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河北高考作文

河北高考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北高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河北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复兴中学的李克勤,——对,和那位香港歌星同名字,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

如今,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我的内心时常升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感觉。看看周围吧,越来越多的人不尊重劳动,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总是用各种理由和借口否定劳动的价值。你听,这些话你熟悉吗?“我要学习没有时间劳动”,“有机器人代替劳动就好”,“花一些钱雇别人劳动...”再放眼家庭生活,许多家庭日常灶冷锅凉,没有人愿意做饭,仅仅是点外卖或者吃盒饭而已,周围环境一时垃圾成山,废品遍地。这难道就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改变吗?

绝对不是!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劳动的价值,不尊重劳动。曾经,我们的祖先迈着坚实的步伐,扛着笨重的工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从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耸入云际的布达拉宫,每一项雄伟壮观的建筑都凝聚着千千万万先民勤劳的汗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修建这些雄伟壮观的建筑并不容易,然而先民用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完成了,留给我们后人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这正是依靠劳动的力量。

由此说来,其实电子智能的发展和运用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劳动和部分人的劳动,无法成为劳动的全部。一个按钮或者一道指令,劳动的结果就可以“不劳而获”,效率仿佛提高了,但高效率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割舍我们劳动的乐趣?难道是为了松懈我们骨子里的勤劳品质?我们该如何品味劳动之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的美与自然的美高度结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追求劳动美的志向是难以改变的,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因也是无法转改的,这条基因深深地写进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民的身体里,我们不想成为忘记劳动、漠视劳动的“转基因人”!

河北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信息技术运用到高考复习备考中更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结合我所带09级学生在复习时我很好的利用了网路资源为第二轮复习提供了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1)对每一个模块复习过程中,我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下 载各名校专家对此模块的知识总结,方法的点拨,试题的采选,很好的弥补了所定二轮资料的局限性,从而做到有效的复习备考。

(2)阅读题方面我主要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名家的作品让学生训练,找了几套文言文预测试题,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又可以提高阅读水平。

(3)在写作方面,我主要利用网络查找名家对写作的指导点评,下载写作素材,例如08年感动人物,名言警句格言,有关的素材链接针对不同的题材的写作方法进行搜素并传授给学生;找08年高考满分作文进行点评从中吸取经验;搜素了各名校对明年高考作文的预测训练题,指导学生进行有步骤的写作训练;在网络上查找今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并进行训练。从网路上选取09年高考作文的预测,给学生打印复印了天利网对09年作文的预测12题,并且有写作提示,素材链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的新材料作文,让学生借鉴,练笔。从09年的高考学生对作文的反馈,他们觉得今年高考作文就是咱们平时训练的那样,读懂材料,确立观点,抱着材料打滚。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对今年的作文训练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4)学校进行的模拟试题我也是通过网络将各大名校的模拟试题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重新组合一套适合我们学生的试题。我每次都是下载最少四套题重组一套我们的模拟测试题。我利用学校购买的北京101网,我注册了高考全品网、高考天利网、高考语文教学资源网。湖北的罗爱群的《高考教练》邮箱联系。今年高考填写名句的《论语-子罕》是《高考教练》给我的发《金太阳09年高考预测》四套题之三的原题。从09年当时西工大附中的尖子生都认为今年的名句填写太偏,他们都没能拿回来这两分。而我们利用了信息技术却着了高考原题。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对我们的教学帮助很大,值得我校推广。

(5)利用网络我还搜素最新高考信息与动态,为今年的高考打好基础。

河北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成与利;败与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28-02

作文在高考语文测试卷的比重可谓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作文命题是自1951年高考以来一直避不开的热点话题。如今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以下以学习分析的眼光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成败利钝做一探讨。

一、2014年高考的作文题命题的成与利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有18道(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道,各省市自主命题15道),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自2012年起,高考作文命题全国范围内连续三年使用材料型作文。三年的研究揣摩,高考材料作文可谓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纵观2014年18道高考作文题,有五大成与利。

