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实力培训

软实力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软实力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软实力培训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软技能;急诊护士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对专业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技能已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并运用于多种领域[1]。沟通能力、观察判断能力、解决问题、人文修养等能力已作为一种技能被重视,在提升护理品质,增加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急诊护士应具有的护理软技能

护理软技能包括护理人员的情商、智能、人际沟通、观察、判断、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由于没有指令性的范围和尺度,难以量化,所以称为软技能[2]。它是护士个人基本素质和临床经验积累的表达。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具有的软技能有关爱他人、同情心、沟通技能、牺牲精神、团结协作等。

2 急诊护士护理软技能的培训

2.1提升护理服务内涵是提高护理软技能的基础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它的艺术性在于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要求改进现行的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技能,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赢得信任。

2.2沟通能力的培养 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看作与技术不够,是无能力的表现[3]。急诊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处理,这类患者及家属共同的心理特征是:焦虑、恐惧、孤独、依赖等心理。在学习时,注重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培训,态度要和蔼、语调适中、用词要恰当、严谨稳妥,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加信任感。

2.3观察力 护理观察能力是护理工作中最精细的软技能。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急诊患者入院情况紧急、病情变化快,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护士应该有技巧、机智、敏锐地对观察资料进行正确分析,以此作为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2.4良好的服务态度 目前护患纠纷中,最不满意的不是技术,而是缺乏耐心、解释简单等,因此服务态度将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技能。除了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外,护理人员还要视患者如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2.4护士礼仪规范的培训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门艺术,也是在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培训的内容有:护士的仪表礼仪、举止礼仪等,在工作中使用礼貌用语,禁用行业禁语,要注意语言的礼貌性、保密性、规范性等。仪表端庄大方、着淡妆。接待患者热情、态度和蔼、不生硬,主动关心、爱护患者;操作时举止优雅、大方、沉稳。

2.5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训 急诊科除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还要以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因此"以人为本"的今天,急危重症患者来到急诊科,必须争分夺秒抢救。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并准确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等,这些工作没有团队的力量是不能够完成的,更不要说挽救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护理硬技术和软技能是护理品质的体现。通过护士的软技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身心需要,使他们感受到关爱,促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减少了护患纠纷,增加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付艳芬,郑显兰,李平.重庆市护理软技能现状调查[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8):1088-1092.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技术项目实训;人员选择;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26-02

目前,随着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系列政策出台,为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兴起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其中软件技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一线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丰富的实习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其中软件技术项目实训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动手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筹备和建设院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GMJY1106)的过程中,课题组结合实际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对高职软件技术项目实训中人员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可行的分析和探讨。

1 人员筛选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宗旨,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身潜力。但是作为模拟企业项目的实训活动是通过优势资源服务优秀员工的方法激发员工的潜力。由于学校关注的是教育公平,而企业更注重的是以最小的项目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完成项目开发,因此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彼此对立的。所以,通过某种人员选择和配置的方法,能在平等对待学生和最大限度提升项目开发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项目实训教学中面对的棘手问题。在通过学习深造、参观交流、校企合作和资料查阅等形式,项目组提出了两种关于人员选择和配置的方法。

1)测试和比例自由组合式人员确定法。测试由技术笔试和专业面试两部分组成,建立以相应的量化标准,其测试重点包括技术基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两个部分,参试人员的最终测试结果是人员确定的重要因素。而比例是指项目团队中各等级人员的构成比,一般来说可以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在实践中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可以按照高(25%)中(50%)低(25%)的分布比例确定小组成员的构成。该方法既避免了以单纯比例式的自由组合方式带给学生的

盲目性,又可以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此方法即能够科学和客观地建立高效的项目团队又可以方便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2)测试和比例交互式人员确定法。首先,建立由若干班委组成且受项目管理人员(教师)领导的评审组;其次,利用测试的方法筛选出满足各项评估及综合指标的候选人员,以及构建小组成员技术能力等级的结构比例;再次,评审小组通过分析指标数据以及各成员实际情况形成小组的入围人员;最后,公布入围的分组名单,并征求个人意愿,若有不同意见者则由评审小组和异议者进行面对面的交互式沟通,再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得到正式的成员名单并公布。在此法中,利用入围候选成员与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交互式沟通,形成了在硬性的量化指标基础之上增加双边交流的人员选择模式。此种客观且人性化的人员确定方式,既可获取了真实数据又可尊重了学生的合理意见,故使得人员确定更趋于科学。

