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救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现代工业、动力机械以及高速交通工具的发展,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城市或乡镇,颅脑损伤都很常见,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伤情和后果也远比四肢损伤严重,同时合并颈椎、颈髓、胸部、腹部的损伤,为急救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院从2004-2007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43例,我们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中60例病人太重死亡,余均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43例,其中男191例,女52例;年龄12-75岁;其中颅内血肿较大并有脑疝形成立即行手术治疗172例,本组病例GCS平分均≤8分,全部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以鼻饲供给营养。
2 现场急救
保持呼吸道畅通,重型颅脑病人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除,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能引误吸,舌根后坠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因此应尽快清楚口腔和咽部血块右呕吐物,若牙关紧闭要用开口器撬开下颚,放置牙垫清理口腔,用手挤压病人气管,诱发病人咳嗽,可使气管内异物咳出,有利于呼吸道通畅,舌后坠病人放入口咽通气管,右暂时牵出病人舌头、条件允许给予供氧,因脑组织完全缺氧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保障气体的交换应放在所有抢救措施的前位。
2.2维持血循环:若病人出现休克状态,多是颅脑损伤右身体其它部位合并损伤的缘故,可采用出血处填塞,加压包扎,头皮暂时缝合,协助医生骨折固定及其它止血处理,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恢复正常血容量及血压,对保护脑组织,克服脑脊液调节异常和防止脑血管痉挛有重要作用。
2.3初步止血,妥善包扎伤口。在颅脑损伤同时合并颈椎骨折、四肢骨折、胸部、腹部、脏器损伤,对开放伤,做简单清创缝合、止血,肢体骨折采取夹板(或石膏)固定。开放性颅脑损伤有脑组织膨出,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或伤部周围垫上纱布,再用消毒的小容器,比如小碗或小方盒覆盖在膨出的脑组织上,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救治过程及病人的症状体征)。
3 院内急救护理
3.1急救首先要维持正常通气和供氧,GCS评分低于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当气管插管甚至气管切开,予以机械辅助通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要短时间内反复测量血压、脉搏,并补充血容量,使收缩压至少维持在100mmHg以上。以保证脑灌注(建立通畅静脉通道)。颅脑外伤若无严重的头皮出血或面部损伤,很少发生低血压休克,如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引起的原因常来自胸腹、四肢及骨盆的创伤。本组病例中,发现有119例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其中常见的四肢伤有64例,胸部伤有35例,腹部伤有20例。
3.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史,在病人呼吸道、氧饱和度、血压等稳定的同时,应注意了解病史,内容包括受伤时间、原因、外力性质及着力部位、伤后意识及瞳孔变化,有无呕吐、癫痫,曾作何种急救处理,有何其他重要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病等以便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本组织病历有12例有高血压病史,有35例有糖尿病史。
3.3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应快速全面有重点突出以确定诊断和处理为主要问题,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况、GCS评分、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眼球活动情况、有无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有无头皮损伤、颅(底)骨折如眶周及乳突淤血、脑脊液、耳漏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合并损伤等。
4 对症护理
4.1.1生命体征的观察应尽早测得患者伤后初期和手术后早期的生命体征数据,以便能观察其动态变化,对生命体征的测定和观察应注意以下事项,应先测呼吸后测脉搏,最后测血压,目的是避免因刺激引起躁动而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4.1.2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中应了解:是伤后立即出现的病症还是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的病症,其临床意义及危险性较大,包括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对判断术后颅内、再次出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肢体瘫痪及锥休束征的观察。
4.2有颅内压增高的颅脑外伤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应避免因枕头垫的过高而影响静脉回流或造成气道梗阻,对意识不清伴气道不畅者,宜取侧卧或半卧位。
4.3呼吸道的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意识不清,常有呼吸道分泌物的集聚,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及感染,因此护理上注意定时给予病人雾化吸入,经常帮助病人翻身、叩背、吸净痰液,防止坠机性脑炎的发生,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4高热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由于脑干损伤或丘脑下部损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素乱,使体温调解中枢功能素乱,使体温异常升温,可引起脑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用冰水袋降温,将冰水袋降温,将冰水袋至于枕部、腋部、腹股沟或用50%酒精擦浴,必要时采取冬眠低温疗法,降温措施宜早,应在高热出现前即采用有效措施,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伤。
