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的方法

医学教育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教育的方法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80-02

教学内容即是“教什么”,是所有教学包括实验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好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预防医学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预防医学的学时较少,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不多的学时就显得十分关键。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但是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的实施多以单纯验证学科基础理论为主要目的,偏重于“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教师和实验人员准备好全部器材和试剂,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讲授和实验指导大纲进行学习[1,2]。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与21世纪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不符[3]。当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几个常见问题:①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多是背诵记忆,很少有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机会;②实验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实验教学形式是教师演示或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模拟,或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④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使学生认为学无所用,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不够重视,且动手能力差,实验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强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意见》指出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有机的结合,便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把研究性教学融入到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是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中实行研究性教学,使受教育者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入手,从而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原理、方法,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4]。

三、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基础医学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宽广的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具备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卫生防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初学预防医学时,接触机会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恰如其分地运用研究性教学,是任课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

为适应时展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理念,如PBL教学法、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时,必须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以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教育有一个共识:“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研究性教学模式本着与开放式创新性教学方法相结合、与科研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5,6],让学生既“得鱼”又“得渔”。

1.研究性教学与综合性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性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简单、重复和呆板。教学内容新颖、系统,增加了学生对各类实验内容的兴趣,适应当代青年人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根据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研究性教学主要在实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建立引导式、开放式、互动式和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鼓励任课教师在平时实践中积极收集与预防医学相关的案例,包括近期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卫生事件和环境污染事件等,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使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运用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研究性教学,使其更规范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研究性教学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面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养公共卫生医师快速、有序、及时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研究性教学采取联合实际,与社会接轨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开展社区咨询、健康调研及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与地方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学生可结合理论知识、课堂实验,定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去见习,去实践。学生亦可深入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人群调查研究,采样分析,增加课外实践的时间与机会。此外,建立以实验教学为依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食品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扩充其思维空间。

同时,开展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7]。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广泛,与社会现状等密切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各样的科研工作。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的动态和前沿领域,从而发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而渐渐学会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欧美医学院校受到师生的肯定,并得到广泛运用,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人类思维和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预防医学要传承、发展、创新,需进一步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适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性教学,以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3]黄锟,陶芳标,郝加虎,等.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3-44.

[4]汤贤春,路健,李学英,等.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66-2367.

[5]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儿科 学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目的在于将实践中的 部分环节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贴近真实的医疗过程, 其中包括采用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模拟实践的教学方 法等。将临床实践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素 质教育,提高儿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及综合思考的技能。

1 儿科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医学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相关专业的医学人才, 在医学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 经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脚步。简单的讲授医学知识 与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已经严重脱节。教育改革的目 的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调动起来, 然后通过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 学生。由于医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别人的生命与健康, 所以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医德,和在实践中 获得的临床经验。其中,临床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但 通过有效地教改方法,可以让教学过程中提前接触、 熟悉部分内容,为以临床后实践提供铺垫,与将来做 好接轨工作。

对于儿科学,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为病人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本身由于身体免疫系统没 有发育完全,抗病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所以 更需要提供较好的医疗环境、医治方法等[4]。但目前儿 科临床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医学院校普遍扩招 导致医学生人数众多、临床科室教学任务重,同时,随 着现在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尤其患者大多数是独生 子女,所以很多情况下不敢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得许多 实践实习变成了参观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考虑 到面临的实际情况,既要满足医患关系的要求,又要为 大量的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或者是可基本模拟实 践的机会,因此,针对儿科学教学而实行的医疗改革迫 在眉睫。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单纯的医学 教材讲授已经不能实现医学能力的有效提高,只有掌握 获取医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本领,才能真正的在走向工 作岗位后与实际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本 文就对儿科学教学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通 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手段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知识 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在减轻实践临床教学的压力基础 上保证学生对临床实践的认识和学习。

2 儿科学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2.1 儿科学理论教学的改革随着儿科学的不断发展, 儿童的常见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地变迁,传统的医学模式 也在随着医疗设备的改变而改变。对儿童疾病的预防、 治疗、康复等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为提高医 学生对儿科学中相关知识、医学技术及方法的认知,我 们应用目前社会与心理健康、儿童医疗方法等有关的教 学书籍、视频等相关资料带入到实际教学中。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儿科学选用的教 材除各系统外,还包括总论、营养基础、生长发育、新 生儿疾病等。对于儿科教研室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 需要结合实际,分析教学大纲内容,合理选择讲授的章 节,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对常见病和多发病重 点讲授,对应用于儿童的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重点介绍。从教材的选择上把关,主要选用基础知识全面、贴近临 床实践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与 实习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互动的方式,增加学生与 讲授老师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原 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分 析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为了避免学科间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还应在各个学 科间建立联系,设计交叉学科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学教 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分析归类,突出理论结 合实际,并将各章节内容分块分类,提高可读性。对教 学方法的更新,长期以来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主要采用传 统教育模式,即从概念到辨证论治的流程。虽然目前已 经对部分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增加PPT、图片等方式, 但基本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此 后我们将展开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方法,比如典型病 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大,提升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

