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楼春趣课堂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在日常教学中有一些体会,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生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联想
我觉得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是丰富写作素材的好方法。
毋庸讳言,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因此,我经常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学校的绿化比较好,校园里的各种花木特别多,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各种花在开放。我经常在花草方面做文章。
早春的时候,草坪返青了,我在上课时告诉学生:“春天来了,草坪里的草都露头了,下课去看看吧。”有很多学生下了课去草坪了。再上课我就问大家去看没有。学生就会给我描述小草刚刚萌芽的样子。我就提醒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散文《春》里描写小草的片段。回忆韩愈描写小草初萌的古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他们自己见到的情景作对比。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下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秋天树叶落了,又可以写关于生命思考的文章。冬天下雪,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雪的散文古诗,如此等等。
大自然是一部奥妙莫测的大书,也是学生写作素材取之不竭的宝库。引导学生多观察,多联想,多思考,他们就会写出漂亮文章来。
二.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
我有在课前和学生“聊闲天”的习惯。上课跨进教室后,我爱和学生扯两句“闲话”:国家大事,明星八卦,作家趣闻,天气,流行色等等。学生很爱听,也会追问这些事的背景,原因。有时我们还会正儿八经地讨论一小会儿。这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养成他们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积极思考,凡事刨根问底的习惯。这样写文章时就不会材料陈旧,干瘪空洞;也不会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材料丰富、新鲜,观点新颖可以帮学生拿到“发展等级”的分呢。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勤思考,以读带写
指导学生用假期等大段时间读名著,然后组织读书体验交流会,给学生谈体会,交流感受创造一个平台。高一学期末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我就安排学生在寒假里读《红楼梦》,并要求写2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新学期一开始就组织了交流会,效果非常好。阅读思考得多了,他们就会有写作的冲动了。这样读完《红楼梦》,我的学生也有可能写出《赤兔之死》这样的好文章来。
学生的阅读当然包括精短美文。这些文章,我经常要求学生精读,仔细揣摩。加以必要的赏析指导之后,我会让学生仿写。比如学了《想北平》后,我要求学生仿写文中老舍先生表达自己对北平深厚情意的段落。学生的热情很高,写的片段也很漂亮。恰巧期中考试时,考到了“故乡情结”的作文,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普遍不错。
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形成文字
我经常把学生的练笔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既让学生分享了美文,又带动了其他同学。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又树立了榜样。这样的激励很有用。
五.用作家们的鲜活事例激励学生
学了《我与地坛》,有好多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这启发了我。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述一些作家的生平经历,像莫泊桑,像莎士比亚,让他们明白写作并不神秘,更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坚持观察思考练习,就能写出漂亮文章。
六.批改作文时多鼓励,少批评
批改讲评学生作文时不要求全责备,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长处,指出不足也要注意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七.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
教师对写作的兴趣往往会带动学生喜欢写作。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那么对他的学生可能就有感召力。
倡导读书,激起读书的热情。在班级里讲文学名著,作家读书的故事,找文学爱好者讲他们喜欢的作品和读书心得。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走进作者,和作者对话。
用实际行动来营造读书的气氛。要求学生人手最少一本书,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时间来阅读,还可鼓励学生课间看书,教室布置图书角,每周六时交换书阅读,并交流读书心得。
留下痕迹。读书时把喜欢的语段摘录下来,阅读心得写下来,即整理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交流,老师督促,评出等级。
作文讲评。把学生的作文语言的亮点展示出来,并让他们谈谈写作体会,这样他们会感到成就感,别人也可树立信心。
二、善于总结,指导技法
1、巧妙仿似。在作文中,根据需要,模仿现有的语言格式,临时创新出一种说法,往往可收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可以仿词、仿句,也可仿文。比照现成的语言格式,临时巧妙地造出新词语,如“文盲”可仿写“乐盲”“电脑盲”。还可仿拟诗歌、小说中的流行语。又如,一位同学写生日的喜庆气氛:“正可谓起坐而喧哗者,一家欢也;喜上眉梢,欣欣然期间者,老妈笑也!”一位同学将小说中的流行语“将爱情进行到底”巧妙你成“将个性进行到底”,巧妙生动。比如,词语“三心二意”的愿意是心里想这样有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比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学习就要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是一要专心,集中精力;二要虚心,不骄不躁;三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二意’是:一是课堂注意听讲;二是课外留意观察。”
