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李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铜官山醉后绝句》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7、《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学习如着起之茴,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3、梦想,今日起航;前途,注定灿烂辉煌。
4、三年磨砺,铸就一剑;三年耕耘,终有一获。
5、烈火铸就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6、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8、学之染人,甚于丹春。
9、超越梦想,展翅高飞一班无敌,秒杀同级;同心协力,永创佳绩。
[关键词] 四肢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植骨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29-02
随着多种内固定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临床上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时有发生。自2000年8月至今,笔者将在临床骨科中遇到22例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作出处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8~70岁,平均26.8岁。骨折部位:肱骨6例;尺桡骨4例;股骨5例;胫骨7例。22例失败病例原因:内固定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法)选择不当5例;骨不连和骨缺损4例;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严重6例;伤口感染4例;应力遮挡(不正确的早期训练)2例;内固定材料质量低劣1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失败的患者,我们采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首先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达到骨膜,在骨膜外进行钝性或锐性分离周围组织,保护骨膜,复位后在骨膜外置入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在螺钉打孔处用尖刀将骨膜作十字切开再用电钻逐一钻孔,放入合适长度加压螺钉固定,用甲哨唑液冲洗伤口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然后采用皮质骨切剥术再加上自体骼骨进行植骨手术,这样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其他的患者大多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在彻底清创后,先行骨折初步复位,以确定穿针平面,对于胫骨及肱骨可在骨折两端各置2枚钉固定,股骨侧必须用6枚以上固定钉。股骨、肱骨均自外侧进针,胫骨则自小腿前内侧进针,注意各针相互平行并与骨面相垂直,安装支架并将其置于皮肤外1~2 cm处,调整及固定各种螺栓,并保持有0.5 cm左右加压范围。术中尽可能保护软组织和骨膜,为取得最佳复位效果,可用持骨器临时固定。对于较大碎骨块,可考虑用螺钉或粗丝线固定后再上外固定架。在骨不连病例中,要彻底清除纤维肉芽组织,打通髓腔,复位后穿固定针,上外固定架。然后经骨折线开槽,骨槽要求远近骨折端各超过骨折线2 cm以上,宽约1 cm,深度为一侧皮质加髓腔直径。开好骨槽后,将取自髂骨并保留有一侧骨皮质的骨条修成相应形态,紧密嵌于骨槽中周围,再植以细骨条,加压并旋紧外固定架螺栓。骨缺损者则利用外固定架维持下肢长度,待创口闭合后再二期植骨,以恢复下肢长度及骨性结构。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22例均在5~9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其中3例膝关节活动受限,其余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接近正常。
3 讨论
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①内固定方法选择不当,容易造成骨折远端旋转移位,不能达到确切解剖复位。制动效果差及拮抗应力是本组病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②骨质缺损导致内固定失败,易发生在股骨内侧和胫骨后内侧骨折。其原因是骨折端的缺损使断面的应力分布失衡,尤其是在压力侧缺损时,肌肉的拉力缺少了骨皮质的支撑,内固定器材难以抵抗强大的应力,发生弯曲变形或松动断裂。③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严重,术后切口皮肤坏死、液化、骨折部位的内固定器材外露以及因软组织损伤使局部血液循环破坏,影响骨痂生长,导致骨折愈合缓慢。若不考虑这种情况,盲目负重行走,使内固定长时间承受应力,容易出现疲劳和断裂,继而断端出现异常活动,使手术失败。临床上胫腓骨骨折比较多见。④四肢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会给患者的骨折局部带来新的创伤致骨折延期愈合或骨不连,主要因素有:手术增加了软组织的损伤,破坏了骨折血运。骨膜在骨折愈合中起重要的作用,在行手术内固定时应尽量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尽量减少或不作骨膜的剥离。王亦璁等[1]也强调指出:骨折断端骨膜剥离越广泛,断端部位骨质缺血的程度愈严重,骨膜新生血管形成也愈困难,直接影响了膜内成骨过程,骨折愈合过程会变得缓慢。⑤感染是骨科手术尤其是加内固定手术中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之一。⑥固定器材质量低劣可导致髓内针及钢板断裂而使内固定的失败。预防这一情况在于正确的把握髓内针及钢板的适应证以及医生指导下的术后康复训练。
