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集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经济增长;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50-03

1 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集聚,通过集聚成群而不断提升企业及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优势群体。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高效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强大的竞争优势,能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做了研究。

2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的研究已成为了国家和地区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经典的论述,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引起了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学科对这一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国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的研究,使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2.1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既竞争又合作,这种竞争合作关系是集群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M.Porter(1998)采用传统的新古典论观点讨论了产业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认为企业间的合作竞争促进了创新和发展,产业集群被看作是充满合作竞争的灵魂。Meyer-Stamer(2002)分析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的模式,认为通过合作能营造创新环境,不仅能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力,而且能提高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2.2 创新环境是产业集群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等得以生成的重要保障

创新环境不仅有利于集群内企业进行研究和创新,而且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播和利用,使其转化为新产品。Mellaart(1995)认为,创新环境是“孕育创新过程的区域组织”。创新环境不仅指本地化的网络结构,而且指将外部的学习和企业内部的创新相结合。不管是能降低行为主体不特定性的物质资源或非物质资源的本地网络结构,还是能制定经营和创新战略的创新组织体集合,都能够为集群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使其良性发展。

2.3 产业集群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由于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外部经济效应等,使得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费用降低,而且特别是知识的溢出,使创新成本大大减少,同时提高了整个集群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如Matin(1997)& Ttaviano(2001)综合了Krugman 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和Romer 的新增长理论,建立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间的自我强化模型,证明是由于降低创新成本而产生的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

2.4 创新群和合作网络是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保证

由于创新群的存在,才使得集群内有新的知识、技术、信息生成,使集群的发展一直有新的血液注入;由于产业集群的合作网络结构,才能使得新生成的知识、技术、信息在集群内迅速扩散,得以学习和复制,降低知识创新成本,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如Callos Quandt(2000)认为,创新群和合作网络是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优势、缩小空间和社会不均衡的主要工具。

2.5 形成机制是产业集群研究的根本

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能够从根本上了解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规律,从而能更好地掌握产业集群理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2.5.1 市场自发形成机制。所谓市场自发形成机制,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这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煤炭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和非自然资源(如知识、技术、信息、网络、文化等)。市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在市场自动调节的作用下,将一些拥有相近或相识资源、技术、文化等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并通过这些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体。最基本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基本上都属于这种,如Maggioni(2002)利用生态学模型强调了“选择机制”的作用,他将集群看作是企业之间竞争资源的自然选择过程的结果。

2.5.2 政府主导机制。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而不是主要依赖市场的自主调节作用。它是政府出于产业或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给予政策支持,如财政扶持资金的投入、税收优惠的实

施等。

2.5.3 政府引导机制。政府引导机制是指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用行政手段等对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加以干预,而只是出于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出台引导性的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Bruso(1990)提出了两阶段模型,指出有意识的引导活动对集群演化升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3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我国学者也开始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此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世界各国都重视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下,想要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除了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外,还应该注重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中,财政政策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财税政策在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机制不同。

3.1 财税政策可以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从产业集群形成过程来看,财税政策可以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如田卫东、王树恩(2010)认为,在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容易受到市场波动行的影响,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可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刘刚(2012)提出,配套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能提高城市群发展水平,加强产业整合,从而促使城市群城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

3.2 财税政策可以起到扶持成长、促进升级及创新等作用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来看,财税政策可以起到扶持成长、促进升级及创新等作用。如王岚(2009)认为,政府能够通过其政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和机构,培育企业家,培育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协助建立行业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拓宽融资渠道等,促进科技创新。吴甜甜等(2010)认为政府介入产业集群有利于解决集群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提供公共产品,促进中介机构发展以及消除产业集群负的外部性并维护市场秩序,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魏丽华(2010)指出,在加快集群升级以及推动集群创新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彦英、周均旭(2012)认为,完善的财税政策能促进农村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深化农村内部就业。