2、借用词语,幽默风趣。比如有个同学写父亲为搞科学研究而用脑过度,出现了秃顶,这样写道:“……头发经不起长期的‘营养不良’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去了。……最令他伤心的是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终于在头顶上独立除了‘地中海’……”这样俏皮、幽默,远比直接描写父亲如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生动的多。又如:“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枯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叛逆版’谢霆锋的模样,也就是‘强盗版’的。对此,本人打心眼儿里不屑一顾。”此段文字,比“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的表达生动得多,显得风趣幽默又极传神。
3、善于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诗词歌赋的名句恰当嵌入文中,就好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璀璨夺目,使文章熠熠生辉。例如《品诗・享受皑皑冬雪》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沁园春・雪》带着我走进了银装素裹的茫茫雪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让我看到了冬雪枯树上的“雪花盛开”。特别是文章的开头,恰当引用更是能引人入胜。
4、善用修辞。排比、对偶使句式整齐而充满气势,使语言厚重而富有才华;比喻、拟人使事物形象充满灵性、夸张,反语使文章幽默而深刻……如学生在《红楼遗梦》中这样写道:“花开需要时间,经过时间的淬炼,才能释放出最美的力量。花落需要勇气,那种消逝就是不能再来的勇气!黛玉就像这落花一样,红尽香消。”这些句子既形象,又照应人物的命运,让人回味无穷。
又如一考生在《让生命活得精彩》一文中这样写道:“生命就像流星,但只要你抓住了它,它绝不会转瞬即逝;生命就像流水,但只要你不圈禁它,它决不会干涸;生命就像那东方冉冉生气的红日,但只要你热爱它,它一定精彩。”这段文字巧妙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全新力戒,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当前不少学生不愿学、也学不好语文,不少老师教语文教得很累、很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应试的道路上我们都走得很辛苦,当语文课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枯燥的练习课,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评课,只有所谓的技巧、规范,没有了灵性和趣味,语文老师丧失了存在感和价值感,生活幸福指数自然会下降。但目前,除了应试,我们似乎没别的路可走,而这条路只能越走越狭窄,甚至让人窒息,这时我们只有积极突围,自己拯救自己,去尽力提升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作为语文教师,好歹还算是读书人,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回到书香世界,过有书为伴的生活。在教研员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科组成立了教师“悦读会”,采用了王老师提供的书单,学校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召开了读书分享会,交流读书的感受。我觉得能有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谈感兴趣的话题,是件开心的事;觉得疏离浮躁,于宁静淡泊中用书墨清香来涵养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是件幸福的事。我一直都想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改变相对僵化的生活方式,教师“悦读会”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也鼓励年轻老师去市图书馆看书、听讲座,加入一些文化圈子,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也让自己的生活有点诗意。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当然要应试,但我们要做高明的应试者,把目光放远些,目标定高些,不唯高考,超越高考,才能赢得高考。我们的理念是,要回归于“人”的原点,以“立人”为核心,让学生开拓视野、升华思想境界、提高文化品味。语文学科活动可以更丰富一些,少做点试卷,多一些美文赏读、读书讲座、时事点评,多几场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我们在高一级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次,带学生去图书馆读书;每周都印发阅读材料,供学生摘抄、品味;有些班级开设语文或作文博客,进行活动式写作探索,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我们每年都举办读书节和文化节的系列活动,比如每次放长假前都会向全校发出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开出推荐书目,如“高中生喜欢的100本书”,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回校后就评选出优秀阅读心得或读书评论,在橱窗中展出,引导学生读好书、会思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高一新生中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加强家校间的联系,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投入到子女的阅读活动中来,主动关心孩子的精神成长,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这一活动连续举办了几年,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效果令人满意。这已成了一中的品牌活动,在市里进行了推广,社会反响很好。
新课改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冲破教材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因此,我在这里论及的课前预习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除了要求学生熟悉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内容外,还有全新的内容,即注意留心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细细体味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一、在家庭生活中,从“锅碗瓢盆酱醋茶”一类的生活琐事中品味生活的真谛。