4.5躁动的护理对躁动的患者应在密切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引起躁动的原因,特别要考虑到颅内出血,脑肿胀等颅内因素,应及时通知医生,复查CT确诊,对躁动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坠床,但不宜强加约束,否则病人会因反抗外力消耗能量而至衰竭。
4.6口腔、眼、鼻护理颅底骨折患者常引起口鼻出血及脑脊液漏,又时鼻腔及耳腔,有较多血痂清除,保持清洁,眼睑不能闭合或不能睁眼患者易发生角膜炎,应每日清洗2-3次,滴入抗生素眼药膏,必要时应暂时闭合眼睑。每日做口腔护理两次,清洗眼睛并用油纱条覆盖,对外耳道有脑脊液和血性液流出者用酒精擦洗外耳道,取半卧位便于引流。
4.7大小便的护理昏迷病人常有尿潴流和血液流出者用酒精擦洗外耳道,取半卧位便于引流。
5 总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危重,呈昏迷状态急救护理是关键,应立即进行抢救,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同时伴有休克、脑疝、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将保障有效气体交换放在所有抢救措施前位,否则会使患者窒息死亡。
总之,我们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而危重,急救护理期、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贯彻始终。知识全面是系统护理的基础,临床上扎实的护理技能,细心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有机结合才是系统全方位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起重要作用。
【摘要】
休克是一种由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的氧供和氧需之间失衡。休克发生后体内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流状态,导致细胞缺氧,营养物质缺乏,或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其营养物质,最终导致细胞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伴有静脉血氧含量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
【关键词】 休克 代谢功能 护理
一、临床资料
1.1 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4~65岁。其中颅脑损伤10例,四肢骨折14例,脾损伤1例,全身复合伤7例。
1.2 损伤的原因 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0例,利器伤2例。
二、临床上休克按病因可分为:
1.低血容量性休克 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严重呕吐、腹泻、严重烧伤等。
2.心源性休克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3.感染性休克 多见于严重感染、体内毒性产物吸收所致等。
4.过敏性休克 系药物或免疫血清等过敏而引起。
5.神经源性休克 见于创伤、骨折和脊髓麻醉过深等。
6.梗阻性休克 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栓塞等。
尽管休克的病因不同,但当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表现出相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共同特点之一是任何类型的休克都有绝对或相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即机体的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注状态。初期通过血管收缩等代偿机制尚可维持动脉压接近正常,迁延至失代偿期后即出现休克综合征,最后为细胞死亡。
血液分布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前述不同。以感染性休克为例,初期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排出量升高;后期可因顽固性低血压和(或)器官系统衰竭而死亡。
三、临床特点
1.休克早期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和甲床紫绀,四肢湿冷,出冷汗,心率加快,但意识尚清,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部分患者表现肢暖、出汗等休克特点。眼底可见动脉痉挛。
2.休克中期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口渴,脉细数而弱,心音低钝,少尿或无尿,收缩压60-80mmHg(8.0-10.7kPa),有代谢性酸中毒。
3.休克晚期 面色青灰,口唇及肢端发绀,皮肤湿冷,出现花斑,血压
四、急救护理措施
1. 安置患者于休克卧位即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抬高头胸部有利于膈肌活动,增加肺活量,使呼吸运动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增加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增加循环血容量。
2.氧气吸入 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L/min。如患者发绀明显或发生抽搐时需加大吸氧气流量至4-6L/min。吸氧可保证全身各脏器有足够的氧供,纠正组织细胞缺氧,维持各脏器功能。
3.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另一条选表浅静脉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速的药物。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1)意识表情: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神志淡漠、烦躁等。若患者由兴奋转为抑制,提示脑缺氧加重;若经治疗后神志清楚,示脑循环改善。
