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作共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三个需要制定教学情况
依据社会需求定规模
“十五”期间,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2001年到2005年,苏州国内生产总值由1760亿元达4026.52亿元,工业总产值由4113.69亿元达12100亿元,落户苏州的世界500强企业由81家增加到107家,每年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从2万余人增加到9万余人。依据苏州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数量的变化,学院于2003年重新优化组合资源,创建了1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创办了机电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四个大系及苏高工一个校区,创造了教职工近500多人、在校生达6700多人、在籍生超万人的规模。
根据企业需要定专业
“十五”期间,苏州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从2001年的5.3:56.7:38.0到2005年调整为 2.0:66.8:31.2。特别是随着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员工的现代专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学院根据苏州主导产业的需要,及时调整了专业结构,在原有计算机、机电、电子等专业基础上增设了模具设计、工程软件、物流管理等共20多个社会急需专业,培养了家长满意、企业欢迎、社会称赞的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职业能力、与国际接轨的高级技术人才。
按照人才需求定课程
在办学过程中,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实际和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成立了多个校企合作委员会,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对自动控制、数控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了职业岗位工作分析(DACUM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重新确定课程结构,重新选择课程内容,重新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质量赢得了信誉。
强调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结硕果
为适应苏州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知识层次较高、技能水平较强、职业能力较强、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主动开展了校企合作,赢得了发展先机。
多渠道产教结合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中心环节,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设施、设备、先进程度反映一所学校培养人才的水平。苏州工职院积极走出去,与企业广泛合作,重点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价值近1亿元的校内实践基地。目前拥有现代化的模具、自动控制、电火花加工、动漫技术等七大研发中心;拥有百得电动工具技术实验室、新达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艾默生电机技术实验室、飞索AutoCAD实验室、新中大A3 ERP实验室等17个企业实验室;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铣工、车工、波峰焊、电脑组装等11个实训工场和37个专业基础实验室。
其中有世界一流技术的加工中心(米克郎、哈斯、友嘉、德马吉)、工业机械人、慢走丝线切割机床、三坐标测量仪、网络测试装备、苹果专业微机等。
学生在产教结合构筑的平台上接触到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接受到最贴近生产岗位的专业知识,通过做中学、学中研的方式将自己培养成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多层面校企合作
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推行校企合作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苏州工职院通过主动合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合作企业数量迅速增加。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学院与飞索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学生定向实习、毕业生就业和教师专业培训基地;艾默生电气有限公司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学院建立了专业技术培训室,企业经理、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行业协会、联谊会领导都参加了学院发展顾问委员会和有关专业指导委员会,30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项奖教金、奖学金和帮困金,企业给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企合作方式向纵深推进。学院的校企合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满足学生实习、安排学生就业为主的合作;第二阶段逐步过渡到以订单式培养为主的合作;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到以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主的新的合作层面。尤其在技能鉴定、课程开发,产品研发,技术改进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院已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授权培训网点”、“国家制造业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学院与可成公司在课程开发中引进企业CIMTRON、模具制造课程,实现了课程和工作岗位需求对接。机电工程系承接了法国DC零部件的设计、测绘工作,承接了美国太平洋绿洲公司叶轮测绘工作。与美国联塑模具签订了电极的设计与生产项目。在对京东方茶谷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工作中,帮其解决了产品装配中尺寸误差的技术性难题。
――教学工厂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在教室接受理论学习,再进实训车间进行短期技能训练,然后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结果发现,这种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脱节,实训实验操作与企业顶岗实习要求脱节,结果导致企业对学生不满意。为了克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双脱现象,学院参照新加坡的教学模式和德国“双元制”的投资模式在校内组建了9家集教学、培训、实习、鉴定、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具有多功能的“教学工厂”,其环境与企业逼真,技术与企业同步,管理与企业相同,文化与企业相容,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情景中将理论学习、实验实训、生产研发融为一体,为其适应现代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