在家庭生活中,平时要多跟家人沟通,和家长交流,无话不谈,谈自己的想法,说自己的成见,利用做饭、吃饭、洗碗、涮锅的时间,让学生从家长口中“淘”出许多的生活内容,妈妈单位有没有奇闻趣事,妈妈单位有谁做了些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爸爸单位里有没有矛盾?是什么矛盾?同事们是怎样解决的?他们单位中又增添了什么机器设备,调试起来好用吗?能不能在星期天或节假日带你去看看呢?饭后茶余,谈天说地,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能提高思维能力,更能注意生活细节,如每顿饭是怎么做的?每道汤是怎么调制的?每道菜是怎么炒的?这件漂亮的毛衣是怎么打的?家中都有哪些矛盾,都是谁的矛盾?家长是怎么处理的?怎么协调家人之间的矛盾?其矛盾根源是什么?你也是家中的一分子,你也是众多矛盾中的一个环节,你在家中处于什么位置?怎样布置你的居室最适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等等。
二、在社会生活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体味世间百态。
在社会生活中,上街帮父母买菜,走亲访友听听他们的语言,有没有鲜法的口语?有没有形象生动的俚言俗语?有些人在谈价钱时不用有声语言,打手势一比划双方都能明白,你能明白吗?讨教过他们其中有什么学问吗?女同学常常喜欢在空余时间逛商店,对什么店最感兴趣?服装店里有哪些品牌的衣服?你最喜欢什么品牌?什么花色?什么款式?什么价位你能接受?什么样的色彩和品牌最适合你?怎样和营业员讨价还价?有没有注意过别人是怎么讲价的?常用哪些语言?怎样花最少的钱买最合适的衣服?书店里又进了哪些新书?你喜欢涉猎哪些方面的书籍?广泛浏览一下,不经意间,知识就走进了你的“智慧背囊”。
男同学不喜欢逛街,但社会活动更多些,家长往往把比较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任务交给男孩子完成,这是锻炼自己、认识社会百态的最好时机。如婚丧嫁娶,男同学参加较多,应珍惜家长送给你的每一次机会,“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注意留心就行了。如:办喜事都有哪些程序?每个程序都怎么处理的?相对喜事,丧事的规矩礼道更多些,我们这里办丧事都有哪些习俗?哪些是陈规陋习应当废除?哪些是好的习俗应该保留?只要你认真观察,到处都是学问。曹雪芹的《红楼梦》洋洋洒洒几百万言,成为传世不朽的作品,他所写的也不过是生活琐事,都是生活中极细小的情节。
三、在学校,为人处事要重视提高自身素养。
学生除了在家庭、社会活动外,更多应该在学校。我们不能把学校仅仅看成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除了利用好课堂时间外,还要注意课余生活的积累。你喜欢与哪些同学交往?和同学们怎样和睦相处?和那些同学交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搞好同学关系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要研究一下和你朝夕相处的每一个同学,一口就能说出班中每个同学的性格特征。不能说让班中的每个同学都喜欢自己,但最起码不能让每个同学都烦我,因为良好的同学关系是搞好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和同学相处之外,还要和老师搞好关系,学会既尊重老师,又在必要时与老师据理力争,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你要想方设法适应每个老师讲课的风格,想方设法地喜欢教你的每一个老师,因为你的情感往往会影响你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更有利于你对该门课的学习。你要注意观察教你的每个老师的性格特点,争取准确地说出教你的老师的性格特征。这个培养师生感情的过程也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全新内容。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四、时刻留心观察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除了上述的内容外,还要注意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因为在我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大自然最直观、最生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眼前匆匆而过,我们切不可司空见惯而麻木不仁,而是要对美丽景色有所感悟。从小草顶破泥土的细节中,我们能领悟到生命的顽强;从繁花遍地的旷野里,我们能领悟到春的生机;从枝条的努力向上,争取阳光,我们能领悟到竞争的激烈;从成熟的稻谷中,我们能体味到成熟和谦虚;从凛冽的寒风中,我们能领会生活的残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看到飘零的落叶而两泪涟涟,为什么?因为她从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短暂。从这些常见的、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悟出不平凡的人生意义,不仔细观察和思考,是很难做到的。
我谆谆告诫每一个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一切,做生活的有心人。为此,我还让每个同学准备好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用来记录生活,内容涉猎生活的边边角角,有“百科全书”的特点。教师要常检查学生记录情况,常督促“偷懒”的同学。一旦学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热情高涨,语文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培养
作文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一生都有重大影响。
一、处处留意,做有心人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要求学生处处留意周围的人和事物。如怎样为集体做贡献,怎样关心别人,班上有什么好人好事,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四季的变化等等,认真将所见所闻所感写进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文章,才会人物鲜明、事例典型、背景明晰。
1、写人:让学生养成自觉关注人的习惯。掌握观察人的方法,正确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问题。如教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敬佩的一个人”,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家人、邻居、班上同学的外貌、品质特点,写作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理清条理,适当取舍材料。当学生心中有数,懂得写什么文,学什么人,写出内容充实,人物鲜活的文章。如杨乾同学写的《我的同学》,让全班同学了解到卫生委员杨华任劳任怨,一心为班级的高尚情操。又如李绍群同学写的《我的同桌》,让人读后就能想象到她的同桌杨军的性格特点:好动。
