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校训

大学校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校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校训

大学校训范文第1篇

校训,本应是一校之魂。什么样的校训,就规定着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和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规格。校训像一面镜子,它之于学生的记忆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中国大学同质化的校训,说明培养的是同质化的人才;成为摆设的校训,说明培养出来的是无魂的人才。

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校训是摆设不感兴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办学者和育人者身上,很难体现出校训的精神追求和坚定信仰,更多的是形式主义的“假、大、空”。现在很多教师抱怨德育很难,其实,“摆设化”的校训就是最好的原因注脚。

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来源的正解。拿破仑“为了打仗而受训”创办了圣西尔军校;康奈尔为了“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创办了康奈尔大学……可以说,西方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而我国大学校训的来历,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为了“标配”而生憋出一个校训。“寻章摘句老雕虫”,到古老的经典里去找。这样的校训,看似句式工整、形式优美、词义明快、朗朗上口,然而缺乏历史的厚重,缺乏情感的亲切,缺乏故事的精彩,缺乏榜样的激励,从而也就缺乏刻骨铭心的长久印象。

大学校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西方大学 校训 文化思潮

一、西方大学校训来源

由于受到较强宗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西方校训多出自《圣经》,并且多用拉丁文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母体,《圣经》已成为西方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大学校训的文化作用是弘扬传统文化,以期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西方大学文化受基督教和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体现出宗教与科学的辩证统一。

此外,西方大学的创立大多数是在教会的主持下进行的,但这并不妨碍思想家们追求真理的道路。因此文化教育受宗教的影响,宗教下的大学教育具有时代性。然而,部分学校并不敢公开反对教会的统治形式,只能通过隐忍方式证明自己对真理的渴望,这一点在校训中得以体现。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训:Fiat Lux(英语:“Let There Be Light”,中文:“让知识绽放光芒”)。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训:Numen Lumen.(英文:The divine within the universe,however manifested,is my light or God,our light.)牛津大学校训:Dominus illuminatio mea.(英文:the lord is my light.中文:上帝照耀我心。)由此可见,西方大学校训大多言简意赅、崇尚自由,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并且校训一旦确立,就会一直留在校园文化中,除非少数因为学校历史变迁,或者重大科学发现及思潮涌动引发的历史节点而做出改变。

二、校训的传承

从某种程度上,校训的延续反映的是一所大学文化的传承,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变的是核心价值观外的浅层次文化,即本质没有变,变化的是的形式。成立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学,其校训是“从大学(母校)里,我们可以得到知识”(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拉丁文为: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该校训从1600年沿用至今;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校训“让知识绽放光芒”(Let there be Light,拉丁文为:Fiat lux),延续一百三十多年至今未变。

三、西方大学的发展受文化思潮的影响

1.起源――智者运动。

智慧一直为哲学家们关注,如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美德即智慧”;柏拉图提倡“最高的美德即智慧”;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的最根本特性,“主智”、“求真”的理性主义与道德论思想相区别,对西方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是经久不衰的。英国人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写道:大学乃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维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这种“主知”思想为后来大学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最早的大学“university”其本意就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开展研究。同时,美国文化体现出浓厚的“重神”宗教性思想,但是与科学求知精神在西方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因此,“真理、知识、科学”等词汇频繁地出现在西方大学的校训中。

2.萌芽――教会教育。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渗透了神学的性质”,即基督教学校几乎是这个时期唯一的教育机构,主要灌输宗教知识,同时进行初步的读、写、算知识教学。到中世纪晚期,教区学校发展较快成为当时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3.发展――文艺复兴。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力量的逐渐壮大,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在自由研究和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西欧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其前身是一所学校。犹太人修士君士坦丁・阿弗利堪那斯(Constantius Africanus)在学校将希腊和阿拉伯人的医学名著翻译成拉丁文,吸引各国青年纷纷慕名而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西欧中世纪第一所大学。13世纪以后,各国学者和世俗封建主竞相建立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显然不同。因此,中世纪大学不但是一种新的教育机构,而且代表一种新的思想。