2 人员管理

在心理学中,人的需求从低到高被依次划分成5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实践在管理中,就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各级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践中,项目成员的日常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故而,对管理者来说确保项目成员对后三级需求的满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是:首先,为满足项目成员的社交需求而提供交流时间和交流场所,因此项目成员的交流不能局限在项目小组的范畴,更应利用技术讲座、交流会、网络会议、IM(Instant Massager,即时信息)软件及EMAIL等形式多样的途径实现项目小组之间的相互沟通,若条件许可还可在兄弟院校互动实现项目小组间的交流;其次,通过尊重项目小组成员的人格和认可其技术长处,满足其受尊重的需求。作为项目成员的学生,其要求更为简单就是充分肯定他们做出的成绩,如何肯定其成绩呢?可通过针对某个技术环节的技能竞赛、评估项目阶段成果的评审会和表彰优秀团队及其成员等方式实现之;最后,通过攻克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来满足项目成员的自我实现需求。比如在当前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分配给不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任务,并提供可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外辅导,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评定成绩并将其作为附加的评审内容加成至最终的实训综合成绩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提高其工作热情、工作动力和工作效率。

3 团队管理

要建设一支具有强凝聚力、无间合作和旺盛斗志的项目团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任何一个团队的管理者都在孜孜以求,目标是建设一个“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建设是通过有效团队管理来实现的,结合软件技术项目的实际情况,就软件技术项目实训团队而言,课题组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团队管理:

一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所谓的凝聚力就是指团队成员在思想上能够统一,在工作中能够紧密配合,在生活中能够相互关照,从而能够利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许多工作中个人无法克服的难题。可以通过为团队命名个性化名称增强团队成员的荣誉感、举办各类游戏或运动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协作配合、利用通知公告等手段保障团队成员的知情权、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制度为团队成员提供发展空间等有效方法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是增强团队的沟通,在现代项目开发过程中,为提高开发效率和保障团队的整体发展,所有的管理者都异常重视团队的沟通。如何确保沟通的顺利进行呢?一是组建人数适中的项目团队,因为过多的成员不利于思想的统一,使沟通陷入困境,会导致工作效率严重下降;而过少的成员不利于工作负载的均衡,虽然沟通容易了但过重的工作任务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故合理的团队成员人数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最为合适的一个项目实训团队成员数约为6人(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上下浮动,约为4-8人)。二是组建性别比例合理的项目团队,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这里就是指若能够建立一个男女比例合适的团队,则可以保持沟通的正常进行和避免可能的冲突。在高职软件技术项目制作类实训团队中,参照其他类别的实训团队及结合软件技术专业实际情况,可将男女比例制在1:1.5左右。三是选择负责任的团队负责人,其主要任务就是承担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及负责协调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一位优秀的团队负责人能够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及促进整个团队和个人的发展。

经过实践证明,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建设,软件技术项目的实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出颇受好评的软件技术作品,学生也认为收获斐然。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在等待着课题组的研究和解决,课题组成员也希望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软件技术人才,为我国的软件技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黄必超.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4): 62-64.

[2] 王龙芳,莫燕.软件开发团队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2(8):106-108.

[3] 代江红.项目团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4):87.

[4] 陈胜.工程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2012(7):217.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3篇

一、企业“软实力”与执行文化

“软实力”一词最早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Joseph Nye提出,其最初含义是指在国际政治领域通过非强制性的文化、理想和政策等无形的力量来影响其他国家人民的行为。国内学者在学习引进软实力概念时, 把它放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认为“软实力”不仅存在于国际关系领域,而且其思想体系能够延伸推广到所有与国际关系相类似的处于竞争关系的领域中,其别明显的就是日趋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企业竞争领域。 邵奇2004年将企业软实力定义为一个企业经长期的提倡、宣传、教育所积累的一种适时地、健康的、向上的、存在于每个员工脑海中潜意识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认同,是一个企业诚信、品牌、形象、服务、文化、价值观、团队、亲和力、向心力的总和。而企业执行力文化,也可归结为企业经长期的提倡、宣传、教育所积累的一种存在于每个员工脑海中潜意识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认同,他决定着员工对自身的定位、行为的尺度与目标的高度。而一个企业所有员工行为结果的集合构成企业的发展实力,无论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规模还是企业的影响力、吸引力、亲和力和向心力,都由此而生。因此,可以说企业执行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实力,因此也就决定着企业的“软实力”大小。