3.3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及演化路径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学者注重研究财税政策在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作用具体形式及作用机制的同时,很多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及演化路径进行了研究。如吴翔阳(2007)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自组织衍生机制,提出产业自组织集群化的“企业-基核-集群”路径。胡蓓(2009)从产业集群的作用来分析产业集群,认为产业集群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激励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由此在产业集群区域形成了人才资源的集聚。王发明(2010)利用生态学的概念,运用生态学的“个体-种群-群落”这一演进路径来剖析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内在机理。彭穗生(2013)认为,产业集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优势的演进过程。

4 国内外研究简评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系统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基本上对国外著名的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研究起步时间较晚,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体系。

4.1 对产业集群的财税政策实证研究较少

近几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对国外学者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少数学者(主要代表是北大的王缉慈教授和浙大的魏江教授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钱平凡和李佐军研究员)对国内产业集群做过比较详实的实证研究,但尚未发现专门对财税政策在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详实、系统的实证研究。

4.2 对产业集群的财税政策研究范围较窄

在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中,对财政政策有较多论述的大都出现在促进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集群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如姚雯、刘传江(2010)在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中指出,增加科技经费投入、优化财政支持结构、完善税法体系和实行税收风险扶持等,但这一研究不是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的,而仅仅是对这一产业财税政策进行分析。

4.3 对产业集群的财税政策均衡性研究较少

已有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财政对企业支持的研究,特别是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财税政策研究,如王鹏程、于明奎(2007)“关于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体系研究”,辜胜阻(2011)关于“后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崔志坤等(2012)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支持政策角度的转变”,以及陈波(2013)关于“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等。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和税收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均衡性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杜跃平.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生命周期研究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3-42.

[2]田卫东,王树恩.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103-106.

[3]王岚.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与政策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87-89.

[4]张彦英,周均旭.深化农村内部就业的财税政策

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2,

(2):25-29.

[5]胡蓓.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彭穗生.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J].商业

产业集群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投入产出

一、矿产资源产业集群

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主体是矿产资源型企业,在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相关企业所形成的矿产资源产业链,以及以竞争、创新为基础的生产同类产品的矿产资源型企业,在一定范围的地域内集中而形成的区域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定义为区域内一组有密切产业联系的产业群体,其构成以矿产资源产业部门为基本单位,强调矿产资源产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和产业分工。首先应该明确定义构成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三大要素:矿产资源型企业、矿产资源产业链和空间,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一)矿产资源型单位

矿产资源型单位指的是一个单位的行业性质。矿产资源型单位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是以矿产资源为劳动对象,对其进行勘察、采选、加工、开发和利用的法人单位。在同一个国家和区域中,有多种不同产业的法人单位存在,在本文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界定和甄别哪些单位个体是属于矿产资源型单位。因此需要参照和依据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来进行界定和甄别。本文将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对国内的矿产资源型单位进行分类界定。

(二)矿产资源产业链

对于将哪些矿产资源产业链环节归入矿产资源产业集群中需要有明确的界定和量化,即根据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产品交易数量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来反映产业间的分工合作程度和技术经济联系。通过构建产业关联系数反映产业间联系强度,并以其为基础识别产业集群。首先,从国家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去除主要为本地服务的产业部门。由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分类往往对制造业部门分类较细,而对服务业部门分类较粗,导致服务业部门相比专业化的制造业部门具有更大的交易流量,从而主导整体的产业关联结构。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去除主要为本地服务的产业部门,并且在计算后面的产业关联系数时,应对生产者服务型部门,如金融业、保险业等赋予小于1的权重。其次,以剩余的部门基本流量表为基础,形成投入产出交易矩阵A。从A中分别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后向关联系数,是指一个产业向本产业提供生产要素的产业或者部门的生产技术联系。计算形成的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一产业对另一提供要素的产业的直接需求越大,产业之间的直接关联度越大。直接分配系数又称产业前向关联系数,是指一产业与需求本产业产品或服务的产业的生产技术联系的程度,计算形成的直接分配系数越大,说明一产业对另一产业的直接供给推动作用越强,产业之间的直接关联度越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某些产业之间上下游关系很弱,即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值很小,因为我们寻找的是产业之间上下游关系紧密的部门,所以需要设定一个产业关联阈值α。这样就可以确定将哪些产业部门归入矿产资源产业集群中。