4.――启蒙运动的影响,城市学校。

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机构――城市学校,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它包含各种不同种类和规模的学校,如由手工业协会开办的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基尔特学校等。与传统学校相比较,它本质上属于世俗性质,打破基督教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垄断。其次,在培养目标上,城市学校主要是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城市学校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性质。最后在教学内容上,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劳动有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有的城市学校,尤其是一些程度较低的学校,一般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这与用拉丁语讲授的基督教学校完全不同。至15世纪,几乎西欧所有大城市都办起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5.再发展――职能转变,服务职能的出现。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雷尔土地赠予法》,赋予美国高等教育一项新的职能---服务。由此成立的赠地学院一改美国传统学院的办学思想,更多地关心农业,实用知识和推广技术。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范・海斯在1904年的就职演说中系统地阐述了大学服务于社会的目标和理念。他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他必须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由此形成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按照这一思想,学校把大学教育与社区普及性教育结合起来,为此专门设立大学推广部并在各地建立地区推广教育中心。他认为大学不应该有任何边界,应当具有开放性,走出象牙塔,面对社会。大学应考虑社会需要,在与社会的经济互动中使区域经济发展收益,为社会提供服务,发挥其社会价值,他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应具备的职能,即以大学的知识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应用为途径,以直接服务为方向,以其他两项职能为基础。

四、结语

西方大学校训是根据当时实际办学需要提出来的,因此,校训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不可否认,西方大学的建立与当时宗教社会色彩盛行息息相关,每一次思想热潮都会带给这些大学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总是给知识青年以启迪,使他们更多关注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因此,笔者认为,深入了解校训背后的文化思潮,对于研究西方大学的发展及现状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承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5(6).

[2]高永晨.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价值诉求的特点[N].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4).

[3]赵俊芳.西方名校“活力”探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4]刘晓琼.校训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5]罗先凤.中外著名大学校训价值取向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9(7).

大学校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校训;超越生命;二元对立;教育审美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9-0016-04

大学精神具有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大学校训进行文本分析,用求是、求诚、求公的教育审美标准来鉴赏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的中西差异。

一、校训文本信息量化

2013年,中国校友会和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按科研、教学、知识转化、教学环境、授课声誉和国际化等衡量参数对中外大学进行了排名。据此将世界排名的前104所大学和全国大学排名的前96所大学的校训,从追求真理、追求知识、人格向善、服务社会和追求境界这五个维度,对校训所体现的大学精神进行积点累计,即将大学校训的表层意义按上述五个维度进行深层意义的归类统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在追求真理和追求知识的维度上,西方大学校训的大学精神分别高出5.78和20.39个积点;在服务社会和追求境界的维度上,中国的大学精神分别高出18.67和7.44个积点。追求真理和追求知识,是真的价值取向;人格向善,是善的价值取向;服务社会和追求境界,是美的价值取向。中西方大学精神的上述三种价值取向,用求是、求诚、求公的教育审美标准来归类统计,亦如表1所示:在求诚的维度上,中西积分几无相差(0.07);在求是的维度上,西方较高(53.88);在求公的维度上,中国较高(47.77)。

二、教育审美标准

以教育为审美对象,教育审美是对教育美的鉴赏和研究。按大学校训的大学精神所具有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教育审美有以下三项标准:教育求是、教育求诚、教育求公。教育求是为衡量追求真理和追求知识的标准:教育求诚为衡量人格向善的标准;教育求公为衡量服务社会和追求境界的标准。

1.教育求是

美本身必须是真的。“是”的本义即生命体在天地间的存在状态。“being”的原初形态是:出来站立在那里,持续在场。可见,在东西方语言中,“是”的本义皆指生命体的本真存在:本原、生机、规律。教育求是即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彰显教育本原、尊重教育生机、遵循教育规律。西方哲学素有求真求知的求是传统。亚里士多德将求知视为人的一种本能的渴求。罗素也在自传序言中将求知列为人生三种牵挂之一。西方很多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都将事物事件的“界定”(What is it)、“要素”(What is itmade of)、“功能”(How does it function)和“应用”(How is it used)作为所教所学所研的最基本内核结构(qualia structure)。在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芝加哥大学、中山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中,分别有真理、求是、格物、科学、求真、益智和倡导知行合一。

