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作文教学

高中作文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作文教学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1篇

一、在阅读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阅读就没有作文,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长期阅读的积累。而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受高考的制约,将阅读与作文割裂开来,即单一地进行阅读训练,没能将阅读与作文融为一体。为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注重把作文训练与阅读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加强语言训练,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笔者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精练、简约的语言风格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场景进行描写训练,体现这种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小说,要求学生体会文章叙事的层次结构,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的叙事能力,学完这些课文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要求文章脉络清晰;引导学生学习优美的写作风格,包括文章的修辞、论辩以及文章蕴含的精妙思想,如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鉴赏,品味文章凝重的思想及语言风格,特别是渗透在文章里的浓郁感情,感悟鲁迅先生对当时无能政府的恨和对爱国学生失去生命的扼腕叹息等诸多情绪,启发学生,文章要言之有物,要善于把自身的感情化为文字,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引发感情共鸣。

二、用多媒体作为作文训练的辅助工具

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推动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为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1)用视频展示话题作文材料,如我们可用视频展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写观后感,从视频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大胆地将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选出比较出色的文章,然后在班内进行朗读交流。视频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有了这样的直观感受,写出的文章当然就能情真意切。(2)搭建网络写作平台,题目由学生自主拟定,也可以定期由教师拟定,要求学生定期完成作文任务,然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指定的网络写作空间,教师要从每期的学生作品中推选出优秀范文置顶,全体学生必须参与赏析与点评。(3)由教师指定,或者学生自主阅读网络信息中有关作文写作艺术、技巧的文章,然后根据平日写作专题独立查询阅读,加强自主训练,使写作技巧内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联系生活,加强作文训练

作文源于生活,说的是我们不断思考,不断积淀,而后经过提炼加工成为文章。学生身边的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作文就要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作文提高对社会的思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

第一,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把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发表看法,写出感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笔者让学生针对盛行的“追星”现象发表评论,对社会上的“拜金”现象陈述观点。这些话题,学生最熟悉,所以能深入思考,作文中自然有话可说。

第二,与节日相结合。如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等,笔者有意引导学生结合节日内涵进行思考,抒发对长辈的感恩之情,或者要求学生站在长辈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作文主题新颖。

第三,结合学校活动。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之所,校园生活往往是他们印象最深的记忆,也最能触动其心灵。例如,学校的运动会、各类比赛活动,学生大都亲身经历过,我们可引导学生将自身体验诉诸文字,学生往往能捕捉到生活中的共鸣点,写出感人的文章。

四、增加练笔,强化训练

学生作文除要按照计划进行有序作文训练之外,还必须开拓练笔机会,经由多次练笔的积累,逐渐形成写作习惯,提升作文技能。为了增加学生的作文训练密度,笔者特别设置了读书笔记、学生周记等常规作文训练项目;增设了热点评说训练,即要求学生根据社会热点、敏感点,进行富有时效性的评说、热议;此外,还设置了“身边事我来评说”作文的项目,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对生活现象发表看法,可一事一议,也可记叙点评。最后以读促写。寒暑假及节日期间,要求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做社会调查;提倡假期“读名著、赏名篇”写作活动,开学之后进行评展,学生相互交流品赏,甄别遴选,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2篇

作文教学的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利用文字、语句的排列来抒发自身情感,所以,学生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然而,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因为大量的知识讲解,技巧练习,而使学生的思想局限于教师观念中国,从而出现学生写作如出一辙、一成不变。

二、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一)确定科学、清晰的教学方向

教学方向是引导教师进行工作的关键标杆,同时也是每堂课程讲解的起点及终点。教学方向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标准,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科学、清晰的教学方向可以使师生双方受益良多。对于传统的教学目标来讲,其教学方向较为模糊,写作任务不但虚假、空洞、范围巨大,同时也仅重视完成任务,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可以领悟感受,从而导致学生对写作的厌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确定科学、清晰的教学方向,进而真正帮助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内容中,热爱写作,抒发心中感受。

(二)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课程讲解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及心理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课时,从而让学生快乐地进行作文练习,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对作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学生创建灵活多样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写作的练习,定期带领学生春游,开展辩论比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为以后的写作及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三)激励学生自行命题写作

事物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创新思维,无论是什么学科,模式化的思维是无法使学生真正取得进步的,同样,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激励学生大胆进行写作,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文题目的内涵,同时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极为关键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出现一些新奇的思路时,教师不应予以否定,而应表扬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基于大方向正确的层面上实现写作创新。

三、总结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抓关键;收素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65-01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

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一、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二、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4篇

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无疑是紧迫而必要的,但笔者以为就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而言,实践上的创新显得更为迫切。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很多尝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目标,有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作文教学的整体意识,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应有具体的规划,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次作文也都应该有重点、有要求、有侧重,让学生学有所得。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实施“分步教学”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把高中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写有所获。在高一阶段,我尝试让学生以“随笔形式”写作,不求成文,但求文笔生动,书写规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打好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也即追求实现大纲要求的“文采”这一目标。

高二阶段,重点让学生学生练习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注重记叙文的情节构思结构安排等,力求实现“结构完整,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的大纲要求,并鼓励学生创新,富有个性,这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重心所在。高三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和应用文写作,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做好作文考前的指导,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冲刺高考。

二、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文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其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中学生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触新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却不愿去写。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多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多去关心国内外的大事,拓展作文内容的空间,让学生的思想与现实贴近,走出“小我”的圈子。

借助学校为学生订阅的《南方日报》、《韶关日报》等报纸,我要求学生每天读报;借助校园广播,建议他们每天收听中央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敢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比如“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升天、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事件、圣元奶粉致使女婴性早熟问题、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中国之行、陈光标裸捐事件等等,我都及时和学生探讨,引导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着以说带写。