(2)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反映体表灌注的情况,若皮肤苍白湿冷,提示病情加重;若皮肤出现出血点和淤斑,提示进入DIC阶段;若四肢温暖、红润、干燥,表示休克好转。
(3)脉搏: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和强度。若脉律加速且细弱,为病情恶化的表现;若脉搏逐渐增强,脉律转为正常,提示病情好转。
(4)血压与脉压差: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提示病情严重;血压回升或血压虽低但脉搏有力,脉压由小变大,提示病情好转。
(5)呼吸:观察呼吸的次数,有无节律的变化,呼吸增速、变浅、不规则,说明病情恶化;呼吸增至30次/min以上或降至8次/min以下,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6)尿量、尿相对密度的观察:当休克患者血压下降时,可引起肾动脉血压下降而直接影响肾的血液灌注,发生急性肾衰竭。因此,应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与尿相对密度的变化,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尿相对密度增高则提示循环血量不足,而肾功能并未受到损害,应加快输液速度;若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提示休克好转。
(7)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出患者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状况。若血压降低,CVP小于5cmH2O(0.49kPa),表示血容量不足;CVP大于15cmH2O(1.47kPa),则提示心功能不全;CVP大于20cmH2O(1.96kPa),提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8)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肺功能的基本指标。严密观察是否有血氧分压下降或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警惕ARDS的发生。
5.药物使用注意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保证用药准确无误;均匀地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的稳定,禁忌滴速时快时慢,以致血压骤升骤降;扩血管药物必须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以防血压骤降;若患者四肢厥冷、脉细弱和尿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压,以防引起急性肾衰竭;严防血管收缩剂外渗,导致组织坏死。
6.注意保暖 如盖被、低温电热毯,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烫伤或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参 考 文 献
[1]王苏宁.休克型肺炎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86年10期.
执行急救任务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流程
执行急救任务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急救车厢内的急救设备完好、配件齐全,电量、氧气充足、急救药品及医疗耗材充足。特殊情况,如大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护士应根据调度指挥中心传达的具体情况增加相应急救医疗设备及药品,如脊柱固定装置、特需的药品。
执行急救任务过程中护士的准备工作:在去现场的途中,护士配合医生通过对讲电话指导呼救人进行自救、他救。如对心脏病患者、外伤患者等应嘱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对气体中毒患者、中暑患者则应嘱立即开门窗通风,可把患者移至室外。护士根据具体反馈情况备好所需医疗设备、医疗用物、连接好设备各个导线以备用。
配合医生现场救治:护士在现场要迅速、敏捷主动配合急救医生做好患者的救治,如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包扎止血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观察病情,发挥护士的临场应变能力,根据现场情况与医生密切配合,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
护士在转运患者途中密切观察病情:急救患者病情多样性、复杂性、危重性,加之现场急救多以对症处置为主,往往不能明确患者的诊断,急救医疗设备资源有限,护士承担的责任增大,护士除认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外,还须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如肤色变化、面部表情等。如果发现异常,立即配合医生处置,及时救治患者。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急救护士在执行各类急救操作的同时,要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深入交流,有效识别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实施有效方式的心理护理。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安慰患者,如掖被脚、清洁皮肤,把心理护理融入整个急救过程中,在处置患者过程中,体现对患者的关怀与尊重,做好安慰与解释工作,、提高急救效果。
与医院的交接工作:患者送到医院后,护士应做好与患者家属和医院相关人员的患者病情的交接,如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救用药情况,尤其交接好静脉输液情况、各种导管引流情况、外伤处置情况等,并做好交接记录。最后与家属结算急救费用。
返回急救站护士的工作流程
做好药品耗材的补充及急救舱清洁消毒工作:护士及时补充消耗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和药品,为保证下次急救任务做好准备。转运传染性患者,则应严格按传染病消毒原则进行消毒、登记并及时上报信息。每班次结束对急救舱进行常规整理清洁消毒。做好医疗垃圾登记理。
做好急救耗材、药品、急救费用的终端录入:护士执行急救任务后,在每次完成急救任务后及时做好出诊卡记录,及时将药品、耗材录入。
急救护士的业务素质
