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同步作文

小学生同步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同步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同步作文

小学生同步作文范文第1篇

一、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 物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质的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时,必须牢牢 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要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即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 题:

1.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所谓“小学生作文”,是指小 学生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练笔,它与成人的写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第一,写作的目的不同。成人的写作,大都是“有所为而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种交流 往往是超越时空的。通过交流,达到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这种交流,往往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小 学生习作练笔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地交流夯实基础。

第二,文章表达的要求不同。成人的科学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对人类真理的探索和 发现。在内容上,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在表达要求上,必须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为基础 ,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为手段,把自己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样,成人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 现实的客观反映。在创作时,作者必须以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为基础,充分运用虚构和典型化等手段,对 众多个别的、特殊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使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他们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的习作练笔,只要求将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 的人和事、景和物如实地写下来就行了。

第三,评价的标准不同。我们在评价成人的科学著作或文艺作品时,要看是否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是否做到思想性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等等。但是,我 们在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时,主要看《大纲》中规定达到的作文基本功是否已经过关。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 主要看是否达到:字词运用准确,句子通顺连贯,有中心,有条理,内容真实具体,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显 然,这个标准,对搞研究和创作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对小学生来说,需要进行五、六年严而有格的训练 才能逐步达到。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小学生作文文 学化和评价小学生作文“标准过高,评分过严”的不良倾向。

2.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

小学生习作练笔的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的内容是 认识的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习作素材和进行习作构 思时,需要有语言的参与,习作构思的结果更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人 脑反映外部现实的生理——心理的机制中,语言担负着第二信号系统的职能。对刚刚上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 尚未掌握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认识工具。小学生习作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主体尚不能独立地进 行习作活动,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 师、学生、习作内容),这就引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问题。我认为,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 ,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为了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师“教”的对象,更是 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 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积极思考 ,获取习作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尝试练笔,发现疑难之处,并做好质疑的准备;让学生通过尝试修改,领悟修 改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欢乐,等等。可以说,能不能把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 败的关键。

第二,要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是 否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 分的发挥,这是由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 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有效,主要 体现在:①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②能否针 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③ 能否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要努力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 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 。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这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同步发展,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 ”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①在组织启动阶段,表现为激发学生习作的 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组织起来。②在具体的分类分层指导阶段,表现为及时了解学 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捕捉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 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和点拨。③在总结评价阶段,表现为对学生的习作是否达到习作目 标作出总结和评价。通过总结和评价,一是对没有达标或达标率较低的,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组织补偿教学; 二是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

二、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把握了作文教学方向的同时,还必须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这是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 关键。那么,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以学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 用文。”“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的能力。”这为我们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具体地说,从文体方面看,主要学写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从能力方面看,主要培养两种能力,即认识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用词 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进一 步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意义所在。我认为,《大纲》规定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是很有 道理的:①记叙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景物为主,它是言语交 际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的基本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记叙文是以写“实”为主要手段,大都叙写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叙写的内容具体、 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乐于习作练笔。

第二,要明确“小学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的价值所在。记叙文固然是小学生习作练笔的重点,但是, 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首先,应用文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让小学生学会写常用 的应用文,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好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根据现 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除了让学生学会现行教材中规定的常用应用文外,还应适当补充其它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 练。其次,应用文具有语言准确、平实、质朴、简明扼要的特点,这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 径。

第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 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 中,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彼此孤立地、一个一个地叠加起来完成的,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伴随着 作文教学过程一体化完成的。那么,如何保证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完成呢?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指作文的内容;“怎 样写”是指作文的表达形式,即谋篇布局。小学生的作文也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学生作文的内容从 哪里来呢?从对平时的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来。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作文内容固然来源 于日常生活,但是,日常生活不等于作文内容,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单凭感官去感知 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它必须有赖于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因此,要使观察到的生活素材上升为 作文内容,必须经历一个思维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其流程如下:

观察生活思维的加工和整理作文内容

小学生同步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研究

教育部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就小学生作文的一些现状,例如小学生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是无从下笔;有的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常常教师说,学生写,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而“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有的学生围着《同步作文》和小学生作文选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更谈不上精彩了。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和经过长期的探索,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前提。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是学生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重要基础。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尤为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游览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2.从范文和例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法。首先,广泛地阅读能增强学生的感悟。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的好词佳句。这些语言的积累在学生习作时就能显现出它独特的作用。让学生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从根本上说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小学生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再次,阅读能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此外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