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将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按照Ⅱ级分类划分为122个部门。具体识别的结果按照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单位代码顺序,如表1所示。

二、中国矿产资源产业综合关联分析

由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社会平均值都为1,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相对于社会平均值的水平高低,可以反映这个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与支撑作用。为了反映我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部门对各个部门的拉动与支撑作用,以影响力系数为X轴,以感应度系数为Y轴,构成一个坐标系。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各部门以及其他各生产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四个象限的情况如图2所示。

处于第一象限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这些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制约作用都很大,并且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比较大。所以这样的部门是进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中国2002年处于该象限的属于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部门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三个部门。这些部门都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中间投入比重较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瓶颈作用都很明显。处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大于1,感应度系数小于1,属于强辐射、低制约性的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大。中国2002年处于该象限的属于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部门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部门。处于第三象限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都小于社会平均水平,属于辐射力小、制约性小的行业。中国2002年处于该象限的属于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部门有: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四个部门。处于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小于社会平均水平,而感应度系数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属于辐射力低、制约性大的行业。中国2002年处于该象限的属于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部门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两个部门。

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中,42个产业部门的各自影响力系数之和与各自感应度系数之和是等于42的,因此,可以得出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在中国经济中的整体特征和地位。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影响力总系数和感应度总系数分别为11.63和14.45,分别占各系数总数的28%和34%,说明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对我国经济的制约作用大过于拉动作用(见表2)。

三、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

中国目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汽矿产3种。各种矿产资源的分布很广泛,但总体分散,又相对集中。矿产资源的分布对于矿产资源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有非常大的影响。矿产资源采掘业肯定会集中在矿产比较丰富的地区,同时由于生产、运输原材料等经济成本的原因,使得下游矿产品冶炼工业得以存在于该地区。表3是按照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模板分别计算的30个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自治区)的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总产值排名和各个地区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所包含的各个部门的总产值排名。

从以上各表发现,山东省的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在全国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与山东省是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有直接的关联,山东省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矿产有24种。保有储量占全国比例较高的矿产有:石油、金矿、金刚石、石膏、晶质石墨、饰面石材、玻璃用砂岩、陶瓷土,此外,煤、铁、铝土矿探明储量也比较丰富。海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总产值排在最后一名,这其中原因与海南省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有关。但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并不能解释本地区矿产资源产业集群产值的高低,如上海市开采和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粘土矿和矿泉水,矿产品的价值也不高,但其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总产值在30个地区中排名第10位,领先于四川、山西、云南等等这样的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向蓉美.投入产出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贺灿飞.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M].科学出版社,2009.

5、王建龙,李国强.江西2005投入产出应用分析成果精选[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产业集群范文第3篇

一、通过龙头拉动,产业集群由平面向立体拓展提升

紧紧抓住规模企业、500万元以上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家庭企业这四个层面,促进百姓经济与现代企业互促共进、共生共荣,形成“配套带龙头、龙头带配套”的良性循环。

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注重扶强扶优,加大对块状经济中领导型的集群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其通过联合与合作实现低成本扩张,从而支撑和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催生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及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销售上亿元的工业企业86家,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68家,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10万多家。

延长块状产业链。重点抓好产业链的前延后伸工作,着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五金块状从零配件生产向部件甚至整机生产转变,衬衫块状由单一的衬衫向领带、西装、西裤、T恤、内衣、鞋袜、箱包等服饰系列产品发展,袜业块状由出售毛袜转到集织造、染整、定型、包装于一体的最终产品销售,珍珠由单一养殖单一半成品加工转向首饰、摆饰、化妆品、营养品生产,呈现出由简单加工向整体制作转变、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转变的特点,同时,绿色产品、纳米技术等概念也开始渗入,形成了产业集群立体化扩张的发展态势。

