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范文第1篇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电化教学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伤、病、残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我国传统康复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气功、推拿、按摩等技术治疗瘫痪、麻木、肌肉关节孪缩等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但是,现代康复治疗的兴起只是近百年的事,在我国现代康复治疗起步较晚,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康复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复治疗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技术等,这么多种类的康复方法不能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通过几年康复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应该紧随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手段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学模式也应多样化。

一、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践教学方法为主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多增加实践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教学又包括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实践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指在实验室、训练室等实践场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与做结合,手与脑并用,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其职业能力和各种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不是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与价值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是中职教育特色的一个主要体现,在中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也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课堂实践主要是在学校的运动治疗室与器械训练大厅中进行,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演示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使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手法和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为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康复医院或者医院的康复科,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康复技术应用到临床中,提高学生们对康复技术的认识。例如: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北方的康复主要针对的就是这样的患者群,脑卒中有典型的痉挛模式,这在课堂是无法讲授和演示的,必须让学生亲眼看到患者去操作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痉挛模式。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多媒体教学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因为康复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有一部分学生对康复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只凭借课堂的讲授是不能足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所以在康复治疗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们的理解更深刻,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手段。理论教学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所学理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辅以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来表现教学内容,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声像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而不是把它抽象化。电化教材则是声像教材,是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它的形、声、色直接作用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目的,有利于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和体现教学价值的综合体系。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辅以电化教学和电化教材的应用,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学也是主要手段,因为在康复治疗中有很多理疗设备,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疗设备,在学校是不可能有的。这样可以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了解理疗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理疗的认识。

总之,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以实践为主,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为辅。多维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今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这就对我们的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革新,为祖国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康复人才。

康复治疗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 实习评价;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48-00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项综合性十分强的专业,该专业教学不仅牵涉到丰富的康复治疗医学理论知识,还牵涉至各项医学器械治疗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其需从综合能力评价出发,将技术理论及技术实践纳入评价体系构建项目当中,使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实施教学时能够加强对人才能力的均衡培养,也使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一、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的构建是切实提高学生实习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依据。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其高职院校需明确教学定位,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指导来构建相应的评价内容,并针对专业实习评价探索理论评价指标,使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更符合当前医学领域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对此,为了确保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具备可行性,高职院校需遵循三大原则来进行构建:

第一,层次原则。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需从简单至繁复、初级至高级再到累计与实践的不同层次来进行构建,其构建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及教学需求,将其按照系统规律来构建循序渐进的评价体系,使其形成一个有章可循的系统式评级体系[1]。

第二,目标原则。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的构建需具备明确的构建目标,将目标针对于未来的就业岗位,将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各项重点来进行针对性构建,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岗位所需来构建详细的实习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的整体结构更符合实习岗位所需;第三,需遵循应用型原则。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其它专业最大的差异在于实践性十分强,这也符合了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因此,在构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时,其高职院校需遵循应用型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所需来构建完善的实践实习评价体系,在针对一般性的实习教学上,可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制定实习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的考核可在符合国家职业考试前提下来实行[2]。

二、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构建时,需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内容来衡量评价标准,并针对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能力来形成有效的客观性评价。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资格的评价体系上,其需从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必备技能四大模块进行构建[3]。

在职业道德的实习评级体系构建上,其需从医德、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实习态度、医疗器械的使用状况以及医疗报告的完成程度来进行整体评价,针对该模块的各个标准定出客观分值评价,该模块评价分值总分为15分。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实习评价上,其分为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两大评价体系环节,评定体系的构建需从康复检测、肌肉扩张力、常见功能障碍、体征状况等进行构建,将其细化为各个小点进行构建,在治疗体系的构建上,其需从康复治疗技术中包含的力学理论、物理因子学理论、各个治疗器械的操作方式及操作注意事项等,结合临床实习内容进行构建。

在专业基础知识实习评价体系构建上,其需从选择性方向来进行评价构建,根据康复治疗的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原理、运动的适应症以及治疗处方等实习环节进行构建,同时,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所需的治疗技术技能操作,其可针对实习作业中康复治疗技术常用的短波、超声波、电疗、紫外线等疗法的技术操作模式、操作注意实习等进行评价构建。

在必备技能的实习评价体系构建上,其可从康复治疗技术中悬吊器械的技术应用、各个关节器械的运用进行构建,同时,针对个别案例的运动处方特殊性,其需开展处方设计、治疗方式、所需治疗用具以及技术指导训练开展实习评价,将各项康复治疗器械如电疗仪器、不同疾病原理所需的治疗技术、光疗的操作程序等纳入实习评价体系当中。