2.2 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的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病例分 析,还应加入采用图片、视频、病例等真实材料的分析, 充分地模拟真实病患儿童的场景,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 处理,然后在课堂上由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及 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时的真实感更加 强烈,同时,在未来的实践实习过程中也更容易与现实 相结合。开发了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的自觉性和创造 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发现新知识,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见习课上,授课教师给学生们一些典型的患儿病 例,尤其是教学任务别强调和熟知的内容,如肺炎、 哮喘、肾病综合征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模拟实际中病房 查房的顺序,让学生了解真正医疗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要求学独立提出初步诊断及处理意见,再结合病例诊断 结果和处理方法为学生打分。在整个模拟诊疗学习过程 中,以授课教师为主,启发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模拟诊疗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病人相关症状、 特征等信息,模拟实际就诊儿童的一些真实病例,必 要时可以部分采用现有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模拟。模 拟诊疗教学的目的是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病例的 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其知识分析获得相应的 结论,从而达到对重要的医学知识、技术、工作方法 等的记忆和理解。或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教学内 容,当学生存在问题或错误时,主讲教师起到及时纠 正正确引导的作用。

2.3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改方案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目 前,对医学生的要求已不仅是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独立学习,自我提高的 能力。为此,根据儿科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如在主课中加入互动式教学, 将一些模拟教学实践内容引入。而在见习课中采用学生 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教学 过程中,还要引入以问题为主的形式,就是带着问题学 习,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临床见习期间,由于学生已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 识,所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加深了 相关知识的印象。有效地发挥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将 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病患儿童的心 理,针对性的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并给出一些 相关教学视频、案例等,提高学生的诊疗可操作性。设 计临床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完成对模拟病 患儿童诊疗过程。如以往在教学中对儿科病史的采集, 常常是教师直接讲授相关方法,然后学生采集。而在模 拟诊疗实验中,学生自主分析,在诊疗过程中需要的病 史资料,设计采集方法并实施。这种模拟实验过程不仅 使学生在学习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能激 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增加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 模拟过程中,学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体会“以人为 本”的医治理念。

3 教改实验组教学效果分析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预防医学;应用分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口头传授、黑板板书、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式已逐步的向启发、点拨的教学模式发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创建预防医学教学情境,为任务驱动教学营造教学氛围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只有营造出活泼热烈的教学氛围才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将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同自身的情感表达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我们知道教学环境包含了各种显性及隐形教学资源,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重视生成教学资源环境。课堂技术可以呈现出书本所容纳不了的内容,例如背景材料、实验过程、自然景观等等。因为社会是在变化的,所以教师对于这些教学资源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人类和环境这一章的讲解时,教师不可能将环境这一概念的事物实体化的带入课堂,但是教师却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通过视频的方式,将一些像是土地沙漠化等环境现象播放给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这基础上,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又例如,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做出决策,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生成课堂辅助学习情境。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的完成自己所布置的任务,就需要向学生提供一些辅导和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导学专栏,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网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及时的指导,进而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2准确定位任务、教师、学生,完善任务驱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积极地把握任务、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确的定位这三个名词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可以更切实的完善预防教学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任务是教学的主线,作为核心的任务设计是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所以教师要做到准确的定位任务,积极地将任务的趣味性、开放性、真实性等特性发挥出来。任务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这些理论知识中选择适当的任务主体,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的对已获取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自我整合,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教师而言,教师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主导者,这一特点同时也符合了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和进行,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过程、方向、结果等作为线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学生是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极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表现,教学的任务设计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任务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都可以有所得。当然考虑教学任务难易程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设计任务要具有差异和梯度,以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到任务学习中的机会。

3重视课上课下的合作交互,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新优势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需要师生、生生,甚至是人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是生生之间的交互。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例如新闻组、公告栏、聊天室等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及时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交流感情,更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其次是师生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流既包括一对一模式,又包括一对多的模式,良好的交流有助于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只有拥有良好的交流模式,才可以形成一个集体,进而实现合作自主化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行为要做出及时的引导。而学生为了维护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则需要尊重教师,做到不懂就问。最后是多媒体与人之间的交互。课堂技术可以很好地让教师将学习技巧等录制成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自行观看,从而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做到良好的交互和协助,任务驱动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优势。总而言之,随着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剧增多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够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了。为了更好地在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时候,培养出创新型、开拓型的预防医学人才,就必须积极在预防医学改革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作者:王倩倩 单位: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明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18:8-9.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摘要】

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授课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并结合实例由学生亲自操作,体会如何应用。实践表明该方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思维方法 中西医结合 教学改革

