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自信,而勇气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
失掉理智就是失去了做了的一切。
要想让一切都服从你,你就必须首先服从理智。
要真正做到多思,我们必须甘心忍受并延续那种疑惑的状态,这是对彻底探究的动力,这样就不致于在示获充足理由之前接受某一设想或肯定某一信念
人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
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
聪慧的人常说的四个字是:“我不知道”
思想像胡须,不成熟就不可能长出来。
与其不透彻地理解许多事,不如理解的事不多,但都能彻底。
我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全由思维而来。
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要记着,幸福并不是依存于你是什么人或拥有什么,它只取决于你想的是什么。
任何东西都没有像大胆的幻想那能促进未来的创立。今天的空想,就是明天的现实。
思想的动摇并非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除蠢人外,谁也不想坚持错误。谚语说,重新考虑最好。
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
一分钟的思考抵过一小时的唠叨。
人类最大的不幸是他没有像眼睑制动器那样的器官,使他能在需要时遮住或阻碍一种思想或所有的思想。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前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意,而后者却可以洞察事物的内涵。
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
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
知识是勤奋的影子,汗珠是勤奋的镜子.
海绵就是拥有足够的水分,也决不能挺起肚子,显示自己的富有
只有时刻把记忆的网张开,才能捕到知识的猎物.
浅薄的人容易骄傲,无知的人容易狂妄.
智者支配环境,无能者受制于环境.
经历是至理名言的母亲,而思索则是它的产婆.
无知的芳龄,不是真正的青春
山鹰绝不会把巢穴构筑在屋檐下
粉笔--生命的每一人细胞,都是一颗狙击愚昧的子弹.
智慧的花朵,常常开放在痛苦思索的枝头上.
无瑕的美玉,世所罕风险量如果因企求"白璧无瑕"即一棒打碎,那他就是十足的傻瓜.
智者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愚者永远把自己的判断看成万无一失
失去理智时的冲动,常常造成长久的悔恨;而长久的憎恨,又常常会使人失去诮有的激
如果心术不正,足智多谋就成了可怕的东西.
智慧是珠,实践是线.要想珠成串,不能断了线.
愚蠢总是在舌头跑得经头脑快时产生的.
生命之舟要远航,离不开智慧的橹.
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孩子。
在还没死亡以前,就不能算作做完全诞生。
极拗的人是一个极聋的演说家。
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
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
星星早就消失了,但是庸碌的人们仍然看见它们闪着亮光。
我的座右铭:我什么也不要。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聪明人永远不拒绝需要的东西
傻瓜和聪明人都是同样无害的。最危险的是半傻不傻和半聪明不聪明的人。
崇高的人和愚蠢的人之间,不过是一步之差。
人生如梦,我们醒而睡着,睡而醒着。
在人生中最难的是选择。
不要在怀疑与恐惧中浪费生命。
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思考”应当走到众人前面去,“愿望”不妨留在后面。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考虑出的新思想、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能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理智是一颗冷酷的太阳,它放射光明,可是教人眼花,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没有水分与阴影的光明底下,心灵会褪色,血会干枯的。
理智可以说是生命的光和灯。
理智是人的最高天赋,是人本质上区别于低级动物的特征。
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忧患始于思考。
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一个人在思考,他就是自主的。
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
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剧收场。
让我们首先遵循理智吧,它是可靠的向导。
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
没有理智决不会有理性的生活
一个思想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没有理智的支配,任何事物都不会持久。
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惟一自觉活动着的力量。
聪明人不注意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也不会为它们烦恼。
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
成功的脑子象钻子一样动作------集中到一点。
愚人常因把困难看得太容易而失败,智者常因把容易看得太因难而一事无成。
人在异常兴奋之时,往往会唠唠叨叨,而且还会慧语连篇,甚至妙趣横生。
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
聪明的蠢才就是这样的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方才知道自己的
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老实实态度
我们可以在幽默的背后找到真理。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是现代化河西新城的一道亮丽风景。优越的地理位置,幽雅的校园景观,设备齐全的教学大楼,明亮整洁的教室,浓郁的书香氛围,独特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了宁静、安心、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一直秉持“让读书提升每一个学生生活品质”的理念,鼓励学生以书为友,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今,学校已经营造出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书香氛围,形成了热爱读书、快乐学习的文明风尚。
一、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流淌书香
