境界。也正是魏老师的这种融于其中、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的教育境界,再难管教的学生在他那里都能成才,再差的班级在他那里都能变好,再乱的学校在他的领导下都可以优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爱学生、爱教育……这样的师德任由何人评说都是绝无二话的。
我认识这样一位教师,他和广大的一线人民教师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我从小真真切切地看到他每周日下午五点准时到校开例会,每个晚上都一丝不苟地批改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都被密密麻麻地修改过好几遍,每节课都提前五分钟去侯课……如今他已经双鬓斑白,每每看到他带着上课用的教材、教案和教具走进教室,愈来愈能理解他常说的一句话:教书是良心活儿。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教书生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当教师节有学生打来电话时,他那油然而生的满足的表情,足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心怀一份责任、一份良知、一份爱心成就着无数学子的梦想,是身在一线辛勤耕耘教师们的崇高的师德境界的缩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境界之于师德,之于教育事业,也许是那样的朴实平凡,然而又终将是熠熠闪光的。没有这种师德――脚踏实地,甘于淡泊,我们便无法经受大千世界功名利禄的引诱;没有这种师德――乐于奉献,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我们便听不见教育的声音,学生的声音,无法深入其中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没有这种师德――渗入骨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我们便无法触摸自己的良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更无须说教育理想了。所以,这种师德的境界是为人师的我们理当修养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份作业、每一份教案、每一节课开始修养,直至崇高,此生为人师表方可无憾矣!
师德修养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步履维艰,因为这种种崇高境界的师德都是有基础的,那么是基于什么呢?
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用以修养师德的资源,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宽厚之道,“见利思义,坚守气节”的思想境界,“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优良品德,“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修养方法,等等。而这些优秀品质的修炼,不仅能够使教师的师德境界得以提升,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优秀的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之清楚地认识到,要以怎样的情怀面对教师这份职业,要交给学生怎样的安生立命之本,教师在其中不仅扮演了学习者、修炼者的角色,更是扮演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的角色。
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担当。教育是国家大计,是一个社会长久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任何一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知识分子对于教育无不深深关切,更何况是身在教育最前线的广大教师。他们更有担当意识,更善于思考和勤于付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躬耕,不是观瞻而是切切实实地投入其中,自有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独到认识,更能够站在一种更高的境界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尽管他们默默无名,但是有这份担当就会有这种境界,这就是师德的魅力所在。教育净土不只靠校园高高的围墙来包围,更要靠崇高境界的师德来捍卫。
知识分子的良知。从事着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事业,一句“为人师表”道尽了教师的良知。他们尤其懂得,育人的事业是在孩子们的心灵白纸上勾勒人生、描画未来的事业,至其最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至其大则影响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作为教师,这既是自己的荣幸,同时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这样的岗位上,要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触摸自己的良知,去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这样才能为人师,才是崇高师德的典范,才可以免去许多身外之累。施以高境界的意识,社会的责任,人生的使命,让自己静悄悄地深入这种师德的境界吸收营养,灵魂才能更为高洁,思想才能更为纯粹,也因而才更堪为师表。
除此之外,还有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可见,师德是需要修养的,而且是可以修养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勤修师德,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世人眼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世范”,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做榜样,给世人做榜样。每一个有志于做教师的人,每一个已经做了教师的人,都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师德境界,因为它是教师的生命,是教师的灵魂。
一、爱岗敬业
热爱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满腔的激情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并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体现学生主体性、公平性,促进学生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善于欣赏学生,发现并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来表征和实现的。教师的知识水平、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教师首先就不能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要求学生做事要认真负责,教师对学生首先要负责,不能推三阻四,敷衍了事;要求学生学习要认真、积极、主动,教师首先要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均认真、积极、主动。如果教师自己平常言行举止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话也就没有权威性。所以,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首先为学生做出表率,以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心态、高尚的品质来做学生知识的领航人、人格和心灵的指路人。
四、热爱学生
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严要以爱为基础,爱要以严为前提,要做到严而不惩、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是敬而爱之,不是敬而畏之,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和呵护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形成师生间相互尊重、良好、和谐的关系,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教师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成长,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当学生出现困难和挫折时,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替学生设身处地着想,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遇到成功和喜悦时,要与学生分享,并及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乐于奉献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快乐不仅仅是物质待遇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审美意蕴丰富:自己所教育的学生道德上点点滴滴的成长,学识的日渐提高,心智的逐渐成熟,进而对社会做出贡献,都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是教师生命意义所在,体现了教师真正的社会价值,使教师乐在其中、不求索取、不求任何回报地忙在其中,奉献于其中。
六、结语
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部分,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更好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因为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其存在和发展不只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与人的发展、与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教育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总是以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来实现的,即人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强调教育过程对人的发展性,对人的关心、爱护,对人格的尊重,反对教育过程对人的压抑,反对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中伤、对人格的污辱和伤害,认为污辱、折磨、体罚无疑是对学生精神和肉体的摧残,是一种非人道的教育。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一个重要的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上的每一个行业都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也不例外。教书育人一事,看似简单,实则繁难。要使一个自然人完成社会化,要把一个平常人造就成一个有用之材并使之学会创造幸福、享受幸福,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因此,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教师的担子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着力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正如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所说的,教坛无小事。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大是大非问题的处理来体现,而往往是于“小事”上显风格,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繁杂的事务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是否敬业,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另外,教师的爱岗敬业不单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上。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道德要求已被视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深厚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境界。
二、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
现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的精确性及日益增强的效率意识,都向人类提出了一项新——合作能力。团结协作一直是中外教育史上普遍被关注和倡导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处理教师个人与集体、同事、家长等各方面关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劳动方式从微观上看是个体式的脑力劳动,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到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从教学工作到教育工作,从每一门课到每一节课,都是每个教师单独进行的,体现出教师劳动的鲜明个体性。而从宏观看,教育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许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任何合格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都是教师群体劳动的结晶,都是教师群体共同协作的结果。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在与同事相处时,要真心相待,平常时相敬,困难时相帮。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妄议他人是非短长,善以他人之长补己所短,不以己长非人所短。善于心理沟通,勇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坦诚持重,平等待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在校内搞好团结外,教师在校外也要搞好团结,尤其要注意与家长搞好团结,平常与家长建立经常广泛的联系,以便能经常通过家长,审视到学生的思想、言行和学习状况,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教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作为文明信息的使者,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更应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带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从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三、自励自强,开拓创新,做新时代的弄潮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学生的精神内核,培养其创新意识,启迪其创新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进而培育出创新性的人才。陶行之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样,要想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就必须具有创新型的教师。如今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需要有创新能力,应该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未来每一个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能够按照规范完成任务就算合格工作者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工作者有新思想、新创意、新建议,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教师肩负的创新责任多么艰巨和紧迫。因而,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自身的教育和发展入手,自励自强,开拓进取,做创新型教师。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须从更新观念着手。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历的科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革命,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知识更新速度一日千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据查,现在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缩短为二至五年,网络技术的更新周期更是从十八个月缩短为八个月,而且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周期也相应地缩短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要想不被时代的车轮辗于轮下,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及时接受先进的思想,从多方面充实自己、改造自己,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教师来说,师德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展了,社会进步了,教师的道德修养也要随着发展和进步。今天,教师处在了新的历史环境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会不断地遇到和提出新的问题。每一位教师只有努力地克服所有问题,加强师德修养,才能与时俱进,登上一个个新高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
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