提高产业配套关联度。积极推动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将一般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加工发散到配套中小企业中去,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既勇当主角又乐当配角,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大力提倡龙头企业接单、中小企业配套生产的协作模式,甚至是大企业掌握原料、出口渠道和质量标准、品牌等资源,下单到中小企业生产的“虚拟模式”,逐步推进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块状经济产业布局。

二、通过品牌带动,产业集群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提升

坚持品牌立市、品牌强市,以品牌引领集群、以集群提升品牌,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提升产业集群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以规划为先导,引领品牌之路。诸暨市先后制订出台了《“十五”名牌发展规划》、《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兴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品牌创建工作纳入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30万元,对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浙江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2005年,又率先在全省实施“市长质量奖”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中国名牌产品7只,中国驰名商标3只,国家免检产品12只,浙江名牌产品44只。中国名牌、浙江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数量均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

以节会为载体,营造品牌之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等形式,依托产业优势,倾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品牌,抓好区域整体品牌的强势宣传和推介,努力构建以大唐袜业为整体品牌的“国际袜都”和以山下湖为主体的“国际珍珠产加销中心”,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打造国际品牌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已连续五届举办了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连续四届举办了中国珍珠节,极大地提升了“大唐袜业”和“山下湖珍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每年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商品展览会和博览会,进一步扩大“诸暨制造”整体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以质量为核心,塑造品牌之魂。从加强行业质量管理入手,制订和完善行业质量标准和行业质量公约,引导企业借鉴世界名牌发展经验,导入IC管理,开展质量认证,以产品质量进行创牌和保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有300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达97个,质量管理先进企业40家,创名牌优胜企业100家。

三、通过科技推动,产业集群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转变提升

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求,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集群的技术开发优势。

巩固拓展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启动实施“科技兴市工程”五年规划,认真抓好以“工业性投入100亿元、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0只”为主要内容的技改投入“双百”工程,引导企业实施“腾笼换鸟”战术,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始终保持纺织服装、五金机械、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和医药化工等五大传统产业在全市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培育扶持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发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群。目前,环保装备、电脑绣花机、光电缆、轴承轴瓦等新兴产业已成为诸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以“扶持20家企业与20家国家省级重点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开展深层次技术合作,培育2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扶持3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30名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内容的“S2233”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器,加强特色区域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提升产业集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目前,全市已建立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2家,创办厂办研究所130家,认定信息化示范企业25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2个,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

四、通过服务驱动,产业集群由低级向高级转变提升

政策引导。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出台打造国际袜都、淡水珍珠国际产加销中心和五金管业、环保装备、提花布(贡缎)、服装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培育发展潜力型产业等类实施纲要,并配套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指标、税收、报关、企业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构筑平台。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筑市政服务网络,加快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市场培育,加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山下湖珍珠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增强园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设计载体。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展销会、推介会、旅游节和友好单位互访等活动,利用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和上海世贸商城“诸暨特色产品展馆”,帮助企业推介产品、寻找合作伙伴,为民营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创造机会。

优化环境。围绕“对发展有利,让群众满意”的目标,动真碰硬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在2004年“双优双比”活动的基础上,去年又积极开展“一评三十佳创建”活动,并结合全省“企业服务年活动”的部署,以“服务企业、再创新业”为主题,扎实开展“十个一”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二次飞跃”。同时,深入实施第四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办证中心等“四中心”建设,加强市场秩序整顿,积极打造“信用诸暨”,建立与国际规则相对接的法治环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为加速提升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五、通过文化催动,产业集群由物质层面向文化精神层面转变提升