――产学研联合体发挥孵化器作用。为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功能,巩固校企合作成果,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持续发展,学院加强了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学院利用人才资源、场地、高新技术设备等优势,吸引了“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盛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宇田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学院,双方就人才培养、产品及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签订协议,对学院师生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和再开发,实现责任共负,义务共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近年来,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制了电工试验台、气动电动试验装置等10余种(套)教学仪器设备,其中自动控制教学系统、小型柔性制造教学系统等产品在全省职教系统推广使用,“教学用模块化自动生产线拆卸装置”等四项成果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锯条齿形的磨削成型方法” 申请了发明专利。“产学研结合,开发机电专业教学设备”获市专业现代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这就形成了一个“依据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良性循环的联合机制,为产品的中试与推广,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多途径国际融合促发展
学院依托国际教育园发展的优势,努力拓展与国际融合的渠道,现已与澳大利亚TAFE昆士兰开放大学、美国阿格西大学签订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合作机电一体化、中美合作电子商务专业采用国际通用教育模式和国外教材进行英语授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适用新型人才。学院还与荷兰、 德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教师、学生互访关系,近两年来已派送20多名教师赴境外进修培训,并邀请了海外高校同行及专家学者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逐渐渗透到我院的教学领域,影响到学院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共赢中形成特色
农发行作为承担国家宏观调控导向的政策性银行,以支持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两翼,涵盖了“三农”发展的各个金融领域,在农村金融中发挥着骨干和支柱作用。2004年3月,人民银行首次批复同意农发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农发行开始走向市场化发债筹资之路。农发债的出现,不但丰富了当时市场中单调的债券品种,而且拓宽了农发行的资金来源,降低了资金成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农发行债券业务快速发展,取得了惊人成就:发行规模从2004年的40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424.5亿元,增幅近10倍;债券托管量也从2004年底的408亿元上升到2013年末的17686.7亿元,增长了42倍。从发行规模和托管量来看,农发行已成为全国银行间市场上除财政部和国开行外的第三大发债主体。
随着市场知名度的上升和产品优势的显现,农发债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青睐。农发债承销团成员覆盖全面,涵盖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各类机构。通过发挥各承销团成员的销售渠道优势,农发债收益率公允权威,已经成为政策性金融债定价基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长足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首先,农发债树立了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债券品牌。农发行自2004年开始发行债券以来,积极扩充承销团成员,坚持定期组织承销团成员大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农发行还与市场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市场知名度和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品牌形象被市场广泛认可。在专业领域方面,农发行经常就市场热点问题组织债券业务专题会议,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投资者一起探讨债券市场形势,受到同业的关注和重视。日常工作中,农发行经常通过各种即时通讯平台与承销团成员和投资者沟通联系,第一时间债券发行信息,并且及时了解投资者需求情况,与承销团成员和投资者建立了合作、互信、共赢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农发行还在香港成功发行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开始稳步迈入国际资本市场,得到了包括内地及香港监管机构、国际投资者和中外媒体的高度评价。
其次,农发债为完善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年来,农发债发行量不断增大,涵盖了3个月期到10年期多个不同期限品种,同时,以一年定存、7 天回购利率和3个月Shibor为基准的浮息债,以及含选择权债券等创新品种也受到了市场追捧,进一步彰显了农发行的产品创新能力。随着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农发行还有针对性地多次改进承销商参与追加的方式,并增大追加规模,既促进了承销商之间的良性竞争,又有效提高了单只债券的发行规模。目前,农发债在二级市场流动性充足,交易活跃,成为做市商的重点报价品种。随着国开行的商业化转型,农发行已成为政策性金融债的主要发行人,其收益率也成为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曲线制定的重要基准,为完善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做出了卓越贡献。
最后,农发行通过市场化发债,实现了发行人与投资者的合作共赢。一方面,农发行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这一成功举措,在与承销团成员长期良好的市场互动中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用以扩大对我国农业、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农发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配置型机构提供了充足的投资品种。此外,丰富的农发债品种也有利于基金和券商等交易型机构实施灵活的交易策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改进流动性管理等。
自加入农发债承销团以来,国海证券与农发行始终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国海证券高度重视农发债的承销工作,而农发行也给予国海证券大量支持。农发行每支新债发行前,国海证券均有专人负责撰写定价分析报告,并向媒体和客户推介发送。国海证券还通过自己的渠道优势积极开发新客户,引导更多的资金配置农发债。此外,国海证券在市场交流中及时关注投资者需求变化,并将最新需求信息反馈给农发行,为农发行和投资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近几年的农发债承销中,国海证券在券商排名中均位列前茅。
摘 要 体育课是培养初中生拼搏进取最理想的场所,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达到合作共赢。
关键词 拼搏进取 合作共赢 竞争意识
竞争贯穿于初中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它能促进初中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体育是培养初中生竞争意识的理想课堂,要努力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竞争的同时,教会学生合作学习,达到共赢的目的。
一、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个性
(一)关注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可否认,学生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显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正视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更能彰显教育的魅力。
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体育特殊才能的学生,认清他们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向体育专业学校输送优秀的体育苗子;对学困生,要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他们提出相应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意志品质
