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籍档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生;学籍档案;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学生学籍记录表;(2)新生入学登记表及各年级学生花名册;(3)学生在籍注册表;(4)学生学习成绩表;(5)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留级、退学、出国等学籍变动情况登记表;(6)对学生的奖惩文件及登记表;(7)修订学籍管理条例的各种文件;(8)实结、毕业生论文;(9)学位申报审批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结业证书;(10)毕业生学员鉴定登记表、毕业生调配表、档案转递单、毕业生报到证存根及领取证书的印刷编号及毕业、结业情况等。

学籍档案从发生、发展、形成到保管利用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等几个阶段。但由于学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高校学籍档案质量,切实抓好和不断提高高校学籍档案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一、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整理是建立档案起始,真实性是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内容详实可信,不能夸大;其次应保证字体工整、清晰,便于永久保存;最后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姓名使用同音字代替,出生日期农历、公历混淆,与户口产生冲突等。

2.立卷归档是将上一步骤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分类汇总,工作重点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未按要求及时归档,或者材料未及时补充完善,甚至归错档;此外,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设备和设施老化也是造成立卷归档完整性差的客观因素之一。

3.档案转递的特点环节多、人员杂,容易丢失造成错投、误投及“死档”等情况。学籍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学生本人--学校立卷各院系--就业指导办(教务处)--机要邮寄部门--地市级教育局(人事局)--县级教育局(人事局)--就业单位人事部门等,无论中间某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学籍档案的顺利转递,从而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4.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保管利用,因此,档案的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而该环节常常与档案的利用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学籍档案不能散存于个人手中,应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来保管,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有一套完整的保管利用借阅制度。常常出现有借无还、涂抹、篡改等现象,造成档案材料遗失或者信息二次失真,内容失实等。

二、完善学籍档案工作的管理建议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宣传,增强各职能部门及学生本人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档案意识,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激发人们自觉收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真正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把档案建设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管理制度,要给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设备、库房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健全收集与补充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要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每项任务的工作程序,必要时做出工作流程图,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材料归案率、准确率符合标准,档案按存放分类清晰,案卷摆放系统有序。学籍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克服各行其是的局面。要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保管保密、转交与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用制度去规范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的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加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专职档案员不仅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学习档案法规标准,还要懂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和外语知识。档案工作的职业决定了档案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否则,会给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要不断强化高校专职档案员的职业道德。

4.大力开发利用学籍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提供服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库,如新生录取登记卡、学生注册表、学生成绩、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及档案转递情况等,以方便师生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学籍档案材料。如学历、学位认证、出国留学等提供有效信息。

总之,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建立健全一整套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体系,管理好学籍档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底红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晋图学刊,2002,(3).

学籍档案范文第2篇

科学管理是由美国的管理学大师泰勒提出的,指的是高效率的管理。高校学籍档案具有原始和真实性的特点,这决定了管理人员必须谨慎保管学籍档案。应充分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更加审慎的态度进行档案记录工作。学籍档案的动态变化性也加重了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要求管理人员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掌握数字化技能,使学籍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最后学籍档案使用频繁的特点要求管理人员提高办事效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完善学籍档案,满足学生对学籍档案使用的需要。

二、高校学籍档案科学管理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高校学籍档案实现科学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进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对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其科学管理意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意识层面对管理人员加以培养,使管理人员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为组织贡献创新性管理方法,使学籍档案管理更加有效率。其次是在技能层面,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熟悉办公软件等。同时也应该培养管理人员的沟通技能,使其了解到学籍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关联性,在进行学籍档案记录时需要得到其他包括教务处在内的其他部门的支持,注重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工作。

(二)实现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学籍档案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信息化的学籍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籍档案记录的信息化,另一方面是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在学籍档案记录方面,以往手动的记录方式带来的弊端主要有记录速度慢、更新不方便、字迹易褪色难以保存等,而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学籍档案进行记录,形成数据库,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可以克服传统方式造成的档案难以保存的缺陷。其次在学籍档案管理方面,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对学籍档案做标记,在使用时从大量档案中手动寻找,浪费时间的同时也为加大了工作量。而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学籍档案管理平台,在使用档案时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搜索,利用电脑对目标档案进行查找,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准确高效的管理目标。

(三)完善学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学籍档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高校;学籍档案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72-02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自1985年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高等学校的数量与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自都得到了改善和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由统一分配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培养了急需的人才。但也必须看到,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矛盾。如由国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各高校自己制定,能否达到国家要求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特别是由专科和升格新建的院校正处于探索阶段。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把基础差的同学培养成才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高校教育体制及学籍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大热点,它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并切实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作为学生升入、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学籍实行的是教师指导下的选课制、弹性学制、免修和重修制、学分值制。它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选课制代替排课制,学分制学籍给高等教育管理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学生自主选课包括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实践性环节;选修课一般为扩大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以跨年级选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和本人条件选择学习课程和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进程。(2)平均学分值制。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学分值来表示,每门课程的学分值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如张三《高等数学》的考核成绩为85分,学分为3,则张三《高等数学》的学分值为255分;平均学分值则是指学生所学课程的学分值之和除以这些课程的学分之和。学分值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量和质的综合量化指标,平均学分值则是学生一个学期或某个学习阶段或整个学习期间学习量和质的综合量化指标。(3)弹性学制。原来的学年制是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后,标准学制是二点五年,弹性学制是二至六年。允许优秀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实践环节后,提前申请进行毕业设计,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毕业不再是同年级齐步走,而是有早有迟。