紧紧抓住文化“软实力”这个核心内容,加快文化与经济融合步伐,以文化之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张江;科技资源;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集群化趋势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和业界关注,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产业集群,既有政府规划扶持的各种产业园区,还有民间自发形成的集群。实践表明传统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产业的一种,本文认为其发展需要采用集群的形式,为此本文在讨论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其与一般产业集群的异同基础上,以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为例进行剖析,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1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服务业,又被称为创意工业、创意经济。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与理解。近年一些关于“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的研究,多与目前一般意义的“创意产业”相关,学术界与政府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与就业结构等内容,没有严格界定的统一标准和分析工具。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Schumpeter(1912)提出的创意思想指出,发展现代经济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及信息的形成、流动及应用。Romer(1986)撰文指出:新的创意会衍生出许多新产品、市场及财富创造的新机会,因此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原动力。Howkins(2001)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其产品均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经济部门,同时他还认为知识产权分为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等四大类,知识产权的每一形式均有庞大工业与其相呼应,这四种工业的各种形式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

1998年英国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理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被许多传统的英语的国家、欧洲的国家以及亚洲英联邦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然而,在实际政策运用或政府产业统计中,因为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及文化背景所不同,对于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划定,主要以国家统计局2004年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标准可分为四大类: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王缉慈(2005)认为,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的反映,也是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结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那些将文化创意、专利和商业化三者结合的产业,它是以文化创意为基础,以专利为保障,通过商业化提品和服务的产业。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2.1不确定性的需求

创意经济时代,追求的是个性化、独特化,而不再是一致性及服从性的大众化模式。创意产品蕴含着创意者创造偏好、品味,具有文化艺术的属性,其基调、风格与艺术特色具有内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文化创意产品投入生产之前,没法预测消费者对于新创意产品的评价,也很难依据以往经验来加以判断。

1.2.2以人为本的精神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每一个创意工作者都可将个人对产品的理解和创作思路在一定范围内倾注于产品的形态中。

1.2.3极高的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极高附加值,是一个“引擎产业”,可以快速积累财富并带动相关的环节迅速成长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1.2.4渐趋复杂化的生产过程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早期,创意产品的完成可以是单枪匹马的画家。但是,由于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出现以及人们对创意产品要求的不断攀升,文化创意产业内部分工亦更趋细化,生产过程也日益复杂。譬如一个高端多媒体的产品和一款大型游戏产品的研发,不断需要各种硬件及技术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各个层面、众多创意人才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2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2.1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

Florida(2002)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独创性内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1)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指文化创意产业(工艺、电影、音乐、出版、互动软件、设计等)在地域上集中,它将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集合在一起,使文化产品的创造、生产、分销利用得到最优化。

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指创意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城市的某些地方(例如艺术场所、科学院或媒体中心附近)的集聚,文化产业、非盈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形成了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

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点

Grabher(2004)认为创意产业集群活动趋向于围绕项目(而不是公司)展开,地理集聚有利于文化经济合同项目或项目网络的工作模式。Florida(2002)对创意阶层的研究中,提出“3T”要素,即技术、人的才能、宽松愉悦的环境三要素是吸引创意阶层的主要要素,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城市总体氛围来发展创意产业。Scott(2006)在对好莱坞的研究中指出,好莱坞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集聚地,与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和高人口密度这两个因素有关;同时大城市还能有效建立全球城市网络和全球关系通道。

李(2008)通过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集群案例研究发现,创意产业集群具有规模较小、物理空间独特、跨行业企业聚集及知识溢出明显等特征。马春辉(2009)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表现出无限的延伸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群内相互学习较少等特点。本文认为创意产业集群有集群主体创造性,创意人才先导性,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结合,具有多样化宽松环境、拥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且与世界各地有着密切联系等特点。

2.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一般产业集群的异同

Pratt(2002)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为产业集群的一个内部分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相反,Florida(2002),UNESCO(2006)等却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政策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总结相关学者创意产业集群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创新行为跟文化创意行为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产业集群强调技术及管理创新行为,而文化创意产业则强调文化创意。Florida(2002)认为创意行为需要松散的联系,由于紧密的联系会使内部团体排斥外来者,从而损害多样性,而多样性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行为与创意行为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所依据的知识是不同的。创新行为往往是显性的专门化知识,这种知识通过普通的渠道可以学习,如大学课堂,专业化书籍和电视广播等。而创意行为通常依据的是隐性的知识,这种知识需要通过手把手的面授才能获得。