阅读意义重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7年,学校积极响应南京市“振兴阅读”行动计划,开展了“振兴阅读”行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的教师,包括许多家长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综合素养提高了;孩子们变了,变得懂事了,变得爱思考了,变得会说话了;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各类阅读征文等竞赛中屡屡获奖。孩子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1.加强管理
科学的管理可以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学校尤为重视课外阅读的管理,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主要措施有:(1)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周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专门指导课外阅读,向学生推介优秀书籍,《告诉世界,我能行》《爱的教育》《不可思议的小豆豆》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课外阅读课上得到了推广;(2)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学生读书,每天的早读和午读,学生们都能够在教室里安静地读自己喜爱的图书;(3)要求教师严格控制学生书面作业量,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阅读;(4)倡导学生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籍40分钟,并请家长督促指导,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5)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每班评选1~3名“中华读书小明星”,并将照片和简介张贴在专栏里,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6)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保障书源
学校图书馆建于2007年春,馆舍占地500平方米,专职管理员1人,馆内藏书2万余册,全面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设有借书处、教师报刊阅览处、学生读书园地,电子阅览区有10台专供学生使用的电脑。自建馆以来,我们一直提倡让读书提高生活品质,让学生在书香中成长。我们为每一位在校师生办理了借书证。为了便于管理,先后出台了《图书馆借阅规则》《学生进馆阅读时间》等相关制度。图书馆阅览室每天都对师生开放,开放时间是上午8:00至下午3:30,学生执行《学生进馆阅读时间》,由任课教师负责带领学生集体借阅。
学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种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令人流连忘返。图书馆内部阅览区域划分明确,设有教师书库、学生书库、科普园地及拼音角。学校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目前,学校的图书资源能够满足全体师生教育、教学、学习的需要。学校图书管理员热诚地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向往的学习乐园。此外,各班还建立“图书角”,选举图书管理员,制定班内的图书借阅制度,每生每月捐1本以上的健康书籍进行交流阅读,定期更换书目,拓宽书源,使学生有书可读,全力发挥图书的功效。如今,学校图书阅览室和班里的“图书角”已成为学生的欢乐天地,读书成了校园亮丽的风景。
3.开展活动
学校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课文:我最亲密的伙伴”―全校朗诵比赛,“迎新年,诵美文”―新春朗诵会……每项活动都会在校园里掀起读书的,学生沉浸于书香中,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那份热情,那种投入,让教师们感动不已。学校借助“红领巾”电视台进行“我爱诵读”的展示活动。各班都利用这次展示机会,认真组织开展好班级经典诵读比赛,切实提高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
为营造浓厚的“品名家书,做书香人”读书氛围,学校还相继邀请国内著名作家黄倍佳、葛冰等来校讲学,让作家们无限的童趣、幽默的语言、勃发的诗意,激荡学生的心灵。同时,学校将阅读活动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单元主题阅读课程,如公民道德主题、生命教育主题、科学文化主题、童话主题等,深化了学校主题性阅读文化建设。
4.师生共读
“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当书籍成为老师的第一至爱时,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这些朴素而又充满哲理的话,揭示了教师读书示范熏陶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一个读书人,用自己的阅读行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但要自己读经典作品,增强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还要向学生推荐书籍,与学生同步阅读,共同分享阅读收获。学生在教师的熏陶感染下,更加热爱读书,喜欢写作,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5.亲子共读
“书香少年”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感染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我们提倡家长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都要抽空和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欣赏那些动人的图画和文字,让家长在被孩子天性感染的同时,也能够用自己真诚的投入影响孩子。我们建议家长定期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能够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孩子聊聊书的故事,谈谈读书的感悟。我们还定期举办“家教征文”活动,让家长与孩子的文化素养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积淀与提高。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读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生活习惯
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引领教师从书籍中汲取生命的源泉,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精彩。我校以此作为教师读书活动的理念,把教师读书活动作为我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流程,并通过制作小报、读书讲座、博客等形式,多渠道、深层次地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教师读书沙龙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校园内充盈着浓浓的读书氛围。
1.确立书目