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需具备实践性的同时,还需具备职业针对性,对学生实习阶段的各项技术操作、病理所需康复治疗技术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评价,使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能够根据评价指标走向规范化,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实习道路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高职教学提供有利的实践指导,还能够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根据未来职业岗位所需及人才培养所需,合理规划教学策略,对教学方针做出明确定位,使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实习评价体系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具针对性的培养与指导,为未来的实习道路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铁军,蔡凤,丁邦琴等.高职生物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运作、保障及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113-114

康复治疗技术范文第3篇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ity, Technology of therapeutic exercise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中?D分类号:R4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根据卫生部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康复治疗教育应向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型康复技术人才[1]。而我国高职康复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其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践、综合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的能力非常欠缺。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开始探索与实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运动治疗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6级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班100人为实验组,乙班100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高中起点,全国普通招生,学制3年,年龄、性别比例、教育背景及以前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由相同教师带教,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教学改革方法 对照组按以前传统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实验组则按照改革后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践教学新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增加实践课程学时,使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接近1:3,继续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第二,实行“校院合作、工学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训教学放到医院,使学生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工学交互”,及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开展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模式,由原来学校教师实训室带教改为临床康复治疗师现场带教指导。第四,制定统一实用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训课程标准及评分标准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第五,大力发展床旁教学,分组讨论,小教室授课等多种临床教学形式,灵活运用病案式、参与式、互动式、PBL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模拟”转变为“实战”,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2成绩评估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以百分制形式统计两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监考人员由副高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担任,每道考题均有科学、详尽的评价标准及相应分值,学生依次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完后监考教师当场打分。

2.3问卷调查 实践技能考试结束后,对2016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195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8%。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

二、结果

1.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76.8±2.5),实验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90.6±3.1),两组平均成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2.两组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1

三、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保存了生命,延长了寿命,但往往伴有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给病人本人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也给社会增添负担[2];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肢体伤残病人和家属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保住性命、稳定病情,更希望功能恢复或改善,生活能够自理,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康复意愿大大增加,对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运动疗法技术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康复治疗体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国内运动疗法技术学的临床实践教学, 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尚缺乏标准化实训项目与统一编制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训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评分标准的考量, 实践教学尚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 尤其对学生人文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从而导致学生康复治疗技能差,毕业上岗后不能立即胜任日常工作。因此,现有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践教学已不能完全适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治疗师培养的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哈如拉齐;熏蒸法;康复技术;颈椎病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97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患病率可高达20%[1]。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方法较多, 但疗效各异, 且复发率高, 严重影响着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本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颈椎病患者, 通过采用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颈椎病200例, 观察发现该治疗方法疗效明显、操作简便、不易复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实验组中, 男46例, 女54例;年龄26~71岁, 平均年龄(54.45±6.39)岁;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18.45±2.89)年;对照组的中, 男49例, 女51例, 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55.44±6.37)岁;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17.56±3.63)年;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指导患者于牵引椅就坐, 于患者枕部及下颌部做好牵引带的固定工作, 并指导患者将头部倾斜15°。初次在进行牵引时, 相应的牵引重量为4 kg左右, 之后依据患者情况加大牵引量, 但应≤10 kg。30 min/次,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第2疗程于3 d后进行。在牵引过程中, 若患者出现疼痛加重情况, 则需做好相应的人工仰卧位牵引工作。行针灸治疗时, 选择颈椎棘突旁压痛点、条索状阳性反应点, 并选取患侧大杼、肩k、臂、手三里等穴位。1次/d, 30 min/次, 行针1次/隔10 min, 10次/1疗程, 第2疗程于3 d后进行。

1. 2. 2 实验组

1. 2. 2.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荷, 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 症状的消除或减轻。睡枕应软硬、大小适中。

1. 2. 2. 2 药物治疗:早晨行嘎日西15粒口服, 中午行珍宝丸15粒口服, 晚间行扎冲-13 味 15粒口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 6 ml/次, 1次/d。给予腺苷钴胺肌内注射, 1.5 ml/次, 1次/d。

1. 2. 2. 3 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治疗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于患者颈部病变部位垫敷“哈如拉齐”:如C1~4间盘病变者 后仰5~10°;C5~6间盘病变者 后仰15°;C6~7间盘病变者 后仰20°;C7~T1间盘病变者后仰25°。以患者自身情况对依据, 对药包厚度、宽度及温度进行明确。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时间>30 min, 1次/d。根据病情带颈托固定颈部, 减轻颈部压力, 避免过度前屈、后仰及左右旋转。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不得采取不良姿势或不良锻炼方法, 防止病情加重和二次损伤。