二、当前企业执行力文化及企业“软实力”构建的现状

早期,人么普遍地把企业实力直观地和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物质性的“硬实力”联系在一起,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很少考虑到企业的理念、行为准则、社会责任、企业形象等,企业执行文化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地定格在员工按部就班完成手头工作,至于任务完成的好不好,有没有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能不能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好的服务,全然不在考虑范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深知这种短视的势利做法带来的恶果:一大批企业关门倒闭,一大批企业被外企兼并,越来越多的国内市场被外企占领。众所周知且让人心寒的例子就存在于国内的食品行业,以“三聚氰胺”为由头引发的乳制品安全问题不仅让“三鹿”这个名词成为国人心底不可碰触的伤痛,而且激发了国外乳企进攻国内市场的野心和决心。在感到痛心和遗憾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哪里,企业的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何在?值得反思的是,在这样的事件中,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得以发生并最终造成恶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执行不到位、不执行甚至于执行错位的问题,这一切均是由不良的执行文化所引发。可以说,没有优秀的执行文化就不可能有强大的“软实力”,企业的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三鹿”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始终如一地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在员工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严格执行,善尽职责,与企业、社会共成长的良好执行理念、行为准则与价值认同,由此长期积淀形成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向心力的企业“软实力”也许结果就会全然不同。因此,执行力文化对内影响员工行为,行为的结果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好坏,更重要的是构成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利器。

诚然,当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软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构建“软实力”,从近年来一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参与灾后捐款,追求员工及社会的价值认同的行为中可窥一斑。然而,这种对“软实力”构建意识的觉醒大部分还仅仅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执行力”建设也已被作为企业加强管理,提升效益的一种手段,但是,这其中能够把执行力上升到执行力文化层面的少之又少。因此,如何建立优秀的执行文化,从而提高企业“软实力”竞争水平,已成为一个更加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三、如何构建执行力文化以提升企业“软实力”竞争水平

(一)健全制度体系,为执行文化的形成提供保障

企业的执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制度体系为执行提供了依据,是形成执行力文化的前提。制度不具体,执行就不会到位,制度不系统,执行就会不规范,执行文化自然无从谈起。因此,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的氛围是培养员工执行意识的必须保障,以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自觉自主的改变自己的行为,集合起来,就可以在员工队伍中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为企业软实力提升奠定基础。

(二)强化培训,提高员工执行能力

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战略转化成企业实力的关键,在于员工在企业执行力文化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自觉自主高效执行。因此,员工是执行的根本。要提高执行力,培育执行文化,首先要让员工具备执行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与时俱进的持续性培训来取得。培训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员工执行能力,更要注重以企业文化、人员素质为主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对企业价值体系产生认同感,从而增强执行的主动性。十年种树,百年育人,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执行能力与思想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需要大量资源投入,但是这种具有时滞性的回报一旦取得效果,力量将是惊人的。

(三)常抓不懈,营造良好的执行文化氛围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完善的宣教体系能够有效地促成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产生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思想意识是真正决定外在行为的无形之手,优秀的执行力文化的形成,有赖于企业抓住一切机会,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员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因责任意味着对职位的坚守为,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执行力的力度。要通过宣教,引导员工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坐而论道;多一些干事创业的激情,少一些推诿扯皮的惰性。要引导员工善于精诚合作,发挥集体合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有明确、量化,符合实际的行为目标,为集体合力提供指向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领导率先垂范,各部门协同合作,每一名员工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一名职业人、社会人,有作为,有担当,为企业执行文化的建构,软实力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4篇