阅读书目包括《中国教师报》推荐的《中国人的素质》《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改变从阅读开始》等教师必读书目,并在寒暑假青年教师作业中推荐假期阅读书目,以写感想、做小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如让教师们学习《什么是教育》这本书。
2.深研细读
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到图书馆借阅规定的书目和刊物,勤学善思,精读细读,发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精神,提倡将读书摘要和读书感悟结合起来,也可以针对所读内容写出读书心得,切实保证读书活动的质量。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不但要会读,还要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感受化作文字,上传到学校网站,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交流研讨
“相约星期五”是我校教师读书交流的固定时间,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我们都欢聚一堂,畅谈读书感受,开展小组读书交流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写出读书心得体会,并对这些读书笔记进行评比。学校定期举行教师读书报告会,先后组织了《给教师的建议》《民主教育》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等。“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已在我校蔚然成风。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读书积极分子”与“读书标兵”评选活动,引领激励教师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结束语
因为要为采访做准备,我特意查阅了辛意云的相关资料,在了解之后,对他的学识和经历更是钦佩不已。采访前,我紧张的在贵宾室的门口走来走去,生怕这种国学大家会表现的傲慢清高,可是真正与他面对面的时候,他的和蔼可亲顿时让我放松下了,他慈爱的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眼前的辛意云身体状况似乎不太好,黑黑的眼袋,但言谈之中透着儒雅和坦然之气。他说自己从小身体就很差,童年几乎是在急诊室里度过,长时间只吃开水烫小白菜和面条。所以辛意云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思考生死的问题。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出去玩,学外国文学的父母就给他准备了很多儿童读物,他发现自己专注地看那些西方的神话故事时会忘记身上的病痛。上大学的时候,辛意云选择文化大学的中国哲学。并且在那里他遇到了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我觉得人与人的相遇是有机缘的。”辛意云说道。早在上初二的时候,辛意云就在舅舅的书橱里面读到过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我觉得他说的历史和老师说的不一样,有一种亲切感”。辛意云遇到钱穆先生时,钱穆先生正在文化大学的历史研究所开课,所以每次钱先生讲课他都去听。有一次钱先生问他最喜欢《史记》的哪个篇章,辛意云说是《伯夷列传》,因为“这篇最没有故事性,讲一个史者的‘史心’、‘史得’”。后来的二十多年钱穆先生经常会说,遇到辛意云是自己教学生涯中难得的机遇。而辛意云觉得自己能有幸陪伴在钱穆老师身边,看到他23年来最真实的状况,不仅能够学习史学和经学,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大学毕业以后,辛意云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有一天钱穆先生问他;“你教书快乐么?”辛意云答曰“快乐”。钱穆先生又问“那读书呢?”他答曰:“也很快乐。”于是钱先生又问他:“那如果有天不能教书也不能读书,你还能快乐吗?”辛意云当时明白了,老师是在提醒他,“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快乐依赖在教书依赖在读书里,那么有天不能的时候你还快乐么?真正的快乐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因为钱先生当时眼睛基本坏掉了不能读书,但在他看来快乐是在心里面的。
采访总是要回忆一些过去的事情,辛意云说:“回忆这些细琐的往事,总是让我感慨万千。”
对话辛意云
关于论坛
《时尚北京》:这次您来论坛,您希望从国学或者说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给这些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呢?
辛意云:我在想无论如何一个现代艺术的创造或者一个现代审美性的创造,不论它是服装,还是一般大众的生活用品或者是一些艺术性的东西,它的创造性基本上都有美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些美的元素常常有它的历史性。因为人类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是在追求让自己生命美好和丰富。美的创造,包括服装、艺术、各种饰品的各种创造,是不断在发展的。而这些创造当中,有的美学元素、审美元素,也就消失掉了。可是,有的一直被保存下来。
《时尚北京》:您觉得中国的哲学文化还有国学文化以及现代的时尚元素是否有切合点?
辛意云:有,而且切合的非常好。比如现在的极简性,在中国来讲,老子、庄子就有高度的极简性。甚至于佛学中的空性,就是一个高度极简性的展现。特别是来自于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他展现的宇宙性,就是一个极空阔,无限的宇宙性。而他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看待明代的椅子,明代的家具,我们可以看到家具放在那里,反而使得它存在的空间显得更空阔,以至于让我们从椅子、桌子看到了一个空阔的空间,然后又从空阔的空间回到椅子上,有无相生而又互相创造出人可以安居的生活空间。所以说,这种极简性的传统中国,像宋代所展现出来的极简性在今天来看不但没有不退出流行,而且越来越红火。再看看唐朝的繁复,那种华丽中带着深沉性,在今天同样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部分。再加上汉代的运动性,那种力量,宇宙力量的展现,同样是今天时代不可缺少的构成审美的元素。所以说在今天我们要走向世界的时候,除了熟悉西方构成的审美元素,还要熟悉我们自身的那些审美元素,那些永不退出流行的审美元素。
《时尚北京》:国内服装企业在品牌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如何将这些切合点,或者说国学中经典的元素融入到品牌发展过程中去?三者是有切合点的,国学也有自己的精华在里面。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树立,这些东西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是如何融入进去的?
辛意云:我希望建立研究的单位,我们看全世界能够站稳立足的企业,他们都有研究单位。所以他们不是凭空的去做,也不是追着现象跑。如果是追着现象跑,那永远也跟不上现象。所谓的现象就是“一时”的意思。人们是多变的,永远在发展,所以建立的色彩系不同,建立人的情感、情绪需要这种心理了解。
《时尚北京》:中国服装论坛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平台,也是一个展示的平台,交流的平台。您觉得中国服装论坛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基本条件?