1. 2. 2. 4 康复训练 后期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逐渐进行颈部牵伸运动、加强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活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者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 1次/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复况、复发时间、复发原因、复发表现等内容。

1. 4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为依据进行判定: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 肌力正常, 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 颈、肩背疼痛减轻, 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愈85例, 好转10例, 无效5例, 对照组治愈70例, 好转25例, 无效5例,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6个月后随访复况对比 对治愈患者随访发现, 实验组复发1例, 对照组复发19例,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0, P

3 讨论

蒙药“哈如拉齐”包含多种药物, 主要包括红花、杜仲等药物, 能够驱风祛湿、止痛平心、改善气血循环等功效, 进而起到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维护患者健康。把蒙药“哈如拉齐”通过熏蒸使药物直接通过皮肤软组织渗透到病变部位, 使患处形成高药物浓度区, 渗透力大, 持续时间长, 逐渐消除各组织的粘连问题, 包括椎体、关节、韧带、血管等组织, 缓解水肿、挛缩等症状。通过力学原理, 进行弓形牵拉后拉大椎间隙距离, 减轻间盘等组织的压力, 修补各受累组织提供了有利空间[2]。同时还纳突出物, 改善椎体、小关节、韧带、血管、神经等组织的解剖学关系, 从而恢复脊柱的生理力学结构。对椎管而言, 促进脑脊液循环, 对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等抗钙化、恢复弹性, 畅通椎管管腔、支持并修补相关血管和神经, 解除症状、体征。同时逐渐进行牵伸运动、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活动, 改善颈部局部血液循环, 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 保持颈椎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 恢复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有效减少复发, 远期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颈椎病能起到较好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治方, 杨锐鹏.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颈性眩晕60例.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11, 40(22):1160-1161.

康复治疗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技术;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0-01

前言: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脊髓损伤通常发生于重大的事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局部疼痛、颈部活动存在障碍以及腹胀和腹痛等。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医学临床中不断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最终医学中认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总结了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此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针灸与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情况

针灸在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过程中,首先可以体现为电针对此种疾病的治疗。学者兰静,张海兰,任杰(2014)等人在研究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机制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时指出,电针主要是将传统的针灸廖家与能够刺神经的电刺激疗法相结合,在患者脊髓出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段,属于针灸治疗方法中较为普遍的手段[1]。通过针与电的结合,能够使电针在人体穴位上的使用达到一定的刺激性效果,从而提升电针在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学者兰静也认为,电针在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中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该学者将电针的使用分为不同的方法,其一是电针督脉的刺激性治疗方法,将电针以针刺的形式,对患者的督脉实施针刺,通过电针对患者减退穴位的刺痛,是其达到疏通患者血液流畅的目的。此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在患者脊髓损伤的相关部位进行针刺,从而减轻脊髓损伤部位对其他部位的压迫。其二是脊髓腔电针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电针的手段,对脊髓神经的根部进行刺扎,从而达到刺激脊髓植物神经的目的,并促进脊髓部位的血液循环。

(二)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情况

康复技术对于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能够通过阶段性的康复指导、锻炼等手段,实现对脊髓损伤部位的治疗。学者曾祥新,孙忠人,尹洪娜(2016)等人在研究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过程中,认为可以将治疗该疾病的疗程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个阶段是在脊髓损伤后的2~4周内,首先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外科性的干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家属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辅作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患者展开拍背、翻身等辅助行为,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等进行适当的检测,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相应的影响措施,以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第二阶段是在脊髓手上后第4周~3个月,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科学合理的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清淡和高纤维的食物,以此促进患者的胃肠道笑话;此外,医护人员要通过物理治疗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制定科学适宜的功能训练方案。第三阶段为脊髓损伤后的3~7个月,此阶段的康复训练技术侧重点逐渐从临床康复指导,转向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康复训练指导,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宜的外出训练活动,并在训练过程中观察患者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改正方法。

二、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学者秀梅,徐彦龙(2016)等人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炎的研究中指出,针灸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是根据对穴位的把握和刺激,对患者脊髓伤处进行穴位的扎刺,以此促进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使患者损伤部位能够逐渐恢复健康[3]。而康复技术则是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全方位诊疗和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训练进行正确的指导等,并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康复技术对患者展开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两位学者认为将针灸与康复技术相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不仅能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患者住院的花销,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上述学者在研究中专门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和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得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脊髓损伤是医学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同时以高费用的特色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压力。以往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受到限制,无法对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医疗事业的进步,医学中对于此种疾病也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医学中普遍采用针灸和康复技术的方法治疗该种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的研究,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分析。以期能够提高针灸和康复技术在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兰静,张海兰,任杰.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