(一)发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正能量指引功能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新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作文命题在其中不仅发挥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作用,还发挥了“德育”的正能量指引功能。像湖南题“最美乡镇干部党委书记――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辽宁题“祖孙二人倚窗远眺,发现生活美、思考社会美”,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励志,新课标2卷的“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理念,全国一卷“山羊过独木桥”中的人生双赢理念,江苏卷提倡对青春生命不朽的思考,都是积极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导向功能。

(二)2014年高考命题更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通过腾讯微博对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论,他指出:“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当代著名书画僧、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说:“我感觉作文更加贴近时代了,非常符合年轻人思考世界的方向。”广东题“数码相机的时代”在广东学生家里几乎都有数码相机,个个手中都不乏手机拍摄功能的2014,成为高考题作文的材料,不很接地气?江西题“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不还是很多学校在积极提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吗?考题不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所见、所思、所感吗?还有辽宁题、新课标二卷和重庆题把人们生活密切关注的环保宣传作料入题,天津卷“智慧芯片的发明”,湖南卷把热门的“最美……”入题,都是接地气,跟时代的表现。

(三)2014年高考命题体现了命题者自觉发挥了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

2014年高考命题切合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包含的道理没有特别复杂和空洞抽象的指向,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学生容易判断发挥。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表达与交流”实施建议部分的指导意见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2014年高考命题者这一点做得较好,像湖北卷“山峰不同处,处处有风景”,江西卷“你对探究式学习的体验、思考”,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板、医院”等,不管你抓取材料的哪一点来写,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精彩见解。正如《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在腾讯教育2014年6月7日的新闻点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所说的:“今年的命题比去年要明显的进步,而且给学生考试的发挥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四)命题向理性思维靠拢

2014年6月7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腾讯教育对作文试题进行点评,王立群教授认为高考作文从总的方向上来说在朝着思辨性的方向发展。2014年考题无论是国家的命题,还是各省的命题,更注重的是思辨性。尽可能让我们的考生,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多维的去思考一个问题。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高考作文命题应有更多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一文中写道:“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训练,当然要着力于语言表达,但根本上又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业不利于思维训练,目前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成为应试技巧的培训了。现今作文题往理性靠拢,是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的。”

(五)出现了喜人的改革新现象

在现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微时代,出现了北京的“微作文”。2014年北京卷的“微作文”出了3道题:考生选择1题写作――或谈语文学习经验体会;或评论家长送考生现象;或以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体裁不限,篇幅不超过150字。与学生的日常应用,日常生活相接轨,激发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热情,综合考查了学生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此举对于人才选拔的公平性是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另外,2014年,广东卷和四川卷真正做到了“文体不限”,打破了“诗歌除外”的传统限制,进一步尝试教学与考试的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实施建议是: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败与钝

2014年高考命题在正能量导向、与时俱进和人文关怀、理性思维的加强和文体区分加强几方面都是有显著喜人的变化的,但是仔细推敲,其中却也还是有可以改进提高之处。

(一)2014年整体的高考作文命题时代化,接地气,但还是出现了某些让专家考生都没能研究透的材料

比如安徽卷是把人们关心的影剧材料入题,但是演员和剧作家的探讨问题,却是连行业专家都觉得有问题的材料。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演员是可以根据自己表演来改剧本的,剧作者或导演也会同意,这取决于谁更“牛”。改不改剧本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游戏。据说姜文、陈道明、巩俐都经常在演出中改剧本,而且根据自己的表演改得不错,事后都得到剧作家或导演的认可。但另一些改动,演员与剧作家、导演争得不可开交,故有些演员合同里就写明,不能擅自改动剧本,要听从导演云云。而不管演员有没有在表演过成中改编剧本,最后都得导演点头,材料把导演漏掉,显然是外行人的思维。所以,陈晓明教授认为:“此题作为考试题目可能是要考生讨论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争论谁是老大,要听谁的?都不明确。”给考生审题带来了障碍。另外全国一卷的试题也有材料模糊的问题。著名相声演员,曲艺研究家徐德亮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也说到全国卷“没看明白,不是题没看明白,是那个运动项目没看明白。“山羊过独木桥”,两人从不同方向上桥在赛什么?一人下桥一人过又是赛什么?是要在桥上把另一个人推下去才能过么?从小到大没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这也许是某些地方的传统运动项目,但是确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个运动项目的内容,材料也让一部分人云里雾里。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