一、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促进企业效益增值的坚实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一是机器、厂房、设备等物的管理产生的直接效益,二是人员管理产生的间接效益,也就是增值效益。而企业的管理,包含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归根结底都要通过人这个主体来实现。那么,人的综合素质、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价值观念等个人软实力建设就成为企业效益增值的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知名度的重要推动力。品牌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更是市场博弈的一个非常好的名片。各种品牌的获得,比如:中石化“红旗采油厂”、“金牌采油队”等等,主要得益于企业强悍的硬实力。如果想保住并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先进的管理方法、凝心聚力的企业文化、知行合一的执行文化、和谐奋进的一流团队等文化软实力,将凸显其特有的活力。

第三,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舆论引导、内培外学、组织激励等多种方式,在员工中营造出崇尚技术、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软实力就得到了生长的因子,企业也就获得了前进发展的动力。

第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机器、厂房、设备等硬实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基础,而作为精神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以其特有的信仰与价值观的感召力、情感感召力和理性说服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支撑。目前,该企业正处于内部市场保稳定、外部市场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靠文化软实力来打响外闯市场的攻坚战。

二、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理念文化认识偏颇,职工归属感不强。在长期的发展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对理念文化存在一定的误解,一是认为理念文化不过是激励员工为之认真工作的一种手段,对理念文化提炼不够,出现了与企业发展、员工愿景不相适应的现象。二是企业的文化创建缺乏前瞻性、连贯性、系统性,所以出现了阶段性理念文化,即需要什么文化创建什么文化,使理念文化不能深入人心、产生共鸣。

第二,制度文化建设管理粗放,执行乏力。制度文化包括两个部分,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制度执行的规范性,二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目前,随着精细管理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制度文化存在着制度制订不精细、指导不深入、知行不一致、管理松散、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等现象,阻碍了职工从强制约束到自我约束的转变进程,制度文化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第三,对个人价值文化认识不足,个人软实力建设滞后。人是文化创建的主体,得不到人的认同,那么文化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没有了生存发展的土壤。由于个人价值文化创建的缺失和引导不到位,员工不清楚工作为了什么、为了什么工作、为了谁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目标,被动工作,盲目工作,幸福指数不高,个人软实力得不到提升。

三、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思考路

第一,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文化。提炼文化精髓。理念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唯一的而非多变的,与其匹配的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宗旨、经营方针等与理念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而非脱节的。同时,文化的受众群体是员工,他们有目标、有思想、有追求,理念文化要与他们的心理期许相一致,理念文化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因此,在提炼文化精髓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特点、员工特质、发展方向,以共同创建企业的远景目标为基础,提炼出以“竞争、超越、争创一流”为主题的理念文化。围绕核心理念,总结出“共同成长、共赢未来”的企业愿景,“以技术求生存,以质量赢信誉,以服务创市场”的企业目标,“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优效益、最好业绩”的经营方针等理念。

奠定员工认同的坚实基础。由于文化具有指导性、渗透性、辐射性的特征,如何让理念文化发扬光大并获得职工的认同,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一是让职工广泛参与设计理念文化标志;二是理念文化标志时时处处出现在生产经营的每个角落,使其物化于行,铭记于心;三是把理念文化放大,制作以体现工种特点、精神面貌的宣传画册;四是开展以理念文化为主题的讨论、座谈、演讲、竞赛等文体活动,让员工在广泛参与中真正吃透、领悟理念文化的实质。

第二,创建以精细管理为主题的制度文化。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制度文化的根基。制度与文化本属于不同的范畴,制度是客观存在,文化是意识形态,但它们之间通过人这个要素联系起来,制度就成为能动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根基。就制度本身而言,科学性是其前提条件,因此,在制订的过程中,要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到员工的耐受度、企业的现状,并吸取别人的经验,做到活学活用。同时要处理好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制度是为企业服务的,说到底也就是管人、管物的,通过人、物的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发现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形成一切工作有章法,一切按章操作、按规运行的制度文化。制度制订科学了,对执行者和被执行者来说,都易于接受,也比较容易推行和执行,那么企业发展也会日新月异。

精细管理是制度文化的传播途径。制度上升到文化的范畴,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工作、行为的规范,而成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的作用就是教育人、影响人,从而重新塑造人,而制度文化本身是静态的,如何才能由静态变为动态,就需要管理运行。在管理运行中,必须要考虑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生硬的强制推行,要注重人和物的个体差异,做到精确和细致。管理运行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同一个标准、同一个尺度。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制度运行是纠偏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模式,只有这样,制度文化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根基才会更牢固。