临床诊断思维,是医生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于疾病的认识过程。采用的思维方法是哲学的认识论运用于临床上的典型实例,思维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对疾病诊断的正确性,必将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生实践技能要求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1]。我们在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开设的《临床基本诊疗技能》选修课中非常重视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同时结合现代方法学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循证医学是指在各种医疗行为和决策时都必须遵循最新的科学证据。被誉为“21世纪临床医学新思维”,也必将是指导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rt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2]。lw881.com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任何医疗措施的确定,即医生处理患者、专家制定治疗措施、政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根据现有客观的、最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行。ebm已被当今医学界公认为对指导临床实践、制定计划、解释结果和临床决策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方法学。在医学教育研究中引入循证思想,也是近年来国外医学教育研究较热门的课题。

1 加强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培养的必要性

1.1 循证医学是发展中医药学,提高临床疗效的需要中医药学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临床疗效是其优势,更是中医药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临床疗效虽确切,但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重视不够,往往对临床疗效不能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价,严重束缚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体现在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西药与中药结合,最终目的就是把提高疗效作为最高的原则。中西医结合虽不是唯一途径,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承发展传统医药途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在校生,肩负着提高中医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实现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任,完成这些工作的前提是掌握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他们同时也面临着有限时间和无限知识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中引进全新的方法学——循证医学的理念,促进中医药与世界接轨。只有把中医药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变成具有确切科学依据的有效疗法,只有依靠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将中医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进行严格验证,才能转化为最佳的客观证据,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临床决策的失误。

近三十年来,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报道使临床医生面临着时间有限和众多文献的矛盾,如何进行文献评价,从良莠不齐的文献中选择精华则是ebm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国家从“六五”至“十五”期间资助一大批中医学课题,一些成果相继问世,如“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风病证候学、治疗学研究,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等项课题的临床研究部分都是多中心的rct,所报道的文献质量较高。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使学生掌握检索、评价文献方法,如果将这些成果评价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势必会提高他们的临床决策能力,从而提高疗效。另外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分会为规范临床治疗编写的相应领域指南,其中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参考符合ebm原则的多中心rct结论,这就需要一大批掌握ebm知识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

1.2 循证医学是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改革的依据 循证医学不但给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使疾病的诊治更准确、更有效、更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中引入并实施循证医学,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医学实践,激发内在兴趣,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传统的经验医学教育中,大课讲授、小组讨论、床旁带教见习等各种方法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学生讲授,考试也是强调理论知识,学期结束时以分数高低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当中,更没有寻找证据和实践的机会。近年针对以往医学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各种医学模拟技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等新兴教学手段和评估方法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医学教学实践。以实践为导向,变灌输式教学为共同探索。把ebm理念引入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中,教会学生如何去收集证据、检索文献、评估和利用证据,培养学生一种全新的医学思维方式,训练诊断与防治疾病的临床思维,使他们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乃至今后从医过程中主动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进行临床实践;教会学生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最佳证据融入临床判断中,才能做出最佳决策和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因此,循证医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教育创新;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结合,如计算机、英语与中西医结合。这些全新的改革效果评价同样需要采用循证医学方法。

1.3 循证医学知识尚未普及目前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循证医学方面几乎还是空白,大多数医学生在学习阶段尚未接触循证医学, 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不尽如人意,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课题的设计方案缺乏经过大规模rct 验证。尤其是临床教师对循证医学也不甚了解,更谈不上主动培养学生实践循证医学的能力,这是当今教学中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3,4]。

2 循证医学融入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循证医学的原则、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2 教学方式根据华西医学中心李幼平教授等[5]提出对新入校的医学生应尽早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介绍循证医学理念与原理,我们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二、三年级学生中开设了《临床基本诊疗技能》选修课,在介绍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时适时引入循证医学理念。计划用3个学时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采用案例式、问题式教学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资料、评价证据。并且提出问题由学生课下通过运用计算机检索工具收集资料,最后安排一次讨论课,内容是如何利用ebm的思维来解决临床问题。

2.3 教学内容首先介绍循证医学理念与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缺陷与循证医学优势,把握住循证医学的精髓,避免陷入误区。这是循证医学理念在学生思想中的启蒙阶段,也是应教会临床前期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最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循证医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估进行循证医学实践。例如选定一个专题“冠心病与血脂”进行检索尝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集体组织讨论,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重点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检索实习后得出结论:①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②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③冠心病防治中降低ldl-c已确定为首要目标。④应用药物升高hdl-c以达到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结果不一致,尚需扩大规模进行临床观察。⑤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低ldl-c最强效的药物。⑥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可损伤肝脏和肾脏。由此提出思考问题 “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调节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危险事件发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拓宽了思路,提高了兴趣,又锻炼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循证医学研究的方法也具有双重性,其理论尚在不断完善,很多研究仍在探索中[6]。但可以肯定的是,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融合的思路对于提高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研究水平,尤其是研究的设计水平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这种研究的结果也必将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正确决策提供更加可靠和有说服力的依据。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将循证医学的思维和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现代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世纪人才需要“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春虎,温海青,纪正春.当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22(4):362.

[2]王家良.循证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welsby p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guidelines, personality types, relatives and absolutes[j]. j eval clin pract 2002,8:163.

[4]finkel ml, brown ha, gerber lm, et al. teach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medical students[j]. med teach 2003,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