竞争与挫折相伴而生,胜利的一方兴高采烈,失利的一方总归有些遗憾。有的学生因挫折而沉沦,有的学生因挫折而奋起。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求学生对挫折和失败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挫折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挫折教育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的潜能,打击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失败中感悟挫折,体验战胜挫折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三)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
自我意识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功能,使学生形成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促进学生的意志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自我活动的能动性,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利用初中生极强的荣誉感和好胜心这一年龄特征,多组织教学比赛,增强激烈性和趣味性。若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则更能刺激起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二、培养初中生的自信心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自信能够激发人的意志力。
初中体育教学中,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尊严和自信心,通过调整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信心,努力使学生具有获得成功的愿望,不断产生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自信心,当学生取得一些进步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励学生自信。
三、鼓励初中生勇于创新
(一)树立成功教育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中,树立成功意识,激发学习动机。如,学习掷实心球时,我表扬学生用了不同的标准,有的是能够利用腰部力量,有的是动作比较好,有的是掷得很远,有的是进步很快等等。所有的学生都感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训练,正是这种意识推动着他们去思考、去创新。
(二)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兴趣可以唤起学生废寝忘食地钻研,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个性成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应当立足于既要注意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兴趣、态度的形成,以及人格完善与个性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更具有开放性与自主性。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内容、运动形式都可进入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所长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体育教师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育的条件。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提问、提倡学生质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示范动作时不细讲,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实践、体会,然后讨论如何做会更好。教师做适当点拨。例如足球教学比赛中,学生利用各种技术和小配合,然后分组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再次练习,再讨论。反复几次,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四、教会学生竞争与合作
竞争是体育的特征,好胜是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动员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奋力拼搏,勇于争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们竞争的能力。
教育学生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竞争前,教师必须把规则讲清楚、讲透彻,让所有的竞争者都明白。竞争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则判罚,督促学生遵守规则,确保竞争公平、顺利地进行。竞争后,做好总结讲评,激励学生做文明竞争者。
教育学生坚持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竞争与合作是相对的,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居多,在组际间竞争,在小组内合作,只有凝聚了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集体项目的胜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
小企业的特点是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小企业客户自身特点决定了小企业授信的营销和风险控制模式不同于大企业,用原来做大企业的调查、审查和审批人员去做小企业,既不利于业务开发,又不利于风险控制,所以必须有一套适应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风险管控模式和营销机制,同时在服务上要勇于创新,与辖内各中小企业形成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才能更好的做好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一、建立健康平衡的信息交易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立法滞后以及执法不严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小企业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虽然有为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专门机构,但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信贷调查阶段,部分小企业由于处于创业阶段,规模较小,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管理不健全,负债能力有限,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及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农信社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真正的财务数据及经营状况,使农信社难以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手续帮助它们获得贷款。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农信社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造成了风险(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反过来制约了农信社对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同时信用社虽然也有许多适合小企业的贷款产品,但许多小企业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针对信息的不对称,建立健康平衡信息平台。尽可能的宣传本信用社的小企业贷款产品宣传,可通过当地社区、社会中介、公用事业单位、工商税务机构的联系,了解小企业的信用和经营状况,有效识别和控制小企业信贷风险。在积累小企业贷款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征信体系对小企业的覆盖面,提高征信系统的效率,为没有金融机构信用记录的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扩大小企业信息采集的范围和信息服务的范围,帮助小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和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扩充企业征信系统收集的数据范围,力争实现和非银行部门的联网运行。提高小企业授信业务效率,降低小企业授信业务成本。