面对病情复杂、危及生命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工作,现场急救环境经常人群拥挤、声音嘈杂、光线暗淡,转运途中车辆颠簸震动、噪声干扰等,这些不良情况无疑会增加如听诊、吸痰、心电监护、血压测量、静脉穿刺等医疗护理操作的难度。因此,护理人员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广博的、涵盖各专科疾病的专业知识,孰料掌握各种急救专科技术和现代化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实施,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实施切实有效的救护工作。
精湛的急救护理技能:娴熟的急救和监护技术。急救需要及时有效护理配合,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如: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吸痰、导尿、心肺复苏、紧急开放气道、胸外按压、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护理技操作,以及监护、、心肺复苏和心脏电复率等监护技术。而急救车的医疗设备及药品有限,空间狭小,护理工作难度大。急救护士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才能顺利完成急救任务。
较强的病情观察与判断能力: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等异常情况。急救护士必须细致的观察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延误治疗而产生严重后果。护士要具备较强的观察与判断能力,掌握最优先处置原则,对最危及生命的给最优先处置,对监护信息严密观察和准确判断,观察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等有无异常。
果断的处理问题能力: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立即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尤其是出现紧急情况、医生不在场时,应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患者生命赢取抢救时机,如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给与心肺复苏。
1.1一般资料:在我院急诊科接诊了5批共50例车祸伤员,男31例,女19例,年龄7~70岁。颅脑损伤患者10例,四肢骨折35例,血气胸5例。
1.2方法:在接到这次重大交通事故受伤患者电话后,我院急诊科在总结了以往救护经验,拟定出了对批量车祸伤员进行院前和院内急救护理模式,急救内容主要包括接诊、现场检伤分类、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等,把这些急救模式应用在5批50例车祸伤患者的抢救中。对患者进行院内规范化的急救护理。在院内的抢救过程中,抢救成功率为98%,已经留院观察。
2急救护理模式流程
2.1组织抢救队,做好救护工作:院方在接到事故紧急电话的时候,医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救援小队,医务科要站到第一线,还要成立一个卫生护理小队,对救援小队的后续工作进行处理。两个小队要听从领导的指挥,不能慌乱,由医院负责该区的护士长对整个局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安排的时候要对事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主次安排和治疗程序。由于伤员是大批的,所以,当伤员到了医院之后,护士要在第一时间对每个伤员的伤情进行分析和统计,统计出各个的病情,进行先后不同程度的治疗。在重病者出现严重的伤情和昏迷的情况下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静脉通路,并且向患者体内补充血量。卫生小队要及时清理患者身上的脏东西,比如,清理口部的分泌物、泥土等,清理后给患者输上氧气。流血的地方要尽快的止血。与此同时,要较快的准备好抢救器械、气管切开等各种抢救设备。医生要在患者从进医院后1h内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呼吸通道,等到身体平稳了以后,再进行下一步手术。车祸导致的主要是内部伤和身体一些关节的骨折。准备工作都做完了之后,要把患者送到抢救室进行有效地抢救。医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重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赢取时间。
2.2由抢救的难度配置护理人数:重病伤员在抢救的过程中的护理人员的配置。如果是1名重病者,需要有3名护士进行配合抢救;对中度伤员,3名护士可以负责3~8名伤员;如果是轻伤患者,1名护士完全可以负责救治多名伤员。如果是大批量的轻伤患者,几名护士可以进行具体的分工,比如,由1名护士专门负责对伤员登记挂号;另一名护士负责对轻伤患者进行身体观察等,形成一个流水流程的分配。这样的好处是,既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加强了工作的质量。护士在此中的工作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当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护士要先给患者进行身体的基本检查,比如,心、肝等一些器官。护士也要适当的做一些安慰的工作,使患者家属的情绪能够平稳下来。
2.3伤员的抢救安排和留院观察:由于大批的伤员同时需要救治,就需要对伤员病情进行合理的安排抢救措施。在对重病患者进行抢救安排的时候,一定要让患者的身体稳定下来,在搬动患者身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患者的血压出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呼吸通畅,并且由专门的护士对其护送到抢救室,护士之间要做好交接工作。在大批车祸救治中,抢救措施完了以后,要对重病患者进行住院治疗,对一些轻度患者也要进行留院观察。在留院观察中,医院要对留院观察人数进行统计,伤情分开护理,院方要制定出一个护理计划,对于病情严重的要专人负责护理工作。
3讨论