根据骨折愈合条件笔者采用了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原则是:①保护骨膜,不作骨膜剥离的骨膜外钢板内固定;②骨折断端无明显软组织嵌插时,断端不需进行清创,将撕裂的骨膜恢复原位以保持破坏骨膜的完整性;③常规骨折复位后放入钢板,在钻孔前用尖刀在钻孔处作“十”字切开骨膜,以免在钻孔时将骨膜撕裂;④术前作周密计划,术中认真细致动作轻柔特别是对粉碎性骨折的碎骨片不作游离,且尽量使碎骨片靠近原位,必要时用可吸收线捆绑,尽量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的损伤,不过多地剥离骨膜以保血运[2]。术后常规用甲哨唑冲洗伤口减少感染机会,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本方法适应证广,减少了新的创伤,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不连较理想的方法。
我们对于那些内固定方法选择失败的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发现手术中增加了软组织的损伤,破坏了骨折血运。为此我们重新选择了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再次治疗,该法减少了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尽量减少或不作骨膜的剥离。对于其他原因造成失败的案例,原因复杂多变。为了避免这些因素会再次影响手术,我们选择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该法具有的独特优点可见下面的陈述。
单臂外固定架主要适应于无理想固定器械又不宜做内固定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复杂骨折。它具有操作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有利于骨痂形成与模造,力学性能稳定,能灵活方便地进行多方向调节矫正各种移位,同时具有加压和牵引双重优点,在国内外有广泛应用[3,4]。它既可避免传统钢板内固定带来的切口大、创伤重、骨膜剥离广泛而导致的骨折迟延愈合或骨不连,又因为创口内无植入的异物,可减少感染机会,或即使感染亦易于处理并可迅速使感染控制。对于骨不连者,它可在骨不连处较大范围植骨而无钢板螺钉等异物刺激,可加速骨的愈合。
综上所述,随着骨折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折的固定手段越来越多。骨科医生一定要根据各种内固定器材的特点,结合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处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相对科学的固定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 骨与关节损伤[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38.
[2]蓝文正,郭巨灵.实用骨科手术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71.
[3]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附252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12-15.
“创新这个词大家特别喜欢用,其实创新的事情90%以上会失败。什么叫创新呢?创新无外乎就是两类事情。一类事情就是别人干过没有干成的事情叫创新,或者是没有人干过的事情你去干叫创新。这两类事情的成功率都是极低的,创新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事情,往往因为它的风险高只有那些没有任何资源的创业公司才愿意干。所以很多的创新都源于这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此前一次《对话》节目录制现场,雷军这样描述自己对创新的看法。他表示,创新并不是完全的颠覆,有的时候一点点改变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尽管小米目前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雷军显然并不满足于眼下。今年年初,小米宣布成立探索实验室,重点研究虚拟现实和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仅仅过去半年时间,小米探索实验室便在微博上宣布,将于7月公布旗下的首款产品。
小米探索实验室将这次研究称为“牛刀小试”,在微博上,小米这样形容自己即将的产品:“昨日已糜,前路迢迢;牛刀小试,愿不辱见笑。创想在路上,探索在这里!”