其次,在集群的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创意产业集群与普通的产业集群不同,普通的战略对它不起作用。创意产业集群不像普通产业集群那样,一个企业园区紧邻着一个拥有技术的校园。创意产业集群里有文化机构、艺术场所、媒体中心、非盈利企业及生活着不同类型的艺术家的科学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既是工作的地方,还是生活的地方;同时还具有消费与生产融为一体的特征。它全天开放,既有工作还有娱乐,多样性、变化性为其基本特点。

第三,集群形成模式上的区别。传统的产业集群首先是是企业集聚,然后企业吸引人才;创意产业集群则相反,先是创意人才的集聚,由创意人才吸引企业的驻入而形成创意产业集群。他认为要发展创意产业光吸引企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吸引合适的人。因此,政府在制定吸引企业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吸引创意型人才的政策。

3张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3.1 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概况

2004年8月上海市宣传部正式命名“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上海市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成为张江园区新兴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年的发展,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逐渐从网络游戏产业扩展形成以网络游戏和数字出版为特色,包括动漫和影视后期制作等领域在内的张江“数字内容”产业集群。2009年底已累计入驻331家文化科技创意企业,聚集了如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网星游戏等游戏软件企业,以及矽幻科技、创新科技等电影后期制作企业(见表2)。在网络游戏、网络文学、数字视听、互动教育等领域处于国内引领地位,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在各自领域确立了市场领先或技术领先地位。

3.2 张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分析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来看,由于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生产过程渐趋复杂化,张江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科技优势。例如网络游戏领域,盛大和九城等先通过网络游戏为主,到与自主开发并重,到目前的自主开发为主,张江的网络游戏产业几年来一直占据全国的30%份额以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表1 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主要企业和机构

网络游戏 动漫 影视后期制作 数字、出版

内容制作和提供商 盛大游戏、美国艺电、美国暴雪、第九城市、法国威望迪、韩国Core、韩国NC SOFT、盛泰软件、麦石、圈之圆网络、四元数码等 视金石、大模王动漫、城市动画、派来蒙、拓荒动画、欣凯动画、阿妮信息等 矽幻科技、河马动画、聚力传媒、张江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 盛大中文、光线控股、歌沃影业、PPLive、上海车通、美优网、薄荷信息、点击书库、微图网络、沪江网、新纪元、早道网络、优盟教育网等

内容运营商 盛大游戏、第九城市、网之易 炫动卡通、点击动漫网、中漫网上海运营中心 歌沃影业

技术提供商 曼恒数字、风格信息技术、华博数码、盛大在线、世纪创荣 北大方正、盛大文学、中国数字出版技术公司

科研院校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创业学院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

支持平台 张江动漫谷、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动漫产业联盟

资料来源:《2010年张江高科技园产业发展年报》

大部分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于租金低廉的城市工业遗址,靠着这些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的老厂房、旧仓库经过艺术家改建后为创意萌发提供独特的环境和氛围。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立,也就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张江更多的是靠着引进文化创意企业为主而壮大,由白手起家,短时间内形成了全国的两大科技创意产业园示范区之一。

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众多企业中,80%以上是中小企业,同样呈现出创意产业的企业呈现出“少量的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的特征。毋庸置疑,已有学者论证过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创新的源泉所在。创意产业的企业小型化、个性化、扁平化的特征,适合创意产业企业灵活设计、灵活经营、灵活发展的要求。然而受投融资的不完善,中小企业中受市场欢迎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难以形成,为此张江的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设法降低了风险,为园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一定保障,更有利于整个创意园区的创新发展。

由表1看出,张江文化创意产业中产业链条的企业的相对完整,使得园区企业联系更加容易,可以更好的发挥集群带来的交易成本、规模经济等。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网络视频播放平台PPLive,占据了互联网直播市场的50%的市场份额,超过9000万用户中,30%是海外用户,站在了全球市场领域的最高端。PPLive通过与鸿波网视、优度宽频、九州梦网、新传体育等合作,形成了“内容―平台―技术―受众”,构成了整个P2P新媒体产业的价值链条,取得了巨大成功。