在以后的写作中,明显感觉学生愿意写,乐意写了,同时写作的视角扩大了,写作的深度也加深了。

三、 厚积薄发,积累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靠平时的积累。

第一从生活中索取材料。“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中学生不仅要读“有字书”,而且要读“无字之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当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为了分数而对书本以外的世界不关心,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让学生多和自然接触,多参与社会实践,投身于多彩的世界,读读“无字之书”对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感和良好的气质,增长智慧和才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能为他们的写作积累素材。

第二从课本中积累材料。高中阶段,我们会学到很多的名篇佳作,了解众多的文人轶事。这些名篇佳作和文人轶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比如我们在学习《离骚》时,就会介绍到屈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苏武牧羊》时,也会了解到苏武的民族气节;在学习《归园田居》时,就会了解到陶渊明的归隐情结;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也能了解到苏轼的乐观豁达的心性。这些材料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同时学生的作文文采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第三扩大阅读,增加储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厚重的生活积累与人生体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缺乏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但可以通过阅读扩大视野,加深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我为学生开具了一个供高中三年阅读的书目,这些书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经典散文等,并且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的成长,与高中三年各个学期的教材配套。我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撰写读书笔记,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积累的方式有很多,如摘抄本、上网浏览等,但主要还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之成为他们自己的事,让他们在无意识中积累、吸收,潜移默化,渗透于学生的笔尖。能够信手拈来、不吐不快的作文谁还怕写。所以要注重积累,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及早解决他们“下锅之米”的问题。

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5篇

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力争做到多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力争搞好“教”与今后“不用教”的关系,我注意仿学,钱梦龙先生教学生的“六步自读法”。认读,品读,审题,发问,质疑,评析的阅读方法,使之从阅读方法上,提高作文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文章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如果学生头脑中缺乏这种“反映”机制,不具备“反映”机制,不具备“反映”能力,那再多的客观景物也只能是过眼烟云。平常,学生们春游,劳动,集体活动,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是在写作时结果却难尽人意,写进文章的春化秋实只是一堆僵尸的景观,缺乏内在的神韵,索然无味,如我曾以“春”“夏”“秋”“冬”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篇篇似曾相识,翻不出新意。因而,我下了决心,要解决好学生习作“无米下锅”的问题。我注意引导他们把“米”拿来,为我所有,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分析探索事物本质,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体会,触类旁通,使之升华为写作的动机和表现的内容。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我充分地认识到让学生充分认识感受生活的重要性。文章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写好文章首先要解决的是由物到意色 认识矛盾,其次是由意到文的表达矛盾。”纵观古今,古人挥斥风月也好,与花鸟共忧乐也好,不全在风月花鸟有情缘,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为之。“花间蝴蝶成双时”尽是梁祝的忠贞之情;“城春草木深”则是杜甫的国破之悲同是“萧瑟秋风今不是,换了人间 ”。时代不同,感受不同,诗的内涵也就不同。同在天地间,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把握,也不相同,这正是艺术家独具慧眼之处。而我们的高中学生,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又是“一代天之骄子。”应具有超时代的感受才行。而实际上他们能做到吗?……我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一点,本着“课外走路,课内搭桥”的原则,我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引导;鲁迅为什么会如此深刻地刻画出祥林嫂,阿Q这样说我悲剧形象?创作《包身工》前为何要反复到纱厂去调查?朱自清《荷塘夜色》为何会如此令人陶醉?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注入了深切关注。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刻体会,有个人情感和客观情景的和谐交融,这就是所谓:“深入生活眼入微,体验生活身 入境。”这正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生命,可以这样说,没有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就没有写作的成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获得生活的真谛。作家萧殷在谈写作时说:“应该的成功之作,不是由某些进步的社会学概念所决定,它是由深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它告诉我们,并不是你理性上知道什么,就感受到什么,只有当某种事物触动了你,成为你的灵魂和意识,当你敏锐地感受和概括这方面的人和事,你才会有升华。因此,我们的学生,不只是做生活的“记者”,而应做生活的真正的主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教育方式,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当正刺激,诱导他们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便会获得自觉的发展。这正如法国的教育家斯弟多惠所归纳的那样:教学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不是“传授本领”。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的艺术”除了渗透在课堂上外,我认为:在作文批改中也行之有效。如:我们的学生在作文里错字连篇,别字成堆常常是我们教师头疼的事,而在批改时如何处置这一问题,也有一定认识的问题和方法问题。我遇到这类现象时,总是不忍心让学生的卷面上打满红“x”,认为那样做实在是件煞风景的事,对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无情的伤害;而总是从鼓励出发,网开一面,“笔”下留情,即,只是在错别字下面划一横杠,以示有误,并在旁边画出待纠正的框子,启发学生自觉改正,最后在批语里写上:“这么多常用字写错了,一定是粗心所致,完全相信你在下次作文时会用心在意起来”。不是吗?做文章可得有点林黛玉进贾府的谨慎劲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样的做法证明,下批语本着启发诱导的精神,“心慈手软”些,总比那“恨铁不成钢”式的硬办法好。

我认为,培养差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差生写作水平非一日之功,要注意措施的连续性,对差生的平时训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命题训练。根据教学进度,教材要求和教师作文设计,每学年度发五篇以上优秀作文,这五篇作文在主题、结构、表现手法有不同特点,所印作文空下标题,要求差生认真阅读后给它们加上题目,每篇文章能加几个,只要恰当即可。

(2)找材料训练。与命题训练同时进行,根据作文教学计划,每次有针对性地出作文题3-5个,老师提供多个可用与不能用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模仿,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步增加可交叉使用,模棱两可的材料,并及时组织他们讨论,做好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