二、高校教育体制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教学计划弹性不够,选课制度不够完善。目前,许多高校在设置教学计划时,没有考虑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其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程选修课的数量不足,公共课程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在选修课上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也就达不到学分制真正目的,学分制学籍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时,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满足人才需求的增设选修课程门类。在增加选修课数量的同时,选修课程的内容要及时、不断更新,能够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2.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学籍的做法。由于专业教师、学生及选修课数量不足,完全自由的选课制在实施中也会产生很多弊病,由有指导、有条件的选课制取而代之,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制,教学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学籍的做法。但课程重复建设的现象同时不可避免,课程的重复建设不利于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课程的管理和学生的选课,因此选修课的建设应坚持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首先应是各学科推出优秀教师,讲授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做到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更多的学生共享;其次是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对学科进行调整,避免师资的重复;再次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课程组,课程组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促进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工作的转变。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录取审批、成绩考核、学籍异动、奖励处分、毕业结业等原始记录。学年制时的高等教育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模式是学院统一管理,实行学分制后,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及学生的注册、选课、教学、成绩、学籍表等管理由学院的集中管理过渡到各系部的分散管理,三年的学年制也变为二至六年的弹性学制,成绩也由原来的以班为单位登记变为跨班跨年度的登记。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完善教学制度与学籍档案科学管理的几点对策

1.实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建立一种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要强化人本意识,实行阳光管理,充分保障师生的权益;建立以学生的发展、成功和成才为本的培养机制、保障机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走向成功,使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尊重、友爱、和谐、进取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学校管理的新局面。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高等学校应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办学模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各个教学部门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以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的训练和测试,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加强教学科学管理,专业设置应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要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使人才培养与市场始终保持一种主动适应的态势,把社会需要真正地反映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来。

3.加强学制建设,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选修课的设置应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要依靠课程的科学设置、规范管理和有效运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体现专业特色,要将专业前沿及特色课程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为毕业后的就业作准备。选修课的科学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为选修课的教学实行“双选机制”创造了条件,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制建设,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师资与管理队伍的建设。高校应注重师资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促进管理人员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考核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能适应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具有培养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特别在实施学分制管理过程中,要求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了解学分制教学和管理工作规律。研究学分制管理特点,提高教师及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5.创设网络系统,实现教务学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立教务学籍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借助校园互联网来实现全校的教学、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可根据教学管理的内容进一步优化程序功能,可设计成三个模块和一个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教学与档案管理;把教学管理和学籍档案与计算机有机结合,便于学生、教师、教学、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学籍数据库管理,按学科、专业设置门类将所学科目输入计算机。这样,就为教师网上录入成绩、学生选课、各种报名工作、网上查询成绩以及学生个人信息提供便捷。

6.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管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信息储存库,是教学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是规范学生管理、掌握学生情况、培养合格人才的依据。严谨、科学、完善、配套的学籍档案工作制度。是办调、有序、正常地开展学籍档案管理的可靠保证。提高教学与教育质量,稳定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秩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珍惜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形成勤奋刻苦,严谨治学、奋发向上的学风。通过学籍档案,掌握准确的数据与资料,既可帮助管理人员从不同侧面观察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教学管理工作的面貌。制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明确、照章办事,以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实现高水平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淑敏.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籍档素管理的思考[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104-105.

学籍档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档案;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前仍然是是以人工统计、检索为主,面对不断增长的学籍档案工作量,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成人教育发展的需求,成教学籍档案管理的繁重性、复杂性越来越明显,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众多问题,如何加强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来说,没有一套结合高校自身成人教育工作的实际制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简单地将学校档案室的规章制度照搬来使用。成教学籍存在特殊性,纵观各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其内容与实施细则都不尽相同。比如考勤,对旷课,请假的处理原则就各不相同,差异很大,甚至有的就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必然会导致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方面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

(二)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校学籍档案管理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学籍档案管理仍旧是以手工管理为主,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准确率不高、效率低下,信息化管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审批表、新生注册表、名册以及成绩登记表等简单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三)管理队伍素质亟待加强。由于成人教育学院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学籍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不仅在人员配置方面不够合理,并且大部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更为缺乏,严重制约了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符合成人院校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成人教育院校基于教育部相关文件制度,构建符合成人教育院校实际特征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学籍档案收集整理、核对检查、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以及管理职责等相关内容,不仅表现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同时又能够有效满足成人教育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学校应当定期进行核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查机制,以便于针对学籍档案进行全面的审查核对,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的规范、真实以及完整。除此之外,还应当综合参考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全面提升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加大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一方面,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主要彰显为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各个学校应当综合参考自身实际情况,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应用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通过不断总结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推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互联网+”时代,应当主动借鉴其他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主动引入一套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库,实现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全文图像存储、备份以及自动化检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培训教育。首先,成人教育院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后继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业务考核体系、档案管理人员任免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等,进一步提升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紧迫感,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成人教育院校应当综合参考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晋升体系,在有效调动档案人员能动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以此来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带动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加大档案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力度,通过主动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包括讲座、委培等形式,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信息化水平,为学籍档案管理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然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全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左章静 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哲琼.加强高校成教函授学员学籍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100.