2、记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经常发生的、极其普通的事,这些事看来虽细小,却闪耀着生活的光彩,挖掘得好,就能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如周晓燕写的《记一件小事》在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缺水,排队打水,当她看到80岁的解奶奶也在排队之中,他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位让给了解奶奶,自己又站到排尾的事,这件事极其普通,但她却写得非常细致、感人。又如罗仕珍、罗仕英写的《一件难忘的事》,写了爸爸去世时的场面,当我批改时就已泪流满面,读着好像我就在当场感受到亲人们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
3、写物:不同事物各有特征,抓住事物特征寄托作者的浓情深意。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向大家介绍一种物品:蔬菜、水果、电器或心爱的玩具、学习用品”,我请同学们把这些物品或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学习用具带进课堂,一一介绍它的外观和作用,表达对这些物品的喜爱之情。
4、写景: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学生亲自参与,实地观察、耳闻目睹,使人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真情和爱心。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春天的景色”,为了让学生感知春天大自然极美的景色,我带领学生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春天。在实地观察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抓住山上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景物。按“活动命题”的要求去观察、去想象、去写文,做到望景而发感,用笔去抒情。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体会到生活中的无限乐趣,作文时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广泛阅读
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而且用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领悟表达技巧。要想让学生认识和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祖父的菜园》时推荐萧红的《呼兰河传》让学生阅读,教学第21课《猴王出世》、第22课《人物一组》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课文时,我和学生一起阅读《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说明了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把阅读作为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录精彩句段,注重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增长了,写作素材丰富了,语文表达力也提高了。
三、自主习作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坚持指导学生进行以活动为题材,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口)。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如写日记、周记、书信、读书笔记,让学生自己选题,自由发挥,放手写作,畅所欲言,不受时间、内容、体裁、篇幅的限制。写好后采用自改为主,辅以师生共改和学生互改的形式,使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改,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有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四、重视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弊端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改”。无可讳言,现在的作文往往存在着这么一个过程:“写―交―批―退―扔”。这样,即使作得再多,也很难有所长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必须在“改”字上做文章。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克服传统习作中,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病端,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步骤及修改符号。对作文的批改,从教师批改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改。教师批改,动脑筋的是教师,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选词易句的思索,收益往往不大。而且修改本来就是作文的一部分,只会写不会改,作文才学会了一半,既会写又会改,作文才全面。
1、教给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修改的能力,掌握修改的方法,必须进行反复的修改训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小学生初学作文,不知如何修改,要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可以通过交谈,使学生受到鼓励和启发,知道该怎样进行修改,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增强推敲词句的敏感,增强对文章优劣的辨析能力。
2、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要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而且要养成习惯。在讲评时,既表扬和鼓励改得好的同学,又表扬和鼓励改得认真的同学,使学生对“写”和“改”给予同样的重视。“改”的习惯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只有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句子重复、破碎、不连贯,思路不清楚,教师及时加以纠正,让学生不断克服不好的语言习惯,他们书面语言的毛病才会越来越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灵感,使之成为“要他写,变成他要写”,这样,他们的作文水平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建香;小学作文教学中“模拟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