浦东新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一方面制定了文化科技创意企业认定办法,对经过认定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基金。这些政策还是大多沿用了传统产业集群模式,在短期内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群还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创意人才的缺乏是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障碍,在张江文化创意产业以后的发展中得到验证。

4小结

由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看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依靠自身的科技资源特色和一些产业扶持政策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不是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必须都依托于传统地方文化才能发展起来,张江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引进文化,让科技插上腾飞的翅膀”短期内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张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例子看出,目前并没有显现出上文所说的创意产业集群与一般产业集群的区别。从长远发展来看,创意集群的发展还得依靠创意人才,因此张江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时必须加大吸引优秀的创意人才的有效政策。

参考文献:

[1] Caves. 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2] Florida, 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M].United States: Basic Books.2002.

[3] Maskell ,P. Malmerg , A.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irms and Regions-Ubiquification and TheImportance of Localized Learning[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9(6):9―25.

[4] Mommaasd ,H. 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post-industrial city: towards the remapping of urban cultural policy ,Urban Studies,2004,41(3):507―32.

[5] 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5(4):16-21.

[6]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30―50.

产业集群范文第5篇

摘要: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旅游企业个性品牌品牌塑造

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经济实力的大小和竞争力的水平。对旅游企业来说,品牌是其实力、地位、信用的体现,是打开市场,赢得竞争力,取得利润的重要保证。

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看,旅游产业仍存在着“散、小、弱、差”的新问题,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旅游特色不明显、旅游企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对我国旅游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更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

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旅游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是各国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而争相借鉴的新经济形态。我国近几年涌现出一批产业集群,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地都出现了大量专业化区域,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尤为迅猛。

旅游业虽属第三产业,但是一个宽产业,它更具有“集群经济性”。美国北达科他州旅游集群、加拿大的葡萄酒及农业旅游集群、阿尔卑斯山的健身旅游集群等大量国外旅游集群的成功案例显示,旅游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具有聚集特征的产业。当代旅游的最主要特征表现为信息化、协同化、网络化,它也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有关旅游产业集群的探究文献不多,本文借助产业集群的定义,同时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指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持企业、机构在一定旅游目的地区域内大量集聚而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持企业、机构等可以利用的公共资源。而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塑造,实质上就是把旅游产业集群整体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

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对于旅游业而言,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是一块金字招牌,其积极影响表现为摘要:

提高了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带来更多的客源。对旅游企业而言,客源就是生命。由于我国旅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是无力打造自有品牌的,要想招徕客源,必须依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这块金字招牌。

有利于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在旅游市场格局中占居有利地位。旅游产业集群必须依托一个主导产业的,它可以是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产业链上任何一个企业,当这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就能形成品牌,也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品牌。而依托这块金字招牌,必然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旅游业仍存在着“散、小、弱、差”的新问题,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旅游特色不明显、旅游企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旅游产业实施集群品牌战略更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塑造,才能有效地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和旅游企业个性品牌的关系

有关旅游品牌的塑造的两种倾向有关旅游品牌的塑造,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以及旅游企业都十分重视,但他们的着重点是不同的,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协会等不重视旅游企业个性品牌,而是热衷于地方旅游形象的塑造,比较重视集群品牌,另一方面表现为旅游企业,主要是旅游企业家,不重视集群品牌的塑造,而是热衷于自身品牌的塑造。

对于前者,这主要在于他们没有看到个性化品牌支撑着集群品牌。因为没有单个旅游企业在自创品牌上的努力,企业就不可能发展壮大,旅游产业集群也就没有了强劲有力的企业作为骨架支撑,这样的集群品牌是短暂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业也是很难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这也是一些地方好大喜功,热衷于搞旅游形象的塑造,但旅游经济效益却没有跟上去的重要原因。