2.教育求诚

善美一体,不可互缺。行善是人之本性。只有善性见诸善行。正义之善和普遍之善才在善世过程中渐趋至善。即明诚。人因向善而完善,人为完善而向善。教育臻善是教育者为实现人之全面、充分、和谐发展而使人具有正义之善和普遍之善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忠诚于本原,做到真实无妄,在处理教育关系时。做到诚实无欺。教育者尽心尽力地从事教育事业而有益于民,为促进人之发展而尽道德义务和符合规则。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学区、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校训中都涉及灵光、启明和普照,皆意旨人要拒绝庸俗而使人格向善,当属教育求诚。柏林大学的校训是“独立自由”。独立意味着学生受师者引导而不依赖。进而有自由。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者风范,有如木铎,震馈天下学人精进于道,有如“执杖授”而使后学向善完善,践仁知天。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都涉及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即明众理而应万事就要涤污去昏而不返,推以及人。从中可见教育求诚。

3.教育求公

美在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真与善相和谐的统一整体,而公平、公共、公正皆旨在关系和谐。在《说文解字》中,公是指平分,即公平,是指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在最小范围内是两人平分,在最大范围内是天下为公。即“不以天下之大私其子孙,而让天下之贤圣公共之”。从两人平分到天下为公,公平随着范围的扩大而逐渐演变为公共,即相同地对待同类。公共是指共同体基于普遍之善美,面向特定范围的所有公众的开放性。以公平和公共为基础,公正是指在公共领域内公平地符合规则。教育求公是教育共同体基于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而坚持将教育事业公正地面向公众,力促教育关系和谐并力求教育公共和谐与天下为公,体现着服务社会和追求境界的大学精神。教育之爱落实于教育本真,会使教育关系和谐。教育者体味“得天下英才而尽教之”的人生之乐和所教英才成为社会中坚时,则生蓦然境界。感受泛爱众和普度众生。使世人超越必然王国而获心灵自由的浩然境界,领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和不贪欲、不害人、不投暗的澄明境界。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取自《周易》乾坤两卦辞,是中华文化的高境界。人之健德,乃本来之良知、先天之正气,如此刚健正气之修,儒日精一,道日抱一,释日归一,实落功夫,全在不息,稍有懈怠,稍有私欲,不得谓自强,而人之顺德乃永顺其正,虚心容物,实行应物,容物应物,是能载物。以此厚德,上善若水,盈科精进,是允公的和谐境界。校训中有此意蕴的中国大学还包括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昌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南大学、燕山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在校训中直接展现追求境界的大学,有山东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如果说上述大学校训是通过境界敞开而为公的话,那么,以下大学的校训则通过求公而有境界:康奈尔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南开大学、范德堡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哥廷根大学、巴黎高等理工学院和北京大学。

综上所述,中西大学校训精神的价值取向,尽管存在着诸如境界与宗教、人格与真理、乐群与个性等文化差异,但其鉴赏可用通约的教育审美标准:求是、求诚、求公。

三、校训鉴赏的比较

按照大学校训的大学精神价值取向积分,两方在求是的维度上较高,得自二元对立的文化特质,中国在求公的维度上较高,是缘自超越生命的美学境界。

1.二元对立

由于受柏拉图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演绎法,以及之后的培根归纳法、笛卡尔直觉理性的影响,西方近代文化明显地从笛卡尔开始具有极为鲜明的二元对立的特质。二元,即主体和客体,或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的根源在于:人在把理性作为工具去认识宇宙万事万物时,假定认识就是主体以理性的不同形式去把握与其不同并处于其外的客体;尽管二元因其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被忽略而往往被分裂和对立起来,但这却是人类哲学思维和认识发展中的进步。近现代科技的进步与飞速发展,离不开两方大学求是价值取向的主导和对科技的推动,也确实得益于西方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因为两方人讲求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实用主义,物器为用,真理和知识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近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相当发达,尤其在1870年以后,其工业都受科学的影响,科学发现及其技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速度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科技引领着现代性高速流变。