二、适度放宽小企业客户准入标准
目前,就博罗信用合作联社来讲,小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贷款和少量的担保贷款,几乎没有信用贷款。而对于抵押品,信用社除土地、房产之外的其他抵押物,同时还要求小企业有健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小企业并未拥有对土地的经营权、对厂房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不能把土地或厂房作为合格的抵押物。同时,由于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导致社会对其信用普遍审慎,加之担保基金规模小,担保机构手续繁琐、收费偏高、过分审慎等因素,企业获得外部担保极为不易。此外,由于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都不完整,所以其贷款也不能是财务报表型和信用评分型,因此,在抵押、担保型贷款的发展趋势下,小企业既不能依靠自身资产寻求抵押贷款,又不能凭借本身的优质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直接获取贷款。因此,信用社应该在对辖内小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对小企业市场进行必要的细分,制定符合小企业客户特点的市场策略,积极开展产品创新,设计不同的小企业信贷产品,体现起点金额、利率浮动水平、担保要求、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推出符合小企业不同需求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适度降低发放贷款的门槛,以供小企业根据各自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可以提供固定资产贷款和周转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包括购建厂房贷款和购买设备贷款。对购建厂房贷款可根据小企业具体情况酌情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期内只还息不还本)支持。而周转资金贷款可以考虑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周转资金贷款期限最长为360天,期满须清本清息。
三、设置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
信用社可在营业网点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对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专门的服务,尽量实现贷款产品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化,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一是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实行单独的内部评级体系,制定专项评级指标,对辖内小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价,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单纯依赖正式的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同时注重现场调查,注意收集非财务信息和软信息。深入小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现场,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借款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等方式,了解借款人经营动态和资信情况。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有关借款企业及其经营者家庭收支和信用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形成自己对小企业的评定级别。二是现场审核。只要是符合评级条件的小企业客户,均可通过柜面现场提出贷款申请,贷款中涉及的资信调查、审核、合同文本签署等工作均由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当面完成。真正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放款”,大幅提高小企业贷款的服务效率,顺应了小企业资金需求“短、平、快”的特点。三是实行客户经理制,在具体管理中,实行“四只眼睛”原则,每两位客户经理共管一批客户,一人管贷前调查及贷后管理,一位管贷款审批及贷中管理,密切管制贷款资金流向及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同时制定一套有别于一般法人客户的小企业贷后管理办法,实行集约化贷后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力度,利用工具化的小企业贷后检查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
四、大胆创新、尝试新型抵押、担保模式
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自然将信贷风险放在最关注的位置,而小企业具有无形资产多、动产多、可抵押的资产较少的特点,因此信用社承担的经济风险相对较高,因此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但是对于信用社来说,如果能够提高评级、授信技术含量,加强信贷产品、信贷模式创新不仅是为小企业授信的要求,更是在未来金融机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砝码。目前,信用社针对小企业的贷款主要形式仍然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但是小企业的特点较难提供合格的抵押物和担保,因此笔者认为信用社应该跟上国际及国内的前沿理论,大胆创新,常识新型抵押、担保模式。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日前《中国信贷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报告,建议将动产担保引入法律和信贷实践。报告认为,目前大量闲置的动产资金与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并存。由于现行法律的限制,存货、应收账款和农业资产等动产不能用于担保,初步估计有16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闲置,如果按照50%的贷款折扣率计算,这些动产原本可以担保生成约8万亿元的贷款,相当于我国金融机构三年的新增贷款额。因此我信用社可以适当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允许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用动产作为担保,对于资金周转困难,但是产品有销路,未来有希望但的资金困难的小企业,银行能救一把就救一把。同时,可以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信用社开展生产资料抵押贷款业务,对于钢铁、电子等小企业,拥有大量库存生产资料,在确保抵押物存在的基础上可以允许企业将生产资料作为抵押物,提供其短期周转资金贷款,通过这种方式,实实在在的帮助资金周转困难的小企业渡过难关。通过这些新举措,在辖内形成一套自己的资信系统,对每个小企业都进行挂号,记录。对信誉良好的小企业,可实行相应的授信激励政策,逐步提高授信金额、延长授信期限或提供其他授信优惠条件,逐步形成一个互帮互利、共赢共发展的良性循环。
任何行业的发展,改变外因都是在短时间内更容易做到和见效的,苦练内功则是一个漫长甚至曲折的过程。但任何行业的竞争,最终都要靠内功取胜。以为小企业提供服务为例,要求小企业自己去努力来符合授信条件可能是以逸待劳的,而开发为小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为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支持,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但显然,后者更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
[2]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中国信贷人权利的法律保护.