第三,创建以开心工作为中心的个人价值文化。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人才,说到底就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素质源于什么,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在学习培训中,要注重岗位练兵的日常培训、生产案例的重点培训、规章制度的强化培训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利用专家授课、现场指导、技能竞赛、外培内学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强技术工艺的高层级培训,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以专题党课、政治学习等形式加强理想信念和政治理论的日常教育,建设一支素养好、技术高、能力强的员工队伍。

软实力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企业间竞争已从有形产品竞争转向运营机制、品牌、服务、产品创新、企业文化、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因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必须使企业运营机制灵活有效、企业精神具有凝聚力、企业内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软实力是综合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软实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是提升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软实力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员工归属感、凝聚力、有效的管理机制,而在企业外部则表现为社会知名度、品牌美誉度以及产业整合能力口]。企业文化软实力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拥有软实力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就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很多高层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些企业也在坚持不懈地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但由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单纯地喊口号、制定制度,文化软实力没有与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从而使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真正作用。对企业来说,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来确立竞争优势具有特殊意义。

1 企业文化软实力构成.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通过企业内外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基于企业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深层力量,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根据以往对企业文化的界定,企业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4个层次口]。企业文化软实力可界定为精神力、制度力、行为力、物质力4种,如图1所示。

其中,精神力包含企业精神、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制度力包含企业制度与管理、企业组织机构以及企业民主,行为力包含企业素质、企业风格和企业影响力,物质力包含企业形象、企业环境和企业业绩目标等。

精神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核心理念的表现,因而成为文化软实力的原动力。精神力大多体现在企业价值观念上,换言之,企业价值观正是企业精神力的表现。企业用符合自身的价值观念来实现目标,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文化,企业所有行为都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精神力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企业民主共同构成企业的制度力。制度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基础。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一旦形成了核心制度,并拥有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管理机制,则该企业或组织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核心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精髓,是企业独有的不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手法,其实质是企业核心理念在企业现有环境和发展阶段中的执行,也是企业区别于其它企 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言行中展现出来的文化,包括组织纪律、执行力和团队精神。由行为文化形成的企业行为力是员工执行力和团队精神的表现。

当员工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时,就会产生一种超越自我的价值观念。这时发挥效用的那个超自我权力使得员工以是否“利他”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促使员工产生无私和利他行为,进而为企业作出贡献。可见,企业行为力是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催化剂。

如果价值观和精神理念都被企业行为文化所统一,那么员工就能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上做出有利于企业的行为,从而形成强大的企业行为力。

企业物质力是以企业形象为载体的。形象是一种抽象、综合、动态的能够引起人思想或情感活动的具体感觉。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都具备独特、良好、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以其品牌为标识,称为品牌形象,彰显着企业独特且富有魅力的品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公众的亲和力,很多时候表现在社会责任方面,其次是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员工凝聚力方面。

2 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集技术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三力合一的动态平衡系统。3种力量处于不同层面,其中技术力处于表层,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复制的一种能力,管理力处于中层,文化力则处于深层,3种力层层递进、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竞争侧重点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环境的变化,要求知识、品牌、文化等软资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势头正往塑造知识型企业文化的方向转变,谁拥有优质的文化软实力,谁就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所依赖的优势越来越偏向于无形,越来越难以被模仿。因此,企业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企业管理创新与经营理念依赖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形态和精神内涵,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约束和规范机制。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其表现形式会约束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最后,企业文化软实力能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环境条件、资源优势、技术创新、组织协调以及企业文化,这5个要素都与企业文化密切关联。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力的物质表现形式和价值评价指标,因此,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无疑会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 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3.1作用机理.