辛意云:我觉得这些服装界的企业家们很了不起,他们展现了他们的斗志,也展现了传统中国人的那份勤奋,那份不眠不休的劳动力的精彩表现。只是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某种研究。但是更深刻的或者是更联合的,需要有心人或者哪一个企业的老板出来提倡。在台湾我所了解的品牌到今天也不多,一方面是世界形势,一两百年被西方的世界品牌所占据。而另一方面是不做研究,不做资料的掌握,不做元素的掌握,没有系统性的收集,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你没有资料,没有元素在手,就像枪炮没有炮弹一样。而你只能够从每年的或者某一个阶段中别人的设计中去获取灵感,这是不够的。
关于国学
《时尚北京》:你研究国学、教国学,而且还在台湾主持电台里的国学节目,您想通过这些传达什么呢?
辛意云:我就是想说《论语》本身,其实它是开启中国学术的一把钥匙。它有日常人生的一部分,它也从日常人生中归纳出普遍人的根本性的部分。为什么中国自汉代以来把《论语》当作公民必读物,原因就在于它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人?人的知识从什么地方开启?这是我们近代容易忽略的部分,但又是中国文化真正的部分。
《时尚北京》:你说自己是站在更高立场上来看问题的,这种立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达到的?
辛意云:这是阅读和积累的结果,一个智慧的取得和呈现。这不是一个定点提供的,不是放在那里,然后我去取。我试着在学而时习之的条件下去实践他们所提供的方法。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就真的在试着发现我先天的创作力和可能性在哪里。然后《中庸》上进一步提供方法:认识你的情感,了解你的性情。就是刚才我说的,人的个性就是由性情所决定的。我是这么过来的,然后就不断实践,慢慢就真的发觉我可以比较客观地看待事物,看待自己。
2.谁伤害过你,谁击溃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
3.用时间和心看人,而不是用眼睛。
4.不要活在过去的回忆里。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5.要学会对拥有的一切怀有感恩之心,最终你会得到更多。如果你总是对那些没有得到的东西耿耿于怀,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满足。想必,也不会快乐。
6.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7.突然发现,原先不少要好的朋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联系。原来,友情和爱情一样,没有经营,最后也会形同陌路。
8.当长大以后,多希望自己还只是个孩子,给颗糖就笑,摔倒了就哭。不用伪装到面目全非,不用压抑自己的心情。
9.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有很多话讲不出来,放在心里会安全点。
10.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不能停止思念,却装作对方从未走进自己心间。
11.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在阳光下灿烂,在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12.心情不好的时候,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不求安慰,不求有人能懂。
13.好的感情,战得胜时间,抵得住流年,经得起离别,受得住想念。
14.喜欢一首歌,有时候只是喜欢了一句歌词,因为它碰到了你内心的深处。
15.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16.被特别在乎的人忽略,会很难过。而更难过的是,你还要装作不在乎。
17.眼泪,有时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微笑,有时候是一种没有说出口的伤痛。
18.小时候,认为流血了就是很严重的事,不管疼不疼,先哭了再说。直到长大后才发觉,其实流泪比流血更疼。
19.有些痛,说不出来,只能忍着,直到能够慢慢淡忘。
20.世间都是这样的,不管走到哪里,总有令人失望的事情,一旦碰到,我们就很容易过度悲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放心,闭上眼,睡一觉,说不定明天就会有新鲜的事儿发生。
21.终于有一天,你会知道:公交5分钟一班,地铁9分钟一班,缘分——有时候一辈子只有这一班。
22.最宝贵的东西,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而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
23.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今天,是你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了,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记住,越努力,越幸运。
24.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总是莫名的忧伤;跟自己说声对不起,为了别人为难了自己;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伪装,让自己很累;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总是学不会遗忘;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很多东西没有好好珍惜;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倔强,让自己受伤;生活还在继续,需要微笑着继续。
25.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里的笑声有多甜;幸福,不是你能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能平安到家;幸福,不是爱人多漂亮,而是爱人的笑容多灿烂;幸福,不是在成功时喝彩多热烈,而是失意时,会不会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别倒下;幸福,不是听过多少甜言蜜语,而是在你伤心时,能有人对你说,没事,有我在。
26.有钱,不可能养你一辈子。帅气,不可能炫耀一辈子。自己的另一半,是拿来过日子而不是拿来比较的。日子过得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不找帅、不找富,找个能包容你的。如果他不能包容你的情绪和缺点,就算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其实最好的日子,无非是你在闹,他在笑,如此温暖过一生。