长期关注中学教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先生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是属于教育隐性课程的负功能问题。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布卢姆指出,历史上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研究而忽略了隐性课程。事实上学生的成长受到教育界的各种政策、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的影响,其中不能忽视的就是高考。而所谓消极作用是指,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陈晓明教授认为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如果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容易导致思考问题的极端化。陈教授认为,有些省的题目就比较有发挥的余地,如,山东卷“从窗子望出去,望到什么”,浙江卷的“门和路”,这种多元的材料更能激发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学性的表达才华。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命题者都不仅应该重视显性课程的思维多元和开拓,也应该重视高考作文命题这门隐性课程的多元思维。

(三)大部分省份还是限制了诗歌体裁,这将延续以往中学教育中对诗歌写作研究没有太高积极性的“传统”,使得国家整体“诗”的素养停滞不前

2014年6月7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华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赵丽华说:“目前为止,除广东和四川外,其他各省高考作文均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八个字堵死了青年人与现代诗歌之间唯一的一扇窗口。本来教科书现代诗歌篇目就极端陈旧,再加上这要命的八个字,使几代人的诗歌审美仅停留在那些虚假虚饰高蹈空泛的诗歌上。”高考考场上写诗歌,确实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现在人们对新诗的评判标准各有执端。但是如果还是保持“诗歌除外”,高考这根指挥棒将会指挥着教师和学生继续忽视诗歌创作,从而导致国家民族“诗”的滞后发展。

综上所述,2014年高考命题总体来说是稳中有进,守正出新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的重视,相信语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也会被继续推进,像文中论述的文段材料的模糊、二元价值思维的固守和对文学体裁的限固问题也会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出台。我们相信,未来高考作文将会以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切合时代呼唤的同时也紧扣学生的实际,在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发挥积极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温儒敏.高考作文命题应用更多学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J].语文建设,2013(8).

[3]张开.守正出新稳步进取――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J].语文学习,2014(7).

河北高考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标卷 作文题 备考建议

2012年黑龙江省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分数也已经公布于众。每年高考语文最大的看点无疑是满分作文。笔者有幸参加了2012年的黑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现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记录如下。

一、原题回放

2012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可概括为“船主和船工”的故事。陕西、云南、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海南和内蒙古11个省(自治区)选用了这套试卷。

这则材料选取于2011年2月25日《羊城晚报》“晚会·心灵驿站”版的《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李冬梅编译、梁力编辑)一文。又以《小事》为题被2011年第6期《小品文选刊》转载。后被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选中为作文题(有删改),出现在云南、河南等11个省(自治区)数百万考生的高考语文试卷上。具体如下: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近三年试题变化

1.关于2012年试题类型。2012年是我省使用新课标卷第三年,命题形式仍然是材料作文,试题保持了一种稳定性。2010年作文题给出了三则材料,谈人才成长、人才培养问题。2011年作文题给出了两则材料,围绕着“中国崛起”这个中心。2012年一则材料。前两年是组合材料,今年是单则材料。再次考新材料作文,这是广大考生和语文教师意料之中的事情。新材料作文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坚挺。另外,2012年的课标卷作文明显回避热点,题目不再像2011年作文那样紧贴时政,让学生无从入手,相比之下,2012年作文较为平和,没有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考生大都有话可说。作文命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学们有内容可写,思路宽。2011年、2012年作文题干完全相同,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