3.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学生把握好写作文的技巧,有利于学生顺利习作,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只有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生才能将平时的积累应用于自己的文章,才能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写作前,让水平高、中、低的学生相互搭配,交流各自的感受,进行个性化表达。学生抓住自己写作的特点,向同桌或别人介绍。最后写出自己的特点,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写作后的合作。写作后学生之间互评,让评改成为学生自主发挥的舞台。教师先示范教给学生一些评改习作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互评互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词语、标点符号的运用,反复推敲,指出习作上的优缺点。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在评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加强学生写日记习惯的培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如:日记薄、周记本、班级作文薄、好词佳句收集薄……让学生逐步养成广泛阅读、善于思考、勤于练笔等良好的习作习惯,作文时便于查看、借鉴。

4. 做好作文的批改、讲评。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日记,从中选择好材料,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优秀代表作。批改结束,及时讲评: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后重蹈覆辙。详评班里的优秀作文,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更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是放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打破作文难的僵局,采取优化作文教学对策,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识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探索和研究着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热爱上写作,使学生不再为作文而苦恼,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成就感。

小学生同步作文范文第3篇

一、快乐是学生写作兴趣的源泉

快乐是感情,快乐是动力。只有快乐,才能点燃小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首先,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恬静、愉悦的环境,让他们具有强烈的写作兴趣。其次,语文教师要给孩子创设写作兴趣的条件。如语文教师让学生编排课本剧,教学环节中巧设问题来体验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使写作兴趣更趋现实化、生活化。最后,语文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写作兴趣的要求:第一,用普通话把你自己的写话、习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第二,把你这节课、一周来、近一个月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尤其是词语、精彩片段收集在一个本子上。

二、历练习惯,培养自信心

写作能力的增强除了需要持之以恒的写作兴趣,还必须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加强是学生坚持不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习惯养成的。因此,写作习惯是自信心提高的关键。

1、观察是写作能力增强的基础

观察出素材,观察出志趣,观察出成果。一切成名成家者,无一不是善观察、想观察、会观察,观察力、调查力极强的人。每一次学生写话与习作,我都要学生认真观察所要写话、习作的事物,并根据写话、习作的目标有的放矢的去观察,摒弃盲目观察、应付观察、随意观察的不良情感和心态。

2、思考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观察是写作成功的基点,而思考才是写话、习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因年龄小、阅历少,观察的点虽多,但只凭观察就去写话、习作,却不会思考,或者说只是把观察到的人、事、物平白地写下来,而不进行整理、不加以艺术渲染,写出来的东西就会直白、无生命力,别人听后也会觉得没什么可学的,那就更谈不上用自己的作品去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了。为此,我经常与孩子们对话,要求他们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到的素材用大脑去思考,并提出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过程是什么等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把观察与思考捆绑在一起,有层次、有步骤地发展和提高。

3、表现是激活写作能力的保证

不管是小组观察,还是语文教师与学生集体观察、体验;不管是课上师生共同对写话、习作感兴趣的话题去探讨与争论,还是写作评估课上分享成功作品,在习作中深入反思不应出现或因思考和情绪偏离方向而造成的小小失误,都是师生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展现写作技艺最好的舞台。因此,表现产生灵感,表现激活写作,表现是写作能力增强的动力。

4、评价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推动力

小学生同步作文范文第4篇

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不健全

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而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的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分析一下。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在这次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入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第二步:“叠印”

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入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进行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象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

第三步:“筛选”

二、目标过高。学生情感可能受挫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互为发展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普遍。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

三、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小学生同步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作文;培养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实际是知识、语言、认识等方面的综合。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平时积累材料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上。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训练。在构成作文能力的诸因素中认识能力是基础,更应得到重视。

一、掌握培养小学认识能力的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跟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性很有相似之处。就学生认识事物来说首先是顺序的训练,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认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是记叙文,恰符合这一认识需求。所以老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寻找作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并迁移到作文中,让学生写作时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并借此教给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掌握规律。如巴金的《海上日出》第三自然段用5句话描绘出海上日出的壮丽画面。先是写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接着写太阳向上升,再写太阳冲破云霞,然后写太阳光,最后写太阳旁边的云。像这样按时间或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体现作者思路、观察顺序写成的文章很多。结合这些课文的教学进行顺序写作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理清段篇的内在联系

通过理清段篇的内在联系,可以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第一自然段写“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后面的段落就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写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这样总起分述,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观察顺序等写成的文章是很多的。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了这些规律,迁移到作文中学生就会围绕事物中心有条理、有详有略地表达。

三、以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

提高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但只靠课内的教学或课内的读写结合远远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规定了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量。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老师要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从不同渠道给他们提供阅读的书源。比如在五年级时,给他们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图书室里找不到这本书,我就从网上邮购。

四、观察目的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