27.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所有经历过的往事、在心中留下伤痕褪去,令人坚强而安谧。所以,优雅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为什么要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探讨人生呢?这是因为哲学思维是一种可以把握人生智慧的思维。哈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不在于他的知识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这句名言是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说的,它明确地表明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哲学是一门爱智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过美好生活的艺术,它不仅能帮助我们锻炼和发展思维,而且还能丰富和提高我们的境界。哲人冯友兰说:“哲学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一是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寻根究底,把握真我,提升境界。
哲学思维有很多类型,我认为与增进人生智慧相关的哲学思维主要有反思思维和语境思维。下面分别从反思思维与人生智慧,以及语境思维与人生境界的角度加以谈论。
一、反思思维与人生智慧
(一)反思思维
反思思维是一种高品质的哲学思维。在问题的解答上,直觉思维是直接的、迅速的和自发的,它与有意识的思虑无关,只需较少的注意力。与此不同,反思思维是对思想的思想,是反复的思考,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并与有意识的思虑相联,要求注意力集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善于反思的人通常会反问自己的直觉,而不是简单地信赖由直觉获得的答案。反思思维是一种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强的人,能深谋远虑,遇事三思而后行:他能避免急功近利,杜绝肆意妄为;他能防止头脑发热,减少意气用事;他能战胜独断专行,远离专横跋扈。研究表明:善于反思的人记忆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更难上当受骗,更会赚钱、寿命更长。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活了98岁;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活了102岁,都是明证。反思能力越强,越能深思熟虑,通常而言,哲学家比普遍人更能深思熟虑。哲学家爱追问形而上的问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擅长在常人无怀疑处怀疑,这些都是深思熟虑的表现。深思熟虑是哲学家共有的气质,哲学家是一群“密涅瓦的猫头鹰”。
实验证明,受过哲学本科教育的人的反思能力是没有受过哲学教育的人的2倍以上;受过哲学研究生教育的人的反思能力,是没有受过哲学教育的人的3倍。这表明,哲学教育有助于反思能力的提高。
(二)人之为人
哲学因其对人生不断反思,是使人成为人的一门学问,其旨趣在于教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圣人,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对于哲学的这种作用,先哲已有论述。梁启超曾说:“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是什么关系?”冯友兰也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贺麟明确地说:“哲学是一种学养。哲学的探究是一种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哲学之真与艺术之美、道德之善同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活动,一种使人生高清而有意义所不可缺的要素。”
中国哲学乐于思索人生,外国哲学也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在多年的外国哲学教学中,我最赞许的三个观点是:“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不值得过”“认识你自己”“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三个人生信条都与反思思维直接有关。
大哲苏格拉底曾主张“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不值得过”,这就是要求我们要反思生活。在我看来,人是有理性的,对于生活要有所反思,有所规划,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行尸走肉。“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不做快乐的猪”,这是哲学反思的要求。
思考人生、规划人生,必须建立在“认识你自己”的基础上。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耶稣诘问:“失去本真自我,赢得整个世界又有何益”;莎士比亚强调:“最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那么,如何认识真正的我们呢?我认为,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保尔・柯察金的“回首往事”+海伦・凯勒的“假如…”,就是最好的认识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假定:你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面对着死亡,那么,你会如何看待你的一生?你将如何过好剩下的日子?当你站在人生的终点回首往事时,你会认为自己逝去的年华是在虚度因而悔恨吗?你会认为自己即将消逝的一生碌碌无为,因而羞耻吗?或者,你会认为自己这一生充实、有意义、没有白活吗?等等。这种方法需要借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设想,不断进行思想实验。假如你只有3天寿命了,你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假如你只有3个月的寿命了,你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假如……?假如你只有60年寿命了,你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通过这种思想实验,你可能发现你真正需要什么,并因而把握真正的自我,把握人生的真谛。
在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荷兰哲学家是斯宾诺莎。他以道德高尚著称于世,罗素称赞他“是人格最高尚、最受人爱戴的伟大哲学家”,“就伦理道德而言,他是至高无上的”。斯宾诺莎提出过“从永恒的观点来看”的人生信条,“从长远的观点看”是我对斯宾诺莎观点的改写。在我看来,凡夫俗子是难以谈论“永恒”的,但可谈论“长远”。从长远的观点反思人生,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当人生遭遇“少年无名师”“中年无贤妻”“老年无子嗣”“终时无好名”之类的憾事时,从长远的观点看,并非世界末日来临,不必灰心丧气,无需怨天尤人;当人生面对“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类的幸事时,从长远的观点看,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
二、语境思维与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