3.1提高抢救意识,培养独立性管理:医院中的护士在很大程度上要对一些业务的掌握非常熟练,由于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一些流程很可能被打乱,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护士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院方要有抢救意识,对患者的病情时刻保持一种警惕,要有危及生命的紧迫感,抢救要争分夺秒。在此同时要认真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这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一名护士这两种东西是不能缺少的,不管是在什么紧急的情况下都要有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并积极采取措施的能力。还要培养护士的主动性,主动性就是在急救中,要有敏捷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和很好的悟性等一些能力,要主动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护士更应该具备独立性,独立性就是独立解决救治中的问题,对问题可以自己单独完成。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单独的处理和治疗。如果是医生还没有来之前,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状态进行初步的诊断,省去了医生来了之后再确诊的时间,这样可以准确的对症下药,赢得抢救时间。
张力性气胸多发生在原发病灶如结核等的基础上突然发生的病变,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随着呼吸、咳嗽进行性加重。若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在二十八年的护理工作中,接触过不少张力性气胸病人,也曾亲自参加过多例张力性气胸病人的急救护理工作。现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护理体会作一小结:
1临床资料
1.1典型病例
1.1.1患者李××,男性,42岁,诊断为空洞性肺结核并肺气肿,住院抗痨治疗。治疗时病情稳定,晚9时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突感右侧胸背部剧烈刺痛,不止,气促及刺激性咳嗽,并有窒息感,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膨隆,肋间隙丰满,呼吸动度受限,血压下降,脉细弱,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判断为张力性气胸。即以50ml消毒注射器,九号针头抽气,症状很快缓解,后由医生作闭式引流,经耐心护理治疗好转出院,现已恢复了工作。
1.1.2患者王××,男性,30岁,诊断为空洞性肺结核并肺气肿住院治疗,上午10时许作治疗时,病情稳定,后来患者因剧烈刺激性咳嗽后,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呼吸动度受限等一系列张力性气胸的症状及体征。仍取先抽气缓解危险,继作闭式引流,经精心护理治疗好转出院,现仍从事体力劳动。
2发病机理
气胸是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临床上分为两类:一是创伤性气胸,二是自发性气胸。后类按照胸膜破口的不同情况,又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等三种。张力性气胸的脏层胸膜裂口呈活瓣样,吸气、咳嗽时由于肺内压增高,空气经破口进入胸膜腔内,呼气时由于肺内的空气越积越多,张力越来越高,到达一定程度,致患侧肺组织受压而不能扩张,严重时可致胸腔脏器移位。由于肺有效呼吸面积显著减少,通气功能降低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由于心脏及大血管受压,心脏排出量减少,回心血流受阻,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一系列的症状及体征,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张力性气胸一旦发现,就应立即报告医生,抓紧时间进行抢救治疗,否则容易造成死亡。
3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通常是在两种情况下接触张力性气胸患者:一是急诊入院;二是有原发病灶住院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能否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张力性气胸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敏锐观察力。尤其是晚夜班护士,对张力性气胸的观察、判断和应急处理尤为重要。否则就会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3.1熟练掌握张力性气胸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有原发病灶可能发生气胸的患者,要做好早期临床观察,若原发病灶变化不大,甚至经过治疗已有好转,病情反而在较短时间随着呼吸和咳嗽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缺氧、心慌、气促、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症状及体征,则应抓住主要特征,立即作出判断,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3.2加强病房巡视,对可能发生张力性气胸的患者,要作好交接班工作,加强巡视,当患者出现剧烈咳嗽时,更要提高警惕。晚夜班要重点观察,若发现患者烦躁不安,不能入睡,至少1小时巡视一次,询问并观察病情变化作好记录,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4急救护理
一旦发现张力性气胸患者,特别是重危患者,除立即报告医生外,应迅速作好以下几项抢救护理工作:
4.1立即让病人安静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卧向患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搬动,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导致心力衰竭。已出现呼吸困难者立即上氧。
4.2迅速准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并置于床边,使抢救工作不失时机,分秒必争,准确有效。为此,病房平时应有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克服急用时的忙乱现象。
4.3对张力性气胸患者病情危重时,应作特殊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4已作闭式引流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造成胸腔感染。
4.5紧急处理,若患者因心肺受压,处于垂危状态,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应及时报告医生,作应急处理。取50-100ml消毒空针,九号针头,在患侧胸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消毒后抽出部分胸腔内空气,使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