2.延续了“选好角度”的提法。好的角度即符合材料内容和涵义的范围,好的角度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有利于组织材料,有利于创意表达。

3.延续了“明确文体”的提法。2010年的说法是“自选文体”,可见命题者对考生文体意识的考查稍有放松,文体不明确的依然要在表达上扣分,反对四不像文。

三、今年作文题的命题思路

1.聚焦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气。新课标卷命题主旋律:聚焦主流价值取向,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作文题是高考指挥棒,肩负引领广大考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任务。此材料主旨在于呼唤人性潜意识中的真善美,顺手而为的平凡小事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就全国卷及各省卷命题方向来看,这是一个总方向: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公德的提升,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社会责任,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倡导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关注社会,考查思维深度。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中发生了一些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道德素质滑坡,但从人们身边实际情况来看,美德从未远行,所以命题者着意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真善美,品味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事,透过纷繁现象挖掘真善美。

四、如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1.关于“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材料叙事简短,一读就懂,在阅读上没设障碍。按照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因、什么果来梳理材料后,由果推因可得两个因果思维逻辑链条:得救(果)补洞(因),送红包(果)补洞行为(因)。所以立意可从船工角度入手,可从船主角度,也可兼顾。三方面角度都是好的角度,即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

2.如何区别符合题意和基本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立意是:①从船工角度或在人性方面肯定船工善举,在道德方面褒扬船工行为,从职业操守层面肯定责任心。②从船主角度肯定感恩行为是对船工的褒奖和肯定。③既肯定船工行善行为又肯定船主扬善举动。

基本符合题意的立意是,仅从材料一点出发,不能形成材料含义中的因果思维链条。如由“洞”而引申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学会发现、文过饰非等立意。或由“船主忘记有洞”而生发为没责任心、疏忽大意、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立意。

立意符合题意的为一等或二等文,再视深刻、充实、表达等情况确定等级具体赋分。而文章思维的深刻性是判定文章层次的重要标准。所谓思维深刻性即不仅仅能描述与材料相似的社会现象,而且能透过现象挖掘背后的成因及现实意义。不能空泛说教,不能在道德层面上无限地上纲上线。高考作文,内容充实尤为关键。考生不妨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展开联想,才能确保思维的丰富性;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由生活层面到哲学层面展开思考,才能确保思维的深刻性;善于触及现实,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才能确保思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要质朴而不空泛说理,文辞要实在而不空洞虚无。不说教条语、空洞话,也不大量堆砌人云亦云的道理或事实。议论要有根据,记叙描述要有血有肉。强调内容,即是要求作文“言之有物”,写出真实的生命感悟。立意基本符合题意的是三等文。

五、如何界定几个两面立意

1.关于“细节”立意。材料不是谈“洞”和“船”的关系,而是谈补船行为所产生的利他行为。所以只谈细节(小事)本身和整体的关系只能是基本符合题意的,如谈做小事时的认真等态度、行为方式产生了利他结果就是符合题意的。

2.关于“感恩”立意。感谢的对象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感谢的目的是扬善就是符合题意的,否则是基本符合题意的。

3.关于“责任”立意。只孤立地谈“职责”“责任”“责任心”,是基本符合题意。如谈到的“职责”“责任”“责任心”关涉到了利他结果,带来了好的结果就是符合题意的。

4.有关“漏洞”立意。如把“漏洞”作为喻体出现,谈道德漏洞、社会漏洞、人性漏洞等是符合题意的。船上的漏洞及时修补,才能远航,顺利抵达彼岸。我们的学业、生活,习惯、交往、工作、思想等方面出现漏洞,更需要及时修补,才能趋利避害,减少损失,取得成功。一条船的道理如此,人的道理亦如此。小到个人,大到团队,再到民族或国家,道理是一样的。对于这些“漏洞”,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漆工,都应该自觉地行动起来,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2013年作文备考建议