二元对立的西方文化特质,在西方美学原理中也表现明显:使生命对象化。西方“美学之父”鲍姆嘉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感性圆满地把握了的对象就是美,美的真正目的在于刺激欲求,故美产生着快乐,即美的快乐。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联结着真与善并且是知性与理性的统一,在审美无利害的鉴赏判断过程中的想象力要越过知性去与理性这一对象达成和谐,从而产生美的崇高。席勒针对社会的腐朽与粗野和现代人的分裂,主张用“活的形象”来建立审美王国,培养审美的人,为将来全人类的和谐做准备。黑格尔认为,审美让对象保持其自由和无限,而不把对象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和占有,美是人将心灵感性地外显,即感性心灵化。马克思认为,人类力量的实现是人的本质令人愉快的必然性,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的本质是人在劳动生产中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谐。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性审美应解救作为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宰制对象的人之主体,以实现美的救赎。总之,西方美学原理有“美的快乐美的崇高审美王国感性心灵化生产关系和谐美的救赎”这一路径,借助抽象的途径使生命对象化,贯穿着二元对立的西方文化特质。

2.超越生命

在中国大学校训精神中,服务社会和追求境界的教育求公的价值取向明显。中华境界滥觞于易经哲学:“立象以尽意”(《系辞・上十二》)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系辞・上一》)。由阳爻阴爻组成的易象蕴涵着阳刚的创生之美和阴柔的终成之美。老子“涤除玄鉴”(《老子-载营》),涤除贪欲而“不碍于物”,抱一守道,探万物本原而得澄明之象。庄子强调法天贵真的自然无为之道,诚朴齐一的象罔(《庄子・天地》)由自然之真导向性情之真,用以象征宇宙人生真际的再造境相和空明的审美境界。刘勰首次铸就意象一词,视圆活之神圆为最上乘,所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神思》),意隐象秀。王国维提出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润涵着人生理想和苦痛。看重孟子同乐思想中审美价值的普遍性和公共性,提出公共美学思想作为“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基础,是培养国民的公共性和开辟人际公正空间的必由之路,以此达“与众乐乐”《孟子・梁惠王下》的乐境。朱光潜把意境的达成视为鉴赏者将情感表现于意象,并赋予意象以生命,意象化为情趣,又回流于人的心灵,扩充想象,伸张道德情感,其性格和经验得以在意境中返照,即出世之心见之于人世之事。宗白华强调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钱钟书强调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在这三种天境追求中,显现神韵之最高的和合之境以及新雅之流变得和而不同。法天即不背离自然而觑巧自然;胜天是以艺术润饰自然而不背离自然;通天是指兼有觑巧和润饰。心物两契,行布于胸,身与竹化,妙合神韵。总之,中华美学境界有“易象玄鉴象罔意象意境境界乐境灵境天境”这一命脉,以消解的途径超越生命。

综上所述,大学校训精神的价值取向,在教育求是的维度上,西方见长于真,显现着二元对立的西方文化特质;在教育求诚的维度上,中外几近相同;在教育求公的维度上,中国见长于美,展现中华境界超越生命的美学走向。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142.

[2][5]李剑.教育审美与教育批判――解脱现代性断裂对民族教育发展的困扰[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89.113.

[3]朱熹.大学章句集注[A].四书五经(上)[c].北京:中国书店,1985.1.

[4]陈注.礼记卷四[A].四书五经(中册)[C].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5.120.

[6]悟元子.道解周易[M].钟友文整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62.

大学校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3+1”;科技创新;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应用型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更突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国家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适应IT企业对人才质量的根本需求。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普通本科生的职业教育不仅从校内教学环节入手进行创新,更需要加强企业实训环节的培养,实现校内校外的联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本文就是结合作者所在学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3+1”培养模式,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3+1”实训模式内涵

高标准、严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特色人才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办学的首要目标。按照“注重基础、加强技能、突出特色”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计,积极探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密切与企业合作,引进社会资源,于2010年在本科生中实施了“3+1”培养模式。