对于后者,这主要在于他们没有领悟到集群品牌可以摧生个性化品牌。纵观我国企业集群发达的地区,可以看到摘要:众多企业的合作和竞争,客观上的压力和动力带来了单个企业的持续改进,也带来了个性化品牌的成功。

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和旅游企业个性品牌相辅相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和旅游企业个性品牌都十分重要。地方政府要实现打造休闲旅游之都、文化旅游之都、水电旅游之都等等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旅游企业在财力、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而旅游企业要发展壮大,要逐步实现从主业向相关产业的拓展,也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以及在规划、营销等方面的重视。因此,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和旅游企业个性品牌缺一不可,旅游产业集群品牌需要有旅游企业个性品牌作为支撑,同时又要把握众多旅游企业个性品牌的本质定位。品牌的这二个方面,互相促进,既对立又统一。

有关塑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思索

由于旅游产品大多为公共产品,因此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塑造首先必须依靠政府、旅游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的运作,他们是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创造者和推动者,通过旅游管理部门来调动旅游企业进行集群品牌的塑造。

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塑造的保证

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旅游产业集群的塑造在实际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其一是体制障碍,类似“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地沟通协调不畅;其二是政策,一些城市怕被矮化、弱化、吞食掉,存在有意无意的“克隆现象”,形成恶性竞争,为此,必须在体制上创新。一方面,制定公平高效的竞争规则和规范旅游企业竞争行为的惩罚约束制度;另一方面,消除体制障碍,明确财产权制度,消除政府对旅游企业过度的行政干预,同时取消各种地方旅游企业保护制度,如大型旅行社可直接到地方办分社,逐步取消地陪制,同时鼓励外商进驻旅游产业集群,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此外,各地要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产业集群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诚信而产生的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资源,它是旅游企业之间交易和合作的基础。因此要积极宣扬诚信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同时完善信用规章制度。

创建良好的融资环境旅游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它们是旅游企业集聚形成的关键力量。但是,由于中小旅游企业发展主要靠自身资金的积累,通过银行获得贷款难度较大,其竞争力提升受到严重的制约。为了有效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除银行信贷外,在政府的倡导下,可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对旅游企业进行扶持,使旅游企业和本地机构共担风险和投资,同时也分享收益和回报。

营造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和硬件环境注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通讯网络及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学校及一些培训机构的设施投入,非凡是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完善的区域旅游产业链是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塑造的基础

目前,国内正呈现一种旅游企业集团加速组建的趋向,尤其是2004年以来我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进程出现了明显的加速,例如首旅、中旅、国旅等旅游企业在集团化进程中纷纷惊现重大举措,这必将进一步改善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散、小、弱、差”的局面,也必将提升我国旅游企业国际上的竞争力。

我国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模化、实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旅游品牌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应当根据各地经济特征和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跨行政区域的区域性旅游企业集团,以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业,其核心层、紧密层和辅助层相互依托,共存共荣。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发展考虑,应立足于旅游产业最基本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联合打造各地旅游集群统一品牌,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高层次、大规模地实行相关旅游企业的战略重组,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形成由大型旅游骨干企业集团主导和规范市场的格局。

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紧密层和相关层发展考虑,可着重发展旅游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会展、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和相关行业相结合,释放这些行业的潜在优势,形成新型旅游业态,如,旅游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会展旅游、旅游保险等,从而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强旅游产业集群内各类企业组织的有效交流和合作,并由此进一步推动旅游企业的战略重组和大型旅游骨干企业集团的形成,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品牌旅游企业和产品是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塑造的关键

以品牌旅游企业,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旅游企业是创建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主体,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竞争乏力,创建品牌旅游企业一方面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改建和治理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收购、兼并等形成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企业。

以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各地应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各地文化内涵,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名牌。

以主导、高品质和系列化的旅游产品,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各地应根据其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品牌,共同策划和推广精品旅游线路,以组合合理、品种多样的高品质、系列化旅游产品带动整个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