企业文化软实力的4个组合力——精神力、制度力、行为力和物质力,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由于精神力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因此也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精神力影响制度力、行为力和物质力的有效发挥,进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1)精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等。其中,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影响着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口]。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的所有行为都受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精神力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2)制度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度力包括企业组织机构、领导体制、决策方式、企业民主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制度。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制定出适应公司发展和运营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和运作机制等。制度力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

(3)行为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企业文化行为层面来看,大多数员工的行为方式体现了企业价值观。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是指,在某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能够实现“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组织运行呻]。组织积累的学识决定了组织行为方式,而企业的行为方式又决定着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力给核心竞争力带来的提升,必须建立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上,还需在企业范围内对全体员工加强企业价值观的渗透。

(4)物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物质力可以看作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体现,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企业形象等因素。随着消费者对品牌、服务和口碑的日益注重,以往价格、质量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品牌价值和服务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更多是一种创新思维即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竞争口。竞争方向的转变使得企业在文化和技术方面投入增加,由物质文化带来的差异优势替代了以往的价格优势。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导致产品文化附加值也得到提升,企业一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另一方面为顾客提供了富有价值和文化的产品,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和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了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3.2 提升途径.

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如图3所示。文化力使企业变成一种开放型和学习型组织,提升了企业学习力。以学习力作为基础,企业就能够不断创新,激发创新力,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1)构建企业文化,锻造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等。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由此形成的4种力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力。这种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力是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力量,也是企业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根源。企业文化虽然是一个抽象概念,但由企业文化锻造出来的文化力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文化资源却是生生不息的。构建企业文化,锻造企业文化力,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无形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锻造企业文化力,而构建企业文化是锻造企业文化力的基础。有了企业文化力的支撑,企业的其它作用力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

(2)以企业文化力提升企业学习力。企业学习力是指企业获得知识、掌握新资源的能力,是创新的原动力。企业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对策,重新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因此,企业学习力对核心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

(3)以学习力激发创新力,以创新力提升竞争力。

企业文化力促使企业学习力提升,而学习力的提升必定会激发企业创新力,创新力使得企业不断发现并改进自身不足,从而持续挖掘出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资源,由此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学习、创新的思想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具有不易衰变甚至抗变的特点。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刚性负效应的存在,学习和创新思想正好成为其柔化剂,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创造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维护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4 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措施.

4.1 培育卓越企业文化。实现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有机融合.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资源成本的统治地位逐渐让位于知识、文化,文化产生的效应已经比经济效应还重要。因此,促进科技进步、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谋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举。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价值观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一流的竞争力源于卓越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出持久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软实力在参与国际竞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正在超越传统硬实力而成为制胜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通过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员工凝聚力,让企业的现代文化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接受,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粘合剂,把广大员工团结起来,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在长年累月的生产经营中不断摸索和提炼出来,能够作为企业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等存在的意识形态的东西。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将之融人日常管理之中,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同员工培训、企业管理机制制定以及绩效考核评价结合在一起,使事事都有文化,将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这样整个企业才会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

4.2构建实用型企业管理文化,推动企业文化与管理机制深度交融.

很多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脱离了企业管理机制,单纯地提出一些口号和理念等,没有真正将文化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企业在建设文化管理机制时,应该注意与员工的交流,因为任何文化都是依托于人来表现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具有差异性,各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还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以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机制。企业有了适合的管理机制作为发展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在产品生产、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文化与企业管理机制深度交融,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4.3建立学习型组织。以学习力发掘企业潜能.

企业学习力直接影响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式和手段。企业的学习能力是通过员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体现出来的。很多著名企业,如IBM、通用电气、英特尔等都极力推崇学习型组织。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将自己打造成为学习型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团结合作、全面发展的学习型团队,并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合理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任何企业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人才的支撑,离开了人力资本,任何能力都将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浪潮及信息技术的冲击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灵活性和柔性以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

因此,企业应把建立学习型组织融入到日常管理过程中。应专门为学习型组织打造一个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员工制定培训制度和学习计划。

在此基础上,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使企业内部形成全员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4.4 建立长期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创新.

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激烈变幻的竞争环境。创新是企业的命脉,一个企业除了应具备硬实力之外,还应具备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要通过创新体现出来。企业经营者应勇于寻求新道路,创造新方法,善于发现新市场,开拓新机会,形成新产业,创造新技术,发明新产品,开辟新渠道,以保持企业繁荣发展。创新和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血液”之中。只有这样,我国民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赢得发展。

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力。现代企业要想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首先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各种培训服务,包括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支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

5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化、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文化、知识、信息、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构成的软实力已成为全球性公共资源和财产,企业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决定商业竞争成功与否的战略因素。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期刊更多

文化软实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方交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