摘要:影视动画专业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让项目进入到实际教学中,建立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改革,并培养以学生为主的优秀之作团队,从而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
关键词:项目;合作教育;共赢;机制
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项目式合作教育就是把企业的真实项目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企业和学校、学生是合作教育实施过程中受益的三大主体。学校与企业合作是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人才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采取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建立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
要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一方面企业要广泛参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应服务企业,从满足企业利益考虑,可以通过实施分段式教学、大小学期等灵活安排教学,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零距离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建立以企业项目制作为指导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企业项目进驻学校以后,为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企业提供的项目制作即为课程相关的实训内容,课程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并且按照项目制作流程进行分组教学,同时在具体制作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进行个别教学。这种在实际项目制作过程中的教学正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他不是一成不变的。
参与项目制作的学生的作息时间、工作纪律、工作质量标准统一按照企业要求执行。其他基础课的教学组织方式,由基础课教师根据工作时间灵活安排指导,该课程的考核按实际工作表现灵活把握。
二、推进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改革
(一)校企合作前提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针对影视动画中期制作的岗位技能需要,以实际的生产项目为主导,吸引企业通过竞争入驻动画基地,将企业实际的生产任务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采用“公司化管理”的模式组织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专业建设任务,建立“生产与育人相结合,教育教学与技术服务相促进”的创意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为推进课程改革,影视动画专业可以相应地建立“双核兼容,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影视动画专业“双核兼容,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根据项目合作需求,构建以动画项目制作流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围绕动画项目制作技能的需求,完善教学方法,以动画岗位技能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制订各门课程的标准和教材建设任务,形成符合动画项目制作流程的阶段式课程体系,将“教、学、做”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并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企业环境仿真实训基地,为项目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专业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影视动画专业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图
(三)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体系改革也对参与项目制作学生的考核方式做了较大的转变,原来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学习课程为目标,课程结束后进行虚拟项目实训,完成结课作品或以结课考试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现在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中,学生的考核方式也需要有新的转变。
企业负责对项目制作的学生评审并出示具体考核数据给学校,用于该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评定;学校以本项目的专业实训、实战取代日常专业课程,并以企业出具的专业能力评审的具体数据为参考,给予学生每门专业课程的最高成绩评定;校方将学生在本项目制作中的管理学分给予最高分评定;如果学生为三年级毕业生,在本项目中的制作工作即为毕业顶岗实习,无法完成毕业创作的,其毕业创作成绩给予合格评定;学校保证学生在评优、评先、入党、奖学金、推荐就业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为了进一步完善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公司化管理的生产与育人相结合、教育教学与技术服务相促进的创意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进修机制。组织校内专业教师轮流深入企业锻炼,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将企业的动画名家软引进入学院,同校内专业带头人与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原创项目的策划与开发,完善动画制作项目流程化的课程设置,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及适合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教材。这种合作型教学团队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共同探索高职影视动画创意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而保障合作育人的顺利实施。
四、培养项目制作队伍
学生是项目制作队伍的主力军。学生参加项目式合作教育的准入方式通常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其中非强制性还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选择性参加合作教育;二是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挑选。
1.强制参加合作教育。
很多西方国家强制所有学生参加合作教育,这种方式有利于统一设置课程,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同样的专业训练,但是难以控制学生的质量,影响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损害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声誉。
2.学生选择性参加合作教育。
为了更加人性化参加合作教育,很多发达国家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进入,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中途改变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但是这样会加大管理难度,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设置不同的课程教学。
3.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挑选。
调查显示,合作教育因为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应有的理论知识,又能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将来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样就吸引了很多学生报名参加,但是不是所有希望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都能如愿,因为合作企业考虑自身的利益和项目制作的质量,对学生的质量就会有所挑选。
首先让所有学生了解学校采取合作教育的目的、如何参加合作教育,以及参加合作教育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履行哪些责任和义务,必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自愿报名,用人单位再根据专业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内的综合素质表现进行严格筛选,合格者进入企业适用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项目创作;落选的学生可以拿企业的项目作为课内练习,使得落选学生也能有机会接触实践项目演习,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极大的帮助。
这种学生参加合作教育的方式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尤其是控制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五、“合作发展”是校企合作机制可持续的根本
1.制订校企利益共赢的发展规划。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学校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资源帮助合作企业拓宽生产领域、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制作基地和高水平的制作团队,提升企业文化内涵;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聚拢行业专家,建设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构建实习就业渠道,稳定校外实习基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学校需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明确了“工学轮动,双育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需要不断就今后校企合作发展思路、合作育人模式、教师、技术人员互派,实习就业工作等问题进行沟通和探讨,在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毕业设计等实践指导工作方面达成了共识,制订有利于双方利益共赢的合作规划。
2.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
按照校企共同发展原则,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动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结合区域文化与企业合作开展原创作品研发,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制定毕业生就业战略等措施的实施,使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依托行业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析探》云景乾等,中国高等教育2010第17期。
[2]《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 陈解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作者简介:
1.尚晓雷,男(1974-),河北省邯郸市人,任职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学位: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