对于雷军来说,创新的另一层含义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他表示,社会对创新者应该有更大的包容心。“我们在对成功者鼓掌时不要忘记无数的铺路石。对成功者顶礼膜拜,对失败者嗤之以鼻,会打击创业者积极性。” 雷军认为,创新的本质问题是要容忍失败。只有一个容忍失败的大环境存在,整个中国的社会和工业才能往前推进。
在雷军看来,创新固然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他建议创业者们不要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做的一定是你喜欢的,喜欢它才能做到极致,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他说。
在今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雷军强调,虽然不是每个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学生都能再造一个百度,但他仍以“台风来了,猪都会飞”鼓励中国留学生加入创业的浪潮。
关键词: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人群 ;失败原因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髋部常见损伤现象之一,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和其他慢性病的高龄人群更为常见,而且多为粉碎性骨折,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则极易引发全身并发症[1]。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局部肿胀,外旋、缩短畸形,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受限等。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手术方式主要有[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ESS)和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采用固定手术后,也有髋内翻、骨折移位或肢体缩短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拟对施行内固定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并施行内固定手术的256例患者,手术失败22例,失败率14.67%,笔者现所有手术失败患者资料总结如下:年龄65到90周岁,平均74岁。其中男9例,女13例。患者术前骨折轻重Evans分型以及骨质疏松Singh指数统计数据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本组256例患者中实施PFNA手术者有120例,LESS手术者有51例,DHS手术者72例,其他13例(近端锁定板5例、伽马钉4例、全髋置换4例)。其中PFNA 手术方式为:取患者侧卧位,身体前倾约20°,采用C臂X线机监视操作,完成闭合复位手术。牵引患肢骨折两断端,至复位满意后施行固定,采用纵行股骨粗隆正中切口,切口长约5cm,位于近股骨大粗隆端,依次由外到内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后,沿与肌纤维平行方向分离臀中肌直至股骨粗隆。在大粗隆顶点位置稍偏内开口,作为进钉口,插入导针,扩张近端髓腔至15厘米,以适合前倾角插入合适粗细主钉,并调整至适当深度,待植入的颈螺钉和远端锁钉在C臂透视下调整至满意位置后,拧紧髓内钉尾帽,冲洗缝合,常规留置引流管。
1.3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患肢稍高。待麻醉效果丧失后,视患者意愿允许其起坐,术后24小时,锻炼患肢远端功能;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和骨质量状况进行康复指导,逐步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手术3周后可做部分不负重下地活动,行拄拐或助行器走动。骨愈合后开始负重,并逐步行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Evans分型骨折稳定性、骨质疏松Singh 指数、内固定材料选择对内固定成败影响程度的比较,用χ2检验, P
2 结果
在术后3~12个月时间内,2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失败类型总结如下:以正常成年人股骨颈干角为110°~140°为正常,股骨颈干角
3 讨论
3.1骨折稳定性Evans分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EvansI型、II型骨折为稳定性骨折,骨折碎块少,骨折断端移位不明显,复位后骨折断端吻合程度高,内侧皮质连续性比较好,利于手术后的恢复[3]。术后负重时,作用于股骨头的力量得以分解,能够增加骨折位置的骨稳定性,对骨折处骨愈合起到促进作用,减少手术后髋内翻的发生几率。EvansIII型、IV型、V型骨折为稳定性骨折,骨折碎块多,多为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骨折粉碎、股骨内侧皮质缺损不全,不利于骨折愈合,且负重时,内置物应力增大,内置物和股骨间产生不和谐作用,导致骨折不能愈合或髋内翻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4-5]。
3.2骨质疏松Singh指数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骨质疏松Singh指数根据患者骨小梁数目和形态结构而定,患者骨质疏松后,单位体积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内孔间隙增大,皮质变薄,导致患者骨骼的力学性能变差,对螺钉把持力减弱,不能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
3.3术前准备工作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术前对患者自身因素分析、对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形态的分析、术中相关问题的预防准备工作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实施的评估等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手术顺利实施均具有极大的影响。有关学者研究认为,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败不仅与术前漏诊和误诊等直接的关系,同时手术设计不合理、对骨折情况缺乏认识以及手术方式选择不正确,手术设计不当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其中本组失败病例中有3例为手术设计不当而产生失败,有2例由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
3.4 骨折复位不良