1.关注社会现实,注重生活体验。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不会也不可能远离当时的时事背景,让学生钻进象牙塔中去写不食人间烟火的八股文,所以,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总是与时事热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考生要跟上时代,跟上形势。一些学校的做法值得推荐:晚自习第一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午吃饭时间看《新闻30分》。可让学生多看一些时事短片、人物访谈、晚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视频。

河北高考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 教学

要写好作文,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项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审题准,立意高

审题包括三方面:审材料、审题目、审要求,这是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不能逾越。翻开试卷,首先看清楚试题提供的材料(命题作文一般不提供材料),明白其内容,按着题目(话题),迅速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明白题目完整的意义。如“雕刻心中的天使”,关键词是“雕刻”、“心中”,“天使”是将其联结为一种关系。很明显,学生误解仅写心中的天使,忽略了动词“雕刻”,造成从片面方面去立意。这一步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一般可在3分钟内完成。常言道:“千古文章意为高”,要立意高,学生在选材时严,开掘要深,做到:①努力实践,增加积累;②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③要多写,提高立意能力。“意”要贯穿全文,议论文问题不大,写记叙文的要特别注意点题的关键词眼和文句。

二、会模仿,标题妙

善于模仿,借鉴他人的长处。模仿是作文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径,我们要摒除闭门造车的习惯,善于站在名家和同伴的“肩膀”上,积累、模仿、学习他们文章中的闪光之处,把他们文章中的优点化为己有,在自己的文章中巧妙地呈现出来。历年高考的文学作品和实用类文章往往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典范之作,无论是字、词、句,还是构思、立意、智慧,都会让我们从中得到感悟,我们要善于变换角度,不仅仅把这些文章视作阅读题,更要把它视作可以从中汲取写作养分的宝库,如此,我们再做这类文章阅读题时,就会一举两得。同时,我们要善于吸收同学优秀文章中的亮点,学习、积累他们文章中给你启发的长处,如此,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博采众人之长的完美呈现了。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总是提供一段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因此,如何编拟一个出彩的标题让阅卷教师一见倾心,便显得非常重要。而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编拟标题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题文不符;二是过于宽泛,大而无当;如:2004年北京高考话题作文“包容”,学生拟的题目《论包容》,似乎有点人民日报的评论一样的宽泛。三是俗套。因此,我们要能编拟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标题。 巧妙地运用比喻,如高考优秀文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形象。运用对比式的如高考作文佳题《评己与论人》、《我是天才,还是笨蛋?》、《标准与答案》等都运用了对比的方式,避免了“谈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富有吸引力。还可用引用,如《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罚你没商量》《岂能因“财”施教》等。除此外,还可用设问、反问、呼告、对偶、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特殊的加工编拟出标题,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的独特效果。

三、材料精,语言美

如果说,结构、语言、手法都属于技巧层面,都只是形的话,那么,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才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神,只有材料精彩了,文章才能形神兼具,血肉丰满,生动感人。材料用得好,还需念三字经。

1、精。精就是典型精当,即文章所选的材料无论从年代,国别、阶层、地位、个性、领域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2、新。新就是新颖独特,

3、严。严是围绕中心,就象鲁迅说的,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唯整句最容易受到读者青睐。何谓整句?整句是相对于散句而言的,即指结构相同、字数大致相等的一组句子。具体表现为使用了排比、对偶、反复、顶真、回环等修辞格的句子。其优点是具有音韵的和谐的语言美,节奏形式上的整齐美,同时也使内容更丰富,意蕴更深刻。运用这种形式应注意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而重在内容的深刻含蓄。

四、结构谨,结尾巧

作文的结构需要完整,注意:开头、过渡与照应、结尾,其次需要严密而气势逼人。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年高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1、抒情议论 气势非凡

结尾的气势非凡,最后升华主题。 这样的结尾文采斐然,不同凡响。如: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2、引用佳句 多姿多彩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如: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3、言为心声 呼唤号召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如: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

4、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