学籍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学籍档案 管理 策略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形成的记载学生学习经历的原始材料。一份完整的学籍档案,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所学全部课程的成绩,升学、留级、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及综合表现等情况。从高校学籍档案的形成过程看,它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留下来的未经任何改动的原始材料。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因此,正确处理目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状况

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多数高校在宏观上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比较重视,但仍有少数高校对学籍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意识淡薄,在学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及具体工作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1 案卷质量不高。纸张破损。各教学系一般在学生毕业后才将学籍档案移交到学校档案室,由于这些部门没有符合档案保管条件的库房和设备,也没有专职人员从事保管工作,学籍档案得不到科学的管理,一定程度上造成纸张发潮变霉、变黄破损,不利于学籍档案的永久保存。

2 时间编目混乱。有的学籍档案年度分不清,尤其是预科生、插班生和延长学制的学籍档案,有的归到插班前的年度,有的又归到插班后的年度,时间混乱,难以查找。

3 标准不统一。由于部分高校在学籍管理方面没有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学籍档案的编目,检索工作一般都是有档案室负责,但在各系移交的标准不一、规范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籍档案基础上进行编目、检索工作,显然难以卓有成效。

4 检索方式陈旧。部分高校提供学籍档案利用的方式,是到校档案室进行手工检索。这样,提供利用的效率不高。加上以前的学籍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没有统一标准,档案资料杂乱无序,查找时相当困难。因此,学籍档案的检索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

5 培养模式复杂。很多高校并不是单一的本科教学模式,还有短期培训、成人教育、大专教育、专升本教育、远程教育、函授教育、高师卫电教育、研究生教育等,造成学籍档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样就增加了学籍档案收集工作的复杂性,给收集学籍档案齐全、完整带来困难。

6 学籍档案内容不完整。部分高校对学籍材料管理往往是教务处负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籍变动的记载,学生处负责学生的奖惩情况,而学生每学期参与重大事件、活动后的鉴定材料则由各系辅导员负责完成,形成多头管理,给档案材料的收集造成了许多麻烦。如果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不够,容易使学生在校期间一些重要情况不能集中反映到学籍档案中。使学籍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走向

1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办事理念,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是高等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改进方式,努力实现学籍档案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各高校应当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适合校情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各个环节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建立校、系两级管理岗位责任制,减少随意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2 增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意识。树立档案意识是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增强档案意识。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对高校教学评估以及高校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关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档案法》以及党和国家在档案方面的有关政策和相关法律。真正地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它可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档案工作,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全面了解,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高校的长远发展。

3 制定周密的收集方案。学籍档案是对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是对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因此。学籍档案的建立,必须伴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按其自身的特点和原则进行。一份健全、完善的学籍档案需要对学生的入学注册、考勤、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专业变动、休学与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与结业、毕业去向等方面做完整的记录,数据来源涉及招生、教务、学生处及各院系等部门。因此。需要制定周密的收集计划,根据学籍档案的形成规律,采取多种形式的搜集,在搜集学籍档案以前就要主动搜集相关基础资料,并能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到位。由于数据来源不同部门,质量和格式难免参差不齐。因此,在收集时务必检查,必须坚持随时收集,随时登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供材料的原始数据要准确无误、真实可靠,确保归档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高校应为学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配备档案现代化办公设备。如各个系的教学秘书应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件、扫描仪等。这是实现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要的硬件条件。利用技术和设备,实现学籍档案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对于改革档案管理手段、改善档案管理条件、有效提供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 遵循学籍档案的建档原则。学籍档案产生于教学活动中。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原始记录。因此。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考核记载、转专业、留级、休学、复学、转学、毕业等方面作完整的记载,并按规章制度妥善保存,从而形成完整的学籍档案。在平时的学籍档案管理中。要按档案规范化原则及时进行整理。不仅要做好平时的立卷工作,还要及时归档,避免材料失散,确保档案的完整。对学籍管理的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的记载。不得弄虚作假,对含糊不清的问题必须及时调查核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记载真实,件件查之有据,真正体现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6 做好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籍档案管理必须采取有效手段适应和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学籍档案包含丰富的信息。内容繁多,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学籍档案。首先,要做好基础材料的录用工作。其次。高校学籍管理部门应与全国高校学历电子注册联网,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从新生的录取开始。加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管理,直到学生毕业的全部材料。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生学籍档案。学籍档案记载了学生自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生活的历程。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真实,最可靠,最具备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能为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毕业生提供重要的凭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学籍档案不仅影响到整个学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对一个人的全面了解和对人才的合理使用程度。因此,收集和利用好高校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校学籍档案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