“3+1”模式就是把本科生4年学制划分为三年校内学习+一年校外企业实训。具体来说就是,将原来的4年课程压缩到前三年,学生基本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人文素质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时间短、课程密,学生学习压力大,有效解决了当前大学生空闲时间多、空虚无聊的处境,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1就是最后一年的实践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克服计算机专业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和效果,学院近几年实地考察了江浙沪多家IT培训机构和IT公司,每年寒暑假都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前往基地免费参观学习,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在IT企业参观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专业兴趣点。同时,部分IT公司在学校设立了专业俱乐部,委派专业技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师给低年级学生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参与一些项目的运行与管理。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制约创新兴趣

由于高考人才选拔体系的历史原因,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基本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的,而传统应试教育一贯比较强调灌输作用,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成绩第一位原则,很少涉及到实践环节。应试教育体制束缚了学生少年时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入普通类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普遍表现为思维程序化、简单化,遇到问题首先翻书本或者用百度查找答案,不愿意主动去实践、主动去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

2.教学模式束缚科技创新

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教育内容相对落后与社会技术需求的时代化。普通本科类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相当部分老师的教材还是几年前编印的,远远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和新意,而课时有限的实验课又往往受制于实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流于形式,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够,没有能够在教室或者实验室培育出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

3.大学校园缺乏创新氛围

从每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情况来看,部分全国重点理工科大学发展趋势比较良好,但在普通类本科院校中发展缓慢。这其中部分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不够重视之外,最关键的还是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培养。此外,因为科技创新主要还在二级学院开展,但是因为学校不能给指导老师配套相关工作量,又或者有些学院的专业老师自身就没有太多的好项目,这些也影响了老师对学生的指导热情。往往表现出来,有一部分学生经常奋斗在实验室,但是受制于项目自身的含金量,同时又得不到专业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举步艰难。

4.大学生自身条件约束

大学生参加科技科技创新活动,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一时的热情,项目申报时,大家都很踊跃,能积极参加。但是由于科研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同学用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事研究,许多同学很难定下心来,在1-2年内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加上缺乏有力的支持,成功也不是短期内就能体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对待科研的心态和热情都逐步的变得消极。

三、“3+1”模式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1.“3+1”模式优化教学管理

学院近几年通过实行“3+1”模式,进一步了解到IT企业对计算机学生的专业需求,通过反馈教学,从大一就开始重新调整了专业课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调整不同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同时,针对实训基地的反馈信息,许多教师也都更换了教材,做到了与企业同步,与IT前沿知识接轨;学院也加强了实验室管理,对于JAVA、C语言等基础课程,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了实验课程的课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也在学校机房和实验室培育出较好的科研氛围。

2.“3+1”模式整合教师资源

研究表明:通过个人对世界的观察和经历而发现的;他人告诉而获得的;采取有意义的途径将发现得来的和接受来的知识内化,自己建构知识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信息源泉主要来自于教师。“3+1”模式有效的解决了校内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的积极性。学院通过和实训基地共建,要求有横向课题的教授、博士必须到实训基地进行指导,同时这些专家可以将手上的科研项目给实训学生完成,弥补学校实验室条件不够的困难。此外,由于基地的培训教师大多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IT经理人,他们经历过许多企业的真实项目,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教授给学生。校内外师资的有效融合,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3.“3+1”模式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3+1”模式实际上就是培训基地或者IT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资源互补,是指校训双方建立起人才、信息、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共同使用、互相补充的关系。“3+1”的构建,也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搭建了新平台。爱因斯坦指出:要走向理论的建立,当然不存在什么逻辑的道路,只能通过构造性的尝试去摸索,而这种尝试是要受支配于对事实的知识的填密考察的②。所以,计算机专业的“3+1”模式实质就是学校与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是双方优势资源交换的过程,是双方在付出资源的同时利用对方资源的过程。由于学校内计算机类科研项目大多是偏理论型的,又或者博士和教授所带课题相对比较前沿,学生就很难直接参与。而学生通过直接在实训基地参与培训教师的科研项目,很好的解决了这些矛盾,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普通类本科院校中,缺乏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缺乏指导教师的全心投入、缺乏优质的科研课题、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3+1”模式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新探索,有效的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要想全面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的专业人才,“3+1”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注释:

①ARTHUR A CARIN, JOEL E BASS.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Ninth Edition[M].New Jersey: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1:74.