复位是基础,是做好内固定的前提,复位不良大部分可造成内固定物位置不良,甚至会造成内固定在股骨头中切割。关于转子间骨折专家建议复位标准为:解剖复位、骨折间隙〈4mm[6]。在骨折复位操作中,首先应以“尖顶距”为依据,同时保证“尖顶距”在20mm以下或者髋关节正位上髋螺钉在股骨头颈部中下的1/3处,侧位上位在中线偏后,螺钉尖端巨鹿股骨头颈部软骨下皮质5mm,即为最佳的复位。但是如果>25mm,则将会造成拉力螺钉切除股骨头几率,造成骨折复位不良。
3.5 内固定物位置不理想、固定不可靠
内固定物位置不理想,固定不可靠等很容易造成内固定钢板翘起、内固定钉折断、脱出,骨折断端移位造成骨折不愈合,最终造成手术失败。而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通过股骨头颈螺钉固定的患者,其固定的最佳位置应为钉平行或者紧贴股骨距,而头钉螺纹应在抗张力骨小梁和抗压力骨小梁的区域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把持力,减少内固定失败现象。另外,笔者认为,对于要求股骨端钢板螺钉固定把持力一致的情况下,应加强注意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在某一个螺钉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断钉以及远端送脱现象。
3.6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目前临床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法有很多种,内固定材料也多式多样,但是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治疗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研究表明,造成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因素为骨折不稳定型。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所需的条件是早期完全负重、在骨质疏松骨有很好的抓持力、操作简单、对骨折能进行动力加压、能保护骨的血供、置入内固定材料时避免造成医源性骨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关于内固定选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对于顺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固定方式具有动力加压的作用,通过时其动力化的特点也符合A0生物力学观点,因此其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对于逆粗隆间骨折,一般进钉点下外侧没有完好的骨质,同时骨折近端存在向外移位的现象,而DHS内固定主要是通过对近端骨块向外下移位加压而获得稳定,因此对于此类性骨折患者实施DHS固定很容易出现手术失败现象。(2)对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由于此种类型骨折主要是股骨颈后内侧出现骨质缺损现象,因此采用压应力则很难实现股骨距传导,因此如果采用DHS内固定,很容易造成内植物上应力增大,最终造成钢板疲劳断裂或者螺钉切割股骨头等现象。(3)严重粉碎性转子下骨折、外侧壁不完整骨折累及大转子以及冠状面骨折等骨折类型也不易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因此在对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时,术前一定要对骨折类型进行分析,以旋转最佳的治疗方式。
3.7 骨质疏松程度的影响
由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程度较为严重,骨皮质变薄,并且多为粉碎性骨折,从而造成高龄患者股骨髓腔内径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临床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完全按照患者髓腔内径选择手术方式或者内固定材料,很容易造成股骨皮质劈裂,导致骨质和内固定的锚合力降低,造成手术失败。另外在加上手术中不良的复位、反复操作、内固定物的反复置入等易造成骨丢失、骨质疏松骨的抓持力下降、骨折复位不满意,从而造成植入内固定位置不良,内固定固定不稳定,甚至医源性骨折,导致手术失败。因此,临床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临床特点选择最佳的方案,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必要术前、术后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3.8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手术后过早负重,不正确的功能锻炼,或者因重力、应力、剪力、旋转力等的作用,很容易导致疏松骨质的抓持力下降、骨质丢失、从而使内固定松脱、骨折断端移位,引起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关节功能丧失等造成手术失败。因此,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前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使用防旋谢固定患肢,使患肢保持中立外展位,护理时避免患者翻身或患肢扭动。后期,应根据病情及患者骨质疏松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下床活动和康复锻炼,避免过早负重。
本组失败病例中,过早翻身和下床负重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研究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为手术方式选择不当、骨折复位不良、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程度的影响以及负重过早,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不当等,因此临床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应加强注意上述几项问题,同时还应根据患者自身因素和骨折特点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邓珍良,曾文军.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04:11-12.
[2] 赵俊英. 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的手术配合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3:247-248.
[3] Ujjal Bhakat,Ranadeb Bandyopadhayay. Comparitive Study between Proximal Femoral Nailing and Dynamic Hip Screw i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J].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3,0307.
[4] 熊林,夏炳树,王军,陈超坤. 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