②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大学校训范文第5篇

比赛伊始,我进行的第一个工作是自我推销,我使用了各种网络资源进行个人推广:

一、校内上宣传是我的首选

二、然后我选择的是qq

三、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关于自己参赛的相关文章,并建立了友情链接,争取获得博友的支持以及我的博客的阅读量。

再次,我用手机联系我的亲朋好友,给他们介绍大赛有关事宜,争取他们的支持

最后,我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发信息或者打电话,在邀请他们的支持外,我还说服他们让他们鼓动自己的好友甚至是好友的好友来支持我。

经过这次自我推销,我获益良多。以前,虽然学习过电子商务课以及市场营销,但是,一直没有实践机会,对营销的概念也只限于书本上的定义,而且我还一直认为营销是一间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经过这次算是营销中最简单的一次尝试,我体会到营销真的是一种能力,对营销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都要求极高。

然后,我开始搜寻企业,希望与他们建立链接。我登陆阿里巴巴网站后,首先,我申请了他的会员,然后,我选定了一家企业,我参考网络营销教学课件相关知识,考察该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在线工具联系企业的在线经理,联系企业的时候我优先联系青岛本地的企业,为我后续的电子商务大赛打下基础。我选中了一家非青岛的企业——昌乐恒鑫珠宝首饰加工厂,并给他们的在线经理留言如下:

尊敬的马先生,您好:

我是青岛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我叫徐晓,我参加了网络营销能力秀和全国电子商务商务大赛,想为您的企业做电子商务策划及网络营销推广,我的能力秀主页是,热切期盼您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我们这次比赛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的,我们团队会尽量为您的企业制定电子商务推广方案,并全力去实施,上一届的能力秀选手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为企业接到了订单,我们也会继续努力的。

也许您对我的说法心存怀疑,但是我可以给您保证(我的个人能力秀页面上有我的信息),贵公司的参与过程中我们的行为绝对不会对您及您的企业有任何利益及形象的损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您的企业网址与我们的宣传页面建立链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关注到您的企业,即使我们到最后没有为您带来一点利益,但至少也不会有任何坏处。据我了解,贵公司在阿里巴巴网上的注册日期还不满一年,公司的支持率及其声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我相信我们团队的加入会对您有所帮助。

我帮你推荐一个网址: (3s小商品批发网), 3s小商品批发网以“商人、商场、商品”为核心内容,为小商品商人、消费者、网上开店者等提供小商品批发信息和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愿意加入我们,请建立与上述网址建立链接,或者直接发送邮件到我的邮箱,届时我会再与您联系。

期待您的答复!

祝您愉快!

这个联系的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新手而言,我还是走了不少弯路,花费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才做到的,但是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努力过了,即使失败,我也毫无怨言。而且我不得不承认,这一过程确实也让我受益良多。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多多少少会有帮助,我将无比荣幸。

接下来,通过我对我联系的企业——昌乐恒鑫珠宝首饰加工厂的不断了解,我为它制订了如下的企业行销规划:

a.营销宗旨:

·以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攻势顺利拓展市场,为产品准确定位,突出产品特色,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以产品主要消费群体为产品的营销重点。

·建立起点广面宽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销售区域等。

b、产品策略:

通过前面产品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产品策略建议,形成有效的4p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1)产品定位。产品市场定位的关键主要在顾客心目中寻找一个空位,使产品迅速启动市场。

2)产品质量功能方案。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市场生命。企业对产品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产品包装。包装作为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需要能迎合消费者使其满意的包装策略。

4)产品品牌。要形成一定知名度,、美誉度,树立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必须有强烈的创牌意识。

5)产品服务。策划中要注意产品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d、销售渠道。产品目前销售渠道状况如何对销售渠道的拓展有何计划,采取一些实惠政策鼓励中间商、商的销售积极性或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

c、价格策略。这里只强调几个普遍性原则:

·拉大批零差价,调动批发商、中间商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